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将会毫无悬念成为今年的日影票房冠军。
仅仅在首映前两周内的票房增长速度,已超过了过往十年所有的动画作品。
包括宫崎骏的《起风了》《悬崖上的金鱼》和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剧场版等等。
而到现在为止,总票房已达到100亿日元。
这也意味着,这是第一部进入百亿票房冠军排名的非吉卜力动画。
不仅仅在票房上取得惊人成绩,在影评界也带来了不小的轰动。
《电影旬报》特意为此刊出了最新的动画特辑。
连颇具学术范的《尤里卡》杂志也用整期的篇幅,讨论着这部话题十足的作品。
可以说,继宫崎骏的收官之作《起风了》三年以来,不曾有过一部作品像《你的名字》一样如此受人关注。
如果无法摆脱宫崎骏影响的《追逐繁星的孩子》(2011)是一部失败的仿作。
那么《你的名字》则是结合了新海诚自身作品元素的一次高度自我重构。
不仅如此,曾易被人诟病的叙事无条理、人物造型力欠缺等问题,在本片中也全然不见,达到了新海诚作品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一,身体的互换《你的名字》虽然登场人物极少,主要不过男女主人公二人。
但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让本片显露出大片的气质。
岐阜县系守町的高中生三叶(上白石萌音 声配),希望早日摆脱单调的生活,和作为长女不得不继承古老神社仪式的烦恼。
“下辈子把我变成东京的帅哥”三叶朝着远方呼喊。
就在彗星即将造访地球前的某天早上,三叶竟然美梦成真/一语成谶,在梦中和东京的高中生泷(神木隆之介 声配)相互交换了各自的身体。
三叶进入了泷的身体并穿越到了东京,而泷则换成了三叶的身体来到了系守町。
但周围的人们却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
身体互换后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尴尬和窘态,通过周围人的诧异反应得到了侧面烘托。
就好像,三叶进入泷的身体之后,因为突然增加的女子力而获得了泷一直暗恋着的前辈(长泽雅美 声配)的好感。
并帮助泷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次约会。
互换之后第二天,两人又会重新回到各自正常生活。
而事后,两人才羞愧得意识到对方用自己得身体做过得种种荒唐之事,不禁更加滑稽可爱。
正是在这样一种互换和对比的交替运动之下,新海诚将前半部分的喜剧性和荒诞感铺陈得可谓极好。
从叙事结构来说,本片分别由三叶和泷的两条平行线同时进行。
但两条线之间看似平等,但是无论是视点的分配,还是画面所占比重,都显示出主线和辅线的区别来。
在未互换身体之前,三叶的日常和校园生活被着重描写,以突出她对东京都市生活的憧憬。
而三叶进入泷的身体,也比泷进入三叶的身体之后,所发生的种种生活插曲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可以说,三叶的视角主导着本片的前半部分的节奏。
这也许是出于拥有女子力的泷的人物设定更充满戏剧性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为后半部分,以泷的主视角的反转做对比。
与此同时,也不再只是空间的互换,并导入了时间的维度。
二,万物都是结无论是剧中男女主角,还是作为观众的我们,都以为两人的身体互换只不过发生在不同空间,也就是东京和崎玉县之间。
直到当三叶穿着浴衣看到彗星陨落的同时,画面切换到泷再也联系不到三叶的场景(作为超越空间的时间小道具——手机的失联暗示着两人已不在同一时间维度当中。
将手机的时间纬度问题无限放大的则是处女作《星之声》(2002))以此为分界点,两人身体的互换开始停止,泷走向了寻找三叶的旅途,这意味着两条平行线终于开始走向交汇。
泷凭借记忆,找到了梦中所见的系守町的诹访湖。
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早在三年以前,因为彗星陨落这里已化为废墟一片。
但泷仍不顾同伴反对,第二天独自走进了神社的洞穴,喝下了曾经三叶在仪式时喝过的口噛み酒(一种将米、谷物等放入口中咀嚼,然后吐出发酵的古老造酒方式)。
喝的互换动作也发生在,此前奶奶(扮演着预言家的身份,也是唯一识破三叶身体被互换的人)带着三叶姐妹去森山拜祭神灵时,用喝水的列子说明了結び(结)的意义。
“绳结的连接是结,人和人的关系是结,时间的流逝也是结,都是同一个词,都是神的力量”。
世间万物都是结,都在流转不息中相接相连。
也就是在这里,泷在准备起身时不小心滑倒,新海诚用一个长长的慢镜头完整展现了泷悬空时眼前看到的景象。
陨落的彗星、传输中的脑神经、散落的绳结、甚至三叶母亲分娩后剪断的脐带。
这些同样作为“结”的红色线条,在空中飞舞,扭转缠绕,时而回到原样尔后又重新相连(动漫作为线条的艺术美可以说在这一瞬间达到了极致)。
泷因为喝下了口噛み酒,获得神灵的力量再次重新穿越,与三叶达成了身体互换。
虽然泷来到三叶所在的系守町,他们已经处在了同一个空间之下,但他们却仍隔着三年的光阴。
站在圆形的诹访湖来回奔跑,寻找对方的泷和三叶,却只能隐约感知到对方的存在。
而就在太阳即将西落的瞬间,他们终于见到了彼此。
“昼夜之间的黄昏时候,世界的轮廓变得模糊,人有可能遭遇幽灵”,万叶集课上老师说的话早已为这一瞬间作出了铺垫。
穿越三年的时空的梦中情人终于相见,但却短暂到只有一瞬。
黄昏过后,三叶突然从眼前消失,只剩下泷一个人呆站在原地。
男女之间的情感的小主题,无媒介的直接与世界危机,即彗星陨落城镇毁灭的大主题相连,是作为类型片世界系的主要特征。
但和以往新海诚世界系作品不同之处在于,本片侧重于男女之间情感,结尾也归结到了个体的命运。
就好像,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以后,泷终于在东京遇见了三叶。
而作为他们相遇场所的楼梯,所带来的纵深和现实感,与此前诹访湖的圆环平面下时空的暧昧感形成鲜明对比。
似乎提醒着我们,这不再是穿越时空的相遇,而是一次实实在在发生在当下的重逢。
三,作为风景的脸部动画不同于电影,只需要将摄影机放在被拍摄体前面就可以即刻成像。
动画作品里每一笔一画都需要创作者自己从头开始亲手创作。
所以一般动画的创作时间成本要远高于电影。
时间成本上的消耗,往往通过人物造型所产生的周边产品进行二次利润收回。
(试想,龙猫的人物造型给吉卜力带来多么长远的利益!
)所以在人物造型被重视的潮流之下,新海诚作为擅长风景的创作者可以说算是少数而又异数。
而新海诚的反其道而行之,恰恰以一种非常写实、细致、唯美的画风征服了许多观众。
《秒速五厘米》(2007)里散落的樱花雨、沉沉静静被白雪覆盖的城市。
《言叶之庭》(2013)中雨水打在池面树叶上的清新感、雨过晴天后浮动的白云等等都是最好不过的壁纸。
但是另一方面,新海诚笔下的人物却常被指出让人感觉缺乏运动感和生命力,有时候甚至只是寥寥几笔如同符号般突兀。
确实,纵观新海城过往的所有作品,关于人物脸部的描写(早期作品当中)几乎没有。
这也许是为了回避自己所不擅长的,但其实对动画而言,如何表现人物的脸部其实并非易事。
像德莱叶《圣女贞德蒙难记》(1928)一般,仅用圣女贞德的特写来表现所有的电影,动画中根本无法实现。
因为无论多么灵巧的手,也无法勾勒出人类面部表情那丰富的变化。
取而代之的是,新海诚将人物放置在大量的中远景的风景镜头当中。
但新海诚的风景却不单是,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或者反应季节变化时间推移的符号。
而也连动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情动,直接作用到了叙事的层面上。
比如,《秒速五厘米》第一部分当中,男女主人公在列车关门分离时,用鸟从树枝上飞走—白雪中的空椅—闪烁的红绿灯等几个空镜头转场,来表现离别时的惆怅感。
但如果说,新海诚完全依赖于风景变化表达人物情感,而无视人物表情也绝非事实。
恰恰在《你的名字》中,以一种解构的方式使人物和风景之间达到了完美融合。
三叶在目睹彗星陨落的场景,摄影机首先从背后以低角180度旋转到前方,然后切换到三叶身体、并逐渐接近脸部、最后成为瞳孔的大特写。
我们通过三叶的瞳孔看到倒映其中的风景,即两颗闪亮的彗星划破夜空,相继陨落与分离。
直到瞳孔和瞳孔里的风景渐渐的铺满整个画面。
从始至终,三叶的表情和身体并没有任何变化,但摄影机的运动,以及瞳孔中风景的流逝,用以静制动的方式,表现了三叶目睹世界末日般时的震撼。
与此同时,以往作品中的人物和风景的二元对立也完全被消解了。
在瞳孔的大特写之下,我们已分不清这到底是脸部还是风景。
风景成为了脸部的同时,脸部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
我们看到是一个作为风景和人物的整体。
这是一般电影难以实现,动画所独有的,也是以往的新海诚作品中所不曾有过的表现方式。
本片能在短短两年之内完成,很大程度上归于后新海诚背后的强大制作团队。
包括参与过宫崎骏、今敏作品制作的安藤雅司。
擅长人物设计的田中将贺,以及东宝制片厂的设计人员等等。
正是在如此合力的作用之下,叙事结构和人物的风景化处理上才得到了过往作品中不曾有过的创新。
宫崎骏吉卜力之后,我们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新”的梦幻世界的到来。
无数人翘首期待,宣称这是一部“集大成之作”,然而盛名之下,是否徒有虚名?
有人说,新海诚这次用力过猛,在配乐和光火上走的太远,也有人说,新海诚放弃了硬核动漫观众,把目光投向了更旷阔的大众市场。
两周前我就早早预购了影票想要一探究竟,然而,首映日毕,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如果满分 10 分我只能给 7 分,如果只用一句话评论我会说——这是一部以青年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为主要受众的、商业化程度极深的、裹着华丽羽衣的、令人尴尬的圈钱大作。
不得不说,单纯从观影体验来看,确实物超所值:画风,配色,分镜,音乐,毫无挑剔,“每一帧都能做壁纸”这句话并非虚言,制作可谓水准之上,然而,提到叙事手法和剧情矛盾这些实打实的内功,在下就不敢恭维了。
一、当爱情变成了毫无铺垫的天人两隔,再多情话都是那么空洞无力电影前30分钟用轻快的节奏加上跳跃的镜头,向观众们展示了互换身体的欢乐、两地高中生的生活差异、以及性格迥异的角色,乍一看上去似乎蛮不错的,然而却遗漏了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感铺垫!
当错误的约会提前结束,突兀的爱情被半途抛出 ,我不禁要问,这是不是来的太快了?
