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琢磨了半天也没琢磨出来第三集绝望跟前明明只有一排女生坐着,后边一整片教室都空着啊,怎么说话时又出来一堆人……那堆人原先在哪儿?
唉,这个片子,其实说的是绝望,但每每都把绝望变了希望呢。
YES,伪绝望!
有关加害妄想,中国其实也很严重!
暑假时跟团去旅游,其中有两对母子,小孩都是十三四岁,他们有个共同点,都嫌自己的妈妈老是给别人添麻烦,其实我那时也是那样,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的,集体主义,先考虑集体,在考虑个人,绝对不能给集体添麻烦,要表现的规规矩矩。
其实有么!
妈妈嘈杂的环境下打电话很大声,喜欢聊天聊很久,普通话讲的不标准,把还没干的衣服拿出来晒在车上,这些事都给谁添麻烦了!
小孩就觉得自己妈妈不对了!
觉得她们给自己丢脸了!觉得连上挂不住了!
觉得想挖个地洞钻进去了!
至于么!
再说说我的一个亲戚,每次来我家没吃饭都说吃了!
结果饿了一下午回去。
不管什么事,都怕给人添麻烦,把所有的错都归到自己身上!
《再见,绝望先生》里的加害妄想诊断,要是符合三个以上的话,你就是加害妄想者:1.在美容院,发痒的地方无法说出口。
2.两本以上就不敢请店员给你包书皮。
3.在出租车不跳表的距离内会自己用走的。
4.在外卖来之前不敢离家一步。
5.明明是JAF的会员,却不敢说自己是JAF.6.看到自动检票机会很有压力。
7.在便利店中奖会很痛苦。
8.下摆会让妈妈帮忙缝。
9.不敢拿著阿尼O特的袋子乘坐东横线。
这些虽然是真对日本的社会,但在中国同样适用,算起来的话,以前的我几乎全中了,真的是严重的加害妄想啊。
我总是想埋没自己,最好不要有人记得我,怕自己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动不动就说“对不起”“不好意思”,说起来是礼貌,可是仔细想想,有什么可对不起的啊!
为什么要把自己都看得那么低!
中国自虐教育的祸根啊!
至于捧人,电视上的明星大腕,哪个不是捧出来的啊!
内地的综艺节目都可以把人捧到天上去了,见谁都说美啊,美的跟仙女似的,从来不敢说一句不好的话,要是说错了话,还被无数粉丝攻击,好像明星就一点缺点也没有似的。
那些明星倒也照单全收,恐怕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量了!说到底,为什么他们可以吹捧一个人,而大家都相信他们,因为有强大的观众,人人都说他好,你敢说他不好么。
看不懂很多东西,所以看个热闹……和服、眼镜、高个子、长腿,和式的男人,和式的动画。
眼睛看不停,脑袋转不停,一道日本风味的小菜在这个夏天留下一些记忆。
本座说风浦可符香前,先看看介绍 引用: 《绝望先生》(日原名:《さよなら绝望先生》)是久米田康治的作品,喜欢穿和服的系色望是一位经常负面思考的年青中学男老师,口头禅是「绝望了!
xxxx 绝望了!
」。
因为个性问题,加上名字连写起来就成了"绝望",所以被称为「绝望先生」。
而他执教的「2年へ组」也是出名的「绝望班级」,班上几乎全都是如 超认真少女、超积极少女、不法入境者、超级家里蹲等等各式各人异士。
在这群人中,再不可思议的事,也可以发生。
《绝望先生》很好笑,但不是疯狂的傻笑,是苦笑,书中不少笑位都是拿现实生活中的负面情况来开玩笑,某程度上,可说是作者对他身处的社会和世界吐糟的作 品,剧情看似荒谬绝伦,但当中讽刺的却是这样实在,这麼令人牙痕痕。
不少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身在香港的我们也会有感而笑。
如书中对所谓抬轿现像的讽刺就很到肉,传媒吹捧,明明不怎样的东西却被捧成神物,平平无奇的小孩也被吹嘘成天才儿童,一些以软件执相再炒作人气而成名的网 上偶像,这些现像,身在香港的我们,不也似曾相识?
