我个人觉得还行,画面剪辑的干净唯美。
场面真实,不足就是动作太装逼,六百元太装逼,削个梨都要装一下,我对自己说这是高冷。
还有一点,美女都主动投怀送抱你个脏兮兮的醉酒水果哥,你就没意识到有陷阱?
下面内容是转的。
神作的话,我觉得应该在水果房BOOM一下没了,就差不多结束,镜头切到过德诚中箭我没忍住就笑了。
来自订阅号【野评人】 《箭士柳白猿》,《箭士柳白猿》是一部比《倭寇的踪迹》更成熟、比《师父》更纯粹的作品。
台词精炼,却又不像《聂隐娘》一般晦涩难懂;丰富的镜头语言,试图回归电源的本源。
编剧的严谨,剧情的紧凑让导演和观众不敢忽视每一个镜头,每一段都是前后呼应。
《柳白猿》是一部非常严谨的作品,考究的民国服饰、干脆写实的武打动作、极简朴素的场景,辅以西洋风味的国风古典配乐,造就了徐浩峰独有的武侠风格。
一部没有飞檐走壁,没有威压、特技,只有个人智慧与武力对决的武侠片,更像是一个纪录片。
下野军阀、特务、刺客、武林人士和隐世高手,各路豪杰粉墨登场,混血美女二冬和绝世名伶月牙红出于不同的目的接近柳白猿,柳白猿纠缠于在两个女人之间,为爱所困,也为爱所伤,当所有的阴谋真相大白之后,军阀的决战与两位武林高手的生死比武最终上演,成为民国武林的末世绝响。
-下面开启剧透模式【好电影不怕剧透,而且带着剧透去看才能看到更多,不然可能看不懂,没看过电源的应该不知道下面写的是什么鬼】:影片开头,月牙红带着匡一民去踢馆,未等对方把话说完,便把枪摔在地上,气势十足;整个踢馆过程也在五秒之内结束。
短短一分钟的内容,留下三处伏笔。
接下来双喜的姐姐被恶霸强暴后发疯,在庙里做个跳墙和尚,遇到老一辈“柳白猿”开启主角光环。
本段特别以双喜的姐姐在寺庙的墙下等待双喜回来结束,意味深远笔。
三年后,柳白猿重出江湖,拉弓示拳。
点出柳白猿这一名号的含义:主持公道,但主持公道就是得罪所有人。
故事主线也因此开启…由于故事有点复杂,伏笔呼应太多,只能以问答的方式尝试整理。
人物介绍:柳白猿:主人公匡一民:遗世高手,跟随下野军阀杨乃兴过德诚:匡一民的徒弟,跟随另一派军阀,刺杀杨乃兴月牙红:一番波折后和柳白猿相爱,但一心认为匡一民是她的丈夫混血女特务:诱惑柳白猿,帮其刺杀杨乃兴,并喜欢上了柳白猿为什么月牙红和匡一民唱了同样的落子,柳白猿却没发现这个破绽?
过德诚这么评价柳白猿,你射箭不看弓,却看上了一个女人。
这里已经给柳白猿暗示,但柳白猿陷入情网,早已忽略了一切。
匡一民还有一句话:世上哪还有一流的人,他不是、军阀们不是、匡一民不是、柳白猿也不是。
为什么过德诚打败了柳白猿师傅却败了?
过德诚在和柳白猿划勒巴子之前,说自己超过了师傅,这与他后来单挑师傅是说自己悟到了一些新东西呼应;他之所以能打败柳白猿,用师傅的话来说就是:功夫变味了,取巧了。
为什么匡一民感叹自己无才无福,只会武功?
匡一民是一代功夫大师,但他又太注重功夫。
杨乃兴的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太笃信武行的那一套规矩。
但是过德诚还是,该用枪时还是要用枪的…比武的结局的结尾早有定论比武的结局早已有了定论,在月牙红的闺房里的对决的结果是,柳白猿顶多费一根手指,却可以要了匡一民的命。
当然,这个时候匡一民大抵是没有出全力,所以柳白猿下楼时,他说:我有7成把握胜你。
然后在一段倒叙中,柳白猿的师傅对他说,射箭既要把箭射出去,也要把箭收回来。
我死了,我没法教你了。
而柳白猿几乎忘了他还有家乡,就开始了返乡寻心的旅程,认识到自己的,最后放弃寻找姐姐。
这一点我也没看懂,猜测其中的意思应该是:我是谁,不重要,发生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方下一切做真正的自己,所以此后再也没有回忆姐姐被强暴的片段(他的师父应该是看透了他这一点),将箭射进水里,放弃做柳白猿,回去带月牙红远走高飞。
各人的命运如何?
柳白猿和混血女特务:在杨乃兴遇刺的那场戏里,柳白猿被砸断了双腿;这也是为什么和匡一民比武时一直坐在凳子上。
影片结尾,柳白猿拄着拐杖,燃香祭箭的时候看着箭尾的刀痕嘴角露出笑容。
这一幕之前也有对应,柳白猿把混血美女从旅馆赶出的时候,女特务说:这一次是为了自己,那上一次呢?
那个时候柳白猿也是同样的姿势,同样的笑容。
再之前,柳白猿向女特务强调自己不是因为睡了对方而出手相助的。
一是,为了维护柳白猿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其,心虚。
最后,此二人,应该愉快的成为了小伙伴…月牙红:柳白猿说月牙红的气势压过了他,这一点从影片开始,月牙红气势凌人,未等对方说完就摔枪,飒爽英气,让人以为她是踢馆的!
月牙红的结局,其实也早早有了答案。
一是她两次试探柳白猿,说是从富家公子家回来,自己改不掉。
所以故事的最后,她还是选择跟随匡一民。
这里有一个细节,匡一民对月牙红说, 他要出去帮她找回柳白猿的时候,月牙红说了一句话,你是我的丈夫。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所坐的位置,正是柳白猿把刀插到镜子里心脏的位置,寓意我多么希望你当时杀了我。
这和结尾处,你不杀了他(匡一民),我就要一直跟着他两相对应。
而月牙红的结局,就是继续跟着匡一民,直到匡一民故去:被哪个富家公子纳为姨太太(匡一民说过的话)。
匡一民:柳白猿和匡一民的比武,预示着绝唱。
世上再无柳白猿,武行再无公道。
匡一民作为遗世高手,是继续坚守自己的无才无德,还是和过德诚一样,已经不重要了,时代结束了,他老了,他能做的只是徒劳无功的继续寻找…姐姐:水果摊爆炸的时候,柳白猿向着远方望了一眼,姐姐也跟着回了一眼。
柳白猿寻找过姐姐,寺庙的墙角下苦苦等待的姐姐是否也在寻找她的双喜弟弟?
