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不仅是中国的,他是世界的。
这部电影可以算是李小龙的回忆录,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冲着这一点来观看此片的。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怀旧风格,古旧的家具,严厉的家教,整个大的时代背景……开始笑自己才二十露头儿,怎么就这么怀旧啦,呵呵。
看这部电影,我同时想到了一部《岁月神偷》。
巧的是,主要演员都是李治延扮演的。
《岁月神偷》曾经赚过我大把眼泪,李治延的表演也是无可置疑的。
刚看到李治延的时候,我觉得他很像王力宏,当时跟朋友说了这个想法后,喜欢王力宏的她也很赞同。
所以一开始我们对他的印象很好。
我觉得他的演技不错,但是还不是我心目中的李小龙。
不过,他跟查理欧文的两场比赛还是看得人很过瘾的,但是镜头太晃,效果不怎么好。
还有一点比较遗憾的是,没看到李小龙一些经典的看家本领,比如双节棍。
另外,看到李治延戴着眼镜的时候,文质彬彬的,真的感觉不到传统意义上的李小龙的气场。
饰演父亲李海泉的梁家辉和母亲何爱愉的钟丽缇,他们这种级别的人驾驭这种角色我觉得会是很轻松的。
其实我觉得这两个角色也可以由出演《岁月神偷》的任达华和吴君如扮演,我觉得他们两位也完全可以成功地诠释出李海泉夫妇这两位人物。
戏中让我很难忘的一句话是李海泉说过: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整整齐齐,开开心心。
李家是个有名望的大家族,能够在动乱的年代一家人完整地幸存下来是很不容易的。
李家就曾遭过三次家族危机,所以这句话真的是李爸爸发自肺腑的希望。
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人真的是很不容易。
另外说一个无关本剧主流的话题。
个人觉得奀仔的造型真的很像《多啦A梦》中大雄和胖虎的组合啊。
我绝对顶传奇李小龙,但是看了预告片,貌似情节有点狗血,主角有点奶油,剧本有点老套……不知道新人拍的李小龙如何?
超级期待中...
拍一位武术名家,可以用什么角度?
本片给了自己的答案——用伪清新的LOMO镜头!
在看片过程中,一直恍惚得像看《如梦》——后者可是各种文艺青春悬念神经质大全,所以该卖萌就卖萌,该装傻就装傻。
但是一身肌肉的“李小龙”也又卖萌又装傻,就有点催吐了。
导演在看片会上强调了几点:这版李小龙是最正宗的李小龙;陈国坤那就是武乱;母们是用虔诚的心情来拍偶像……所谓最正宗的李小龙,是指得到李小龙兄姐的授权——其它影视作品,最多就得到了李小龙老婆琳达和女儿的首肯。
我就奇怪了,怎么人家老婆授权的就不够正宗了?
你要拍童年幼年的李小龙,说他的兄长姐姐更了解是没错,那干吗要一竿子打倒所有其它电影呢?
李小龙成年留洋后的生活,他老婆还不能作为知情者吗?!
陈国坤长得像李小龙,是他出演那部电视剧的主因。
就这一点来说,我还真赞成他来演——李廷治长得也太花美男了吧?
演李小龙真不合适。
之前看宣传的剧照,就觉得他扮像俊美得不像一个武术家,一直担心能不能撑起一部武术传记片,结果谶语一一应验。
所以不管他是不是练出了一臂腱子肉,反正没演出一身侠肝义胆。
比起来,陈国坤侧面的冷峻和狠命倒更符合李小龙的形象。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电影真是挂羊头卖狗肉,所有想看李小龙的人都要失望了,只能看到一个乖乖仔李正太。
而且陈国坤本身有舞蹈功底,转入行武也得心应手,拉起架势满像回事。
而李廷治则是硬赶工催出来的身手,哪怕外型像了,但是气质不像。
他就算演侠客,也应该是温柔富贵公子型,比如古龙笔下的花无缺、三少爷;拿手功夫也应该是一阳指、小李飞刀这些气度风华、转瞬即逝的,而不是近身肉博血肉模糊脏了吧唧那些。
所以说人陈国坤怎么差真有点冤枉,套句俗语——陈国坤真是躺着也中枪!