观众的茫然,折射出叙事的缺乏和剧情的偷工减料。
摸胸,脸红, 喝咖啡, 打工, 神社,家族,无耻黄毛,迷人大姐姐——所有可以被利用的热点元素可谓齐聚一堂,但是,这些“元素”究竟对剧情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呢?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有人在 30 分钟之后入场,他对后续剧情的体验绝对不会比从头看的观众差。
为什么?
大概是因为前 30 分钟根本是毫无意义的“商业成果”吧。
我总有一种不好的猜想——编剧:小张啊,你去看看现在的学生们都喜欢什么?
小张:报!
他们喜欢家族参与政治,喜欢去喝咖啡,喜欢一点色色的东西,这些让他们感觉很酷!
编剧:妥了!
前 30 分钟把这些统统塞进去!
嗯,没错,确实挺酷的,可是故事呢?
二、当高潮变成了刻意为之的造作大片,再多邂逅都是那么苍白干涩还记得赖使后面的一句话:我们可是共犯了,让我们来搞个大新闻吧!
……铿锵的BGM,刺激的电脑机械 ,还有亮眼的火光,俨然一场拯救世界的的大戏嚯!
可当闹剧收场,所有的高潮化为一滩泥水,直到最后男女主角擦肩而过,含泪喊出点题之句,无奈空有满腔激情却喊不出那份真正直击心脏的感动。
你还记得自己想打喷嚏却又打不出来的痛苦吗?
没错,就是那感觉。
从编剧角度来说,如果一段故事以爱情为主题,自然应以相应的线索和矛盾引导出最终的高潮,但是这部剧却令人大跌眼镜——夸张造作的拯救大戏,缺乏解释的 3 年重逢,还有片尾 8 年后的长大成人,物是人非,几处重要的“泪点”都裹着一股沉重的匠人之气,好似几位技艺熟练的工人用先进的流水线予以加工,而产品就是快餐般的感动和刻意为之的高潮迭起。
作为观众,我只觉得像是被人强按着头逼着哭,只有尴尬二字能形容、没错,某些情节确实令人些许鼻酸,可当热情褪去,却少了回味。
最后,客观来说,互换身体的故事虽然俗套,但以流星灭村,宫水神社,现代学生日常等新鲜桥段相辅,这旧酒,完全可以在新的瓶子里酝酿出浪漫的青春诗歌,可是,混乱的叙事和尴尬的剧情矛盾彻底毁了所有的青春,这诗歌,也变得像八股文那般僵硬、刻板了。
我就想说这一部片子是拍给日本社会看的。
有人说这一部片子是爱情片,然后还是中二病,还是动不动就哭。
哭是什么行为,是发泄压力的行为。
日本社会众所周知,是一个压抑的社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发泄的,通过电影表现,观众买账很自然。
而在一个随便就有网络撕逼暴力的社会,这点发泄自然会有人吐槽,认为有煽情嫌疑。
其次,在我眼里这是一部灾难片。
而三叶和泷的爱情,只是这个灾难中一个被放大的部分。
也许是爱情讲的太好太纯真,让看片的人忘记这最终是一部灾难片,而爱情的结最终的结果是为了拯救灾难中死去的人。
由此对比一下大鱼海棠,画面感我认为是平分秋色的,而从这立意看,高下立分。
我想创作者,真正想安慰的是在地震海啸中备受挫折的人民。
本片的高潮在于三叶拯救系守镇的那一段。
那一段并不是讲他们如何相爱,而是讲的如何拯救居民。
其实还有好多点值得细细反复咀嚼,如果在汶川大地震后有一部这样的片子,大概中国人都会哭的。
而其中,彗星绚烂,却也是灾难,又是隐隐的对于社会的深思。
这样的创作者值得敬佩。
而我们的无法感动,只是灾难离我们远了。
赞一下音乐,空白感把握的很好。
在低迷的社会氛围中,注入勇气和活力,不正是电影的职责?
(而不是圈钱卖肉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前三生路。
——————《牡丹亭》“我今晚有个date。
”“什么?
你们相处了这么久还没有OOXX?
”“她套路好多啊”“你觉得谁更会撩?
”“那都不重要,他家京籍,四环里有房”“渣男”“绿茶”这样的对话发生在每一天的密友群里,显然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套现代爱情的语境,习惯了都市生活的繁忙琐碎对感情的功利化处理,习惯了自己的爱情故事被送花,看电影,旅行,吃饭等等模式化的桥段填满。
但好像很久很久以前的爱情故事不是这样的。
在语文课本里,古人的情诗里,失传的东方爱情是这样的:“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为什么要千里姻缘?
可以微信看附近的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不符合现代医学“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异地恋要不得,和养手机宠物差不多“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前三生路”————爱不到,就换一个嘛当我以为现代生活与我们古人的东方浪漫格格不入的时候,《你的名字。
》出现了。
如果《牡丹亭》发生在现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我想应该就是《你的名字。
》这样的故事。
(以下有剧透)
惊梦没有见过面的人真的能相爱吗?
杜丽娘春闺苦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高中女孩三叶也是一样困于安静美丽的小村子,渴望下辈子变成东京的帅哥,打破一成不变的无聊生活。
于是两个人都做了一个梦。
杜丽娘于春花掩映中,梦到了一位一表人才的翩翩公子,柳梦梅。
三叶干脆就变成了东京的高中帅哥泷。
梦是我们内心深处最隐秘欲望的投射。
杜丽娘每日困于深闺,二八少女情窦初开,却不得不表现的端庄持重,三从四德。
连教书先生都要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解释成后妃之德。
她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爱情,可她内心有一个她说不清的本能,指引她。
女主角三叶的生活一成不变,静谧的小镇,2小时一班电车,晚上9点便利店就下班,镇子上唯一的”咖啡店“是一个路边的自动售货机。
她也想要突破现有的生活。
梦帮助她们突破重重迷雾,直达欲望本体。
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在梦里她被柳梦梅抱到牡丹亭做了羞羞的事情。
三叶梦到自己变成了东京的泷,她也在东京的繁华忙碌中,收获到一份充实。
(这一段两个人交换身体的快剪很精彩流畅)电影院出来,有人在旁边议论,我们怎么可能爱上一个梦中的人呢?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可是如果梦中人了解我们内心最深处,最羞于启齿的欲望,并默默为你实现呢?
两人互换身体这一段笑料很多,可是欢声笑语中,我们感受到少男少女微妙的互动,像是脆生生的新芽,鲜嫩可爱。
穿越生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杜丽娘自游园惊梦以后,思春成疾,竟香消玉殒了。
临终前请父亲把她葬在牡丹亭下。
而三叶更惨一点,小村竟被崩裂的流星摧毁了,超过500人丧生。
这大概是多灾多难的日本人眼中的灾难阴影。
所以柳梦梅和泷,还有另一重身份,他们要挽救自己的爱人。
杜丽娘和三叶也有自己的使命,她们要突破生死,和爱人重逢。
这四个人在追求同样的东西。
他们为了爱情对抗阎罗,上天入地,翻山越岭,无视法律规则,突破生死界限。
这是我们能想到的,为爱情做出的最大牺牲。
杜丽娘为了再见柳梦梅,在阎罗殿上据理抗争,终于魂归故里。
三叶为了拯救自己和村子,带着发小炸毁供电站,盗取广播频段,帮助整个村子避难。
柳梦梅仅仅在梦中听到了杜丽娘的召唤,掘墓开棺,找到复活的杜丽娘,甚至日后因此而入狱。
泷为了救回三叶,从东京翻山越岭,来到被摧毁的村子,终于再度穿越,把灾难的信息带回来。
证明爱情的方法有很多。
但穿越生死的这种方式,太美,太荡气回肠。
你的名字?
既然缘分如此伟大,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记住对方的名字?
三叶和泷不断提醒自己,却依然不断忘掉对方的名字。
这大概是改写时间线的代价。
杜丽娘和柳梦梅更浪漫一点,梦中只留下一首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爱情是浪漫的,婚姻常常不够浪漫。
因为爱情多出很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两相思,两不知“常说是爱情最美的状态。
而婚姻中还房贷,养孩子,过年回家,几乎都是轨道上的东西。
爱情不能是用搜索引擎精确寻人。
否则,所有的小鹿乱撞,脸红心跳,都会因为板上钉钉四个字烟消云散。
所以你们一定要忘记彼此的名字啊。
忘记了名字却依然记得彼此的感觉。
因为寻找的过程,太美妙。
我们不忠于记忆,不忠于礼法,但我们忠于内心,忠于感觉。
就像两个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我们什么都忘了,可是我们还是知道,我们是彼此的伴侣。
“喜欢你”,真的比我的名字是什么,更重要。
命运的红线丘比特和月下老人都是爱情之神,但两者差别巨大。
丘比特射出的爱情之箭是看到两位男女,再即时射出的,强调爱情的随机,偶然。
月下老人的红线是前生注定的,强调缘分的坚韧,羁绊和生生不息。
杜丽娘临终前让侍女春香把她的花香藏在太湖石下,才有了三年后柳梦梅寻得画像,与杜丽娘冲锋。
而三叶更向前一步,亲自去东京寻找泷,把绑头发的红绳,交到尚未对她有记忆的泷手中。
东方人自有看到生活的一种方式,叫生生世世的命运认同。
我猜想是农耕文明年复一年高度规律化的作息带来的。
命运的坚韧,正如每一年的春去秋来,而命运的劫数,正如永远无法预知的水涝旱灾。
所以我们又对命运,这种庞大的力量如此尊重。
美《你的名字。
》如此钩动我们心弦,除了无可救药的东方浪漫以外。
还因为这个故事被拍得太美了。
新海诚把古典故事和现代生活做了完美的融合。
车水马龙的繁华东京,蓝天碧草的偏远小镇与整个故事的背景完美融合,与故事里的种种线索更是统一到严丝合缝。
说是日本旅游片也不为过。
现在的爱情电影常常把上海拍成巴黎,北京拍成纽约。
何必呢?
流星的形象被设计得很像焰火,双重性地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绚烂。
轰鸣的暴雨,沙沙的树叶,地平线上的日出日落,与角色的心情完美呼应。
在《你的名字。
》的故事里,缘分如纤细柔韧的红线,绵绵无断绝;爱情像隔纱的美人,影影绰绰,含蓄隽永;命运又像磅礴的江河,把我们的关系斩断,可又在山的另一边重新交汇。
但最美丽的是奔跑的情人啊!
