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不是最重要的?
上级的命令应不应该无条件的坚决执行?
”作为典型社会栋梁的男主角给出的答案是——对,工作比一切都重要,服从命令是天职。
所以,面对清丸所代表的“极端的恶”,男主角可以说好听点是收起情感好恶,说难听就是泯灭天良人性的站在“恶”的一边,以“这是工作”为理由,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恶”。
工作比被劫持的女孩重要,比有可能再被伤害的无辜者重要,比自己的丧妻之痛重要,比同事的生命重要,比是非善恶的判断重要……总之,工作是比一切都重要的东西。
跟工作比起来,个人意志是不值一提的东西。
在一个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的弹丸之地生存发展,如今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人的民族性——对规则的绝对遵守,对命令的完全服从,强烈的等级和集体观念等等,可以说功不可没。
但是,凡事兴一利必生一弊,这种民族性在二战时也险些将日本引入万劫不复。
二战后期,德国有部分国防军军官拒绝执行希特勒的命令,甚至有“七月阴谋”这种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做出的“反叛”行为。
而在日本,面对即将到来的战败,日本人计划并部分实施的是一系列“玉碎计划”。
我不想假装只做事实判断不做价值判断,不想一分为二辨证的看待这种国民性,我赞同汉娜阿伦特说的:平庸的恶可以毁掉整个世界。
平庸的恶是指极权主义下的个体放弃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变成了官僚行政体系驱动的一只顺从、麻木、不负责任的齿轮。
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推脱。
所以无论如何,我无法接受男主角的行为。
有人说男主角拼命维护的不是“恶”而是法律的尊严。
并不是。
男主角可从没一句台词提到过法律的尊严,他只是不断说这是工作。
何况法律也是人所写就的,如果是没人性的恶法呢?
是不是也要拼了命去维护它的尊严呢?
还有人说男主角是不愿为钱杀人。
好吧,就算怕落下“为钱杀人”的污名,开始完全可以不接受任务,后来也可以让第一个受害女孩的父亲下手或自己下手不接受那笔钱啊。
是榆木脑袋还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失业?
结尾,男主角轻松愉快的继续生活,也许偶尔会想到那些枉死的冤魂,但只要转念一想,这毕竟是工作嘛,有什么办法呢,也就又可以安心睡去了。
一个杀害弱小,杀害保护她的人,最后也没有悔改的人渣,但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编剧是想告诉大家正义的宣判才是正确的,一切带有自己感性情感的复仇都是错误的,换个角度,我觉得中国共产党绝对是男猪脚,把人渣都放回去了,影评跑偏了!
回来!
.........放下仇恨,承受痛苦是人一生所必须经历的命运。
同志们还是把10亿分了吧!
三池崇史这几年保持着极高创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创作质量。
因为情节本身的超现实,所以里面主要人物的定位显然也有其超脱的部分存在。
但并没有削弱影片从故事层面和人性社会层面都挺虐的效果。
统治阶层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力,利益集团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其矛指向的以及盾所保护的都不是简单某个群体。
影片的文学基础至少是涉及到了其中的矛盾之处。
看了一些评论 认为三池今年的作品越来越不给力 但是我看了《恶之教典》,《爱与诚》,和这部,都觉得三池的对于人物,心理的变现真心很厉害 。
三池对于这种极端的变态心理理解的很深,对于人性的探讨也很多,剧情也许不那么真实,但这种剧本好歹也是很有新意,不是什么随便就山寨出来的东西。
片子对于心理的描写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在死的边缘的人产生出来的不是逃命,是想杀更多的人,表现的越发变态,一个对于这种人渣却又要去保护他的男主,怎样去控制自己,变现得让人无法忍受这种看起来那么蠢的人。
这其实才是片子有意思的地方。
整部片对于这种极端的恶,与痛苦的正义是让我深刻,喜欢的主要原因PS:这是小弟第一次写影评 ,自己看了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反正我认为很好看
不知道大家为啥评这么低的分儿?
先排除我是菜菜子的脑残粉。
然后,我觉得情节很紧张啊!
到后来有点儿慢了,可是也ok哦。
逻辑不明?