其实,整个看片过程挺让人着急的,无数张三李四过场没完,文戏满天文艺无边。
大量华美的镜头、逆光、斑驳,闪得我以为在看某小清新乐队的MV集锦。
看得须叔那颗死寂多时的青春之心都又萌动起来……我一直以为导演会把李小龙最后的觉醒放在最后,直到灯光亮起才彻底死心。
也许导演的确很虔诚(可你为神马要用谢TT和贡米?!
),致敬的确很温暖——但是求你了,真要有续集,给我们来点血肉模糊脏了吧唧吧!
李小龙师傅叶问的故事已经接连拍了两部。
轮到李小龙传记片终于登场,观众当然会抱着更高的期望,等着胸中的热血被点燃。
而且这次的导演叶伟民,和《叶问》系列的导演叶伟信仅一字之差,也传达出一种延续的感觉。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就注定会对《李小龙我的兄弟》无比失望,因为这根本就不能算是一部功夫片。
片尾的那两场动作戏,和甄子丹的硬桥硬马一比,立刻变成了三脚猫功夫。
校际比赛和解救朋友,这样的动机比起叶问的国仇家恨也过于轻飘。
主演李治廷走的是偶像路线,本来就不是功夫明星,只能演出少年李小龙的青春风采,其他就做不得保证了。
不过既然摆明了要拍李小龙成名前的年少时光,这样勉强也说得过去。
李小龙年少时和很多男孩儿一样,不过就是交朋结友、打架泡妞,家中严父慈母、姊妹弟兄。
时代风云变幻像影子一样落在他身上,轻轻拍打着这个未来的巨星,他却只在乎自己那些青春期的小烦恼。
至于扬威国际的大理想,也只是像粒种子,刚刚萌出一点小芽而已。
与其把它当做《叶问》的姊妹篇,不如看成是《岁月神偷》的另一个版本。
《李小龙我的兄弟》根本就是一部怀旧文艺片。
如果你还看过不久前那部《岁月神偷》,就会发现这两部电影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都是新人李治廷主演,背景都在几十年前的香港,都有传记性质,怀旧感都很浓,讲的也都是一家人的相互扶持与关爱。
就连两部电影的视角,也都由主角的弟弟提供。
李治廷的表演在两部片中也没有什么变化,都混合着青春期男孩的阳光与青涩,简简单单,欠缺深度。
只不过在《岁月神偷》中他练的是长跑,在《李小龙》中则变成了打拳,捎带着还练了把恰恰舞。
在《岁月神偷》中,他和喜欢的女生因为贫富差距而分开;而在《李小龙》中,爱情的障碍则来自于他的朋友,以及他自己的不擅表达。
这样一来,《李小龙我的兄弟》就显得很怪异。
它不但自绝于功夫片,还偏离了传记片的轨道。
如果不看片名,你甚至根本不会觉得这是李小龙的故事。
那几部让李小龙红遍全世界的电影,在其中根本没有提到;那标志性的黄色紧身衣、标志性的吼叫和手势,也完全不见踪迹。
将李小龙拍成文艺片,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也许还很有创意;想避开他成名后众人皆知的事情,而专注于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也很好。
但问题是,影片的取材实在是过于平板和分散,完全没有抓住李小龙的特点。
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日后光芒万丈的巨星,年轻时是如此的平凡,甚至平庸如路人。
对朋友讲义气,会跳恰恰舞,为爱情而忐忑苦恼,这不是大多数年轻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么?
抓不到传记对象的特点,这还能叫传记片吗?
如果将“李小龙”这三个字完全抛开,这部电影其实也还算不错。
特别是讲一家人如何相处的部分,常有气韵生动的篇章,时代的氛围慢慢晕染开来,充满市井间的人情味。
而李小龙初登银幕、出入片场的那几场戏,作为唯一一处将李小龙成名前后连接起来的地方,也可算作整部电影的亮点所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批老港片被重新呈现,石坚、曹达华等老港星被如今的演员饰演,在片中带来戏中戏,怀旧感瞬间达到浓稠的程度。
这些老电影人的风采,完全盖过了在一旁看热闹的李小龙,不知道这对于《李小龙我的兄弟》而言,是神来之笔,还是悲催一幕。
★★☆原来,李小龙也可以很文艺,也可以有无可比拟的小清新!
