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

The Words,文字欲(港),跨越世纪的情书(台),千言万语,词语

主演:布莱德利·库珀,杰瑞米·艾恩斯,丹尼斯·奎德,佐伊·索尔达娜,奥利维亚·王尔德,本·巴恩斯,迈克尔·麦基恩,詹姆斯·巴伯森 ,诺拉·阿娜泽德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12

《妙笔生花》剧照

妙笔生花 剧照 NO.1妙笔生花 剧照 NO.2妙笔生花 剧照 NO.3妙笔生花 剧照 NO.4妙笔生花 剧照 NO.5妙笔生花 剧照 NO.6妙笔生花 剧照 NO.13妙笔生花 剧照 NO.14妙笔生花 剧照 NO.15妙笔生花 剧照 NO.16妙笔生花 剧照 NO.17妙笔生花 剧照 NO.18妙笔生花 剧照 NO.19妙笔生花 剧照 NO.20

《妙笔生花》剧情介绍

妙笔生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创:战纪》两位编剧布莱恩·克鲁格曼和李·斯特恩斯奥的导演处女作。 罗里(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饰)虽然一直在努力写作,却从未得到出版社的青睐,时不时还要靠父亲的接济度日。和新婚妻子多拉(佐伊·索尔达娜 Zoe Saldana 饰)去巴黎度 蜜月时在二手店买了一个书稿包。罗里偶然发现了里面的一份旧小说手稿,内容深深吸引了他。最后他把小说占为己有并出版,终于让他一举成名,成为文学界的新锐。而一个神秘的老人(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饰)突然出现,告诉罗里自己才是小说的作者,并给他讲述了一个小说中发生在巴黎的真实爱情故事。 面对这一切,罗里有了无法逃遁的负罪感。他会把成功当做理所当然,还是一场道德考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51区事件沙城李保国迷途少年杀人事件午后乐事体操公主第三季荒凉百宝店绝对可怜小孩天鹅恋感谢生命中有个你超人高校假面骑士×假面骑士W(Double)&DecadeMOVIE大战2010星期五晚餐第五季战无不胜隔离过除夕Muv-LuvAlternativeTotalEclipse坂道上的阿波罗生化危机3:灭绝王牌父女真爱搞婚头异教徒与君歌温柔女子阿赫德的膝盖逃亡花贝利叶一家女警调戏危情女子监狱大屠杀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

《妙笔生花》长篇影评

 1 )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盘像样的菜

结尾前都很洞彻心扉的电影,结尾太差劲了。

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了郭敬明抄袭张羽事件,后来又让我觉得其实很多事情归根结底都是COPY的,一个人如果要想获得出挑那就要付出常人几百倍几千倍的努力,但多数人是舍不得运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这些亮点的。

归根结底,人生就是一个轮回,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盘像样的菜。

擦。

 2 ) 绝妙的三段嵌套式结构

本片的精彩之处,除了演员演技真实给力外,剧情与影片结构的契合更是完美无缺。

全片分为好几层故事,我们来逐层分析一下:第1层:手稿原著老人的人生经历。

主要以他自己讲述的方式呈现。

第2层:我们的男主——罗里·詹森作为作家出道、借助老人的手稿名利双收、与原著老人相遇、最后选择不公布真相。

是整个影片主要描写的部分。

第3层:克莱·哈蒙德所著新书——《妙笔生花(The Words)》的发布会。

书中讲述的正是整个第2层故事。

第1层故事是第2层故事存在的基础。

老人当年经历丧子之痛,寄情于文字,记录下自己的一段人生,感动了罗里以及他之后的众多读者,由此引发了后续风波。

第2层故事则是第3层故事的核心。

丹妮娜与克莱反复争论,书中描写的到底是虚构的情节,还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经历?

克莱是否就是当年的罗里?

