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宁子试图给一个较为准确的表达:不,应该说和抑郁症不那么一样,就像是闹着玩的抑郁症…抑郁状态反反复复,好的时候可以坐火箭上天,坏的时候想和自己分手,想丢掉自己。
所以会有手足无措,想放弃的时候,因为你知道下一次抑郁状态还会来找你,而你摆脱不了。
人与人互相理解太难了,但是如果有一瞬间,就足以让爱生存,让宁子生存。
虽然画面看起来很丧,但却是十足的治愈片。
去看完小说才更懂这部电影的乐趣。
电影与其说从寧子的视角描写,不如说反而让人有些反感这样放弃自我毫无动力颓废的主角。
但不知为何,看小说就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会非常产生共鸣,因为光是呼吸活着就觉得很累了。
光是呼吸就累了,真是人渣一样的说法了。
电影有趣的是加了很多津奈木视角的描写,比如开头一路狂奔的寧子的裙摆以及最后一段寧子在前面跑,津奈木跟着后面追的地方,会觉得像这种没有语言交流却能够产生共鸣的情感非常有意思。
但是这种所谓的“有意思”真的太见仁见智了,无法产生共鸣的人恐怕会觉得这是一部无病呻吟的烂片吧。
看电影那天电影院很空,来的基本上都是一个人的大叔,以及我这种没事干的人。
一边看一边心口发痛,那段时间刚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而抑郁的寧子正是另一个自己的化身,看着她的生活仿佛看到了自己。
最后寧子对津奈木说的那段话是我最喜欢的:我这一生就算谁都无法理解我都无所谓,只要能和你在1/5000的一秒分享的这片景色能记住就够了。
因此片尾曲叫1/5000。
人生这么长,会遇见的人数不胜数,但能互相理解的人能有一个都是好的。
因此即使是抑郁放弃就职闲散在家的寧子能和津奈木这样生活下来这点确实让我感受到了这是一部爱情电影(笑),毕竟人本是一个人出生也将一个人死去啊,能在活得这短短几十年里和人分享自己的想法,理解别人,被人理解都是非常难得一件事啊。
不过电影中前女友选了仲里依紗来演可能是不希望这个角色被人讨厌吧,确实电影中的前女友比起穷追不舍的老女人形象更像一个事业有成的现充型选手。
虽然电影看的非常忧郁,但到最后寧子说了一句活着真好就觉得这部电影看的值了,这是小说所没有的地方,竟让我心头有些温暖。
电影看完了,还是要面对光是活着就很累的人生啊。
因为是虚构的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爱能让我生存这种话。
女主有狂躁症,被人看透的感觉很糟糕,她努力振作却还是被人看透,无法重回社会。
是治愈吗?
反正没有治愈到我,只会觉得莫名其妙。
“疯子”的定义是在和常人有不同之处,但抛开这个定义,她做出的行为是疯了吗?
男主能理解她,于是就有了结局“即使只有一秒的互通,自己也感觉是活着了。
”我们活着什么是有意义呢?
我想,女主片头片尾的两次奔跑都很美。
不是傲慢你看到里面女主人公的衣服了吗,很多很多都是红色的,红色对于一个抑郁的人来说(虽然她是躁郁)是很有意味的,它代表着对世界的热情与渴望,还有活下去的动力,抑郁感的人天生应该就会喜欢蓝色的,把红色穿在身上,会让自己感到有那么一些希望吧,这是我的亲身体验,我很喜欢红色的包鞋还有裙子的原因就是这个。
整个看下来,是有被它治愈的。
想找一个苏打那样的男朋友。
喜欢里面的台词,在说啊他们。
困了,一点了。
这个影评看起来有些呓怔,不过这是我在豆瓣写下的第一个影评。
电影让我想到很多,碰到了是你啊想找到就是你这样在正需要的时候出现的电影。
看的过程中想到我自己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难以和周围敞开,理解女生最开头的无理取闹,实际上那根本不是无理取闹,还想到很多,哭了挺多次,不过现在太困想到的都忘了。
看完的效果是想要写论文,似乎找到了去走进端木的一点点路径,这要感谢最高赞,看那篇文章也给我带来了感受和启发。
只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正常人是不会理解这种话的不会轻易理解吧,毕竟我也有过何不食肉糜的时候。
ze
前排提醒,这是一篇很细碎的个人向影评。
我承认我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情绪所打动,所以听到宁子说“话说回来,我现在特别想奔跑一场”的时候强烈的带入到了自己身上。
不去管刚撞破的头留的血顺着自动贩卖机的玻璃,不去管也许是别人背后的忽略与嘲讽,对着傻逼上司喊一句“你和你的傻逼无聊工作都给我去死吧!
