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守岛人》 顾于学习和家里事情的压力及影响,已经难得做到有连续快一个月没有看电影,只差一天却没想到在这十月的最后一天还是破了戒。
某位朋友前几天在观看这部电影时哭的稀里哗啦,加上之前所听到的评价结合电影名字不难猜出,必然是一部反映经历苦难环境,牺牲自我乐于奉献,升华个人品质主题还饱含家国情怀深受我党和人民喜爱的主旋律作品。
影片一开始便将主人公所在环境恶劣以宏大的音效和艰苦的画面告诉观众,虽然有种说不出的刻意,但是效果肯定是达到了。
在第一面国旗被狂风撕烂,王继才去拿新的国旗的时候在山洞中的那种孤独感不由得联想到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想到这样一句话:每一种工作,不论高低贵贱,光荣耻辱,总要有人去做”甚至在战争时期,英雄有人去做,汉奸也人有去做,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不能否认这份工作存在的必要和真实。
陶行知先生说“干一行,爱一行,乐在其中”,在王继才身上看到了最好的体现,于是这么一想自己因为工作所失去的东西几乎不值一提了。
转念一想我泱泱中华也正因为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千千万万个看不见的“王继才”才得以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以最快的速度赶上西方列强脱颖而出。
在第一次上岛时我从王继才表现上看见的永远是属于中国男人独有的浪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然他只是一个没有编制的米民兵,但那个年代人人以沾军字而骄傲,所以第一个打招呼的是他最讨厌的兄弟兼领导王部长,再是非常认可他,总是说要个头有个头的父亲,最后才是自己柔弱心底里的媳妇和孩子。
上岛以后当看到岛上的环境和王部长的找不来人以后逐渐也认清了现实,不知是出于安慰心理还是一种独属于那个年代的自豪感仿佛王继才是从这里开始就感觉到自己冥冥中就注定了和这个岛有缘分,当然起因是因为父亲和王部长的信任,被人相信的感觉是很好但是客观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那份荣誉感,在那个年代选择工作,可能光荣是最大的,后来在家人眼里这也慢慢成为了属于他们的一份骄傲,虽然说失去的更多,但是在女儿小宝长大读书后第一次上岛看向父亲那种敬佩眼神和王仕花每每看向王继才向国旗敬礼的那一刻这一切仿佛又都值得。
可能女儿从小就经历过也知道父亲守岛的缘由,也可能是读书了镇上的人或者同学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岛主,是英雄,她说自己长大了不是花仙子,是海燕,是在暴风雨中也会勇敢前行的海燕,无不透露出女儿想对父亲学习的心和对父亲的敬仰。
在后来孩子越大以后每每想到此处对家庭的亏欠时,他们承受的环境带来的苦难和心灵愧疚的双重折磨,可是在夫妻之间,仿佛王继才永远有办法可以引导这一切,她给他搓澡时提到儿女的时候会说不要往他心窝子上戳,他在大黄临死前一天给大黄说的话时在她听来不也是丈夫苍白的道歉信,种种不甘心和委屈在一夜过后就好像荡然无存,两个人好像总有办法去安慰和去依偎对方,有女人才有家这句话也在这里体现,我还特意百度了相濡以沫这四个字的含义,鱼在没有水的困难环境中会互相涂沫以对方帮助鼓励,这两个人不也正是这四个字的最好体现,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搀扶着走完这在平凡年代平凡人但不平凡的一生。
从专业角度打量,也确实有较多不足之处,除了很多让观众纳闷不理解的地方,对于前期党和政府的缺席和孱弱,到后来能提供帮助时总是被拒绝,也逐渐反应过来,在强力打造主旋律的节奏中,似乎不成线的细节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不论是我和我的祖国,还是攀登者,又或是夺冠再到以前的战狼,在这方面都已经见到过太多太多,可惜王政委这条线断的太早,或者说可以交代更多一些关于父辈战友情的这条线更能推动剧情,哪怕给那么几分钟父辈的战斗画面或者是小豆子的父亲临死前的惨烈瞬间?