其他如善意谎言、排毒、不法入境者等等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现像和话题,也是作品拿来开玩笑的对象。
这作品有十分深刻的社会讽剌意味,如讽剌日本国民有加害妄想症,甚麼事也对人道歉(只限日本人),又如出言批评日本首相软弱无能,日本自卫队无用吹牛等 等,本座藉著《绝望先生》不仅看到日本社会的特殊一面,也看到现今社会的共同荒谬性,印证资本社会的堕落一面,如本片一开始就批评资本社会是充满铜臭的世 界,令人感到绝望,想死。
本座认为《绝望先生》一片中,能彻底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片中一直讽刺资本社会的「奇人奇事」,如凡事也可以用钱解决、贩卖恩情(讽刺麦记)、义务论等 等,但是徧徧本片故意走向更商业化,现今动画界以「萌」、「热血」为主,而本片正正大量用「萌」的图片,片中高度「滥用」少女裸体或走光图,乍看是服务男 观众,但事实是高度「滥用」下,反而令人反感麻木,宛如《发条橙》中强迫犯人二十四小时看三级片,令其麻木反感。
恰好,带出了现代社会的麻木感及绝望感, 反对「萌」及现代价值,为本片深意所在。
面对现代社会的扭曲现象,人们应如何是好?正是本片角色的性格分野所在,本座一开始误以为《绝望先生》是玩二元对立,产生了二种对立人格角色 绝望先生及风浦可符香,绝望先生代表了对现代社会的绝望,绝望先生是承认现实的人,亦知道不可改变,一方面讨厌现实,另一方面又十分怕死,形成一 种内心矛盾,正是佛洛伊德的生和死的本能。
绝望先生的反面---风浦可符香是一种超乐观的性格,经常就绝望先生的负面话题,提出正面的独特观点。
这些观点 往往会将故事的节奏逆转,令原先主导话题的绝望先生变成被牵着走的一方,这人正是本座想详谈! 风浦可符香的角色设定虽是超乐观的性格,但她家庭背景却甚复杂,父母曾多次吊颈自杀,叔叔也曾坐牢,要自幼出外工作,可说风浦可符香的乐观性 格是不正常。
本座一路看下去,才明白风浦可符香本身才是最绝望的人。
当她遇到男主角自杀时,她否认绝望先生是上吊自杀,反而认为绝望先生是想增高。
风浦可 符香一开始强迫自己从正面观点看世界,否定现实及人心, 不承认有人间疾苦,如 我的身边不可能有那样躲在家的人喔,那应该是座敷童子才对呢,反而去帮助他们实现。
然而,风浦可符香既然有「正面观点」,就有「正面行动」,如绝望先生自杀,就「帮」他一把。
又如有学生蹲在家不上学,就认定她是座敷童子,一旦离开家,家 就倒塌,结果风浦可符香自身就去「毁灭了」座敷童子的家,让自己的「正面」想法成真。
所以,超乐观的性格产生恐怖行为。
风浦可符香的超乐观的性格所反映了最深层的社会态度---麻木无仁 EVA中,真治说:「大家不是一样用小小的快乐事情去麻木(欺骗)内心的不安吗?」这话一语中的,刚好是风浦可符香及现代社会的写照。
当新闻中有人跳楼自 杀,就有人声讨「他们真是无用」,然后用超乐观言论说:「人生一定有快乐的」,不亚是风浦可符香的言论,完全否定现实,之后又为这种超乐观言论「实现」, 让自己的「正面」想法成真,继续欺骗自己欺骗别人。
现代社会的人面对扭曲现象已经麻木,甚至自我欺骗,所以,对於表达现实不满的人,反而认为是异人。
本座想起一句话:「生活就像强奸,反抗不如享受」,令人感到悲哀,网络上的讨论中有指称其实可符香才是逃避现实最深的人,在动画第四集(20:10)里 面,可以明显看到可符香手上的绷带,那或许是她曾经割腕过的痕迹。
动画十一集中(18:17),有暗示自杀的语句存在。
这种种在意识及行为也否认现实,才是一种绝望,比起绝望先生更绝望,自杀倾向不是绝望,反而否定自杀,令人生寒。
一如可符香口头蝉:「我身边不可能有那样 的XX,那应该是○○喔。
」,一样反映绝望的精神。