我觉得应该没什么逻辑问题呀。
大爷有钱,为了报仇,把全国人民都卷进来了,这分明是不对的。
警察叔叔阿姨们,就要拼死了保护嫌疑人呀。
唯一的逻辑问题,就是,为什么非得押送到东京送检。
我也不太懂日本的法律,反正没解释清楚。
我觉得表达的挺好,一是罪犯“恶”到极端的表现;另外一个是十亿元的赏金,这两样东西加起来就会令一些人作出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而这里面更重要的就是十亿元的因素。
就像男主对芯片男说的,你一说钱怎么就觉得其他的话特别苍白呢。
其实罪犯的恶只不过是众人的贪的接口罢了。
戏剧冲突就是为啥好人要为了恶人牺牲生命。
很straight forward。
难道我要求太低了?
日本民族的表现就是假大空。
一部电影表现的淋漓尽致。
名声大的一匹这部电影,被很多博主夸的吹上天的此片评分如此之低,是豆瓣用户观影水平太低了吗?
我看完只能评价这部电影剧情漏洞太多,缺乏基本逻辑,是一部比较差的片子,这部电影6.7分的评分不但不低,而且还给高了,最多5.5分才差不多。
本来以为探讨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结果泥马我想多了,整部剧似乎想表达这点,但是我看完都没感受到这点,包括人物的台词,统统没有,整部片居然以最低级的方式就讲了个故事,甚至高潮阶段,给了主角点明主题的机会,他丫的居然都没说出来。。。
最后纯粹就是一泡污,最后只是让藤原龙也这个大戏霸美美表现一把,警察到头来连自己在干什么自己都扯不清楚,我是万万没想到在我国警察这么难考的国家对岸的小日子警察水平居然如此之低,真是给个阿猫阿狗就能当警察了,这啥子智商啊。。。
小日子的警务系统真的如此片所说,实在是太烂了。
1,开头第一波,卡车司机开着自爆车冲向车队,发生爆炸。
周围那么多车,那么大仗势,没有开道的????
就干等着堵车?
基本逻辑不通,你都那么大车队了,已经把路挡完了,那么这条路只能被是你征用了,那么必然有开道的,必须到前面疏散,然后车队才能按调配开动,这个问题表现出导演编剧的幼稚,所以后面狗屁不通的剧情就是自然的了。
2,本来以为是一个维护法律而不是处刑的,结果我多想了,直到最后也没这个觉悟。
白岩纯粹就是剧情杀,作为一个警察脑子简直秀逗,玩忽职守,剧情杀太明显,侮辱观众智商。
3,火车枪战。。。
日本火车没有安检吗???
枪怎么带进去的?
而且带枪上火车,火车站不汇报吗???
4,发布悬赏令后,没人抓老头子吗?
前排几个人吆喝这么好的片子,怎么评分这么低,豆瓣人素质低???
叫我看,恰恰不是群众素质低,欢迎水平低,反而是豆瓣最后的脸面了,豆瓣基本人均观影水平不但不低,反而是极高的。
这种片子给高分?
跪着吧,跪着不够你四脚着地,行伏拜礼吧。
首先,很喜欢这个背景设定!
很佩服想出故事的作者用巨额赏金去引诱群众杀人,然后警察要保护犯人转移。
一、关于杀人和保护人的立场。
杀人群众的立场:很多想要杀犯人的群众,口口声声都是说“怎能让这种人渣活着”之类的。
但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钱(电影后期有交代各自的财政问题)如果真的是因为不屑人渣,那就算没有赏金也会主动杀吖但是呢,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解决自身金融问题而抢着杀犯人。
这种是我超级鄙视的,嘴上说得好听,心里面又是另外一套。
为了钱就直接说啊,装什么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警察的立场,最容易想到的是身为警察对于工作的尽责。
而我觉得最终极的是对于法律系统和制度的信任。
相信法律,相信犯人一定会受到公正的制裁。
而且保证犯人安全转移,对维护警察的形象非常重要,如果失败,警察就只能被人认为无能了。
所以就算是铁定会判死刑的犯人,也一定要保护。
二、讨论下转移方法。
在这个设定之下,如果要保证他审理前不死,有什么方法?