”。
抑郁情绪上头又被激将的时候也能说出“我明天就去便利店面试”这种话,但其实内心想干脆抽烟喝酒去死好了,我的内心在疯狂的大喊大叫啊。
“便利店真是抑郁患者的地狱啊”,不要追问我为什么“你有为他做饭收拾房间吗赚钱吗”,我只想回你一句关我屁事啊。
于是第二天拿闹钟不停的砸着脑袋,说一句“我甚至没有走到面试那一步”“我很烂,我知道的”。
有句话是叫醒一个努力的人是梦想而不是闹钟,但是请用这句话去pua那些努力上进的人,我叫不醒,我只会在闹钟响起来的时候看着已经下午四点的时间无能的抓着脑袋。
大家活着都是有目的的,清醒的,那就拜托你抱着你的目的清醒的过每一天,不要逼问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只想奔跑一场,大喊大叫,然后睡一觉,无论第二天十几个闹钟响起来还是怎么样。
对我来说每天都是刚刚卖完的肉馅而且牛肉正好打折,烂掉的洋葱,拿了一打鸡蛋正海别人撞到所以打破到地上,做汉堡肉没有买到的味增,找不到的手机点不了的打火机。
拜托你对我说一句“没有味增也行”啊,但我仍然在痛苦,哪怕是这句话都会让我内疚痛苦绝望的嘶吼“为什么是现在”然后倒在地上号啕大哭,我知道你给我的希望无法麻醉痛苦。
只能无能为力的用塑料袋砸地。
我连痛苦都是这么无力的。
然而津奈木的前女友还是觉得宁子是冷漠的,带着生病的冷漠,用你正常人的傲慢来说着“你这样的人真是让我和津奈木瞧不起啊”。
津奈木的前女友为了让自己维持着倚靠着正常人的正常,说着“我可是有在认认真真好好工作”。
我真的很羡慕这种自大和强制性弱敏感而带来的正常。
凭借着这种正常,所以堂而皇之的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指挥着别人的人生。
总有人会麻木的说,“抑郁症也有正常不正常之分的啊”。
提一句正常的优越感,拜托说一句,管我屁事,带着你的傲慢溺死吧。
“我,真的能好起来吗?
我真的能留在这里吗?
”对宁子来说,哪怕你有着我讨厌的正常人的傲慢,但是你说出“我们不就是和家人一样吗?
”也会感动。
但是感动后,宁子分享自己关于厕所很可怕的感受,却得到的是“怎么了,喝多了吗?
”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失落感吧。
宁子努力正常,努力的想要伸出脆弱的触须想要触碰到,却得到“和她一起工作很辛苦的”的结果,明白了一切的感动的底下一层都是深渊,感动只是一层雾气而已,看得到,摸不着。
所以才会在洗手间里哭出来,说着“我果然会被大家看穿,我真的好累啊”。
因为被人逼迫所以变得脆弱的感动演变成愈演愈烈的害怕与绝望。
宁子有一种小丑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让她即使是在面对这个社会再正常不过的一个人时,也会害怕,心生恐惧。
自卑到说句“我其实是不正常的抑郁症”来为自己稍微增加自信与底气。
但还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只是个小丑而已,崩溃的冲到家里用冷水麻痹自己。
“干脆和这个世界的主流对抗到底吧”这样想着。
拿起又扔掉剃须刀,回归正常的想法与对抗世界的想法矛盾的冲撞在一起。
津奈木捡起剃须刀给宁子有被小小的触动到,津奈子的无所谓一切的态度让宁子感受到,“你爱我,你的一切我都爱,我正常也好,不正常也罢,你都爱着我。
”好像在说,你的不正常,在我这里,也是被我允许的正常的一种,我允许你的不正常。
宁子在收到莉奈的小礼物后就出洋相也在预料的范围内。
脱离抑郁情绪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于是宁子擦了半小时桌子,想要给自己一点小小的自信。
在嗜睡症加重的时间里,宁子会问津奈木,“为什么你每天即使很晚回来也能准时去上班呢?
