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整理电脑,发现还有《skins》未删的两集,主题都是Cassie,这个女生,我毫无疑问地喜欢。
不自然就要想到这句话:She can do no wrong.关于Cassie有几个关键词:厌食症、单纯的偏执狂、lovely、Sid。
这部剧中,Cassie的家庭是最和睦完美的了,父母彼此相亲相爱,但对孩子却关心极少,她不吃东西,可是坐在一张饭桌上的父母竟然丝毫没有察觉。
在这样的家庭中,Cassie极度缺乏爱,她父亲整个守着她母亲那“艺术”的身体实在令我作呕,褶子都要深到马里亚纳海沟去,他们是让人郁闷到发不出脾气的父母,Cassie深知这一点,和谐离开。
喜欢她的着装,英伦而甜美,如她本身。
可是这么可爱的女生编剧给她安排的角色却是并不受欢迎的,即使是一向待人和善的Maxxie也没有表示友好,只有稍正常的Jal才会关心她一点。
S01E02里,Cassie一直收到“EAT”的讯号,她以为是Sid,因为在餐馆当Cassie说“反正没人在乎”然后是Sid跟上的一句“我在乎”。
最后Cassie跑回家推门而进那段,糅合进音乐里是那么美得卓越,看到那里我总是要来回拉进度条好几次才舍得放过去。
她的神经质也是可爱的,很经典的那句:“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这样我就可以可爱一点”;就像她盘着精心打扮过的梦露式发型等在Sid的卧室,然而Sid还是和Michelle在一起,她神经质地说着:“Michelle so lovely,Michelle,my girl, I love her I love her I love her.”,并且拿着水枪射Sid,“Wake up, Sid.”她说。
可是Sid又一次地选错了,我都不想给Sid机会了,可她连自杀还要拿着Sid的小水枪。
Cassie这个女生只要你可以给她一点爱,她就可以奋不顾身地爱回来。
可惜,那时候的Sid迷恋的是Tony的女朋友Michelle,这让Cassie的爱情又艰苦又绝望。
S01E08的Rocatillo’s,Cassie和Sid,仿佛大家都没受过伤一般的干净纯粹,这个时刻以后再也不可复制,可最后还是要让Cassie失望,她要离开,她说“我希望你明白我是真的喜欢你,Sid,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这篇主要是讲Cassie,我先过滤Sid父亲去世那段,当她从苏格兰兴奋地回来看到的却是Sid和Michelle鬼魂在一起的画面,所有伤痛又回闪。
酒吧里,她先吻一下Sid,然后恨恨抽了他一耳光,离开。
Cassie这次不会再自杀了,可是她也开始伤害身边的人,她对Jal说“我经历了我的痛苦,你的也快到了。
”她也算间接分开了Chris和Jal,她问Chris“你知道受伤的心哪里最疼吗?再也记不起以前的感觉了。
……然后你就开始糟蹋这个世界。
”这个孩子终于信任缺失。
她和很多人乱交,男的女的,虽然后来知道这只是她报复的假象。
不过她终于成功激怒了Sid。
Sid: I hate you.Cassie: I hate you back.Sid: I love you, you should sorry.然后又是两人短暂的快乐时光。
可是Cassie恢复不过来了,这是她赢回来的(或者让我们说是Effy这个小鬼赢回来的),可是正如她所说那种感觉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会来了。
所以她要捍卫,她就是要边缘化Michelle,甚至Tony,总之没有这些能分享Sid的人就好。
Cassie: I love you forever.Sid: you will?Cassie: yes, That’s the problem.考试时,Cassie问校长:有没有可能真正享受权利?
……我停止吃饭,所有人都会照我说的做,那很有效果。
校长:那你享受了吗?
