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片子很平静,平静的像一杯温开水,但是整部片子下来又体会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社会。
母亲的挣脱,父亲的懦弱,朋友的退缩还有社会的错综复杂把这个少女逼到无处可逃。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亲人抛弃 朋友背叛 充满绝望韩公主是令我感受到最浓烈而实体化的悲伤、压抑、无奈、愤怒等负面情绪的一部电影
下午刚看完一个新闻,广西灵山有一个中年男子杀死四个小学生,报道短短4行,解释了事件地点人物。
但是没有动机。
下面跟帖“这种人要诛九族!!!
”这个人到底是为什么要杀死小学生啊,无冤无仇嘛,如果要什么冤情可以去与当事人拼命啊。
正当我思考的时候我想起了这个回帖。
诛九族?
错的是那个“中年人”,和他的家人有什么关系?
他的家人里面也可能有小学生。
那么那个中年人受到自己无法接受也不无解决的事情的时候,为什么会杀掉小学生呢?
是不是在人性中都有这种因子,当受到无法接受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自己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弱者,然后弱者再给其他的弱者一刀。
性本善还是本恶呢?
每当有类似新闻时人们的关注焦点在结果上,并不在过程与动机,这似乎是现在媒体的一个惯用的导向方式,让人的感觉是为了掩盖一些事实。
葛大爷说“杀人诛心”,当人们只知道杀人这个结果,再杀掉这个罪人。
但是在什么心境下杀人的呢?
连动机都不在意,如何能诛了这些类似的罪恶之心?
这些想法还没有完全的结束就想这个世界真是炒蛋,我要看个轻松的电影放松一下,《韩公主》?
呵呵呵,都公主了,听起来是草莓味的,我都迫(pai 三声)不及待了。
撕拉,咽下口水。
结果,哎.....我们先来聊一聊真实的案件我用默认的搜狗搜索了一下,发现完全找不到什么干货,再使用百度搜索了一下,不愧是著名的流亡民搜索,有了一些线索,看见了维基百科里面韩文版的,但是内容少,再点击进去之后全是韩文,看不懂,又搜索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在多看看搜素出来了维基百科里面日文版的,内容很多,很详细,看着里面洋洋洒洒的日本阅读障碍快犯了,为什么搜索不出中文版的呢?
是不是官方不希望我们了解这些骇人听闻的事情呢?
就好像养小孩一样,不希望我们接触18禁的东西,世界是和谐的,社会是美好的,人人都是友善的。
捡到1分钱要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喜洋洋是好动漫,我们都爱看!!!
某神秘组织当起了我们的大家长,告诉我们这些道理,听了很多年,我懂得很多这些道理,可依旧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
如果我有一个小孩,我会在他3.4岁懂事之后告诉他他身边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像《孝子洞的理发师》里面的大脸哥一样大力的扇自己儿子的耳光,就因为总统的儿子骂自己的老爹,还伙同一群“懂事”的孩子围堵自己,自己逃离时轻轻推了一把,总统儿子就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被打的孩子无辜的眼睛深深的刺痛了我,我想对他说:“别哭,这不是你的错!!!
是。。。。。。
(现在是大脸叔,以后是大脸爷,就让这个电影界的奇观,韩国电影的奇迹继续下去吧)我绝不会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
但是理智告诉我说:“说的好像你个单身狗马上就能有个孩子似的。
”收继续说道搜索出了日本版就仔细的为“一大波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描述描述吧。
(已经明白真相的围观群众请自行跳过)不知道豆瓣的尺度,所以全文克制。
2004年1月蔚山广域市中心的女中学生(中学2年级,14岁)在联系自己朋友的时候按错了一个号码,打到了密阳市某男子高校去了,男子高校高中生花言巧语的诱惑说是“缘分”让我们听到了对方的声音。
然后伪装成要和对方耍朋友状邀请女生和她的朋友们一起来见个面。
数日后13岁的亲妹妹和16岁的表姐3人去了密阳,密阳的男学生把她们介绍给了由密阳3个学校组成的不良团体“密阳联合”的首领。
首领带了10个人把她们拖到一处简陋的旅馆实行了殴打,轮流发生关系。
在捏到女生把柄后(施暴过程中的相片,真名,学校班级,住所地址等)后,要挟发到网上去,多次威胁,在旅馆中,“桑拿”中,高校运动部的巴士中,公园中。
用工具粗暴玩弄,轮流发生关系,抢夺钱物。
女学生因为被粗暴的工具侮辱过后身体出现异常被送往妇科,在8月精神方面已经受不了了,服安眠药自杀。
未果陷入昏迷,见女儿的情况异常后母亲报警。
2004年12月7日,警察控制住41名男学生后对其中17名主要嫌疑人和其他嫌疑人24名申请逮捕令。
12月11日对其中12名嫌疑人以“涉嫌特殊强奸”罪名逮捕状发出,逮捕。
警察在调查中发现在昌原市也有两名中学生被用同样的手段被20人集体强行暴力侵犯的嫌疑。
各方面都有“应该不止这么多被害人!”的呼声。
经进一步详细调查后各项加害人升至70人。
次年5月17日,虽然对各个疑点进行调查,但是只发出了“犯罪嫌疑人41人,被害者3人,其余证据不错无法确认。
”的通知。
过后,警察收到被害人的证言,继续调查加害人家族对被害人3名女学生在事件调查过程中的威胁行为的调查。
本事件被害者的人权侵害问题(编集)蔚山南部警署在搜查的当初没有对女中学生进行保护的事情已经被调查判明!
