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是个普通的星巴克服务生,他喜欢披头士的歌,喜欢在休息时间和好朋友们看电影,不过说起他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他的女儿露西,露西是个漂亮的8岁小女孩,而且她也非常喜欢自己的爸爸。
但是却有人要破坏这样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把露西从山姆的身边带走,只是因为山姆是个智商只有学龄前儿童的智障者。
爱,是一种非常极端的东西,体现在亲情之爱上更加明显,一个人可能是万众唾弃、十恶不赦的凶徒,但是他的家人同样还是会关心他,为他担忧,为他落泪。
而当这份极端的感情通过一个极端的人物表现出来之时,我们可能会不再为表面的浮躁所迷惑,而更加触及到爱的本质。
山姆虽然只有8岁不到的智商,但是当他知道自己的父亲的身份之后,却义无反顾的担负起了自己应该的责任,他自己的收入微薄,却好不吝啬地为女儿买新鞋子,他自己阅读理解能力较低,却还是每天坚持结结巴巴地叫女儿最基本的识字课本,就算因为被少年法庭暂时剥夺了教养权之后,他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自暴自弃,反而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夺回女儿。
在山姆的对立面上,有似乎铁面无私的法律,有所谓为儿童成长着想的检察官和律师,有因为看不起山姆智障身份而拒绝与他来往的法院指定的寄养家庭的父母,但是所有的一切反而衬托出山姆的美丽纯洁的心灵,和单纯却伟大的父爱,因为我是他的父亲,我需要承担这样的责任。
现在的世界已经被功利和利己之心所覆盖,很多很多家长拼命为孩子们补习也好,课外辅导也好,美其名曰为孩子的成长考虑,却不知道其实只是为了满足成年人贪图虚荣的自私之心;还有好多好多的年轻人选择独身或者丁克,看似逍遥洒脱,却实际上为了掩盖那颗不愿负责的脆弱的心。
这样看来,山姆那个只有学前儿童的大脑不知比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更加睿智而聪慧,有些呆滞而笨拙的身体皮囊下面是一份能够超越古今的伟大的爱。
星期五言:电影史上拍摄“父亲”题材的作品很多,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像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浮草》,中国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的《阿郎故事》等等,但是另辟蹊径拍摄一个智障父亲的故事却凤毛麟角了。
《我是山姆》在2001年上映之后,就成为经典的催泪电影,目前它在豆瓣上成为中国观众最喜爱的经典电影第154名,超过21万观众给出了8.9的高分。
这部电影没有使用多么绚丽的电影技巧,更没有使用多么巧妙的镜头艺术,甚至剪辑和色彩的运用都十分的普通。
那为何将近20年过去了,每到父亲节总会有人想起它,每次大家推荐让人感动的电影时总会推荐它呢?
星期五认为,这部电影让人念念不忘,让人泪流满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讲故事的方式,在于电影本身的核心价值观,更在于主角西恩·潘的精湛演技。
这些因素的巧妙结合,让这部本来普通的电影,变得隽永耐看,变得如大海寻觅到的珍珠一般珍贵。
下面我们一起来对这部电影进行剥茧抽丝般的解析,看看一个智商只有7岁的主角为何能让全球观众看完落泪?
一、《我是山姆》的叙事艺术:童话故事的讲述方式,睡前故事的语气很多观众不知道为何自己能被一个“傻子”打动?