Cassie:我想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但是我得在饿死前停止,否则就不好玩了。
所有的人都决定继续生活,当作一切都没发生过,Michelle说:Cassie,长大吧。
可我还是喜欢她的任性,她的小宇宙支离破碎,还是要努力保持完整的样子。
可是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她就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了。
她对Sid说:两周后(考试)出来,我们长大了,我们之间完了。
Sid:这是好事,不是吗?
Cassie:所有的结局都是悲伤的。
Sid:没必要非得这样。
我还有你。
Cassie:难道你不希望自己回到过去,什么都没有失去的时候吗?
一切都在未来中,还有更坏的事情要发生,这就是未来。
Sid:我爱你,我就在这里,我能做到最好的就是这个样子了,Cass。
Cassie:我们不要分开。
我想留下来。
我不想离开。
也许,也许,我要走了。
叫我老古董,我既心疼这个小演员的牺牲,又理解这是剧情必然,一次高潮之后必然是分离。
很多人为Cassie扔下Chris而指责他,可是那时候Cassie又能做些什么呢,Chris的结局是注定的,它反而促成了Cassie的离开。
在纽约,编剧好心又给了她一个温柔善良的Adam,可是最后Adam也要离开。
他们的生活里都没有她,或者说她永远都不是首位的,我说不上来她是自己把自己搞得这么孤独,还是原来就该如此,总之Cassie最后的哭看似那么惨烈却声音都要发不出来。
我发现我几乎要把所有Cassie出现的小情节都写到,这样的总结真叫人心累。
如果你有的是一个完美的结局那该多好。
据说第三季就全部换人了,所以就在S02打住吧。
没见过这样的电视剧,不同的一群人来演绎同一个剧名,还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啊。
所以说,英剧比美剧冷冽的多,这种方式就预兆了青春的残酷。
本来嘛,人是会长大,毕业了、大学了,踏入成人的世界,就别玩些孩子们的东西,《skins》是讲青春的,没有的人就该滚蛋,让正在挥霍的人来讲故事。
看看,real world。
第一季确实可以当青春剧来看,第二季的后半段,完全那种英式的神经质,情节跳脱,充满哲学探究的小资调调。
编剧已经完全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天马行空的描绘,你得去理解,琢磨着理解,而不是说去看TV,也真够有累的。
Tony——第一季里面觉得他真是个贱人,但自从看到车祸后的样子,真心希望他再变回那个贱样子。
不过不得不说,这小子确实是个人物;Sid——茶壶里煮饺子。
为人太好,所以嫌的有点懦弱,但感情方面属于内秀性,最爱他的简单;Cassie——小精灵!
但她的悲哀也在于此,一个哲学的脑子,注定陷入自我折磨中;Chelle——呃,easy girl。
为什么要把它当青春片呐,用来缅怀自己懊悔或无悔的那段岁月。
迷茫、选择、做错事,难道只有17岁才做吗?
电视永远都是片段(这部剧尤其如此,每集每集都不连的。
想起sid&chelle被cassie逮住,等着下集看他们三个的表情呐,结果人家讲别的了,再谈这话题都已经时过境迁了)。
国人看英美剧也许有时候并不能理解,或者是傻羡慕。
除了sexuality, drugs这些噱头,还能看见剧里为完成梦想而坚持抗争的maxxie吗?
看见为重拾everything而努力的tony吗?
看见朋友间无法割舍的那种情愫了吗?
是混乱了点,但是谁的青春不混乱,谁的生活不混乱?
