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三段复读学校里关乎青春群像的聚合,顾长卫凭此在《遇见你真好》中对青春的一展,却完全没有能捕捉到哪怕一丝属于青春的实态,电影里所谓的青春不过是导演编剧对复读学生贫瘠的臆想,胡编乱造的剧情拼凑,令人所感受到的只有如坐针毡的尴尬。
在青春片大同小异的今下,《遇见你真好》其实本有着一个非常新颖的聚焦,那就是复读学校里的复读生,面对高考的失利,他们选择了再一次的冲刺,压力,迷茫和拼搏都是电影本可大有作为去着墨青春的素材,而电影如何能用喜剧化的手法来呈现这些,本是我所尤为期望看到的,但电影和所有人开了一个一点都不好笑的玩笑,其将复读学校变成了一个宛若乌托邦般的存在,在这里没有烦恼压力,没有迷茫困惑,有的只是矫揉造作的搞笑。
正是在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校里,电影用三段情爱所构建的剧情,自然如同空中楼阁般令人感受不到一星半点的真实,当现实与电影中所描绘的青春完全脱轨,电影的剧情其实已然毫无意义。
《遇见你真好》所能做的也只是用学生元素的符号堆砌,讲着一个泛善可陈的青春爱情,而这个模板则也就只能是一个可以被放之于任何的青春电影中,同复读学校与复读生没有任何关联可言的烂俗故事。
自然如今的青春电影早已避堕胎绝症这种套路唯恐不及,生怕沾染上了“狗血”二字,但没有这些元素的《遇见你真好》,就真的好起来了吗?
显然并没有,电影诚然没有了这些老套烂俗的剧设,却并没有去想着如何去细腻的描绘情感来为电影留存住些许颜面,而只是异想天开用一些清奇的脑洞来标新立异,实则不过是与同类的烂俗青春如出一辙罢了,在毫无真实奠基之下的种种段子拼凑,最终彻底令电影与真实的青春绝缘。
并不夸张的说《遇见你真好》是迄今为止顾长卫导演作品中最为糜烂的一部, 没有真实,没有共鸣,甚至于电影所展现的青春都似是而非,如此电影只是在虚无的青春里,遇见了导演的迷茫。
该片讲述了在高四这个特殊背景下的数段青春爱情故事。
电影聚焦于复读时光,当学生们再次面对高考压力时,却依旧无法抑制这青春集中营里的躁动。
影片围绕着几个性格迥异的女生展开,组成了一个美好又耐人寻味的青春故事。
去看之前其实带着一些期待,因为看简介感觉这部片子和之前通俗的青春片不大一样。
可是看完难免还是有些失望,四个看似无关实则环环相扣故事组成一段别样青春,这种情节给我蛮有趣的感觉,但是很遗憾,电影很平淡,虽然没有之前青春片那些通俗的套路,可也没有带给我任何特别的感受,没有感动,没有欢笑,甚至没有什么共鸣,很平静的从头看到尾。
总得来说,很一般的一部片子吧。
真的很期待能拍出一部让人惊喜的青春片。
《顾长卫与我的三分钟》电影不等于单纯的娱乐 电影有关人的经验智慧地写出来的观众提问的时候 我对顾老师说了这样一番话我:您是我教科书里出现的人物 一年级视听语言的课堂上老师把《孔雀》放了一遍又一遍 带我们拉片您是引起我电影兴趣的人 我在这里给您鞠躬 感谢《孔雀》《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立春》每一部都里程碑 都是史诗 顾:谢谢 谢谢同学 但你要说但是吗?
