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身为武行替身的成龙出道三年后,事业上仍一无所获,他去澳洲探望父母。
有一天夕阳快要落山时,做厨师的父亲对在厨房里闷闷不乐的成龙说,“我做饭谋生可以做到60岁,你60岁的时候还能打吗?
”听了父亲的话,成龙深受刺激,发誓一定要做成武术指导,只不过他运气实在太好,一打就打成了国际巨星。
2023年4月7日成龙69岁生日当天《龙马精神》上映,入行60年的成龙在整部电影里依然贡献了不少精彩的打戏,是的,他69岁了,仍旧在打。
然而,成龙只有一个。
成龙这么好的星运,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站在一个成龙身后的是无数受伤、病痛、默默无闻的武行小替身。
当年的香港动作电影之所以能够征服全世界、影响好莱坞,靠的就是龙虎武师们用肉身去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危险动作,他们为了心中的热爱去冒险,为之蛮干,为之拼命。
因为也曾是从默默无闻的小替身起步,所以成龙对龙虎武师有着一种执着的情愫,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去讲述站在他背后的武行。
1999年在拍摄《我是谁》时有纪录片《成龙的特技》,2018年成家班成立40周年的庆典上也有成家班的纪录片,最后还斥资在天津建立了占地6万7千平方米超大的成家班动作训练基地。
2018年纪录片《龙虎武师》里关于成家班的内容不多,大概就是因为成龙一直在准备这部致敬电影拍摄中的龙虎武师、幕后特技人的影片《龙马精神》。
Stuntman never say No,搏命的辛苦在本片中,成龙饰演的老罗,是从香港北上搵食在横店扎根的龙虎武师。
因为他早年是搏命的工作狂,没有花时间经营家庭,离婚的妻子过世后,他跟女儿的关系也很疏远,陪在身边的只有一匹赤兔马。
虽然早年挣得多但因为不善理财,而在年老时陷入债务了危机,债权人纷纷看上他的赤兔马,要拿马抵债,偏偏老罗不肯舍弃陪伴自己的赤兔,于是一场拯救赤兔的亲情故事上演了。
为了还债,老罗和赤兔马相依为命,人和马配合默契,挑战了一个又一个的高难度动作,成为龙虎武师的行业标杆。
为什么要拼命,为什么做这么危险的动作,一开始是因为香港不像好莱坞那么有钱可以做特效,因为经费问题只能自己亲身上阵,努力拼搏。
虽然现在香港的特效也能做到,但是他还是喜欢自己亲自上演危险动作,在1999年纪录片《成龙的特技》里他对此进行解释,并说因为第一有一种优越感,第二有一种成功感,第三可以刺激,真的很好玩。
外人可能对此很难理解,但是龙虎武师的拼命其实有点像玩极限运动,危险的动作做到了有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成就感,这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就是人可以为了自豪,为了成就感,可以拼到什么样的程度。
当影片把成龙大哥以前年轻时候拼命过的片段放出来的时候,演员和角色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所以这部片子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成龙的半个自传,是他们那一个时代,那一代人努力的缩影。
老罗的人生轨迹在细节上也与香港龙虎武师的发展有很多或明或暗的关联。
龙虎武师和香港电影龙虎武师,香港功夫电影造就的一个特殊工种。
龙虎武师专门练习武打,参加电影拍摄,在电影中扮演打手,喽啰之类的角色,辛苦又搏命,没有什么大的前途。
最早一批初入行的武师大多是学京剧的穷人家孩子,因为京戏没落,电影兴起,于是全都改行去做了武师。
武师是一种高危工种,没有保险没有工会,几乎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只有大哥的一句话“你受伤了,我管你”。