但终究放不下。
柳白猿对恶霸说的那句:我没有权利杀你,对于姐姐我比你更恶劣。
也就应在了这里。
“世上再无柳白猿”,世人却能看到《箭士柳白猿》。
原文链接 http://www.wtoutiao.com/p/18exL92.html
文/公众号:大湿兄拉片室如果是第一次看徐皓峰的电影,你会相当不习惯。
因为多年来看的武侠电影模式,早已在心里根深蒂固的留存着。
这样突然变了一个模式来告诉你,这才是武侠,这才是江湖。
所以这也是为何徐皓峰的作品口碑总是两级分化的原因。
从早期的胡金铨到后面的徐克一概人的新武侠电影,无一不是靠动作剪辑、音效、特效威亚等技术来达到动作与声音结合的影视效果。
比如徐克的《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凌乱的剪辑,花哨的动作,一蹦三层楼高的侠士,忠肝义胆的人物形象。
类似于这种模式的武侠片传承多年。
但是到了徐皓峰这里,武侠又是另一个世界。
没有了会飞的侠士和凌乱的剪辑动作编排。
只有冷兵器出窍和碰撞的声音,和全景长镜头的武打。
也没有过于脸谱化的武侠形象,在徐皓峰的电影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写意而非写实。
从《倭寇的踪迹》到《师傅》再到《箭士柳白猿》,徐皓峰的武侠三部曲里的主要人物,无一不是带着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像隔着窗户纸在看这个人物一样。
而最终人物的内心,还是要靠你去猜。
这个导演从来不会把人物的主要情绪放在表面上。
看的懂看不懂,随你。
所以许多人说徐皓峰的电影像是实验电影一样,从来不符合主流商业片的拍摄模式和叙事手法,甚至不去主动讨好观众。
就那种你爱看不看,我自己玩的开心就行。
对于这种态度,我只想说,我好喜欢。
从个人角度来说,《箭士柳白猿》并不好于另外两部,一方面原因是整部电影采用的是非线性叙事,另一方面就是动作上并不比《师傅》出彩。
去年《师傅》中的巷战一系列镜头的动作编排,精彩程度足以载入武侠电影的史册。
而反观《箭士柳白猿》的动作编排,跟《师傅》相比精彩程度还不足以让人拍案叫绝。
纵观这三部电影,更出彩的反倒是声效。
不同于早期武侠电影出拳出剑的声效多为口技演员来配音,在徐皓峰的电影里,冷兵器碰撞和刀剑出鞘的声音就像把这些兵器摆在你的面前一样,身临其境。
当年有一部电影,叫《双旗镇刀客》,是国产电影现代武侠的精品之作。
这部电影里也没有花哨的动作编排,讲究的同样是写意。
往往在画面上你没有看到他怎么出的招,对手就已经倒下了。
仔细想想这部电影里面,甚至都没有太多的武打动作,三招之内,对手倒地。
但带给观众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
《箭士柳白猿》里的部分动作,有一种《双旗镇刀客》的感觉,但又完全不同。
动作上面,大多依然是采用全景长镜头一气呵成。
也有快速剪辑只听到兵器碰撞的声音。
人物上还是充满神秘感,带上有血有肉的情感戏,非常立体。
而且基本照顾到所有主角,并没有向之前一部分武侠电影中,只顾主角而忽略了配角的塑造。
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说不出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因为这对部分观众来说,是一个新的武侠模式,新的江湖,不同于以往你认识的电影。
我们应该感谢徐皓峰,他的充满个人风格化的作品,给中国电影注入一丝新的血液。
最少你看完会这么说:“噢,原来武侠电影还能这么拍。
”这就够了。
<图片1>
一个男人不爱钱,不爱权,那么大抵是难过女人关的。
柳白猿在剧中对二冬说“我不受人欺负,交换不行,帮忙可以。
”柳白猿不爱钱,不爱权,更不受人欺负,一副硬骨头,这样重情重义的男人肯定为女人而死。
姐姐被糟蹋,双喜疯了,但是他当时没有能力报仇,他恨自己无能,所以在他内心深处,他是深刻同情如姐姐一般被糟践的女人。
月牙红就是姐姐,她们都是千千万万个被世道糟践的弱女子,所以拯救月牙红就是拯救当初的姐姐,如今柳白猿早已不是当初的双喜,他遇见姐姐一般的被富家公子糟践的月牙红,一定会出手的,甚至怕观众不懂月牙红和姐姐之间的联系,导演在月牙红出场时不断切换姐姐的镜头。
柳白猿是不会嫌弃月牙红是卖身的戏子,他只会心疼。
拯救月牙红就是拯救姐姐,更是救赎当初弱小的自己。
(柳白猿这样的男人真是当老公的好人选,这样的角色是徐浩峰塑造出来的,没有厌女,也没有劝妓女从良的说教。
)双喜亲眼目睹姐姐被王老爷强奸而自己去无能为力,于是精神失常,姐姐便带双喜到庙里出家。
双喜做了跳墙和尚,失去了姓名,忘却过去,去到外面重新寻找自己,而在外面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的名字。
双喜在小树林里听到了第一句话“柳白猿”,自此他就叫做柳白猿。
以上是双喜的前史,寺庙里的主持和姐姐的遭遇都是柳白猿开悟的契机。
柳白猿是主持武馆公道的人,柳白猿这个名字就是公道的代表,柳白猿为武馆论是非,但他本身却遭遇不公,自己的姐姐被人玷污而无法伸张正义。
师父柳白猿常让双喜自省,而自省的工具是一面画着佛头的绢布,对着佛像自省,就点明了柳白猿求的不是公道,而是“道”。
所以本片《箭士柳白猿》是讲柳白猿“求道‘的故事。
三年后,双喜出师,正式开始求道。
