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这部电影,果然算是被忽视的佳作。
首先主要的还是信仰,关于信仰的电影,或者里面多少带着对信仰思考的电影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题材类型。
比如李安的《少年派》,印度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PK》、《偶滴神啊》,以及我非常喜欢的《天佑鲍比》、《菲洛梅娜》、《以德报怨》等,还有前面比较热的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这些。
以前在看了《以德报怨》的时候爷写了一个短影评,提到过一个故事,好像是在知乎上宗教信仰话题里看到的,说是一个人在路上走着,突然面向他飞来了很多小石头,砸中了他。
他很生气,开始咒骂他所信仰的上帝的漠然。
他边走边骂,结果却发现在路的前方,上帝正在张开双臂竭尽全力去遮挡前方密密麻麻飞来的石头。
绝大部分的飞石都砸在上帝的脸上和身上,只有小部分的漏掉才落到了后面砸中行人。
于是这个人对刚才自己咒骂和不理解上帝的行为感到羞愧,并继续信仰着全知全能的上帝。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但是下面的讨论却没有停止。
有人就问了:“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这些石块是哪儿来的呢?
”答案应该是“撒旦”,于是又有人问了:“既然上帝全能,为什么不直接把撒旦消灭?
”如果说这些罪恶,对人类在认识上带来益处,从而让人类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走下去。
这些我也是不认同的,因为我实在想不出一个意义层面的东西能够让上帝忍受,比如二战犹太或者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
当然这都是历史进程过后看到的无数个个体遭遇集合在一起的大事件,这样的话题说多了或许往往无情,而去关注身处当时的某一个人的遭遇和态度或许才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启发。
这也是这部《亚当的苹果》在聚焦神父伊万以及伊万对周围人的影响所能带给我更多感动的原因。
或许在每一个信教者的心中,他们也深知无法去解释神的漠然,无法去解释自己或者别人经历的那些痛苦、罪恶到底是为什么。
魔鬼常在,为何神却不常在?
其实并不是这样,不是神不在,而是我们在祷告时,神也在祷告,我们在遭受苦痛的时候,神也在遭受着同样的痛苦。
所以信仰的上帝有没有呢?
或许可以说是有的,但其实它不在头顶,也不在神台,而它就在我们自己。
上帝就是我们,撒旦也是我们。
神的全知全能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的全部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潜能。
就像这部《亚当的苹果》里面提到的那个印度球员,在事故中失去双脚后仍然能够跑回家甚至还开始继续训练并踢球。
人的意识意志所能承载和改变的东西或许真的可以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个印度球员如此,电影主人公伊万如此,那些虔诚的信教者也是如此。
或许他们只是找一些理由去面对那些苦难、罪恶,那都是魔鬼在考验他们。
或许他们只愿去相信上帝,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以求维持一个平衡,抗拒那些不好的东西去打破这个平衡。
有的说这就是对现实的逃避,对,这的确就是逃避,但这没有什么不好。
我们本来不是就应该离那些苦难、罪恶以及悲伤的东西远一点么?