英剧描写让人绝望的东西,总是更犀利一些,同样的问题表现的更阴郁、巧妙,更让人回味。
我们都生活在精致的皮囊中,用彼此依偎,亲肤取暖的方式来慰藉这迷乱而孤独的青春。
特别喜欢这句话,特别特别喜欢。
大一的时候,一个研究生学长极力给我推荐皮囊,好吧,那时候的我,觉得这种Naked的场景不适合一点点看下去,但现在看来我完全错了。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的把前两季看完了。
这是一部片子,越看到后来越让人感动。
这也是最真实的东西。
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群体一样。
我们中的很多人,或许都被家人或被别人看不起过。
我们有梦有青春,心中有爱有性,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年轻,我们肾上腺素分泌旺盛,我们喝酒,我们抽烟,我们狂躁,想逃离一切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的东西,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
不喜欢的东西,就fuck it吧。
第二季,从Tony的一点点重生开始到Chris的去世结束,期间伴随着Sid的父亲去世,凯西离去,人的一生中留得住的人也罢,留不住的人也罢,一切都是我们要去面对的。
谁爱谁其实不那么重要了,啊哈,突然想到王小波黄金时代里提到的伟大的友谊,或许这一群人聚在一起,也算是一种伟大的友谊吧。
我貌似词穷了。
青春就是躁动。
青春就是疯狂的喜欢一个男孩,疯狂的喜欢一个女孩。
青春就是操。
我们不心碎,我们不消极。
我们只想留住那最美好的瞬间。
That's it。。。
最近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补几集skins,事实证明了这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它搅乱了我本来安稳的作息,搞得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在浅眠中还要做些混沌的梦。
想起来我每次追skins的时候状态都不是很好,多少有些浑浑噩噩,想要逃避现实世界、躲进某个空壳里。
以前我总觉得总有一天我会长大的,我会跨过这部剧,不再需要它,可糟糕的是,这次的追剧过程让我觉得,以后的我还会一次次地再想起这部剧,再去重看它。
它对我来说太特殊了,我说不清楚是什么,可是我觉得我是找不到它的替代品了,skins是不可替代的。
讲来讲去,不过是一群没头没脑的孩子在碰撞着,互相碰撞着,和自己碰撞着,和现实世界碰撞着。
skam不一样,skam是教育剧,所以在skam里,所有的问题都是可解的,人物总能遵循一条优美的路径将问题轻松化解,多么完美的世界,毕竟,十几岁的少年人,好像本来也不该有什么麻烦事。
但是skins不会给出解答,skins所有的指引都是尝试,年轻人陷在沼泽中,做着或好或坏的尝试。
高中时候的我很渴望变成他们,可以彻夜狂欢,可以沉浸在酒精、大麻、性爱的迷醉中,可以尽情感受,游离在一段又一段的关系之中。
我觉得他们是自由的,仿佛他们张开双手、就可以拥抱到真正的世界。
现在的我呢?
不敢说对那种生活毫无向往了,只是也了解了,那时候的我和他们做的,大抵是了逃避迷乱现实和无解未来的那种迷茫感。
这部剧所吸引的我,也大抵是那种十几岁少年人所特有的那种无力混乱却又敏感渴求安慰指引的共鸣感。
从来没有人说过迷茫是正确的。
找不到方向的无头苍蝇总是令人鄙视的。
十几岁的少年人,在这种期待和现实的落空中沉沦着、感受着、挣扎着,想要理出条条框框来。
可是现实哪里会有有解的肯定道路呢,哪怕是成年人,哪怕是skins的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过是跳舞与逃避罢了。
最后一集。
Max对Anwar说,跟我来伦敦吧。
Anwar说,可是我的未来呢,我不是还要考虑我的未来。
Max说,去他妈的未来,跟我们好好玩一把吧。
Sid跑去了纽约,在繁华大都市以极蠢的问人方式极低的概率找着Cassie。
Tony和Michelle怎么办呢,Michelle最后说,我第一眼看到你,我就知道,我想与你做爱。
是啊,到了最后,我们拿了毕业证,好像还是一样不知所措着,我们所能抓住的,也仅有当下片刻的感受了。
但这也没有什么关系了,即使生活没有被sort out,就像它从来不会被sort out那样。
我们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像个无头苍蝇样在未解的世界兜兜转转,傻傻地拿着一张照片,去问路人们,你见过我的女孩吗。
skins的一二季终于看完了。
之所以用了“终于”,是因为对于我来说,完成了skins的这段时间实在是过于漫长。
从我听闻skins开始——那应该追溯到08年的时候。
从当时一直看的杂志上,看到了大篇幅的介绍。
不过说是观后感或许更加贴切一些,因为那一篇专题让我在还没有看过skins的时候,就建立起了灰色、颓废、混乱的初步印象。
——直到现在,在我看完了skins的这个时刻,我才发现,不是这样的。
之后应该是09年暑假了。
初中同学聚会时,和同学聊起最近在看的剧。
同学提起“你看过skins吗?