你影片肤浅,不能归于人生本平淡。
就这样成长起来一个功夫之王,武之圣者?
另外请把我的“我的兄弟”这副标题放在电影名称里。
文隽 / 叶伟民两位导演用《李小龙-我的兄弟》告诉我们,李小龙这样的一代武术宗师、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功夫影帝、 功夫电影的开创者、武道哲学的创立者,截拳道的创始人,也可以饱含文艺气质,甚至有点矫揉造作。
观影结束,我回到豆瓣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李小龙的条目页翻海报,倒是想看看,是我功课没做才误以为这是一部动作片,还是海报误导了我。
而且想看看那被我忽略的“我的兄弟”四个字到底有多小。
事实证明,“李小龙”本身就是最大的误导,其次是海报中李小龙的标志动作,使我躲不过这场误会~李小龙的功夫被明显弱化了,出现在影片中还算得上激烈的打斗场面也就是两次。
片中画面很美,表现了人们对50年代香港的那份独有的情怀。
柔和的色彩,时而阳光穿透树叶缝隙照过来,有些刺眼。
舒缓的节奏,好像就是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每个人都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在属于自己的轨迹里行走。
影片以亲情、友情、爱情三条线来演绎李小龙。
但这三条线的刻画均不够深入。
李小龙和儿时的玩伴一起在不停的闯祸中成长起来。
他父亲为了养家终日在外劳苦奔波,母亲何爱榆本是富家女子却安贫乐道,抚养膝下五个儿女长大成人。
但李小龙拜师叶问,去习武,影片中没有任何来自亲人或朋友的助力或阻力,去参赛也似乎仅仅代表了他自己,与武馆,与家庭又似乎没有任何关系。
人人为李小龙,李小龙为成名。
也许足够真实,一个没有光环的李小龙,就这样。
【待我淡定,咳咳……】片子早于第一天上映时和母亲大人看过,而周六豆瓣小站又把上次活动票子赠与我一张,我给大陶去看,她也同我和我老母一样喜欢这部片子。
前天无意在ccav看到了《李小龙我的兄弟》的首映礼,李小龙的弟弟李振辉也来了,他的小说拍成了这部电影,镜头take到他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会被一震进而打动到,我觉得他很真诚,他那双眼睛有些憨直,于是我脑内了一番李小龙要是还活着会变得怎样。
《李小龙我的兄弟》是唯2一部我看了想哭的片子,唯1的那部是《死亡游戏》,看着那些他的替身演员拍的场景,我tmd眼角泛泪啊,敢不敢不带墨镜?
敢不敢上特写?
你为什么走啊!
这样轻易地离开好不负责任。
【这绝对是一部被预告糟蹋的片子】预告真心剪得烂,片商以后做预告一定要找对人,像《让子弹飞》那个预告我一定会在12月16日冲过去买票的。
【这是一部李小龙少年时代百度百科】故事开头是李振辉和李家大姐坐于桌前徐徐道来,然后帘幕拉开,故事来到了三藩市,李妈顺利产下李振藩,他就是日后吓死洋鬼子的李小龙,李爸带着还未卸的戏剧妆,阴错阳差报了个英文名给护士,有了以后的Bruce lee这个英文名,有点让人啼笑皆非。
片中类似这种的桥段都很有意思,观众会惊讶,原来他少年时是这样那样的各种有意思事件。
导演叶伟民选角十分用心,一个个演员都似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串起了这部略显文艺的电影,角色虽多,但他把握不错,镜头从容稳定。
做过副导演的《十月围城》《投名状》,听说他还拍过《古惑仔》系列,哇哦,题外话了。
李爸爸是梁家辉扮演的,我还记得中学读书那会看的《情人》,对于懵懂的我来说,其中一个镜头印象太深了,就是他全裸的躺床上那个镜头,曲线性感这一个镜头一记就是7年。
钟丽缇扮演李妈妈纯粹是一个偶尔收获的惊讶,我想说,她很适合这个角色,富家女,相夫教子(听来不可思议=。
=),于是我也只能说,真的是看了才知道,否则你当我吹牛哈勒吧。
谢婷婷扮演的令李小龙魂牵梦萦的敏儿好有味,那是种骨子里散发的自信,一种洋味,不知道是我审美非主流还是怎样,男人们都觉得她不好看,或许他们真不懂得欣赏女人。
小孩子时期的李小龙扮演者演得比李治廷好,大家会不会都有种感觉,李治廷演的再好都没有他演的那人好?