过德城是匡一民的徒弟,匡一民投靠了杨乃兴,而过德城则投靠了杨乃兴的敌人刘大帅,过德城必须杀了杨乃兴,为了不伤师徒的情分,过德城想借柳白猿这把刀杀人,但柳白猿不是匡一民的对手,过德城只能杀了柳白猿之后亲自出手杀了杨乃兴。
杨乃兴死去那一场戏,过德城说“师父又成了无主的人”,在过德城看来师父最重要,而二冬却说“世上再无柳白猿”,说明在二冬心里,柳白猿非常重要。
过德城和匡一民不愧是师徒,就连计策都是一样的,过德城为了拿捏柳白猿,派出了二冬,而匡一民为了拿捏柳白猿派出了月牙红。
二冬杀父仇人是杨乃兴,二冬于是找上过德城一起合谋杀了杨乃兴,过德城看上了柳白猿,于是二冬想借情爱拿捏柳白猿为自己办事,但是二冬却真的喜欢上了柳白猿,过德城想要杀了柳白猿,二冬却要救柳白猿。
匡一民在买完梨之后发现水果铺子的主人换成了柳白猿,一夜之间水果铺子易主十分蹊跷,匡一民拿不准柳白猿是不是冲自己来的,就算是冲自己来的,目的是什么,是杀杨乃兴还是杀自己,于是匡一民立马派月牙红刺探柳白猿的身份和目的。
月牙红跟了匡一民十年,匡一民却让她用美人计刺探柳白猿,月牙红确实吸引了柳白猿,但柳白猿也吸引了月牙红,本来月牙红说以三十个苹果下聘是圈套,但是柳白猿却把金子给了月牙红,对于柳白猿这么一个一穷二白的人来说,一根金子就是全部身家,相当于柳白猿把自己的心和全部交给了月牙红,月牙红彻底感动了,要和柳白猿私奔。
可是私奔却被匡一民发现了,柳白猿和匡一民对峙,匡一民用月牙红的命换杨乃兴的命,柳白猿离去,却没取月牙红的背景:习武人自古有两条出路:参军打仗,开馆授徒。
1917年,军阀四起,武馆林立,武馆纠纷的仲裁人被称为柳白猿。
段落内容:1.匡一民带着月牙红踢馆,比试划勒巴子,胜出。
2.双喜目睹姐姐被王老爷强奸而无能为力,一头扎进草垛中,精神失常。
3.庙中和尚让双喜做跳墙和尚,忘掉前尘,重新做人。
姐姐叮嘱双喜,跳出佛墙之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双喜的名字,也是他的天命,同时叮嘱双喜找到名字就回来。
4.双喜在小树林中听到柳白猿,自此以柳白猿为命。
老师父柳白猿威胁双喜背着受伤的自己离开。
5.三年后,双喜学成出师,替武馆论断是非,打出了名声。
6.过德城在文人亭中与军阀子弟病练武,二冬前来与之合谋,过德城暗示柳白猿不错,二冬表明二人之间只有生意,没有情意。
7.过德城在酒馆找到买醉的柳白猿,试探柳白猿的实力。
8.二冬在夜晚的小巷子里找到了终于喝醉的柳白猿。
9.柳白猿在二冬的床上醒来,却识破这是一个骗局。
二冬道歉,柳白猿却答应帮她报仇。
10.柳白猿为了接近杨乃兴,盘下了水果铺子,匡一民来买梨察觉不对,故意摔跤放松柳白猿的警惕心。
11.柳白猿想起师父告诉他不能被气势压倒。
12.月牙红不开心地来要了一只苹果。
(大抵是匡一民让月牙红色诱柳白猿,月牙红不乐意。
)13.柳白猿打算刺杀杨乃兴,月牙红却出现打乱了柳白猿的气势,月牙红给了柳白猿很多钱,柳白猿追出来找钱,遇到匡一民订一箱水果,在杨府门口,匡一民在接水果时用了巧劲,柳白猿被可怕的实力吓了一跳,打晕了在背后拍他的月牙红。
14.水果铺子里月牙红诉说贵公子不把自己当人看,柳白猿却沉思在刚才匡一民露出的功夫上,自觉不是对手。
15.城外,柳白猿拒绝为二冬报仇。
16.再次遇到武馆纷争,柳白猿却因为心有畏惧而无法射箭,只能以拳脚功夫止干戈。
17.城外柳白猿再次找到二冬要替她报仇。
18.宾馆里二冬想用美人计报答柳白猿,柳白猿却说刺杀杨乃兴是为自己。
19.柳白猿到催贵园里听月牙红唱落子。
20.水果铺子里月牙红与柳白猿私定终身,此时月牙红还是在给柳白猿下套。
21.月牙红和柳白猿上床,柳白猿把金条交给月牙红,月牙红叛变匡一民,要与之私奔。
22.柳白猿与二冬告别,让二冬找一个杀过人的人刺杀杨乃兴。
23.柳白猿到催贵园接月牙红,却遇上阻止他们的匡一民,柳白猿道心不稳,离去。
24.柳白猿想起师父交他的自省方式。
25.柳白猿酒馆买醉被过德城抓住。
26.过德城挑断柳白猿手筋,要亲自出手收拾杨乃兴。
27.柳白猿临死之际想起师父说过的话,射出去的箭可以再收回去。
28.二冬深夜截获柳白猿。
29.二冬将柳白猿安置在孤儿院,柳白猿执意离去。
30.匡一民与徒弟过德城对决,匡一民胜出。
31.柳白猿回到老家,但老家早塌了,姐姐也出嫁了 32.柳白猿在当初王老爷强奸姐姐的地方,射伤了王老爷,却没有取命。
33.柳白猿回到庙里,找到自己的双喜替身。
34.杨乃兴联络上旧部,匡一民不再需要月牙红,要替月牙红找回柳白猿。
35.匡一民到武义堂踢馆子,却没有等到主持公道的柳白猿。
36.柳白猿找不到姐姐,却明白这一切不过是点化自己的契机,他向江中射出四箭,离去。
37.柳白猿重新回到水果铺子,要求和匡一民比武,实际上是为了月牙红。
而过德城和二冬趁匡一民不在,杀了杨乃兴,同时炸了水果铺子,柳白猿却没死,反而射杀了过德城。
38.匡一民、月牙红和柳白猿在一起包饺子,匡一民提出要比武,柳白猿应战,实际上是两个男人在争夺月牙红。
39.佛塔比武,匡一民输了独自离去,月牙红却不忍抛弃匡一民,跟着离开。
柳白猿离去时与二冬擦肩而过。
本片从头到尾在比武,但却是静态的话剧式表演,一举一动端庄雅正,即动中求静,谓之求道。
119171920年,中国最乱的军阀混战时期。
让武术人处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中,他想表达什么呢?