逃避丑恶、残酷,选择去相信那些善良美好以及阳光。
还有一点就是前面说到的那些历史进程中的大事件,或许我们往往看到他的苦难面,这其实不是因为在这些事件中放大了罪恶与残酷,实际上只是这些事件放大了罪恶以及它对立面美好善良的总和。
因为或许我们去寻找看这些事件中的一些美好光辉,它们也同样深刻得让我们对未来继续怀有期望。
人能够犯下如何深的罪恶,人就能展现出如何光辉的伟大。
其次,关于这部电影说说另外几个具体喜欢的地方。
第一就是这样一部悲情色彩的心灵救赎故事却是一个十足喜剧的构建来呈现。
亚当、贡纳、哈立德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喜剧效果很好。
有几个段落真的是笑得差点停不下来了,比如伊万纠结饼干时、哈立德拔枪射鸟时、哈立德拔枪射光头党时……第二是片中在车上多次出现的那首歌,每次的出现所对应的当时伊万和亚当的心境其实都有不同改变,这首歌曲的插入就像是一个逐渐愈合的心结,是一个极具亮点的存在。
第三是几个意象的存在,翻开的约伯书,总是会掉落的希特勒挂像,苹果树……这些都和那首歌一样,像是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惊喜点缀。
最后是结尾,在这样一个故事的结尾,总算还是阳光的。
这时的伊万又驾着车去接两个过来“改造”的问题小伙,不同的是,这次有亚当陪着。
另外,再说一句,麦斯米克尔森是男神,绝对的男神。
(以上是个人观后想到的一些杂乱东西,仅是观影后的个人体验,若有不当,并非针对或者中伤,欢迎指出讨论。
)
当纳粹、巴基斯坦人、亚当等人来到教堂,牧师会撕下以往给他们的标签,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要经历各种魔鬼事件,甚至连未婚先孕的女人来到教堂,牧师依旧告解她相信自己的心,弱化她的困境,让她乐观。
仿佛牧师从来不会因为困难而烦心,因为他信仰上帝,他也希望其他人也相信上帝的爱,他坚持信仰上帝的爱,甚至崇拜,直到他们将他的伤痛摆在他面前,对上帝的信仰崩溃。
喜剧《亚当的苹果》像是一部现代的寓言故事,里面涉及魔鬼、上帝,讲述信仰,善与恶的斗争。
亚当就像一个叛逆者,不断的尝试摧毁牧师的信念,当他真的让牧师信念倒下的时候,苹果树的烧毁让他动摇,以至于后来开始转化对上帝产生敬意。
苹果这个意象就是信念,有信仰,坦然面对困境,乐观,生活依旧美好!
真实往往是那么的刺痛,甚至无法承受,用谎言和幻觉获得精神上的安慰、维持所谓体面的生存,却也是大多数人生活和思维的常态。
在伊万神父身上,过去的一切集中了人世间种种无法自拔的痛苦,非自发的生命力量所能克服,真实的可怕逼迫他只能用虚伪和歪曲塑造一个虚幻的自我。
可以说是病,却也是一种有魔力的美。
不同的是他却已神父的身份以帮助他人救赎为己任,在他人的解脱身上看投射自己的影子,却并不介意这种解脱是否还是一种虚幻的想象。
亚当,一个粗暴的黑社会小头目,却对真实有着冷酷和毫不妥协的追求,在成为他的救赎对象时也成为了他幻想的终点。
生命的能量是从何而来,这也是我追问自己的一个话题。
真实或虚幻都似乎有着他们自己的力量,游走在两者之间,往往自以为能掌控自己,事实是被两者掌控。
情节虽有些理想化的美好寄托,但也不妨是一种指引,真实往往在某些重大事件或生与死的考验后,展现出它强大的力量。
在那一刻,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或躲避的,真实的过去没有美丑,痛苦的经历可以是一笔财富。
虚伪和逃避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怎么面对自己过去看起来光鲜其实隐含着种种无法言表的人生,如何获得真实的力量,靠自己的挣脱靠书本靠上帝多半难以奏效。
正如最后伊万和亚当成为了灵魂的伴侣那样,在两个人的较量中,一个最终坦然直面了真实的自我,一个找回了内心深处美好的善意。
亚当是新纳粹分子,他的身份对于社会是代表邪恶和混乱的。
他一直以来也是认同这一点。
他是他们组织的小头目,但是思想又不是极端狂热的哪一类型,更多偏向于随波逐流,是被从小的生存环境影响的。
(从亚当没有去欺负巴基斯坦人,还有希特勒照片一直掉下来,也没有去固定可以看出)牧师是世界上最悲剧的人之一,但是换个角度看,他又是获得幸福感最强的人之一。
他拥有一个悲剧的人生,拥有一个快使他丧命的脑瘤,但是他拥有自洽的信念,给予任何经历的悲剧,都有正面的意义,觉得都是恶魔在考验,上帝在保护他。
所以他能平静和乐观的面对任何事情。
