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电影拍摄的角度来讲此片不好,而且可能还要面对全中国唯一一套中英夹杂的字幕很不爽。
但片中所描绘的营销方式却真的令人拍案叫绝!!
这还没完:影片还深刻剖析出品牌消灭品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获胜的品牌在改变消费者观念(也可以直接说是忽悠)的过程!
消费者就像一头牛一样被牵着鼻子到处走,同时还付出了过多却得到了过少。
影片提倡应该消灭品牌、消灭广告,让商品的销售者是通过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后才能获胜才能成功,而不是通过高明的营销手段来获得成功!
我看到大家的影评骂的居多,但是我觉得电影的中心内容是好的。
我也希望自己能活在最后那样的世界里,其实这个电影有点儿英雄主义,主角其实的最终目的是杀死那些怪物,而他做到了。
没有了广告,没有了营销,人们也就不再被奴隶了,骂不好的人尽情的骂的,你们不过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奴隶,没人奴役就觉得无法活着了。
可能说的有点儿重了,但是明白的人不用我过多的解释。
小时候写多了观后感,以至于长大后对观后感很不感冒。
此篇为长大后的处感后感。
整部电影都是英语配音,但是我看的时候清楚的感觉就是这货一定不是美国人能拍出来的。
美国的电影商业化很成功,换句话说太商业化了。
商业化基本等于拍大家喜欢的电影吧,很可惜鄙人欣赏的角度时常诡异。
不太喜欢这种商业片。
当然,我最近,长期以来 都处于每天没什么事做的情况。
我承认,在我忙的时候,还是很期待去电影院看看商业片的。
很放松,很愉快。
很可惜,至今木有工作啊,伤不起。。。
这篇如果是美国人拍,肯定不能如此零散。
这种叙事的水平和国内平均水平应该差不多持平吧。
国内叙事差基本属于讲不好故事,欧洲电影叙事差很多时候却是压根就不准备好好讲故事。
Branded(品牌化) 片名就是这么个抽象的词电影也就是为了说明一个抽象的感觉。
什么感觉呢,容我细细道来。
片中我印象最深的品牌就是yepple(或许记错)。
出现多次。
也就是隐射Apple啦。
苹果 伟大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有个伟人 已经死去的叫不死。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告诉我们消费者我们究竟需要什么。
我们还在用1-9的按键手机的时候,他明确地告诉我们 要用触屏的。
时光荏苒,没几年的时间,智能机确实已经是市场潮流了。
为什么我们这么愚笨,需要叫不死伟人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机呢?
答案可能有如下几种:1.叫不死生是人民的叫不死,死是人民的叫不死鬼。
他在世的时候为了人类绞尽脑汁,终于发现了我们应该使用触屏手机的伟大真理。
2.叫不死是上帝的使者,上帝通过他告诉我们这一真理。
3.。。。
其他4.因为我们很笨,叫不死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
我觉得答案很明显是3. 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这个导演也在想这个问题,他想的不明不白,又觉得小有所成,所以有了这部电影。
但是作为无神论者,我觉得除了2,(1,4)还是都有些道理的。
简单来说,叫不死作为伟大的商人,显然是天天在想着全人类,如何能让我们消费。
2.我们确实很笨,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还拿Apple来说事,这个21世纪初已经快死掉的公司是凭着ipod崛起的。
ipod音质很强大,携带很方便,看着很好看。
他的简单也是Apple大力宣传的,于是大家接受了简单这一概念,简单就是好的。
想想电影,fat, 素食也和简单一样。
很多产品的问题大家也就没去管了。
比如作为一个音乐播放器,ipod竟然不能同步歌词,这个可是10几年前的国产山寨MP3都有的功能啊。。。
可是大家因为喜欢简单,所以也就无视了种种缺陷。
可怜的微软(片中好像叫giantsoft)也不得不出一个简单理念下的Win8. 呜呼哀哉,印象中的技术帝形象荡然无存,只成了一个不成功的抄袭者。
现在电子产品日新月异,可惜很多时候都在抄概念。
我们举个例子 就拿牛奶来说吧。
电视里 天天都是新概念,可是到头来一看 质量比20年前可能都有所不如。
问题在哪?
我想有以下但不仅仅只有以下几点:1.消费者买概念的账,一个能增加记忆力的牛奶就是好牛奶,而不是蛋白质含量有多少。
2.没有新的技术啊,你说牛奶就是牛身上的奶,最多杀杀毒消消菌。
哪能有那么多新的技术啊。
没有新技术怎么办,炒作呗。
3.品牌太多,市场就那么大,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市场饱和基本就没利润了吧。
肿么办,炒作呗。
很好,关于brand就说到这里。
--下面说说喜欢这部电影的真正原因,因为除了品牌,他还涉及到了政府(苏联),宗教(杀牛洗澡)。
那么我认为导演在思考品牌问题的时候,应该也想到的更深的问题,就是人既然怎么容易被诱导,那么还有哪些东西诱导过我们呢?