丹妮娜的观点:克莱就是罗里,他当年选择了隐瞒真相,直到今天仍在愚弄大众,但每夜却因良心的谴责辗转难眠。

克莱的观点:新书中的情节都是虚构的。

但自己创作时,带入的感情太深了,以至于最后都分不清里面的人物(比如原著老人)是否真实存在过,还是仅为自己脑中的妄想。

影片中隐藏着大量的人物细节,克莱与罗里之间有许多细微的相似之处(比如左手的戒指),但我们难以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毕竟作家创作时或多或少会带入自身的元素。

片尾克莱拒绝丹妮娜的热吻后陷入沉思,更是让人难究真意,而影片也在此处戛然而止,留给了观众无尽的回味与想象。

这种层层相套、却又不一次讲明的叙述方式严重混淆了现实与虚幻(小说)的界限,相信有不少人看了一多半都不明白片头这个念自己书的老家伙到底是谁。

结果这个谜直到最后都没解开。

两种观点都既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

而影片真正要表达和探讨的正是:何为小说?

何为生活?

二者的区别又在哪里?

我们常说,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真正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感受到“真实”,明知都是虚构的情节,却相信同样的事在现实中完全可能发生。

正是这种真实感,让我们在阅读中产生代入感,从而品味到现实中无法体会的另一种人生。

这正是阅读的乐趣所在。

人对于情感的记忆比对于情节的记忆要牢固得多。

很多时候我们记不起当年事件的具体细节,但经历此事的心情却记得清清楚楚,而心情会逐渐塑造出我们的人格。

所以,一件事在过去是否真的发生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这将决定我们如何面对未来。

PS:观影途中不止一次想到卡尔·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分层讨论此影片的设想正源于此。

所以严格来讲,本片中还有着第0层故事:老人的原著手稿。

这份承载了老人一部分人生的手稿,是第1层故事的核心。

影片中我们未能得窥全豹,只有零星几个片段。

当然,也存在着第4层故事,也就是我们这些观影者自己的人生。

PS2:最近越来越搞不懂豆瓣的评分标准了。

在我看来这绝对是8分以上、五星好评的经典影片。

难道大家都只习惯商业电影了?

 3 ) 承担当同的痛苦才能真正了解它

关于the words整部电影剧情交错出现,时间穿插加上内心独白,会让观者一直抱着一种神秘感,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盗用小说是剧情开始,年轻刚新婚的罗里,梦想着成为了一个作家并且也努力的在做,生活的压力和持续的是失败让他对自己这个执着的追求开始有了怀疑,我真的适合写作吗?

但是我现在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

在餐厅的后大街他对自己妻子大吼着。

一直在写作的自己为什么却不开心呢?

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罗里开始动摇(年轻的我们谁不是生活在这样的迷茫中呢)二手皮夹中的一篇佚名的小说,让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渺小,他觉得自己永远达不到这种高度,内心狂喜感动和落差交织在一起。

妻子无意中看了小说,甚是感动,对于丈夫充满了自豪感(他们生活质量很低,妻子内心也很希望改变,让她又有了希望),她对罗里说出版吧,这时候罗里的心理是非常挣扎的,其实原本他可能正在放弃作家这个想法,但是写作又是他深爱的,这好像上天又给了一次机会,你只要发表这篇小说你就可以继续当作家了!

内心对写作的超级执着让他选择了默许下来,在这里他的第一次选择—继续当作家。

他成功了,自己的书也出版了,他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非常快乐。

(人本身就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个体,哪怕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满足)老人出现了,讲述了这篇小说的由来,罗里一下子从跌入的低谷,他酗酒,把真实告诉妻子,他甚至一度把责任扔到了妻子身上(罗里是自私的,和老者一样,对自己的写作比妻子还要重要)花房里和老人的对话,自己的选择就要自己承担下去,克雷做了第二次选择—继续当作家。

人到老年的罗里在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上遇到自己的超级女粉丝,一个漂亮聪明的女孩。

女孩看过所有的访谈并且相当了解他,他叙述让他回想起往时的自己,亲吻中他愕然停止,忽然他思绪回到了年轻的自己,他似乎第一次真正的了解了那篇小说里的感动,切身的来自自己本身,妻子对他的感动,自己的痛苦和老人贴合在了一起(一个故事可以感动看它所有的人,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一定是有同样感触和痛苦的人)来说说老人,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干着无所谓的事情,但是依然很开心(单纯的青春?