亚当对于世界的看法是麻木和灰暗的,对于自己的命运是认命了的态度,无所谓分派什么工作,拒绝音乐。
亚当认为自己就是生来邪恶的,所以他针对有圣徒品质的牧师,对于他的行为看不惯,甚至不惜拿起他讨厌的圣经,寻找破坏牧师信念的武器,最终他成功了。
亚当因为他摧毁牧师信念的当晚,闪电袭击了苹果树。
环境让他觉得是暗示,使当初他随口说的小任务,做苹果派被赋予了意义。
而还没有完成任务的时候,信念崩毁的牧师恰好被枪击,脑瘤被打掉。
脑袋被贯穿的牧师,反而没有死亡,甚至身体痊愈了。
牧师身上的神迹使亚当的苹果派任务得以完成。
震撼使他抛弃了以前的人生定义,被牧师的人生定义同化。
一颗被胖子偷的普通苹果。
如果没有乌鸦来吃苹果,就没有巴基斯坦人神准的枪击乌鸦,不会有巴基斯坦人获得亚当认同,并一起捡苹果,造成之后的牧师被枪击;没有胖子的偷窃强迫症,在苹果树被雷击之后,苹果会全部被莎拉吃掉;没有亚当认同巴基斯坦人,就不会一起抢劫加油站,顺手抢的烤箱。
最终就不会有那个苹果派。
人的一生就是无数的偶然结合成就。
人生或许本没有善恶之分,本没有意义。
人生的意义需要自己定义,人生的意义来至于周边环境的某种力量同化,哪一种力量强大,就会招就不一样的人生。
有幸开到这部电影,希望能在自己喜欢的定义上面创造出更多的偶然。
但是感觉最难的是 认清自己,确认自己喜欢的定义和正确的定义是最难的。
为什么开头说牧师是最幸福的,他虽然是社会定义的病态现象,但是他的世界里,所有的行为都被他赋予自己喜欢的意义,他找到自己觉得正确的价值。
而亚当,在此时改动自己的价值观,对于前半生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们何尝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变动着价值观呢。
既然如此,那我们的人生意义就不是一个恒量的,而是不断变动的。
能够找到恒量价值观的人,不管经历如何,至少在他内心,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或许某种程度上可以来诠释“人生的意义”珍惜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人,或许某天这份偶然就会是你人生的意义。
如果你真的认为有,那世上就真的有魔鬼了。
魔鬼无时无刻在检验着我们,我们得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我们只是道听途说,这个世界就要变得忧郁而不适合居住了。
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牧师对所有人都不抛弃,对自己也没有放弃。
还有多少人,在把摩西出埃及、过红海的事情,在当做神话看?
全篇都是冷调处理,连让人为之动容之处都是冷冷的
当信仰这个词被限定为只有宗教信仰才能称之为信仰的时候,信仰便具备了某种神圣性,且被当作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一类标准。
当然,这并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在于有信仰的人,对于这个世界是怎么认知的,这才是核心。
欧洲国家以及基督教信仰的国家对于宗教信仰的解释,以及这些解释对于信仰宗教的人有什么作用,不妨看看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
《亚当的苹果》是一部有着戏剧外壳的宗教电影,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叫伊万的神父如何帮助有着纳粹倾向的光头党人亚当改过自新的故事。
亚当一开始来到这个教堂后,第一印象是这个教堂以及教堂的人都是奇奇怪怪的。
常驻的有伊万神父以及一个喜欢酗酒的胖子,有着暴力倾向的巴基斯坦人,还有一个喋喋不休的老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亚当在这个教堂发现了不一样的秘密,伊万有着悲惨的遭遇,但是伊万却将自己的遭遇当作为魔鬼的干扰,亚当认为这是上帝在跟伊万开玩笑,而玩笑的背后,伊万在现实中的生命也所剩无几,因为脑子里长了瘤子,伊万很难活下去。
教堂里有一棵苹果树,伊万认为,当亚当用这棵苹果树上的苹果为大家做一个蛋糕之后,亚当就会得到救赎,而亚当不以为然直到意外发生。
《亚当的苹果》初看是喜剧,实际上当观众们仔细回想之后,就会明白,本片不仅仅是喜剧,喜剧只是外衣,更多的时候,本片用喜剧的外壳来完成了宗教的某种洗礼。
