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觉得园子温拍裙底就是因为他想拍裙底,虐妹子就是因为他想虐妹子,换句话说他是在完全清醒地跟随一股原力/原欲行动,但不得不说,他所设置的这个粉红色大逃杀的情境一下子就带出了我们所处的受虐狂时代的那种绝望感。
那是把绝望浪漫化、把绝望称作这个世界的“真实”(リアル)的新型毒药,是我们所日常服用着的维生素安慰剂。
第二幕光子转生为启子,耳畔仍萦绕着上一个世界的同伴被惨杀的尖叫声,我忽然想到自己有时走在宽阔街道的艳阳里,耳畔也会传来一模一样的刺耳尖声——那种无来由的、无法逃离的颤痛和心悸,大概并不属于这个世界。
面对着本世代的虚无,大约有三种进路。
一是犬儒主义或皮浪式的调和或剥离,抗拒论辩,因为真正的睿智/平静/神意只能在内心追求。
其二是琐罗亚斯德式的永恒抗争,选择这条道路的人相信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因为黑暗本就诞生自光明之中。
第三条进路则是诺斯替式的,向着Nous行进的“超现实”(シユール)之路。
但最后这条路在很多时候看上去都是很作弊的……我举个例子。
比如你能用一个看似罗曼蒂克的自杀结局来真正解脱主角命运受人操控的困境吗?
你能用一部没完没了拍裙底和虐杀女性的电影来真正反对男权社会吗?
你能保证跟着自己的(变态)欲望往前跑,就一定能找到那个理智无法找到的“出口”吗?
在这些逼问中仍然能保持自洽、拥有创作的自信,这大概是种天赋,并非后天努力可以达成。
刚刚微信群消息一直在闪动,朋友们在讨论着音乐节期间发生性侵的新闻。
这个时候看这部电影,我其实是有微微罪恶感的。
我的朋友大都是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人,他们想要以毕生的精力在第二条进路上勇往直前。
而我却始终无法对争斗产生足够的信任,徒然站在第一条路的端点上,望着园子温这样的人在第三条道路上狼奔豸突。
他们好像真能寻得什么超越性似的,而我借由观看来为自己的懦弱开脱。
这部《真实魔鬼游戏》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和一年后的《反情色》都很相近,甚至视为姐妹篇也不为过。
不过《真实魔鬼游戏》的主题更窄(当然可能是因为受限于原著小说),指向性也更明确,直接点到了女性在生命历程的时时刻刻都为男权所操弄的社会问题。
同样是强调寻找“出口”的主题,《反情色》以回环结构大方地承认失败,从被禁锢的绝望回到无路可进的虚无,给观者留有余韵;《真实魔鬼游戏》则安排了两个导师般的角色アキ、シユール,仿佛要向观者给出什么答案,可最终结局却更简陋,草草让主角与幕后黑手同归于尽,以红色的羽毛来把自戕的鲜血浪漫化,这样粗浅的隐喻也让人失望了。
P. S. 让麻里子穿制服然后嘲笑人家已经25岁了是什么意思…?
算上真野惠里菜和冨手麻妙,所以到底是有多喜欢调教元偶像??
第一幕里大家被吸引来看的公交车GIF图发生前,有人说女主又在写诗了,那么这可以说是编剧留下的一个引子:女主富有诗意,与别的女生不同,诗是非理性的,无意识且跳跃性的,诗意般的文字正是文字对抗现实中“记忆”最有力的回击。
这里的“记忆”暂且可以把它视为固有的思维模式,还有固步自封的我们。
而到了第二幕,女主穿上河边捡来的校服成了光子,四个女生在河边丢枕头玩,其中一个看起来特现实的女生说:“不要输给超现实啊,否则你就输了”,这一句其实已经是作者所埋伏深意的点睛之笔,他也怕观众看到进度条过了三分之一还不明白,于是急忙在之前玄乎的情节里插了这么一笔,顺畅地拖入主题,纷纷陷入沉思。
女主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人,不论她变换成光子、启子、泉,最后在山洞里被秋逼迫着大叫三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以上才能变身):“我是光子!
