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总动员3

Toy Story 3,反斗奇兵3(港),玩具的故事3

主演:汤姆·汉克斯,蒂姆·艾伦,琼·库萨克,尼德·巴蒂,唐·里克斯,迈克尔·基顿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0

《玩具总动员3》剧照

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2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3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4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5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6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3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4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5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6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7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8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19玩具总动员3 剧照 NO.20

《玩具总动员3》剧情介绍

玩具总动员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距上一次的冒险已经过去11个年头,转眼间安迪(约翰·莫里斯 John Morris 配音)变成了17岁的阳光男孩。这年夏天,安迪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他必须将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留给妹妹。此前,伍迪(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配音)与巴斯光年(蒂姆·艾伦 Tim Allen 配音)等玩具一直期待安迪再和他们玩耍,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被冷落在箱子里很久了。安迪十分珍惜这些童年的玩伴,于是准备将他们收在阁楼。谁曾想,妈妈却把玩具们当作废物扔到街道上。玩具们误解了安迪,于是愤然出走,宁可被捐赠到阳光之家幼儿园。 伍迪尽力劝解大家,却收效甚微,只得独自黯然离开。巴斯光年他们原本以为将重新回到往昔的快乐时光,不料却陷入一场阴谋之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廉政行动2007毁灭战士:灭绝超可动女孩1/6老师你好黄河在咆哮林中小屋飘零双燕缉毒先锋1982大明宫词别碰我的梦都市侠盗第四季吉野理发之家混蛋夜扫黑行动狂飙危险良人告密者卡罗尔与星期二电视报道记者~连接新闻的女人们~永不放弃巧克力与香子兰铁猴子传奇之边城困兽追随者疯狂作死夜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露露公主妮基塔第一季十兄弟天涯明月刀相信我第二季

《玩具总动员3》长篇影评

 1 ) 玩具总动员三与藤泽周平

上周看了《玩具总动员三》,觉得美国的动画片好厉害啊。

虽然是给孩子看的,但是抚慰的却是成年人。

在我看来,玩三是讲一个“不再有用,不再被需要”的人的故事:曾经被需要,形影不离,但是如今已经好景不再,是重新祈求对方的爱护,还是往前走?

外面的世界纵然可怕,纵然恐惧,但是人世间没有回头路,恐怕还是得走出去,毕竟也许会遇见此时此刻真正需要你的人。

抚慰的是什么人呢?

我觉得起码有几种:离异夫妻,被甩情侣,空巢期父母,被裁员的职员。

尤其是最后一种,在全美失业大潮下,恐怕并不是我的擅自揣测。

所以,《玩三》的结局,点并不是落在“一场误会,误会消除,主人接我们回家”上,而是恋恋不舍,也要有交接,彼此走向不同但是美好的人生。

这种电影,我称之为疗伤电影。

看了觉得被抚慰,被拥抱,没有打鸡血似的“被激励”,也觉得小小的酸楚,但是也感觉到小小的希望,小小的满足,身心为之一轻。

即便是动画片,也有与当下公众情绪最为契合的一个点。

也有,如今被用烂了的一个词:普世情怀。

我看藤泽周平的《黄昏的清兵卫》,也有同样的感觉。

明明是写幕府时代的武士生活,读者群落却是日本的广大白领。

为什么?

藤泽周平这本小说里,写的都是有缺陷,被瞧不起,被冷落的小人物,拥有世俗缺点,比如爱抱怨,忘事,露骨拍马屁,肮脏,贫穷……但是其实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

每当拔刀,必定解决一个当世高手。

但是生活里,他们还是隐忍的,不起眼的小人物。

小说絮絮叨叨的写了不少生活细节,写这些武士的生活。

藤泽周平的小说牛逼之处,也正是找到了武士题材,与当下公众情绪之间的契合点。

在日本,阶层森严,小职员们唯唯诺诺,苟且存活,压力巨大,但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觉得自己是高手,只是在韬光养晦而已。

这种故事,正是对他们的抚慰。

可是,美国人也写这种故事啊,小人物其实是大英雄,比如《海扁王》?

《海扁王》之所以是西方故事,之所以不是疗伤电影,在于境界太低。

《海扁王》的结局是,怂男真变成了英雄,踩着火箭飞向太空,他飞出去了。

这个英雄从此和怂男们一刀两断了。

藤泽周平的牛逼在于,他的武士们惊艳一刀之后,照样做自己的小人物,甚至周围的人都不知道。

这种含蓄,这种回归,这种周全,才是东方人的理想呀。

我们的动画片也好,武侠片也好,可曾用心的寻找类型故事表皮下的动人内核?

可曾研究当下电影观众们心中最脆弱的一个点,真诚的抚慰,用心的按摩?

