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卡尔
Je suis Karl,新欧洲计划
导演: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
主演:Jannis Niewöhner,Luna Wedler,Elizaveta Maximová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21
简介:Somewhere in Berlin. But not just any time, this is here and now. A postman delivers a parcel and, soon afterwards, everything changes. A terrorist attack ro..详细 >
非常德国的一部片子,警示世人政治性煽动永远可能被包裹上道德的圣衣而使人头脑发热
没有或不敢探讨根本这些或左或右的极端就会一直存在
妈妈咪呀,我又不是选民,为什么要去看一部这么艰难的影片😭去年美国大选前有《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今年德国大选前有《Je suis Karl》(片名一定要按原名念,很明显来自je suis Charlie 和je suis Paris)。从剧本创意上讲后者要比前者精妙,但完成度实在是恨铁不成钢,熬过第一个小时,第二个小时才正式进入状态,结尾可惜又拉垮——前面拍得太拖沓,后面拍得太真实,结尾又太理想化。片子拍成这样,就想问rechtsradikal们看完之后会做何反应?我很担心是“Ta在丛中笑”。但好在这种片从来都不是拍给反派,而是拍给摇摆者看的,片子拍成这样,确实可以让人清醒一把,提高警惕。妈妈咪呀!原来他们知道,不是每个学生领袖都是Tom Hayden啊!7/10
无论是左还是右的极端主义,在现代社会依然有丰沃的存在土壤。
片名取材自7 年前「查理週刊」遭受恐攻後所衍生的「我是查理/我追隨查理」Je suis Charlie運動;但那卻並非該電影Je suis Karl或稱極右歐洲的起點,要回溯至2011年因敘利亞內戰爆發所引發的歐洲難民潮。電影只是對Je suis Charlie的挪用,將視野擺放在2010年後的歐洲新世代,以及反移民極右派的崛起。類似北歐國家極右派的主張訴求,國家文化遭受威脅;事實上以德法為首的歐盟陣營,在過去十年面臨伊斯蘭主義、敘利亞難民問題時,早已是千蒼百孔。電影取巧的透過青年覺醒的力量,將昔日多元文化主義的歐洲,推向極右排外的高牆;不僅僅於電影裡的柏林、巴黎、布拉格,甚至是全性性的顯學。我覺得電影本身在處理「極右排外」的方式不差,將移民、親情、愛情與犧牲綑綁在一起,成為血肉相連的共同體。你可以試著想像歐洲在經歷了新冠疫情之後的模樣。
看了三遍之后理解了发现这片也不是很烂...
他们看不懂我们 我也看不懂他们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惊悚故事。试图提醒观众,不要过于相信眼睛和耳朵,要多用脑子。漂亮的外貌、悦人的言行,也许就是“诱饵”和“伪装”。天上为什么掉馅饼在我的脚下?这么俊的家伙为什么对我这么情义?呵呵。
比《明天整个世界》好太多,就是前戏太冗长了。
只能说不推荐花时间看
没长脑子的年轻人就是如此容易被被白左煽动,太典了
2星+2星选材,欧洲年轻人被洗脑场面和过程跟闹剧一样,值得一看,节奏有点乱,最可惜父亲和女儿的矛盾这条线没有并行,脱节太厉害。5.3/102 【IMDb5.3/442】
在欧洲大陆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 电影节奏真的是致命弱点
开头还行,然后越来越扯
落泪,联想乌与俄的战事,又何尝不是普、扎、绍、格的邪恶四人组,自导自演,涂正义之脂抹反纳粹之粉,状同恐怖分子
不愿再为帅哥看一些难以下咽的电影
扛过催眠的前半截,后面好多了。
还行。
青年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