说回演员,刘烨是我一直喜欢的男演员,虽说对演技的收放不算顶级但是我可能确实比较吃他的颜,喜欢他在北平无战事里的方孟敖,他在南京南京里的陆剑雄,在建党伟业里的毛泽东,但对于演绎耿直,单纯,时长带有笑容的形象时也总是让我想起那山那人那狗和蓝宇当中的大男孩形象也就避免不了总是出戏。
所以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这位没见过的长得像张子枫的女演员反而承担了几乎80%的力量,在第一次上岛看到自己丈夫的生活环境,再后来慢慢到被丈夫所感染毅然决然的也成为他的这种心理变化以及每一个眼神都处理的非常到位,看到国内依然有实力能够拿出这样的演员和这样的作品,似乎一瞬间忘记了这十多年软糜无力的国内院线还是存有这样的实力,只是在资本的博弈和政治的压力下不能很好的释放而再次感到理解,也再次看到了使得中国电影暗淡了数十年的灰尘正在逐渐消失,正在走向更好。
看到很多影评说影片强行煽情,组织和zf无作为,宣扬愚昧落后的价值观等,实在让人有些意难平!
看了电影,我就去查了下现实原型,其实有很多事情没有表述清楚!
第一:说组织不作为的,实在是冤枉, 1986年7月,王继才经群众推荐,组织考察,成为第五任开山岛“岛主”,当时夫妻俩在岛上每年工资3700元,1995年建了灯塔,又增加了2000元守护费。
这个工资水平在80.90年代真心不算低的!
当然,在江浙地区可能不算高吧!
第二: 组织和zf忽视了王继才夫妇吗?
王继才多次荣获省市县“国防工程先进管护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2011年“八一”前夕,王继才又受到了南京军区的通报嘉奖, 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2019年9月17日,授予王继才“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这些嘉奖和荣誉怎么能说组织和zf忽视他们呢?
第三:王继才有没有机会下岛?
答案是有的,并且是很多机会: 在上海浦东跑运输的大姐为他在浦东找了一个岗位,一年能赚好几万。
可王继才“一根筋”:“我走了,谁来看护开山岛啊?
”大姐气得骂了一句“犟驴”,走了。
第四:王继才在岛上有机会赚钱吗?
答案也是有的: 开山岛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有几年却成了“风水宝地”:有走私的,有偷渡的,有打着旅游公司幌子想开色情场所的。
面对不法分子送上门的一沓沓钱,王继才断然拒绝。
所以说:王继才守岛32年, 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 守的不仅仅是海上的一座孤岛,也是守的心里的一座岛!
电影《守岛人》是一部在线新时期人民楷模的主旋律电影,是一部讴歌普通的不平凡的电影。
电影《守岛人》艺术化地描写了在孤岛上坚守三十多年,忠诚为国戍边的 “时代楷模”王继才和爱人王仕花的事迹。
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是并没有去刻意制造煽情,而是在朴素的人、朴素的故事中让观众从中体会到守岛人的不平凡和伟大。
看完这部电影,我个人的感受有两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王继才和爱人王仕花夫妇,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却是铁骨铮铮的人,是刚强坚毅的人,是埋头苦干的人,是重于泰山的人!
这部电影在结构上,在叙事上,在技法上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却可以直刺人心,至少我是被感动了。
这部电影体现了“人民万岁”的精神!