不过他还是个好演员啦,很适合演哥哥,《岁月神偷》里演的哥哥和弟弟的催泪亲情,以及本片中和弟弟跳的恰恰舞都好出色。
香港新生代里可以看好的一位,遗憾的点是长得太像王力宏和蒲巴甲(黑线三条=。
=)还有期间出现了各个香港当代演员,他们穿梭时空扮演旧时的影画戏演员。
张兆辉、杨恭如、万梓良(演了个导演,惊鸿一瞥)、钱嘉乐(演得奸人坚非常有意思)等等,那种古早味的场景片场,就如同“电影”的旧称“影画戏”一般,令人好奇新鲜又怀念。
张一山出现和国语配音是我感觉跳戏的地方,张真心不像英国海归,只有最后演吸毒犯的时候加了点分,国语对白少了好多港味,生活味。
片子很长,129分钟,所以有些桥段略显冗长。
看打斗戏的话有最后两场打斗戏,其中一场有只猫出来,我妈说:你看呀,这只猫都怕得抖成这样了,后来看资料才知道这是像经典片致敬的。
片尾的字幕上场,原来剧中很多剧照都和一张张老照片相同,叶伟民有诚意!
我是快出门站着看完那些照片的,内牛!
【这是一部被影院哈7生化4挤掉的港片】今日去换团购券时,看到永华电影院周末排片满屏幕的《哈利波特7上》和《生化危机4战神》,而《李小龙》只排到了角落几个小厅几个差时段,感到很心酸,唉,国内的电影市场到底是怎么了?
李爷面前哪里轮得到你们自称战神?!
有人评论说这部片子主角不是李小龙换谁都可以,哦是吗?
那么谁可以做到从小在片场做演员长大,同时又风流潇洒,同时又可以做到叶问的徒弟,同时又可以舞跳那么棒?
很感动可以出这么一部片子纪念心里崇拜的一个人。
……如果李小龙还在,成龙李连杰永远是小弟;如果李小龙还在,他儿子的死就不会让迷们那么难过;如果李小龙还在,他一定是最帅的功夫爷爷……ps:好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讨论下,电影本身也好,李小龙也好。
(悲痛欲绝,之前打的洋洋洒洒一大篇都消失了,于是又写了一遍,本来是想写在11月27日他70冥诞的当天的,可是现在是28日凌晨1点!!!
tnnd直接错过了!!!
我恨豆瓣!
)
昨晚去看了《李小龙》,比预料之中的要好一些。
我本以为这是一部《叶问3》,没想到居然还是《岁月神偷前传》。
整部电影里只有两场正儿八经的打斗,大多数时间都在用一种很怀旧很LOMO的镜头来描绘这位武术家在年少时那颗萌动的青春之心。
得,又成了一部港版《11度青春之老男孩》。
整个观影过程还算舒服,没有无聊的笑点,没有泛滥的伤感,没有激烈的冲突,也没有做作的表演。
导演在互动时提到,如果要把一个人的生平拍成电影,最好而且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其拆分成几个片段,然后用百分之二十的加工去组合百分之八十的往事,虽不能面面俱到,但也称得上是足以忠于事实。
所以,这部电影就按照导演的意愿变成了一部淡淡的……淡淡的……淡淡的文艺片,那帮卯足了劲来看李小龙打外国人的爱国愤青们这次要大失所望了。
正因为如此,对于李小龙的忠实粉丝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周末窝在家里,浪费不了多少时间。
还得提一下《岁月神偷》里面那位大明星冯宝宝,她在这部片中以一位乖巧可爱小萝莉的形象出现了。
事实上,这部片中的所有小朋友都非常惹人喜爱,连饰演李小龙的坏小子也是。
由此看来,人跟宠物是没什么差别的,都是小的时候才好玩,长大之后就不那么好玩了,或者说不好再那么玩了。
可惜观众们一定不甘心只看“少年李小龙”,所以“青年李小龙”便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我看来,“少年李小龙”才是演得最好的人,完胜梁家辉与钟丽缇以及“戏精”(来自导演的称赞)张一山。
正好今天随身带着录音笔,就顺便把导演兼编剧文隽老师与影迷们的一些互动完整的录了下来,另一位导演叶伟民也想淡淡的谈两句,可惜都被文老师粗暴的打断了。
我觉得,这几段话比电影要有意思的多,虽然有些自吹自擂的成分,却让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分上升了一些,因为对话里解答了一些比较诡异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找北京孩子演香港海归。
录音地址:http://freewu915.blogbus.com/logs/84472529.html看完电影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颇具建设性的问题——假如,我是说假如啊,李小龙能活到现在的话,他在华人心中的地位还会如此之牛逼么?