”凭着对杂志专题尚存的印象,我和同学聊了一点,听了她的介绍版本。
于是,“一部充斥着腐元素”的印象,建立在了我的脑海里。
——但是,这也是不对的。
接着就是一个星期前了。
在我看完了德国和西班牙的两部肥皂剧后的这个时间。
在友人向我推荐了《吸血鬼日记》的这个时间。
在我又开始追看星光6的时候。
在我非常想看美剧《邪恶力量》的时候。
只是突然间的想到了skins这个很久远却又熟悉的词,我就顺理成章的点开了第一季的第一集。
在完成这一系列打字、搜索、点开网页的动作时,完全没有一丝的犹豫或者疑问“为什么我要这么做?
”听到片头的主旋律响起时,我内心唯一的想法是“靠,早就该这么做了。
”是的。
带着别人给的印象,我终于可以开始看skins。
而在我看完了的现在,我却否定了之前的想法,而开始想着,幸好我是现在开始看而不是更早。
因为若是早些接触skins,唯二的情况就是看不懂和归为烂片。
也难怪我会在听到了腐元素充斥这样一个对我来说十分诱人的评语之后,依然无动于衷了(…)。
而在我也17岁的时候,我想我似乎能感受到那样的一种情绪。
17岁这样一个年龄,是十分有趣的。
因为即便还在象牙塔中,却已经嗅到了外面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
好的、坏的、应该坚持的、不该尝试的……种种本来清楚的定则渐渐模糊,起了毛边。
于是挥霍青春,夜夜笙歌,便是必然的结果了。
但其实,隐藏在光鲜亮丽的皮囊下面的,是千疮百孔的灵魂,和迷茫的心情。
初看skins时,我的感觉非常不舒服。
几乎每句话都会出现的脏话、各种露骨的话语、一大堆的裸露,令人晕眩的电音和舞池,种种都和我印象中的英国背道而驰。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也可能会是唯一的一次,觉得英语竟是如此的难听。
很难想象这样可以称得上是糜烂的生活发生在一群16、17的少年身上。
接着也便明白了,为什么一群未成年的少年少女们会拍出一部18+的片子。
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明白了故事的主线是在9个从小就认识的少年少女的故事中进行的。
每一集都以一个角色的名字来命名,在进行主线的同时采取不同主角的方式,让每一个人的人物形象丰满并且真实。
Tony是天生的领导,从小到大都是。
他可以轻松迷倒所有的女孩子,可以让朋友死心塌地的跟在屁股后面任他差遣。
他也乐于享受这至高的权利,戏弄朋友、女友、身边的人,不桀且邪气如同他总是上扬一边的嘴角。
但即便是这样,他其实很怕失去。
在第一季后期,女友离开、朋友回避,甚至即将失去自己最重视的亲生妹妹时,他一边哭泣一边哀求的“please”宣告了他的成长。
于是他成为了众人中第一个成熟的人。
但好景不长,第一季末尾正在他试图改变现状时,一场车祸让他丧失了所有记忆,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于是第二季开始,之前一切的不好都可以被原谅,重新开始,直到最后正如他说“i will get everything back.”他确实做到了,只不过是以一个真正的朋友、男友、哥哥,以及领袖。
michale是聪明的,是美丽的,是十分善解人意的。