于是,我们的动画片,成人观众完全是孩子的陪同,座位席上一片手机荧光闪动,我们的武侠大片,整个题材被做烂做废,几年之内,不敢再碰。

故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永远是人心。

 2 ) 《玩具总动员3》:别离,把在一起变成相聚

一1999年的《玩具总动员2》中,胡迪坐在透明胶带上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对老矿工说——I can't stop Andy from growing up,but I wouldn't miss it for the world。

仔细想想的话,这句台词依然没能解决之前老矿工提出的问题:Andy会长大,会上大学,会交女朋友,会在公司开水间里跟女同事开玩笑。

这些生活经历必定是玩具不可能参与的部分。

和主人分离其实是每一件玩具绝不可逆转的宿命,不管你们在彼此生命中扮演过怎么样重要的角色。

只是“提前”成为博物馆藏品和“继续”作为Andy玩具的二选一试卷中,编剧用避重就轻的技巧转移了问题关键。

选择后者,暂缓对矛盾的思考,《玩具2》是这样在欢乐中结尾的。

但是现在,这个时刻终于还是来临了。

二皮克斯近年来似乎总处在一个很奇妙的瓶颈上,往往开篇命题宏大有力发人深省,故事行进至中部却无以为继,特别是后半个小时更容易出现场面精彩纷呈、主线却越跑越偏的情形。

一口豪气接不上,便掀起千重浪,大起大落掩盖链子松掉的痕迹。

这当然并不能完全说是编剧不好,真要让一部担负着沉重票房负担的商业动画,在搞笑与动作的间隙还能坐下来一五一十地探讨大道理,还要探讨出结果,似乎有点为难他们。

但路总是人走出来的。

这次《玩具总动员3》起势并不高,甚至根本就还是沿用之前提过的问题:主人长大,玩具们的命运何去何从。

但是借由这个扯不断的话头,《玩具3》脚踏实地走入全新的视野里,并且一气呵成把三部的情绪做了一次完美的归总。

三玩具是儿童的伙伴,更是他们在不可知世界里,最初的唯一可以信赖的存在。

大人太高远,电视太多变,都是只能被动接受灌输的复杂对象。

即使是同龄小孩相处,也都还没具备什么相处的经验。

志明对春娇关心,羊子爱欺负马男,也许隔天态度就大不同,于是这就让远没有学会理解他人的小小“自我”百思不得其解了。

只有家中的玩具,是一动不动等待着主人的归来的,也从不会让主人觉得难以捉摸。

在它们身上,小孩子可以投射自身对时空的理解,建筑心中那个世界的雏形。

第一次开始觉得,自己拥有。

拥有以后,会眷恋,然后会奢望一直这样下去。

可是如今的我们都该知道,一生一世也许一开始就是个美丽的谎言。

我们在变化中,能做的只有跟着变。

区别只是,谁是强势的一方。

玩具们总是时刻担心着andy变心,也不是没想过主动与andy切割以求得主动。

这里,唯有胡迪一个人是类似于殉道似地努力维持着和andy的某种契约。

在玩具的规则里,职责自然就是让小孩子开心。

当Andy不是小孩,这个契约早应该失效了。

可作为“Andy的玩具”存在下去,已经是胡迪的价值观。

所以当他在另一个主人的怀抱里无论如何开心,心里想的始终还是Andy。

所以他会被任何人的反诘问得哑口无言,但他还是相信一生一世。

这种格格不入的执着,完全突破了玩具的视角,进入到更深层的一种心理关系中,也托起了整部电影中无时不刻弥漫着的那份伤感。

除了横贯15年的三部曲终要走到尾声的基本情绪无可避免,这伤感也蕴含着主创们对人生中那个最美好年代的不舍(包括其中些许70年代元素)。

《玩具总动员》开启了三维动画长片的新纪元,开启了皮克斯的动画传奇,成为了属于他们这批人和一代人的《白雪公主》。

可最重要的,它让每个人开始回想,自己成长这一路丢弃了多少。

那些玩具不但见证了曾经无忧无虑的日子,也见证了那个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小孩子,他们已在各人的心里跑不见了。

《玩具3》中最令人意外的,是Andy这个角色的最后丰满一笔。

作为故事背景里的主人,其实即使符号感强一些也无关紧要。

米高梅《猫和老鼠》里所有人类就只有一双脚。

但当Andy把自己的玩具一件件从箱子里拿出来给小女孩展示时,那一幅幅无需出现的记忆闪回仿佛就在虚空中凝固。

我们能看到,他真的是一个好主人,他真正是用心地和玩具相处过。

无怪胡迪数十年来死心塌地去爱他。

这绝对超越了一件玩具和一个人。

腐向退散。

四玩具的命运最终会怎样,除了成为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垃圾外,《玩具3》里陆续给出了三个选项。

1:束之高阁。

消极地等着主人有天重新回来开启箱子怀旧把玩,或期待主人生了小孩,再来带着一起玩。

但赔上漫长的寂寞,来等候一个未知的可能,是大部分玩具无法接受的。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玩具,只有在被玩的时候,才有他们存在的价值,这也是《玩具2》中胡迪拒绝成为收藏的主要原因。