我估摸着……应该就没成龙大哥什么事儿了吧?
为这部电影买单的大部分观众应该是冲着看李小龙打架去的,但这部分观众可能会失望,电影进行到一个多小时了,也没看到什么拳拳到肉的动作戏,有的只是街头少年的胡打乱闹,和老片场里蜻蜓点水般的喂招拆招。
是的,这本就不是一部动作片,也本不该是一部动作片,本片原名是《少年李小龙》,讲述的是李小龙从在美国出生到随父母回到香港,截至到重返美国寻求发展之前的一段成长岁月。
此时的李小龙,还没有成名,也没有开创截拳道,他像一般的小孩子一样,执着地生长在自己的一番天地中,咀嚼着成长的烦恼和青春期的酸涩,而且他更像是一双岁月之瞳,引领观众去见证四五十年代从香港沦陷到重光到百废待兴的港埠岁月。
《李小龙》的做旧影像和风情画格调很容易让人想起《岁月神偷》,只是没有哀怨和挣扎,我们看到的是转型社会中的万物生长。
被人们称为细风的李小龙最后也没有像《岁月神偷》中的罗姓一家人一样固守着自己家园的“顶”,而且用远赴美国来告别自己快乐而单纯的青葱岁月。
李治庭扮演的李小龙的第一次出场是以恰恰舞亮相的,这成为李小龙少年时代的底色,逃学、打架、泡妞,青春本该就是如此放肆乖张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妖娆地伸展着腰肢。
另外,相比起《岁月神偷》的殖民精英姿态,《李小龙》则有着纯朴的家园意识,片中有一个很猥琐的人物,日据时期作汉奸,重光之后为英国人作跟班,由此将入侵和殖民划了等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能接受这样的表述。
《李小龙》让我最感到惊喜的是对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电影的发展做了生动的勾勒,片中出现了大量的能载入香港电影史的真实人物,如梁醒波、冯峰及其女冯宝宝、曹达华、于占元、梅绮等。
其中钱嘉乐扮演的石坚形神兼备地再现了当年粤语片名丑“奸人坚”的片场风采,息影已久的万梓良扮演的曾经的粤语文艺片吴楚帆也让人不胜唏嘘。
如果客串阵容能更多地启用一线明星,那么《李小龙》几乎就成为香港电影版的《建国大业》了。
李小龙领着伙伴们在影棚阁楼上逡巡,俯瞰片场的情景,让我想起了《天堂电影院》,还有山田洋次的《电影世界》,第一次在华语电影中看到对老电影人的大规模致敬和惺惺相惜,心里感到很温暖。
香港演员都是在片场泡出来的,有开工的机会就兢兢业业,不管角色大小,如片中扮演李小龙奶奶的李香琴,儿子从美国回来,开口唤儿之前那嘴唇的几下微颤,看得我心头一紧。
包括扮演母亲的钟丽缇那洗尽铅华的表演,尽管是在梁家辉的阴影中做戏,却也熨帖到位。
拍少年李小龙自然少不了拜师学咏春的情节,但宗师只在这里出现了个背影,倒是又见到了曾在《叶问2》中出现过的那个纨绔弟子黄梁,但不得不说此片的败笔就在于生拉硬扯的动作戏。
也许是为了让影片能具有相当的动作元素,因此片中设计了几场几乎是无中生有的打戏,尤其是最后一场捣毁毒巢,完全与全片的情节和风格脱节。
《李小龙》片长达129分钟,有几次电影给人以要结束的错觉,这种牵强的情节安排不会给人高潮迭起的感觉,只会让人觉得拖沓冗长。
值得一提的是李小龙与外国拳手的第二场较量,完全模仿李小龙《猛龙过江》中在罗马斗兽场与罗礼士决斗的那一场戏,用的也是原片的音乐,而且还出现了那只偷窥的猫。
有时候会想,如果李小龙没有英年早逝,现在他会在做什么?