我:是的 我真的很不想说但是 可我真的还是要说 不论是个人表达的原因还是兴致 我非常不喜欢这部影片 去年十月我去冯导《芳华》首映礼 我谢谢他没忘记初心还在做经典不窠臼的电影(说到这里我在哽咽…)但真的2012年微爱渐入佳境以来 到这一部 我是真的不知道 为什么要拍这种片子 我怀念《孔雀》 我真的很崇拜您 我也真的希望您能快点回来 为我们带来一点好作品如果 我说如果您是为了赚钱 我没事的 其实您拍什么样的片子都好 曾经的伟岸已经足够让您成为我心中的北极星 但我真的希望……顾:同学 我理解你 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我拍那些电影拍了很多年 当我看到我十六七岁的孩子 我就很想拍一个年轻人 现代年轻人靠近他们生活的片子 很多人问我要不要转身 我一直也在思索 我非常理解你的问题主持人:那好 顾导感谢这位观众 那么我们的提问环节就此结束(可能因为我的问题太针对 主持人想打断我)顾:不,我还想多听听观众的声音 我们可以再听几个问题吗接下来的时间 顾导用眼神跟我交流了很多次 剩下几个观众盛誉和赞许堆砌在这个百平米的影厅之中 我觉得有些荒唐结束的时候领导教授和顾导合照 我也走到第一排 顾老师示意我让我上前拿着花和他合照 他对我说 谢谢你同学 我向他恭敬低头 表示感谢 当然还有那份仰慕 从平面到立体的会见是不可预测的感动我看得出他是无奈的 也许这部作品真的是为了“赚钱” 因势利导和制片人的严格要求 但这些丝毫不会影响顾长卫在我心中的新鲜感他还是他 还是那个拿着摄影机在《霸王别姬》里记录段小娥程蝶衣的大师
距离高考还有121天,今天是网课最后一天,平平无奇的下午我逃了网课搜到了这部电影,本来没想看完的,就想看一段,不好就退,结果一不留神就看完了,还是蓝盈莹的故事比较吸引人吧,我以为通篇就是他们了呢,结果是好几个故事,前三分之二我看着逻辑很清晰,一些东西把故事给串起来,比较像东野圭吾的手法,到后面就很迷,讲完后两对情侣的美好结局之后就一直跳来跳去,记忆紊乱,一会儿是回忆,一会儿又是rap,就很迷。
emmmm其实剧情还算合理的,包括打错电话,一见钟情什么的,但第二个故事就很雷,复读学校的恶势力也这么猖狂吗?
那种高高在上的人就该被人无底线的诋毁和意淫吗?
不吧,那种系统性的学校一定会比普高和重高还要压抑啊,但除了背书和跑步几个镜头以外,完全没有表现出来啊,剩下的其他都还好,没有看出有多尴尬。
其实也算是一种致敬吧?
高中的生活一定很值得致敬,尤其是那么特殊的高中生活,今天刚看了一个两个人明明相爱但因为毕业要选择不同的路而必须分开的视频,果然脱离了学生这个身份所有的一切都会变的不纯粹也不容易吗。
行了,不无病呻吟了,不知道再说些什么了,就这样吧。
本来冲着导演是顾长卫看的,结果剧情根本没意思,可以说没剧情可言,内容不不真实,整体感觉也不够校园,要说喜剧片呢,又不够搞笑,就是凌乱。。。
演员大部分是喜剧人,演技倒是比很多流量鲜肉好,关键这剧情不行啊。。。
总之就是莫名其妙,既没有特别青春的味道,也没有真正喜剧的感觉,所以这到底拍的是啥?
最后说说,白客演正经电影还是可以的。
在前几天一个春天蠢蠢欲动的夜里,我又把《立春》看了一遍。
因为看了顾长卫的新片《遇见你真好》。
去之前看片名和宣传大概就预料到会是个烂片,但也没有想到会那么烂。
在影院里面如坐针毡。
你无法想象这是曾经拍出过《孔雀》《立春》的导演拍出来的电影。
看到曾经喜欢的导演拍烂片,真的非常心痛。
更心痛的是,蒋雯丽再次扮丑客串了,而且这次演的人物还叫:王彩玲。
王彩玲是谁?