在调查的第七日下午,在警署内部加害人家族对警署用各种方式,关系胁迫警署调查该事件的警员!
在警察调查期间,被害者提出要女性警察来对检查自己身体各方面进行调查的要求被无视!
在此其中的调查对质中加害人在男性警察在当场的情况下还激动的威胁,谩骂被害者。
并且某些当地警察对被害人态度粗暴,还说被害人是“密阳的耻辱”等侮辱性“暴言”已经被证实判明。
当地警察在称为了对犯罪者的容貌进行确认,叫包括加害者在内的许多男子高中生站成一横排,要女中学生面对面逐个确认,当场在加害人面前提出“有他吗?
”,“他插入了吗?
他没有插入吗?
”等问题。
被害者丝毫没有感到被保护,反而感觉巨大的羞耻心和怕被报复的恐惧感。
12月13日,国家人权委员会对该事件的调查过程中的人权侵害行为进行调查,对被害者的调查不当问题的证据搜查,到目前为止的29份证词全部劝告改善,也对方法进行规定指导。
但效果不明显,多次发出对调查过程随时抽查。
最后在大韩民国女性部的记者会面的过程中披露出警察的粗暴言论和行为,对被害人保护不充分等事实。
经过此次事件后为防止再一次的人权侵害,促进教育厅对性侵事件处理和性教育的长期对策的方案在媒体面前公布,本地的蔚山女性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集团暴行事件特別对策委员会」对蔚山南部警察署进行抗议访问,促进对真相的彻底调查。
过后蔚山南部警察署对对被害人暴言,暴行的发言进行了承认。
警察署长公开谢罪。
14日蔚山警察厅对该事件调查警察对被害人的人权侵害的问题和保护部充分的问题进行确认。
对警察署长进行处分,对当案件的负责人(科长),有关干部进行处分,对该案件主要负责人进行人事处分(劝退)。
在调查中发现在各大媒体报道本事件的8日后,在早上5点左右有4名警官在蔚山市内的卡拉OK中边饮酒边用被害者真名在公开抱怨“真麻烦”“太耻辱了”等,直接导致被害人个人信息流出。
警方承认被看不起的受害者的陈词是事实,惩戒委员会对相关警察的审议后公开发表,修改了蔚山警察厅初期的公告,把最小的妹妹(13岁)只是脸部被殴打改为3人全部受到多次的侵犯。
执政党派成立真相调查团向蔚山派遣再次调查。
同月13日蔚山南部警察署与密阳警察署联合对网络上流传的被害人真假资料,与真假的图片进行处理。
对流出真实资料的机构进行查处的公告进行发布时,网上的反应非常激烈。
自己的相片被刊载的受害人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警方对发布真实相片和伪造相片资料的人受到一定处罚。
12月16日最高监察厅派蔚山地方检察院向关于蔚山南部警察署的人权侵害问题进行调查。
蔚山地方检察院组成了特别搜查队,搜查队队长说“就当对一个正常的案件一样无差别调查,但不得不把所有事情再次确认”为方针对警察侵犯人权案中的内容进行调查,公开。
在关于案件的草草了事的调查中,最后判定:关于警察对被害人的住所,家族,学校等个人情报流失的违法行为进行损害赔偿,但是关于搜查过程中的人权侵害问题中,因为违法的尺度无法确认,所以证据不足不成立。
事件调查后的被害人(编集)对被害者来说最为严重的身心受到的伤害是事件在韩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后与加害者面对面对质调查等粗暴执法,男性警察要极为详细的盘问事件当事令人羞耻的细节。
检察院的检察队也是一样如此,以调查再次确认为名,此种暴行不止一次两次而是长期的盘问。
被害人说:“自己想一个犯人一样一次一次的被盘问所有的细节,很像在帮着加害人那一边一样,真是太无法接受了。
”当被害者因为疲劳的应对审问时稍微的含糊一些就会被反问,“你回答的和你妹妹回答的不一样啊,你说的是真的吗?