因为他们没什么文化,除了拍打戏没别的出路,只能用肉身去搏那些高风险动作,即使伤残累累,还拼抢激烈,因为你不做就有其他人去做。
你今天想出一个高难度动作,明天就有人想出一个更难更危险的,不然哪来的行业竞争力——说好听是跑酷的极限运动,其实就跟斗兽场差不多,全是血淋淋的竞争,全是拿命搏。
李小龙凭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等电影火到了好莱坞,香港电影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方好莱坞。
香港功夫电影最鼎盛的时候,邵氏和嘉禾每天都有大量电影拍摄,于是有大量的寒门子弟投身武师行当,当起了替身、特技、龙套。
这行虽然辛苦搏命,但其所得也颇为可观。
程小东在《龙虎武师》里说他们那个时候一个月赚两三千块钱,而普通人工资不过是一百块钱一个月,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一辆车。
徐小明也说当时龙虎武师个个都有私家车。
但龙虎武师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会存钱,有钱就大吃大喝,很快就花光了。
然而很不幸,1973年夏天李小龙骤然离世,香港电影陷入了低潮,1974年-76年,很多龙虎武师都没法开工,为了维生程小东说自己开过黑车,而没工开的成龙只能去澳洲找父亲,在餐厅做侍应生在工地干苦力。
1976年罗维导演要拍一部《新精武门》,找成龙当主角,成龙立刻就飞回香港。
然而,接连三部电影都失败,让成龙知道自己没办法成为李小龙第二。
李小龙演得都是大英雄,于是他另辟蹊径,扮演普通人,通过自己动作的笨拙创作出一种喜剧的效果,并有一种乐天知命的精神,总是为他人着想,都是迫不得已才出手的,动作悦目并不残忍,自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视觉效果。
1979年《蛇形刁手》大获成功之后,香港功夫喜剧电影开始流行起来。
香港喜剧功夫电影里有一种泼皮无赖的处事态度,饱含一种犬儒主义色彩的人生哲学,迎合了香港市民的草根心态,于是也得到了票房的强烈回应。
在这些电影里,成龙扮演的大多都是初出茅庐、顽皮成性的功夫小子,因为顽皮所以不像传统功夫电影那么严肃,反而多了一份谐趣。
经过《A计划》、《醉拳》系列的大爆,以及《警察故事》系列的大红大紫,到后来的《尖峰时刻》系列,成龙凭借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在好莱坞红极一时。
千禧年后,大量热钱涌入香港电影工业,导致极度内卷以致最后港片垮掉。
当时,香港电影被批评成一种奇观电影,而非叙事电影,不懂剧情只懂打闹,通过电影所建立的香港形象只有动作和歇斯底里,没有连贯的感情也没有凝聚性的价值。
于此同时,内地影视崛起,香港的影视创作系统陆续迁移北上,武行的主战场于是也相应地转移到了内地。
但是内地武行“价廉物美”,还有大量武术体校的毕业生大量涌入竞争,没有香港那么高的薪水,武行的工作薪酬低,也只能任劳任怨。
这就是为什么在以前老罗会很有钱,可以借钱给马场老板,而马场老板只能用赤兔来抵债给老罗。
然而时光荏苒,到了故事开始的时候,因为整个行业的北迁和竞争激烈,再加上年纪日渐增大,老罗因为没有工开,还有一身伤病,在影视城又开始变得穷困潦倒。
老罗个人的事业运是与整个龙虎武师行业的起伏息息相关的。
赤兔马演得真好李安在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曾说过动物和孩子非常难拍,所以看到电影里赤兔非常精彩的表演时,觉得这匹马演得真的太好了,太不容易了,只可惜动物没办法拿表演奖项,否则赤兔当仁不让。
赤兔真的很可爱,从一开始出场时,在早上用很可爱的特别方式叫醒老罗去上班,让人觉得这老罗与赤兔这“一人一马”的新鲜组合充满了温馨。
人和马之间的日常相处有趣,也很有爱。
赤兔是出生时就腿有残疾的病马,因为老罗的慧眼识珠,经过几年不辞辛苦的一对一针对性训练,赤兔终于成为一匹颇通人性的灵马,其成长的过程中人与马相处既自然又亲近,非常温馨感人。