她是《立春》的女主角啊。
是那个小城的一根六指,身在小城,心在巴黎歌剧院;吃着泡面,唱着“献身艺术,献身于爱情”,是所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怀才不遇的文艺青年心中的女神。
但到了《遇见你真好》里,她成为宿管王姨,在一个复读学校里看管女生宿舍,致力于打击男女学生早恋……更可怕的是,最后她还和范明扮演的教导主任上演了一出美好黄昏恋,戴上墨镜满面春风坐在教导主任的机车后面飞驰而去。
我们为什么喜欢《立春》里的王彩玲?
她容貌丑陋,爱情失败,事业不顺,怀才不遇,甚至自欺欺人,心高气傲,满口谎言。
明明北京的剧团不要她,甚至连在音乐学院打杂都被拒绝了,但她总对身边人说自己很快就要调去北京了。
但王彩玲这个人物是真实而丰满的。
《立春》是几段式电影。
当年看的时候觉得它结构有些松散,现在却发现这样的结构其实独立成段又层层递进,看爱情与生活如何冷酷无情地一步一步对王彩玲风刀霜剑严相逼。
大家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段王彩玲和黄四宝的爱情,其实每一段都拍得很好,都一点一点刻画出王彩玲丰富的面相来。
就拿和漂亮邻居小张的来往说吧。
观众看到第一次她们正面交锋,是小张告诉王彩玲周瑜来找过她。
然而王彩玲高傲地从她面前头也不回地走过,说:“我很快就要调去北京了。
”后来,王彩玲夜里独自在家胃疼得不行,不得已去敲小张的门,求胃药。
小张热情地请她进屋,给她药,还给她喝粥。
之后两人开始交往,小张会热情地邀请王彩玲吃饺子,还给她介绍祛斑秘方。
再后来,小张的丈夫抛下她走了,她来找王彩玲哭诉,说:“我以后连你都不如了。
”说,我是把你当朋友才和你说的。
王彩玲说:“你把我当朋友,是因为我比你更不幸,我没你好看,没你年轻,又没有家庭。
有我这种人在你身边垫底,你会安慰的,对吧。
”她说:“不管是谁,他不幸的时候就会跟我同病相怜,我要是比你幸福,你还会跟我说啦?
”后来小张老师连夜搬走,乒零乓啷搬家具的声音王彩玲当然都听到了。
她趴在窗口看着装满家具的卡车带着小张老师一起开走,但她到底没有开门出去送她。
这简单几段情节,就已经很好地刻画出一个立体的王彩玲来。
《遇见你真好》中的王彩玲却失去了这样的魅力,就是一个扁平的、和教导主任谈着中年恋爱的宿管王姨。
和那些你相处三年但从不了解的宿管阿姨没有丝毫区别。
除了宿管这个身份,你看不出她作为一个人的悲喜,她的个性,更别提人物的丰富了。
别说一个配角王彩玲了,就是《遇见你真好》的几个主角,你也完全看不出他们作为电影人物的独特和丰富性。
《遇见你真好》也是几段式电影,每一段都是一段学生恋情。
不是说不能拍学生恋情,世界上那么多拍得好的爱情电影呢,但《遇见你真好》是真的好无聊。
蓝盈莹和白客演的那一对,女生总是捉弄男生,男生就喜欢上女生了,然后就把女生写进自己小说里。
关键这个小说的故事也很无聊,说男生和女生青梅竹马,然后小男生问小女生为什么没有小鸡鸡?
小女生说放家里了……后来小女生就把一个喷泉雕塑的小鸡鸡掰下来给男生送去了。
第二对,男生小时候被雷劈过,喜欢上班级一个女生。
同时,一个校霸也喜欢这个女生。
男生屡屡英雄救美。
最后一次校霸和小弟把男生抬上班级飞转的电扇,结果电扇漏电,抬他的校霸和混混们都被电得七荤八素,曾被雷劈过的男生一点事没有……第三对……我实在看不下去,逃出影厅歇了会儿,所以无可奉告。
《遇见你真好》充满了这种廉价的煽情和无聊的搞笑。
《立春》中王彩玲也活得像个笑话,但那是与生活碰撞的无奈,是一种让人悲从中来的幽默。
《立春》里随便一句台词都是经典——火车上,黄四宝拒绝了王彩玲的示爱。
王彩玲:“你真的没对我动过心?