”,她本质上都是她自己---一个被超现实所绑住的典型代表。
她不够理性,意识容易跳跃,说她25岁,她就只会看着镜子里变的了模样哭,别人跟她说这是你的婚礼呀,她就懵懂的赴宴结婚;被皮衣女追杀到了田径场,瞬间成了泉,她就闷不吭声地一路狂跑,只是为了不辜负别人的期待。
说到底,她没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只是在努力迎合着外界的声音,正如迷茫时的我们。
而这一切都有一个“超现实”的女孩一路引导她,在河边引导出“超现实”的定义,婚礼现场带着她毫不留情斩断一个个躯体的秋,后来马拉松一路拖着她奔跑,告诉她“不向前奔跑,就永远会被追杀”,到了大桥上替她掩护前者的追杀进入山洞,山洞里有一个声音说:“只要你活着大家都会死”,这大概就是来自女足内心的声音,她不断的否定自己,恐惧突破,因循守旧,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像秋一样的NPC引领方向,这个秋其实也是活在女主内心的一个声音,就如我们时常为一个决定而左右两难一样,其实两面都是我们自己啊。
所以,到目前为止都可以说,这是一部强调“拜托现实,就要狠心杀掉内心的小我”的一个故事,直到后来一个150年后的糟老头子打一款他自制的“真实魔鬼游戏”的游戏出现,我们开始判断园子温的寓意或许是:反对物化女权。
从糟老头说这个世界已经没有男人,而他利用女主的DNA制造成了女主的三个模型和一个虚拟的女性世界,这只能说明他在男性世界里活久了发腻,对女性的渴望已经到了靠意淫都无法满足的状态,于是又创造一个年轻时的他,强迫女主和他XXOO。
但女主终于清醒:“想要拜托这一切梦境,就要把内心的小我杀死,像杀死之前那么多假体一样决绝”,她最终用“枕头”这个贯穿全篇的线索物,枕头代表一次重生的机会,里面的羽毛成了红色,可以说是一种视觉特效,也可以呈现出女主要浴血奋战的决心。
她终于拜托了被现实玩弄的魔爪,成就了自己,找回了真我。
所以诗人导演园子温并没有改变以往的风格,影片中死亡的画面会和美好、甜美的音乐纠缠,用浪漫主义去突显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现实中的我们一面摒弃这功利熏心的世界、渴望挣脱,一面又后怕逃离束缚所要承担的后果,于是导演想开了:就是要杀死曾经的自己,做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才会有重生的机会。
导演说他拍电影并没有看原著小说,但至少看了梗概,他有一种诉求,那就是:去奔跑,去探索未知,不妥协,才有资格把心里的鬼抹杀掉,脱离游戏的苦海,寻找到荧幕最后白白雪地,追逐真我。
正所谓,真实的魔鬼正是无限膨胀的民意。
受微博病毒的影响速看了这部洒血的片子。
然后我又开始疑惑了。
这世界是怎么了,让人能制作出这样的作品?
还是只是霓虹人的社会的问题?
所幸我看了 谷阿莫 的 6分鐘看完日本電影《真實魔鬼遊戲2015》。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289627/顿时觉得台湾同胞毕竟是有着和大陆相同的文化传统啊,价值观多么的正气啊!
真是业界良心的解读片啊。
感到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加固。。。
我也是微博上看到动图来寻求刺激的好奇人士。
一句话总结,观感极其糟糕,对我而言。
昨天写了下短评还是两星的,今天想通了之后,发现自己只能给一星了。
平时看影评总有共鸣的地方,所以我也不需要自己动笔。
可现在我所看到的影评都不符我的感受,于是我也来写写吧。
这是一部差到我愿意为其写影评的电影。
我是边看边吃饭的,只能说我对这部电影太没戒心了。
不是血腥的场面太过刺激,真正恶心到我的,是片里主角作为的不作为。
我也没想到这电影给我的负面影响那么大,看完之后心情莫名地低落到一个程度,以至于不吐不快。
主角如何作为的不作为?