就是在一个乱世,得主持公道有多难。
47分半说:大大小小的军阀都在打仗,街面上枪多,逃兵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学武术的人就是两种选择,一个是卖身投靠,一个是开武馆,一个是政治,一个是经济。
但最重要的是,上来讲述的射箭奥秘,片末徐浩峰强调了,这种技术已经失传了,只剩下制造了。
进腰出胸,一开始就牵动着两根弦。
而且你的左脚要向前,那是一种气势的态度。
54分,每次出门前都要把脸对在圆里,对上耳朵你是平衡的,对上鼻梁你是歪的,这是箭士自省的方式,一日不可缺。
这些东西都很有启发性。
2“划勒巴子”对脊柱弹抖和丹田发力要求相当严格。
坐着打一回,就知道什么是不敢留情了。
彼此没了余地,留情就无从谈起,都撤不下来,连人带椅,打翻了再说。
上肢的技法和杀招,都无所不用其极,基本都照脑袋招呼。
片中老于最后整的那个人,把他像纸人一样在手上搓,最后整个一搓死了。
用劲:搭棚,破入膛,断手。
击人如弹丸,先要视对方如弹丸。
没有发力的概念,才能击人于丈外,要学会无意识。
劲路有:抡,攮,捶,擒拿等。
估计老于当年和民国国术馆的老师父学的就是这些东西。
说有个叫张之江的。
这些和枪法也都是相通的,劈崩钻炮横,这都是求圆中方。
两手也要阴阳互换。
因为距离太短,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所以就是一个绝对实力的比拼。
力度,手法,反应,仅此而已。
到了晚清民国,中国的武林基本上都是这么比功夫。
而且是内部比赛,从坐着到趴下,一横一竖就俩字儿。
所以也不至于大失脸面。
徐浩峰曾说过“中国武侠片的本源不是武功,而是神话,它是中国民众自创的好游戏。
”在这种“游戏”之中,他选择冷兵器这样一种道具去塑造角色、阐述故事、展示文化。
“游戏”本身的性质与属性,注定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与传统气质的展现,当然也注定了它拥有着极少的拥趸。
对于尝试进电影院指望它进行“消费历史”与“展示奇观”的大众而言,这很有可能会是一次极为特殊的观影经验。
因为它本身与惯常“化武为舞”的武侠电影观感相忤逆。
他们其中许多人或感不解、甚为失望,抑或更多人选择以“不明觉厉”的缄默态度表示出敬畏。
但无论如何,“深藏功与名”的徐浩峰导演的“武林三部曲”即是对中国当代电影的一次大胆而创新的艺术实验,《箭士柳白猿》作为第二部作品,承上部《倭寇的踪迹》之精髓,秉传统写意美学之风,进一步昭示了作者电影的独特美学风格。
我们是否可以预示,内地武侠电影已经迎来徐浩峰独一人的冷兵器时代?
当然每个人心中或有不同的答案,尤其是对于年少时浸润在传统港台武侠片环境的观众而言,徐浩峰的作品更多被赋予了不走寻常路的“怪力乱神”标签,它几乎无法动用每个人过去储备的观影经验去解读,因为其作者与文本兼具不可复得的传奇性。
用徐浩峰本人的话说“我的电影目前其他人还拍不了”,这当然不是过度膨胀之言,而是一句实在话。
徐浩峰出生于北京什刹海的习武之家,家中长辈为形意门高手,他本人也是地道的武林中人。
后就读央美附中习画,大学时考入电影学院就读导演专业继而留校,他讲解的公共课《视听语言》次次爆棚,堪称传奇。
私底下,潜心道教、深钻佛学,以形意拳和八卦掌见长,以“武术顾问”与“武戏编剧”之姿入主王家卫《一代宗师》。
作者本身已经承载了众多标签,较之其他导演,他在常人不具备的常识范畴之内可谓是“如鱼得水”“所向披靡”。
《箭士柳白猿》毫无疑问是《倭寇的踪迹》的全面升级,它初步凸显了作者电影的独特性。
首先,继承了华语武侠电影语境下以胡金铨导演为代表的美学传统,但却独特地展现出“北派武侠”的精髓。
写意性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重要精神,宗白华先生在论及中西绘画的不同时认为,西洋绘画重于自然的写实,而中国绘画则“集合数层与多方视点谱成一幅超相虚灵的诗境”。
我们的武侠电影正是继承了这种精神,将冷兵器影像与打斗设置在诗情画意之中,在感受冷兵器威力与动作节奏的快感同时,也感悟出画面深层的意境美。
胡金铨正是最早善用中国戏曲文化绘画等传统文化的电影大师,其作品中流露着虚、实、文、武、禅意的结合,渗透着中国文化的诗意。
在某种程度上,徐浩峰得以继承于此。
遒劲苍凉的北方山脉、青砖古瓦的幽静村落、驱车登古、渔舟唱晚、长河落日,如诗般的意境衬以武侠诸家的打斗,可谓浑然一体,较南派少了狷介清秀,却多了苍凉厚重。
其次,在展现武打动作中,表现出独特的思维体系与镜语选择。
上文中提及,徐浩峰作品中的武术设计打破了以往“化武为舞”的观影习惯。
这是他在不同场合一直坚持强调的,注重“实打”,还原真正的武术原貌。
作为民国武馆文化的衍生品,《箭士柳白猿》于《倭寇的踪迹》,更加强调这一点。
他认为,近些年的武侠电影过于强调并夸大视觉刺激,有些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惜沦为MV式影像,这实际上与真正的武术系统常识相悖。
真正的武术是隐藏招数才能赢,而许多作品中武打的展现,则为了展现招数。
在本片中,他采取了两种调度展现武术真正之美。
一方面辅以长镜头展现真实的打斗过程,无替身无威亚无特技,力图让演员的打斗做到极致,“划勒巴子”中双方那虚实相生、柔刚兼济的拳上功夫,堪称真正的视觉奇观。
另一方面则采取快速剪辑。
例如在结尾柳白猿与匡一民的对打(弓箭与长枪的对决)、中间柳白猿与混血女孩的几场动作戏场面(拳术、绳的运用)中,剪辑方法似有向胡金铨致敬之嫌。
这种“暴雨剪辑”强化了影像的视觉冲击力。
甚至有几场戏的剪辑速度比胡还要快。
风雷闪电般的剪辑方式压缩了动作,紧凑流畅。
当然,我们自然绕不开该文本荒诞怪异的一面,它延续了前作中的冷幽默。
这种与“武术奇观”节奏不相称的桥段,会让诸多观影经验不足的观众感到一头雾水。
在被问及为何影片中的人物大多“装傻充愣”时,徐笑谈因为民国时许多人物即这般有趣。
想必我们已然习惯于遵守以往的观影秩序,以至于潜意识里认定武林大侠皆是万无一失、飞檐走壁的高手。
然在片中,他却让于承惠扮演的匡一民大侠突然崴了脚,武坛高高在上的仙风道骨之人也变得趣味盎然。
或许,我们也要宽容作者在文本中尝试的恶趣味拼贴,它并不意味着技术的失衡,而是一种“自嘲”与“戏耍”,影片音乐大胆采用有箫与管风琴的混合,更凸显出怪诞荒谬的观感,好似某些通心粉西部片、日本武士片那般。
严肃题材并不意味着拘泥于古法炮制,如日本漫画般的冷脱力效果,在某些规定情境内,反倒是燃起了观众内心的恶趣味,使现代幽默与传统武侠进行着有机结合,具有天然的排他性。
至于徐浩峰本人,则坦言这是对观众的一种实验。
这其中的高低贵贱,每人心中自有评判。
“结尾,两个决斗的人都是失败者,一个人在建功立业上失败了,一个在内心情感上失败了,两个武功高强的人在枪炮面前,都被时代抛弃,注定落寞。
他们的决斗是为自尊而对决,是对传统的挽歌。
若要解决对传统的破坏,则应该做到一切从有敬意开始,现在很多传统文化的项目很多,但实际上于事无补,变成了面子工程,实际上就是缺乏敬意。
”导演这番话不仅仅是向“逝去的武林”致敬,而更多地传达了对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思。
“这世界上满是投机取巧,但惟有习武无法投机”,这句台词借武林中人之口,同时道出作者鲜明的电影观,注定会让电影界浮躁的陆川之流无地自容。
导演一直在表明,这是一部在讲中国人内省的影片。
柳白猿面对被强暴的姐姐,一直在挣扎,在叩问,在思索。
困惑无比,却没有实际解决的办法,只好把箭射向湍急的河流。
“这就如同现代社会对中国传统的诋毁,这一百年来我们都在做自拆城墙的文化批判,认为信奉外国文化才是好的。
这个姐姐就是一个传统的象征。
”电影中民国的光怪陆离不过是今日的反射映照,这首挽歌不仅仅是向逝去的武林致敬,还关乎我们业已遗忘的那个时代。
然而今日今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谛听其中的旋律?