哪怕一点点,一瞬间都没有?
”黄四宝:“我很敬重你,我一直把你当哥们儿。
”王彩玲:“你是因为我丑才把我当哥们儿的吧。
我觉得我不丑,我就是有点古怪。
”黄四宝:“难道男女间非得用爱情来表达感情?
”王彩玲:“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深的感情只能是爱情。
”黄四宝:“我没那么高的境界……我挺庸俗的。
”
然而《遇见你真好》我没有听到一句打动我的台词。
哪怕是蒋雯丽演的宿管王姨。
而且因为缺乏细节与真实性,使得蓝盈莹的角色对白客的角色在天台上说:“我要带你去感受你小说中写的风”也显得很矫情。
《立春》的后面,被生活一次次侮辱与损害的王彩玲看似终于对生活妥协了。
她去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孩子,在街上摆摊卖起羊肉……然而她结尾带着孩子在天安门广场的一回眸,那一回眸里还是有万语千言。
她在医院遇到周瑜,对方不再念普希金的诗歌,而是和三姑六婆眉飞色舞传授如何让老婆怀孕时候吃桂圆,于是女儿眼睛又黑又亮。
他真是游刃有余啊!
然而王彩玲不是的,她抱着孩子从他们面前径直走过,依旧是一个局外人,直到被周瑜喊住。
也许确实只能顺从命运了,在挣扎过后,但,也不见得就要享受庸常。
《遇见你真好》让人如坐针毡的大概就是这种享受庸常的自得。
电影里的宿管王姨是这样,电影外的顾长卫也是这样。
一个电影导演怎么可以允许自己退步成这样?
庸常成这样?
如果说《立春》中的王彩玲是契诃夫笔下的三姐妹,是中国的包法利夫人,那《遇见你真好》中的王姨只能是三流国产狗血剧中成天对孩子逼婚的中年婆妈。
我想,我们不想看到王彩玲变成王姨,就是因为不想看到她变得如此庸常,更不想接受有一天自己也可能会变得如此庸常。
死亡是抵抗,顺从是无奈,然而庸常是不能接受的。
看《立春》的时候,出现最多的弹幕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句话原来用来形容《红楼梦》里的晴雯,曹雪芹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就因为这样与丫鬟身份并不相匹配的心气让晴雯被王夫人撵出了大观园,最终病死家中。
而就算病倒在家,贾宝玉去看望她,晴雯也并没有就此向王夫人等妥协,谄媚。
如果有一天晴雯变成了袭人那样,请问你还能接受吗?