”还有被问“为什么其他的人没有被侵犯,为什么偏偏就是你呢?
”(自己因为别的事情,去过了密阳后)“如果是你的话遭遇了这样的事,为什么还会去密阳呢?
到底是为什么?
”被害人经常会被问到以上有偏见的提问。
被害者在令人身心俱疲的调查结束后搬往了首尔,在2005年1月3日住院接受了精神治疗,医生的诊断为“有强烈的自杀冲动加上对外界有强烈恐惧,不能离开医院治疗。
”症状为过度伤心后压力障碍,抑郁症,外界恐惧症,孤独症,厌食症等。
她的愿望是“到目前发生的所有事在睡一觉后能消失就好了。
”“一点也忘不掉吗?
我要慢慢的忘掉这一切。
”韩国社会的冷遇(编集)在密阳市和蔚山广域市的所有学校继续受到欺凌后,在首尔的学校和社会受到冷遇后离家出走。
在加害者的男学生没有受到特别的刑罚,连前科也没有记录,全部过回了普通的生活。
(mbc电视台在2007年6月16日的节目中把现实生活的情况播放过。
)2005年3月被害者还在首尔接受精神治疗,父亲和加害者的亲属在商量赔偿金额后同意庭下和解,加害者的家属每天,从早到晚,要求签署合意书,受害者她的亲戚也劝说她签署合意书,她说:“我从没有想过和解,但是婶婶和父亲要我和解,因为加害者恨我们,我们有很穷,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吧,最后还是和解了,但是和解后对方家属的态度急速转变,反而更加的嘲笑,侮辱,如果还能回到那个时候,我绝对不和解,绝不签字!
”她的父亲得到了5000万韩元(2014年9月27日的汇率为29万人民币,2005年为大约为41万人命币)后花1500万韩元在蔚山广域市租了一处房子,剩下的和劝受害人和解的亲戚们瓜分了。
受害者在医院受到精神治疗,其医师是延世大学校的金伟俊(音译)教授说:“她被这个世界利用了。
”“保护远远不够。
”等对这个社会的严厉的抨击。
他观察到,退院时,她的父亲已经因为长期饮酒严重的酒精中毒,人不是很清醒。
多次劝说因为监护人有其责任,再怎么样一定的保护也是必要的。
也无法阻止父亲强行的退院。
蔚山市已经无法居住了,没有学校愿意接受她的转学申请,借律师的力量最后转到了首尔的一所高校,但是一个月不到,被少年管理所收容的加害者的母亲赶到学校为了让她签署自己孩子在少年管理所的处罚减刑情愿书,把她一直逼到厕所里纠缠。
她在转校之前被暴力性侵的事件又被全校知晓,又受到一次严重的打击,抑郁症再次发作,伴有呕吐不止,厌食症等症状,对她的母亲说自己要去一个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地方。
另一方面关于加害者的处分,蔚山地方检察院把其中20名学生作为处罚对象,以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育把10名加害人不算前科简单处罚,检察院起诉的10名加害人送到釜山地方家庭裁判所少年部,最终判定5名加害人由少年部收容,其他不受处罚释放,学校方面的处罚是对学校7名负责人在3日间的校内活动内容进行审查。
结果,作为加害者的学生受到刑罚处罚的一个也没有!
前科也没有加付,就这样回到了社会。
MBC媒体的栏目说:“性侵的加害者什么都没有改变的回到普通生活,被害女性的案件这么多,在韩国是一个性犯罪的犯人可以堂堂正正的生活的国度,从密阳女中学生的性暴力案件的结果来看,这儿真像一个性犯罪者的天堂啊!