其实很简单,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不自觉地进入了故事的氛围。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悄无声息地让观众带入了这个“童话世界”。
为何是童话世界呢?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读过的童话,第一句一般是这样:“从前有一个穷苦的人,他一无所有……最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童话的讲述方式,这种方式是几百年来人类从幼年到成年甚至老年都百听不厌的故事模型。
《我是山姆》只是用视觉语言进行了讲述。
电影第一个镜头就从一手的特写开始,这双手的动作很谨慎、细致,将咖啡的各种料包、吸管进行了整齐地归位。
镜头切换,对准了一张有些痴呆表情的脸。
他的眼神呆滞,表情夸张,仔细辨认,观众可以肯定这不是一个正常的人。
镜头继续跟拍,他总是对顾客重复着“That's a wonderful choice! ”他能热情地对待每一个人,虽然痴呆,但是却没有给旁人造成困扰,甚至可以给每一位陌生的顾客带来温暖。
这样一个形象在观众脑海里出现了:这是一个善良热情却智商低下的咖啡服务员。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故事情节点的事情,这位“非正常”的服务员被上司敦促去医院陪护自己的女友,因为他要做爸爸了。
紧接着,在所有医护人员的鼓励下,他成为了爸爸,却遭到了女友的抛弃。
从此他就是一个“智商低能”、收入微薄的单亲爸爸。
电影开头,一个人抱着刚出生的女儿茫然无助
大家看完第一个故事情节点,是不是就发现我们的主人公一无所有,甚至连正常人都不是。
这就是一个“童话故事”的开头。
在整个故事的推进过程中,作为单亲爸爸的山姆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他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夺女”之路,最终和女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开始——经过——结局”完全符合“童话”的故事模型。
我们童年曾经阅读过《一千零一夜》,里面许多故事都是如此的模型!
这种模型的故事我们百看不厌,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我是山姆》就是用这样古老却又亘古长新的故事模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特殊父亲”的故事,让每个人都深深陷入了这个故事之中。
那么,为什么说是“睡前故事”的语气呢?
试想一下,睡前给孩子讲故事我们是不是都用一种纯真而夸张的语气讲述呢。
其实这部电影就是如此。
一个智商只有7岁的父亲山姆,一个7岁的女儿,还有一群“傻子”朋友,故事的视角主要以山姆的视角为主,说白了就是一个智商只有7岁的父亲的视角。
他每晚跟女儿讲的睡前故事的语气,便是这部电影给我们讲述整个故事的语气。
简而言之,就是用纯真而夸张的视觉语言向我们展示一个特殊父亲的生活。
一旦我们接受了这个语气,接受了这种叙事方式,那么观众就不自觉地将自己“移情”到主人公山姆身上,山姆的喜怒哀乐就是观众的喜怒哀乐。
二、《我是山姆》的叙事节奏:从父亲之爱到人性之爱这部电影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入手,让我们了解一个人怎么做父亲。
前面我们介绍的是电影的叙事技巧和镜头语言,这些都是外在形式。
而真正打动我们内心的就是一个核心的价值观。
人类文明延续几千年,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中就凸显了对“爱”的追求。
或许每个观众无法达到山姆的大爱境界,可是这满足了每一位观众的梦。
整部电影的核心价值观分为两个阶段,其实也是电影的两大节奏:第一个节奏是父亲之爱;第二个节奏是人性之爱。
这两个阶段是递进关系,也是打动我们的一个灵魂所在。
第一个节奏:父亲之爱一个智障的父亲能给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带来什么?
首先他没有稳定的工作;其次,更没有正常的智商应对女儿面对的问题。
但在整个故事中我们发现山姆的善良、单纯,对女儿的爱满溢屏幕。
他工作虽然忙碌,收入微薄,可是他依然挤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
他熟悉女儿阅读的每一本书,看的每一部动画片,甚至知道女儿任何的小喜好。
他把女儿看做天使,鼓励她去做任何女儿喜欢的事情。
他给予自己拥有的一切——那份全心全意的父爱。
陪着女儿曲公园山姆的邻居安妮在出庭的时候说山姆是一个好父亲,因为露西的坚强、勇敢,对身边每一个人都友善,对生活充满着热爱。
这些优秀的品格都是在父亲山姆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一个父亲意识到自己给孩子丢人了会怎么样?
其实,打动我们的不是山姆怎么有育儿之道,而是他意识到自己的智商残疾,意识到自己给宝贝女儿丢脸了,他的内疚和自责。
他曾经说过:上帝为什么要这么对我,我想要一个普通人都拼尽全力,却依然失败。
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内心的痛苦他给露西读睡前故事,超过7岁的认知范围时他已经无法驾驭了。
露西为了体谅父亲,她坚决不再阅读,她害怕父亲难堪。
这样的情节让人感动、难忘!