”正常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不用觉得生活和工作是被逼迫的?
能够合理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又或者是什么?
我该怎么才能变得正常?
我想,宁子抑郁症的原因,大概是不愿意落进正常人和社会的陷阱里吧。
社会的潜在规则允许人们去互相伤害,所以写出害别人自杀的报道也不会难受,反而只会寻找更加能够大卖的新闻。
所谓的正常是这样可怕的。
大喊大叫的说一句我不是正常人吧!
大喊大叫的把电脑扔出窗外吧!
砸破厕所的木板去奔跑吧!
不正常又怎么样啊!
请不要逼迫我去正常的活着吧!
“我为什么就是活着也这么累啊”,我们询问着自己,却永远也得不到答案,在能够看到的永远里。
在最后的天台上,感动宁子的不止是爱,是两个人互相舔舐伤口,彼此互相注视的视线。
爱其实很没什么用的,我和你一样的脆弱,我的伤口和你一样这种事才会让人觉得被治愈。
我在你身边这种事情充斥着所有的空气,才会让人感动啊。
冲着苏打去看的,前面目光一直放他身上,就觉得女主怎么能对男朋友这个样子,津奈木好可怜,后面看女主越看到了自己,不会生活不会真理,一点小事就能打击到自己,让自己绝望,继而咆哮哭泣,逃避世界,时不时还把情绪发泄给别人,看到女主因为一直睡过头而对自己感到愤怒悔恨无奈,没错就是我了,所以后期真的好心疼女主,看到男主表现得这么冷淡没有关心她我就来气,不过各有各的难处,男主也被垃圾公司压得透不过气。
不过,女主有陪她奔跑的男朋友,有收留她工作的咖啡厅和那里的人,虽然他们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女主,我明白那种明明你想要重新开始了,尽量想表现成一个正常人,却还是被看透了,他们还是会觉得你和所谓的正常人不一样,我曾经也以为我在某个同学面前表现得还算开朗,却不曾想在她眼里我还是个阴沉的人,所以听到厕所外面咖啡厅的人在讨论女主的不正常,我是即心疼又生气又伤心。
感觉结尾结束得有点仓促,我以为会出现女主和男主一起努力共同振作起来的剧情,不过也还好啦。
看完喜欢上了女主的颜,苏打的话,这个造型....嘛,还好啦,还是帅的帅的,演员演技也很nice
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就很有意义。
值得推荐。
“为什么只是活着,就已经让我心力交瘁了?
”“真羡慕你,如果不想和我在一起,可以离开。
但我一辈子都要和自己在一起。
”“讨厌你的情绪稳定,知道那不是你的真实感受,想让你和我有一样的情绪,想让你讨厌我,就像我讨厌我自己……”(大概意思吧)
当两人相拥,互相理解的时候,哪怕只有一个瞬间,也让人好像可以活下去了。
只有爱能够让我生存。
助人者自助啊。
有个疑问:病人是不是只能和病人产生共鸣,其他人是真的没有办法理解吗?
还是只是不愿走近他们?