不得不说,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训练这匹马能做这么多动作和配合参与演戏应该不容易,赤兔的表现真的很有灵性,各种危险的神奇动作都会,常常让人不禁为它捏一把汗。
当老罗深陷债务危机,穷困潦倒到人与马只能搏命卖艺救生时,彼此互相依靠的人和马就有一种互相救赎的味道。
老罗给了赤兔第二次生命,赤兔也成了老罗的半条命,虽然因为赤兔的表现过于优异,导致有很多人看上了这匹灵性十足的赤兔,想拿赤兔来抵债,老罗都死活不肯出手,因为赤兔从来都不是老罗的宠物,它早已是老罗的家人。
电影后面,在不得不要送走赤兔,分别前老罗还教赤兔怎么被人打要躲要跑时,赤兔特别通人性,灵气地还自己甩头来撞一下老罗手上的拳击手套,让人难过;最后人和马抱头一起哭的情景,还蛮感人的。
“跳下来容易,走下去难”。
努力拼搏敬业固然可嘉,但珍惜生命更让人动容。
电影后面老罗出乎意料地真的没有跳,而是牵着马走下来宫殿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
有时候放下比坚持更难。
拼搏了半辈子,自己的命,凭什么不爱惜。
前半辈子是拼事业的工作狂,该拼的都拼过了不留遗憾,后半辈子老了也该为家人想一想了,老罗心态的改变既是年龄使然,也是时势使然。
新时代拍电影大部分都有CGI特效,可以不用拼命也可以拍出来好看的特技,更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特技演员不再受伤,更安全。
老罗也终于放下曾经的执着,不再固执。
曾经搏命的龙虎武师,最后对时代服软,对自己的年龄服软,放弃了搏命,放弃了说教,放弃了对曾经辉煌的坚持,放弃了那可能致命的一跃。
曾经的香港功夫电影确实辉煌,曾经的逝去的时代也确实美好,肉身上阵搏命去拍动作戏也曾经是那个时代武师们所一直奉行的一种执着,用一腔热血拼搏在动作戏上的日子无疑是他们灿烂的青春,但时光终究还是会无可挽回的逝去了。
新时代浪潮打过来,让人不得不思考武师行业在这个时代的定位,当现有科技已经发展到足以拍摄高难度的动作戏,而同时能够避免演员受伤时,那么“走下来”无疑是龙虎武师们一个更优的选择。
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曾经那一代龙虎武师用命去拼的龙马精神都是值得尊敬的,没有他们,可能也无法成就香港功夫电影的辉煌,观众们也无法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动作片。
时光会逝去,龙虎武师会变老,电影工业依然蓬勃向前发展,但是龙虎武师们秉承的拼搏精神依旧代代相传,在电影工业的时光洪流里熠熠生辉。
致敬那一个逝去的功夫时代。
先说结论,这是成龙大哥关于自身的电影。
我还真不信大家说刘浩存邪,还真被按着吃了屎,今天看完了,刘演的垃圾透了,一部电影都被她那个尴尬演技搞砸了。
不懂资本看上什么了?
美貌没有,身材没有,演技没有,表情没有,情绪也没有…….跟电影里的大咖一比简直是垃圾,完全看不懂大哥带她演这玩意干什么…..我特么就应该等他上爱奇艺跳过她片段看。
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她参演的电影了,先不说她有没有大家说的那一堆破事,这演技真是无敌差了。
整个电影院就四五个人,买票的我是个傻子,唯一让我感动的是,大哥这个岁数了还是那么拼。
给大哥四分,吴京四分,马四分,别的演员包括郭麒麟三分,刘浩存负一分,总分三分吧。
马其实可以打到4.5吧…..
抱着很大的期待来看成龙大哥的电影,没想到他让我这么难受。
通常成龙大哥的电影故事线都比较简单,所以即使不优秀电影也不会太难看。
但这个电影属于是既要又要,但还什么都没捞到了。
1、赤兔线本片一开场就在讲老罗因为欠债,要卖房卖马,但是因为请不起律师才引出了学法律专业的女儿和女儿的男朋友。
本以为这会是一部勾心斗角充满笑点又夹杂着成龙式武打的律政剧,你说这能难看到哪嘛?
结果他突然不讲了!