其实我发现自己从看到动图的开始,就一直期待着她对抗强权的方式是反杀。
结果她却选择了自杀……呵呵。
后半段有很多意象的象征,但并没有让我感觉到女主是无力的,她只是不作为。
由于是被人操纵的角色,她在前期不作为我可以理解,但她在全篇最有自主意识的作为竟然是自我毁灭,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恶心。
还有,关于女权的问题。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归结女权的,但至少在我个人的见解里,女权体现的标准,就是女性能做到保护自己,尊重自己的这样一种水平。
……可是片子里哪里有体现了,我完全看不见。
少女们底裤随便露,福利随便发,一堆路人妹子好像生命很廉价一样随便死,就连女主逃离男权社会的方式也是自杀……好歹你死前也把罪魁祸首(特丑的老爷子)给做掉呀,他不是能克隆一堆克隆体吗。
完全消极的作法,实在让身为同性别的我极其难受,可能男生更能看得高高挂起一点吧。
所以,不要再把女权体现这种帽子扣到这部电影上来,导演真的只是自high,不要想太多。
或许,真的要说到女权体现的话,导演这种极端的作法能让我重新思考并定位女权这个含义吧。
音乐还是不错的,可惜了。
好了,吐完了,我开心了一点。
影片开头,看公交车相关情节还觉得莫名其妙,到了婚礼场景时,已经能隐约感觉到这是一部奇片,各种隐喻、象征呼之欲出,越往后看越觉得导演有心。
最后女主角自杀时我差点流泪了,她用死完成了对既定的命运、可怕的规则和恶意的操纵者(男性)的反抗,多么绝望。
一幕幕都像噩梦一样恐怖、荒诞,既然是噩梦,当然缺乏一目了然的逻辑。
不过,跟着那种氛围和感觉走,相信导演的逻辑,相信自己的感觉而非思维,就会发现一个精心构建的、完整的、有象征意义的的世界。
许多场景都如从深层潜意识里化出,那份直击人心的恐怖并非只是来源于血腥鬼怪,而是我们都曾经梦见过的、幻想过的、害怕过的恶、荒诞和无意义——身边的人被毫无预兆的灾难杀死;本该保护我们的老师却朝学生开枪射杀;人群看似在欢笑祝福,真面目却是敌意与厌恶;在对女性来说有神圣意义的婚礼之上,自己却将被献祭给一个丑陋可怕的猪头新郎;以及自我的错位和丢失——自我的失去,将意味着彻底的迷失,思考和反抗的力量也就失去了源泉。
那个叫“超现实”的女孩,竖中指、说脏话,也充满了质疑和反抗精神,与这个超现实世界宣战的方法也是被她所道出:“要想改变命运,就要做以前绝不会做的事情。
”想看一个起承转合明白晓畅故事的人可以不用看这部片子,纯粹想猎奇血腥暴力场面的还是再看一遍《电锯惊魂》好了。
没认真看就嚷嚷着说烂片的人,和当初说《聂隐娘》是烂片的应该是一类人,其实看不懂只是相关的知识储备还不够(虽然我也还不够),所以真心想看的人,可以先找一些优秀的影评,然后再看。
其实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还有点像《傀儡人生》,看似莫名其妙、毫无意义的奇怪故事,其实值得认真的,严肃的解读。
等我以后多看一些理论书,再试着写一篇长文分析之
首先讲讲这部电影的大致剧情来帮助看过电影但不明觉厉或是懒得看的同学们理解,在很久很久以后,一个老年死宅利用dna技术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三位女神造出来放进了三个使用未来技术造出来的接近真实恐怖游戏的世界中一遍又一遍玩弄。
在无数次的循环中,部分配角产生了自我意识开始引导主角发起了一次对造物主的反抗,即通过在游戏开始时自杀来强制结束游戏,让游戏宅失去游戏的乐趣。
然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死宅是没有未来的,咳咳,开个玩笑。
那么我们谈论这部电影的时候该谈些什么呢,我想,女权主义和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电影中,死宅所创造的恐怖游戏世界中只有女性的存在,所有的杀害也都是针对女性,也是撒足了廉价番茄酱。
在游戏世界中所有的女性角色,此时都已经被物化,成为男性取乐的工具,满足男性某些需求。
这一点,从女主角突破次元之壁来到现实世界时,有一群男人排着队对着游戏海报(即印了三位女主的电影海报)撸,有很清晰的反应。
他们,并没有将女性视为与之有相同权利地位的人。
那么我们回到现代社会,虽然女权运动进行的轰轰烈烈,但是,在社会中很多不明显的角落包括许多女性内心里,也没有真正的对男女平等产生认同。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 真实魔鬼游戏。
看见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能把它和电影内容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个翻译有些问题,或许叫 真实躲猫猫游戏 比较恰当。
如果大家看过原著及一系列衍生的电视剧电影什么的就知道,这是一个大家快跑,被鬼抓到就会被杀死的游戏,因此,奔跑在这一系列电影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即意味着生。
在本电影中,女主角通过不断的奔跑奔跑,自我意识觉醒,认清了这个世界的本质而最后选择了死亡,来获得真正的安息。
整个过程充满了死或生的美感,这大概来自日本人与生俱来的自毁倾向吧。
最后,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件事,以上内容都是我强行吹比的结果,完全是为了显得比较有逼格,我之所以对本电影抱有强烈的好感,是因为脑洞大到突破天际。
一开始以为是一部普通的b级血浆片接下来又好像是校园百合纯爱电影,此后又经历了恐怖片,动作片,青春励志片,科幻片等一系列转型,最后只想说一句,园子温,我真是猜不透你,这波脑洞,我给10分。
2023年8月22日21:06:30《真实魔鬼游戏》是柴田一成执导,石田卓也、谷村美月、大东俊介等人主演的一部惊悚片。
影片根据山田悠介的小说改编,讲述了翼在众人面前离奇消失,睁开眼却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平行的世界的故事。
挺突然的,老师上课拿了一个加特林!