每一集都在找死每一集都没死成差点被人害死的时候还会说万一死了怎么办系色望先生其实是不想死的唔放弃了本季所有的日剧很烂很难看也是百般无奈才开始看这个跟浮士绘不知道有什么联系的片子然后就觉得很好笑没心没肺的在别人寻死觅活的时候笑不知道第二部结局会怎样
嗯……我的打分跟这篇评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因为我喜欢这部片子,却几乎没为它说好话就好像电影版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完全的反米兰昆德拉,而阿甘正传则在精神内核与原著几乎完全脱离。
这个本来也没有打着太宰治的旗号来做的动画,按说应该跟那个自杀而死的人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系色望这个人在我看来跟太宰治完全没有共通之处。
至少太宰治是真的在一心寻死而系色望却一直在努力锻炼自己的体能以便在自杀时能摆脱死神。
系色望并非绝望者,他只是对社会抱有另一种希望而对与自己希望的社会不同的现实感到不满,总的来说跟一个普通的愤世嫉俗者没什么太大区别,他甚至不像那些人常常做的那样用自己离经叛道的行为方式和自我堕落来反抗。
他所做的唯一的抵抗就是那完全不以死亡为目的的自杀。
如果用文字来描写这样一个角色的话,我一定不会产生任何共鸣,但是因为画风很美,因为娘娘那极度擅长诠释中二症患者的声音,把这个角色萌化了。
我对太宰治的了解仅限于在公交车上看的短短几页人间失格。
那几页中我可以看到一个恐惧集体生活的,表面长袖善舞实际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渴望远离人群的孤僻者,而非系色望那样渴望被社会接纳却由于种种原因被排斥在外的人。
绝望先生是在用绝望的声音对日本社会发出某些呼声,但是如果是太宰治的话,社会于他会是什么呢?
他难道是为了社会而写这些著作的么?
相比于喜欢标举社会责任感的创作者,我更容易欣赏那种着力于向内探索自身灵魂的人们,特别是那些灵魂深处常常有痉挛和痛楚的人们,我觉得他们的方式更趋近于艺术的本真。
那么若太宰治是我所欣赏的第二种艺术家,则想通过绝望先生这样的作品去接近太宰治,实在是缘木求鱼了。
动不动就寻死的老师还有一群稀奇古怪的学生。
一堂热热闹闹的课开始了。
忽然从讲台底下冒出来的家里蹲,为爱疯狂的追踪狂,追求绝对公平的班长,没有存在感的真正的班长。
还有一个可爱的单纯到思维古怪的女主角。。
虽然故事看上去很荒谬,虽然人物看上去很不可思议。
但从他们身上不经意的总是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些学生所拥有的个性,也就是我们普通人身上所拥有的一些特制的具体化和夸张化的表现。
谁都有为爱不顾一切的时候,想要呆在安全的家里不想出去的时候,想把难过的事情都忘却装傻的时候,还有被人忽视的时候。。。
而动不动就绝望的老师就是所以负面情感的至高境界。
然而就是这样可怜的绝望老师还是没有死成,还好好的活着。
让我觉得,在绝望也不过如此,在逼死人的困境面前,人总是能够活下去的。
当然,千万不要去绝望老师的兄弟绝命那里看病啊(笑)。
糸 色望先生的周围围绕着无数令人绝望的事情,名字也是,2年へ组也是,在他本人来看,这样子简直成了希望的绝缘体。
于是他决定把希望托付给来世,满怀喜悦地在一个美好的早晨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然结果同样令他绝望——上吊用的绳子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他被人从树上硬生生地扯了下来,然后从无数句埋怨的话语里,偏偏挑了这么一句:要是死了怎么办!