”以上就是我手打出来的资料,对于内容我无力评论。
想看原文的话可以点击http://ja.wikipedia.org/wiki/%E5%AF%86%E9%99%BD%E5%A5%B3%E5%AD%90%E4%B8%AD%E5%AD%A6%E7%94%9F%E9%9B%86%E5%9B%A3%E6%80%A7%E6%9A%B4%E8%A1%8C%E4%BA%8B%E4%BB%B6看了这个报道后真是感叹,这个水真是太深了,光看电影还不足以了解这个事件的厚度,电影也表现的非常克制,选择了一种导演自己对细节理解,铺垫了很多情节,而中间再闪回之前的情节,对许多看电影之前一无所知的观众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节奏慢到有些人无法接受,是一部很考验观众的电影,需要有很多看文艺片的经验,其中观众要自行对闪回连接还有对其中的暗示加以理解。
再是学校的女同学对她的安慰略显单薄。
感觉她的闺蜜没有由来的傻傻对她好。
没办法,标准不同,如果是国产剧这都不是问题。
毕竟国产剧什么都可以有。
震撼我的镜头有被害人趴在地上,镜头旋转,有许多的腿慢慢的出现在镜头中,虽然当时我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没看到多一双腿时我的心里就像划了一刀,渐渐的多到我都无法接受了,导演没有刻意表现那种场面,仅仅这一晃就让我的心凉到谷底。
在医院中被害人问前台医生能不能由女医生来检查自己,前台医生草草回答医院里男女都有后后镜头前又是一位青年男医生对自己进行检查,自己躺在检查椅上后被帘幕拉起来受害者的表情。
韩公主问医生自己身体情况能不能游泳时医生回答最好还是不要。
她去买泳衣和认真学游泳时的情绪。
当老师的母亲正在和她的男友OOXX时,韩公主懂事的小心翼翼提走自己的鞋子关门出去。
她快万念俱灰时跟她的朋友们打电话时的背影,而她们不接她的电话。
在房间外面很多很多很多的人换着一个猩猩头套,而最后她记得到底有多少个,这是多么深的伤害,让记忆忘也忘不掉。
我只看了一遍电影,而且写到这里时已经是几天后了,上面是我回忆起来印象深刻的情节。
最后胡乱说几句韩公主真希望你真的是个公主,奈何命比纸薄。
公主的名字,草绳的命。
密阳这个地名我都记下来了,一次是《密阳》,一次是这儿,都是悲剧。
希望多一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呼吁反省人类自身的题材的电影,但是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同样是描写特殊性侵的《素媛》让我理解到受害者对这些事情是最不愿意声张的,素媛的父亲抱着父亲拼了命的躲避记者的镜头印象深刻,谁会想让自己的女儿被性侵的事情声张出去呢?
假如这所有的所有都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呢?
对于此类事对受害者最好的支持就是不要关注受害者!
呼吁再次看到此类事件时请不要把重心放在受害者身上,让她们睡一觉就忘了所有的事吧!
就让世界因为有我们而变美好那么一丝丝吧!
我只想游25米。
可是25米不够救你的命。
似乎这部片子一直在克制,包括的女主角的表情心理都是点到为止,似乎在用一种最冷静的方式叙述这个故事。
很多人说它拖沓,乏味,不够触及心灵。
的确在每一次那些悲惨的回忆袭来时,点到为止,导演没有刻意博取同情。
但是每一次都像往人心里放上一粒石子,当整个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压得人已经喘不过气来了。
“我没有做错什么。
”但为什么所有矛头都指向受害人。
“我的梦想就是,能游25米就够了。
”没人知道她有多坚强,那么那么努力的想活下去。
如果能够会游泳,就不会像好朋友一样了吧。
那么那么想要重新开始生活,可是这个世界却不那么美好,不给她这个机会。
你那么想要像海豚一样飞越,却终究是搁浅了。
本来心情就不好,看完这部电影心情反而更沉重了,废话不多说,从几点来说我的感想:1.跟《熔炉》不一样的是韩公主是女主从绝望跟重生中徘徊,最后选择死亡的痛苦过程,没有一个正义的结尾,整个电影看完人是沉重的。
2.之前的雷电法王杨教授很火的时候,在知乎上看到日本的一个作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需要经过考试,但是令人可怕的是为人父人母却不需要经过考试’,在我看来做人也是一样,最可怕的是从一个极端奔向了另一个极端。
3.接着说一下,大概看了下真实事件,跟电影有许不同,真实事件大概跟日本的水泥事件差不多,算了下时间,在当年的我还是一个只知道玩游戏的傻逼呀。
嘿嘿,电影中也有不少让我震撼的片段,女主被强暴得下体不能好好的小便、女主为了活下去想学好游泳、虽然十分不愿意还是让男医生检查身体、当别人夸奖自己的音乐时却不能跟别人心平气和的分享、父母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为确实。。。
、还有就是在图解中看到的,女主在被带着四十三个猩猩头的男生强暴时心中还在计数(这点我确实没想到),还有原事件中说侵犯的有三名女生,在电影中的右下角那明明是一个男的吧。
给的信息太少,让我无限遐想、还有就是女主最后奔溃的也跳下了水,不知道最后导演的用意是怎样,不过从最后的欢呼女主的名字可以看出,女主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管是在哪个世界。
最后,最后的最后,女主删掉了那条面试的短信。。。
4.看完这部沉重电影,虽然不能说能做一些什么大贡献,但是我至少要做好自己,让这个世界多一个好人,少一个坏人。
最后吐槽一下为何看《韩公主》的编号刚好是四十四!