因为我们自己也期待,在20分钟车程就算异地恋的世界里,自己还可以为一个模糊的梦,义无反顾地翻山越岭,痴痴等待,破涕相认。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 欢迎关注。
多图长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OTA2NzcyMg==&mid=2654221599&idx=1&sn=623f9a103d241f67fa21f6000e962fe3&chksm=8cb91ebabbce97ac105b9f0c410c3e9af9519a584c65991b196bd497fc2c3389af9be9dac9c7&scene=1&srcid=0911ZeTimWWD16MFyvVUqFug&pass_ticket=nQE1rX%2Fju5K6f19xHnYM728OrcZoLuN805PUBOaWBUaiOpDVl6fQigscyMRQCM3A#rd(转自本人公号,ZH上一样的文章也是我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之前不善于讲故事的新海诚讲了一个复杂而精彩的故事。
似乎是看懂了,可里面很多情节的设定是有理有据的。
---2016年12月3日修改内容(感谢评论区大家的讨论、质疑和补充):修改了错别字,主要是把“系”修改为“糸”;被外婆发现后立花泷灵魂没有本体,即删除了宫水家族“看到灵体互换后会使灵魂强制回归”的设定;解释了开头着浴服的三叶并非时空B下存活的三叶的回忆,而是时空A下三叶死前的景象;补充了时空B立花泷线:2013年10月3日,未收到绳结;补充了时空A下三叶死亡,日记消失的设定。
回答被质疑最多的问题,为何是平行世界而不是单线世界修改历史:1.如果是单一时空线,无法解释死去的三叶借用立花泷的身体确认自己死去的事实。
2..如果是单一时空线,在2013年10月4日黄昏之时出现了两个立花泷,一个比另一个大3岁,一个在山顶一个在家。
那么此时2016年也存在着同岁的两个立花泷,但这两个立花泷面对的是三叶死亡与存活的不同事实,这明显不可能。
3.在片头曲《梦灯笼》歌词里提到了“被5次元捉弄,但我会依然瞩目你的影踪”这一句,5次元也就是五维,时间不再是四维里的一条线而是一个面,也就是暗示了平行空间的存在,而且新海诚在《云之彼端》里也运用过类似的手法。
还有一点暗示,就是在三叶的好友敕使在动画前半段就说了前一天魂体互换的三叶可以用平行时空/前世的观点解释。
评论区和私信我的朋友,感谢你们对这个回答的关注,非常抱歉,本人精力有限,无法做到一一回复。
以下是正文。
---首先,要厘清整个故事脉络,要讲清楚几个问题。
【宫水神社】据宫水三叶的外婆宫水一叶所言,宫水神社已有千余年历史,保留着秋之祭典、口嚼酒以及结的习俗,这些习俗的内涵和来由因200年前茧五郎之大火使相关典籍被焚毁而不可考,但宫水家族依然保留着三项习俗的形式,历代相传。
宫水三叶的母亲宫水双叶在女儿幼年去世,曾为民俗学者的父亲作为上门女婿,因妻子的离世放弃了神官的职位,从事政治,后成为镇长。
外婆宫水一叶为了延续宫水神社的传统,将上门女婿赶出家门,独自抚养两个外孙女。
宫水家族历代传人拥有灵体交换的功能。
据笔者推测,宫水神社的形成或许与1200年前陨石坠落形成的糸守湖以及产灵之神的神体隐世有着莫大的关系。
【结】宫水神社习俗中最重要的一环,外在表现形式是绳结,内在意义为产灵之神(日语中,产灵与结是同音字,产灵之神为日本造化三神之一,此处为双关)。
在故事中,宫水三叶的发带,立花泷的手链,包装口嚼酒的密封绳都是编制的绳结。
被宫水家族传人赠与结的另一方会和传人产生维系,触发灵体交换。
据宫水一叶所言和立花泷所悟,结是神的作品,象征着灵与体的维系,人与人的联结,时间的流动,在制作过程中的聚合、成型、扭曲、缠绕、断裂、还原、联结,指向了故事里具有相同特点的时间脉络与人物纠葛。
【口嚼酒】宫水家族向产灵之神神体隐世进献的贡品,也是结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水、米、酒与灵魂的联结。
将水、米经宫水家族传人咀嚼后密封发酵而酿成,存有制酒者的半身,也就是灵魂。
服下口嚼酒的人即承接了制酒者的灵魂,将强制发生灵体交换现象。
【灵体交换】两人的梦境扮演彼此真实现实的状态。
灵体交换跨越时空,在梦境中,自身的灵魂操控对方的肉体,肉体的行为真实存在并作用于现实世界,梦醒后灵魂回归本体,自身关于操控肉体所作用于现实的记忆保留片刻后迅速消失,而自身灵魂对被操控的肉体则完全无记忆,只能通过第三方反馈得知。
【隐世】近邻糸守湖的远古遗迹,被宫水家族奉为产灵之神的神体。
其形成或许与1200年前的陨石坠落有关。
【黄昏之时】日语“你是谁”的语源,相传在黄昏之时,可看见非人之物,即不可见之人,一语双关。
暗示了在黄昏之时神体之上,会产生时空交错的结。
在黄昏之时看见不可见的人之后,灵魂会回归本体。
【2013年10月4日】彗星最接近日本的日子,彗星碎片于当日晚8时42分坠入糸守湖畔,其动能与势能转换为巨大摧毁力,几乎毁灭了整个糸守镇。
这一天也是平行时空的交汇点与分节点,证据就是在前一天剪了短发的宫水三叶与好友敕使河原克彦与名取早耶香当日首次见面的时间和服饰不一样,时空A中,三人于当日晚间会面,短发宫水三叶身穿秋日祭典的浴服,后死亡。
死亡后,魂体互换期间所记下的所有日记消失;时空B中,被立花泷灵魂控制的短发宫水三叶在上午便同好友见面,没有穿浴服,后转移了居民,未死亡。
服下口嚼酒身处2016年10月某日时空A的立花泷的灵魂强制进入了当日清晨宫水三叶的身体开启时空B,而时空A中宫水三叶的灵魂则进入到了2016年10月某日身处时空A隐世服下口嚼酒的立花泷的身体,而时空A的宫水三叶在2016年10月某日肉体已不复存在,看到小镇遗迹回想起自己肉体已死的事实。
互换灵体的二人在时空B中于黄昏之前同时在隐世出现,时空A立花泷控制的时空B里的宫水三叶的肉体与时空A宫水三叶的灵魂控制的时空A立花泷的肉体,两具同在隐世的肉体相隔了三年的时差,但进入黄昏之时,可看见不可见之人,二人打破时间界限看到彼此并灵魂归体,随后时空A里的立花泷将结交还给时空B里的宫水三叶。
其实,封印在口嚼酒里时空A宫水三叶的半身灵魂借助3年后时空A服下口嚼酒的立花泷的肉体,回到了2013年10月4日死亡之前时空B的肉体上,并接受了黄昏之时灵魂归体后时空A立花泷归还的结。
之后说服父亲转移了居民,八年后2021年遇到了时空B里刚刚大学毕业还在找工作的立花泷。
而黄昏之后灵魂归体返回时空A的立花泷,则再也不会见到宫水三叶,因为宫水三叶在时空A的死亡已成既定事实,同时他也忘记了对方的名字。
但他服下口嚼酒强制灵体交换的意义在于开启了时空B,在时空B下的自己在2013年10月3日将不会收到结,也不会和时空B下的宫水三叶发生灵体交换,自己会特别关注2013年10月4日彗星碎片坠落但无人伤亡的新闻,也会和两名好友在2016年10月某日前往糸守镇,但时空B的立花泷没有关于隐世的记忆,不会寻找到口嚼酒,立花泷在隐世附近的丘陵上睡了一夜,糸守镇之行无功而返,最后在2021年与时空B下的宫水三叶相遇。
---继续,说明时间线索。
【时空A-宫水三叶线】2013年9月5日,与整三年后2016年9月某日同龄异性立花泷产生灵体交换,灵魂利用对方肉体凭借缝纫技术帮对方赢得暗恋女神奥寺美纪的好感,于当日写下“东京纪事10”。
之后二人通过外在反应,察觉灵体交换的事实,并以Tips的方式提醒对方在灵体交换时发生了什么,应当注意什么。
2013年10月2日,与2016年10月2日的立花泷产生灵体交换。
立花泷通过宫水三叶的身体从宫水一叶处得知结、口嚼酒与隐世的含义,为之后强制灵体交换提供方法;同天,宫水三叶灵魂通过立花泷的身体成功约到立花泷的暗恋女神奥寺美纪第二天同玩。
2013年10月3日,宫水三叶清晨醒来泪流满面,预示着上一次灵体交换是最后一次,自己即将死亡。
上午只身前往东京都,下午在电车站等到了当时小自己三岁,还没有开始灵体交换的立花泷。
在电车上,宫水三叶叫出了小立花泷的名字,在下车时告诉了对方自己的名字并赠予了发带,即结。
晚间回到糸守镇,因对方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伤心剪成短发。
2013年10月4日,未发生灵体交换,傍晚接到好友电话,短发着浴服参加秋日祭典。
目睹了彗星碎片掉落的全过程,肉体死亡,但半身灵魂封印在口嚼酒中。
【时空A-立花泷线】2013年10月3日,在电车上,见到了长自己三岁的宫水三叶,宫水三叶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但自己却不认识对方,认为对方是奇怪的女孩,在下车时对方告诉了自己的名字并赠予了发带,即结。
之后立花泷将结作为手链,成为三年后灵体交换的维系。
2016年9月某日,与整三年前2013年9月某日同龄异性立花泷产生灵体交换,灵魂利用对方肉体在对方本子上留下了“你是谁”的疑问。
之后二人通过外在反应,察觉灵体交换的事实,并以Tips的方式提醒对方在灵体交换时发生了什么,应当注意什么。
2016年10月2日,与2013年10月2日的宫水三叶产生灵体交换。
宫水三叶通过立花泷的肉体成功约到暗恋女神奥寺美纪第二天同玩;同天,立花泷灵魂通过宫水三叶的身体从宫水一叶处得知结、口嚼酒与隐世的含义,为之后强制灵体交换提供方法。
2016年10月3日,清晨醒来时泪流满面,暗示着上一次灵体交换是最后一次,宫水三叶即将死亡。
上午到傍晚同暗恋女神奥寺美纪约会,此时心里已经放不下宫水三叶,在约会结束前被奥寺美纪发觉。
失败的约会结束后,宫水三叶前一天留言里提到的会看到彗星的场景没有发生。
之后,灵体交换消失,原因是三年前的宫水三叶已经死亡。
2016年10月某日,即约会的2-3周后,立花泷得知宫水三叶已于三年前死亡的事实。
先同好友前往糸守镇,后只身前往灵魂记忆里的隐世,服下口嚼酒,解除宫水三叶的灵魂封印,在宫水三叶肉体死亡的情况下,强制开启了灵体交换。