对这部电影,个人评分8-8.5分。
看名字其实就能觉出来,这是一部看之前和看以后都觉得挺主旋律的,现在很流行的,很多单位都比较喜欢推的题材。
我个人看完以后觉得还是很感人得,但是吧,过于的煽情就有点不是太好了,过于的宣传无私奉献,会让人觉得不是很好。
推荐看,内容挺不错的,但是稍微有一些过了,大家可以去看看,看完以后自己评论吧。
看预告片的时候我有点泪目,但果然又是一个预告片比正片好的结果…属于也许没电影看会选择看的一部作品…评论略两极分化,优点在于场景,演员极其真实,一开始没剪头发的完全看不出来是刘烨,甚至苍蝇的嗡嗡叫害我吃不下爆米花,基本上每个人都是黑得只能看出牙白,但三只狗子也极其可爱且通人性,但缺点在于实际后期条件并没有那么差至少已经有石头房子,引出了小人物大牺牲电影怎么感动年轻人的问题…我身边的两位不了解故事的95后小姑娘,就完全不能理解王继才的牺牲,甚至牺牲了儿女的前途…在我看来,诟病在于影片时间过长,长达2个小时但剧情割裂,旁白都搞不清楚是谁,最终导致泪点被打断,甚至故事情节断断续续,人物情感转变生搬硬套,比如女儿说要当最勇敢的海燕…我个人倒觉得应该选取几个冲突大的点切入,比如无法上岛,妻子不理解等…最后,刘烨和宫哲演技可圈可点,至少刘烨红眼眶的时候我也是,没有完全一味扮美的小花…
其实看完电影之后,我印象更深的是王继才的夫人—王仕花,她本是人民教师,家境良好,如果她没嫁给王继才,本来应该是相夫教子,幸福美满地过完这一生。
而且她和王继才不一样的是,她并没有上岛的动机,她无需证明自己,反而上岛对于像她这样的受过教育的女性来说,是对她原生家庭和她认知的挑战,在电影里,也多次体现,她对于岛上生活并不开心,而且当她了解到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因遭遇报复,而无法上学时,深感震惊与难过。
在本片的最激烈的部分,生孩子那段戏,她说不甘的想让王部长他们看看她们母子将如何命丧岛上,就是这样一个,重视教育,重视家庭的女子,却一辈子坚守了六个字,你守岛,我守你。
我坚持认为,爱国不是一个孤立的,象征性的,高大全的刻板印象,而是与亲情,与承诺,与荣誉和爱交替在一起的感情,有挣扎,有苦痛,再到最后的坚守后的快乐,王仕花就是这样,你会发现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只有这样的凡人,她的爱国是真实的,是与她的价值观和喜怒哀乐,结合在一起的。
在本片的最后,哪怕腿并没有治好,也独自一人登上高台,看着太阳与丈夫的脸庞,独自坚守。
而且本片的的构图与配色相得益彰,我们多次可见,海的大远景中心就是开山岛,广阔的海洋与小岛形成对比,海的蓝色调与灯光的黄色调形成对比,就这样一下吸引住了人的眼光,仿佛在那海中风雨飘摇的不只是灯光,还有希望。
同时岛上的时光多是暖色调,仿佛时光都定在了清晨和夕阳,哪怕是枯燥的日子里,也仿佛充满了诗意种下的希望的种子。
电影除了是艺术的载体,也是人民生活的体现,精神的具象化,虽然很多人对于主旋律的电影不那么感兴趣,但它确确实实,就是那个年代,那些人们的真实写照,在时代发展的同时,回顾过去,也是对于现代人精神的补充,同时可以更加了解时代赋予个人的义务和权力!
岛在远离大陆的海里,时常风雨如晦,偶尔云开日出。
有人守,它便是一片国土,一个前哨,一座为船只指引航程的灯塔;没人守,它便是一片死地,一个暗礁,一座令时间凝固成冰的监牢。
让岛活着,大概先是王长杰(侯勇饰)的执念,后来又成了王继才(刘烨饰)的执念,再后来,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执念……虽然所有人之中,只有王继才最终成为了“岛主”,但他终于不再被漠视、被嘲笑、被冷落,他用30年的生命医治了这座岛的“孤”,就像妻子、孩子和狗医治了他的“孤”,许许多多人医治了彼此的“孤“一样,所谓守望相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这个年代还能看到如此纯粹的人生故事,是一种幸事,虽然电影的好坏见仁见智,但好的故事足以照亮你我的内心。
王继才说:“人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
”这是守岛人的箴言,又何尝不是所有坚守本职的人共同的誓愿?
