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再次证明,希拉里-斯万克是演平贱角色的天后。
这个角色的原本是属于娜奥米-瓦茨的,相信若是她出演,影片传递出的质感和感情细节会全然不同。
娜奥米那一张楚楚可怜,时刻可能被吓到的脸,会让这个故事矜持的张力瞬间被瓦解——你甚至很难相信她最终会成功,所有的观众情感都会被牵引到去怜惜一个美人儿如何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做了一个“牺牲一辈子”(片中女主角儿子的话)的苦。
斯万克却不一样,即便她痛得都快哭了,我也未心生痛楚,因为她传递出的角色感受便是:她肯定能击败一切而成功。
演员的演技再好,永远抵消不了命中带来的气质。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已经从天后位置退居二线的茱莉亚-罗伯茨。
当年为她摘得奥斯卡影后的《永不妥协》,其实跟《定罪》有不少相似之处:贫贱女子展开调查,推翻体制,告赢大财团——这是罗伯茨在《风月俏佳人》之后最正确的一次角色选择,在《风月俏佳人》里,她把妓女演出了处女味,在《永不妥协》里,她把民权斗士演出了妓女味——我可不是高级黑,事实上,这完全是赞美,正是这样妓女味的处理手法,让观众都嗅到了角色丰实的血肉感,那年的奥斯卡,茱莉亚一是胜在多年来的人脉,二是胜在了选角的胜利——每个演员都有自己最擅长的类型和处理,但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意识并发现这个道理,这同样需要经验和天赋。
所以,感谢斯万克接了这部戏。
如果是娜奥米-瓦茨,相信整场戏充满节制的处理方式会完全被泪水冲垮掉——节制和对于情节处理的多处留白,是这部电影最值得评四星的地方。
最后想说的是,一个女人,有这么一生,做了这么伟大的一件事,那还有什么遗憾呢?
剧情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高中辍学、没有工作、又要带两个小孩的单亲妈妈贝蒂·安妮·沃特斯在1983年眼睁睁看着背负着谋杀与抢劫两项罪名的哥哥肯尼斯·华特斯被判无期徒刑锒铛入狱,坚信哥哥是无辜的贝蒂在接下来的12年里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拿到法学学位。
于是,贝蒂在1995年开始着手重新调查当年她哥哥的谋杀案,最后她以DNA证据并不确凿为理由证明她哥哥的清白,成功地挑战了之前的"有罪推定",而哥哥也在入狱服刑18年后于2001年3月重获自由。
幕后制作执着导演演绎执着人生在影视界,那种执着于一个目共标坚持到底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励志的感召色彩,而如果这其中牵涉到冤案、亲情与个人奋斗,那么就更加充满抓人情感的张力了。
而美国影人托尼·戈德温正是被一个名叫贝蒂·安娜·沃特斯的女人为兄弟申冤的决心感染,在2010年,他试图将这个故事带上银幕,让更多人被这个女人的故事感动和激励。
而托尼·戈德温在影视之路的历程又何尝不是一个目标坚定,又不断坚持的过程,他很早就投身演艺圈,甚至早在1999年就献上了自己的剧情长片处女作《月球漫步》(1999),但是他却并未因此一飞冲天,长期在电视圈打转,而且多是戏份有限的配角,《法律与秩序》(2001)、《嗜血判官》(2006)等名剧都成留下他的身影,而于此同时,他仍然不时献上自己的导演作品,一直未放弃自己对电影的梦想。
而这一次,带着一个好的故事,奥斯卡级的演员阵容,凭借这部《定罪》,或许托尼·戈德温的最好机会也到来了。
实际上,托尼·戈德温透露,《定罪》本身成形也是个曲折的过程,前后历时近十年,而本片的缘起实际上还是源自他的妻子。
"我的妻子在《60分钟》栏目看到了这个案子。
她激动的向我倾诉关于这个案子的点点滴滴。
",第二天,戈德温就张罗了解这个案子的详情,但是贝蒂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于是,他又通过经纪人辗转一番,才联系上当时帮助贝蒂的公益组织的律师巴里,慢慢的开始了本片的策划。
而对于兄弟姐妹间感情的珍视本身也是促使戈德温坚持完成本片的最大动力,"很长时间以来,我就为兄妹间的这种纽带感到着迷。
我感觉如果没有我的兄弟,我简直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认知。
当我听到关于贝蒂·安娜和肯尼的故事时,这真的感动了我。
我对这种亲情的纽带非常感兴趣,贝蒂为了自己的信念付出了自己十几年的光阴,这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托尼·戈德温为本片倾注了巨大的感情,也让本片在情感张力上更加真实。