之后灵魂进入2013年10月4日早晨短发宫水三叶体内,开启时空B,利用短发宫水三叶的肉体,制定了说服父亲广播通知居民避难的计划,失败。
灵魂在黄昏之时返回本体,与短发宫水三叶相见交还结,,后在宫水三叶手上写下“我喜欢你”。
而时空B下的立花泷在前一天没有收到结,在家里目睹了彗星碎片坠落的过程。
时空A下的立花泷第二天醒来记忆丢失,四处寻找忘记姓名的某人,注定终生无果。
【时空B-宫水三叶线】2013年10月4日,与服下口嚼酒的立花泷强制灵体交换,灵魂附着在2016年10月某日前往隐世的立花泷身上,在看到小镇遗迹后回想起碎片坠落,得知自身肉体已死。
2013年10月4日的短发肉体被时空A来的立花泷控制,在原定说服父亲广播通知居民避难的计划失败后于隐世发现三年后灵体交换的自己的灵魂,在黄昏之时发现了自己灵魂所操控的时空A立花泷的肉体,同时灵魂返回短发本体。
后收到了时空A而来带有2013年10月3日记忆的立花泷送环的结并绑在了头上,在时空A立花泷手上写下自己名字第一笔之后,黄昏之时结束,时空A立花泷消失。
随后由隐世返回糸守镇,在电站被炸,学校广播被叫停,候补计划失败后成功说服父亲广播通知居民避难,使居民无一丧生。
之后小镇被毁,同妹妹搬往东京。
2021年某日,与时空B中的立花泷于同向而行的不同列车相见(电影开头和结尾),并在最后长梯上对立花泷“我好像在哪见过你”的疑问做出积极回应。
【时空B-立花泷线】2013年10月3日,没有遇上宫水三叶,没有收到结。
2013年10月4日,还在上初中的立花泷目睹了彗星的壮美景色,并对之后彗星碎片击毁小镇却无一人伤亡的新闻异常关注,认为“似乎那里有一直在寻找的人”。
2016年10月某日,同好友藤井司和奥寺美纪一同前往已成为废墟的糸守镇,没有关于隐世的记忆,没有找到要找的人,与好友大吵一架后返回东京,这也有可能是时空B立花泷与奥寺美纪分道扬镳的转折。
2021年某日,立花泷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奥寺美纪订婚,回忆起5年前还在读高中的立花泷前往糸守镇的场景,并祝愿他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
2021年某日,与时空B中的宫水三叶于同向而行的不同列车相见(电影开头和结尾),在最后长梯上主动向宫水三叶询问“我好像在哪见过你”并收到对方积极回应。
---如果看明白以上四条线索,这部分内容可以忽略。
如果看不懂上面的时间线索,那接下来笔者按电影的叙事流程详细分析。
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结,解开这个结,你需要了解导演采用的几种叙事手法:倒叙、补叙、插叙与双线叙事。
而故事的重要分界则通过特殊音效、画面陡转、黑屏过渡进行切割。
故事的精彩之处除上述手法之外,还体现在大量的伏笔,照应与象征手法的运用。
最一开始的小片段,描述的是2013年10月4日晚8时42分前彗星碎片坠落糸守湖畔之前的景象,该片段结束时黑屏过渡。
把这个片段放在最前面就是为了告诉观影者,整个故事围绕彗星碎片坠落而展开。
而这之后到下一个黑屏过渡之间的这个片段,描述的是2021年,在电影结尾二人相遇之前的场景,电影末尾对此也进行了照应。
这个片段很短,却带来了巨大的悬念——不同时空线下对当晚彗星碎片坠落的描述,男女主角无来由的哭泣、回想不起来的梦境、萦绕于现实的巨大缺失感、拼命想要寻找某人的渴求,让观影者心中萌生了无数个黑人问号。
而穿行于人群中不露脸的脚步,驶向不同方向的列车更强化了这种感受——茫茫人海中普通的二人,走不同轨道列车中的你我能否相遇?
片头曲《梦灯笼》在第二个黑屏过渡后插入,单独形成一个小片段,在这个由碎片构成的片段里,能得到关于故事情节的许多暗示。
彗星碎片坠落前无与伦比的美丽暗示了之后的毁灭,背对背不见面不断变化身高和服饰的男女主角以及东京、糸守镇的场景变化暗示了时与空的交错,维系剧情最重要的道具——绳结——男主的手链和女主的发带的重复出现暗示着聚合、成型、扭曲、缠绕、断裂、还原、联结的时空轨迹和人物纠葛。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点一下,片头曲《梦灯笼》里,唱到了“即便被5次元捉弄,也会依然瞩目你的影踪”这一句,而5次元(五维)已不再将时间看作一条线而是一个平面,暗示了平行时空的存在。
自此之后,电影基本按照时间线索展开,不过在宫水三叶这边的起始时间是2013年9月某日,立花泷这边是2016年9月某日。
双线叙事和灵体交换开始,之前说过了,灵体交换是跨越时空的,在灵体交换期间,得知彼此是同龄高中生,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点下,宫水三叶比立花泷大三岁(嚯哟,姐弟恋)。
从宫水三叶手机响到切西红柿之前这个片段,是立花泷做梦时自身灵魂操控宫水三叶肉体的第一天的早上。
证据有:首次听到自身灵魂呼唤置换到自身肉体里立花泷灵魂的名字,梦境里出现了在下个月即10月3日才会发生的只身前往东京寻找立花泷,相见并赠与结的景象——这显然是立花泷灵魂里的记忆,因为此时宫水三叶所处的时间是2013年9月某日,无法拥有2013年10月3日的记忆,而身处2016年9月某日的立花泷则存在这段记忆。
宫水三叶一醒来就对自己的胸部非常吃惊,并且施展了丰胸大法,之后脱下睡衣照镜子后得到确认大吃一惊。
这些“反常”举动都表明,控制宫水三叶肉体的灵魂并不是宫水三叶本人的灵魂,而是立花泷。
之所以在这里要特殊说明,是因为之后的画面陡转切西红柿已经是刚刚场景第二天宫水三叶灵魂回来之后的场景了,这很难被发觉从而形成困惑。
切西红柿之后宫水三叶的一切“正常”举动表明宫水三叶的灵魂已经回来了,切西红柿前后的宫水三叶的肉体,是前后两天里的不同灵魂操控的宫水三叶的肉体。
而之所以没有详细叙述第一天立花泷灵魂操控宫水三叶肉体的情节,一是为了制造悬念,二是通过之后宫水三叶妹妹、挚友和奶奶的描述来补叙出这些情节避免重复,三则是和之后宫水三叶灵魂第一次进入立花泷的情节详述进行照应,使情节详略得当并且丰盈饱满(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既视感)。
此时电影刚刚过去5分钟,在电影的前5分钟里,新海诚已经制造了太多悬念和爆点。
从切西红柿的场景到宫水三叶喊出“来世愿做东京一帅哥”的祈愿,是电影的第一个长片段,电影在这12分钟的时间里,补出了切西红柿之前灵体交换后宫水三叶肉体的所作所为,描绘了糸守镇风土人情和宫水神社相关背景,同时通过教师之口道出黄昏之时可看见不可见之人的玄机。
而挚友敕使河原克彦将回魂后的宫水三叶所描述的经历解释为前世记忆即多重宇宙,再次暗示了平行空间(多重宇宙)的存在。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前一天灵体交换的立花泷在宫水三叶的本子上留下:你是谁的疑问,揭开了男女主角发觉灵体交换的序幕。
之后的两个黑屏过渡之间的10分钟,详细讲述了在东京宫水三叶灵魂控制立花泷肉体的一天——自己真的成为了东京的帅哥。
从三年前小镇来的的宫水三叶就好比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京的一切事物都像是祭典”。
迷失在迷宫般的东京而上课迟到,说话时不知道该在大城市用何种语态的“我”。
终于去到了真正的咖啡店品尝了正宗的甜品,在得知去咖啡店是日常时的激动表情就好像咖啡店里的小狗,这也照应了上文只能在自动售货机里喝咖啡的自己。
在兼职期间,利用自己出色的缝纫技术帮立花泷轻松攻略了兼职时的同事——自己一直在单相思的的美女前辈奥寺美纪,从之后的情节来看,奥寺美纪从这件事之后开始喜欢立花泷(嚯哟,又是姐弟恋,诶奇怪我为什么要加一个“又”字)。
在入睡之前,宫水三叶借用立花泷的身体在手机里写下了当天的日记,同时在手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宫水三叶,作为上一次灵体交换立花泷留下的“你是谁”疑问的解答。
接下来两个黑屏过渡之间的5分钟,叙述了男女主角彼此了解灵体交换这一奇怪现象并用记日记的方式对抗因之产生的各种困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被宫水三叶灵魂操控的立花泷和美女前辈奥寺美纪的关系逐渐升温,甚至连好友藤井司,都有点喜欢可爱版的立花泷。
而被立花泷灵魂控制的宫水三叶也受到了学校男女同学的青睐,没错是男女同学,都在给宫水三叶写情书,而二人似乎在这个过程中喜欢上了对方(丰胸大法好),对于至今还没有谈朋友的问题,二人的回答出奇一致:不想谈而已(不是不能挣它一个亿,只是我不想)。
故事的高潮也在慢慢到来。
2013年10月2日(立花泷当地时间2016年10月2日),宫水三叶的肉体被立花泷所控制,这一天,她与外婆和妹妹来到神体隐世之中,向产灵之神供奉口嚼酒,前去的路上,立花泷的灵魂从外婆口中获取了结与口嚼酒的真正含义,这也为之后立花泷开启时空B埋下伏笔。
2016年10月2日(宫水三叶当地时间2013年10月2日),立花泷的肉体在同一时刻被宫水三叶所控制,助攻立花泷与奥寺美纪在第二天(立花泷当地时间2016年10月3日)约会,而灵魂刚刚从黄昏之时归来而醒的立花泷立花泷正好看到了前一天宫水三叶留下的信息,心不在焉的与奥寺美纪约会。
巧合的是,约会时立花泷驻足于名为“飞弹”的纪念展览,上面展出了三年前同一天彗星碎片摧毁糸守镇并带来巨大伤亡的后景象。
奥寺美纪在约会结束时点破,试探立花泷是不是之前喜欢自己(可怕的直觉),然后又喜欢上了其他女生(极其可怕的直觉),立花泷慌忙否认。
宫水三叶在前一天(宫水三叶当地时间2013年10月2日)留下的日记里,言明晚间能看到彗星,而身处2016年的立花泷,则不知道宫水三叶在说些什么,因为在立花泷的世界里,彗星在三年前就来了。
而电影从立花泷打电话给宫水三叶的画面陡转到宫水三叶接到了敕使河原克彦提醒自己参加秋之祭典的电话,此时未发生灵体交换。
2013年10月4日,正是彗星碎片摧毁糸守镇,500余名居民丧生的那一天。
细心的观影者会发现这里刻意省略掉了10月3日这一天,这一天所发生的情节会在之后补叙出来。