懂事的露西说: “我是幸运的。
因为其他的爸爸从不陪他们逛公园”,“除了你,我不要任何人做爸爸”。
这是露西对父爱的馈赠,一个智障的父亲全心全意爱他女儿的时候,观众最多的情感体验是认可和尊重,露西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并且全心全意爱着她的父亲,并且从来不以为耻,反而不断安慰的时候,就让我们无限感动。
豆瓣一个热评曾说,露西才是催泪的炸弹。
第二个节奏:人性之爱这部电影不仅仅讲的是山姆的父爱,还要他对身边人至纯的关爱。
无论他对恐惧社交的邻居安妮,还是对飞扬跋扈的律师,或者自己那一群“特殊”的朋友都展现了自己的善良和温柔。
记得电影中最催泪的一个场景,山姆要给女儿露西买一双鞋子,女儿喜欢的那双是16美元,可是山姆只有6美元25分。
这个时候山姆身边那群“智商缺陷”的朋友们纷纷倾囊相助,有人捐助3美元,有人捐助1.5美元,那一刻店员都感动得哽咽说:“If there's a God…”
被感动的店员他们很少因为自己的钱少而不开心,他在乎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买完鞋子,露西的爸爸们带着红气球,幸福满足地走过了马路。
另外,山姆是一个披头士迷,整部电影也用披头士的歌曲作为叙事的一个转折点。
当女儿出生的时候,他便为她取名为 “Lucy”。
这来自披头士的歌词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天空中戴钻石的露西》。
山姆经常教女儿的一句歌词是 “All you need is love” 。
这说明,他交给女儿最多的是爱别人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最珍贵,也是最打动人心的。
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写道: “Why are we so different,but feel so much alike?”( 为什么我们如此的不同,感受却如此的一样?)山姆回答说: “All we need is love. ”(我们需要的全部是爱)三、影帝西恩·潘的精湛演技:傻子是怎么炼成的?
西恩·潘饰演的山姆成为这部剧最大的亮点,也是他精湛的演技让这部剧充满了泪点。
凭借此剧他获得了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在表演领域,有两大体系包括体验派和表现派,前者以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理论依据,后者以德国布莱希特体系为理论依据。
西恩·潘在饰演一个“傻子”的时候,无论是形态还是语言,无论是眼神还是表情都十分的到位。
他在琢磨这个角色时候,下了不少功夫。
有些人表演只有其形,而没有其神。
很多影视剧中,饰演傻子的很多。
但是很多演员的演技让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演员在演,表演的痕迹严重。
而对于优秀的演员,就像西恩·潘在琢磨这个角色的时候,不但在形态上像,他可以连眼神都能表现出“傻”气。
这位天才演员获得了五次奥斯卡提名,获得两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历史上第二位集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第二人。
也是继马龙·白兰度、杰克·尼克尔森、达斯汀·霍夫曼等人之后,拿过两个奥斯卡影帝的演员。
好莱坞对他的评价是“演技浑然天成,越老越有劲。
”总结《我是山姆》的导演杰茜·尼尔森谈起这部片子时说:“我想,所有的父母肯定都有困惑和沮丧的时候。
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父母,不论是否残疾,都要面对这个问题。
而残疾人父母的故事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人们如何应付这些挑战。
”其实,这是一部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的电影,它能让一个家长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也能让孩子知道如何体谅自己的父母。
那么,一个孩子的真正需求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再引用电影的一句台词作为答案:all we need is love.