大概只有两个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1.就地关押,派人保护。
然后就在该辖区进行审理。
2.派人给他化妆易容再转移。
不用以上两个方法,至少也用个笼子关着他来运送(当他熊猫就可以了),起码没人能用刀子伤到他一般群众就完全攻击不到了看到豆瓣短评有人说“为啥不用直升飞机送罪犯?
”只能说,这已经不能算是不用脑看电影,简直是没带眼睛去看。
因为剧情有说。
民航机不能用,因为被修理员做了手脚。
为什么不能用直升机?
在运送车上面就有提到,奥村说了句“至少也该用直升机吧”,铭苅就说了,那也是不可能的,比起平民,最大的威胁是经过训练的持枪警察。
虽然铭苅答非所问,但大概也说明了为什么不能用。
其实简单想一下都知道直升机不能用,如果飞行员要杀犯人,你能阻止吗?
杀了飞行员还是绑住飞行员?
三、犯人最容易被杀掉的地方毫无疑问,当然是目的地……简直不用推测你移送的路线,直接蹲点就可以,无论警察,黑社会都很方便。
在移交到目的地的时候,总觉得应该犯人一下车就有全体警察拿枪指着他,然后扫射成马蜂窝……就算安全送到检察院、法庭,那法官、陪审团、庭警都有可能争相要杀掉他……有人的地方就不安全……四、讨论下谁最容易拿到10亿那最有可能性杀他的人呢?
首位当然是警察,其次应该就是黑社会了。
警察最容易接近犯人,赏金也足够吸引(日本警察算比较低福利的公务员了),但仅限普通警察啦,有声望有地位的警察才不会毁掉自己一世英名呢。
而黑社会则有火力对付警察犯人受伤的话,还有医护人员最容易下手。
不过我没想到,群众也可以通过挟持人质的方式叫警察交出犯人……不错。
五、死掉的警察值不值得用那么多人的命去换一个人的命值不值得?
(《雷霆救兵》也有这样的思考讨论)而且牺牲的都是警方的精英,而保护的还是个人渣。
如果最后是安全送到,我认为死多少都是值得。
只有看明白上面第一点讨论的立场,站在宏观的高度看,才能理解这个“值得”。
六、吐槽点1.保护过程殉职的警察,都是蠢死的。
我就不懂了,避弹衣很贵么?
为什么只有一个人穿了。
其他人中枪就直接身亡……最后,由于一个警察没看牢犯人,而且另一个在认真接电话完全不照看犯人那边,这样又死一个……如此缺乏警惕性跟没接受过训练的平民一样……警察这样死实在是白痴吖……2.老爷子那么虚弱,拐杖藏剑也刺不中啊,为啥不改装成枪呢,你有的是钱啊……七、犯人的立场犯人被逼到走投无路,去警局自首,这个很合理。
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犯人是怎样都要死了,区别就是存活时间(能否活久一点)、死亡方式(被人杀还是判死刑)。
所以,比较合理的思考方式有两个1.反正是要死,那死之前再蹂躏一些女孩子。
2.比起有可能被群众抓起来折磨,当然是要速死——抢枪或者求警察枪杀自己。
中途逃走是合理的,但乱杀警察就有点不合理了,那样就算能被枪杀,也免不了受一顿皮肉之苦。
何必呢……
蠢即是恶,保护罪犯到最后一刻的执拗警察,间接害死了好多人。
等同于他杀了那些人。
这世上最大的恶就是伪善,和罪犯永远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一样,那个警察也永远意识不到自己恶,做圣母很容易,只要自欺欺人就足够了,但是假慈悲是会害死人的。
规则本身是为了服务于人而存在的,而不是人为了服务于规则而存在。
没有人性的规则,就跟没有变通能力的警察还有没有反悔过的罪犯一样可恶。
这三种,都是大恶。
在观念不断变化,朝令夕改的世界。
善良的定义,是不断变化的,随波逐流的善良,不是真正的善良。
很多所谓的善良都像表面包装一样不堪一击。
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个社会的当下有约定俗成的规则,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准则。
但是这些准则都是工具,当工具凌驾于人心人性之上时,就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善良。
一切就都成了恶的障眼法。
没有人愿意成为工具的奴仆,除非是为了掩饰什么。
开始以为是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虽然四个字只有一个“之”字是重复的。
但竟连主题都那么像啊!