还有张国荣、梅艳芳,如果他们都健在,会出现在什么样的电影中?
他们伴随和见证着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空留一代人在这奈何天里空劳牵挂,追忆曾经的良辰美景。
影片结束,场灯亮起,银幕上伴随演职员表出现的是剧照和所对应的老照片并列出现,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惆怅,如此有心的credit,请不要错过。
刚刚从戏院走出来,真的很想写写评语。
一开始就批,有点过分。
我就说,这是电影啊,唯美的电影,也十分伪美。
但是,绝对没有拍得太差,只是略显有点矫情。
那是最Overall的感觉。
电影一直很流畅,直到敏儿开始就一直不对劲儿。
就是有种脱离现实了。
电影本身其实应该是传记,但是说的东西太现实化,明显是拍给现代的人看的。
这会令我接受不到,有种李小龙活在现代的感觉。
斗胆说句,我的老爸就是那年代的人,爸爸对我说过的故事,我基本上都记得,爸爸描述的画面,和电影上看到的画面,基本上有很大出入。
听爸爸说当时的情形和照片,大概可以想象得到是怎么样,绝对不会如此现代化的感觉。
从电影里头你会看得出其实很用心拍出一部美丽的传记。
如果这是电影本身的目的,那么它是成功的,但为什么不抄将里面的桥段转拍成爱情片?
不是更好吗?
这电影令我觉得这李小龙,实在不英气,是很好看,但是也没有很吸引人。
我觉得可能电影本身,很多故事是真的,但是我就一直觉得投入不了,因为,很多这真的很美化,这很音乐录影带的感觉,令我觉得这是电影,而不是在看故事。
不是特意说要比较外国的,但是也真的漫漫的商业化。
就连家训,也要拍到父母是多么柔情。
旧时代的人才没有理你,说打就打了,哪有这么长编大伦的,都用丹田喊的。
坦言选角方面,我个人觉得李志延是演得很好了,尤其打架的画面,是看得出有下功夫,但是也不算是很有李小龙的影子,在我眼中看来只要当成是独立的角色,一切感觉就会好多了。
配角有把主要角色都要会做戏,这一点是令人开心的。
钟丽缇演起妈妈,是很吃力,但说起英文来,又自然得多。
刘浩龙演得真是讨人厌,这算是成功吧?
万梓良和杨恭如有意外到我,但叶璇的角色十分突然,不应该有那么多戏份,十分做作。
梁家辉,是做得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越看得多他的戏,就越觉得他在演戏,不像是父亲了,是梁家辉本色。
谢婷婷更不用说了,只要笑就好了,但坦言真的觉得很像人妖。
而电影里有人说最大的败笔是她,但是我个人觉得她戏份不重,没有影响电影本身,倒是吸毒那个光仔,我不明白为什么是他?
演得不自然,又不上镜,又没有投入感但戏份又重,这是怎么一回事?
故事到了四分三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出现拖拉和闷场的时候,如果没有哪一两场打戏,可能我会很想睡觉。
还好拳拳到肉,打得很好看,只是那一只猫也十分强镜,我一直都被猫弄得很想笑。
怎么说小时候的戏份拍得很好,精灵非常,那小孩真是个活泼好看的正太,当然不要忘记他的弟弟,真是好看,这会令人变恋童癖的。
我会想看续集的,因为李小龙本身是很有故事性的人。
而加上爆米花不像用脑的话,这电影绝对容易消化,美人美景。
很想知道小龙在美国的生活啊。
心里还是很想在续集里像刚才看的时候呐喊小龙你很帅啊好吧,最后很想说,电影有长得像张柏芝的,也有像谢霆锋的,觉得算是婚后第一次合演吧?