一直到最后开庭,中间都没有去讲针对这个案件他们做了什么努力,想了什么办法。
就是蜻蜓点水般的说了一句,找到了卖给王老板马的人。
这就导致整条赤兔线直接垮掉,既然不打算讲律政,那你干脆就别讲啊。
2、龙虎武师线影片在小沈阳出场的那里突然就安插进来两个角色,是老罗的徒弟。
但是这两个徒弟的出现和存在都非常的意义不明。
除了当工具人被炸一下来体现龙虎武师这个行业的危险以外似乎毫无作用,甚至也看不出他们和老罗之间有什么很深的感情。
剧情里设定老罗之前在香港打拼,甚至已经成立了公司手下有几百号兄弟。
那即便因为昏迷住院一年多导致公司破产人走茶凉,也不至于让老罗靠在路边拍照为生吧,属于是为了吃苦而吃苦了。
而且全篇老在说龙虎武师精神就很尬,就像是小学生写作文,不断地在重复“我今天出去春游了,我太开心了”。
作品的情感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要从作品里体现的。
3、亲子线亲子线属于是有点搞笑了,小宝一直很担心的是赤兔。
我判断不出来是不是想表现出“因为不好意思对父亲表达爱意,所以只能借保护赤兔来让父亲安全”,如果编剧是想这样表现,那我只能说这是演员的演技问题。
但如果编剧真的是想表现小宝担心赤兔大过担心父亲,那还是洗洗睡吧别写剧本了。
每次到冲突的最高点,小宝都说个不让赤兔冒险实在是搞笑。
抛开这点,本片的亲子关系处理的也十分糟糕。
因为小宝不到一岁父母就离婚了,而且片中也很明确能看出小宝的母亲对老罗没有太大的怨恨。
那对于小宝来讲,老罗只是陌生,而不应该是这种敌对的态度。
并且他俩之前的矛盾也很儿戏,如果真想敌对,那编剧就应该按敌对的来写。
然后他们真的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才变得互相理解。
而不是小宝一开始还敌对,看到赤兔可爱立马就和解,发现父亲很固执又变的敌对,发现父亲一想她就看监控录像就又和解。
实在是太儿戏了,根本看不出父女之间有什么真正的矛盾和真正的情感。
上班时间摸鱼写的,不太全面。
但总的就是编剧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但是又很肤浅流于表面。
搞的整个电影食之无味,如果没有成龙可能半个小时就走了。
手痒了,不敲几句,难受。
明明一副清一色的豪七,你到给打成屁胡了?!
短评写了一句:如果,一龙一马,会更有精神吧?
导演,致敬成龙,理解。
拍电影谁不想跟成龙合作呢?!
太多的细节,太多的片段,很好很情怀,没问题。
这“精神”,用龙虎武师来呈现,也可以,说的通。
导演之前《宠爱》的动物拍摄经验,在这次龙马之间就只有武行、父子、陪伴,实在太煽情了,煽情到跳戏。
安志杰和释彦能的角色在干嘛?
有啥精神或者传承吗?
容祖儿和余皑磊的角色后来呢?
这对夫妻多有点啊?
然后,“父女”这条线,又很尴尬。
刘浩存其实还好,郭麒麟也还好,但加在一起这条线就没有很好,实打实“工具人”。
印象深刻有两场,飞跃峡谷前女儿被导演训斥的懵逼,以及亲家想见后父女上头对轰。。
这也实在太懵了。
忍不住出声说了一句:为啥啊?
这俩人物,成长啥了????
还有,于荣光这个角色在干嘛。。。
小沈阳和贾冰的角色更是瞎捣乱呢吧。。。
特别是于荣光的角色作为一个象征性“反派”,中间居然消失了。
他嗜马如命的劲儿在哪呢?