要是死了怎么办,说出这话的人,怎么会去死呢。
对面这种问题,绝望先生自己也不会回答。
即便被人取了“桃色理事长”的绰号,接下来也只得老老实实继续绝望地活着,期待着能够在下一次绝望的时候顺利死去。
是一部非常不靠谱的边缘动漫,本着没有最绝望,只有更绝望的精神,有着无数漫不经心的恶搞和讽刺——停留在某一帧上面的一排排蝇头小字,足以使考据狂们窃喜一阵子。
但与银TM有着根本不同,绝望先生更多的是对社会现象的隐射,由现象直至骨髓地过分思考,以及思考结束后理所当然的绝望。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而面对这种可以称作疯狂的,嫉世奋俗的,特立独行的,形而下的思考,恐怕连上帝都会颇感绝望。
总之这部动漫,绝非是迎合社会讨好大众的,而我非常喜欢。
想来自己也始终被绝望充斥着,抱怨来埋怨去,对理想的透支,对生活的不满,对社会的不公,对云大的树(找不到挂绳子的地方)。
这样的绝望,却在ED最后得到了升华,挂在树上面的绳子随风舞动,这里隐隐约约可以窥视到的希望,到底是绝望的对立面还是延伸面,只有每个观看者心里清楚了。
嘛……比起动画片本身,我更喜欢片头片尾的风格。
好吧我承认我还是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中文系本科生根深蒂固的装十三传统对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东西有相当强的敏感性和亲切感。
好吧动画的主题曲和片尾曲是文本故事的注脚,所以精子、卵子、受精卵、胎儿状地系色望和像锁链一样一圈圈缠绕着他脐带使我对这个故事的认识十足的佛洛依德。
系色望先生没事就寻死就是一种对死本能夸张和外化的表现。
故事中无时无刻不散发着那么点性意味,虽然也是卖肉行为,但其穿插的时机和角度却颇可研究。
一般来说这种动画片目的很明显,叫做绝望其实是在想方设法给观看的人找点希望不然的话系色望先生也不会怎么都死不了。
看起来像是在延续太宰治,无形之中却灌输着某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气氛。
很喜欢故事里各种各样的人,因为觉得人就是要这样才有趣。
唯独讨厌的是风浦同学,她是看起来是希望和阳光,事实上她每次都在把并非真心想死的绝望先生推向死亡的深渊,也只有短信少女在目光的交流中明确的看到了这个阳光女孩内心深处掩盖着的不幸童年带来的深刻怨毒——既然那么想死那就去死吧——我相信她内心中有个声音这样说着。
她其实是最冷漠的一个,轻描淡写看待别人的痛苦并把那形容为无关紧要的,并在某种程度上怂恿了别人在深渊中越走越深。
她的性格来自于逃避面对痛苦和压抑阴暗情绪,而并真的非积极向上。
于是我用最多的笔墨来描述了一个我讨厌的人么……原谅我,不是都说处女座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挑人刺么。
作为一个恋声癖,很欣喜神谷娘娘一如既往将看似游离于边缘实际上却集合着各种主流人生常识的角色演绎得恰到好处(真的只是常识而已)。
这种人一般在少年漫里都会是很受人欢迎的配角之类,嗯嘛……这不是少年漫,也不是少女漫,所以这货成了主角……其实某清在看的时候一直在自我催眠“这货不是后宫戏这货不是后宫戏”但是事实证明这货就TMD是个后宫戏,所以跟踪狂、加害妄想症、幽闭症、强迫症等等等等都是绝望的后宫,他们共同组成了绝望这个“锁国”的“出岛”,绝望通过他们与这个世界产生了联系。
说起来,好像日本提起社会问题来都会针对高中生来叙事呢。。
几乎所有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都以高中为背景,日本的高中生真的有那么有趣么?
1,绝望最喜欢的小说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行事和三观都向之看齐。
2,都是家中的四男。
太宰治在家中如果只算男孩子,就是四男。
后面还有个弟弟。
绝望在家中也是四男(男女都算),后面有个妹妹(弟弟?
)绝伦。
3,都出身名门。
太宰治生于日本青森县北津轻郡贵族家庭,父亲津岛源右卫门曾经是众议院议员和贵族院议员。
(来自百度百科)绝望家在信州县藏井泽是当地的旺族,回老家相亲那集里被众人看到家中还有管他叫少爷(波酱)的管家执事塞巴斯酱(XD,是不是执事都叫塞巴斯酱)。
4,人生终极追求是自杀太宰治一生自杀5次,最终于38岁自杀成功。
绝望自杀的次数没法计算了。
5,边缘性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 太宰治被精神病学界公认为BPD典型性患者。
去谷歌查查相关评论很多。
绝望的言行思想也很典型。
附载BPD典型性临床表现(来自百度百科):第一,紊乱自我身份认同(Self-identity)。
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对诸如“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缺乏思考和答案。
第二,不稳定的、快速变化的心境。