她会耐心地解决朋友的问题。
她在面对妈妈和妈妈新的婚姻时很有见地,十分理性。
她会关心朋友,会在出事时给予他帮助。
她的成绩很好……当然这一切的种种是建立在没有和Tony在一起的时候。
一旦和Tony在一起,她就彻底丧失了一切的优点,变成一个被人掌控在手掌心的花瓶。
没有办法,因为她太爱Tony了。
于是在第二季,在Tony失忆后,虽然她一度消极处事,但之后她一再的逼进Tony的底线,从很大程度上促使了Tony的回归。
chris。
一开始我一直很疑惑为何他的名字会直接排在tony下方。
可越到后来我越能明白,他确实是男二。
比起tony拥有的一切,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家庭破裂之后,妈妈留下1000英镑便抛弃了他。
一个人生活,爱上的心理老师在最后也选择了离开。
于是他的生活便只剩下朋友和一大堆的致幻药。
但其实,即便他什么都没有,他仍然不是一无是处。
他对世上的一切都say yes ,他爱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
虽然最后他死了,但他仍然会一直存在于朋友们的心中。
sid。
万年跟班。
其实从始至终他也没有有出息过,但即便如此窝囊且废物,Tony最不能缺少的人,一直是他。
正如Tony所说的“you are always my best friend.”cassie。
厌食症患者。
所有人中最像孩子的一人。
会因为被家庭忽视而选择绝食来引起注意,嘴里一直说着的是“cool”“lovely”这样的好词,即便她心里并不觉得高兴。
会因为嫉妒而对周围的人冷言热讽,会因无法面对而选择逃避。
chris死后,她一个人逃到了纽约,在遇到adam,并边哭边吃下 adam走前留下的苹果时,我知道,她长大了。
她终于能够面对一切的残酷和真实,而不是逃避。
jal。
黑管吹得一流,优秀学生。
众人中最理智,也是最倔强的。
会在朋友间出事时出来平衡事态,永远是帮着受害的一方。
但同时,她始终无法放下对母亲抛弃整个家庭的愤恨。
而在最后,在她终于不再拒绝一切时,在她在chris的葬礼上大声的说着chris的偶像时,她是坚强的。
maxxie。
魅力无限的blond cutie。
在学校里的魅力大到不可思议,sketch为了他甚至缠胸想变成男人,一个吻就让别人心甘情愿脱下裤子,连本来反同的一群混混中的一人也被他迷倒,一个眼神就勾到了男朋友。
但他其实很低调。
他是8人中对未来最为明确的——他要跳舞。
从第一季的踢踏,到第二季的现代舞,他对于艺术的天分尽显。
他应该是8人中最幸福的了,家庭完整、找到了男朋友、连好朋友也一直在一起。
anwar。
穆斯林男孩,却有着不应该属于穆斯林的兴趣——热爱女色、嗜酒、嗑药、一大堆猥亵的话语……可谓8人中最猥琐。
他对于未来很迷茫,但其实,正如sketch所说,留下来也没什么不好的。
他最后和maxxie一起去了伦敦,依然是没有成长的一个人。
effy。
Tony的妹妹,总是寡言,臭脸,白天是好学生晚上出去游乐,一切父母都不知道。
虽然看起来对一切都毫不在意,但其实他是关心众人的。
从她帮 michale骂tony,到照顾朋友pandora,帮着朋友把一堆烂摊子解决掉都可以看出。