愿祖国强盛,华夏永昌!
王继才夫妇的故事真实感人,但是和电影本身有关系吗?
这样的故事拍成纪录片都比这个电影感人吧。
电影本身只顾着虚假的夸张夸大,手法停留在90年代,都2021了,拍摄手法能不能有所进步。
故事原型也很生气,被zf坑了那么多年把人家夫妻俩当冤大头放在岛上,现在又要歌颂人家时代楷模?
和坐牢的区别是什么呢?
男主亏欠家庭亏欠孩子亏欠妻子就为了守岛?
狂风大作要人命了还要插国旗?
违背自然规律就为了插旗??
怕不是有什么大病吧。
回归电影本身,女主演的克制内敛,忽略镜头的存在,更像是纪录片的即视感。
男主演的是什么??
一味的瞪眼张嘴流眼泪就是感人么?
演技多年没有进步才是问题关键吧。
瞪眼演技是师从ab么,请认真一点重新拍个纪录片吧,浪费两小时看这个不如一篇报道一张真实照片更感动。
事业单位包场就可以了,没必要放在院线浪费时间。
1.为什么不在岛上瞭望塔上设一个高功率喇叭,循环播放“停止前进,左右八百米都是禁区”,这在技术和资金上并不难实现。
这里是江苏,不是西海固。
七八十年代没有,九十年代还没有吗?
在大风大浪的情况下,就靠人敲脸盆,我不太相信八百米之外的船只能听见。
2.按照电影写实主义的方法,王继才岳父岳母家应该是相当富裕的,而且还是知识分子家庭。
他们就这样坐视自己的外孙女未成年就在海鲜市场辍学打工?
“这是什么样的家庭”——《饮食男女》3.王继才和王仕花生活困窘,却拒绝政府发的补贴?
这操作已经违背基本人性,如果是那种需要签字领取的补贴,可能别人会拒绝,如果是直接汇入工资账户的补贴,怎么拒绝?
工资到账之后再退还镇政府?
政府也可以把补贴换成米油等实物送上岛,难道两夫妇还把它们扔进大海?
补贴到底怎么发,有没有真心想发?
4.这个岛到底重要不重要?
如果重要,为什么不可以让人武部长来守?
如果不重要,为什么一定要定死某个人?
5.电影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占别人的便宜占三五十年,他可能会心软,可能会心虚,一定会有心理压力,但是政府占人便宜,以上这些都不会有,因为它没有情感。
其他:1.刘烨的二愣子抽风似表演后继有人,他就是张一山!
这就是传承2.这电影最好的地方是比较如实地反映了海岛的艰苦环境,这个确实很加分。
希望在上面建一个党校学习站,县处级领导任职前都去上面培训一个月。
当然我们不是要为难他们,只是这样一来,后面守岛的人生活条件就会大大改善。
以下文字 是一篇迟来的影评,看过虽已有一周左右,但此时想起依旧感动不已,观影当时,那一令人动容的“平凡”力量,几度哭湿我的口罩。
看完《守岛人》我真想套用电影里刘烨的一句台词,对故事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说:“说谢谢两个字,太轻,鞠躬。
”
电影根据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真实故事改编。
电影在狂风暴雨中开场,旁白一开始就交代了主角的最终结局,然后从故事开始的1986年慢慢向2018递进,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俩与恶劣环境抗争、观测并记录海洋数据、在渔民有需要时施以援手、与走私犯斗争,一个小岛,两个人,几只土狗,他们甘做平凡的人不甘做平凡的事,32年忠诚守护祖国边陲小岛。
电影情感相当饱满,从王继才王仕花夫妻的内心纠葛到他们的相濡以沫,再到父母在背后的支持,以及孩子对他们奉献精神的传承,电影始终没有流于说教,家国情怀的上升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有人心中有光 ,然后将自己活成了光!