欧洲电影有时候就喜欢讲这种莫名其妙的道理,故事新奇好玩就好。
我这个无所事事的人 恰好就喜欢这种感觉。。。
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
我觉得要明白这部电影,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品牌。
百度的解释,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
】而如果商品没有品牌,没有自己的视觉识别系统那可行吗?
显然不可行。
如果没有品牌我们则无法选择性的购买自己信任的产品。
但是,品牌的价值和口碑本应该是通过人们日积月累而自然形成的。
比如我们都说凤凰牌自行车质量好,那是长久的实践证明的(抗两个煤气罐都木有问题)。
但是,随着营销术的发展,这种原始的口口相传、缓慢成长的品牌价值被彻底颠覆了。
取而代之是商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广告而灌输了品牌价值。
也即是说,即使你的商品并不怎么样,只要营销得当也能获得成功。
这正是现代营销术的价值观——你卖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卖!
只要营销得当,即使粪便也能卖出去!
打个比喻,麦当劳怎么营销?麦当劳打的是亲子关系的营销。
这本来和快餐垃圾食品一毛钱关系都木有!
可是通过长期的广告效应,灌输给了小朋友们和父母吃麦当毛就是一种温馨的体验这种概念。
于是麦当毛在中国就成功了!
又比如某牌子的手机,其实功能不咋地,但灌输了是只要拥有了,即为时尚潮人这种概念。
它营销成功了,于是人们争相购买。
于是我明白了这个电影的想说什么。
这个电影分明就是在讽刺这种社会现象。
营销术的发展,信息的爆炸,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们迷失了选择的方向。
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大家都在不遗余力的标榜自己,混淆了我们的视听,我们甚至不知道那样商品是最好的选择。
大概电影所想讲述的就是一种让商品和品牌重新回归自然的理念吧。
本片前半段平铺直叙且并不出彩的剧情让我错以为是商战片!
差点就放弃了!
但就像经典的文学总会有一两处让人难以理解的段落一样,该片后半段剧情突变,以一个祭祀为切入点,用奇幻的视角痛斥人类的欲壑难填!
片尾俄总统号召146国为了人类的和平共同抵制广告!
这是导演想告诉观者:只有克制了自身欲望,人类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2012年《莫斯科2017》,中文译名又意义不明,本来就是不容易看明白的电影,用《Branded》不好吗。。。
还能深思一下。
电影的一半,我已然快睡着了,铺垫太尼玛长了吧,后半段正片来了,但是特效有点惨啊,这就是想告诉我们天才就是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表现的太具象化了,太抽象了吧。
其实想表现出来的意义非常好,就是本片没有撑起整个概念,太无力了,创意当然是非常好的说。。。
推荐指数:★★★☆,(3星半,满分5分),还可以吧 不过要坚持看。
昨天朋友隆重推荐,于是就看了。
客观地说,这是一部需要点耐心才能看下去的电影。
不同于那些前5分钟就能揪住你神经的商业大片,这部俄罗斯电影的节奏有点慢,看起来也没什么视听享受,故事的铺垫用了近一个小时,我耐心地等到素食店老板的出现才明白导演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我认为它既不能算科幻片,也不能算营销题材的智力片,只不过借用了一点点科幻的手法,以市场营销策略为支点,抛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都想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也都想尽我们所能去改变这个世界并让它更美好,可是我们真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吗?
米沙说,他20年前想发财,结果让一个无辜的人送了命,十年前想发大财,结果让一个女孩昏迷不醒,现在,他自以为找到了世界堕落的根源,想从根上去治,让它变回美好。
于是他用自己天才的营销伎俩试图让人们明白:欲望是万恶之源,广告是唤醒欲望之祸首,应该禁了它!
结果世界陷入混乱。
暴乱当头,他连自己的小命都差点不保,也只能“相信”总统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政府先是为了保护商业链的正常运作,否决了禁止广告的提案,然后,场面失控,政府又为了维稳,只好做出全面禁止广告的决定。
什么是“正确”?
什么又是美好?
如果人们真的回到没有新产品,没有品牌宣传,没有对新事物的渴求的无欲无求的境界,就美好了吗?