),朋友的一本书让他有了从未有的感动,他也想写出这样的书(他的初衷)。

但是经过记者洗礼的他依旧脑袋空空什么写不出来,人在没有经历过,怎么会写出感动别人的东西呢,在孩子死后妻子离开他,一下世界崩溃了,跌倒了低谷,2周一下合成的写出来贯穿电影的这篇小说。

等老人在书店里看到罗里的新书后,往时又浮现了上来,他不是恨罗里盗用了自己的小说,他只是作为老年的自己看到过去浮现上的画面,当年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应了他对罗里的经典台词:我们在人生中会做出许多选择,带着这些选择继续生活,才是人生中最难的一课。

对读者来说小说带来的是感动,但对老人来说可能永远不能磨灭的痛苦和对妻子的愧疚。

每一部作品对每一个人的感动都是微妙的不同,对作者来说它可能是身体的一部分,脑子里的黑暗处的一块伤疤,很多作者从来没有再看过自己的小说,因为对自己来说意义远远大于书中的感动。

是欢乐和痛苦使那些文体得以降生。

你拿走了那些文字,便要承担相当的痛苦。

只有你有同样的经历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理解每一个艺术品里真正所包含的。

“ 你必须在现实和小说之间作出选择,它们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不会重合。

”这是罗里对女孩说的。

最后他忽然语塞呆住了,他和老人一下子承担了同样的痛苦感动,这时他终于—真正—的了解了那部他盗用了这么多年的小说。

 4 ) 写作是孤独者的事业

“He should have been someone that everybody knows.”"Yeah. What happened?""Life."这段话第一次出现时我还轻巧一笑,觉得是个有点儿意思的双关。

没想到后来影片紧接着就真的讲了成功作家和life如何不相容的故事,整整三个。

”Words ruin everything.“ Clay说的这句话我很久前也写过。

我毫不怀疑。

文字终归只是对存留已逝时空或思想的空虚尝试,有关文字的梦更是对不实时空的留恋。

当你重新接触那一刻的生活、思考它、写下来变成纸上的永恒的真实,那一刻已经永久地变形了。

Fictional,虚幻。

所以从获得文字的那一刻起,老人失去了给爱人幸福的能力、Rory和Clay的生活中失去了诚恳和信任;从试图抓住对生活最精准的描画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脱离了实质的生活本身。

像Clay最后说的,"But at some point, you have to choose between life and fiction. The two are very close, but they never actually touch."这样的二分可以理解,电影用老人的故事完整的讲明了文字有多美(在法国让他看到”一个新的世界“)和代价有多大(巨大的悲痛后而成),为了伟大的作品,总要掏空作者、以全心投入这纸上的幻境。

对于Rory来说,他的作品虽没来源于呕心沥血地写作,但他为之做出了不可更改的选择,也是”You take those words. You take the pain.”按照Baumeister的理论,人是由他的各种选择所定义的。

从抽象的角度说,Rory为文字牺牲的不只是他和妻子间的信任,而是他浮士德的选择。

听完Clay这番关于生活和小说不相融洽的自白后,Daniella就放弃了追问,开始和他拥吻,像是在说服这个此刻被剥夺了生活的孤独的人:我和你站在一起,我理解、甚至也选择你的选择。

但Clay最后会让Daniella走,我并不觉得奇怪,女性,在本片中一直代表了生活某种最真实、诚恳、直白的真相。

像他对她说的:“像你这样漂亮聪明的女孩儿,为什么会愚蠢到想做作家?

“看着Daniella,他会觉得she is too lively to be drawn to this么?