一部电影最可怕之处是它的真实。
这部电影里的所有人物不是非黑即白的虚假,每一个人物都面临着抉择,而这些抉择正是描绘出了人性。
冬允递药的那一瞬间,手颤抖着,还是残忍着看宫菊喝下了全部,宫菊在为他敷药时,他温柔的笑容不是虚伪的,而害怕暴力同学的殴打,使他内心的天平偏向了自己。
老师妈妈没有阻拦宫菊的离开,其实她又怎么会不明白宫菊哪有可去之处呢,可是害怕闲事上身,使她内心的天平偏向了自己。
冬允的爸爸进家门的时候,也只是带走了儿子,而那个躺在地上还在受人虐待的可怜女孩,他明明看见了,也视而不见。
短发的女孩,当初对宫菊那么好,也无法接通那个电话。
宫菊的妈妈和爸爸,心里也是爱着女儿的,而在那考虑利益的一瞬间,也许世上真的没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人吧。
而更可悲的,在面临这种抉择时,我们的心竟然都会毫不犹豫地倾向自己。
我总是怀着一种很不好的心态,我觉得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好人,我从来都不相信,所以总是感觉自己很冷淡,是啊,我也不是一个好人。
芸芸众生里,不被世界的冷漠和残酷伤害,才是真正的自保啊。
宫菊所有的挣扎,不是在控诉这个世界的不公,而是在思考,为什么,我还要活着。
所以,宫菊面临着最沉重的抉择,生活中的一些温暖,美丽的音乐,有可能的前途,活着去见证;痛苦的回忆,无情的社会,死亡,放下一切。
我也无法参透这个抉择的结果,游完25米,世界真的会改变么?
我是个有些猥琐的人。
第一次试图看这电影是因为听说19禁。
然后大概浏览了下,并未发现香艳镜头,所以搁置不看。
第二次试图看是因为听说还不错,是蛮深刻的电影。
然而,节奏实在缓慢,看了半个小时也不知道在讲些什么,遂作罢。
第三次,在一个介绍韩国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的帖子里又一次看到了这部电影的身影,并且详细的看了下介绍,所以昨晚决定开始看看。
可是,不得不说,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或者带着浮躁找寻消遣的想法,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看。
因为过去学的知识以及忘得差不多了,看评论提到,这大概是插叙的手法?
现实与回忆交替进行。
引人好奇的同时又慢慢揭开真相。
淡淡的节奏,来叙述着如此伤痛的事实。
生活在底层的受害者,在这个现实中,却被渐渐逼迫成为侵害者。
这,不是电影,这是现实。
太多由于经济原因、由于性格原因、由于。。。
由于种种原因,明明我是受了委屈的人,却反而无法说出理由,反而被人责怪,当然,我说的这是小事,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小事。
但,能怎么办呢,不能成为改变社会的人,因为我并不是那种性格,也不具备那种能力。
只能慢慢的脸皮变厚,慢慢的学会忍耐,慢慢的学会逃避,不和不喜欢的人说话,喜欢的朋友只有几个,经常能聊上的朋友,也只有一两个。
然而,问题在于,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甚至,不清楚,我现在这样,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
我想,如果我处于女主角那样,可能会活着,唯唯诺诺的,去到另一个地方,永远离开父母,离开所有认识的人,离开所有会带给我这种记忆的人,重新开始,辛苦的开始,毕竟,我想再尝试再努力一次。
但是,死亡,也许更有些可能,虽然不容易,但是毕竟也容易。
因为活着,也并无所求,经历许多,看得也便开了。
努力拼搏,努力发展,其实归根结底,终归要离开。
所以无所谓。
只是早一步晚一步,无论何时,这世上并没有需要我执意留下来的事情存在。
所以,就这样吧。
电影的开始宫菊的老师说: “宫菊我是知道你没错的,但是这件事情很复杂。
有罪无罪是法院决定的,但在这个人的社会犯了错就说是罪人,不是那样的,也不是说不是那样,传出去没有好处,现在正在悄悄的处理中,记者也不知道·············校长费了很大劲才帮你转到这么一个好学校啊,你要记得这恩惠啊!
”当一个人犯错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很有是非感的分清楚他是否是罪人,而当一群人犯错的时候呢?