让我们设想一下穿越回原始社会的滋味吧。
虽然对这部电影的拍摄水平没法恭维,但它依然是一部能让我看完了以后想坐下来静静思考的电影。
突然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出于本能,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基于他所站的那个点,从而也被局限于那个点了。
相信观众从这部电影里受到的刺激也一定基于自己的需求而五花八门。
也许有人突然就不带儿子去肯德基了;也许有人改吃素了;也许有人为抑制消费冲动找到理论依据了;也许有人因受到点拨而蜕变成营销精英了……站在卫星地图前看到的世界,跟我们站在天桥上看到的确实不一样。
作为营销天才,米沙认为,禁止了广告,就能避免人们受到销售谎言的刺激而产生对己不利的消费冲动,可是暴乱因此而出现;政府,为了维持他所管辖的那个系统的稳定,做出前后矛盾的决策,情非得已,但也别无选择。
世界大乱之时,米沙似乎开始觉醒:“我希望把世界变得美好,结果是变得更糟,这都是我的错!
我真傻,我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去看医生了……”这部影片,最值得看的大概就是最后的30分钟,帮他解开这些困惑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米沙,你真的错了吗?
表面上,世界因你而乱,其实,世界也并非因你而乱。
别想了,我们都是世界生物链的一部分,伏特加、减肥、快餐、牛肉、素食、尿布、手机、电脑、奢侈品、广告和品牌战争、商业圈和政府,营销奇才和总统……一个都不能少。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万物相生相克、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直到永恒……永恒又是什么呢?
如果脑子已经爬到了这个节点,那就不妨再去读读霍金吧。
需要辟谣。
这部影片需要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人才能看懂它所表达的意思,它不是科幻片,剧情中出现的怪东西是那个销售鬼才的灵觉,你很难理解,除非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人。
并且,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东西是主角——销售鬼才Misha的商业预知能力的具现化(具体现实化),其目的在于根据主角灵感的来临和其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一段小神话故事而更加容易让人接受这种鬼才眼里的世界,毕竟没有人能理解鬼才的灵感是哪来的,就像约翰纳什。
故事的纲要就像《云图》那样隐晦但却无处不在,或者像《午夜之前》、《黎明之前》、《黄昏之前》那样——重要的是其要表达并且让观众得出结果的内容(或者说剧情)。
其主角在影片中的定义就像《约翰纳什》一样,是只有高层次的思维才能欣赏的。
它不一定是十七八岁的人所喜欢的,它也不是为了给这类人看的(当然,我也没任何有其它意思)。
这是给世界消费者看的,并不是与好莱坞电影比什么;能不能读懂就要看观众的思维能力了。
所谓读懂,就是得出结果。
电影和电视剧是不可能只写结果的,小说也是。
比如我只写有一个女人,它成了人类救星,这么个结果你不可能知道是什么影片什么剧情,你可以想象是《异形》,也可以想象是《生化危机》……另重申,不喜欢思维的人考虑考虑吧
电影驳斥了近年来广告业发达的今天,很多人已经迷失在品牌的效应中,很多人买东西都会有这种感觉,听过品牌的产品也许更好,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的确为了是产品销售得更好,很多商家作虚假广告,愚弄大众,甚至有多年品牌效应的产品也没能好好坚守自己的产品,国内外都是如此,我就不举例子了。。
但是也真的有靠质量一步一步走下来的品牌,他们是很贵,但同时也是质量的保证,到底该不该一刀切,如何整治广告业和品牌效应,是这部片子带给人们的反思。
第一次写影评 豆瓣小透明 多多担待 理解万岁 首先片子的开头,说实话进展确实有点缓慢,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很难让人看下去。
但是一旦认真看到结尾,你会发现这是一部神作。
首先主角被金牛座闪电袭击了,并获得了说不出的神奇的能力,这能力其实就是看穿人的欲望,在后面红牛献祭之后获得觉醒。
然后是主角失败的经历,在绝境被人帮助 ,但被迫成为商业间谍,同时!
