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万岁充满浓淡皆宜的港式幽默,我没有被逗乐,但就觉得好看。
俗的有点入心了。
影片里屋村类似北京的大杂院,是老香港底层人居住的房子,面积很小,成片聚集。
这里,很像我现住的单位,只是没有这么高和电梯,没料到了现在小康社会,我们住的还不如多年前的香港贫民窟。
但我们一样的和谐,尽管最近几年这些精神在一点点消退。
这类电影从很多年前的港片里就开始流传了,第一次接触还是周星驰的家有喜事,一晃十多二十年过去,香港的人比我们还怀旧,硬要一遍遍的拍从前的东西。
在每个纪念日还是会弄个什么会,追忆一下,比如张国荣,梅艳芳等。
这种场面还是觉得很温馨,难得我妈老是爱听一些经典粤语歌,说,过去的人心就是好,才能写出这么好的歌。
其实这类型片子挺深刻的,家庭以及爱情或者一些其他的什么东西。
只是在嬉笑怒骂中稍微延缓减弱了力度。
在一片无厘头的恶搞中,不知不觉间,暖流一股脑的溢满全身,涌动着复古的爱的韵味。
这样的影片总能让人在心里慢嚼,然后津津乐道。
前些时候起,开始喜欢看香港的旧电影,除周星驰的其余都喜欢听粤语。
张国荣便是一个。
我似乎从一初始就错过了他最风靡的年代,能记住他的电影里总是先崇拜周润发爱上王祖贤。
而等了几乎十年后,才开始慢慢欣赏。
可惜,只能欣赏他的过去了。
他的成功,他的沉寂,他的复出,他的陨落,以及他精致的面容。
附带纪录了一代人的记忆,以及最初那些狂妄的,华美的,遥远的梦想。
我觉得陈凯歌最能拍好张国荣,毕竟我是从《霸王别姬》里才看出这男人真是风华绝代。
但王家卫却能把他带去另一种境界,当然这种境界里多数是有着梁朝伟陪的。
我说的是《阿飞正传》,太过有名的片子。
所有的噱头都已听过。
这个镜头,养母扔给张国荣文件,说好,现在我告诉你你的生母。
这不过是你这些年堕落的借口,现在,我看你再来用什么借口。
其实人们都是靠了借口在生存。
承担,是否才是成年人该做的?
从绝望中重生,是否才可以变得强,人总是被逼到一个境界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回到现实的张国荣,现实是他已经在了天堂。
据说,曾志伟是小开。
那末,为什么他总能拍出那么可爱的屋村呢?!
非常好看的片子。
很传统的港片的样子。
有一些屎尿屁的笑话。
很轻松,却也很感人。
在sh小弄堂长大的我,同样感同身受。
“会不会不够吃?
”,“放心,有那么多人,就会有那么多吃的东西”……那种很多没什么钱,但是简单快乐的人聚集在一起才有的对话,一模一样的温暖。
额,不知现今的屋村是否仍然如此。
反正sh的弄堂已经很少了。
那种浓浓的市井气息,相信会感动很多人。
陪伴了很多人长大的tvb,依然屹立。
这部电影很好看,原以为跟<72家租客>差不多,觉得挺无聊打发时间就看了,但是看过之后真的觉得很开心,而且很感人。
整个剧情非常轻松,倡导了一种快乐和团结的精神,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有着TVB强大的资源做支撑,曾志伟除了做一些恶搞的电影,就是捣鼓这些港式主旋律出来。
因为是主旋律,恶搞几乎没有出现,能登上大雅之堂,一些笑料还算有意思。
所以,当贺岁片看看是无妨的。
香港人的屋村时代并没有完全结束,港人的生活也绝非像TVB的电视中那么精彩,只是,不知道屋村的互助精神是否还存在呢?
会考要猜题目;老师是美女最好,还得有考试局高层做男朋友;怎么香港也沦陷了?
比起天朝有过之而不不及啊。
除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还得跟大陆的状元们争夺名额,香港的中学生们也不容易。
在旺角和尖沙咀,“补习天王”的广告牌是最大最显眼的,各个“名师”摆着好看的姿势,一如海岛那里竞选的政客。
能租得起如此天价的广告牌,可见他们的收费得多高。
而天朝的老师们大多低调,靠家长们的口碑。
后者值得学习前者的公众精神,只是可怜了大中华圈子里面这些家长们。
邵氏公司的logo很雷人,大大的两个字SB,邵氏的电影越来越没有看头,最好改个logo冲冲喜。
袁咏仪只能演大妈的角色了,陈法拉的空姐形象够甜美,一代信任换旧人就是这般残酷。
故事情节挺开心的,把现在的一些现象描绘进去了,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能有一个上网的手机就好。
我这手机太差了,QQ也上不了。
恩,挺欢快的,重头看到尾,挺欢快的。
嘻嘻,喜欢这样的喜剧。
演员也很卖力很辛苦,我觉得说城管那一点, 真的是说的很正确,都是养家糊口而已,呵呵!