默默的关心,又骄傲的不可一世,十分神秘的女孩子。
skins中众人的家庭几乎都不完整,这应该也是导致了如此生活的一种原因。
因为不满、失望、愤怒,从而必须发泄。
其实还是脆弱。
因为在发泄过后,仍然是空。
skins中的友情线、爱情线和亲情线几乎比重是一样的,这也让整部剧的感情面异常细腻。
像max和anwar之间,一个是穆斯林,一个是gay,本来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两人却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更何况两人之间甚至不只朋友。
所以不愿承认的 anwar开始闹别扭,两人遭遇了小挫折。
但最后还是重归于好,尽管max有了男朋友anwar不太高兴,但没关系,max心中最在乎的还是anwar。
像Jal和chris,一个永远接受,一个永远拒绝,这样的两人走到了一起,因为一个“你不许说no,我不说fuck it”的约定。
两人之间其妙的互补,让感情基础越来越深。
虽然最后chris死了,jal怀孕了,但听着chris死前还喊着jal,jal在chris 的葬礼上说着fuck it,我可以知道,他们仍然相爱。
像sid和cassie,两人同样懦弱,遇事都喜欢逃避,这样的两人即便在一起也是短暂,无数次的逃避、猜忌、擦肩而过,但最终还是会遇到。
看完的时候一度不知道该如何归类skins,想过偶像剧、青春剧等等,总觉得不太适合,于是去看了正规分类,上面写着“喜剧”。
一瞬间我便释然的笑了。
是啊,青春二字,即便残酷,也是应该笑着的。
有句歌词说得很对“花开当折只需摘,青春最可爱。
”是的,即便发生过那么多不好的事,即便一遍遍的说着“fuck it”,即便有朋友永远的离开了,即便家庭破碎,即便所有的朋友们最后都各自踏上了未来的路,so what?
因为还是青春,因为17岁这个年龄,即便生活再糜烂,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总会有新的生活在等着。
所以无论今天哭着、叫着、疯完一夜大家倒在一起睡去,明天总能微笑。
所以,认真地、用力地去感受,只属于17岁的青春吧。
---PSskins的原声做的很好,各种英伦味满点的摇滚、电音,甚至很多实验性的东西都搬了上来,原声多到列出来几张纸都打不完,但是真的是很好,很棒,气氛渲染超到位,而且英伦的味道淋漓尽致。
啊,我爱英伦。
这句话出自《皮囊》。
它好轻浮,好不良,背后的力量却令人讶异得巨大。
命运之错,他以酒药麻醉生活。
没有所谓“正确”与“非黑即白”。
我想,新时代的年轻人在信息高速冗杂的社会,不该再用死板价值观框死自己,而是仍以一颗情义至上的心待人接物。
年轻人们,不要为了身外之物背叛自己的内心好吗?
就像我说的,Chris的不良是由于他不幸的童年与青春。
他的去世,本质原因也是因为家庭和成长中长期的挣扎。
毒品是压抑的发泄器,死亡的加速器…或许该说是上帝赐予他解脱的便利途径?
这时谁会说这部剧的内核叫“远离毒品”呢?
这也正是《皮囊》的厉害之处。
坏少年,只是你看到的“皮囊”。
你难道了解过他对待朋友和女人的一心一意?
你难道也清楚他被全家抛弃后的怅惘?
还是说你也体验过吞每粒药前的无奈挣扎?
被随意凿刻的年轻人,难道你只有一孔之见?