奥斯卡级阵容演绎感人亲情为了自己的信念,在艰难的生活中含辛茹苦十几年,贝蒂· 安娜·沃特斯的精神无疑需要一个对此有强烈体会的演员扮演。
从这个角度看,希拉里·斯万克正是最佳人选,仅看看让她摘得奥斯卡影后的角色吧,在《男孩别哭》(1999)中,她不惧他人冷眼,勇敢执着的追求自己的同性之爱。
而在《百万美元宝贝》(2004)中,她又以一个中下层女孩的拳击手梦想,带给了无数观众感动与激励。
希拉里·斯万克从气质和过去扮演的角色看,这种坚毅的女性角色正是她的最爱。
而对自《百万美元宝贝》后,几年来再未献上令人印象深刻角色的斯万克来说,这部影片对她个人也是一次机会。
为此,她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贝蒂是我真正的英雄,如果(扮演这个角色)让她、肯尼和他的家庭们失望将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
所以在准备上,我知道我应该与贝蒂会面,但是我不想立刻会面。
我想理解她的内心,她的驱动力,她的自我意识,她的谦逊,就如一个洋葱一样,了解贝蒂的每一个层面,我想在会见她之前先吸收这些感受,我想理解一个内在的贝蒂。
托尼·戈德温和帕梅拉·格雷(本片编剧)之前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与贝蒂交谈,录下了她很多带子,所以我可以翻来覆去的听这些对话",就这样,斯万克花了6到8周时间准备,从贝蒂的口音到内在情感,她都已经非常接近真实的贝蒂。
而令贝蒂倾注十几年心血的兄弟肯尼·沃特斯则由山姆·洛克威尔扮演,2009年,一部极具反思精神的独立科幻电影《月球》(2009)让观众们全面认识了这位演员,其表现的孤独中的情感和对地球上亲情的期盼正与《定罪》中肯尼的处境相似。
由于肯尼在出狱后不久便去世,所以洛克威尔无法直接与他要扮演的人物对话,但是与斯万克相似,洛克威尔也通过倾听贝蒂讲述的录音,全面了解了肯尼的性格和经历,同时肯尼在狱中写下的信件更是给了他塑造这个角色巨大的帮助。
用他的话来说,"当贝蒂讲述这些故事时,我可以将他具象化在我的眼前,他们真的太生动了。
"凭借希拉里·斯万克与山姆·洛克威尔对这个故事,两位主人公内心的细致体察,一个动人的亲情故事值得期待。
以个体命运唤起社会关注对于观众们来说,贝蒂·安娜·沃特斯的故事首先是个动人的个人奋斗史,她为自己的家人奋斗,为自己的命运奋斗,带着对自己兄弟强烈的信任,一种亲情的感人与伟大在银幕上催人泪下。
而对于托尼·戈德温来说,他除了表现这个动人的故事外,他也试图提醒人们注意到现实,在1999年,有近258名狱中犯人通过 DNA技术被证明无罪,其中包括肯尼这样的在绝望中等待死刑执行的人们,在为贝蒂的故事感动后,唤起对这些问题的重视,或许才是对贝蒂的奋斗最有建设意义的回应。
花絮·本片女主角贝蒂一角本来计划由娜奥米·沃茨扮演,但是最终,两度摘取奥斯卡影后的希拉里·斯万克获得了这个角色。
· 本片于2009年在密歇根杰克逊监狱开拍,导演表示,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在那里拍片比较便宜。
无独有偶的是,2010年上映的另一部涉及监狱场景的影片《危狱惊情》也在密歇根州拍摄,因为在那里拍片将享有42%的减税优惠。
看来,密歇根州今后将汇集不少监狱题材影片的剧组了。
在中国像这样子的冤假错案也是数不胜数,但是有于被错判的大多是那些生活水平低下的人群,他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可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花钱去打这么一场官司了。
本片的主角也是这样子残害的,在肯尼被判刑后,安蒂对丈夫说希望花钱请更好的律师,但是被拒绝了。
事实上,如果当初他们能够请到更为优秀的律师或许就可以打赢这场官司,但是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并不清除,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申诉。
当安蒂在学习的过程中她才学习到更多的途径来为自己的哥哥进行无罪辩护。
他们能获胜的主要证据-血液如果真的被销毁那么他们的努力都是白费的,这也说明了在司法机构确实存在一些腐败的人,在安蒂祈求法院工作人员为她再去寻找一下证据时倘若没有被答应那么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他们无疑是幸运的,倘若这件事放在中国,即便是工作人员的失误没有销毁证据,他们也是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将证据得到的。