关注【星期五文艺】,解读经典电影
说句不合群的话,个人不太认同影片传递的价值观。
虽然我知道这样说,很多人不爱听,但是我觉得影片有很多不是很客观的煽动性的细节。
现实中,我觉得这样的父母确实是不适合照顾孩子的。
当然,把这样的孩子交给社会或别的家庭是否会更好,也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想可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但是,影片中这个智商的单亲能把孩子培养成才,我想要么是个例,要么是艺术加工的结果。
王小波的爱人李先生虽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她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认同,她说,爱是一种能力,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有这种能力的人是幸福的,可以感受爱并给予爱。
这个角度上说,sam是有能力的。
山姆摔倒时,没有疼痛只有想着蛋糕那是爱. 女孩说谎时,山姆却单纯隔着屏幕叫女孩,No不是那样的,单纯得让人觉得羞愧,女孩需要的是爱,山姆能给女孩的也是爱,是耐心的爱,是陪伴的爱,是倾听的爱,是能给予生命的爱。
其实人们是麻木的他们都迷失在了给予孩子的物质上,而山姆才是清醒的,他明白孩子更多需要的是陪伴是倾听是精神上的给予。
愿善良的人能够永乐!
一个智障的男子Sam,对自己简单的工作负责,每天在星巴克记住每一个顾客的喜好,以真诚的笑容为每个客人递上香浓的咖啡。
他有一群同样智障的老友,每个星期总有一天会一起看录影带,一起去班戟屋吃永远口味一样的班戟,生活规律有序。
他们不能完全应付复杂的事物,也并不理解为了名利奔忙的人们曲折的心思,他们有时话不对题,他们看起来和正常人总是有点不一样,但是,他们比任何看似正常的人多了一种爱的能力,他们简单、快乐、善良、真诚,他们直觉地付出、给予,他们尊重自己与他人,甚至是小小的一包沙糖或茄酱。
当他忽然间因为一个女子的遗弃而成为了一个父亲。
他的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全部转变。
因为喜欢Beatls,他把这个小女孩叫做Lucy。
因为“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是他最爱的一首歌。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只有七岁智力的笨笨的爸爸只好对着电视节目的时间段给Lucy喂奶;于是我们看到他和老友们为了给即将上学的Lucy买一双鞋子各自拿出自己身上仅有的零花钱时的纯挚;于是我们看到每人手里拿着一只氢气球过马路时的温馨;于是我们看到Sam的智力虽然永远只会读一个故事却能为了Lucy的快乐陪她的公园玩耍。
然而孩子总会长大,当他们智力达到相当水平时,即使Lucy为了不想成长与Sam不一样的人而拒绝学习下去,社区的义工们还是在生活必经的阶段中发现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场争夺战。
照顾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能力呢?
是智商?
爱心?
耐性?
或是仅仅是经济就足矣?
出色的演员常常是因为有了更出色的导演。
永远不败看似风光无限的律师Rita有着千疮百孔的生活,丈夫的背叛,七岁儿子的疏远,她知道一切问题存在却不晓得问题的根本所在。
为了面子和好胜接纳了Sam的案子。
然而正是在与Sam相处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生命中的真正意义,重新找回了儿子的信任和亲近。
当我们对生活忽略了它的真正涵义,忙碌有时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借口,然而永远是一个借口而不能成为真正的理由。
当Rita要求Sam为了案件关键作字眼上的修饰时,Sam简单地认为:爱一个人,并不仅止是字眼上说得漂亮而已。
Rita想起儿子孤单地骑着脚踏板在诺大的屋子里转圈的样子,脸上掠过一丝悲凉。
法庭上,尖锐的控方律师不断地逼问Sam凭什么去抚养Lucy。
Sam急切而又不断地回答道:Paul曾写给John Lennon的孩子一首歌,在歌曲中John不住地唱到:I love you……I love you……I love you……如果没有这句话,这首歌将毫无意义……。
律师静默。
Lucy不甘心与父亲分开而恳求出逃。
当他们父女两个在巴士上从天光坐到天黑,Sam的神情迷惘而呆滞:有没有那样一个地方,可以容得下一个智障的男子以单纯的爱心去抚养一个孤单的曾被抛弃的女儿?