烟花长吟青春挽歌。
满腔热血白发少年,总有一天也各奔东西,又换一批可怜的——必将被打磨却依然满怀期望的——理想少年进入青春的“殿堂”。
青春尚未结束 Please hold it tightly.有机会的话,我也会用镜头记录最真实,最残忍,最美丽的,我专属的平凡青春之诗——优美却令人哑然。
青春总是在不断的别离中告终,这一点Cassie看得最清楚。
发了成绩单,然后It's all over。
最为清醒也最为恐慌,她却一个人见证了最残酷的别离——与Chris的生离死别。
她知道,Everything is in the future, more shits to happen。
所以她颤抖地拨通了急救电话后,就迅速地背上包逃离了所有熟悉的一切。
爱人,朋友,家乡。
不告别,就假装从未别离,也永远不会别离。
在异乡她邂逅了同样心事重重的Adam,他也同样选择了不辞而别,留下了孤单的她一个人寻找答案。
Sid的别离最为措手不及。
前一晚刚见父亲久违的笑容,第二天早晨却看见他的动作定格在一手拿烟一手端酒的那一刻。
同时,误会远在苏格兰的女友Cassie在视频中在别的男人面前宽衣解带,双重打击让本性软弱的Sid不得不学会坚强。
而最好的朋友Tony刚从车祸中恢复,尚未记起与自己过去的记忆……幸运的是Tony在Sid最需要他的时候给了他一个肩膀,让他好好地大哭了一场,并让酒吧的喧嚣掩盖了他的哭声。
Cassie最后的不辞而别让他决定忘记她。
只是不知道他终于千里迢迢来到Cassie的城市后,是否依然与她在搁着一道橱窗的距离下又一次擦肩而过。
Chris的青春则是永远定格——死亡给他带来的是诀别,同时也是永不告别。
早早就见过了哥哥Peper的死亡,他知道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常。
于是他选择及时行乐,玩笑人生。
印象里的他总是嗑药嗑得迷迷糊糊眼睛都睁不开的样子。
而就是这样的他,爱就痛痛快快的爱一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心理老师也要穷追不舍。
对于Full of shits的生活,他选择用Fuck it带过,然后do it my way。
他最为不羁,却对爱情最为忠诚。
被父母抛弃,Jal就是他生活的全部重心。
把房子钥匙交到Jal手中的时候,他脸上的笑灿烂的可以忘记生活所有操蛋的桥段,包括他自己无法改变的宿命。
即使已经神志不清,还是用最后一点意念记起了女友的名字。
没有与任何人告别,Chris仿佛化作葬礼上的烟火,绚烂地点亮着所有人的青春。
如果说是Jal让Chris变得进取,而Chris则让Jal变得勇敢。
第一季里的她是一个没什么性格的老好人和乖乖女,总是做着Michelle光芒下的陪衬。
有了Chris之后,她在黑管试音时用卓越的表演让傲慢的考官目瞪口呆后却摔门而去。
可是Chris的死亡同样让她见证了与所爱之人的生死之别,打掉了Chris的孩子后,他们的告别更是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成长毕竟残酷,不是Chris曾经以为的那样,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后,就躲在床单里,期待出来的时候外面的世界会不一样。
Tony和Michelle要面对的,是属于他们的别离。
不同的大学,分居两地,已经历经波折的感情是否能战胜即将到来的距离,Tony说,I'm not ready for this,但现实是But you need to be。
Maxxie有了爱人,说服了Anwar一道奔赴轮伦敦追寻自己的舞者之梦。
告别了成长的城市,告别了朋友,开始新的生活,也许这是Skins中也是青春中最阳光的一种告别了吧。
既然告别是无可避免的常态,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有珍视一点一滴的回忆。
就像Cassie对Chris说得那样:Do you know what hurts most about a broken heart?Not being able to remember how you felt before.Try and keep that feeling, because if it goes, you'll never get it back.
老实说,我觉得我应该还是处于“青春”的划分范围,但是奇怪的是那时候做的疯狂的事情和带给我的愉悦已经渐渐模糊了。
我也为我们的分离哭过,傍徨过,无助过,抗拒过。
我记得那个女孩问Anwar,你能想象大家5年后都在做什么吗?