亚当信奉暴力,伊万则认为暴力无法解决显示问题,而他将现实问题归结于魔鬼的阻拦,伊万则认为这是上帝的玩笑。
两者的区别在于亚当认为上帝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而伊则对于上帝有所虔诚,认为凡是好的都是上帝的结果,凡是坏的都是魔鬼的干预。
亚当不以为然。
直到最后,伊万所经历的一切让亚当看在眼里,他才开始真正的反思自己。
而对于教堂里的其他人来说,伊万并不仅仅是一个絮叨的神父,更多的时候还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大家都知道伊万的故事,表面上也看上去都认为伊万是一个无聊的人。
但实际上,所有人对于伊万都有所依靠,他们依靠着伊万才能有活下去的勇气,才能不在现实中沉沦自己。
不论是酗酒的胖子,还是暴躁的巴基斯坦人,在伊万的存在的基础下,他们都能在教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且将自己不好的念头压制下去。
这就是宗教带给普通信徒的一种意义,你可以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只要你愿意遵从,这种理念就会在天长日久的浸润之下,找到一个可以让你形成某种习惯的方式 。
不论你相信与否,时间久了也就成为习惯了。
这似乎很好的解释了一些宗教徒们对于自己宗教信仰的真实看法。
而亚当跟伊万所经历的一切,以及亚当看到伊万所经历的一切后,亚当真正的做好了属于在自己的苹果蛋糕后,亚当才完成了救赎,这种救赎本身源于亚当对于自己所信仰的一切的见证,虽然本片有一些神叨叨的嫌疑,但更多的时候,改变生活的就是一些小细节的堆砌,在这些堆砌的背后,一切水到渠成。
《亚当的苹果》阐述的是宗教信仰的两个重要的板块,一个板块就是日常,当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甚至一个国家的日常被宗教信仰所浸透之后,即便是他们都没有办法做到虔诚,宗教也能完成对于这些信徒的影响。
欧洲上千年的基督教文明在之下的国家治理就是这样一个深层次原因。
正因为欧洲诸国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当然,这些信仰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被动的强加,因为不信奉基督教的都被当成异教徒,异教徒是非常惨的,因为所有人都可以诛杀。
所以,在这种强加的潜移默化影响之后,基督教本身可以收获更多的教徒。
哪怕实际上他们对于基督教不屑一顾,但更多的时候,他们都对于基督教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依赖的习惯,在这些习惯的加持下,基督教就成为了日常,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此形成。
此后,当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跟基督教联系起来后,就会有一种类似于亚当跟伊万的关系,将所有的巧合全部归结于宗教信仰的神迹,此后,对宗教信仰也就更加虔诚。
亚当原本是一个崇拜希特勒的人,但后来被宗教信仰影响之后,变成了一个比任何人都虔诚的人,所有的一切都形成了一个闭环。
因此,宗教的意义在于让相信他们的人活下去,让相信他们的人看到教徒的神迹,虽然这看上仍旧是有一种喜剧片的嫌疑,但纵观本片,这两个目的已经达到,影响已经产生,这也很好的让非基督教文明的国家的人看到了一个事实,原来宗教信仰的内核是可以被这样包装。
……你好,
我是个胆小的人,电影里的暴力镜头我都不喜欢,奇怪的是,当我看到牧师挨揍,我笑的像个疯子,太过瘾,太痛快,恨不得自己上去补两脚。
生活里有太多这样的人,历经苦难,却有本事把日子过得像北朝鲜新闻一样,亢奋又快乐,喝不完的鸡血和鸡汤,就是看不到真实的生活。
这就是逃避的最高境界吧。
所以牧师的妻子才会自杀,丈夫对苦难的反应,是个正常人都受不了。
救赎从那一句开始:儿子,上帝不爱我们。
”他终于看到儿子的苦难,在此之前,他的儿子多么孤单!
大爱法西斯帅哥第一个造型,很帅很有型。
回味良久的好片!
从头笑到尾!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每次都是我?
这是上帝给我的考验还是魔鬼作祟?
