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月光》(又名《我会好起来》)是一部有微微悬疑色彩的家庭题材剧,有着法国电影特有的闷闷的气氛。
Tellier一家人无法言说的悲伤像洋葱一般,随着时间推移,在影片闷闷的氛围下被焖熟了,由此竟然生出一丝丝甜意。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Tellier家的儿子Loic在一次攀岩中意外身亡,而当时他的双胞胎姐姐正在西班牙旅行。
父母深知姐弟俩感情深厚,害怕姐姐Lili伤心,在她旅行归来后谎称Loic因为跟父亲吵架离家出走了。
然而Lili惊讶于弟弟竟然都不跟自己联系,于是因此产生厌食被关进精神病院。
旅行中认识的好朋友以及她的男友试图帮她逃离,这段略违和,差点把观众带到实验类电影。
当眼看着女儿一蹶不振,父亲只好继续升级谎言,定期跑到其他城市寄出明信片,并且明信片的内容风格和笔迹都模仿过世的儿子。
母亲也必须配合演出,假装所有的内幕都不知道。
一封封明信片把Lili从崩溃边缘慢慢拉回来,也燃起了她寻找弟弟的希望。
父亲也必须周密安排圆谎,然而最终还是被Lili发现。
幸亏此时,闺蜜的前男友Thomas向Lili表白,这段爱情似乎能抵消掉Lili仍没有联系上弟弟的失望。
然而Thomas无意中发现Loic的坟墓,Lili的父母不得不说出事实,另一边Lili在父亲的车里发现所谓的被弟弟离家时带走的吉他。
四个各怀心事的成年人貌似把家庭聚会的气氛要毁了,Thomas强烈提议出去吃饭。
走出充满悲伤的房子后,Lili和Thomas都有话要说,Thomas说出了我爱你,瞬间画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明朗。
Loic的意外身亡是这个家庭无法回避的伤口,编造谎言的父母其实是在不断撕开心里的这道伤口,而Lili的伤口是一点点划开,也一点点被身边的人缝合。
Lili应该深知在自己被骗的时间里,父母承受着三重压力:丧子之痛、对女儿的担心、圆谎的心酸。
所以最后选择不再触碰那道伤口,跟着男友离开伤心地,不让父母再担心。
神秘的明信片虽然是假的,但父母对子女的爱,同胞爱都是真的。
时间:2007年3月26日晚9点地点:Quartier Latin影院事件:《我很好,别担心》je vais bien, ne t'en fais pas上画第三周一部线性叙事、姿态淡定的法国电影。
时间不长也不短,刚好就在那要让你觉得有点闷的时候,突然用一个Punch来打动一下你的小心脏。
不争气的泪水,或许就会在这个时候夺眶而出。
然而,这部电影要让人做到“感同身受”的能力很有局限性--我说的是,如果是没有兄弟姐妹的人,恐怕很难体会到莉莉那种为胞兄茶饭不思的感情;当然,父母对子女的那种爱,相信谁都不会熟视无睹--谁没有父母呢?