晚间时,好友敕使河原克彦与名取早耶香首次发现了身着祭典浴服的短发宫水三叶,表示非常诧异,预言家好友敕使河原克彦认为剪短发是因为宫水三叶失恋了(可怕的直觉)。
宫水三叶目睹了彗星碎片坠落的一瞬,此时黑屏过渡并伴有如同生命终结般的特殊音效,暗示宫水三叶死亡。
画面切至立花泷,他打电话给宫水三叶,却发现怎么也打不通,当然打不通,因为二人之间相隔了三年,而宫水三叶已死。
自此之后,灵体交换失效,生前记录的日记全部消失。
困惑的立花泷根据灵魂的记忆和约会时看到的关于糸守镇的展览开始寻找宫水三叶生活的小镇,在好友藤井司和奥寺美纪的协助下,找到了已成为废墟的糸守镇,得知了3年前彗星碎片坠落小镇的事实,在死亡名册里,找到了宫水三叶及其家人好友的名字,另,可从死亡名册推知女主角的出生年为1996年,而男主角则出生于1999年。
沮丧的众人决定返回东京,当晚,奥寺美纪通过死亡纪念册得知了绳结的习俗,并发现立花泷的手链似乎就是一种绳结,由此她相信立花泷所言非虚,同时也证实了之前自己的揣测,从前喜欢自己的立花泷已经喜欢上了别人。
绳结里残存的三年前的微弱记忆唤醒了立花泷灵魂里对神体隐世的记忆,于是他给好友留下字条,只身前往糸守湖西北,寻找隐世,在途中,他也领悟到了结的真正含义,正如同外婆所言,结是聚合、成型、扭曲、缠绕、断裂、还原、联结,结是时间。
果然,立花泷找到了隐世,进入隐世后发现并品尝了三年前宫水三叶封存的口嚼酒,于是承接了制酒者的灵魂,强制发生灵体交换,强制发生灵体交换时的狂想式动画,解释了结的全部意义,彗星是结,脐带是结,跳动的心脏是结,流动的时间是结,立花泷与宫水三叶通过结而维系,产生了灵体交换。
之后,时空A中立花泷的灵魂进入2013年10月4日清晨宫水三叶的肉体,开启时空B。
在醒来后发现宫水三叶还活着的事实,留着泪水疯狂施展了丰胸大法,这个举动吓坏了妹妹。
从新闻中了解了自己还有半天时间拯救糸守镇居民,也从外婆口中得知了宫水神社历代传人拥有灵体交换的功能,于是叫来好友敕使河原克彦与名取早耶香共同商讨救村计划,此时二人首次发现剪了短发的宫水三叶,表示十分诧异。
敕使河原克彦查到了糸守湖的成因为陨石撞击,于是证实了当晚发生彗星碎片坠落的可能性,宫水三叶计划说服身为镇长的父亲以避难演习的方式转移民众至安全地带,奈何父亲根本不买账,甚至看出了此时的由时空A立花泷灵魂控制的宫水三叶的行为极为异常。
三人决定实行备用计划,由敕使河原克彦利用家里的炸药炸毁发电站,然后信号转接到学校广播站,由广播站的名取早耶香通过临时电台向全镇发送避难信号。
在计划开始前,宫水三叶见到了妹妹,妹妹也觉得姐姐的行为十分异常,并言明了前一天,也就是2013年10月3日发生的事情,宫水三叶只身一人前往东京找寻立花泷,期间曾给时隔三年的立花泷打电话,自然打不通。
此时的宫水三叶身体里的立花泷的灵魂终于回忆起了2013年10月3日发生的事情。
自己在三年前的这一天在火车上碰到了一个能叫出自己名字的奇怪女子,女子在下车的时候告诉了自己她名叫宫水三叶,并赠予了头上的发带,也就是结。
这个结被自己做成手链,戴了三年,直到现在。
而处于时空A的宫水三叶的灵魂则进入了还存在于时空A隐世刚刚服下口嚼酒的立花泷的肉体,随后时空A残存在口嚼酒中宫水三叶的灵魂借助立花泷的肉体目睹了三年后的小镇景象,得知自己肉体在三年前已经死在糸守镇,而灵魂则存于口嚼酒中,如今依附在立花泷的肉体上。
在隐世之上,二人相隔三年的时差呼唤着彼此互换灵魂的名字,黄昏之时,时空交错,可以看见不可见之人,二人在东京相见后再次相会,同时二人梦醒,灵魂归体。
此时口嚼酒中封印的时空A里宫水三叶的灵魂从时空A立花泷的肉体上返回时空B宫水三叶的肉体上,形成了时空B下的宫水三叶全体;而时空A立花泷的灵魂也返回时空A立花泷的肉体。
在短暂的黄昏时分,相隔三年的可看见彼此并拥有全部记忆。
立花泷在宫水三叶的手上写下了“我喜欢你”,而宫水三叶在立花泷手上只写下了名字中的一笔,黄昏便结束,二人再也看不到对方了,随后记忆迅速消失。
时空A下的立花泷丧失了关于隐世与宫水三叶的全部记忆,只记得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找守护某个很重要的人,而时空A下宫水三叶死亡的事实已不可逆,二人在时空A终将无法相见。
时空B下的宫水三叶成功说服了父亲以临时避难演习的理由号召居民避难,使得居民全部奇迹生还。
而时空B下还在读初中的立花泷,在2013年10月4日奇迹发生之后,便十分关注糸守镇,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在那里等着他去寻找,在2016年10月高中时同好友藤井司和奥寺美纪一同前往糸守镇,但没有关于隐世记忆,在与好友大吵一架之后无功而返。
2021年,时空B下的立花泷刚刚大学毕业,除了找工作,他似乎依然在寻找着梦境中的某人,奥寺美纪已经订婚,一次见面时和立花泷聊起了糸守镇之行。
糸守镇众人已经搬到东京,宫水四叶还在读书,敕使河原克彦与名取早耶香正筹备婚礼,同时也在寻找着房屋中介。
片尾曲此时响起,时空B下的二人在东京多次擦肩而过,终于在相向而行的两列列车里透过玻璃看到了对面的人就是自己一直要寻找的那个人,这便是电影刚开始的场景,但是尼玛又是火车阻隔了二人的视线(第一次看到这我以为又是像《秒速五厘米》一样的SAD ENDING,还是两个时空里的SAD ENDING,强忍着炸火车的冲动期待奇迹)。
二人迅速下车去寻找对面列车里的人,终于在长梯的两端,二人相遇。
再尴尬的再次错过之后(当时看得真得是要崩了),立花泷转身开口:我在哪里见过你吗?
转身后的宫水三叶早已泪流满面,答到:我也是呢!
二人同时想说出对方的名字,却发现什么都说不出。
“你的名字是……”这便是时结里的迷藏吧。
---最后,来谈谈新海诚和这部动画电影。
和之前新海诚口碑最好的动画电影《秒速5厘米》相比,这个结局算是温暖得多,而和备受争议治愈系暖心作品《言叶之庭》相比,这个温暖的故事要复杂精彩的多。
同时,这部电影依然带有明显的新海诚风格,场景上:学校、星空、遗迹、电车(火车)、夕阳、站台等等场景,都是新海诚动画里的标志性场景;叙事上,架空场景与现实的融合,平行时空的运用,这与《云之彼端,约定之地》在构架上手法相似,而时间上的跨度又让人不得不感觉有《秒速5厘米》的影子;画面上,依然延续了“壁纸狂魔”的风格,即使现下国内流传的480P的标清版,也依然能感受到画面的细腻,而对光影的极致要求在这部动画电影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如果国内能够上映这部动画电影,单单是欣赏画面,就足够票价了(好在真得在国内上映了,可惜人在国外还是看不到壁纸狂魔的画面啊哭)。
与画面同样细腻的是对细微情感的表现。
有宫水三叶和立花泷在灵体交换时空交错后慢慢烘焙出的难舍难分,以及最后时分二人不断错过最后终于在即将错过的时候打破僵局的那种厚积薄发催人泪下的温暖;有奥寺美纪倒追不得嫁与他人的可惜;有敕使河原克彦与名取早耶香的青梅竹马,以及敕使河原克彦对宫水三叶的小小爱慕;有宫水一叶宫水三叶和宫水四叶的浓浓亲情;有藤井司与立花泷的小基情……这些细微的情感在电影中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和行为等细节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结也充实了整部电影内容。
不得不提的便是配乐,真的是好听到炸裂。
BGM的每次插入都非常切合电影情节内容,钢琴与小提琴的配合恰到好处,音画光影的流动暖到催泪,RADWIMPS的配乐实力真心不俗,针对不同人物和情节创设的小插曲也是干净利落,非常贴合人物性格与情节需要。
当然,最令人感到恐怖的是,饱受情节诟病的新海诚讲了一个“诺兰式”的复杂精彩的故事(当然剧情上还是诺兰强得多)。
神迹、宗教与天象作为背景本身就足够宏大,其中还涉及了平行时空的理论,同时运用了双线叙事手法,结合倒叙插叙补叙,把一个个小片段织就成一张错综复杂的故事网。
而故事情节十分紧密不拖沓,在不断制造悬念的过程中不断埋下伏笔然后一一解开并照应,同时还穿插着各种小幽默,这使得每一段对话和每一个镜头都极具张力,废话和无用的镜头极少。
除此之外,相同场景在剧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反复出现,使场景具有丰富的旨趣。
直到电影结束二人最终相遇,观影者憋了一路的温暖泪水终于随着片尾曲缓缓倾泻。
不得不说,这是新海诚动画电影的又一个巅峰之作。
细致精细的画面,宏大的故事背景,光影流动的美感,扣人心弦的剧情,详略得当的叙事,紧张刺激的节奏,各具特色的人物,综合运用的各种技法等等,造就了这部动画电影的高水准。
很多影评拿新海诚与宫崎骏作比较,将之冠名为“下一个宫崎骏”,这就好比拿孙杨和刘翔作比较,他们都是运动员,你说孙杨能成为“下一个刘翔”么?
二人有着迥异的风格,一个说大情怀,一个讲小故事,只要说得深刻,讲得动听,都能打动观影人,就都是好动画电影,至于你非要让刘翔和孙杨比谁更快,那就得看是跑道还是泳道了。
当然,这部作品也给那些悍跳的预言家们一计响亮的耳光。
《言叶之庭》之后,碎片化无病呻吟式的剧情,空有其表外强中干的花瓶动画……之类的评价成为了新海诚的标签,甚至有人断言《秒速5厘米》之后新海诚将再无优秀作品。
这部《你的名字》在日本票房大卖,好评如潮,获得了经济利益与口碑的双丰收。
希望这些都可以成为F社出身的新海诚下一个动画电影巅峰的资本。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表达,特别喜欢新海诚这种用作品说话的复仇者姿态。
你说我哪里不行,我就在哪里行给你看。
你说认真你就输了,对不起,我就是认真。
新海诚很擅长画“城市景观”的空镜。
从《秒速五厘米》到《你的名字》,地铁站拥挤的人群,交错行驶的电车,黄昏时分空荡荡的街角,便利店里购买香烟的白领,这些看似于发展主线剧情毫无意义的空镜,一直是新海诚动画的标签。
这不禁让我们发问:这些对城市生活细节专注得近乎偏执的空镜,究竟有什么意义?