小结一句:有点子PPT那味了。
就是说,这电影要说是给成龙送的生日礼物,那挺到位的,看着很半自传了。
但,作为一部面相市场的商业作品,真就,差点意思。
想到一个词,“自嗨”。
《A计划》《我是谁》《飞鹰计划》《警察故事》《燕尾服》《天将雄师》等等的致敬都有,但,我甚至会觉得,电影的抖音视频比正片好看的多的多。
因为,我想看的,是这位老人家真真正正的“精神”。
看到成龙大哥的动作肉眼可见的迟缓,突然觉得香港打片走向了迟暮。
想当年七小福随便拎出两个都足以撑起一部经典的打片。
再看如今,影片里回顾了自己几十年的从影,从拼了命的各项动作到最后不得不亲口在剧中承认自己做不到了。
晚年的电影一部不如一部,与资本的合作,带着景甜,刘浩存等毫无演技的演员,演着不明所以的电影。
最后只想说,龙马精神刘浩存的演技都不如那匹马😒
本片在主题的表达上没有像同题材的(龙虎武师)那样聚焦这个职位的起源发展及对未来的展望,而是把目光对准了光辉消逝后的阶段和传统与新兴工业发展下的思考。
令人意外的是,本片的叙事性和内在的情感链接甚至没有身为纪录片的(武师)来得完整,问题出现在于主题下的叙事结构崩坏1.它的故事基本上是东拼西凑而非按照完整的故事线进行推进的2.在故事线崩坏的条件下,人物的行为没有推动剧情,反而因为外部条件的影响推动人物进行大段莫名的情感外化戏码3.本片的主题表达是影片强加给观众而非观众通过叙事自行体验的。
在整个框架错误的搭建下,演员表演和影响塑造,声音,配乐等技法的应用也堪称灾难级。
因为本片就好像没有故事线,所以演员的表演是自发的而为体验角色的。
看完本片,给我的感受是对于香港电影的怀念以及对于龙虎武师们的敬佩,但就像上面所说的一样,这些情绪是我自己给予自己的,与本片无关。
补充:现在豆瓣开分6.6了,大部分的五星都在讨论情怀而非剧情,字数多洋洋洒洒实则空洞无物。
情怀和个人成就也不能掩盖本片的失败,这个靠刷好评刷出来的6.6 良心不会痛吗?
这难道不是诈骗吗?
《龙马精神》,尬,很尬。
本来是冲着龙叔好几年没有新片上映去的,没想到成了韭菜。
本片的最大问题来自于它的故事。
《龙马精神》故事线分为三条,一是人马情深,二是父女和解,三是致敬龙虎武师精神。
但三条线哪条都没有讲清楚,反而是夹杂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情节,拼凑感很强烈。
就以动作戏来说,虽然我觉得动作戏是本片里为数不多的亮点,龙叔的动作戏也依然很有特点,很好看,但加的太过刻意,不是为了剧情服务,而是为了展现动作而打,讨债打架,调戏女儿,偷马都是莫名其妙,缺乏动机,到了第三段打戏,角色自己都说“我们为什么要打呢”?
另外,三个主演之间也有很强的割裂感,三个人的表演风格大相径庭,成龙是香港传统电影对白风格,刘浩存是青春偶像风格,郭麒麟算是带着喜感的曲艺风格,表演风格没有高下之分,但强行把他们捏合在一起,就只能像水和油一样,界限分明,三个人只能各演各的。
在父女和解这条线上,剧本的创作堪称灾难级。
两个人的感情就如同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前一秒还全世界第一好,后一秒就不共戴天,再下一秒就又言归于好,态度转变不仅频率高,速度快,而且毫无理由,全凭一时喜恶。
所以,父女之间这条亲情线,非但没有让人感到父女和解,一家团圆的温情,反而因为两人对待彼此的感情太过随意,在分分合合之间消磨掉了耐心。
关于对龙虎武师精神的致敬,我也没太看出来,全片就是龙叔和赤兔完成了一些危险镜头的拍摄,就算致敬了。
而吴京饰演的元威说要拍一部致敬龙虎武师精神的电影,结果整了一部古装剧,而且用特效合成危险动作,我不明白这有什么致敬可言?