杜鲁门·卡波特擅长写畸零人,他的小说《草竖琴》中写了“个头矮小,好似侏儒”的科林、头发稀少的老处女多莉、肤色黝黑一嘴牙没剩几颗的凯瑟琳……几个人为了反抗多莉妹妹韦莱娜的专制,离家出走,躲去了一个森林的树屋。
后来这个队伍越来越扩大,捕猎松鼠的莱利也来了。
还有原本是代表韦莱娜劝他们回家的库尔法官也选择留了下来。
库尔法官特别有意思,他说自己之前总是站错立场,因为“法律不认可差异”,比如渔夫和有色人种的姑娘相爱,想要结婚,但小城的法律不允许渔夫娶一个有色人种,“我的职责就是要审判他”。
库尔法官说,他之所以选择留在树屋,就是“在有生之年,有一次想要站对立场。
”于是他帮助科林他们和韦莱娜派来的人作战,后来还向多莉求婚。
就是这样看似粗鄙的男人,却也能够说出:“开始只是一片树叶,一场雨,然后你从树叶那里学到了什么,一场雨又催熟了什么,有人来接受你从这些东西里领悟到的爱。
你得明白,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也许要耗费一生的时光,我就这样耗费了一生,至今也没有完全掌握——我只知道事实就是这样:爱是一连串发生的,正如自然是一连串的生命串起来的。
”他们在树屋的那段时光是《草竖琴》中最重要、也最有趣的部分。
后来多莉和韦莱娜和解了,大家也都回去了。
但这段经历丰富了他们每一个人。
让他们没有成为那些在树下叫嚣着要把他们赶回去的庸常的人们。
《立春》片尾,顾长卫让王彩玲终于穿上礼服,在歌剧院的舞台上演唱。
最后字幕写: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
《遇见你真好》最后也有一段歌曲,虽然莫名其妙的,但还是可以看出顾长卫依旧是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人。
看一个有浪漫情怀的导演还拍出这样的电影,失望之余,更是心痛。
我后来其实有在采访中问顾长卫导演,为什么要让王彩玲在《遇见你真好》中出现。
他依旧是那样木讷的、不懂得如何回答问题的状态。
以下是他回答我的原话:“我还是非常喜欢这个人物啊,对于《立春》这个电影来说啊,还有对于立春这个时节来说啊,咱们很多人都会想起这么个人物啊,对于那个时期来说啊是一个很亮眼的一个人物啊!
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呢……这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就是,为了让雯丽扮成王姨啊,有她的合理性。
”我只想说,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人物,就请放过她,就让她好好地活在《立春》里就好了。
放过王彩玲,放过蒋雯丽……放过李樯。
《草竖琴》中卡波特写到多莉他们厨房有一株天竺葵,一年到头都开着花。
“但有的花就只开一次,也许一次都没有,然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他们活着,但生活已经过去了。
”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
每每情绪突然来临的夜里,我脑海中都会突然闪现出王彩玲的形象,那位丑陋却清高的北方小镇大龄文艺女青年。
最近几夜,王彩玲的印象愈发强烈深刻,如影随形。
于是在洗刷完毕,我披上外套,喝口凉茶,焚上一香,在这个春末夏初的北方时节,在这座王彩玲念念心想的北方城市,在这片沉寂清凉却又情绪暗涌的深夜,用发抖的清脆关节用力地敲出:王彩玲传。
王彩玲性别:女年龄:不详出生地:北方小镇家庭成员:父、母、女职业:市艺术学院声乐教师、猪肉商贩特长:歌剧、美声擅长曲目:《慕春》《献身艺术 现身爱情》理想:考入中央歌剧院邻居:小张老师朋友:黄四宝、周瑜女儿:王小凡(平凡的凡)
我用尽一切记忆,关于王彩玲的资料却只能搜刮了了。
她不愿在北方这座小城发生爱情,于是从未真心扎根,仿佛睡在一只随时可以打包提走的行李箱里,跟随情绪,随时出发。
王彩玲,这个粗鄙却略带秀丽的名字,这个总会给我一记响亮耳光的名字,你站住,让我仔细想想,你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生活。
你一定是出生在低矮破旧的农村小院,父母憨厚老实却也和睦友善。
作为家里的独女,你受宠却也并不恃骄。
后来你慢慢上了学,村里小学教育并不严格,你相貌不出众却也靠着一副好嗓子昂起额头,也许你会去参加县里、市里大大小小的歌咏比赛,你一定拿过不少奖,要不然你也不会被保送到市艺术学院。
在艺术学院,你勤勉朴素,唯独穿上演出服时光耀照人。
学校生活丰富动人,你被一场校园音乐交流活动吸引,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歌剧老师气质非凡,绣口一吐便是情绪满场,你徜徉在意大利歌剧的韵律中,不经意间低下头看看拙朴的自己,困顿之余你暗暗发誓,在泛黄的笔记本上,默默写下:巴黎歌剧院。
一毕业,领了毕业证,你提起行李箱就北上进京,在人头涌动无处立足的绿皮火车上你异常亢奋,怀抱热水杯一遍遍练习意大利发音,一夜未眠的你伴着夕阳西落,又熬到东方泛白。
下了火车搭上三轮,你在中央音乐学院对面的小旅馆里租了个一个床铺,8人一间的大通铺无比热闹,楼道还是不是传来手风琴的声音,因为临近学校,这家旅馆住满了前来求学的音乐生,王彩玲,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员。
音乐学院招生看中的是天赋,王彩玲你生性高傲,却终不过是小镇走出来的普通一员,缺乏专业训练、又无名师加冕的你注定折戟败北。
年轻时谁不一腔热血?