只不过谢霆锋是扮女人了。
@20101127022714、注:-钟丽缇是我第一个性幻想的女人,发现她竟然没怎么老,和晚娘差不多了,太神。
在一种欢乐的开局下迎来了push李的出生,一段往事的回忆,一段清新的故事,一些属于李,亮,文,敏之间的爱恨情与汉奸的仇,一个光鲜亮丽的家庭,一些个性鲜明的孩子,一个最不像李小龙电影的push李的电影,他是李家最珍贵的回忆。
说实话我是抱着看看到底又要怎么打的心态去看的,没有抱有什么期待,结果李小龙用一种文艺的形式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到意外。
原来李小龙也可以演岁月神偷。
很喜欢这种清新的感觉,他没有那么矫情的文艺,但是有着一种情怀,一种只有珍惜过,在乎才会有的情怀。
或许没有和美国人打得那段,根本就已经忘记了,这原来是李小龙啊,李小龙在他们眼里,永远都是那个哥哥,弟弟,顽皮的孩子,一个永远都不会普通的家庭成员,一个永远想要在一起的兄弟。
在一个香港电影黄金的年代,展现着细凤坚韧的亲情,青涩的爱情,真挚的友情。
可能打得部分完全没必要,可能张一山的死很狗血,可能出动了那么多香港大大小小的明星还是让人不满意,但是淡淡的旋律,伴随的那句I LOVE YOU可以让人平静的看待这普通的一家人。
这是一部普普通通的传记,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回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李小龙,一个最让我意外,让我喜欢的李小龙,这就够了。
唉,港片不能有点新意了吗?叶问,霍元甲,陈真...都是这套路...
武打场面还是不错的 动作场面有点儿烂 一群人乱爬乱跑的 哎呦我去 谢婷婷那个苦逼的齐刘海啊 还有刘星那一不小心就长挒的脸... 李治廷换个头型就变大长脸了 之前在《岁月神偷》里多美型啊 梁家辉不能再老了 不忍卒读了都
可爱的李治廷~~~
这名字太骗人,提起它,我们想到的是电影和功夫,结果只是一部小情小爱的小温馨,感觉一下就失了力道,失了所望。虽然整体及格,但对不起“传奇”这俩字,难怪后来改成不知所云的“我的兄弟”,兄弟也不像兄弟,基情四色
打着功夫片的旗号,其实还是文艺片的路数。文隽看准了叶问咏春系与岁月神偷的怀旧抓人,借这两点凑成一部50年代电影传奇。可惜只是借李小龙说事。想看动作的失望,想看文艺的也失望。剧本太差,你也赖不了别人。只是遗憾残片的场景为什么不能像《阮玲玉》一样用原片段呢,起码也是原汁原味
李治廷还挺不错的,钟丽缇终于看起来不风尘了,谢婷婷那刘海也太短了吧,还有,原来张一山这么高了。最最可爱的,是小冯宝宝,长得太像了!!!终于有了一部关于李小龙的文艺片。拍的有新意。
学校组织去看的,闹哄哄的,但是还是觉得不错,温情吧。
我在想,那等到诞辰80周年90周年甚至100周年的时候,是不是还得拍什么《李小龙我的父亲》《李小龙我的丈夫》《李小龙我的叔叔》之类的电影?还是算了吧……
2011.3.6于家中,相对于我的近况来说是一部十分鼓舞人心的作品!
媒体邀请场@今典影院。前半段摄影、场面调度真是赏心悦目,移动镜头拉得带劲死了,后半段渐次接近情节剧。一个女孩的背影引发了变化。打斗动因开始从民族主义微妙的向传统男性狭义转变。张一山的出现明显是为了合拍片的名义成立,出戏连连。香港开始怀旧了。
真傻!
其实吧还不错~~~就是那个男猪脚选的实在是太不对盘了!
除了名字以外,真的不好看
回忆浪漫复古的一部青年偶像片
整体零散 前后脱节 首尾不接 又是一部借着向香港电影致敬实则又在走香港电影套路的作品
当喜剧生活片还可以
港片悲剧 一个超长的李小龙青春励志广告
小清新李小龙 布鲁斯李看到后人把自己整成这样必然大骂 哥是非主流么
友情,愛情,親情均描寫的浮於表面,不是每一個懷舊都能成就一部歲月神偷,兩顆星全給我大愛的李治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