片中把莉莉的双胞胎哥哥吕克放在幕后,始终没有现身,即便是戏中Lili拿出一张合照也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这或许让人想起《蝴蝶梦》,只是在后者中,那无所不在的丽贝卡鬼魅般的紧紧抓住人心,而吕克的角色,终究只是一个联系他人的纽带和完善剧情的道具。
剧中的那首主题曲U-Turn算是其中一个亮点,来自一个叫做AaRON、主要唱英文歌的法国组合,你可以在他们的官方网站的“Video”部分找到这首歌的一个音乐电视版本和一个现场演绎版。
http://www.aaronwebsite.com/ 最后,发现网上把这部电影翻译成《我会好起来》,显然是从故事女主角的角度来讲的。
但实际上,原片名应该取自那些明信片,也就是“吕克”对莉莉说的话:我很好,别担心。
7分原贴链接:http://www.blogcn.com/User5/tintin76/blog/55926025.html
成长的重量就是,吞下自己的苦悲,令所有人皆大欢喜,剧中每个人都如是。
莉莉隐隐感到弟弟已经离开自己了,最后看见爸爸车后箱弟弟随身带的吉他并没有拿走时,才真的相信他已经死了。
我想莉莉大概本身就有抑郁倾向,弟弟的骤然消失加速了她厌食症的爆发。
不知道爸爸是用什么心情熬过去的。
他让自己伪装成儿子的口气,写的每封信都要狠狠斥责自己一顿。
托马最终也说不出弟弟已故的真相,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包裹着这层谎言。
弟弟的歌词中写到:莉莉逃离这虚伪的世界莉莉终于明白了,她的父母、爱人,为她编织短暂美好的虚拟世界,她不再沉溺,这一次她会好起来的
生活中的秘密是应该全盘托出还是应该有所保留,可能谁都无法找到正确的答案,因为生活太复杂,太难读懂它了!
全片都沉浸在一种伤感、压抑、无法释怀的气氛中,难见的几处亢奋镜头也处理得不温不火,连最后的结局也是在一种保留的惆怅中结束,全片几乎所有人都无法完全从自己的情感中走出来。
感悟那深沉的父母之爱。
影片最后的15分钟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使这部原本看似充满文艺气息的电影更显生活,温情。
又是一个淡淡忧伤的法国电影。
星期三和朋友去城里看了瑞士德语区的首映。。。
导演在开幕之前作了短暂的致辞,可惜我的法语太差,翻译的德语又是只翻1/3.可惜了...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巴黎家庭中,一对中年夫妇,太太在家做全职主妇,先生在城中辛苦的做着一份白领的公职。
他们要供房,还要操心两个孪生子女中的儿子loic,整日只玩音乐,不思上进。。
19岁的女儿lili和好朋友lea去西班牙度假一个月,回巴黎以后却发现孪生兄弟loic已经带着蓝色布袋装的吉他离家出走,原因是和父亲吵了一架。
lili从这一天开始绝食,并且试图叫好友lea和她男朋友thomas帮忙从医院逃走,直到loic从其他城市寄回家了一张明信片。
lili奇迹般的恢复了,但是她却决定辍学,做超市的收银员,并从父母的家中搬出了来。
lili决定到loic写卡片的城市去找他,可惜未果。
回到巴黎,和lea,以及thomas度过了20岁生日。
lea告诉她,thomas和她分手了,但她没有告诉lili,原因是thomas爱上了lili。
日子一天天过去,又到了夏天,loic不断地从城市到城市往家里写卡片。
告诉lili他对父亲的怨恨。
在lili和lea,去海边度假以前,thomas向lili表白,lili却表示不能接受。
lili最终没有和lea一起去度假,而是只身一人来到loic最后寄出卡片的海滩,希望在那里能找到自己的兄弟。
lili失望了,但是thomas却没有让她失望从巴黎开着smart来安慰她。
忽逢大雨,两人上街边的便利店,lili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便利店购买卡片和信封,然后在街角的邮箱处停住,再然后驱车离开。
原来loic从来都没有写过任何卡片,一直都是爸爸模仿他的笔记在写着那些从各地寄来的卡片。
回到巴黎的lili和父母抱头痛哭。
和lili确定关系的thomas受邀请上lili父母家吃饭。
临行前,载父母到墓地为祖母扫墓,无意中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loic 1986-2005。
同时lili也在车库爸爸的车里找到了蓝色布袋装的吉他。。。
电影的结尾,他们四个人一同走出那栋房子那个街区。。。
严重推荐一下本片的配乐。
音乐让每一处的变故和转折都更锋利的插在我们的心上。。。