评委老师给你的那句肯定,只是一句象征性的安慰,如果你识趣就该全身而退,可偏偏你执拗、固执、一厢情愿,这座城市让你遍体鳞伤,却又给了你一丝希望,你一次次全力以赴,却又一次次黯然而退。
“累了吧?
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先找个稳定的出路再说吧。
市艺术学正缺个声乐教师,要不你先去代代课?
”一排矮房职工宿舍,一间能乘下30人的声乐教室,一台滑了轮、走了调的脚踏钢琴,一份能养活自己勉强贴补家里的薪水,你在这里暂时留了下来。
我知道,你不想留在这里,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任何感情纠葛,甚至是爱情。
你念念不忘的时看过一眼就不会忘记的北京,对这座城市而言,你只想当作一名过客。
咸菜就馒头、开水冲泡面,你用省下的钱去听一场音乐会,等到开演二十分钟后,才买下最便宜的票冲进剧场。
你省吃俭用打算换来一纸北京户口,却提前拒绝了小城所有人的冷暖人情,因为你觉得这里所有的情感都是徒劳,是阻碍你离开的羁绊。
天真的你以为自己竖起一面墙,就可以阻挡一阵风。
可生活却总不经意间给你意外,给你惊喜,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一对表兄弟却意外地闯进你的生活——周瑜、黄四宝。
王彩玲,我不想再去纠结这种类似“周瑜黄盖”式的寓言命名,我只关心你。
只关心你的真实想法,只关心你到底有没有一瞬间的心动和动摇。
“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深的感情,那只能是爱情。
”那是一场驶向巴黎的列车,那是一条开往春天的地铁,那是一路繁花的逃离,那是一路高歌的欢唱。
深陷梵高式低迷生活的你,第一次在这座城市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当你在颈间戴上那抹鹅黄,你本能地以为这就是爱情的颜色。
男人呵,女人呵。
—“我一直把你当成哥们。
”—“你是因为我丑,才把我当哥们的吧。
”坚韧如土的你,渴望的终极目标是逃离,是向上,绝不会像隔壁的小张老师一样,因为此等儿女情长而啜饮低诉,你穿上演出服,爬上当地最高的塔,以决绝果敢的姿态一纵而跃,像这个残酷冷漠的世界告别。
可笑的是,生活却给你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当你承受不起这生活之轻,终于下定决心决绝告别时,生活却总给你意外和惊喜,你想要结束这一切,生活却把你从死亡边界拉回来。
王彩玲,当你身缠绷带无法行走时,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无奈、这种无法紧握手心的变幻,才是生活赐予你我最大的考验。
失信,也是基于一瞬间。
对于爱情,本来就小心翼翼的你,从此便更不敢奢求渴望。
但你也真是矛盾啊,在周瑜向你求爱时,你“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却又在胡老师提出跟你“假结婚”的时候,又说“随随便便找个人嫁了”。
王彩玲,你渴望纯真的爱情,却又被生活逼的随便起来,你内心封闭从不向别人透露一丝一缝,只能在年逾40时走进了婚姻介绍所。
报出年龄,提出对方条件后,你戴上墨镜偷偷溜走,但你肯定想不到这家婚姻介绍所的老板就是当年南下创业归来的黄四宝。