电影太超现实了!
在2012年10月每日新闻进行的学院阅读调查中,由山田悠介创作的出道作《真实魔鬼游戏》获得了中学生、高中生最喜爱的作品第一位。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全国姓“佐藤”的人都必须参与到一场魔鬼游戏中,只要被抓到就会被杀。
冲击性十足的内容让该作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而大热。
不仅出版了小说、漫画,电影版也在2008年上映。
新剧《真实魔鬼游戏 THE ORIGIN》将沿用原作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还会展开漫画、电影中未出现的新情节。
本乡奏多担任该剧主演,饰演主人公佐藤翼。
饰演其妹妹・佐藤爱的是在2010年获得“MissMagazine”的女演员清水富美加。
翼的好友・佐藤洋则由在话题电影《中学生円山》、《Joker Game》中有出色表演、备受瞩目的横浜流星饰演。
枕头里的羽毛应该是开启任务模式的道具,而之所以选择枕头作为触发物品,应该源于老头150年的淫念。
树林里,一床单两枕头,分明是在YY野战 = = 当然也可能有啥别的象征意义,欢迎大家请补充^_^我对血的理解是,血象征着死亡和解脱。
大家也注意到了吧,最后枕头里的羽毛全变成了红色的。
光子自杀倒在了一片红色的羽毛中,好像倒在自己的血泊中一样。
简单说,白色的羽毛是开启杀戮模式,光子用自己的生命将羽毛染红,相当于关闭了羽毛的开启功能,就好像选项框变黑了一样。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虽然这部片评分很低,但是楼主作为恐怖片退散者蛮喜欢的。
里面的脑洞其实不难理解,虽然前面一直看到晕晕的,但结局解密,回头一看豁然开朗,挺喜欢这种感觉。
而且不吓人,这个很关键!!!
《咒怨》、《猛鬼街》那种级别的,楼主根本不敢看。
当初无意中看《寒蝉》,被动画片吓得晚上做噩梦……想找部不吓人的恐怖片真的不容易QAQ 何况这部还挺喜感\(^o^)/为啥不给高分呢?