就像Dora和老人曾经的妻子一样。

最后Daniella问Clay他到底想要什么,画面从Clay面孔上切到Rory抱着妻子说抱歉,那样蓝色的色调,是解冻追忆与愿望、冷冰冰得不到现实的回应和原谅的最恰当的色调。

片子看完浑身冷汗像看了部恐怖电影,因为看之前我刚给朋友写了这样的话:”不现实(Fiction, past, future and beyond)于我而言是现实,是鱼生活的水。

相比之下,日常生活是向陌生的现实的adventure,是在狭小局限的现实中进行的控制实验。

“但天知道我有多爱这样的日常生活。

电影里的作家们,他们也爱,爱他们的妻子,爱他们妻子许诺给他们的爱和踏实的生活。

但就是有一条细细的,永远也跨不过去的线。

Fiction和life的两岸,你只能站在一端。

赶着睡觉写得很乱。

有机会重写再说吧。

 5 ) 二刷明白了更多些

昨天下雨,这部电影很合适,音乐很棒,风景很好,蓝眼睛和老头年轻扮演者都很帅基本可以确定,最上面那个故事的中年作家,他窃取了别人的作品,大脑门想知道是不是,他开始反击,然后说老人是虚构的,最后让她走人。

接近真相他言辞闪烁眼神飘忽,所以他在试图掩盖真相,演员已经暗示了,这本书的故事就是作家剽窃别人的作品最后老人去世,没有人追责的故事。

后来陈述最后的夫妻情况,是蓝眼睛和混血老婆两个人争执的画面,this is the life.所以现实就是他说的,离婚了。

但是他还是爱前妻,所以戴着结婚戒指。

至于最后那个两夫妻恩爱偕老,是作家的希冀,this is the fiction!

基本线路整理如下:这个中年作家郁郁不得志,因缘巧合拿到了一份无名手稿惊为跨世神作,又战战兢兢不知道那个人会不会来找他。

妻子得知真相与其离婚,他虚构了一个原作者老人,放在小说里,最后小说出版功成名就,很多年轻女孩送上门,包括大脑门。

然后他选择保守秘密,那个原作者多数是过世了,所以就像他说的他就这样活着没有惩罚

 6 ) 《向前走,不要回头——评“妙笔生花”》

“我们在人生中都会做出许多选择”“带着这些选择继续生活,才是人生中最难的一课”“向前走,不要回头”被这几句台词直击内心,一些片子之所以深刻,在于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妙笔生花》似乎是一个挺传统的故事:一心想要创作“惊世文学作品”的罗里偶然发现了在古董店里淘来的旧皮包中有一部小说手稿,读罢之后无比叹服,遂当作自己的作品出版。

出版后罗里名声大振,然而此时手稿真正的主人找上门来。

老人对罗里说出了自己的故事,以及上面的几句让人醍醐灌顶的话。

经历,往往比故事精彩的多。

手稿的真正主人用失去孩子的代价,换来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罗里因为偶然的幸运捡到了手稿,并因此得到了名声和金钱。

即使是在良心和道德的约束面前,又有几个人能够抵抗名利的诱惑。

片子的后面,一名聪明的女读者对这个故事中罗里的“心安理得”提出了质疑,她说:“人总要睡觉的”。

是的,一个人可以进行自我说服,说服自己去冲破道德和良心的禁锢,做一个小偷、坏人,甚至无恶不作的人。

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又该如何自处。

只有和自己相处的时候,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

老人对罗里说:“向前走,不要回头。

”做了选择就要承担代价,每一种选择也都有它自身的缺憾和不足。

选择了不属于自己的名利,良心的煎熬同样痛苦,唯有无愧于心,方能坦然。

 7 ) 文字毁灭一切

这个电影的英文名《The words》,我觉得被译作《妙笔生花》有点不妥,但又想不出更好的,凡事挑眼很容易,你自己来试试?!

主角是三个男人,或者说就是两个,甚至只是一个,分别是讲故事的作家克莱,小说中的作家罗里和真正的作家老人,这么说您一定很凌乱,那么这么说好了:一个故事中还有一个故事,还有的这个故事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其实呢,不是谍中谍,只是一个故事。

面对诱惑时你该怎么办?

设想一下,一个热爱写作却总是被拒的苦逼青年突然之间手里有一部惊世书稿,而且这部手稿没有署名,诱惑实在是太巨大,罗里选择署上自己的名字把它出版,获得巨大的荣誉和名利,享受这一切本不属于他的东西,直到一位老人找到他并告诉他,这是我写的!

你偷了我的人生!

……他于是崩溃,痛苦万状,借酒消愁,然后把责任归之于他的妻子“是你的目光使我这么做的,你其实知道这不是我写的……”这个混蛋!