那天的阳关有些刺眼,你买了一串烤鸡腿啃得满脸是油,在过马路的瞬间,你经过了等待红绿灯的黄四宝。
时隔多年,你一身臃肿,被生活逼迫地满脸是油;他投机倒把,开一辆四面透风的面包车招摇过市。
你俩满身风雨,一个像折翅的云雀,一个像负伤的战士,在刺眼的焦阳里默然无声不敢相认,正应了那句“战争中,你流尽献血;和平中,你寸步难行。
”
就是这样一个转身,这样一个交集,让屏幕外的我们潸然泪下。
在这坎坷艰难的市井面前,我们被束缚地毫无生机,像是一只只隔着玻璃的苍蝇,眼睁睁看着生活的摧残与折磨,在无能为力的反抗面前,却只能笑称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模样。
生活本来的模样是什么,王彩玲,你过年回家之后也许最有感慨。
面对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年迈催婚的老妈,年过四十的你仍天真任性地像个孩子。
孩子,对,也许你应该有个孩子。
人,总是一瞬间长大的,也是一瞬间说服自己的。
领养孩子,开始贩卖猪肉,你不再优雅谨慎,挂上油污围裙,一下下切着猪肉腔骨,殊不知,这一刀刀砍在砧板上的闷响,正是你梦想破裂的声音。
…………王彩玲,在北方那座小城里,你的故事是不是还在继续?
贩卖完猪肉,带着在摊位玩耍的小凡回家的路上,你是不是也午夜梦回。
你念念不忘的北京,每天都在上演着无数的戏剧、歌剧、音乐剧,你口口炫耀的托斯卡是不是还新鲜如初……王彩玲,你还记得你来北京投奔的那所音乐学院吗?
巧的是,我就在这所学院附近工作,每每经过这所熙熙攘攘的校园,看着背着乐器匆忙行走的路人,我都会想起远在北方小城的你,此时此刻,你在做什么?
有天晚上看豆瓣文章,有个男生写自己第一个mp3的故事,情节无非是暗恋的小情愫,但最后一句话记得格外清楚:“不管少年时候把未来的自己想得有多厉害,到最后还是不得不艰难地接受自己的平凡。
”王彩玲,这句话,说的就是你我吧。
·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小熊和小兔的爱情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纯色浪漫,更是唤醒人们注重内心表达的爱的方式。
没有人愿意在爱的方式上听教条的所谓真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好的爱情是有着优质互动性,甚至相互促进对方的成长。
小兔和小熊在一起后,也学会了细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好的作品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内心的成长,而无需教化的姿态,我相信作品的亲和力为作品赢得的不只是粉丝的围观,更重要的是,你在之后的生活中,也许会突然发现,有了小熊和小兔的影子。
青春很美好,青春也很不堪一击。
看到很多评论里都排斥怀旧,排斥不是学习的情节,可是那些键盘党们在写之前有没有换角度想想,干嘛非要摆姿态呢?
电影里不就讲的是青春一部分的事么?
为什么不能怀旧,为什么非要是学习的情节?
难道非要是学霸a遇见了学霸b然后惺惺相惜,互相鼓励的去挑战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么?