《真实魔鬼游戏》是我看的园子温的第一部电影,当时并不知道园子温是何许人也,只因对同类型电影的兴趣,才让我得知这部电影的存在。
当时是2020年的7月份,对电影完全不了解的我自然没办法在其中看到什么深刻的奥秘,于是只有短短的一句评论,将其定性为“高中无脑屠杀血腥电影“。
包括后来当我大规模重看园子温作品的时候,也没有将该片纳入重看计划,毕竟第一印象便十分糟糕。
这次重看必然抱着与当年不一样的思想,能够看到的东西自然也会更多。
该片在名义上改编自山田悠介的同名小说,不过实际上园子温改动了大量的剧情,到最后已经可以说是挂了别人的名字的原创作品了,以至于当年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映的时候,原作粉丝十分惊讶,因为完全就不是同一个东西。
这部小说早在2008年就已经被翻拍过同名电影,总共一直拍了五六部,那个系列可能会更加忠实于原作。
影片开头就是一场修学旅行,女生们在公交车上进行枕头战,女主角光子的笔掉落地面,蹲下拾起。
这时一股妖风经过,将除光子外的所有人全部腰斩。
据说这段剧情是名场面,很多人就是冲着它看完的整部电影。
这个场面在园子温的电影当中已不算新奇,它就是靠血腥暴力而闻名的导演。
这段已经给全片定下了基调,而这个基调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群演身上找到的。
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群演演技都很浮夸,主要表现在过度的热情,包括在后来她们遇到死亡时尽管惧怕却完全不躲不还手。
光子虽然是因为捡笔才躲过一劫,但是她的这个动作也很不自然,因为她其实蹲了很长时间,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笔,就像从来没见过这支笔似的。
并且,所有的角色都是女性,这些伏笔都会在最后得到解答。
光子被妖风追击,进入到第一个副本。
她成为了一所女校的学生,过度的和平以及舒服的春天,让她以为今天早上的经历是一场梦。
在这一幕中,提出了平行时空的概念,这也是全片的主题。
从本质上来说,命运无法改变,也就是沿着宿命论的方向前进,但是只要在意识到达之前,做一些平时绝对不会做的事,就能够摆脱命运的控制。
人生就是超现实的(シュール),不能输给人生。
回到教室后,老师们不由分说地拿出加特林等重兵器,对同学进行了一场追逐战。
(这个场面挺搞笑的)
光子继续逃,逃到了一个小镇,成为了别人的新娘,改模换面,成为了新角色启子。
这一关,她要面对的是猪头新郎官。
不过此时的她已经学会了功夫,在神秘女子追击之下,还是成功逃亡,进入到下一个副本。
在下一个副本中,她又成为了另外一个新角色泉,此时的她是马拉松选手,就这么跑,跑到了进入现实世界的入口,变回光子。
穿过一个奇怪的厨房后,正式进入了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是被男性统治的世界,所有的角色,以及目之所及的看板,上面都布满了男性的痕迹。
原来,她早已去世多年,而因DNA技术的发展,使得她能够在游戏当中永远存活。
游戏设计者将她召唤出来,只是为了让她与年轻时候的自己上床。
若要改变命运,需要在意识到达之前做一些平时绝对不会做的事。
在园子温的眼中,这种想要逃离命运控制的想法,最后指向的便是,自杀。
从表面上看,这部电影充满了很多恶趣味。
不过,千万不要忘记,园子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通过剥削女性这一极致的方式,来谈论他所想谈论的性别议题。
杀害同学的妖风是什么?
就是在现实或作品当中频频掀起女性裙摆的、永远会被人忽视杀伤力的那缕来自春天的清风。
老师拿起加特林,也是在将《大逃杀》所诠释过的主题进一步具像化。
教育固化了女性的观念,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衣着。
据我在日本的这些日子以来,发现女学生无论何时都只会穿裙子,包括在暴雪的寒冬,因为学校是没有给女生设计裤子的,光腿神器这类东西的使用也相当于是禁忌。
其实这些女生从小就开始练就这项技能,父母在小时候就会刻意地让她们把腿暴露在外面,长此以来双腿便能够抵御严寒。
限制衣着,就是在限制思想。
下一幕的婚礼更近似于盲婚哑嫁,因为此时已经成为启子的光子,是对新郎官没有任何概念的。
从这个地方也能够稍微看出来为什么所有的群演都如此浮夸。
热情的外表之下隐藏的就是一种暴力,这是一种由群众施压而成的,逼迫中心人物就范的暴力。
很多时候女性做出选择,不是因为自己想做,而是这个社会规定女性必须有这样的成长阶段。
女性可以是领路人和同伴,有时也会成为其她女性的加害者,让女性陷入更深一层的命运循环,所以这一关的BOSS就像前一幕的学校一样,安排了两名神秘女子。