看《一代宗师》时知道了徐皓峰,后来看了《师父》,很喜欢这个做派。
是的,这个江湖可能从来没有存在过,这些说话一字一顿、行动一板一眼的人可能从来没有人见过。
但是这就像京剧,摆出让人目眩神迷的全套架势是有道理的,是为了建构一个武术世界,这个世界让人神往,这个世界里的人让人愿意投入情感。
假不假,做作不做作看你认不认同这个幻境了,只要逻辑能自洽,我作为观众是很乐意配合戏台上的角儿们投入喜怒哀乐的。
抱着类似的期待去看了拍摄时间在《师父》之前的《箭士柳白猿》,感受却大不一样。
往好里说,徐皓峰作为导演真是进步巨大,《师父》能把故事讲出來人物立起来,难能可贵;往坏里说,《箭士柳白猿》真是故事不通,人物面目模糊,无法唤起观众的情感投入,总归一句话,一部故事片的基础,一点儿也没搭起来。
请注意,我说的是故事片,不管商业不商业,你这部片子总是故事片不是风光片纪录片吧?
何况现如今很多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啊。
具体一点儿说吧。
故事开头,一个把白胡子编成辫子的高手带着一位美女去武馆踢馆,得胜离去。
另一边,农村少年双喜的姐姐惨遭村中恶霸凌辱,少年力弱无法营救姐姐,以至于气得发疯。
姐姐向庙中和尚求助,和尚说,只要让双喜当跳墙和尚,舍一个写了名字的纸人在庙里出家,自己跳墙出去,以路上遇到的第一个人说的话为名,就能再世为人,恢复如常。
姐姐如此照办,送弟弟跳墙出去时依依不舍地说:得了名字就回来啊。
然而弟弟冲到野外,遇到被人喊着名字追杀的武行纠纷仲裁人柳白猿,于是跟了他当徒弟,也继承了这个传了数代的名字,并未回顾在寺庙墙下苦等他的姐姐。
数年后,少年学到了一身本事,师父也去世了,于是他以柳白猿之名重新出现在武行里,当起了仲裁人。
要做个公正的仲裁人,既要有武艺也要防备当事人寻仇,此前的柳白猿们,都不得不躲避仇家,难得善终。
现在的柳白猿为了排解压力,在酒馆里醉倒。
一位擅使长枪的高手带着徒弟来挑战,柳白猿带醉赢了徒弟,全身而退。
高手向一位混血美女言明柳白猿武艺了得,可以为他们所用,混血美女同意计划,但表明不愿与高手有暧昧关系。
随后混血美女使出美人计,和醉倒的柳白猿同床共枕,求柳白猿为她主持公道,向她父亲曾经的朋友、却也是杀死他的罪魁祸首的前军阀张某人报仇。
柳白猿虽然撇清了感情上的关系,但作为仲裁人,还是同意帮忙。
老军阀现在闲居,每次出门只为去学校教音乐,他出门必带一个随从,就是此前的白胡子高手。
柳白猿顶替了他家门口的鲜果店老板,观察着他们。
白胡子进门索要跟前老板说好的每天一个的鸭梨,柳白猿装作无事给了梨,实际上却借白胡子闻梨香的习惯暗自掂量白胡子的虚实。
和白胡子他们反方向而来的是穿着旗袍的美艳女子,白胡子走后她也进入鲜果店,调戏了一番店主柳白猿。
必须提到的是,观众能认出美艳女子此前跟白胡子去踢馆,他们是一伙儿的。
柳白猿看来是陷入了两个目的不同的女人分别设下的美人计了。
至少对我,这是大大破坏悬念的叙事方式。
另外,柳白猿把梨抛给白胡子的动作看起来像武人所为,我以为这是一种暗示,说明柳白猿和白胡子都是高手,无法隐藏行迹,但又不可贸然动手陷于被动,所以彼此试探。
然而此后会出现柳白猿问白胡子他如何露出破绽的情节,白胡子的答案是,原店主开店数年,一夜之间店不开了家也搬了,太蹊跷。
对此我只想说,原来男主角浑身都是戏,恨不得在脑门上写上“我是高手”四个大字的表演是在装卖水果的普通人吗?
真是太完美了,就跟《还珠格格》开头紫薇和金锁女扮男装一样一点也看不出来呢!
哦我忘了,即使是《还珠格格》,小燕子都吐槽了她们装男人一点也不像啊。
继续回到故事中:柳白猿认为自己被白胡子的气势压倒,无法行刺老军阀,跟混血女说明自己帮不了这个忙,但还是跟混血女过了招才脱身。
在我看来这也颇不可思议,说好是帮忙,不帮了还得被打一顿?