恶人是一群人的时候,社会的包容度反而会变的更好,尤其是当这群恶人是一群未成年的时候,这个社会会更加包容。
未成年的少年们只是个孩子,在所有家长面前,他们都觉得孩子所犯的错都是有原因的,是别人教唆或是被逼迫,他们的恶似乎永远不是真正的恶,孩子前面永远都被冠上了单纯和简单。
看《韩公主》之前看过《素媛》,《素媛》中那个唯一的恶人被抓,虽然只被判了几年刑罚,但是他的恶是被承认的,是被所有人唾弃的。
可是当恶意来自大多数人的时候,虽然有罪无罪是法院决定的,但他们是否是罪人却是这个社会说了算的。
受害人反而成为了众矢之的,成为整个事件当中的加害者,整个社会都开始散发深深的恶意。
一开始帮忙的老师到最后挂断宫菊的电话。
不愿接收宫菊的两所学校。
知道宫菊没有错,也知道宫菊没有地方可去却不继续收留宫菊的老师妈妈。
不管宫菊死活,拿着宫菊和解钱花天酒地的爸爸。
不愿负起责任承认女儿的妈妈。
那群加害者的父母。
整个社会的态度,从一开始还有善良的微光到只有冷漠的黑暗。
“我没有做错,为什么要逃呢?
”“因 为这份恶意来自大多数人。
”
看了两遍韩公主 越看越揪心。
第一遍没有认真看加上家里的投影机放出来的效果不够好,很多细节没看清楚。
第一次写影评,也是第一次这么想写写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个人感受,我看了豆瓣上的那些影评看得我好心塞,貌似都没有怎么认真看这部电影的感觉。
这个电影是以04年韩国密阳真实事件改变的,43个黑社会高中生轮奸了三名少女的事件(以下简略的说是“事件”)。
而电影拍得是其中一名被害人在事件发生后,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并且又被事件牵涉进去的事情。
主要是以“观察”的拍摄手法(画面有许多主人公的身影、视角、主人公神态描写等)去拍摄受害者韩宫菊的生活状态以及事件的后期进展。
首先,拍摄手法是我比较欣赏的。
起码让人看了很有意思,“事件”发生的前后作为两条时间段,交错起来,前后呼应。
每一个“现在发生的”场景,都会让韩宫菊“联想到”曾经发生的那件可怕的事情的前前后后。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不断地呼应!
发生这么惊悚令人震惊的事情,还是会在后面的生活中不断重现那件事发生的情景,不断地联想和重现,不断地解开故事的内容,不断地让观众的心越来越纠结(我好几次按下了暂停按钮 实在受不了),不断地引入高潮。
这样的不断用第一人称,不断地用前后两个时间线索交织起来,把故事推向了高潮,增加了观众们的关注度。
其次,我觉得还是要先了解一下电影简介再看电影,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习惯吧。
起码大概有所了解,这样看的话,对于开头主人公的那段话,就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静静的在心里描画出音阶,眼前的一些都会变成音符,歌曲就开始了,呼吸声脚步声风声,嘈杂的背书声也是能容忍的,那时孤独痛苦恐惧都会暂时忘记。
对于你来说歌曲是宗教啊?
恩,虽然有力量但在现实没有用。
我....没做错什么”这是韩宫菊在原来的学校,和学校的老师或者领导对话,画面里还有在场旁听的家长们。
其实现在到头来这段话,说的很悲凉,她确实没做错什么,明明是个受害者,到头来还被拿着法院需要签署的各种庭外协议书的家长们逼着签名,放弃诉讼等。
镜头平静呈现,没有背景音乐,也没有过多的对话,简单明了打出这张写实的王牌。
太现实感的描述方式,这位韩国导演李秀镇真了不起。
其其次,这个故事最大的亮点在于,韩宫菊是真的有尝试过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比如学习游泳,和老师妈妈认真的生活,和新学校的同学一起练歌,和新的好朋友相处,忘记那些不好的过去。
但是所有的好事都在那些寻找的韩宫菊签署协议书的家长们全部撕破。
嫌弃韩宫菊的妈妈,出卖女儿的爸爸让这个事件愈演愈烈,甚至可以让人颠倒黑白去判定这件看起来就很明了的事件。
没办法,现实太残忍了,该来的还是会来。
各种残酷的现实一次性扑面而来,炸开了花。
太残忍了太揪心了。
其实这个电影有很多让人觉得很揪心的点。
我觉得作为影评没必要展开,自己get到就好了。
影评更多的是参考一下“噢 原来可以看这个东西呀”这样就差不多了。
关于韩宫菊在教室上写的纸条内容,我回去问问会韩文的朋友,看看是什么意思。
1、优秀的导演寻求对于文本的深层潜文本的阐释。
《韩公主》确实是改编自韩国的真实事件。
但是导演却没有固执的去探究故事的究竟,而是用自己的电影语言阐释了针对于这一事件自己的深层次理解。
故事很多景物剪影的拍摄。
而不是赤裸裸的事实。
李秀镇导演在叙事上面有自己的套路。
2、对于人物和叙事充满激情。
开篇的前30分钟,几乎不知道故事如何的演下去,而仅仅是对一些细节的详细阐述。