在这条充满不幸的婚姻之路,拿起武器与他者对抗,这一幕能够联想起2019年的《准备好了没》,不知道这位导演有没有从这部电影当中得到创作的灵感。
马拉松的部分更像是给主角来到现实世界提供一条路径,却也可以理解成女性的生命就像一场场马拉松,方向全部都是被固定好的,后来她试图打破道路,沿着跳台一跃而下,发现下面也围满了围观群众,这样的选择也是命运的安排。
在身旁给自己打气加油的伙伴,在后面追击的袭击者,都是主角被命运裹挟的象征。
“跑”这个动作贯穿全片,从第一幕躲避妖风开始,主角就在不停地跑,或许可以这么说,“跑”本身就携带着极强的游戏感。
当我们操控游戏角色的时候,玩家不会有太多耐心,所以很少会有角色在慢悠悠地走路,因此多以跑为主。
这也是《罗拉快跑》这部电影为什么能够成为影游融合的经典案例之一。
当主角变回光子来到现实世界,知晓原来自己的命运就是一场游戏,而所有的女性都由男性设计。
这个地方确实会出现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原来先前自以为的所有的反抗,都是男性玩家在背后操控的结果。
自己找到了现实世界的入口,也是因为男性刻意如此安排。
日语原标题当中包含着一层“躲猫猫”的意思,而“鬼”的指向性则是多元的,不仅只有表面所能够看到的风、教、嫁,背后的运作逻辑更需要引起每个人的关注。
经历了教育、婚姻,此时也进入了女性生命当中的第三个阶段。
当表达情欲的时候,女性还是需要符合男性的想象,用非本我的姿态去为男性服务。
那自杀是否又真的是逃离命运的唯一方式,当她在选择自杀的时候,意识难道没有更先于行动到达吗,这个落脚点还是值得存疑的。
影片中四次出现过枕头,除却最后的这一次,前三次分别是在公交车、湖边与教室。
在女性空间中,枕头一直都只是玩具,而在男性空间,枕头转换成了释放色欲的工具。
不过这样的设计对于园子温来说还是太过于浅显直白,并没有起到什么很出彩的效果。
若结合现实层面来看,在园子温的作品当中,演员在戏里会被男性角色纠缠,在戏外又会被园子温本人纠缠,这又怎么不能算是里应外合呢?
很多文章都说过,一个人长期受到家暴,在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中长大,长大后可能会杀人,犯罪,会自杀。
我们正常的想法,有那么严重吗?
谁没被骂过?
谁小时候没被打过?
不就是被骂两句吗?
哪怕打你两下又怎么滴吧,至于吗?
父母对我们有养育再造之恩,骂你两句又怎么了?
打你两下又怎么了?
心胸怎么会这么狭隘?
怎么也想不通,我们也知道,被辱骂两句,被打几次,怎么会把杀人放火自杀犯罪联系在一起?
这中间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长期被精神虐待的人明明知道自己从小被别人伤害,攻击别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为什么还会去伤害别人,充满攻击性?
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看了日本电影《真实魔鬼游戏2015》,答案就在这部电影里。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后会感到恶心,反胃,压抑,不舒服,看不懂什么意思,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恭喜你,说明你是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下,健康的家庭里长大。
主人公光子本来是一个乖巧懂事听话的乖乖女,有梦想,喜欢写诗,就是这么一个人见人爱的乖乖女,影片最后杀了一个人,她杀的那个人就是给她生命的那个人年轻的状态,然后又选择了自杀。
一个人之所以会选择杀人和自杀,是因为他经历了非常恐怖的事,就像电影里的光子,哪怕教室外面有一点风声,哪怕听到吹风机的声音,吓得趴在了地上,正常人不应该怕风的,但是,光子被风吓得趴在了地上,恰恰才是正常人的真实反应。
在跑马拉松的那一段,后面有两个杀手和一个猪头男在往死里追她,她只有拼命的跑,恐惧让她不敢停下来。
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会碰到类似光子这样的人,他的某一方面会远远超过你,就像跑马拉松一样,你怎么追也追不上他,并不是因为体力不如他好,而是因为他的眼里充满恐惧,他吓得不得不跑,你跑不过他,恭喜你,说明你的生活很健康,累了想休息就休息,当然跑不过他。
光子始终处在被围追堵截的状态,不管你怎么做,都有可能被杀害,始终生活在被围追堵截的恐惧中。
为什么人被家暴以后会犯罪会杀人会自杀呢?