宁子发疯的样子,确实挺美的。
影片中所呈现的“爱”并不是纯洁的、浓烈的、与性有关的、亲密的、甜蜜的、狭义的“爱情”,比起普通的情侣关系,两人更像是生病状态下的朋友,两人可能不需要浓烈的爱,即使生活三年两人也甚至没有对对方的深刻的理解与了解,影片中也没有呈现两人有好好的沟通。
我感觉,宁子需要津奈木的理解以及崩溃时的小小的支撑,“还有一个人存在我身边”,而津奈木给我的感觉是当他看到躁郁的痛哭的发疯的宁子时,好像自己的痛苦通过宁子的痛苦也得到缓解和释放,所以他并没有离开糟糕的宁子,也没有非常在意宁子所需要的,当然宁子也没有明确的告诉他(直到最后抑郁转躁郁时才说出自己的需求)。
但对于两人来说,即使不甚理解,你的存在与陪伴,也让我可以稍稍的活下去。
看完了蛮难受的,我现在得抑郁一年半了,平时就是和女主一样的状态,什么都不想做,莫名其妙什么都干不了。
心情好一点突然就会被一些小事情搞到抑郁。
现在因为真的读不了书在学校就想死导致休学了。
女主的一些行为我就是自残,真的看这个电影很感同身受啊,觉得女主演技很好,能把那种感觉演出来。
我也想有一个像苏打一样的人来安慰我,但是其实还是要靠自己。
我每天都颓废的不成人样。
九月份就要接着上学了但是真的不想上。
很不想长大很不想离开这个家。
看过这一部日本的文艺电影《只有爱能让我生存》,很有兴趣聊一聊。
男主是《花束般恋爱》的同一个人饰演的,我就不免想到了这部电影的一句话:“一开始你喜欢上我的原因所在,最后却变成你不喜欢我的地方。
”如今我处于困境中,我考虑的不是工作困难,或者说生活上的困难,而是自身的困难,关注点也常在这些方面,因为那些困难都可以克服,只有自己心理问题最难克服。
我不想说,但是不得不说我跟女主有很多共情之处,我害怕被当做疯子,做那些连自己都觉得不可理喻的事,生气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或是其他更糟糕的事。
人很难把自己全部缺点暴露在人前,而女主将全部一切都展现在人前的样子,会显得很怪异。
我却觉得是点睛之笔。
也许看电影的大部分人也会觉得,因为她把自己的脆弱把自己的全部裸露于男主面前,之所以要如此,也是想通过行动把心里话都倾诉出来。
女主说的几句话都令我心为之一颤,自己是永远无法与自己分开,摆脱不了自己的,因此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可以跟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讨厌的人和事保持距离,但是无法和自己保持距离,所以应该改掉那些坏习惯,戒掉那些坏情绪。
光是活着就很累了,能够好好活下去,真的不容易,经常很累,焦虑崩溃,会难过痛苦。
熬过这些日子,接下来还会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事情。
人生就是如此,但是你不得不过下去。
我也不敢想死亡这回事儿,因为死可容易多了。
即便不通过男主嘴中说出这句话,但是我也会觉得女主虽然处于抑郁的状态,有时候就是很有活力,充满生命力,也许就是男主看到她头上流着血,蓝色的裙摆飘起来的那一刻吧。
也曾想过,也曾觉得抱歉,没有成为父母骄傲的女儿。
抑郁症才不是因为寂寞,只是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因为经常性痛苦和敏感,对很多小事反应比普通人要强烈,可能自己就已经夸张化了很多事情,但是其他人很难理解,我也不知道女主真正的心情,我不得不怀疑很多时候,我就是如此。
我也会怀疑我得了什么病,和女主一样有些怪异,抑郁症或者焦虑症还是神经衰弱都无所谓,只要还得活下去,只要不得不活下去,就必须寻找生机。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活下去的权利,选择自己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活下去。
看过太多电影之后,即便可能做一个送奶工,还是开一家书店,或者是做便利店店员都可以,只要能养家糊口,享受自己的生活,陪伴家人在一起,通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任何样子都没关系。
寻求一种生命的平衡
所谓“过眠症” 到底有没有毁掉《你的鸟儿会唱歌》里那一场来之不易的约会,我们最终不得而知。但像抑郁症、躁狂症以及社恐症这些稀奇古怪但又司空见惯的现代社会精神疾病却并非是人与人交流的前提,而是其结果。影片将这种沟通上的障碍归结为一种跳闸难题——即思想压力导致的情绪崩溃与行为失常。试想没有谁不理解《只有爱能让我生存》的道理,我们之所以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是因为他们都如女主角那样总是躲在私密的空间里自我催眠。幸运的是,滨口龙介在《夜以继日》里向我们提出了解决之道。希望她的世界里不再只有幻灭后的黑暗,还有瞬间闪亮的光。
这是描写病人的吗
三星半,女主要不要考虑在家画画南瓜什么的,男主可以搭配一些文字,都是细腻敏感的人应该可以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东西。最大的惊喜是看到我五郎叔,头一次演这么猥琐的人吧,哈哈哈!