后来发现两者形似而实质太远,东野讲的是程序性正义的可疑性,而三池老妖虽然画面更火爆激烈,却比东野想的更简单,他讲的是程序性正义的正义性。
为什么?
从“如果”谈起。
a 如果被悬赏追杀的清丸不那么罪大恶极,甚至根本就是个好人呢?
清丸的人物设计严格遵循了一个基本点,就是——人渣,完完全全不可救药,想饶了他都不好意思。
这个设计很具迷惑性,客观上给了众多极不专业的杀手和摇摇晃晃的蜷川老爷子行事的合理性。
但是!
我相信如果蜷川老爷子出10亿悬赏的是铭苅,也会带来全民总动员的效果。
毕竟,促使清丸成为全民公敌的是10亿悬红,而不是他犯的罪。
所以,三池讲程序性正义的论据之一:私刑包含了太多个人主观性因素,无法对一个人是否该死做出相对公正的判决。
b 如果”杀手们“不是急需用钱的话 电影里提供了一个反证,即女出租车司机。
她明明白白知道清丸脑袋价值几何,但却不动心。
根本原因在于开出租车可供她衣食温饱,没必要为了给一糟老头子报仇而惹上牢狱之灾。
我妈告诉过我:钱不是好挣的。
而地铁站的大叔杀手,为了杀清丸——获奖金,甚至以挟持女童为威胁,本质上,已经和清丸等量齐观了。
所以,三池讲程序性正义的论据之二:任何企图动用私刑的人,本质上都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更直接点说,动用私刑,无论是否触犯法律,都是对社会公权的侵犯和损害,只有将决定死刑的权利公摊,才能将个人利益的公摊为群众利益。
c 如果清丸杀的不是蜷川老爷子的孙女,或蜷川老爷子不是那么有钱的话?
关于这一点,电影里也提供了一个反证,即惠美的父亲。
一样是被虐杀的小女孩,惠美的死亡却没带来这种“全民办奥运”式的集体狂欢,我相信惠美的父亲曾经无数次想杀清丸,却只有在清丸杀了蜷川的孙女时才能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信息资源,为什么?
无非是钱作怪。
所以,三池讲程序性正义的论据之二:允许个人有权利动用私刑,实际上是认同了某些个人的权利高于法权和公权,是以必须将动刑的权利交给法律和群体,才是实现最大范围的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综上所述,三池这片确实论证的是程序性正义的正义性。
但是,但是,我的话还没说完。
d 如果清丸没被判死刑怎么办?
铭苅教训奥村时有一句台词很有力道——真有意思,当你一提到钱,好像所有的理由都成为了借口。
但奥村有一句话,也是很凶的——如果清丸死不了…… 我顿时觉得中国的死刑制度绝对英明神武,清丸这种人渣,如果都不死,再培养俩“模仿犯”的话………… 清丸在电影里是死了的,但是,依照日本那几乎是名存实亡的死刑制度,……我真是不敢想象。
——清丸敢自首,多半也是看准了日本对于死刑的暧昧态度,在政府手里,没准自己还能留一条活路。
《彷徨之刃》中长峰重树之所以亡命天涯,只身寻仇,就是因为按日本法律,强奸虐杀自己女儿的两个人渣,压根死不了。
要是想要这片子将程序性的可疑性写的更狰狞残酷,就该写经历了漫长的司法取证,马拉松式的庭审,以及法庭外的争辩、示威。
最后给清丸判个无期甚至二十年有期徒刑。
但是—— 我知道这样写悲剧性更大,拷问更深刻,但还是喜欢将清丸判处死刑的这个结局。
最后我还得PS一句,穿白衬衫的菜菜子大姐,很美。
她不再拥有鲜活俏丽的容颜,然而她还是那么的,美。
梗概:藤原龙也奸杀了大富豪的七岁孙女。
大富豪悬赏10亿日元要他的命。
大泽隆夫和松岛菜菜子是SP,奉命将藤原龙也押送到东京受审。
二人一路与全日本一亿多人为敌,最终完成任务。
大概核是在程序正义上。
故事设计很极端。
藤原龙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没有丝毫辩解余地,最终被判死刑,遗言是早知如此该多杀几个人才好。
就是说:哪怕是这种人渣,也得按程序审判哪怕为了护送他死上好多人也不能直接就地枪毙么?