从故事的开篇到始终导演对于片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是刻画得很丰满的。
因为人物本身性格和所处环境所担当的角色从而引发叙事上的冲突。
3、他会用特定的潜文本改编叙事的意义。
他并不仅仅的去讲述一个悲怆的故事。
而是他把叙事转化成了一种认识方式,从别样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和生活对于每个人的所作所为。
4、在故事的始终永远充斥着传统和变革直接的冲突。
变革的思维渐渐的在受众的脑海里产生。
传统的思维渐渐的被摒弃,这也是给受众的选择和沉思。
没有对和错,而是我们所谓的担当和人性的择决。
5、肯.丹西格说机位的多变、力度的视觉表现,戏剧的强度,营造的张力,叙事的复杂性、多层次的故事讲述、发现的乐趣都是回位故事增色。
但是在本片中身为观众的我认为,对于细节的阐述应该更加直接而不是含蓄的去表达,诚然在表达自己的“声音”的时候应该坚不可摧。
而不是为了叙事和画面或者情节去妥协。
6、我们想看见的电影,是一个优秀导演对于叙事的完美把控,是对于深层次思维的探索,是坚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能完整的引起大众的反思。
而他的思维必须是脉络清晰,坚决而纯粹的。
一年前看了素媛,因人渣禽兽而愤怒,因一家人从苦难中孕出希望而泪流满面。
一年后的现在,看了韩公主,在影片的结尾所有出路被堵住后,眼眶泛红地想对到导演说,给她一点希望吧,也给我们一点希望。
我以为,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的。
以下开始含有剧透,不希望影响观影感受的建议先去看完电影。
影片根据密阳群体性暴力事件而改编。
2004年韩国蔚山市的3名表姐妹(分别为13,14,16岁)遭到高中暴力团伙“密阳联盟”的多次轮奸,其中一名女生难以承受精神痛苦,一次性服下20粒安眠药自杀,连续两天处于昏睡状态后清醒。
蔚山南部警署随后逮捕了参与暴行的“密阳联盟”41名学生成员,对头目朴某和金某等17人申请了拘捕令,而对其余24人予以不拘捕立案。
警方在这次事件上的无所作为令韩国民众极为愤怒。
据报道,警方并没有对受害者信息进行严密保护,致使受害人暴露。
那些罪犯们的家属对受害人家庭进行恐吓、威胁,而警察方面还有人称受害者“使他家乡丢脸”。
电影采用双线叙事的方式,从17岁少女韩公主带着秘密转入新学校开始,希望与绝望就交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她在老师妈妈的店里当收银员,在新朋友恩熙的鼓励下弹唱、录视频给演艺公司,学游泳想要在泳池游一个来回,她试图抓住每个当下的美好。
但其实这些希望只是绝望的虚像,回忆一步步紧逼她跨不出去,社会也没有放过这个想要重新开始的孩子。
绝望来自于父母,处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她找到许久未见的母亲时,母亲已再婚根本不想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只想她赶快走不要破坏了自己同样不易的生活。
而父亲更令人愤怒,拿了施暴者家属的钱骗着韩公主签了请愿书,这一请愿书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所有为重新开始构筑的防线。
唉,为什么会有这么坑女儿的爹啊。
请愿书递交后放出的是最最可怕的洪水猛兽,媒体与舆论。
此类事件中,媒体总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人们需要媒体来监督,使案件公平公正地走完法律程序,让施暴者受到严惩,另一方面当媒体介入后所有相关不相关的人都变成“公民法官”,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而真相变得不再重要,想要重新开始也几乎没有可能。
于是有些人为了能够继续未来的生活而选择远走他乡,有些人虽然也想重新开始却不得不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艰难地与邪恶做斗争。
影片中施暴者们的家属们找到了公主的新学校,让她签请愿书,“你不是就想要钱吗?
”。
新学校待不下去了,新朋友自然只能告别,而老师妈妈要跟老警察结婚,于是临时的家也无法容身了。
那些家属的行为让人想到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李天一案,为了给儿子洗白,什么事做不出来?
圣母们说这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说呸,要么诚心道歉悔过,要么就用那颗父母心陪儿子服刑吧。
受害者遭受的苦难足以让其它的纷扰终尘归尘土归土。
但现实却是受害者的苦难反而衍生出更多的绝望——“接受道歉的我,为什么要逃走啊?