其实对苏打和仲里演的两个人物的故事我更感兴趣,感觉他们病得也不轻,可惜电影没有交代清楚,而且我原以为大部分人都应该难以理解女主,只能有隔岸观火的感觉,没想到这么多人有同感。
果然我不适合看sjb的片子
比起只有索取性的“爱能让我活下去”,还是喜欢更俗气的“爱能让我们一起活下去”。当代年轻人光光是负担自己的人生就已经够累了,别说分出爱来填无底洞,就是别人要像一束光一样(一无所求地)来照亮自己都是不敢奢想的了……
趣里哭得太鲜活了 “你要是 想和我分手的话 也就分了 但我是没法摆脱我自己的”
一开始真的觉得女主活该啊,好吃懒做,不工作,就知道乱发脾气,无理取闹,恃宠而骄,真他妈丢我们劳动人民的脸。男主的一副舔狗模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慢慢地,才知道女主患有躁郁症,她很想振作,却也无法。而让女主的人生发生转机的,竟然是女主前女友的嫉妒心。也许她看到了希望,但随之而来的,是众人嘲笑下更大的绝望。女主在天台上的自我批评和无助,真的让我大受震撼。她是知道的,只是她真的没有办法。男主看到了女主身上的美,他想要了解她。最后,二人在黑夜里相拥取暖,让人泪目。当然了,还有典型的日本镜头,冷静、客观、克制。只有到了最后,才让背景音乐的喧嚣来热烈地表达。
うつをバカにしたもう一作。ふざけんなよ。えらいね。
女主演技好
无病呻吟
浅淡,甜蜜,眩晕,温暾,微弱,困惑,昏暗,深邃,世界,苍蓝,赤红,夙愿。一瞬之光。夜幕下的奔跑。“真羡慕你啊,只要愿意的话就可以和我分开,我却没有办法离开我自己。”
你不爱我了随时可以离开我 可我没办法离开自己啊 整体水平比较中规中矩 我是买票来看苏打的 怎料被女主角的精湛演技吸引到了
起初以为这又是一部日本批量生产的偶像爱情片,没抱任何期待走进影院,然后发现误会它了。我一个对演员不感冒题材没兴趣经历缺共鸣的人居然觉得拍得还不错,电影质感比如今大多数日本新片都强得多。女主角的感受常人尽管难以理解,开始甚至对她多少有些厌烦,但她的表演很有层次感,对人物的理解细致入微,每一次敏感的情绪触发都很到位,属于蛮有天赋的演员。而影片通过无力丧气嗜睡抑郁躁狂的女主折射出的仍旧是日本低欲望社会的积弊。
标签里有一条是“这部剧毁了抑郁症” ,我想说,真羡慕这样没能共情的你。
虽然觉得前女友线有点扯,但这个片子有很多戳我的地方,“你为什么不能像我讨厌自己那样讨厌我”、“你跟我分手也就分了,我却永远摆脱不掉自己”。可是理解和爱真的有用吗,我也不知道。一个从很重要的角度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电影。
男主就是Silver Lining
看过
电影里的女神经又可以美又有敦厚男人的拥抱又有好心人温柔相待,生活中的女神经就是会被吊打的女神经而已
明白心中的某些地方崩坏了,明白这样下去是不可以的,却偏偏站都站不起来。自我厌恶、自我放弃、自我怀疑,每天都生不如死,活在想干脆放弃人生的灰暗日子里,希望这样的人都能遇到那一双拉住自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