中国那些能够沉冤昭雪的案子大多由于真正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而得以平反的,再加上媒体的曝光才会有有关部门重视。
他们真的是幸运的,也许是上帝眷顾安蒂的真诚。
愿上帝能够眷顾更多的受害者。
故事以贝蒂为了翻案展开的行动和付出的艰辛为线索 而不是整个案件的具体情况 缺乏说服性和观众对女主角的认同 完全是为了渲染贝蒂个人的行为而服务 让人感觉她完全是为了翻案而翻案 不是为了他哥肯迪的无辜而翻案的整个叙事过程中 作为观众一直都不确定肯迪到底是不是无辜的我们只是看到女主角在付出那些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有结果的努力这样使得女主角的人物塑造欠缺了一种为真相而奋斗的执着感另外 些配角人物感情的前后表现完全是为了应付当时的情景 正面配角 例如女主角的男孩们的表现缺乏真诚 负面配角“坏”的也是如出一辙
有妹如此,此生足矣。
这个人出来6个月就挂掉了,真可惜。
2009年最终赔了$3.4mill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nviction_(film)The town of Ayer and five of its insurers have agreed to pay $3.4 million to settle a civil rights lawsuit filed by the estate of the late Kenneth Waters, who spent more than 18 years in prison for a murder he did not commit before his sister earned a law degree and helped free him through DNA evidence. (Full article: 965 words)
有人说,人生贵在坚持。
我想这句话真是一点都没错。
是不是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在一个新学期的开头,信誓旦旦地说我要取得好成绩。
第一个月非常好好,第二个月just so so,第三个月开始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
于是就在对着老天抱怨说,为什么这个学期过的那么久。
可能女主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至少生活上有很大的压力造成她在兼顾家庭和事业上失去了平衡。
所以,她才会学业上没有成就,然后连自己的孩子都计划离开自己。
其实她也想过放弃。
女主也有一段日子没有去上学,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
谁人不是呢,人之常情。
如果是你身处于这样一个进退两难的状态,可能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吧。
But she did.就是传说中的,有志向的人,在付诸于行动上是不会吝啬的。
我很感慨,也希望可以成为这样坚强的人。
我听说过一句话,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坚强,那就真的没有人能帮你坚强了。
我或许也是多多少少在学业上遇到了瓶颈。
presentation啦essay那些浮云啊成绩不高啦种种。
可是真的是相较于女主来说的话,这些困难好像就真的不算得上是那么回事了。
我也是个学生,我也在学law。
我自然知道essay赶不及deadline的那种恐慌感,我自然知道做presentation时候那种紧迫感,我也自然知道成绩太差或者attendance太低被学校劝退的那种绝望感。
人生在摇摆不定和停滞不前的时候最恐怖了,因为它真的是考研一个人意志力的最佳时期。
我最近意志力也开始受到各种外界诱惑,我想要真的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是需要一定距离的。
所以还在等什么呢。
为什么不愿意坚持走下去呢。
加油。
PS:这其实是励志片子。
这其实是励志片子。
PS的PS:里头涉及的关于各种law的英文词汇我现在听起来好顺耳啊。
o(╯□╰)o
当看到18年的冤狱在平反的那一刻是那么平静,没有激动人心的场面,没有过多的渲染以及最后温馨的画面,我们也许体会到个体在和整个命运抗争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力和渺小,但是正是这份抗争才显示出人类的伟大和顽强。
当两个男孩在谈论母亲为了让舅舅出狱而放弃了家庭和青春时是否值得?