贺岁剧无非就是图个热热闹闹,轻松愉快。
在这方面港产电影尤为突出。
儿时记忆里的家有喜事系列,成堆的明星,搞笑不成章法的剧情,就是图大家在新年里一乐。
近年,香港电影式微,国产电影就那么几个大导演拍出的那几种类型的电影,在农历年里很难再看到一部让人捧腹的电影了。
这两年去,先是黄百鸣,又把他的喜事系列挖出来继续拍,一样的明星成堆,但是剧情一部比一部不知所云,搞笑桥段也变成了像是挠观众胳肢窝,明明不好笑还自以为很好笑放进电影里。
然后曾志伟也出来拍贺岁剧了。
凭借着自己在香港影坛的号召力,和TVB强大的后援支持,拍成了一部要成媲美《建国大业》演员阵容的电影《新72家房客》。
老实说,去年的《花田》和《72家》比,我要更喜欢《花田》一点。
到底还是有点剧情的。
又是跳河失意,又是错点鸳鸯谱,还有多次特意穿越而制作出的笑点让我确实难的大笑了一场。
《72家》呢,主要就是看看明星,感觉也没什么搞笑的点在里面。
而今年,两部电影一比,我完全把票投给《我爱香港》。
而且不是像去年的《花田》微弱胜出,而且压倒性的决定性的胜出。
《我爱香港》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也讽刺了当今香港社会的一些社会问题,还通过屋村人与人之间的患难与共带给了我一丝丝感动。
原来,香港的城管(食管属)也是为了达标粗暴执法;原来,香港的考试也是有试题泄露的现象;原来,香港的虚假广告的夸张程度也毫不逊色。。。。。。。
但看完全片,我们发现,其实,包裹着国际大都市的外衣的香港其实还是那个百年前纯净质朴的小渔港。
人与人之间并不只有冷漠,更多的是关心;并不只有欺骗,更多的是真诚。
可以说,曾志伟刻画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香港。
不管真实的香港究竟如何,电影里的香港的确让人向往。
但是这样一部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的电影,的确很难造成较大的影响力。
可能只有在香港地方,充其量加上广东地区能引起共鸣。
作为一个北方人的我,已经算是对TVB够了解的了,但还是有很多地方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例如,恶搞黎耀祥那段,我是真不懂呀。
莫非祥仔曾被报道过有暴力倾向,否则,为什么反复强调视帝就要打人呢??
不过,祥仔出场那段确实很搞笑呀!
我看了三遍还是觉得有意思。
但恐怕只有看过《义海好强》的人才会深知其笑点吧!
(雯女没有出演好遗憾呀,虽然张可颐夸张的表演也很给力,但是实在想看看雯女在这种恶搞的戏里会怎么做扭曲的表情。
)最后,那个大女儿的男朋友算命那段也会造成“外人”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我只模糊的知道,那个男的是tvb一选秀节目走出的歌手,至于后来又出现的那个说唱人士就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所以说,有点理解为什么,即使是像冯小刚那样的导演,拍出的电影在内地取得的票房可以让其横着走,其作品在香港仍不免惨淡收场。
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ps:1. 记得有一次看吴君如的采访,被问到为什么今年没有继续参演“喜事”系列电影,她说,是因为已经连续2年和黄百鸣做搭档,今年想换换口味。
我当时就对这个答案嗤之以鼻。
和黄才2年,那这几年,吴不知道和古天乐或暧昧或恶搞做了多少次情侣档了,也没见你腻。
不过看完了两部影片后,我明白了,吴君如其实是个大智若愚的人呀,《家有喜事》这样的烂到家的片子,她已经有不少部了,能少一部是一部呀!
2.谢天华的戏难道被剪掉了吗?
记得来《快乐大本营》宣传时,他还是以主要演员的身份来的,怎么到最后,只有在片尾唱歌时才看到他?
吴君如替身张可颐那段是高潮高潮,我的咖啡吐出来好几次,肚子笑疼了啦,解了我一个礼拜的忧愁!
有木有!!
呵呵呵呵,我就喜欢看娱乐的东西啦追小贩那段也是经典!!
感人!!
有木有!!
我在吃麻油三子!!
还在流眼泪!!
神马水平!!
越来越喜欢王祖蓝了!!
果然是曾志伟的接班人!
痞气少,雅兴极高!
赞的喔农夫组合闪亮登场!!
还有香港贡茶!!
哈哈哈哈赞!
可以和72家租客媲美了!