如果真论致敬,还是要看魏君子导演拍摄的纪录片《龙虎武师》。
台词方面,很多桥段都设计的很尬,很多演员的台词,表演的痕迹太过严重,是端着架子念出来的。
比如赤兔第一次拍戏时害怕,刘浩存对着马一顿鸡汤输出,这段不论是台词还是剧情设计,都戳在我的尬点上,再加上刘浩存依旧毫无进步的台词功力,我愿意称这段戏为整部片子里的尬中之尬。
此外,还存在剧情上的一些bug,第一场戏拍完,全剧组都围着赤兔和龙叔鼓掌欢呼,可龙叔只是一个替身演员啊,这段设计的好像龙叔才是主角。
还有龙叔去拍吴京的电影时,连彩排都不用就直接上了,这里是该夸他鲁莽呢,还是应该夸他对自己和赤兔不负责呢?
还有最后一段审判和还赤兔的情节,看剧情,是于荣光一伙伪造了证据,结果龙叔就莫名其妙的撤诉了,而更扯的是,过了几天于荣光又被感动了,看了盘录像就主动送回了赤兔,一会黑心且狠心,一会又做慈善,这性格如此割裂吗?
多说一句,这里刘浩存拿着光盘去找于荣光,也是很尬的一个点。
看了整部电影,能明显感觉到龙叔老了,不仅是人老了,打不动了,心也老了,开始恋旧和致敬自己。
但是说实话,看到片子里小屏幕上播放的《警察故事》,《A计划》,《新警察故事》等等等等,看到那些经典的镜头一闪而过,还是不由得心生感慨,成龙能有如今的成就,确实离不开自己和龙虎武师的拼命和奋斗,他也确实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一块招牌。
看看成龙未来两年的拍摄和上映计划,起码还有10部作品,其中不乏《尖峰时刻4》,《新警察故事2》这样让人期待的作品。
作为一个年近古稀之人,参与拍摄、制作了三百多部影视作品,荣誉,代表作,声望一样不少,还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热情,很令人尊敬。
但话又说回来,这不能改变《龙马精神》是部烂片的事实,虽然成龙的片子是看一部少一部了,但是《龙马精神》就算了吧。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叫我魏小黑。
欢迎来公众号找我玩。
2016年,成龙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这个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敬仰的大哥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我用了56年的时间,拍了几百部电影,摔断了数不清的骨头。
”作为一位演员,成龙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已经无需赘述,他开创并推动发展了中国功夫片的另一条道路,并将之带往好莱坞,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功夫,也因此让他成为了那个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群体象征与精神符号。
也许在数十年后,他的名字会连同那个流光溢彩的时代一起被写在电影史中,但在当下,在《龙马精神》首映礼的映后现场,他无疑仍神采依旧地站在所有的观众面前,勾连着我们与那个尚未走远的年代。
当时在场的许多观众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有位大哥哽咽说道,自己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看着成龙大哥的电影长大;唯一能够让父亲走进电影院的,就是“成龙”这两个字,父亲已经去世,而今天他完成了父亲的梦想。
但有一个无法反驳的事实是,那个金子般的年代已然在时光中悄然褪色,就像是站在舞台上的成龙大哥,也已经老了。
关于这点,银幕里与外也形成了极佳的呼应。
即便是前后都充斥着笑声的《龙马精神》,也难以掩盖其些许悲伤的色彩:成龙饰演生活落魄的武行老罗,带着他的爱马“赤兔”混迹在影视城,只为寻得一个出演电影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他常常放不下那些属于过去的坚守,带着赤兔以身涉险。
《龙马精神》将笔墨集中在赤兔身上——虽是拍“宠物”,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影片中老罗称赤兔为“仔”,之于老罗,赤兔更像是家人一般的存在。
而更进一步的,其实是借由赤兔,串联起龙虎武师的几十年生活与选择,面对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失意如何自洽、面对那些错过的感情如何弥补。