对于新海诚来说,东京的每处角落都仿佛充满不具名的魅力,值得他以痴迷的笔触一一还原。
那么,在新海诚的动画世界中,东京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呢?
《你的名字》的结尾,遗忘了一切的三叶与泷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一次又一次的擦身而过。
他们的心中充满震动,虽然仍然只是叫不出彼此名字的“陌生人”,却对彼此感到莫名的亲近。
其实这样城市空间中的“擦身而过”,在《秒速五厘米》中就已经上演了无数次。
很明显,这是新海诚一直以来的执念。
这样浪漫又忧愁的“擦身而过”,正是都市生活的特有现象:因为只有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中,人与人之间才会不断在同一个空间中共处,却仍然无限疏离。
也就是说,在现代都市产生之前,这世上的陌生人本可以永远陌生,毫无交集。
然而现代都市生活使“陌生人”这个概念变得十分怪异:陌生却总有交集,有交集却仍然陌生。
新海诚对“陌生人在城市空间中不断短暂邂逅”的深切迷恋并不孤独。
从波德莱尔的《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到戴望舒的《雨巷》,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张爱玲的《封锁》,甚至再到王家卫《重庆森林》那个经典的开场白:“我们最接近的时候,我跟她的距离只有0.01公分”,讲的都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间微妙又难以言说的纽带。
这种都市陌生人之间的纽带是既悲哀又充满希望的。
通常我们只能看到它的悲哀之处,因为拥挤的都市中,两个陌生人的身体无论怎样在空间上无限的接近,也不能直接转化为精神上的亲近。
有时候,甚至会反而更加对照出都市人精神上的冷漠,隔膜和孤立。
《你的名字》中,三叶和泷第一次面对面的相见,就是在东京拥挤的地铁上。
因为时间的错位,三叶对于泷来说只不过是每天都会撞见的无数陌生人中的一员。
此时陌生的三叶告诉了泷她的名字,但泷很轻易地便遗忘了这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某种意义上,电影设定中,三叶和泷对彼此名字的健忘症,也似乎是在模拟城市生活中,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对彼此不断的遗忘。
三叶和泷“在无数次交集之后,仍然无法记住对方名字”的无力,仿佛正象征地映照了现代人在城市空间中“无数次身体的靠近,却仍然很难在精神上真正亲近”的无力。
换句话说,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孤独仿佛一种诅咒。
在《你的名字》里,正是这种孤独的“诅咒”使三叶和泷用尽了全力也无法记住对方的名字。
然而《你的名字》想要表达的显然不止于这样悲观的论调。
通过这部电影,新海诚终于开始珍惜着一种理想化的希望。
不同于《秒速五厘米》中,曾在年少相知的男女主人公在城市街头擦身而过后永远“错过”,曾经拥有的,若有似无的美好爱恋如樱花飘落般逝去,《你的名字》不再满足于这种自怨自怜,无可奈何的忧郁。
如果《秒速五厘米》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重塑日式“物哀”,一种美学上对“错过”,“逝去”的崇尚,《你的名字》终于开始探索都市人的“希望”:与“空间上再接近,也无力改变精神上的疏离,无力解除人的孤独”相对,这种希望强调,“空间上再遥远,也并不能阻隔精神上的亲密,不能斩断人与人的羁绊”。
泷和三叶在互换身体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见过面,但他们拥有更彻底的“相遇”。
通过“住进”而非“接近”对方的身体,他们真切地体验了彼此的身体和生活,从而才在精神上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共鸣。
所以在电影的最后,即使无法记起对方的名字,泷仍鼓起勇气叫住了眼前“陌生”的三叶,他们相对流泪。
如此,对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你的名字》给出了一个复杂又平衡的答案:虽然两个陌生的人,在城市空间中无数次的交集,都无力真正靠近对方,但再有无数次的远离,其实也并不能真正斩断他们之间的纽带。
那么两个陌生的人之间无法斩断的纽带到底是什么?
《你的名字》中有一段令人费解的核心台词。
三叶的奶奶对穿越到三叶身体里的泷说:“聚结成状,交错纠缠,时而回转,中断,却又再次续接。
这就是组纽。
这就是时间。
”这一段玄妙的话中,“组纽”指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纽带。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为什么会被等同于“时间”?
有两种解读方式:在第一个层面上,这段话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不断处于变化中的,并且在时间的维度中向永恒无限地延伸。
因此,在《你的名字》中,即使三叶和泷看似已经彻底失去联系,仍能重新寻回彼此;或者即使两人面对面站着,仍会在下一秒就面临分离。
因为他们之间忽远忽近的纽带,正如时间一样永远流逝向未知的前方。
在另一个层面上,奶奶的这段话也重新定义了“时间”。
“时间”不再是机械客观的,跟随着钟表标准的刻度一板一眼的流逝,而是由人的主观体验来度量的。
这正如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中融化的时钟所暗示的,正是在人的主观感知中,当人与人之间筑建对彼此的爱意时,时间的线性才被瓦解,变得可以“回转,中断,又再次续接”。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相比新海诚的前作,《你的名字》终于不止于简单讲述少男少女的孤独和情爱,而是在描摹细腻深微的私人感情之上,进一步延伸向了更宏大的哲学命题:尤其是对现代人生活的“空间”与“时间”的重新解读。
不过我认为,《你的名字》给人带来最大的惊喜是它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神性”的冥想。
在《你的名字》中,三叶和泷的情感羁绊在古老神灵的指引下扭转了时间。
已经死去的三叶获得重生,并改写了历史。
虽然这只是电影科幻设定下的一个美好愿景,但这部电影仍通过这个设定表达了其对神,死亡以及历史的理解。
毫无疑问,新海诚笃信着死亡可以被超越。
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也并不是冷酷漠然,不为人左右的命定,同样可以被超越。
可以实现这种“超越”的力量,无疑是一种“神性”。
只是《你的名字》所信仰的“神性”,并不同于对远古传统的迷信,更不仅仅是无根据的幻想。
女主角三叶所在的小镇所信仰的“神”,其实也只是一个幌子。
这个“神”并不能在一开始就保佑小镇居民免于灾祸。
甚至在灾祸发生之后,仍然不能逆转时空,帮助小镇居民逃离灾难。
在故事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三叶和泷之间爱的羁绊。
也就是说,真正能够超越死亡,扭转时光的“神性”,不是所谓的“神”,而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爱。
在这个后现代的社会,尼采的“上帝已死”早已深入人心,无神论者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不代表,人们至此只能在无信仰,碎片化的世界里孤立无援的活下去。
因为正是失去了对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的全身心信仰,才让人能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神性”。
新海诚用《你的名字》告诉我们,这种超验的“神性”,就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对生的体验,对死的怜悯;是人们同居住在一个飞速变化的现代世界里不可遏制的共情;是以交汇的记忆作为维系的爱的羁绊。
也许,《你的名字》之所以能在日本收获如此惊人的成功,正因为这部电影说,爱的“神性”可以超越死亡。
这无疑直击了近年接连遭受核泄漏,地震等严重灾祸的日本大众在信仰上的迷茫。
现实中的人并不能像《你的名字》中的三叶和泷那样逆转时间。
但总有人会像他们一样,在都市的街道上鼓起勇气叫住擦身而过的陌生人。
当(后)现代悲哀的疏离被勇气打破,爱终使孤独的(后)现代人得到重生。
*部分原文投稿于《大众电影》
影片中,每当泷和三叶试图从远去的记忆里拼命搜索对方时,二人会对着空气,不约而同地大喊到:重要的人,不能忘的人,绝不想忘记的人!
名字似乎无关重要,只是一个承载数不清的奇幻经历的符号;名字又是魔力四射的存在,才能在记忆退潮后,提醒我们忆起那个曾住进自己身体的人。
正如维系二人的羁绊,喜悦而忧伤,仿佛远古留下的印记,冲破时空阻力,搭起命运相会的桥梁。
对现代化都市的满心向往,与脑海中抹不去的湖光山色,随同场景转换对号入座的,是对远方如出一辙的渴望。
远方是电视里的图像,是报上的铅字,是历史的夹页,是陷入沉睡的记忆。
困在当下的躯壳,总在不安分地追逐着新的探索与体会。
而不息变幻的风景,所象征的正是世间万物永恒的主宰者:时间。
三叶的外祖母,宫水家神社的掌管者说:“聚拢成形,扭曲缠绕,时而还原断裂,再次连接,这是编绳,也是时间的象征。
”时间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化妆师,它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又能瞬间缝合隐蔽的裂痕,迎向灿烂的新生。
最初看到海报时,满心的不屑一顾。
整啥呢,还是那熟悉的风格,小破感情死去活来,剧场独白X炫技画工,坐等被打脸。
直到岛国上映后口碑爆棚的消息传来,我才隐隐察觉自己这回错怪了诚哥。
果然,和叙事苍白的秒5相比,这是一部构思巧妙,质感丰富,沉淀着新海诚多年创作才华的心血之作。
它延续了监督一贯的作品主题,于光阴流逝间捕捉情感细腻而强韧的一面,既匠心横溢,又不失思考价值,更将寻常的两心相悦拔至探讨“生”的高度。
开头仍是似曾相识的独语,当身着浴袍的女孩置身无垠的旷野,东京一隅的阳台上浮现男孩的背影,二人望向同一片夜空中坠落的奇迹时,安静的配乐如墨痕在纸上晕开,情绪骤然收紧:あぁ このまま僕たちの声が啊... 这就是彼此的声音世界の端っこまで消えることなく直到世界尽头也不会消失吧届いたりしたらいいのにな要是能听到 就好了そしたらねぇ 二人で然后呢...两个人どんな言葉を放とう现在该说什么话好呢
作为《你的名字》成功背后不容忽视的功臣,RAD的配乐在片中数度响起,每段歌词都无比精确地对应着情感的酝酿,从充满节奏感的《前前前世》,到暗恋般温柔的《火花》,一路哼唱着主角从相逢到离别,再到相逢的主题歌。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
身体互换的题材早已过时,而时空旅行的加入,无疑为这类俗套戏码镀上了不一样的光辉。
从乡间到陌生的大城市,从高楼林立到荒芜的小镇,男女主角脚下的足迹,是对于思念之深刻、热切的最佳注解——那并非厚厚一沓信札,而是人流中闪光的红绳,是滑入胃中冰凉的口嚼酒,是璀璨陨灭后的落寞,是手心擦不掉的笔迹。
影片另一出彩处,是将故事推进与本土的传统风俗无声融合,奏响生命流淌的乐章,更暗含了日本神道观念中对时间独到的观察与解读,譬如灵魂现形的“黄昏之时”,附着在编绳上的“结灵”。
人与人,土地与粮食,食物与身体,联结万物魂灵的,都是看不见触不到的“结灵”,意即时间的流动。
而作为贯穿头尾的概念,时间的身影无处不在:谙熟政治游说的父亲,与守护传统的祖孙三人;封存灵魂的酒坛,与浓雾遮掩的“隐世”;枝头掉落的枫叶,与路边的枯枝荒木;清新的学生制服,与笔挺的正装。
在堆积的意象中,最具震撼力的莫过于那颗千年一遇的彗星,作为时间弯曲、断裂、连接的象征,一度改写时空秩序,令泷和三叶幸而结缘,却在接近地面那刻訇然炸碎。
这一幕刻画得尤为传神:没有末世般的灾难场景,伴着隐隐不安的钢琴声,镜头定格在三叶放大的瞳孔上。
嚓,玻璃破碎的声音,黑屏,记忆旋即沉至无底的深海。
地表上赫然出现巨大的陨石坑,那个重要的人自此从生活中缺席。
少了频繁的打扰,快乐为何变得如此不易?
