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德琳的玛德琳
Madeline's Madeline
导演:约瑟芬·戴克
主演:海伦娜·霍华德,米兰达·裘丽,莫莉·帕克,奥奎·奥克波克瓦西里,苏妮特·玛尼,费利佩·博尼拉,丽莎·萨尔斯,寇蒂斯·库克,雷纳尔多·皮涅拉,迈拉·卢克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玛德琳的玛德琳》是美国女导演约瑟芬·戴克最新的一部作品。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戏剧导演,在创作她最近的作品时所产生的故事。这也是约瑟芬·戴克的第14部作品。作品中的角色和她本人颇为相似,同样作为导演的她,也是一名演员。戴克以往的作品,总是带着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化的美感,也显露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在她的作品中,镜头更像是..详细 >
No
家庭戏有一点点卡萨维茨的感觉,但也就是一点点。总体故弄玄虚,尤其摄影
一看到「剧场工坊」的设定我就来劲了,然后觉得怎么还不如婚姻故事里面的「先锋剧场」能看。创作者寻找剧中人的trope,控制欲母亲的trope,再加一点coming of age,可能还有mixed race家庭的身份挣扎(虽然导演也是女白人)??最后我的观感是混乱的……角色说出”immersive theatre”时我笑了。。。
用3倍速度看都还是觉得太慢了。
如此自由地驱使着视听元素外化心理,肢体动作充满野性的美妙,混合着配乐带出强大的生命力,年度十佳。
的确拍得比较厉害,但其实无论是否合题,某些前卫的拍摄手法就是不友好的,所以很难讨大家喜欢。本片用即兴表演以及天花乱坠的拍摄来创设一出戏剧——the one playing itself out.在这出戏剧里,有强有力的情感跌宕,也有忽然的情节突变,一切都十分切合主题。但是这么多“表演”掺合在一起,成就的到底是什么呢?杂烩? 3.6
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虽然说是跟踪拍摄了主观视角下的人物行为和内心状况,但西方观众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对我来说还是很难理解。能感觉到这是一部“活的不舒服”和“谁把你弄得不舒服”的故事,16岁的女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在剧场中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呼吸成为一种表演方式,剧场情绪被吸纳又被再次释放,舞台中央的自我有时候很重要,有时候又那么微不足道。
85/100(猫式)演员实验教室。即兴表演万岁,沉浸剧场万岁。母女关系,师生关系,表演者与观看者的关系,引领者与革命者的关系。出色的声音设计和肢体穿行的镜头运动感。充满metaphor的青春电影,结尾怎么来的《阴风阵阵》的感觉。
卧槽,👍
#TFF:就看到了最后半小时很high...是那种试听很新奇的high.是真嗨
Whoa. I mean. Whoaaa. This is the most enlightening inspiring nerve wracking stuff I’ve watched in months it’s almost flawless omg the combination of film’s storytelling strategy and immerse theatres’ omfg THE AURA THE AUTHENTIC IRREPLACEABLE YET SUFFOCATING AURA
青春期的异想
看着真晕 故事很有张力吗?分这么高 我是看不懂
形式先行。
不知所云的电影,但是视听没有太强的侵略性,观感很舒服,比不要碰我,影像之书和风的另一边要好看一些。还有,群戏很不错
Berlinale 2018
Let the play plays. 与戏剧不同的是,即兴表演是“制造观看”而非“迎合观看”,因此无论多么天马行空却能够维持表演真实,而唯一一段“展示表演”其实是一场simulation. 完美的手持摄影、声音系统和梦境的处理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感性层面体验。
试图把里维特的舞台空间向外扩展,也吸收了一些卡萨维茨的方法。某些时候确实创造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共振的感觉。但结尾把这场表演“施加”到老师的身上,就如同Suspiria一般令人崩溃。本来主体和客体就是暧昧的,这个段落直接祛魅了。(另,数码失焦镜头从来没有获得过令人满意的效果,数码是没有真正的失焦的,焦点总在那里,要么极远,要么极近。只有胶片没装好才是真正失焦。娄烨用Lens Baby来做模糊视觉,这个是比较贴近生理的。)
4分,妈妈有点像艾玛汤普森?
晃动的、不聚焦的、不真实的镜头只想表现主角内心世界的虚幻迷蒙和脑内的精神分裂,那故弄玄虚就太多了。母亲对女儿的感情控制和女儿自己的青春情绪问题在摧残着彼此也让这个故事摧残我们,电影里拍电影的形式拉不进距离,没有共鸣女主终是独自面对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