昨晚看了部法国电影《玫瑰月光》。
不知道为什么翻译成这个名字,法文直译应该是《我很好,别担心》。
也有叫《我会好起来》的。
片子主题是永恒的爱,反映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隔膜。
典型的法国电影风格,叙事平平淡淡的,直到最后谜底揭开,才知道原来如此,之前的波澜不惊瞬间升华为波澜壮阔。
真相的揭露依然平实淡定,更加感人至深,观众和女主角一起震惊、接受而后感动。
这是一个不能剧透的故事。
我只能说,子女在父母面前,永远都不该任性。
你以为你在耍酷,其实是在索取父母的包容;你以为他们不了解你,其实是你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
你以为他们已经老得忘记了什么是爱,其实都是你作为一个青皮后生的自以为是。
最终的最终,原来是父亲在最后默默的承受着一切.在电影的最后,配合着U-Turn Lili这首忧伤的歌曲,影片结束.但那位爸爸为了儿女所做的一切让我感动至深.我没有哥哥姐姐,影片中所讲述兄妹之间的亲情我体会不到那么深刻.可当我最终明白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父亲在去承受时,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我始终在辜负他对我的期望,一次次打破他对我的梦想,直至大学三年来对他的冷淡.自我的逃避.我知道这是一种很无情的伤害,可他依然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扶起我的肩膀.我驾校考试第二次通过时,他那几天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屈指可数的最终完成了他对我的期望.在深圳时那难过的一晚后,我第二天猛然发现他一晚过后苍老许多.因为我在一场家庭的对质中突然明白过来这么多年来他肩上所背负的东西是那么承重.十月份我毕业的时候,那晚他醉酒后的电话.失望与无奈,直到今天,我可能又一次打破了他这三年来的蓝图.
上课时候看的。
我去晚了,敲门进去,老师暂停了给我讲错过的剧情。
进去的时候,莉莉已经在医院,病的奄奄一息了。
中间别的班来催教室,我们换了地方,等旁的教室的时候,老师问我:你看明白了么?
生怕我错过情节不明白。
我说明白了。
想想又问:那么最后她的哥哥回来了吗?
老师说,我不告诉你,你要自己看。
然后又说:我选这部电影,是因为它讲的是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的故事,你可以看到法国人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处理家庭内部的关系的。
最后答案揭晓的时候,可能是太忙于关注法语究竟说了什么,用尽力气去跟上情节,我竟然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尾。
忍不住哭了。
父母的爱有时候看起来有些蠢,蠢到让人觉得徒劳。
可是他们还是这么徒劳地坚持着这种爱。
子女毫无疑问都会有那个很需要的阶段。
总有一天他们会渐渐不需要。
可是父母的这种爱,就像恒星放出来的光一样,也许我们用不了那么多,也许我们都已经在黑夜的那半球了。
可是恒星仍旧执着地燃烧着自身。
即使是在他们过身后。
就像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某颗异常明亮的星星一样,当那光映入我们眼帘之时,也许那颗星星早已燃尽,它的光却跨越宇宙亿万的光年,亘古长存地映过来,映到我们心里去。
这光,便是父母的爱的回忆。
我喜欢罗兰这个美人,喜欢她的眼睛,还有她的微笑。
看了一些法国电影,忽然发现一些共同点,一部电影里,一定会有吃的,并且在吃的时候,大家一定会说话,话都不多,但足以令人深思。
这个故事其实不难猜,难猜的是最后这个故事怎么结束。
我很惊讶法国人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那种方式,lili平静的对父亲说我看见你寄信了,爸爸没有停下自行车,对她说,好吧,那你应该和你的妈妈谈谈。
我什么都知道,我知道你撒了谎。
妈妈你在哭什么?
你才不是因为肉烤焦了,我知道哥哥怎么了,我猜的,也许这就是真的。
看看,这就是不言而喻,全靠心灵,全靠爱。
哥哥的明信片里怎么写的?
“我不用再看见一个不愿听我歌的蠢蛋,他那可怜的人生、领带、地铁。
”这些都是爸爸写的,字迹、口吻,模仿得相当到位。
具体台词我记不太清楚了,大致是这样。
老天爷,我受不了了。
爸爸是怎么写下来这些明信片的?