我忽然觉得好心酸,与青春有关的东西注定那么短暂,所以美丽而悲伤。
不管是tony,还是sid,最后变成成人,在生活的打磨下变成芸芸众生。
反而chris被定格住了,永远是那个对着什么都可以说fuck it的孩子。
青春的片子是让人用来祭祀的,你看着美好,但能想到结局总是有挥之不去的哀伤。
我看到s发状态说最近和女主角传绯闻,看到j说最近飞哪条航线,看见f说最近和男朋友又进行了什么活动,看到d说妊娠反应怎么折磨,看到q说最近又接了什么生意要去出差...忽然觉得这一切对我来说好不真实。
好像只有我被留下了,因为我抗拒长大,宁愿一直没心没肺。
我不想看见大家被打扮成大人的样子。
大家离我好像不只是几千公里的距离,我甚至觉得nicholas和我的距离都比他们近,至少做个火车过去没准还会在costa什么的遇见。
青春散场的时候,我们也喝的大醉,也哭得一塌糊涂...但仅仅是几年之后,我们都学会了接受这种无力感,再也不提我们那时候有多在乎彼此,再也不提那时候我们有多不怕付出真心。
小天使进化录。
离开皮囊剧组很多演员都停止了自己的演艺事业,因为不超过18岁的剧组要求,各个小演员历经了继续学习,样貌改变,戏路也和之前带给观众的印象变化了不少。
也可能是青年时期的人生目标发生了改变。
只有少数仍活跃在荧幕上,权游中就有两位曾经的主演常驻,不过戏份较少是配角。
剧中汉娜的搭档希德好像已经息影了,并且再没有社交媒体的报道了,可能ins上还能找到。
第一第二季看完,不知道怎么说,不能接受剧里问题青年们那样烟雾迷幻的生活,他们做的事都是那么荒诞不经,总是那么消极,但是我却无法讨厌他们,甚至爱死了他们,爱死了喜欢说“WOW”Cassie,爱死了喜欢跳舞的Max,第二季的Max演歌剧出场那里直接秒杀我了OTL看完总觉得想倾诉什么,但是又不知道到底我想说什么,就引用Chris最爱说的一句话吧,Fuck it!
第三季说的已经不是他们的故事了,果断弃之
第二季的Tony变得可爱。可也因为他的可爱,再次跟M大妈和好,让剧情变得非常不可爱。Cass的神经质加剧,Sid太过软弱,而其他人……那个大胸妹子说,我跟你喜欢的男人没有什么不一样,你也可以喜欢我。残忍的Maxxie,每一句话都是对青春的凌迟。
到这里就可以了。
it's ok, it will be fine...
這個倒是看完了~
再看一遍的时候觉得SID跟罗恩好像
第二季居然把我给看哭了。
跳着乱看的
如果不是为了DEV...可是他在里面比第一季还猥琐了...不过多的一颗星给他吧...
真的很屎!一直对英剧抱有信心再加上萌物主演使我一直处于自我麻痹状态自欺欺人,两季追完才醒悟,骗局!统统都是骗局好吗!!!剧中最萌三位男主感觉根本没出现过几次,净是些挂着一张欠抽苦逼脸的酱油级人物摧毁我们的感官,天天都是泡吧毒品我受够了好吗!最坑爹的是最爱萌物一上来就是阿甘要死啊!
第一部結局 冏,沒想到還來第二季!現在連第三季都出了!!
无病要呻吟的青春 你们都喜欢Cassie吗 我却觉得Jal Elfy 性格更可爱 完了我忘了那个stalker了 还有那个小gay叫啥 这季更爱他们这些次主角
看了第二季的第一集的一半,只想tony和sid在一起。。。
霍尔特一直是我TOP榜的NO.1。里面的关系很复杂,看起有点压抑,不过还是很喜欢啊。
这季死的太多,反倒是过了。。
几乎要哭了 就在这里结束多好
当年不喜欢这种糜烂青春 所以当时看了一点就弃了 假如现在看 或许会有改观吧
这季感觉好down
空有一副皮囊,说不上有多好,只是觉得很真实。
对比现实中没有所谓青春的这一代着实可悲
effy最后一个镜头的亮相真的把我吓了一跳,这个鬼魅的女孩戏份还是很少,但是她一出现我整个人就振奋得不行。这一季会温情一些,chris的离去,anwar和sid的OPEN,cassie的变化,让毕业季充满了辛酸和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