”就因为茶余饭后的无聊闲谈,就因为综艺节目式的断案快感,人们自以为无害的作出判断贴上标签,无关痛痒地拿起舆论的石头。
当时的共犯有44个,现实的同谋却成千上万。
韩公主,你没有错,不是你在逃,是这个世界在逃。
现实题材影片往往话题大于电影本身,而《韩公主》电影本身却依然有很多让人回味的地方。
导演用一种缓慢克制的叙事节奏来表现故事,冷静不煽情的镜头中蔓延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感,回忆与现实交叉出现,给人希望的同时又很快扼杀,就像最后一幕在水中的挣扎与徘徊。
千禹熙的表演同样为影片增色不少,笑的时候让人松一口气,面无表情的时候又让人担心怜惜,带人进入故事中无法置身事外。
娓娓道来又步步紧逼,与同样讲述重新开始的素媛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但是在豆瓣的相对低评分让我耿耿于怀,果然大家不太接受这种风格,或者不太喜欢非线性叙事的现实题材么…最后说一下我比较喜欢的点吧。
一个是想学游泳这个伏笔,韩公主一安定下来就马上找到游泳馆学游泳,当时我就觉得她的苦难跟水有关。
后来回忆中出现闺蜜跳水身亡的场景,我才意识到游泳对她来说象征着生存,也象征着游出曾经的苦难回忆,所以她拼命想学会,拼命想走出阴霾。
然后是录视频的伏笔,新朋友想帮她录弹唱的视频,想帮她做个人主页,可是她都很抵触。
最后她们看到那段残酷的录像时才终于明白,也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如何再去面对韩公主。
其它的点,恩熙问公主接吻过几次的时候,公主说44次,被大猩猩吻的,这个场景令人心痛。
韩剧满足人们的幻想,韩影将人拉回现实的土壤。
现实中,山东东平性侵女童案至今未得到公正处理,而受害者@哭泣的女孩鑫鑫 已失学,官方给出的“积极配合”、“自愿轮流”等说法,让可怜的母亲愤然喝下毒药,留下严重后遗症。
电影中,韩公主最后跳入水中,浮浮沉沉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挣扎,在生与死之间徘徊。
看电影的人则带着十分压抑的窒息感在思考:我们何时是好人何时是帮凶,何时在出着一臂之力何时在默默推波助澜?
我以为,真相被厘清之后,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的。
因为导演的不够狠心,剧情和叙事手法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剧中的主人公,也因此这份不忍心让片子多了许多被影评人批评的缺陷。引发思考和搜查事实就是一部实改电影能够做到的最好的引导,可惜这种引导与电影质量无关。
本片片段混乱,因果倒叙,应该是想增加悬疑性,但也丝毫掩盖不了本片的平淡乏味。
太坏了
剧情有点乱,镜头好灵,极力克制而又漫溢着令人窒息的压抑……
取材于真实案件却拍的这么克制实在给不出及格分。
系统性的迫害韩国拍的还是更直观。
题材不错 可惜叙事结构太混乱了~~ 颇多不理解的地方~~
情节推进太慢,没有张力
南片的人还真敢什么都拍,你们那太乱了……我们和北片的这边风气独好!(如果不是叙述太乱那你必是5星)韩公主好样的
这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和坏孩子玩。
太虐心了
题材肯定是好的,但是导演拍的真是不咋地,剧情、细节表达都太弱,好多个情节前后有出入。我一直都觉得强奸应该死刑,但是总有人觉得这个想法太无知吧啦吧啦(很“专业”的样子)。我认为不设身处地去替受害女性一生考虑,才是最无知的。ps郑仁善太治愈了
韩国电影以现实主义题材,向其他各国展现了民主的力量,与私人的勇气。但对于许多内心脆弱的国人来讲,或许怎么看待这一类文艺作品,还很成问题。该片最出彩的自然是女主与配乐,虽然稚嫩,但尽心尽力的 表演,让悲剧角色有了些许生机,又不会流于造作。但导演的小心翼翼,还是让人看到了无奈的悲哀
韩国的片子真是好人性,哎
累积者超过110名 只有41名确认 然而无一人受到处罚 甚至连案底都没有留下 社会舆论从来没有留到女孩那边 警察也不作为
生理不适…
看得好压抑,为什么坏人反而逍遥自在,而受害人却只能被人指指点点?
3.5 文明??谈何容易…
故意给低分 懦弱无能只能被动挨打?
看了一半都不知道在演什么,快进到最后一点才知道关键,看过简介才知道是用的倒叙手法,反应的现实问题值得关注,可是电影未免太闷了吧,女主角也没有可欣赏的价值。中国的性侵事件只是网络新闻上的一则新闻,也只有韩国敢这么堂而皇之的拍出来,甚至还改变了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