他知道你是怎么看待他的,是一个乏味、邋遢、煞风景的疲惫中年人,老生常谈,无可救药。
他什么都知道,但他觉得,你对他的厌恶、冷淡,与他给你爱是两回事。
父母的爱是如此的笨拙,它不能给你惊喜,不及恋人的一个吻、一句话,甚至不及一根烟。
他们有时候只有撒谎、保全你,你在他们心里,永远都是那个身份,是一个孩子。
其实我们也不过是一个孩子。
只是偶尔的时候,我们想当这个世界的爱人,想主宰,想爱。
影片最后,一家人去餐厅吃饭。
“我有件事想和你说。
” “我也是。
”男友说完,又加了一句,“我爱你,”表明了,不管后面再怎么难,我都陪着你。
男友搂着lili,往前走着,他回头看了lili父母一眼,这个时候还有阳光,故事结束了。
影片的后半部分的处理很好,我认为前半部分的病院戏份似乎不大成功,俗气了一些,有点莫名其妙。
我想起小学四年级一天中午放学,我回到家看到妈妈在卧室里叠被子,她叠得很慢,叠了很多次。
我开口叫她,她也没有抬头看我一眼。
“你爸爸出车祸了,他撞了人。
” 成年人的措辞都那么简单直白吗?
“奶奶在厨房,你先什么都不要给她说好吗?
” 那个时候妈妈还很瘦,手臂纤细,如果现在我看到她这个样子,一定觉得她是一个心疼的女人。
我什么都没说,回到了房间。
后来我记得自己画了一幅画,全是彩色的,是一个小孩让一辆汽车停下来了,我当时对妈妈说,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车都开慢一些。
可我自己的车开快,我着急往远处走,远离父母,去找自己喜欢的人,我开始觉得家里的床不够大不够软。
没什么意义。
我都知道,不想让你撒谎,但你知道,那么多句话里,我最不想听的,就是真话。
我喜欢这个故事,它让我看到了我们很多人,看到了父母,看到了被隐瞒的自己,还有那个因攀岩掉下来的自己。
跳着看完的。
很美的一个家庭,但是却隐藏了失子的痛苦。
对于做为父母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我觉得对于孩子有很多的爱还是觉得不够。
了解一下自由主义社会中孩子的教育和他们的生活内容,开阔了一下视野。
简单的说教和盲目的管教都不是很适合现在的生活。
影片风格很生活化。
请靠着亲人的,无论有多少分歧,只要知道互相深爱着就好了。
冲着梅拉尼罗兰来的,可惜没有突出她的美丽
总有语言无能为力的时候,总有一些你无法想明白的事情,一切努力皆是徒劳无功,面对它,接受它
女主美,被爱包围而不自知
往事随风去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中规中矩 女主有强烈恋兄癖 对一个成年人的出走担心到绝食 有些过了
伟大的爸爸,温情脉脉又细水长流的父爱,爸爸的肩膀替我们扛了太多的苦难,感谢他们吧
...一种莫名的感动..
83年,06年,正是青春美好时
我觉得吧 这故事好像在哪里看过 肯定之前有这样的一部电影的。居然获得了凯撒剧情片奖,真是奇怪
闷片
一部非常感性的电影
这种片子就适合天凉的时候看,看着心里舒服
女主角可美丽,主题曲很动听,前面略显平淡,到最后真相揭示时眼泪竟然一下子涌出来了,父母跟男友,还有她对彼此之间的爱,柔软而坚韧,也许对这作法我不能认同,不过觉得这电影还是不错的,时长也合适
3颗星给那首歌,1颗星给女主角~
这么好的姐姐哪里找?
你永遠不懂我傷悲 如同白天不懂夜的黑
看前三分钟就知道整个故事讲了什么。
好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