答案那么简单:当然不是。
人渣就该早死。
早死早好。
去他娘的程序正义。
然而我知道当代社会的这些“程序”固然有其缺陷,却不能否定它的作用更多地在于保护弱者。
如果藤原龙也是冤枉的呢?
毕竟他那么帅。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其实还是金钱的力量。
10亿日元——再加上那些背地里的小动作和千金买马骨的投入,大富豪实际付出的价钱还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可以被抽象为符号了。
你会为了10亿日元去杀一个真正的人渣么?
你会为了10亿日元去杀一个酒后驾车撞死人的家伙么?
你会为了10亿日元去杀一个正打算去杀人的人么?
你会为了10亿日元去杀人么?
啊我扪心自问沉默良久。
结论是:不要考验人性。
菜菜子还是那么漂亮。
剧情虽显老,但细节处理很到位。除了松岛阿姨那臭脸始终摆着略显呆板外,其余演员都演的非常好。尤其是此片的名字--藁の楯,取的特棒!稻草做的盾牌的结实程度可想而知,随着剧情的发展,组成这块“盾牌”的人先后离去只剩男主一人,但即便如此这块“盾牌”却并未“破碎”,还是捍卫了法律的尊严。
故事的设置很好,就是受不了塑造人物的方式 ★★★
都是些玩剩下的东西,没新意
哈哈。我直接一星当弱智笑话看。观众是能跟变态共情还是能跟圣母共情?这个伦理梗畸形的好像受了辐射似的。零分!
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示了彻底没有人性的两种人是如何走到最后的
太好玩儿了这片子,屏幕里的人争相占领道德制高点,屏幕外的人则争相秀智商。虽然是正义道德和法律程序的交战,全片又充斥着三池老师啪啪打脸的恶趣味,今年日影依旧佳作不断,吾心甚慰。菜菜子老得脱了相,藤原包子也已经不能更丑。只是永山弟弟君,咱能别重蹈古天乐的覆辙么?
所以呢,这片其实很无聊的,讨论的东西也一点不在正确的点上,可能感情用事大于理性的人会比较喜欢,其实压根不存在伦理讨论性的感觉,因为全片没有讨论立法的问题。然后在表现上,基本一脉就是能猜出来下面什么感觉的接承,所以也乏力。只有在场景和暴力场景还行,三池啊。。。
简直毁三观,不值得保护的人却还要牺牲那么多人去保护
藤原这个死变态~~
虽然结局维护了国家法律的尊严与程序正义性,但一切法律都不外人性,为那个人渣牺牲了多少警察的性命,改变了他们亲人的一生,这样的所谓程序正义不要也罢。东野的彷徨之刃亦如此追问。
三池崇史以往都是自HIGH的同时也让喜欢他的那部分恶趣味影迷也跟着爽,这次就只剩下他一个人爽了。失败的类型杂糅,拿一个商业类型片套路的惊悚剧本,还想着拍出文艺片的人性纠结,结果各种拖泥带水的拧巴文戏让人很难找到情感释放的出口,但这个类似黑暗骑士的故事倒是很值得人深思。★★☆
恶心
真是让人匪夷所思。这样一部电影居然能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看似有脑,实则极度无脑,完全违背现实。
人物脑残至极
從賭博黙示録開始,藤原竜也最近的幾部片子,風格相當統一啊。
三郎一拍个正儿八经的商业片就不行了,不好玩儿了啊
想法很大胆,故事弱爆了,挖坑失败的典型……
各方面都很出色,算是三池近年完成度最好的片子了。可惜唯独人物依旧是短板,设定很好,塑造僵硬。藤原龙也继续神演技,菜菜子这是肉毒打多了么?并不觉得铭苅圣母,最后和老头的对谈是败笔,不及TB。最精彩的台词是奥村那段:漂亮话说起来很容易,可一联系到钱,听起来就全只是借口了。主题歌太好听。
铭苅的职业精神令我赞叹。
浮誇的表演不適合嚴肅的作品,怎麽不從控制富豪入手呢,嫌犯應該更猥瑣或者嫌疑更模糊才有戲劇性,程序正義也不提一下,執法、談判、犯案全是情緒主導,實在缺乏法治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