有些人总是在做了错事之后找别人的原因,因为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但正如老人所说,你选择了就要承担后果。

罗里也不是没有想到告知天下,但只消出版人的一句话“别毁了自己也别毁了我”,他也就作罢了,因为后果真的很严重,他接受不了。

罗里找到老人,企图给他钱,让这一切平息,可老人要的不是这个,甚至还给他讲了更多关于自己的往事……罗里终于忘却,把这个当成不可告人的秘密,尘封在角落里,直到老人死了,他把书稿还给了老人的坟墓,息事宁人,然后,就继续当他的好作家去了,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侃侃而谈,克莱在万人瞩目的礼堂里给粉丝们念自己的新书:过往的经历成了他新书的内容,小说中的男主角叫罗里……,那么你知道了,克莱就是罗里,罗里就是可莱,只不过克莱又把这段前尘往事搬到了书上,继续获名获利:纽约豪华阔气的大房子,成千上万的崇拜者,还有年轻的女粉丝来投怀送抱,沦陷在名利之中,告诉自己我很好。

真的很好吗?

听这个故事的最后,连这个聪明的女粉都猜出来了:他的婚姻破裂是因为当他和妻子目光对视时,看到的只有真相,而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时,看到的是那个老人的脸……克莱被说中心事,可还在狡辩“故事和现实是两条平行线,即使他们再相近也不会重合”但他真的恐惧,他背叛了自己的内心,背叛了老人,背叛了爱情,只剩下这么空的大房子和从来不打开的行李,只剩下和慕名的女粉丝调情……他原本是个善良的热爱写作的青年,终于成就了作家梦,可是他已经面目全非,变成了自己所厌恶的人。

文字带来了一切同时也毁灭了一切。

被文字毁灭的还有那个老人,老人原本也是个热爱写作的青年,在巴黎爱上了读书,认为书上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广阔,他还爱上了一位姑娘,结婚生子,美好的生活似乎就这样开始,可是孩子突然夭折,这对一个乐观开朗生活中充满阳光的小夫妻无疑是晴天霹雳,他无以寄托,直到有一天他开始写作,他把这一切都用打字机写出来……他生平的第一部小说!

文字拯救了他,这部泣血之作却被他的女人弄丢了,他说“我热爱文字胜过女人”在暴怒之下,把这个他深爱的女人也弄丢了。

从此,他再也不写任何东西了。

等他垂垂老矣,又见到他年轻时写过的东西竟然被另外一个人署名出版了,他觉得应该让这个人知道他的故事,仅此而已,因为明白,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

我也热爱文字,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想过当作家,尝试写各种东西,可后来绝望地发现,热爱只是热爱,那变不成天赋,而且当作家的要求甚高,观察力,想象力,驾驭文字的能力,生活的历练,内心的深度,不是把一个字和另一字放在一起那么简单……那好吧,我认了,我可以做点别的,文字就当成记录生活的方式吧,并不一定让天下人认可。

文字可以创造一切,文字当然也可以毁灭一切,当你把它当成了工具的时候,就互相毁灭。

当达不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要懂得放弃,耕耘不一定会收获,大部分灰姑娘就是擦了一辈子的地板,只有一个嫁了王子还是个传说,那么,克莱,你对于眼前的一切心安理得吗?

你偷了别人的人生!

什么样的作品是无敌的,那就是作者的一腔热血呐,有激情的时候文思泉涌,从内心流淌出来挡都挡不住,而一旦这部东西是呕心沥血之作,那就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写作关乎生活,正如简奥斯丁写《傲慢与偏见》,老人写的是自己的爱情和人生遭遇,克莱最后不也写的是自己?