这在哪个人类社会也说不过去啊。
还是接着说故事吧:由于失去了对自己武艺的自信,内心不平衡的柳白猿已经无法在仲裁武行纠纷时以气势震慑,只能出手把双方都暴打一顿,他明白自己这样是不能继续扮演“柳白猿”这个仲裁人角色的,于是再次下决心击败白胡子。
但是面对想再次引诱他的混血女,他仍然不为所动,说自己是为了自己而战,并非为了帮她的忙。
重新回到水果店“卧底”的柳白猿,每次见到老军阀和白胡子,都能见到美艳女子从反方向走来。
她是唱戏的角儿月牙红,柳白猿渐渐被她吸引,最后俩人两情相悦,柳白猿也让她知道了自己有金条,并非穷酸卖水果的,约定和她私奔。
就在柳白猿准备好放弃自己的武行人身份,去月牙红房间找她时却见到了白胡子。
白胡子告诉他,自己准备辅佐老军阀东山再起,请柳白猿不要从中作梗;月牙红是自己的妻子,设计勾引柳白猿是因为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
柳白猿表示,虽然老军阀背叛了朋友,不过不动老军阀没问题,条件是要骗自己的女人死。
白胡子欣然同意。
月牙红也表示跟了白胡子十年,一片苦心,以自己一命换老军阀一命很值得。
柳白猿却没舍得下手杀她,独自离去了。
又一次去买醉的柳白猿被当初的长枪高手擒住,这位高手明言了自己的身份是白胡子的徒弟,但现在与白胡子各为其主。
他不便挑战师父,于是看中了柳白猿能做这件事,和混血女联手设计让他“帮忙”。
和柳白猿过招击败他之后,高手认为柳白猿已经没用了,让混血女把柳白猿手筋挑断扔进河里。
混血女手下留情,偷偷把柳白猿救下了,提出和他一起躲在孤儿院,远离过去的纠葛。
柳白猿却执意要走,击败混血女离开了。
柳白猿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应该回去找始终放不下的姐姐,为她报仇。
这里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此前柳白猿时常回想起受辱后的姐姐凄惨的模样,显然并未放下“上一世”作为双喜的心结,我实在不明白他为啥能给别人主持公道,却不回去给亲姐姐主持公道?
总之,他现在是回去了,但姐姐却不知去向。
村人说她被王老爷凌辱的事众人皆知,她嫁去哪里羞于告知村里人。
失望的柳白猿只能去找王老爷报仇,面对身中三箭、向自己磕头求饶的王老爷,柳白猿却杀不了他:我对姐姐比你对她更加恶劣,我又有什么资格杀了你?
这话我看得这么翻译:我要是为了姐姐杀了你,狠心抛下姐姐、给她更大伤害的我不是更应该杀?
我还不想死,所以不好意思杀你。
流浪在荒野中多时,柳白猿终于顿悟,认为姐姐也许不曾真实存在过,或许是佛菩萨的点化,让他认清自己。
我看到这里忍不住要喝一声彩:这样逃避自责真是太有创意了,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事实上电影后来交代了,姐姐并非幻象,她在某个地方和丈夫孩子一起过着平静的村妇生活,内心似乎还与弟弟有某种感应。
柳白猿的顿悟简直怯懦得可笑,比起寻常人都不如,遑论习武之人。
不管怎么说,内心恢复平静,重新拿稳了弓箭的柳白猿回头去找白胡子。
不过白胡子却不在老军阀那里,这是为什么呢?
回到长枪高手那一边,失去柳白猿这个棋子后,他决定亲自出马和师父白胡子单挑,然而一败涂地。
他留下一句“也许我对武术想错了,但你对跟随的人想错了”,让我有几分佩服此人输人不输阵的气势(逼格)。
不过明明约好输了的人就不能再杀对方的主子,此君后来却埋炸弹、派枪兵(是真枪不是练武的长枪),玩得飞起,真是没眼看了……哦对,先不提后话,白胡子打赢徒弟以后对老军阀的安全暂时放心,于是告诉月牙红要去把柳白猿找回来,反正她也对那小子动了心嘛。
哇,如此宽宏大量,莫非是传说中的多年夫妻成知己?
月牙红表示我跟了你十年你就这样对我?
白胡子一副看穿一切的样子说哎呀你也不是跟我多有感情,就是个帮忙的;当然啦我不在要麻烦你陪主子去学校啦再多帮这一回吧。
月牙红含泪表示没问题不客气。
此处我又被震撼了,知道人家是帮忙的还真能蹬鼻子上脸了啊,在这部电影里帮别人忙风险真不是一般的大,比彭宇扶老太太还难脱身啊。
要说白胡子找柳白猿的方法呢,也是很机智:找个武馆踢馆,对着当家人一顿削,还得拖长削人家的时间,念叨着“咋没人主持公道呢?
”原来去踢个馆,对您老来说三下五除二的工夫——本片中多次出现这种名叫“划勒巴子”的比武方式,每次都是五分钟完事——就能召唤柳白猿呀,真是比打手机还方便呢。
当然了,柳白猿没被召唤来,不过他又埋伏在了当初的鲜果店。
老军阀在月牙红陪伴下出了门,这一次和他们反向而来的是长枪高手和混血女,他们布置了一队持枪士兵围住那两人。
柳白猿弯弓搭箭,需要决定射出的方向。
伴随着一声爆炸,鲜果店炸成了废墟。
士兵们用枪托击昏了月牙红,也解开了我一直的谜团:月牙红到底会不会武功呢?
原来这位可以代替白胡子保护老军阀的奇女子真是一点武功也不会呀!
白胡子可真够放心的呢!
随后士兵们也击毙了老军阀。
远处看着这一切的长枪高手和混血女很满意,混血女还来了句“世间再无柳白猿”(终于对他死心了你也是不容易),不过反射弧比恐龙还长的长枪高手终于发现自己胸前插着一根柳白猿的箭,倒地死去。
晚了一步赶到的白胡子面对主子的遗体(和昏倒的月牙红),万分悲痛。
只剩下练武这件事可做的白胡子倾诉了自己一辈子的追求:少年渴望称霸一方,中年渴望辅佐他人称霸一方,终于都失败了。
他现在只求比一场武。
镜头转向擀饺子皮的月牙红,她身后还有一人,是包着饺子的柳白猿(果然没死)。
注意,这里的暗示是白胡子照之前的想法把月牙红送给了柳白猿,不然那两人干吗一起包饺子呢?
总不能是柳白猿来做客还帮忙包饺子吧?
毕竟你们这部电影里帮忙这种事这么危险,不好随便做的。
柳白猿和白胡子比了武,虽然柳白猿炸断了一条腿,不过仍然赢了白胡子。
白胡子黯然离去,月牙红对柳白猿说:你干吗不杀了他呢?
他不死终究要再追随别的霸主,他不死我终究要追随他。
于是追着白胡子的背影离去了。
柳白猿平静微笑,离开此地,和混血女擦肩而过,问她:来干什么?
她答:看看。
柳白猿供奉他的箭。
纯字幕说明:此后柳白猿名号无人继承,只留下制箭工艺。
剧终。
尽管看片过程中经常对各个人物的言行感到惊讶,已经多少习惯了这种设定只求看个结局,我还是被本片最后这段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纠葛深深震惊了。
就我的理解,白胡子成全了两情相悦的月牙红和柳白猿,三个人在最终比武前是接受这个设定的;然而最后白胡子输了但没死,于是月牙红就又得回到他身边去,这里我就无论如何也看不懂了。
导演兼编剧不仅建构了一个虚幻的武术世界,还给三位主要人物建构了一套很难用任何现存人类社会规则解释的世界观,还认为不需要对观众解释清楚。
这不叫有风格(逼格),这叫胡来。
编故事这回事,像村上春树说的一样,就是骗人,骗得好了还能得奖(大意如此),然而您得编得好啊。
走出电影院,我很遗憾自己看了这么一部糟心的片子,但也很庆幸本片拍摄时间先于《师父》。
下回徐皓峰有新片我还是会考虑看的,不过会更谨慎地先做功课。
昨天去看的电影,迟到了5分钟。
正好遇到柳白猿射箭,四只穿云箭破空而来。
露出来那张脸,我讶异地说,呵,这不是耿良辰吗?