一对父母结婚大多年龄是25岁左右,有了孩子,孩子开始有了意识以后应该是七岁以后。
这个时候父母的年龄应该是三十多岁,这个年龄,不再是上学学习的年龄,青春波动期已过,性格已经平稳,世界观人生观已经固化,哪怕是错误的世界观,不继续学习的话很难再改变,当他们骂孩子猪脑子缺脑子傻子憨熊的时候,开始于在三十多岁非常清醒的时候,不是一时兴起,不是青春期时的一时鲁莽,也不是孩童时的不懂事,他们骂的孩子不是一句两句,也不是骂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超过十年不停地骂,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性格是非常稳定的。
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他认为骂孩子是对的,在四十岁的时候,他仍然是认为骂孩子是对的,在五十岁六十岁的时候,他仍然认为骂孩子是对的,孩子被连续骂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刚开始的时候弱小的孩子被吓得缩在一角,眼神里带着恐惧,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恐惧越来越强化,连续被骂十年以后,恐惧感就像《真实魔鬼游戏2015》里的光子一样,哪怕一点风声,吓得不知往哪里躲。
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感觉周围的人都是坏的,都要害他,恐惧感会让他觉得每一个人都是坏人,都要害他,他想活命,他吓得要反抗,因为不反抗有可能有被杀被害的恐惧感,于是,有可能会杀人,每一个因家暴被家人辱骂而犯罪的不正常的孩子,绝对不是说骂你两句,打你两下就变成了那个样子。
肯定被家人长期辱骂了十年以上,这种恐惧感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断强化的结果。
或许对他们来说,杀人和自杀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的反应,就像光子看到风的反应一样。
【B-】我是真的觉得还挺好看的……这片就是故事底子太烂了,从设定到情节都极其不可信极其雷人,其实导演的主题,拍法都很棒(能将血腥和热血青春完美融合的也只有日本人了)换一个好剧本,完全有能力成为神作。
明明就非常可爱的作品,如果你愿意相信这只是一场女权的梦。开头就是高潮,虽然越来越激进女权,但是园子温从来没有放弃戳更多人的G点呢。
诚实预告片 主演:GIF病毒 抿嘴 内裤 马拉松纪录片 唯美摇滚乐
难过。
园子温应该是漫画家,不应该是导演。这个关于少年成长心理的日记太血腥太另类太恶趣味了,太超意识了哈?
喏,科技宅男也是宅男,就算你复制了女神的基因,女神也是不会和你交配的。
满分是给谷阿莫的
经历了教育事业婚姻后,希望你还记得你是谁。但影片拍的真的不好看,太不紧凑了,分分钟出戏。爱看美女跑步的倒是可以看看,时长大约占影片三分之二。
什么片都接!
意味わかない,园子温这是文青病又犯了啊。特技好差,估计钱都用来租大炮了。
真没有想象中惊悚 只靠血腥撑起我看的这80分钟。
又是一部被刻上“园子温”三个字的改编。近来他翻拍作品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对我胃口的居多。mono配乐,与其说在讲扼杀全国女高中生,不如说探讨了自我扼杀和女权主义。血腥程度高出地狱为何恶劣一个等级,残忍、尽兴,很园子温。他对社会和人性思考的出发点非常基督教,但或许他本身也没有意识到。
除开刷因为GIF才来看电影的,弹幕居然有好多刷我麻的,我麻居然还没胡萝卜,感动cry
仅仅是开头5分钟,和妖孽的玲奈。
自己选的园子温,攥着拳头也要看完,想着挑个短的看完早点睡,这口味就不叫一个重……是hinhinhin重……看似貌美柔弱萌萌哒小妹纸,却是体力超凡耐力十足长跑小冠军,一路狂奔在各种超现实空间……园子温你够了!变态有评级你就是冠军!原著估计也是够变态才被他这么细节的视觉化。
欣赏不来 不如只看谷阿莫
少女们,自杀才是唯一出路!
园子温一年四部的高产就是这样的结局,越来越烂
你也是被微博gif骗来的吧||女子高中生的异常||在每一个轮回了,都要与秋相爱哦||羽毛飘啊飘 女主跑啊跑||浓浓的百合魂啊||我觉得真的不错啊||园子温again
硬是要用結尾來說這部片多有社會深度,恐怕是太過了,但絕對不是毫無意義。然而導演的片子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問題,看似血漿為輔,社會議題為主,卻無法深刻地用情節或對白來展現,甚至真相往往缺乏邏輯,反而只讓大多數人記得很血腥。電影可以詩意,可是過度故弄玄虛的話,什麼都是留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