人类其实没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

 8 ) 三个抉择

我有个习惯,看电影之前会上豆瓣查一查评分和影评,有时候这个方法的确可以让我成功避开许多雷区,但也不尽然。

《妙笔生花》就是一例。

  这算是个老套却又新奇的电影,一环套一环,每个故事看似独立却又各有关联。

每个人看完这部电影,都会有他自己不同的理解。

而这部电影最让我为此写评的是因为这是三个作家的故事,不是其他群体,只是作家。

  所有以文字为爱好,以文字为生的人都知道,上帝不会在你一出生就告知“嗨,这会是个作家。

”天生便能妙笔生花,下笔有神的人,少之又少。

多少作家都是年老成名,多年的磨难,阅历,深思,才能敲开作家之门。

正如老人,多年的文字并没有变成段落,文章,他只是一个有着作家梦的小小记者,每天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期望能有灵感降临。

幸运女神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老人写出了一篇精彩绝伦的小说,却丢掉了深爱的女人。

“我的错误是我爱文字胜过爱我的女人,给予我写作灵感的女人。

”老人对自己家庭破碎的原因只说了这样的话。

多少年,老人辗转各地只为找到那个女人,他每日自责,辗转反侧,期待着能找到她,给予她未完成的幸福。

可当他们在车站中遇见,老人看着那个他深爱的女人露出幸福的笑容,却不是因为他的时候,他只是挥手作别。

除了挥手作别,他还能做什么?

我只能看见他一生守着花园,想着他的文字,想着他的过往。

  罗里和老人的经历相似,虽是时代不同,他们都却有一颗为文字付出终生的初心。

虽然贫穷,但他们还有完美的爱情滋润。

虽然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他们仍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

因此,在罗里初次读到那本小说,他会无法自拔。

没有任何理由的想把它打在电脑上,想让这些文字在他的脑海中存在过,感知那些文字在指尖上流淌的感觉,感觉那种从未感觉过得感觉。

当妻子劝他出书的时候,他有过犹豫,发过脾气,但他最终接受了。

他是那么的渴望成为一个作家,渴望被妻子,被父亲认可,他需要荣誉,需要赞赏,他要的是一个籍籍无名写手成为一名被社会认可的作家的感受,那些他从未有过的感受。

当老人找上他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这本废弃的书稿还有主人,他表现的就想做了错事孩子。

他选择酗酒,选择给妻子倾诉,选择将自己的名字从书上抹去。

他并不是不明白这样做的后果,也不知道能不能承担这些事情的后果。

可是他选择。

他找到老人,告诉他自己的决定。

质问他,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一切。

他究竟想要什么?

主编告诉他,“相信我,你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作家。

”而老人的死去,让这件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罗里还是这本《倚窗落泪》的作者。

这个秘密随着老人的逝去,消失不见。

  正如奎德说的,这本书“没有道德说教,没有因果报应,没有大量的知识输入,有的只是一个人铸成大错之后,也能继续生活,甚至过得更好。

”虽然作者自己生活一团糟,与妻子分居已久却鲜为人知,对媒体和读者圆滑,对作品却不愿多谈。

虽然和丹妮娜进行调情的对话,却始终都是防卫的主导姿势。

奎德隐隐约约透露出自己就是那书中的罗里,可是“有些时候,你必须在生活和小说之间选择。

它们就像两条平行线,可以挨的很近,却永远比可能相交。

它们两完全不一样。

”我们永远不能因为相似度,就确定了这个人。

一吻结束,奎德让丹离开,这也许给我们一种现实重合的错觉,但一切还不得而知。

可我们能确定的是,奎恩在现实与小说中,跌跌撞撞,昏昏沉沉。

  “生活中抉择容易,难的是承受抉择的后果。

”三个故事,三个男人,三个作家,三个抉择。

  

 9 ) 想要做点事情总要放弃某些温存

一、故事概要跟上次看的不一样,这次是一个文学偷窃的故事。

洛利喜爱写作,但写出的作品不被出版社接受,生活穷困潦倒不理想,处于对自己的自责中,他说,我没有达到对自己的期待。

后来一个巧合,他得到一本无名作者的小说,深受感动,以自己的名义出版,于是蜚声文坛、名利双收。

然后小说的作者-老人出现了,老人告诉他创作小说的过程,洛利再一次深受打击、无限自责,告诉妻子、出版社实情,二者都非常鄙夷他的人品。

老人告诉洛利无需弥补,既然他偷走了他的作品,就要一起拿走他的痛苦。

自此,洛利因为不真诚而家庭破碎。

这是一个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小说家就是洛利本人。

二、故事的寓意呢?