成龙是武行出身,饰演老罗一角,与其说是表演,更多能看见的是他的自然流露。
在2020年,魏君子导演的纪录片《龙虎武师》介绍了中国功夫影人搏命人生路。
即便是其中最为知名的成龙,他的伤病与大大小小的事故也达到令人惊讶的程度,更不用说那些幕后的群演、替身,他们以生命为赌注,却几乎没有机会在银幕上留下自己的脸。
非常有趣的是,这部《龙马精神》显然想要与观众认真地讨论“龙虎武师”这个行当,聊它的过往辉煌,也聊它有些惨淡的晚景。
影片中老罗的女儿小宝在寻找受伤父亲的身份证明时,在抽屉里发现一盘光碟,那是老罗年轻时拍摄电影的集锦。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则会心一笑,这些经典片段我们都能叫出名字:《A计划》、《红番区》《警察故事》……但我们也会因为看到那些花絮而和小宝一样皱起眉头。
落笔至此,也能发现老罗这个角色,不光是对自己年轻过往时光的自述,他的身上更是有着香港万千“龙虎武师”的缩影。
随着拍摄技术的发展,威亚、电脑特效等等方式已经成熟地在片场及后期运用,老罗,或者说那些功夫影人们坚守着的“龙虎武师”精神,如今也不得不慢慢得舍弃了——借由老罗对自己过往事故的揭露,“我从最好,变成最烂”,他似乎咬着牙,犟着一口气,带着赤兔尝试各种危险动作。
但在跳下去的最后一刻,他拉紧了缰绳,他终于明白,真正的龙虎武师,要敢于跳下去,也要敢于走下去。
看完《龙马精神》,我突然想到了在2019年上映的《壮志凌云:独行侠》里,汤姆·克鲁斯徒手扒飞机的戏份。
在2019年,好莱坞的特效和CG技术几乎已经能以假乱真,但阿汤哥依然坚持亲自上阵,而那场戏也确实给予了人以非同一般的冲击力。
可能有人会觉得在CG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让演员亲自做这种高风险动作是徒增演员的受伤概率,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不管是阿汤哥徒手扒飞机,还是成龙在电影中做的各种危险动作,都闪着名为“超越自己,超越极限”的光彩,这是属于电影的闪光,也是属于人类的闪光。
成龙大哥已经年近70岁了,但他至今还活跃在电影的一线。
他常常说只要我还跳得动,演得动,我就会一直给大家带来新的电影作品。
而这也是他在银幕之外,以他的一生为长度,所去做的超越极限的尝试。
而作为观众的我,也会永远期待在大银幕上看见他的下一部作品。
首先,非常感谢破浪观影团!
让我有机会看到了电影首映!
也见到了主创成员们!
《龙马精神》将镜头聚焦于龙虎武师这个行当,讲述他们的坚强、敬业、吃苦耐劳,可以说这部剧就是龙叔在向自己武打演艺生涯致敬了。
电影中的打斗场景真的是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又带有成龙特色的幽默风趣,让人大呼过瘾!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成龙历险记了,今天又在大荧幕上看到龙叔!
喜欢成龙的观众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呀!
英雄迟暮,影片开头还是成龙一惯的杂耍式打斗场面,但已经只能靠蒙太奇来实现了。
没啥美感也不精彩。
动作不精彩,剧情补救也行?
但剧情确实难登大雅之堂。
整部电影剧情都是玄幻式的,成龙跟刘浩存的感情毫无理由地时好时坏,反复横跳,过家家似的,完全没有说服力以及不符合逻辑。
一个普通的龙虎武师完成了一场戏,整个片场的人围着他欢呼,拍掌,我都怀疑他才是主角的,太玄幻了吧?
成龙拍吴京的戏,根本不用排练的,一句直接来就马上开拍了。
一部说致敬龙虎武师的电影,居然用电脑合成来拍危险镜头,我想不到是要怎样致敬。
刘浩存一直说让成龙和赤兔别做龙虎武师,但没说不做怎样解决生活问题啊?
就这么理想主义?
于荣光一党伪造证据赢官司,最后又肯将赤兔无条件还回去,这角色性格太分裂了吧?
算了,不说剧情了,这剧情说不下去了!
我们说一下存存的演技吧。
呃……要不我们还是说剧情吧!!!!
几乎所有的情感戏都写的莫名其妙,父女线、自我转变线、正反派和解线,都是硬来,煽也煽不动,就剩把老片片段放出来包装成致敬了。怎么办呢,也别改了,聊以自娱吧。
不仅在讲老罗也是在讲成龙这六十年的电影人生,那些用自己血汗泪拼搏出来的片段在电影中展现的时候,真的很感动
花了这些钱排列组合了这套演员班子也蛮牛的。真人秀估计也不会这么凑人,完全像是好几个次元的人。怀疑是ai干了人事。
成龙+赤兔马拿命去拼的精神合起来就是龙马精神!龙虎武师以及替身等幕后工作人员的确值得尊敬!