都滚吧把心寄托于上帝的人只会被上帝打败人活着只要向前看就行了没有什么为什么其实好电影前两分钟的话就能看出来,当光头拿出小刀,大巴开过的时候我就禁不住的笑了,一艘好船啊
超沉重的轻盈喜剧。
内容上的沉重,叙事上的轻盈。
亚当是主角,但伊万才是主角。
亚当(低-高)---高:起初,新法西斯,想通过让教父认清真相杀死教父。
中间,阿拉伯人的一句“伊万呢?
他不管那个低能儿了?
”让亚当性格大变。
最后,亚当充当了一段时间的教父角色,并用贡纳偷的一个苹果做了派献给出院的伊万。
伊万(高-低)---高:母亲难产死亡,父亲强暴,妻子自杀,自己脑癌,妹妹淫死,儿子脑瘫。
起初,教父。
中间,被亚当杀死信仰。
最后,在帮内争执中被爆头却复生。
哈立德:抢劫Statoil的劫匪。
最后,离开教堂而重新从业。
贡纳:因误判而颓废的棒球手。
最后,与莎拉结姻。
莎拉:因怀上残障儿而加入的女人。
最后,与贡纳结姻。
一个坐落在丹麦郊区的小教堂,一群各式各样的人:神父,巴基斯坦人,落魄的前网球运动员,失意的单身母亲……还有影片刚开始就登场的新纳粹分子.就是这么一群人,构成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影片开始时,纳粹分子来到了教堂,我开始以为一定是神父如何如何宽容,然后救赎了这个迷茫的灵魂.但是,在我看过了豆瓣是写的简介之后,我立马改变了我的看法.
就是这个电影里也是立马证实了我的看法.纳粹并不喜欢这样的社区劳动,一直反抗着.但是就是那那个神经质的神父没办法(如果这都不算爱……)最后只好和神父约定在秋天到来做一个苹果蛋糕,算是服务的一部分.但是在此期间,各种各样的事情阻挠着苹果树的生长.神父就说是撒旦的考验(这一段上面得简介也有,我再重复一遍就不好了……)balabala……反正这部影片的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这一段剧情了,黑色幽默,信仰,鸡汤各种乱入,超好看.最后经过重重考验,还是做好了苹果蛋糕.结尾的时候,网球运动员和单身母亲在一起了,运动员重拾网球梦想,巴基斯坦人回国了(随便去抢跨国石油公司的一个加油站……)纳粹分子成了神父助手,去接另外两个社区服务人员……电影其实很小众,豆瓣是影评也就二十几篇,然后因为是对这电影感兴趣,所以分数基本不会特别低,也不是特别客观.我看过之后,也觉得这电影很好看,如果不喜欢看的自然也就不会去看了(和《美队3》这种电影就不一样了……)BTW:我竟然连这个资源都没有找到……(其实是资源没速度,估计是资源被取消了……)我根本不配叫老司机……
看得很痛心
电影里不断出现“神迹”来说服人们去信仰基督教,是最蠢不过的了;就好比某些人头上戴个花圈说自己有光环一样让人讨厌。
纳粹分子还有光头党啊
诡异的宗教味幽默
静下心来慢慢看还是有点意思的
主要是看麦叔的
用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依靠统计数据指导,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对于这种宣扬相信神迹的片子共鸣还是很难的。。不过还算个挺有意思的片子三星半吧。。另外强烈希望亚当和伊万搅基。。
神奇的电影。只有救赎,没有死亡。
其实哪儿都挺好的,就是很无聊
怎么说呢……换句话说在国内这肯定共产党批判的!作为党员只相信共产党
前半段吊起胃口,后半段有点失望
不错不错
给我类似感觉的,只有一部,就是英国独立eagle vs shark
A bit calculated, but still good.
最近好像恢复正常,能好好看剧情,不再老觉得剧中人都是被提着线在布景里跑来跑去的玩偶了。但看到挨了一枪倒在血泊中的麦叔却还有心思看他的细腿又是怎么回事
除了那首How deep is your love,其他真的喜欢不起来
有点黑色。
是上帝的恶作剧,还是魔鬼的考验?“你疯了,伙计。”
无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