患者往往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愤怒、悲哀、羞耻感、惊慌、恐惧和兴奋感和全能感之间摇摆不定。
往往会被长期的、慢性的、弥漫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包围。
心境状态有快速多变的特点。
特别在遭遇到应激性事件时,患者极易出现短暂发作性的紧张焦虑、易激惹、惊恐、绝望和愤怒。
但是其情绪往往缺乏抑郁症所特有的持久悲哀、内疚感和感染力,也没有生物学特征性症状如早醒、体重减轻等。
第三,显著的分离焦虑。
他们被形容成“手拿脐带走进生活,时刻在找地方接上去”。
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
对抛弃、分离异常敏感,千方百计地避免分离情景,如乞求甚至自杀威胁。
对孤独非常害怕,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各种刺激性行为和物质如饮酒,滥交、吸毒等来排遣空虚孤独感。
第四,冲突的亲密关系。
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会在两个极端间摆动。
一方面非常依赖对方,一方面又总是和亲近的人争吵。
一会觉得对方天下第一,一会又把对方说的一钱不值。
反复的关系破裂,人际关系中冲突不断。
和他们相处的人经常会感觉很累,但是又无法抽身而出。
第五,冲动性(impulsivity)。
常见的冲动行为有酗酒、大肆挥霍、赌博、偷窃、药物滥用、贪食、淫乱等。
50%~70%的患者有过冲动性的自毁、自杀行为,8~10%的患者自杀成功。
是一种高自杀率的疾病。
突发性的暴怒、毁物、斗殴、骂人也是常见的冲动行为。
第六,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
在应激情况下,容易出现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牵连观念,如短暂的或情景性的、似乎有现实基础的错觉或幻觉等,一般来说这些症状比较轻微,历时短暂,精神压力解除后能很快缓解,抗精神病药物也有效。
相似的影视人物还可以算上《讨人厌的松子悲惨的一生》里的松子。
5,毒舌弱气男太宰治对一切都绝望讽刺,憎恨世间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家族,但自己一生都无法离开家族对自己的资助。
恨他又离不开他,太宰治沉沦在这种耻辱和矛盾中挣扎终生。
绝望更明显了,天天嚷要去死,真的要死了又会说死了怎么办。
成天抨击这个批评那个,一旦被权势暴力胁迫就马上屈服(剧中有很多表现)。
囧。
真是令人讨厌的男人啊。
6,女人缘太宰治这种极端颓废的纤细文学少爷,自然是众多女人爱慕追求的对象。
他一生情妇众多,数度被女人供养(吃软饭的XD),每次自杀都会邀情人一同赴死,前几次都是情人死了他却没死成,为此还被捕过一次。
最后成功自杀的那次也是和情人一起投水的。
绝望也是莫名其妙地就博得了班上一堆女生的青睐(难道真的是因为那份颓废的气质?
)。
中分、跟踪、家里蹲算是明确指出的,就我看至少超乐观、玛太郎和留学生也很喜欢他。
不过比起太宰治的沉溺女色,绝望目前为止没看出来他对哪个女生有兴趣(根本就是无感。
第二部好像开篇就点明了他对女人和藕苦手XD),被叫回老家相亲也是极度抵制,为此还留下了心理阴影(百目小僧XD)。
暂时就想到这些,以后还有想到的再补充。
第一部的绝望先生早八百年被我看过了。。我只是一直没更新记录。。ORZ。。但是也没兴趣跟第二部。。哪天把落下的TV动画一次性看恶心。
矫情喜欢不起来
系色望 ,难得某人叫我看动漫,我也只看了一集,,
是我笑点太高嘛?ネタ没一个有趣
叹为观止,深夜动画能被雕琢到这种程度,实在无话可说了。内容充满趣味又富含哲思,形式上更是天马行空地融合了古今内外、纵穿艺术媒介的视听效果,恨不得一帧一帧停下来加以品读和回味。这些藏在热热闹闹的校园故事的背后、对于社会环境及人性的严肃讨论,放到今天依旧是不过时的议题,套用一句主人公的口头禅,那就是「对这个没什么进步的人类社会绝望了」。
很黄很暴力 很牛逼 很傻逼
画风太凌乱了。。。。接受不能= =弃
我怎么就是没爱上他呢。。。
特备得太过刻意
好像跟着腊梅看过几集吧,还行,不是很记得了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弃了
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值得可乐的;看得很疲倦
绝望啦 绝望啦 对这个标记豆瓣电影没人回复还被嫌弃刷屏的世界绝望啦
其实这种吐槽动画我是看不下去的,就像银魂 一两集还可 长时间观看会无聊的ps第七集着实可怕
吐槽看不懂啊,新房求原谅啊。。。
不是我的茶
我说我看不懂绝对不是我智商低OTL
讽刺2023——男
久米田康志一代人的xxoo啓蒙導師。。沒有在anime里見過還原度那么高的經典鏡頭們啊
这片子看了一集,就一集。绝对是一部风格大于内容的东西,但不是坏东西,不过不准备继续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