让我迷住的是这部电影里的声音,箭钉入木头,尾部发出的颤动声,拖曳棍棒于地的粗嘎,抖动枪柄时声若龙吟。
我少年时曾经挥舞过长棍,知道若是持力不均匀,往往人为棍牵,倒地不起则是常事。
所以这个时候不免对演员们起了极大的敬意,这碗饭可真不容易吃啊。
柳白猿的所谓彻悟并不具有说服力,逻辑上似乎成立,然而电影里将诸多的痕迹抹的太快太急,好像他面对撩起门帘来的顾客,脸上的笑容又刻意又僵化,简直都不需要瞅就知道假的很。
莫名其妙的内心纠缠,与二冬说我不受人威胁,却又莫名其妙的答应了帮忙,柳白猿比起耿良辰,更缺乏逻辑性,但是更奇葩的是唱落子的月月红,满面风情的来,肃杀笨拙地跪地磕头又跟着老人离去。
两部影片看下来,忍不住要猜想徐导演与女性的交往史中似乎都是莫名其妙的开始,然后不离不弃地跟随?
然而这几部影片下来,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徐氏风格的建立,他的缺点与优点一样突出,他的影片重现了江湖的本质,武术的本源,冷峻,短兵相接,他以他诡异的构思重建了一个江湖,恍兮惚兮的江湖,至于其中的男男女女,请相信,他并不耐烦去塑造人物特质,尤其是女人,他只是让人物发出他若干想说出的话而已。
所以某种程度上,他是36人格分裂者?
目睹姐姐被施暴的双喜魔怔了,寺庙的大师傅给支了个招,让纸人代替他修行;真身跳墙出去,人家喊的第一声就是他重获新生的名字。
这个名字叫柳白猿,是武行公断的代号;双喜跟着老白猿学了射箭(或者还有其他的本事),成为新一代的执掌。
这个开篇真的很金庸,风清扬突然出现在你背后,授之技艺,传之衣钵。
只不过金庸的人物在得到照拂之后都是要成为英雄的,而柳白猿根本无法逃离的还是命运,乱世迷离非一己能够掌控,男欢女爱也到底是人之本性。
踢馆高手匡一民,二十学成,三十四岁却仍未成,以为自己悟到了便想通过辅佐而成。
但直到六十岁才发现自己本来就是无才无福之人,那么,遇到的便都是假王,怎能辅佐而立;匡一民的徒弟(那谁不知道叫啥),大约是学了六七成便狂妄地要功高盖师,更以为自己辅佐的是真王;不仅败于师,更死于柳白猿;而柳白猿自己,所谓的再世之后其实依然放不下前生。
对姐姐的愧疚和寻找,对月牙红的迷恋,对混血姑娘的亦敌亦友。
在爆炸之前,他似乎是觉得自己一定有件事要去做的,是什么却不清楚:是武行公断?
是寻找姐姐?
是报仇?
也可能是从此谢别江湖去当回小儿女。
反倒是其中的女性,都有一种传统风情的认命。
姐姐被施暴后,倒是她带着魔怔了的双喜去求医;之后嫁了人生了孩子,安顺地在河边洗着衣服;混血姑娘为其主,想报仇,却也记挂柳白猿,一直暗里相助。
最后那一幕非常喜欢:两个人坐着轿子相遇。
柳白猿问:有事吗?
混血姑娘说:看一眼。
然后擦肩而过。
片里他们的对手戏都是势均力敌平起平坐,虽然我不是太明白为何好几场戏都是躺在搬家车上(囧)。
还有月牙红。
这是另一个师娘。
虽说师娘我只认宋佳,李呈媛风情不足身量太细,唱个戏文都嫌吃力。
但好歹她也有可取的一面,撞进鲜果店蹲着抱膝那一幕,太娇憨动人。
这场换了宋佳,倒是没法想象了。
她跟了匡一民十年,她默然接受了“帮忙的”定位,最后仍死心塌地地跟了他去。
我不是宣扬传统妇德。
我只是觉得有时候女人比男人高明的地方在于,好像知道怎样都逃不出的手掌心,也就顺应着去了;也有不甘不服,但到底是竹般坚韧,迎风不折。
自从看了《师父》的书之后就成了徐皓峰的粉,固执认为陈凯歌根本不懂他,只有他改编自己的作品拍出来,才是对的。
和《师父》不同,柳白猿的镜头有点侯孝贤,但切得很快。
印象最深的是爆炸那段和姐姐生活的切换,有点突兀,但仔细一想觉得很好。
音乐中西结合,简直开挂了。
宋洋...讲真...我一直喜欢不起来。
一张欠揍的脸,还需根据角色需要装diao;每次身为习武之人,都腰杆不挺,形似混混。
关键是眼神没有戏啊没有戏!
只好在心里寻思着,徐皓峰每片用他的话...可能我最终也是会习惯的...吧(然而为什么要用他你们知道吗?
我这不是反问我只是想求个解释啊!
)
只请各位品评电影中的一个细节,柳白猿去做水果贩,别人要个苹果要个梨,需要特意用那么快的动作去抓吗?
神经吧?
削个苹果皮也摆个形出来,真的是再没别的地方可以显示功夫了吗?
你可以说中国的功夫只是个讹传讹的神话,但别把所有练功夫的人表现得那么神经那么二好吗?
有人说这是导演的诚意之作,诚在哪里呢?
片尾还故做玄虚的写到中国古法射箭失传,哦,为了粉饰你的片子什么不负责任的话都敢说是吧?
蒙古人,罗马人,日本人,印第安人都从来不会射箭吗?
拉弓、两跟筋、拳劲这些你是怎么扯在一起的?
虚枉从此开始——这是你的初衷吧?