两兄弟之间是否为了对方也会像妈妈那样做?
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每个人的人生追求都不同,走哪条路无所谓对与错,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就要价值。
近似偏执的坚持,其实为信念或者理想这种东西付出财富或者生命并不算太难,因为可以解释为一时冲动,但付出一生乃至挑战自我的不可能,这个就很难,最生活化的东西就是久病无孝子。
美国的司法制度其实已经算很健全了,英伦老牌的法律程序,再加上当年的以法立国,至少这类案件能得以沉冤昭雪,认错并加以纠正很重要,关键是站在权位者的角度做得到与否。
杂七杂八那么多胡诌,斯旺克是很强的一个演员,但男孩不哭带给我的冲击实在太大,所以每次看到她的电影就会想起那个噩梦般的电影,怕了我了!
另外男主角也很强呢,所谓超级神配的演员。
自我标榜民主社会的美国,同样存在制度对人性的践踏,一如中国的赵作海、佘祥林等冤案。
在DNA已经证明肯尼无罪的情况下,检察官仍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千方百计的阻挠,如果不是贝蒂契而不舍的精神,如果不是兄妹情深,哪个与己无关的律师承受的了这个压力?
所以,电影背后的亲情突显,亲情无敌。
除了妹妹的执着令观众动容外,剧情的本身并无让人印象深刻之处。
相对于亲情在改写案件最终结果方面发挥的作用而言,技术手段的进步是决定性的。
如果片尾花3、5分钟再现一下兄妹对坐下冤案的地方警署官员的诉讼,比简单的字幕交代,更好。
毕竟,冤案平反之后,看看“坏人”坐在被告席时候的表情,更能让观众满意~~~
将刻画重心放在了兄妹之情,淡化了洗刷冤屈中的证据收据和庭审,遗憾并未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反而是意料之内的平淡。感动人之处完全来源于真实案件本身。
平淡白开水一杯,就剩演员了。Hillary又是一遍女强人还有点过头 于是就剩sam rockwell了。
演员各个出彩。Hilary Swank再次献上扎实的表演,而广受好评的Sam Rockwell我倒觉得在这部里有点角色讨巧,坐收渔利。不得不感叹,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可称之为震撼,但在《盗梦空间》都能被编剧构造出的时代,如此剧情已经不能满足很多挑剔观众的要求了
剧情老套
故事是个好故事,编剧中规中矩,毕竟时间跨度大,事情太多
一个逻辑简单清晰的励志片,问题出现了就去解决它,直到下一个问题出现。影片中的问题截止到肯尼出狱,其实我们应该努力把那个女警探送进监狱。
故事很感人,片子很一般
垃圾片子
貌似好片的烂片
完全从一开始就能猜到的剧情。。血液样本的存在与否也不能叫高潮吧 顶多算是吊了下胃口~普普通通的真人真事改编 片尾满口黑牙的前女友倒是相当演技派。。看罢也就感叹一句 大概亲情的强大足以支撑女主不需要那句“我是清白的”就为哥哥苦撑十几年吧~
穷白的洗白史。
这个妹妹做到极致……题外,上学的目的应该是兴趣或是有用
救了他哥哥的,是执着+运气。后者的成分更大。片子像一杯白水,纯净但也无味。
因为真实,所以感人。在计划生育的今日,这种骨肉亲情何处可觅。@20110318
真人真事,感人至深。可惜的是剧情编排失当,使得电影本身流于平庸
你他妈是在逗我
很好的故事,亲情,坚持,执拗,很多人都说是美版的秋菊,可人家是真实的!但也正是这份真实,使我觉得美中不足,主要还是swank这个人物,一看就太坚毅太正常太好了,要是一上来他也是个颓废的不着四六的人再作出这件事情就更大动人了!
剧情很励志很真实,但也许是拍摄手法的原因,貌似缺少一些感动
我看的是市面出的D5,翻译得太差了,像是用金山快译译的,完全没办法看下去!
sam rockwell演个囚犯都这么有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