但是72家在我心中不可撼动啊
我印象中的港片里,不是射不完子弹的警匪枪战,就是廉价笑料的无厘头,再就是豪赌的赌王雀圣以及飞檐走壁的奇侠江湖和声色流窜的三级情欲。
作家冯唐的一篇文章里面说过,香港,曾经巨富过,暴富过,当过远东金融中心。
当中国大陆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迎来1992年的春天,香港,早已经是浸淫在资本主义辉煌中的东方之珠。
为什么大陆人这么热衷去港澳旅游。
香港曾代表了华人最现代时尚的文明。
那里有整整一代人曾经在电影里面看到过的,赌场酒楼和流行明星。
潇洒的推倒赌桌前数以亿计筹码的周润发;永远无厘头但小人物到骨子里的周星驰,那种在政治教科书里腐朽堕落的资产阶级生活曾经是所有大陆人的梦想,或者说意淫。
然而近年来却明显的从港片里看到了香港态度的变化,从一些类型片例如三级(凶杀、暴力、色情)的没落,到电影台词里时常植入对中央政府的谄媚,香港,你变了,变得就像刚进门的媳妇要讨好公婆一样小心翼翼的看着广电总局的脸色。
可不,《十月围城》里的少爷一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未来呀。
然而港片还是在大陆电影大片横扫的境地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最近的《前度》、《志明与春娇》,包括这部《我爱HK开心万岁》都为观众展示了香港平民化、人性化的一面。
原来香港不仅有皇后餐厅,维多利亚港,中环大厦,恒生指数,四大天王、黑社会、赌场、豪宅、首富……还有跟所有大陆小白领一样的写字楼上班族,高房价、金融危机破产以及村屋的街坊们。
香港原来也有小老百姓的一面。
并且那么真实和人性化。
有些人可能说,香港的经济和地位今非昔比了,尤其在上海、深圳的飞速发展之下,可能香港的角色就像《花样年华》里张曼玉身上的旗袍,依旧华美,但失去了流行的地位。
可能这样的香港才越发真实,之前那个暴富的香港才是电影虚构的脚本。
与其说这类市民化的题材标志着港片的没落,不如说香港真正回到了它原有的位置上。
这不正是迈出了精神和文化上回归的一步么?
教堂中黎耀祥打张可颐,吴君如当替身那个桥段,完全抄《八彩林亚珍》,只不过戏的背景变成了《义海豪情》。
当然,作为一部轻喜剧,称之为“致敬”,也勉强能说通。
因为片中还有对其它电影的戏仿,但这个桥段我感觉不像戏仿,就是直接搬桥了。
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把它出来看一遍,这是部竟温馨又怀旧,搞笑到飙泪的正宗无厘头香港电影,虽然我不是香港人没有住过什么屋村无法感同身受,但是《开心万岁》也能够肆无忌惮的戳中我的笑点。
很难得一部电影能够让人笑得那么彻底了。
亲情,爱情,邻里情,兄弟情;小贩,城管,替身,港姐……本片虽然时间跨度大,人物多关系复杂,但是剧情却没有一点凌乱的感觉。
特别是开头那段几个不同场景剪辑的相当紧凑,百看不厌相当过瘾。
开开心心 枪火桥段很有爱 肥雪依然是亮点
比72家租客差远了。
香港的小市井。總是那么感動人。
我也爱HKM
群星汇,我笑点好低啊。
这才是过年该看的片子 吴君如给片子加分不少~~!
今次的人名諧音:這一家是吳通、吳順、吳明、吳芝……有個街坊叫李滷味,他的鹵水店鋪叫料理滷味= =去年看影評很多北方人說72家租客不好看無聊什麼的,想說賀歲喜劇片這樣真的挺好的氣氛濃郁,熟悉的TVB面孔和港式喜劇特色,整部片也多多笑點,可能是氣氛+片子的確蠻歡樂的原因,全場都笑裂了
地道的味儿~XDDD
仍是喜剧最常见的热闹与误会桥段,全是碎片断。
挺无聊的
有黄宗泽
贺岁片,最要紧是欢脱热闹和大牌云集。什么剧情薄弱,什么模仿别人,其实都无所谓,只要有这份浓浓的人情味在,就值得高分啦。看到吴君如和李治廷,就像看到《岁月神偷》那家人……
= =
越来越不适应香港温情喜剧!
好多银!!!
往日情怀,缕缕感伤,我们成长了,你们沧桑啦,三颗星给你们双鬃的白发,给你们眼角的皱纹,给你们曾经的美丽~
还是很喜庆的!!
i love hong kong
1非凡哥在哪都叫非凡哥2看到好多老面孔很怀念3看到好多新鲜面孔两代人很温情4有好多港片黄金时期的细节5对于看八零九零年代港片长大的人来说略感慨
2010年的72家租客比较好笑。这部突出了人情味部分,可是笑点不够。几个人的故事像拼盘一样组在一起,没有看到火花。生孩子桥段抄得太离谱了。重点是本来3 idiots这个桥段已经太夸张了。竟然找那个来用~~~人物太多,你以为还有故事要讲,很多人突然就没有了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