我本以为电影的剧情是另一个柳白猿的故事,看着看着才发觉是《民国刺客柳白猿》的内容。
(其实改个名字倒也好,一来是柳白猿其实也没有刺杀谁,电影中也更着重于他对武道对自身的突破;二来是箭士柳白猿这个名字,看上去好像确实亮眼不少)具体内容有部分改动,但大体出入不大,电影算是将小说的来龙去脉勾勒得更清楚。
说是勾勒清楚,其实也不尽然,与《师父》相对平直的叙事有所不同,这部电影的剪辑要跳跃许多,需要观众自己去想:《师父》中的武林规矩、人物动机表现得很清楚,而这部电影中则省去了这些解释,多少让观众有些捉摸不透。
电影中的柳白猿是个武林仲裁人,与原著的刺客是不同的。
电影里的柳白猿也不是受人钱财取人性命,而是对匡一民生出了争斗之心——在学艺时老柳白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能被人压住气势,柳白猿认为自身的气势被匡一民压住(实则是月牙红的影响):“不打败他,我就做不回柳白猿了。
”气势被压住的表现是他的弓不稳了(有几个镜头表现他的手在抖,比如在武馆外他拉弓,却发现自己的手不稳,于是入武馆大打出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直到他发现了真相之后,才明白自己的气势被压制住只是一个假象。
然后压制住他的还有别的东西。
他有心障,他的心障便是对姐姐的念。
他跟随老柳白猿学武,学的第一件事便是削直箭杆。
(在后来他心被扰乱时,也会下意识地削手边的水果)他成为仲裁人,本以为自己心如止水,然而月牙红的出现乱了他的心弦“箭士不应看弓,但你看了弓,你的弓是一个女人。
”月牙红让他想起了他姐姐,心中的仇恨混和着对姐姐的念想一直缠绕在他心头。
(他问混血女昨晚到底有没有发生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不愿成为像王老爷一样的人)他因月牙红乱了心,对不正那幅图。
(他与混血女的戏中,他还能对得正,在酒馆里,他已经对不正了)因此他需要回乡,去直面自己的过去,突破这一层心障。
(箭不能回头,人可以回)可以说在这部电影中,柳白猿对匡一民还是其次,真正重要的还是柳白猿对柳白猿,电影讲的其实是突破心魔的故事。
他回乡,见了代替自己留在庙中的纸人,但寻不到姐姐,他不停地寻找,却始终没有姐姐的音讯,但在寻找的过程中他已突破了心障:“或许姐姐不曾存在,只是菩萨给的一次点化。
”突破心障之后,他回去了。
这里电影与小说有不同,小说中他是为了保护杨杏佛,(嘿嘿嘿,小说里写的可是杨杏佛,不然怎么叫国民刺客柳白猿)在电影中,他回去显然是为了匡一民,(“世上的高手已经不多,以后只会越来越少。
”挂在窗上的图,也表明他的气势已回来了),但是他没有等到匡一民,只等到了炸弹。
小说里,故事就到此为止了,柳白猿死于爆炸,匡一民姗姗来迟。
但是电影里补上了后续:柳白猿没有死,只是被炸断了一只脚。
徐皓峰以柳白猿与匡一民的对决,为故事补上了一个精彩的结尾。
在对决之后,月牙红要跟随匡一民走,柳白猿没有选择杀死匡一民而留下她。
可以理解为他不能就这样杀死匡一民,也可以理解为他对月牙红的感情已随着他的顿悟断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他都不会杀死匡一民,否则他的箭便不直了,电影最后一个镜头解释的很清楚了:他对正了箭,对正了自己。
(说起来那支箭到底是平的还是斜的,我看着像是斜的,但我极度怀疑是自己的错觉)最后——于承惠,1939年8月16日出生于山东蓬莱,国家一级演员、武术家、编剧、武术指导。
2015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享年76岁。
他的剑,也是直的。
装逼片,两颗星,不能更多了。
比起倭寇和师父更像是热身习作级别的作品,近战争锋和拳脚肉搏在设计上更加倾向于短平快的走向,而器械搏杀对于人体走线的要求更高,动静皆宜,在吸取了大量传统武术理论技巧的基础上又在镜头感上下了一些功夫,至于装逼不装逼就看你是否受用了
虽然题材很有意思,但是整部片子本身不太讨喜,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还是不那么好接受。人物塑造矫揉做作,让观众很难产生代入感,对于故事的交代晦涩,在各个方面包括武术功夫都不那么写实,有很强的做作习气。
徐浩峰的片能提取的新鲜感也就到这了,不管是拿着势的格斗,还是一惊一乍人物互动,都看差不多了。
好看,镜语、影调,活动空间布设,动作分寸拿捏,都好,男人有气,女人有韵,眼神交汇有电。倭寇是草创,柳白猿是精进,师傅是野心,所以这部最好。徐浩峰的预算,倭寇Low,气不足,师傅太贵,秤不住,柳白猿刚好;卡司也是,有宋洋这种新丁入毂,于承惠这种老将压阵,足矣,无须太大。
7.5,对旧式武侠电影的再创造,摒弃香港武指华丽凌厉的风格,走简洁实用硬桥硬马的旧派风格,徐浩峰描绘的不是金庸、梁羽生、古龙的笔下的江湖,而是郑证因、白羽、王度庐这些旧派作家笔下的武侠世界,讲的是规矩传承人情气韵
从此之后,再无柳白猿。
在《倭寇》和《师父》之间承上启下,武戏好看,文戏装逼,技术层面尴尬,笑点依旧奇怪。和《师父》的陈识、郑山傲一样,柳白猿与匡一民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武林尊严”,皆因时代的变迁走向失败。15个苹果不能再少了,徐老师的风格还是喜欢的,还是期待他下一部作品!
徐浩峰确实可以批量生产自己,他把塑造人的外在规范看得比有血肉的情义和动作更重,未必就比曾经浮夸泛滥的武打片好到哪里去,这锅也不能给人家向佐背→_→
导演就不能不装逼一回么!!就不能拍一部不面瘫的戏么!!比师父装的还TM厉害
個人風格好強
我的国产十佳。加这部。
每一个动作都在装腔作势,每一句台词都在拿腔拿调。
这部电影里的打斗是怎样的呢,对手先出手攻击,然后他就不动了然后他就不动了然后他就不动了(重要的事要说三遍),然后我们的主人公在躲开之后再出手,因为对方不动了,所以随便划拉一下对方就倒下了,倒下之后就像烂泥一样,既不挣扎也不抽搐,前一次我看到这样的打斗是1965年邵氏版火烧红莲寺,不过火烧红莲寺里对手倒下前还会哇哇怪叫几声。
完全碎片化的剧情,无头无脑的爱来爱去,演员人人都是一副装逼脸。打斗部分很有特点,知道是导演故意想表现出来的意境,但是感觉每一个动作都是完全设计好的,连对手倒下去的姿势都是,太刻意。最受不了的是女二,完全没有打女的气质啊,打斗的时候感觉就是一个大螳螂,还老是露白花花的大腿……
既然我給了師父三星,那這部肯定不能超過師父
装逼
比之前的武侠风格上有大改变,只是不太喜欢这里的故弄玄虚部分。
女的都很抢眼
让柳白猿找名字那段,玄学的像比干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