只因你我曾灵魂交织,呼吸着彼此的呼吸,翻阅着彼此眼中的风景。
我的孤独,你的心事,我的姓氏,你的名字。
你看,我们活在同一精彩而伤感的时空中,就如指间舞动的编绳,注定相互缠绕。
这具无所适从的身体,便是你存在过的活生生的证据。
彗星千年光顾之际,也是奇迹上演的最佳时刻。
新海诚冲破了自己脆弱忧郁的窠臼,让主人公躲过伤春悲秋的浸洗,最后重逢在寂静的街头。
一,二,三,告诉我你的名字。
答案早已写在你的手心(君が好きだ)。
你的名字是彩虹,是流星,是毕生难忘的梦。
我在角落,发出惊叹的叫声。
为主题曲《前前前世》翻了一个可翻唱填词。
基本按照原文来翻译改编,但也有不少句子进行了魔改。
保持原有的韵味我是不指望了,至少希望别损失太多。
前前前世作词:野田洋次郎作曲:野田洋次郎翻译:牧久音(本版本是可翻唱版翻译,并不完全遵循原文)终于醒来 你张开双眼为什么你双眼躲闪不肯接触我的视线迟到了啊 你发怒起来可我是竭尽全力不计后果飞奔到你面前超越灵魂与肉体的极限也要来到你身边只是你的长发与瞳孔便会让我胸膛难受和你进入同一个时空我又怎么愿意放手对很久以前就熟悉的那个声音有生以来的初对面我怎么能欲说还休我从你前前前世开始一直就在找寻着你的位置因你那笨蛋似的笑容坚持直到今天不曾停止就算你完完全全化为乌有消失在世界的尽头再也不会迷茫重新从1开始去抓住你的手不如就从0开始从宇宙尽头再寻找你一次吧该从哪里 讲述给你在你沉睡之时发生的那些故事多少亿 多少光年期间多少故事我想到你的身边讲述给你直到你的身影终于出现倒映在我瞳孔里只想和你也一无所知的你一起喧闹不休就连你无法消弭的痛苦我也愿意接受穿过多少银河 才终于和你聚首多么艰难地温柔才敢牵起你脆弱的手我从你前前前世开始一直就在找寻着你的位置以你的喧闹和眼泪作为标识直到今天不曾停止在这个革命前夜的我们无论谁都无法阻止再也不会迷茫在你的心房上插上了我的旗帜是你从我的心房上抹去了放弃你的方式你前前前世开始一直我就在找寻着你的位置因你那笨蛋似的笑容坚持直到今天不曾停止就算你完完全全化为乌有消失在世界的尽头再也不会迷茫重新从1开始去抓住你的手无论有几光年我也会唱着这首歌来接你的前前前世作词:野田洋次郎作曲:野田洋次郎演唱:RADWIMPSやっと眼を覚ましたかいそれなのになぜ眼も合わせやしないんだい?「遅いよ」と怒る君これでもやれるだけ飛ばしてきたんだよ心が身体を追い越してきたんだよ君の髪や瞳だけで胸が痛いよ同じ時を吸い込んで離したくないよ遥か昔から知る その声に生まれて初めて何を言えばいい君の前前前世から僕は君を探しはじめたよそのぶきっちょな笑い方をめがけてやってきたんだよ君が全然全部なくなってチリヂリになったってもう迷わないまた1から探しはじめるさむしろ0からまた宇宙をはじめてみようかどっから話すかな君が眠っていた間のストーリー何億 何光年分の物語を語りにきたんだよけどいざその姿この眼に映すと君も知らぬ君とジャレて戯れたいよ君の消えぬ痛みまで愛してみたいよ銀河何個分かの 果てに出逢えたその手を壊さずにどう握ったならいい君の前前前世から僕は君を探しはじめたよその騒がしい声と涙をめがけやってきたんだよそんな革命前夜の僕らを誰が止めるというんだろうもう迷わない君のハートに旗を立てるよ君は僕から諦め方を 奪い取ったの前前前世から僕は君を探しはじめたよそのぶきっちょな笑い方をめがけてやってきたんだよ君が全然全部なくなってチリヂリになったってもう迷わないまた1から探し始めるさ何光年でもこの歌を口ずさみながら
《你的名字》票房累积达到194.9亿日元,超越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排在日本本土电影票房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196亿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以及神一般的《千与千寻》(308亿)。
如果票房不能证明电影好看,那么《你的名字》同名小说拿下了年度文库销量榜冠军,售出119.7万册,也足以证明这个故事有多受欢迎。
高中生恋爱的故事,不仅让二次元少男少女迷之感动,更让无数中年大叔为之泪流满面。
新海诚终于从“二次元”火到了麻鸡世界。
1。
一位迷妹在导演见面会上问:“导演,你高中的时候谈过什么样的恋爱,才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啊?
”导演愣了一下,回答说:“正是因为我高中的时候没谈过恋爱,所以才能构思出这样的电影啊。
”新海诚大叔,年芳43,动画界奇才,以唯美的画风享誉世界。
画面有多美?
人人都说,随便截个图就可以当桌面。
新海诚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关于学生恋情的。
为什么他对高中女生如此痴迷呢?
是因为高中时期留下的遗憾,亦或者干脆就是一种痴汉行为?
不得而知。
但或许我们能从大叔们的共鸣中找到答案。
据说不少直男在电影院里哭得死去活来,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则社会新闻:日本调布市的一位女高中生被一个穿棒球服的陌生男子搭讪,对着女生说了一句,我好像认识你。
随后对方报警。
你根本想象不到,高中没谈过恋爱的大叔心底有多单纯啊,如同新海诚,还有那位看完电影就找姑娘搭讪的痴汉一样。
可以想象,新海诚在高中时期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平凡着,孤独着,暗自喜欢某个姑娘,却抵不过心底里的自卑,于是一切只能靠想象,那个姑娘是不是也喜欢着我啊?
遗憾的是,来不及多看一眼,就在茫茫人海中晕开不见。
全都是遗憾,终生遗憾,即使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无数次擦肩而过,也没办法再说一句,我喜欢你。
你瞧,新海诚的故事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
从《秒速五厘米》到《你的名字》,情绪和套路都差不多。
最初最单纯的感情总是让人在慢慢长大之后回味到一丝酸楚。
电影的结尾处,男女主角终于在街头偶遇,虽然记不得彼此的名字,但那张有故事的脸却印在心里,一句“你的名字”?
让所有孤独着、寻觅着的灵魂得到了温暖的慰藉。
何时能在千万人中找到你,是多少单身大叔魂牵梦绕的心结。
2。
新海诚的几部长片,有一点一直被人诟病——故事讲的零散琐碎,唯美的画面背后其实是一片无尽的空虚。
其实,新海诚真的不会讲故事吗?
也不是,他的电影就是情绪多过于叙事。
情绪这种东西是一把双刃剑,感受到了就是感同深受,感受不到就是格格不入。
新海诚的电影,无论是美轮美奂的画面,还是好听到要死的BGM,全都是为了把观众带到某种特定的情绪当中去,情绪一旦到位,故事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就像是你的初恋,回味一下,是心酸还是甜蜜,是会心一笑还是痛哭流涕,全都是情绪。
琐碎的细节你可能早都忘了,但那感觉似乎还近在咫尺。
新海诚的作品就是为了让你重新回味某种情绪,回忆、孤独、遗憾、落寞、依依不舍。
打动你的未必是特定的事件,反而是突然涌起的某种情绪。
只不过,情绪电影特别容易失控,太过于沉浸就显得自怜自哀、矫情做作,一旦情绪传递失败,整部作品就会不知所云。
《言叶之庭》就是最好的例证,一味的烘托情绪,但却忽略了观众对于故事走向的期待,以至于显得有那么一丝乏味和无趣。
观众们不想一味体会情绪啊,遗憾和悲伤成不了多久就会乏味啊,他们喜欢一波三折的故事,喜欢跌宕起伏的悬念,喜欢最后一分钟营救,喜欢大团圆结局,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你的名字》其实也在一直不断地烘托无法相见的急迫情绪,和《秒速五厘米》如出一辙,就连结尾处在大街上寻寻觅觅的戏码都一样。
但为什么这次的电影更加打动人心,以至于痴汉大叔信以为真呢?