那么我想说这些评论的作者真的是你们的青春不迷茫
我是一个对于青春片有执念的人。
大概是因为自己虽暗淡无光但却拥有着无数希冀的高中生涯,所以对于电影里的青春总有着无限的想象,试图在青春片中圆一个过去的梦。
整个故事里最喜欢的就是张文生和珊妮的故事,因为在他们的故事里,我既是文生,又是珊妮。
拥有着文生对于文学的热爱,又有着珊妮的特立独行。
看着文生,好像看到了高中时偷偷摸摸写小说的自己。
而珊妮,又像高中时自己的与众不同,对爱情永远的执着疯狂。
故事的感动点在于真实还原了高考的那个夏天,在故事里,我看到了高考结束的班会,高考结束前的疯癫,还有为人师,对于学生的感情。
一切的青春回忆以高考为切入点,在观影的过程里喷薄欲出。
故事的最后,文生回到了紫荆教书,一如自己的最后也选择了涿中,用自己的余生来换取中学时代的执念。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执念所付出一生。
文生之于紫荆,我之于涿中。
回到故事的起点,试图写完结局,但发现怎么也写不下去。
不可置否,这部剧里有很多烂俗而跳脱的剧情,就像是抖音里的段子,让人一笑了之。
譬如纵火,航班失踪,从天而降的刀,还有结局很尬的rap,无一不能看出导演试图迎合观众们的喜好的初衷,但最终还是以尴尬收场。
不得不说,作为一部青春片,三星只给文生和珊妮开始的美好。
这样的剧,打发时间看一遍已足矣。
青春嘛,就是为执念而存在的。
剪辑手法很迷,主角只在开头和结尾出。另外两段故事太单薄了,觉得还不如没有那两段。白客和蓝盈盈很有cp感。
剧情发展莫名其妙,从第二个故事开始向奇幻片发展…把青春期高中生塑造的像sjb……稍微get到了大锤的帅气?多两星给片尾曲
有惊喜的国产青春片,值得一看!
这光怪陆离的,不是青春,是中二少年的白日梦! 1.5【多线叙述的时间点逻辑完全崩溃,片尾的噶普让人瑟瑟发抖。所以及格的只剩下蓝盈莹的演技、石头的插曲、片尾弹幕字幕了】
确实不太好但顾长卫这两年的片子这部还有微爱我都蛮喜欢看的也说不上很喜欢就是看时觉得顺、说不来是什么气质在吸引我。这部很尬、白客(演高中生)很老。喜欢周楚濋脸上的腮红、造型让我看出一丝猴莉的味道。喜欢在湖里游来游去的王玉雯、还有当时那首歌。还有⚡️boy。性冲动和遗憾,青春不都这样
遇见你真好,有哭也有闹
三段校园爱情的组合都像极了顾导和他老婆,都是屌丝配女神
青春美好的模样
小伤感、极癫狂以及段子之间摇摆,剧本就很分裂,不好处理。复读生的伤感故事有了,但是非要向俗不可耐的时下流行商业片上靠,那真的就是没救了。蒋雯丽也跟着顾长卫变成了孙俪邓超组合了。
比片中大龄演员演高中生更可怕的大概就是故事本身了。
谁的青春不遗憾,谁的青春不想重来一次
一部电影的神奇之处是我中途上了两趟厕所,回来发现好像看的不是同一部电影...非洲问号脸~
当娱乐片不是挺好的么
昨天看的点映,先不剧透了。光是《遇见你真好》这5个字,就足够让恋爱中的男女们,荡起春光。
顾长卫的文艺片是真文艺啊,永远蓝衣白裙的青春气息。这么多年都没有变的,还有他拍电影永远带老婆的习惯,哈哈哈。故事的最后,大多数人都弥补了青春的遗憾,只有张文生没有和陈珊妮重逢。她的飞机失联,他永远的失去了她。于是他开始重新写小说,因为只有在小说里 他才能再次和她相逢。
充满了各种关于青春不切实际的幻想,剧情和设定的槽点多到无力吐槽,剧本从平庸到整体崩塌,观感也从能看变得恨不得戳瞎自己的双眼。三段青春故事中没有一段是完整的,这不是青春的残缺,是脑残的青春。希望所有青春片导演都能默读“电影是造梦的机器”这句话三遍,因为电影不是用来意淫的。
挺好的青春片,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为了王玉雯多给一星
2011后的顾长卫
又是一个几个故事拼接的电影,几个故事结束得都有点草率,一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