1.做正事儿的时候,要能顶住干扰。

比如洛利写小说呢,妻子在旁边挑逗他。

无可厚非,生活依然要继续,但是工作也要进行,尤其工作效率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事儿。

不能在别人专心的时候打扰别人,这是对双方的尊重。

因为某人某时刻非常专注,理你他就打断自己,尤其作者这行,讲究的文思泉涌,一下子文思给堵回去了,损失不可计量;不理你,你深受打击,心里受伤,热情渐渐消散,他也许是不愿看到你失落而委曲求全,但你利用了他的迁就。

人与人之间,总靠迁就是不能长期维持良好关系的。

生活跟工作虽然常常穿插进行,但不要穿插的那样无缝嘛,这样降低了专注力,降低了效率,延后成名、耽误自我成长等。

想要做成点事情,总要放弃些温存。

当老人和洛利谈话时,我感觉,男人的世界,通常以成就定输赢。

当你面对一个各方面都强于你的人,真的会非常失落,失败感非常明显。

女人也是一样的,只是像刘瑜说的,有时候是你自己选择是否睁开眼睛而已:现实的差距就摆在眼前。

比如这个社会就是以金钱的多少定成功(这个问题足以另起一篇文章)。

成功的定义最终还在自己。

目前社会都是非常功利的以你掌控金钱的能力判定离成功的距离。

实际上,还是要看一个人的综合实力的。

比如眼界、教养、学养、情商、人脉、以及坚强的内心。

但这些东西都不是基于表象能一眼分辨的。

所以,一个人的追求,到底是非常物质空虚的金钱,还是更高层次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当然也分很多种,本质上是实现你的自我价值,你有多大价值要体现在你对整个社会提供了多少帮助。

当然,先自救在救人。

2.人没不可能没有秘密。

管住自己的嘴。

洛利不就是。

他完全可以不告诉妻子这个秘密,没人会知道,除非被老人揭发,即使被揭发也有解决办法:庭外调解等。

自己的名声在外,这个时候澄清声明,自己在文坛的事业完全付之一炬了,已然生米煮成熟饭了在去还原米的真相就不合适了,就像老人说的:愚蠢。

既伤筋动骨,也没有必要。

既然如此,不如就让这个秘密烂在肚子里。

所以,做事、承认自己错误之前,先思考清楚整个问题。

比如以上问题,应该先找老人谈,在考虑是否跟公众、妻子坦白。

尤其是当这个问题如果上升到道德层面,就更需要慎重了。

每个人都应该有秘密。

以前总怕存在X-man中琴一样,能透视别人的意识的人,毫不保留。

此处所谈与撒谎不同。

现在长大了终于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做些见不得人的事儿,人家不会都写在脑门上,甚至当逼问而至时,也不会承认,这就是所谓隐私。

无论有利他人或有利自己,都无可厚非,你不能要求每个人由内而外都是圣人、君子,德行这个东西,有一部分程度是自己刻意留给别人的印象,另一部分,收好自己的狐狸尾巴就可以,没人会那样锱铢必较。

人生路上还有好多要学的啊。

3.怎样评价老人的人生年轻的时候好帅。

一个人是否英俊,30%看长相,70%看他散发出来的气质。

无论是英气逼人、还是温润如玉,只要你的气质非常明显的展示出来,而不是隐隐约约不见踪影,就真的会非常与众不同。

因为没人会具体看,哟,这人鼻子真塌,眼睛太小,嘴唇刻薄,除非你真的没有可让人欣赏的地方,人们才会不由自主的寻找记忆深刻的点。

毕竟人海茫茫,人们不会对每个人都看的面面俱到,都是一打眼什么样,以后就什么样了。

后期的人生,乏善可陈。

4.怎样评价蹲在厕所里静默的看完整部电影正如2所说,属于隐私范畴了。

我可不会告诉身边的人,我曾经那样猥琐的蹲在厕所看电影。

我本意也确实不是这样的,厕所中真的度秒如年,打发下时间,谁知道俊男美女非常吸引人,情不自禁时间就一晃而过了。

论怎样利用碎片时间增加综合竞争力,我身体力行,各类事情都做过了,看电影、电视剧、小说、文章、刷网页、看新闻、刷朋友圈,得出的结论就是,张开你自由的翅膀,尽情的飞翔吧。