因为《你的名字》不光只注重情绪,它在故事层面上,更贴近了人民群众,而不是一味的情绪导向。
新海诚把情绪和叙事做到了完美融合。
虽然有点俗套,但讲故事这码子事儿只能靠套路啊,不按套路出牌就等于砸了老祖宗的招牌,与观众为敌。
3。
《你的名字》相比较新海诚以前的作品来说,复杂的有点儿烧脑。
平行世界、时空穿越、人与人的情感连接、男女身体互换的桥段、尤其是身体互换之后摸胸的情节,为故事增加了许多欢乐逗趣的氛围。
依然是高中生的恋爱,但又不仅限于此。
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才是这个世界运行着的唯一动力,一旦人与人失联,那么整个世界都将毁于一旦。
连接是人生、是时间,更是存在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必然。
也许我会忘记你的名字,没关系,我一定会找到你,亲口告诉你我的名字。
用爱意拯救世界,成为了电影宏大的主题,在这一主题的基础上,依然是高中生懵懂的情感。
遗憾和酸楚到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团圆结局,观众一旦被带入到那个情境当中去,不哭死你才怪。
有人说正是因为没有办法超越吉卜力,所以新海诚干脆下决心去做一部中学生、高中生甚至笨蛋都能看懂的电影。
现在好了,他成功了,笨蛋们不仅看哭了,还学着电影里的人到街上找人搭讪,《你的名字》就是这样一部给笨蛋们看的电影。
本文为作者马马也原创,转发随意,商业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听马马也吹牛皮】授权
扫描二维码关注_听马马也吹牛皮,可能是全世界最讲理的公众号
时间线:》》》1204 追加老师的彩蛋》》》1202追加“产灵”的解释和几个彩蛋↓正文:这部电影目前为止一共刷了四遍,第一遍的时候全靠渣听力,有些地方(尤其是后半部分)理解起来有些烧脑子;第二遍是和朋友看的熟肉,但是感觉字幕组漏掉了很多细节;三四遍是和基友去影院充值信仰,这里夸一下大陆版的字幕真的很用心,很多细节译的相当到位,并且把歌词也翻译了简直催泪暴击一万点伤害……看了这么多遍之后,每一帧都深深印在脑海里,有很多令人惊喜的小细节和日网上查到的资料,特此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1.二刷的时候发现,影片中区分男女主的方式一共有三点:口音、身体姿态、发型。
女主的口音有明显的尾音“ya”,而男主则是标准普通话(东京口音),发现这一点之后瞬间敬佩两位配音演员,不仅要在男女说话方式之间切换,还要无缝切换口音。
(三刷补充:男主(体内女)在屋顶上和朋友吃午饭的时候,朋友说“你今天口音有点怪诶”,其实早就暗示这一点了~)身体姿态和发型是比较明显能看出来的,这里就不多说啦。
2.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黄昏”的语源应该是本片最重要的线索。
诗句源于『万葉集』 巻10-2240:誰(た)そ彼と われをな問ひそ 九月(ながつき)の露に濡れつつ 君待つわれそ
电影中没有告诉我们的是,『万葉集』的成书时间正好是上一次彗星降落的时候——1200年前。
御神体在一个巨大的岩石下面,这块岩石很有可能就是古时候的彗星。
在上一个“黄昏”之时,又有谁和谁相遇了呢。
“黄昏”的梗在《千与千寻》里也用过,只有在黄昏之时才能看见妖怪。
总之这是个有点诡异有点玄妙的时刻。
女主外婆和妈妈做过变成他人的梦(他爸也说过“神社的人脑子都有问题”)这正符合她们的身份——巫女,这些梦应该是来自土地的记忆。
3.片中一大隐藏彩蛋——古典课老师正是《言叶之庭》的雪野先生。
如此相似的面相,再加上同是花泽香菜配音,而且最后演职表出来的时候这个人叫“ユキちゃん先生”(小雪老师)。
虽然官方打死不承认,但是鬼才信这两个老师不是一个人嘞……《言叶之庭》最后,雪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爱媛县今治市,那个时候是2013年9月下旬。
《你的名字》里,三叶上古典课的时间大约是2013年9月到10月之间。
两个故事的时间线也大致重合,好巧哦。
4.解释一下“产灵”这个东西。
前两遍看的时候听到这个词是むすび,直译是”系、结、连接“,因此没有引起我的关注,直到在影院看到翻译成”产灵“,一下子有点懵逼,虽然紧接着外婆就解释了这个名词,但是这个奇葩的名字实在有点接受困难……后来上yahoo搜了一下才知道它的愿意。
「君の名は」小说第87页14行:「土地の氏神さまのことをな、古い言葉で産霊(むすび)って呼ぶんやさ。
この言葉には、いくつもの深いふかーい意味がある」“这片土地的守护神,在古语中被叫做‘产灵’,这个名字有很深很深的含义……”“产灵”,有着“生产、生成”的深刻意义,它和“神皇产灵神”(タカミムスビ)一起将“创造”一词神格化。
据《古事记》,天地初开之时,最早出现的是天之御中主神,接下来,神皇产灵神和高皇产灵神一同出现在高天原。
通常认为,神皇产灵神具有女神的要素,而产灵则是象征着男女羁绊的,没有性别的神明。
其中,“没有性别”这一点很重要。
《你的名字》的中心主题,就是“結び”、“纽带”,和“男女内心的互换”。
5.三叶名字的秘密。
(以下是从日网上看到的,觉得很有意思于是翻译了一下)三叶的名字中含有数字“3”“3”在日本被认为是通神之数,上文中提到的造物三神的“3”也暗含这个意义。
影片中是什么将“3”和“产灵”联系起来了呢?
竟然是一种食物——
还记得男主在山洞里吃的饭团么?
没错,正是三个三角形的饭团(三角のおむすび)给影片又增加了一点神话的要素。
3.影片中男女主都有一次流泪,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有点不明白,二刷之后我的猜测是:男主醒来流泪是因为他内心的潜意识发现小镇要被陨石毁灭了;而女主流泪的时候男主正在约会,可能女主是意识到自己喜欢上了男主吧。
(三刷回应:女主的流泪。。
我怎么感觉到了一点点百合线)6.影片中男女主都有一次流泪,看第一遍的时候有点不明白,二刷之后我的猜测是:男主醒来流泪是因为他内心的潜意识发现小镇要被陨石毁灭了;而女主流泪的时候男主正准备去约会,可能女主是意识到自己喜欢上了男主吧。
(三刷回应:女主是主动邀请奥寺前辈约会的……我怎么嗅到了一点点百合的气息)7.因为3年的时间差再加上男女主不停切换身体,看第一遍的时候有很多地方没理清楚,之后大致明白了:(1)约会当天,男主翻看手机里日记,里面写到:“约会结束后的晚上是看见彗星的最佳时刻。
”这时男主呆了一下,因为此时(3年后2016年)并没有什么彗星要降临,这里应该是影片首次暗示男女主两人的时间不在同一条线上。
(2)男主喝了口嚼酒醒来变成女主的时候,世界线和时间线应该就已经发生了变动——男主因为想要救人的执念,穿越回了3年前,如果任务成功则小镇被拯救,任务失败则依旧死人,这时结果还不知道(薛定谔的猫?
)。
下一个场景醒来的的女主(体内男)在白天变成了短发(女主的本体在她以为男主应该去约会的前一天去东京把头绳给了男主,但其实这是2013年,男主根本不认识女主),然后去上学并被朋友吐槽发型。
而3年前彗星落下的那天,应该是晚上穿浴衣之前让外婆剪的短发。
也就是说最开始所有人都挂掉的世界线可能依旧存在的。
在这个世界线里忙着拯救大家的是外表女(内心男),但是因为镇长看出她不是真女儿而行动受限,马上小镇就要完蛋了;此时成功复活,在洞里醒来的是外表男(内心女)。
他们两人需要在黄昏之时(划重点)见面互诉衷肠搞哭观众顺便交换一下身体,交换完身体的外表女(内心女)继续进行拯救任务。
男主穿越之时只有短短的黄昏那一刻,导演给了一个很明显的暗示物,就是远方的陨石湖,男女主角在黄昏之时相聚时,湖只有一个,而笔掉地上三叶消失,镜头拉远,后方湖又变成两个。
男主在这一刻已经回到了2016年,并且晕了or睡了过去。
(这一段from评论区的山地大猩猩,跪谢!
)这时候会有两种可能:(1)回到2013年的女主任务成功——2016年的男主醒来,村庄被毁,人全活。
(2)回到2013年的女主任务失败——2016年的男主醒来,村庄被毁,人全死。
话说镇长才是真·亚历山大,信不信女儿的一念之间就是500条人命……8.结尾的社会人女主,脖子上的项链是一颗星星,应该算是个彩蛋吧。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片子除了插入歌过多之外几乎没有缺点,而第二遍看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所有BGM都插入如此有道理,三刷四刷看到歌词翻译表示:麻蛋太催泪了!!
RADWIMPS果然大神!
本人最喜欢的片段是男主在山洞里喝了酒之后的那一段回想,从彗星降临联想到生命的受孕。
这一部分的画风和镜头都相当意识流。
ps:男主应该是学建筑的,最明显的是他的手绘技巧和求职手帐里写的××建设。
并且男主就職活動的时间是彗星掉落的八年后,高中三年+大学五年,时间上很合理。
壮哉我建筑学子!!
你们的三叶在哪里!!
男主在面试的时候说:“想亲手设计出城市的风景…… 东京某天可能会消失,所以,哪怕只是留个记忆,我想要设计出让人感到温暖的风景。
”新海诚本人是建筑会社的大公子,也许男主的这些话就是新海诚的心声吧。
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果三刷四刷狂刷之后还有别的发现的话会继续补充上来的。
三星半。不管多么荒唐的故事,总能产生荒谬的爱情。不同时空下的人群里,他们无数次的擦肩而过。时间却突然自己乱了脚步,有了不可能的爱情,那两个孩子拼命的奔跑在天空的裂缝里。爱一个人就是这样,好像曾活在对方的身体里。记不得你的名字,但如果再次遇到你,一定能从人群中,星群里一眼看到你
这确实是拍给相信爱的人看的。我还信吗?说不清了,起码是不好意思大声承认了。
彗星来的那一夜触不到的恋人。画面依旧美得令人向往,故事从挺好的前半部分发展到难以捉摸。
先写下 我爱你 再到世界尽头找你的名字
歌唱完了才肯走。两个健忘症患者康复之路。
新海诚用这样的故事去温暖城市中每一个仍然愿意相信爱的人。在这么大的世界里,能够遇见你,竟然需要如此用力。穿越错位的时空,仰望陨落的星辰,你没留下你的名字,我却无法忘记那句“我爱你”。
本来打算打三星...为了这虚高的分数必须评一星拉一拉了...
动用了1200年的彗星,多维时空,巫术祭祀,最终就为搭个讪。
画面美得不要不要的!很赏心悦目的气息!
越来越觉得宫崎骏的牛逼
和前作相比并没觉得有变好??反倒在大屏幕更加显得像在看幻灯片,故事情节在哪里?觉得太没有人间性,想要做的很像人却都是完全没有感情的人偶。而且好多个瞬间都感受到作品透露着深处的冷漠,和表面包装的浪漫温暖美好相对比更让人害怕。
和《追逐繁星的孩子》同个毛病——一个平时专注于言情的人看了科幻小说之后可能就是这样的,他执着于用新学到的概念来包装自己的认知,而不是放手让这个概念去革新它。
相比宫崎骏的奇幻童话系列,我显然更难以接受新海诚的装X文艺神经病人的思维,即使你内心再富足,能穿越时空,玩转梦境,也尽量脱离爱情这种如今腐朽到无下限的东西,相比这不堪的俗世,少一些中二幻想,多一些回归现实,这样岂不是更容易被我们这些刻薄的人接受呢?
新海诚还是那个只会画画不会讲故事的新海诚。乍一看觉得这次有进步了,好像情节不乱七八糟了,但还是一个虚无的故事啊!
碰不到的恋人、穿越、救村民,这么俗套的剧本,浪费了祭祀的舞蹈和新海诚的背景= =
為了滿足情緒上的感染力,犯了創作上我要你忘你就要忘的霸道禁忌。那其實是一個人的遊戲。沒有要和其他人一起玩的意思。這還真是一種孤獨啊。
到底哪里好。。。看到结局一脸黑人问号。。。
「我已经记不起你的名字了 」「但我总会找到你」
为了让两高中生谈恋爱,硬是让地球发生了一场大灾难。适合思春的少男少女看。
“魂穿”是同人的大宗,我看过的没有上千也不下八百。异性穿,跨时穿,城乡差别,时间倒流,言灵神棍,一次集齐这么多元素能在细节剧情和结构上都处理清楚相当不容易。当然有纯爱。当然有青春。当然有暖心的朋友。“今晚的月色真美啊”,致所有人的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