他虽然没有成人的智力,却懂得什么是对Lucy最好的选择。
于是在Lucy被收养等待法院判决的期间,他找了更多的兼职以赚取更多的钱期望证明自己有能力抚养Lucy,他甚至搬到了离Lucy最近的房子居住。
因为这样就可以天天见到他的“钻石Lucy”。
Lucy开始每夜的游离。
抱着她的小熊娃娃,穿着睡裙,一次次在深夜爬出窗口去寻找Sam。
Sam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熟睡的她回到收养她的家庭。
这是一场在情感与理智上纠缠不断的战争。
导演Jessie Nelson是一个心思细腻、煽情而又不失理性的人。
最后告诉我们并不仅止是爱心与耐性就足够令孩子健康成长,Sam和他的老友们虽然对Lucy拥有百分百的父爱,他的智商却决定他并没有十足教导Lucy的能力。
只有所有真心疼爱Lucy而又有有能力的人一起扶养她,她才能有更加完美地成长。
Lucy是Sam此生最好的选择,她是他天上永远闪亮的钻石。
影片发行时正值Beatls的乔治哈里森的逝去。
虽然整部电影里不停地穿插进了Beatls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却始终不觉矫情,或许这部电影是导演对喜爱着的Beatls的一种致敬方式。
其中出现数回的电影[雨人]中的对白,虽然这部电影讲述的父女情,主演Penn和Fnning却与[雨人]中的Hoffman 和Cruise同样出色。
Sam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爱是一种天赋,有些人生来就会,而另一些人终其一生也学不会.....我们都习惯了被爱,被父母爱、被朋友爱、被陌生人爱,真的要到我们付出爱的时候,有几个人能爱的毫无保留,我们小心翼翼,我们患得患失,成了一个习惯被爱的“孩子”,我喜欢sam的父爱大过天,更喜欢Lucy纯真的对等的爱。
看过《我是山姆》之后,我常在思考为什么把主角的智力水平设置在比较低的一个范围内总是更能打动人,比如阿甘,除了这样做更容易让观众的情感自动偏移之外,对于sam来说,还有何等的考量?
对着剧情,我寻找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父亲与孩子:Sam虽然智力水平只有7岁,但正是因为这个设定,他能够感受到孩子的快乐,能够想到孩子在想什么;他能够用心感受他人的喜怒,也能因为一丁点的小事而欢乐满足,他与lucy就像是两个伙伴,两个人总能同频,快乐总是萦绕着这对“如父如友”的二人之家,这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当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候,请丢掉你的成熟与伪装,让自己成为小孩,这样的陪伴才是孩子所期待的。
为什么我们看《我是山姆》《七号房的礼物》时,总是泪流满面,总是被“父爱大过天”所感动,不过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爱的能力。
两个小时平平淡淡的看完,看完真心无感。
二星给这电影,一星给露西,小女孩太萌了。
看这部影片唯一有点紧张的就是山姆有时说话的时候,半天说不出来,真心替他着急。
试问这样一个智商只有7岁的父亲有什么能力照顾自己的女儿。
也看的出来山姆对露西的爱,有感动,但如果现实社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姆真的照顾的好露西么?。
这是部好电影,但明显与现实差距太大,所以只给3星。
Love is all you need.I am Sam有些人被细节感动,经历过世俗与传奇,勾起回忆的琐碎来,淡而怅惘.人们为着不同的事感动,而感动人的事却差不太多.比如I am Sam这片子.往往人们说女儿和父亲的关系要好过和母亲,而对于一个弱智父亲(Sam)呢?我想不会有太多差异,何况又是单亲家庭.Sam于Lucy来说是她的全部,正如律师问她时说道:"Love is all you need."从这一点上来说,Sam懂得爱,尽管他的智商和7岁的孩子一样,也同时让观众理解Sam,一个比正常人简单的多的人,内心的变化过程表现得直白.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鼻子一酸,一股烟似得往上冲,在beatles的音乐中流下一连串泪珠,温暖动人.