5.论榜样的力量我又开始看刘瑜了,每每看她的作品都嘴角微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爱。

我分析喜爱来自以下几方面:1)非常生动的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刘瑜。

她也像我一样,也偷懒,也爱看电影,也不停的寻找自己,而且最终也在设定的位置停留,并作为职业。

当然她已经喜欢上了她的职业。

2)人格魅力。

让人不由自主的喜欢她灵动、活泼、调皮的性格。

在理解接收、或对外说明某种概念的时候,我也非常喜欢打比方。

但是她打的总是那么深刻、生动、准确,更有趣味性,值得玩味。

尤其是当跟柴静做对比时,前者的矫揉造作真的更加无法忍受,后者恨不得用上所有广阔无边的词说明自己,你看人家刘瑜,多么真切、多么亲近,让人忍不住拍大腿:是的是的,就是这样的!

3)如果真像书里写的,拿一个人做榜样,照着她践行自己,那么我的榜样就是你了!

此点与本影片无关,但是看完留下点东西的习惯,应该是我榜样的作风,毫不犹豫的留下这篇拙记。

 10 ) 精致小品-圆环套圆环

1 it is about my life my wife and my child. it is about the joy and pain that gave birth to those words. you take those words you take the pain.2. 火车上再次看到前妻那一段很动人3. my tragedy is that i loved words more than i loved the woman who inspired me that.4. we all make choices in life. the hard thing is to live with them.

《妙笔生花》短评

前面铺的太开,总觉得结尾早已是猜到的,因为没有达到意外的结局或更好的期待,虎头蛇尾了

5分钟前
  • 哼哼小宝贝
  • 还行

片中多次出现Bullsh*t,就像一直在提醒我编剧和导演的水准一样。活生生浪费了好故事。

7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较差

好俗套。

12分钟前
  • 哪哪哪
  • 较差

感觉编剧自以为是讲了一个画中画的故事

13分钟前
  • Dicate
  • 较差

"You can't just make things right. Things are just things. You understand? No matter how you try and martyr yourself." // 刚看完81版故园,JI演绎的Charles仿佛还在眼前,在这部片子里又看到三十年后的他,老爷子年纪虽然大了,但是风采依旧啊,光是他就足以让我颤抖。(大雾

15分钟前
  • 高等游民
  • 推荐

我應該用這段時間睡覺的

16分钟前
  • 十個雪碧
  • 较差

故事无聊又肤浅,那些打四星的搞毛线啊

18分钟前
  • 给我小鱼干
  • 很差

+除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局中局中局结构和Bradly Cooper的颜之外实在毫无亮点

21分钟前
  • 陈dler
  • 较差

- What happened? - Life.

22分钟前
  • 想做电影放映员
  • 推荐

无聊片,睡前看看不错

26分钟前
  • 纬JIA
  • 较差

跟老赵啃比萨的工作日

31分钟前
  • 朱鹮
  • 较差

王尔德呀王尔德。。。你有必要把自己的眼袋拍得那么清楚吗?话说你12年接了不少没什么亮点的片子呀。

33分钟前
  • 斑斑
  • 较差

编剧很不错,看着有点累,岁数大了,不是看“小说人生”那时候了

36分钟前
  • 神与野兽
  • 较差

擦,居然看了个文艺片

41分钟前
  • xinxinw
  • 推荐

“You can't make things right, things are just things”

43分钟前
  • 凭风
  • 推荐

You can't just make things right,things are just things.

47分钟前
  • 楚律
  • 推荐

精巧的故事。三个作家三种困惑。

50分钟前
  • 春暖花开
  • 力荐

这电影全片写着矫情两个字,为了那直白简单的一句话应让所有人上纲上线地要死要活,太闲了吧。。

55分钟前
  • jo
  • 较差

除了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之外,你到底想要讲些什么?!!!

60分钟前
  • 梅梅酱
  • 还行

这个无聊透顶的套娃里根本不会存在任何神作

1小时前
  • swordfish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