说实话,挺土味儿挺烂的,但也确实不想打低分。
【1】哎呀我嘞个去幽默的呀。非常符合我对这个电影的所有期待,因为它模糊了致敬和倚老卖老的情怀割韭菜。同样讲人与动物的关系,隔壁《忠犬八公》润物细无声,而这部只有一口一个的尬喊口号和硬扣题的龙虎武师精神。电影里的所有爱女儿,爱电影,职业精神东西刻画的越真,成片质量和现实之外就觉得假的廉价。成龙在电影里缅怀致敬自己,杨紫琼在电影里放弃过去,一个冲出去,一个困住自己。观众从来不欠成龙,星爷电影票,毕竟还人情一部《急先锋》一部《新喜剧之王》就够了。(一分给那些煽情的片段,因为确实被煽到了)
首映日早场安排给到龙虎武师足够的尊重,不过浩存妹妹如果你的台词再没长进的话以后真的会不如一匹马哦。
前半段像是短视频各种抖机灵小点子的缺点放大,各种剧情上的缝合看得尴尬抠脚,一个给成龙量身定制的剧本,像是平行宇宙的另一个他,结果在这个宇宙里还要满足一下自己做父亲的心理,代入了女婿一下对未来感到焦虑了。而剧情上就是想一段是一段的片段合集,主线官司打得莫名其妙,父女感情线写得一团浆糊,要打官司了才想起女儿,这不就是活脱脱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后面还要拿录像硬煽情往主题靠龙虎武师,想做得像情怀致敬,可事实就是消费形象。到后面勉强有半小时能看,本来想打到两星了,结果最后一段又梦回《人生大事》最没必要的最后半小时,就像在这来回拉扯硬拖时长。
雖然有些情節很荒謬 轉折很生硬 但是勝在情感真摯 動作精彩 還是值得去電影院一看的
很一般,不过龙叔70了还在打,值得敬佩
叫成龙大哥的都是看电影长大的,而叫他龙叔的应该是小时候看了很多《成龙历险记》吧。龙叔的文戏表演是可以的,少接烂片还人情,多来点《英伦对决》这种的其实也不至于砸了招牌。刘浩存如果以后演个反派啊绿茶啊啥的,其实应该能不错。但这部电影里头确实说话不如不说,除了少有的几个本色出演的片段以外,真没有马演的好看。郭麒麟在这里没啥存在感了已经,换谁来其实都无所谓的。剧情不说啥了,都是大家能猜到的套路,中间几个情感转折太硬了,强行催泪也很不讨我喜欢。
就是,马演得挺好的。但剧情不是给它写的。
为容祖儿,但只有两场无关紧要的戏,无语…人马之间的情感,很好哭,但看到片尾花絮,才恍然大悟,都是假的。成龙虽老,和安志杰之间的打戏还是好看的,不过也看出多处用替身。父女情感线太奇怪太尴尬了,基本上这条线都是2倍速。
还挺感动的
是什么在支撑成龙大哥一直拍这种烂片,刘浩存更是不用说了眼神一直游离在剧情之外实在是无力吐槽,纯纯浪费时间
救命,好喜欢赤兔,赤兔必须是全世界最聪明的马了,没有之一😭😭😭让我想起我家狗子了呜呜呜
成龙大哥的情怀片
成龙送给自己的礼物
致敬一下成龙大哥,不管怎么样,再老那个眼神就还是说明了一切。最后一个动作的嘎然而止,恰到好处,这样的价值观才是符合现在的价值观。当然至于其他的线就……
传说中的3亿投资,是不是请这些明星就花了2.5亿,你是致敬龙虎武师,到最后一跳却把自己一生都否定了。刘浩存和李庚希一样真是演艺圈的毒瘤,演技令人发指,马都演的比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