1.sara conner说T800才是父亲的最好人选,只有他才会一直守护着子女,绝不会没耐心绝对不会酗酒抽烟打骂,绝对不会糊弄。
2.《自闭历程》好像在说,那些连话都说不清楚,失态而可笑的天才家伙站在我们身边,我们自己才更像是神经病。
3.世界上总有很多人认为别人必须要怎么做才是对的,他们就是那么固执的自以为是,把自己的幸福观强加给别人。
4.科学家说人的一生里大脑利用率达到百分之五就是爱因斯坦了,七岁智商水平利用百分之百的话,怎么看怎么比其他所有人强5.《越狱》里的john abruzzi说the beatles唱:in the end,maybe all we need is love。
他们就是不懂
Dakota Fanning真系卡哇伊耐~前途8可限量哇 迷倒迷倒8过IQ只有7岁滴大叔居然也懂得sex 暴汗了一把 中奖率还这摸高
都说恋爱中人的人是傻子。这句话一点不假。
就 这个故事看得辛苦极了 还好有thebeatles解决一切 至于傻子启发律师怎么爱小孩简直扯嘛 这个电影在各方面意义都为0 还巨长 完全是给潘试水影帝的片子 不是pfeiffer 我都不看了🤬🤬🤬🤬看情况还被韩人模仿了?煽情全球系列……
在我看来过誉了,演员方面没得说,甚至多亏了两位主演才得以呈现出来不错的效果。客观来说,这种故事很难拍的不打动人。但其他方面做的差强人意,或者说可以更好。达科塔范宁真是天赋异禀,一双眼睛会说话一样。
每个人都有爱人的权利,谁都无法以任何理由夺走
哭到只剩半条人命~
关于爱与感动的亲情物语。范宁小时候真的是萌萝莉的经典代表,菲佛阿姨也是独立干练,气质出众。一部从主角到配角无不展现出真善美的电影。
相对两个小时的电影而言故事情节太单薄,反映父女关系的内容及冲击度都不够,以及很大程度上展现的是女儿对父亲而非父亲对女儿。父亲和律师若隐若现的感情是败笔,放在里面不伦不类。西恩潘的眼神太睿智成熟,不像智障者,表演还是不到位啊。作为一个被爸爸宠大的女儿,没有被这部电影感动到。
影片挺温馨的
当一个电影里有一个你不喜欢的演员,你也许还可以接受,两个,那就不行了。
小女孩不喜欢感觉早熟
爱都是一样的,钮承泽的那部爱总觉得牵强的部分,这里面可以让你明白,什么是自然的爱,天生的爱,无法剥夺的爱。
跟《坠落的审判》一样,美国人就喜欢咸吃萝卜淡操心,无端端强行插足别人家庭生活,干涉别国内政!
他不是阿甘,不是雨人,他是山姆,一个完全的弱智,所以他拿不了奥斯卡
西恩潘是演技派,lucy也是,太灵了。秋千那一段特美好,画面台词以及配乐。video night让我一下穿越到大爆炸了。各种beatles歌词以及事迹。结尾太跳了,有点头重脚轻。
“爸爸”和“女儿”的表演都堪称一流,从演女律师的演员的profile中还找出了与波士顿法律的关联,但可惜我这种冷血女就是对片中的idea不买账。
Lucy 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儿,可爱,聪明,懂事。她有一个家,家里有她,还有他的爸爸Sam,一个智力相当于七岁小孩儿的大男孩儿。开开心心的生活从那么一天改变了,因为家庭的特殊,Lucy面临永远和爸爸分开。幸运的是,一个缘分中的女律师,生活中一个个被Sam打动的人,使这个家庭不再孤单
啧啧啧…实在是可惜啊!无论是演技还是整体的调度都足以撑起一部特别优秀的电影。但情节稍过分的仓促以及为了表意造成的过于刻意的痕迹又实在难以忽略。确实有几处微微感动到我,但对我来说也很难有更多收获了。
对这种流于表面过于追求效果的催泪法,完全提不起兴趣。
男主身上全是霍夫曼的影子,女主演技不够好。还是不喜欢催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