快餐行业的大佬们正准备下一盘让快餐业兴盛的大旗。
男主就成了棋子。
快餐业大佬为了让快餐业兴盛,用了一系列手段让人们的审美发生改变由以瘦为美变成了以胖为美。
这样在人们的思想中吃快餐就变成了最时尚最帅的行为。
其中男主为了完成这个计划,替人背了锅锒铛入狱,还好过几天又被放出来了。
这时候男主突然明白自己好像被利用了就像个傻逼一样。
男主很生气找领导BOB谈话,气死了领导。
之后男主跌入人生低谷,去农村放牛,按找梦中的指示完成了红牛献祭仪式获得超能力 洞察人的欲望 准确的说是每当人被品牌控制的时候男主都能在人的脖子后面看到具象化的品牌怪物。
男主智商上线获得觉醒发现世界背后的真像”产品应该是根据人的需求而出现的,但是现在产品成就了人。
” 换句话说产品应该是为人服务的,现在却控制了人 (老师前两天讲过这叫异化) 男主决定让品牌之间互相争斗,摧毁这些品牌怪兽。
于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快餐大佬那一幕在素食饭店这里重新上演。
男主成功的孵化了这条长翅膀的龙 撕毁了汉堡王,然后就是个个品牌的斗争,里面每个怪物大家都要仔细看 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品牌 麦当劳 可口可乐 微软 苹果等等等等 最后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们都发现自己被广告忽悠的团团转,自己一直被人当成了傻子,于是都奋起反抗,要废除广告,最后总统妥协。
世界变成了纯净的世界 只有型号 没有品牌 看完之后感触颇深 下面这几件事尤其深刻 1电影的开始大家排队买东西没有品牌 之后品牌肆虐 最后品牌被销毁又变成纯净的世界 。
2男主用手段让自己最开始的老板被暴民害死,最终自己险些被暴民打死。
3男主没有被假象蒙蔽竭尽全力想让世界变好却落得一个被全民唾弃的下场。
4男主原话”为了让电脑行业再次兴起我们首先要让人们远离手机,要让人们认为手机是有害的……” 5品牌怪兽互相厮杀的时候 四色大怪兽和白色小怪兽打架 两败俱伤 小怪兽被咬掉了一口😂 6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改变世界 7我们现在的思想是否也是被驯化过后的思想, 我们原本可以不这样活着。
8Это крик никто не слышит 不会写影评 写的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粗浅的看法。
理解万岁
有点现实主义,还有点科幻,很有寓意和深度
列宁那一幕解说最精彩;莫斯科够堵;看欲望放广告;.....其他不知所云,俄罗斯现代电影真不能看。
除了女主长得不错其他真没什么了。。。
里面的汉堡当真倒尽胃口
导演想说很多东西,可到最后什么都没说清楚。女主和劳伦斯很像!
一个奇怪的电影。奇幻算不上,科幻算不上,讲广告就讲广告,穿插着爱情还像是偷情。广告也好,市场营销也好,各种不明白,到底要表达什么。
男主说世界上最初的广告是列宁1918年发明的,向人们推荐了苏维埃,这就是营销,暗示人们被列宁洗脑了?说说我看懂的故事,快餐行业低迷,老板们找来营销专家,专家说要先改变人们以廋为美的思想,就让男主搞整容减肥的真人秀,再安排个事故让人们觉得其实胖子也挺好的,然后借势营销快餐店。男主因失败就去草原放了六年的牛,复出后帮素食公司营销,让他们生产牛肉检测器,俄国农业食品部长突然死亡,素食餐厅开始大兴。然后男主觉得要营销电脑就得让人们改变对手机的看法,再后来干掉很多品牌,最后人们抵制广告,总统下令取消广告,不知道电影的主题是暗示现在广告界太乱了还是什么的。不懂的部分就是男主被雷劈杀牛烧牛是干嘛老头被雷劈那些意识形态的东西了。还有农业部长咋死的?整容女是咋昏迷的?
创意好,成本低,可惜了, 毛妹波大肤白人软,就是脸庞子大了点
无聊
2023年的第一天,XXB随国境大开注定而来的消息甚嚣尘上,新一轮囤药风潮再起,我脑海中不断想起这部电影。莫斯科2017,就是世界2022,我们的2023啊。
这绝对是神作。
一个广告从业人员看这个还是蛮有感触的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关于营销的电影,里面的总总都是现实存在的。那些商品的制造者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具有营销天分的人利用一切机会玩弄人们的观念。其实,最可怜的还是消费者,像傻子一样被媒体,被广告,被营销领导着。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个男人对广告业的战争。里面最有趣的莫过于那副列宁的广告
不知道为神马分数这么低。。。。强烈推荐。。。
像极了一篇写失败了的高考命题作文,使劲凑够了1000字,然后还将主题升华了,但是却失去了趣味,不过女主角好漂亮
看到最后才明白导演意图消灭广告消灭市场营销 看影评说这是科幻电影 但实在看不出哪里科幻 只看到片中广告公司肆无忌惮的操纵消费者扭曲世界观创造新价值观 然后投影到男主眼中就是乱七八糟的幻想 这部片子绝对是天朝精神领域审查制度最好的注释 烂片一部 乱七八糟 意图不明 胡言乱语 精神错乱 ……
看过普通科幻、政治科幻,居然还有商业科幻
神cult film不解释
开头一个小崽被雷劈倒,爬起来和没事一样;中间讲市场营销+蛮族仪式;结尾竟然是3D魔幻,这片实在超乎我智商限度了,各自元素搭配得吓人,对广告的阐述和俄罗斯国情又结合得天衣无缝!ED里有个海报抄我大Leyendecker!!!抓起来枪毙!!
消费社会混淆了快乐与欲望的定义,这么清晰的主题竟能拍得如此不知所云……为了突出莫斯科的堵加进那场戏实在有点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