对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由衷敬佩!
“说谢谢两个字,太轻,鞠躬。
”
和舍友一起看的点映,可惜有助教课不能等到主创了。感觉王继才夫妇真的就是凭借着对国家和组织纯朴的感情而去坚持守岛,这样的情感很让人敬佩但有需要效仿吗,凭什么要一家为此牺牲,难道不该批判性地去看待这件事吗。
一般来说这类电影的目的是突现人物为祖国的伟大奉献的爱国精神,可我看完之后一方面没有为夫妻俩的精神感动也没有看出来很多的信念支撑他们在岛上。我满脑子的问题,但问题就一个,就是三十多年甚至到了外面的世界发展到近几年,祖国有钱了,人民富裕了,夫妻两人还在岛上听收音机,俩人都有病也无人关心,儿女有出息了也不能尽孝。如果说九十年代无人问津我可以理解可能是交通和通讯的问题。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为什么还苦苦支撑在岛上,为什么没有人来轮换?半年一年轮换一批人岂不是更好?这样耗尽了自己的一生虽说是伟大,但是国家这个大家要,自己的小家也得兼顾吧,并不是说小家就那么重要,是因为后来军队体系那么健全,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夫妻俩回到大陆安度晚年?
一辈子做一件事,并且做成功,就是伟大。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好窒息好歹毒的电影
7分
和心爱的人住海景房,吃海鲜,不用带娃,不用伺候老人,只要爱岗敬业就可以成为时代楷模?真太感人了
题材很好 也很正能量 可片子太难看
真实的王继才的故事改变。很主旋律,艺术化加工处较多,现实应该没有这么艰苦和难熬。但依然令人感动,这对夫妻真的很不容易。敬佩他们!
王仕花女士,你也太伟大了吧。作为一个跟邻家大妈一样年龄段的中年女性,你竟然没跳广场舞,而是去守卫海岛。这是什么神仙女性?疯狂为你打call。就看着王阿姨目光坚定的在海岛上日复一日的忙碌,心中真的泛起一股暖流。
民族点映 灯塔越来越亮了
为了面试我忍了
那么艰难,却有如此伟大!致敬时代楷模!
跟那个白杨礼赞一个意思,但是不能只做螺丝钉不做人啊
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演员演技全部在线,故事就更不用说了,主角原型是2018感动中国人物,足够感人。不过这样的电影在影院看显得有点沉重,毕竟大部分人去影院是去放松的,再加上也没啥宣传,所以注定是冷门电影。
三十二年都没有正式编制的军人去值守,而是牺牲了一个民兵的一生,甚至是牺牲了他的家庭他的家人他的孩子,到了近几年生活依然清苦,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呢?其实刘烨和宫哲的演技挺好,但是用力过猛的手法和刻意营造的煽情已经不能抓住观众的心了。
主人公值得敬佩,但拍这种歌颂苦难是光荣的电影是有问题的,至少人家在守岛,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得给人解决啊
这不是就是逮着老实人往死里欺负吗???我敬佩你们,但我当不了你们。导演这句私货也算出了口气。
向故事原型致敬!但电影报好看。而且为什么把男主非得塑造一个完全没有一丁点生活能力的人巨婴?女主一上岛就给他剃头搓澡,没女主就活成野人模样?
一岛两人三餐四季,有点子浪漫在身上的主旋律
一星半。陈力拍片的工整度,辅以海岛实拍,所塑造出的影像质感好过太多自命不凡的独立片导演。不过全片一到关键情节就大洒狗血的做法着实可怕,变成了情感类大型专题片。刘烨重操《那山那人那狗》的原生态演法,却早就物是人非,毫无真实之感。宫哲的表演则时好时坏,用力过猛起来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片尾放出原型人物,更像是压倒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白折腾半天。影片最拉好感的是居文沛的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