但玩具的更新换代极快,每个年代的孩子也有各自的潮流和喜好。

父亲若不由分说强迫儿子不看喜羊羊而去看蓝精灵,总觉得也不对劲。

2:去幼儿园。

在游戏室等待每天不同的小孩来宠幸。

但这里有个问题,除了低龄孩子不爱惜玩具的无奈现状外,游戏室的玩具跟小孩是没有真正长时间的互动的。

小孩一批一批长大离开,玩具仅仅贡献出了他们的“功能”,而永远不会有作为一个孩子私人玩具的那种相互陪伴感的。

所以无怪胡迪在看到阳光幼儿园“欣欣向荣”的美好盛景之后,还是坚持要回到Andy身边。

3:换一个新主人。

当然前提是,这是个好主人。

一个称职的主人可以给玩具带来这么多温暖的回忆,并把欢乐延续下去。

而不用心的主人一旦把玩具过度物化,很自然就会深深地伤掉玩具的心。

这种伤害,最终培育出了电影里最黑暗的那个角色。

这无法真正说是谁的错,小孩子的行为目的最单纯最直接,于是最容易残忍。

我们都是在慢慢前进中,被不断碰撞的疼痛教会了体谅。

可是同时,我们也更好地学会闪躲,更独立地成为一片孤岛。

我们不再折磨玩具,却也终于不再需要玩具。

这对玩具是最讽刺的,可对我们人类也同样是回旋一刀。

五所以说《玩具3》中的问题并不能算多么漂亮地被解决了,大家可以满意,却无法释怀。

编剧只是用自己的能力给主角玩具们安排了一个最美好的归宿,但所有人心里明白,这不可能是世间所有玩具的下场。

只是,至少能放一点温暖给观众。

坚守你相信的吧,哪怕你已经失去了它。

同时也清楚告诉观众,其实每个人就做好自己吧,然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就是这样。

六人物造型依然不变,但细节处进步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人类角色保持了相对“假”的质感,但头发已经突飞猛进。

立体3D效果非常不明显,如果不打算选择巨幕的话,看普通版的足矣。

字幕时段后依然有长篇花絮,不用起身。

 3 ) 玩具与你

动画电影续集拍的最好的之一 这是一部勾起我所有童年幻想的电影。

这是一场关于成年人爱与珍惜的故事。

在成年之后,所有关于玩具和伙伴的记忆都逐渐消失 当年皮克斯在这部玩具总动员3的最后的时间里,向观众发射了一颗巨大无比的催泪弹,而且不幸的是,我恰巧被这催泪弹打到靶心 结尾真的是让人难过加心酸 但是却对这部片子充满浓浓的爱 这部电影应该是皮克斯送给我们这些与这部片子共同成长的孩子 最棒的礼物 现在成年人不玩具 收藏手办 不知道半夜它们有没有交谈 玩具据说要拍第4部了 叫人充满期待。

这个系列是我最百看不厌的大爱动画,玩具与主人之间的关系设定为这个故事增添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4 ) 《玩3》后,再无童年

Experience is not reliable, at least not for movies. When viewers are disappointed time after time by wretched sequels to a fine work, who would have thought that Toy Story 3 would touch on something so deep that you might be caught in a dilemma?Toy Story 3 is probably the last outing for Woody and Buzz on the big screen. So the ambivalence here derives from our unwillingness to bid farewell to the lovely toys that come alive when you turn about, and also from us knowing that it should end this way.It's been more than a decade since the last film, and something is destined to happen: 17-year-old Andy is about to attend college, leaving the future of his toy-box gang uncertain. However, as Andy decides to put his loyal toy friends into the attic, his mother accidentally dumps them as rubbish and by accident the creatures are sent to a kindergarten, where they meet a pink, strawberry-scented bear called Lots-o'-Huggin'.No sooner have they arrived at this "new home" that they realize the place is a virtual prison, controlled by the relentless bear. At this point you would be forgiven for thinking that an animated version of Prison Break is about to begin.A Pixar movie often has sufficient magic to fix itself in kids' minds, at the same time touching the innocent part in the hearts of grown-ups. No matter how old you are, for an adult viewer watching Toy Story 3 is to say goodbye to your childhood in an informal yet memorable way. The finale of this trilogy even works better on adults than children, as a good number of them may sniffle while the kids may look up and murmur to themselves "Blimey! Grown-ups are so weird!" The genius of the Toy Story movies is that they are rooted in a kid's fantasy, but they connect with mature minds more tightly, as adults often feel regret about the loss of their childhood and often hope to get it back. It is like fanning the breeze to ramble on about the amazing technology of Pixar. But facilitated by some great techniques, Toy Story 3 helps us fantasize the past and come closer to that pure and joyful stage of life - childhood, just for a short while.Goodbye, toys! And thank you, Pixar!

 5 ) 孩子弄丢了心爱的玩具

他们其实坐的离我并不近。

三个墨西哥小男孩儿,应该是一家的,最大的不过八九岁的样子,最小的还要坐在哥哥腿上。

从一进场就折腾个没完,爬高上低,把椅背翻的咚咚响。

捏着鼻子怪腔怪调的学每一条预告片里的旁白,又迫不及待的拆开包装把3D眼镜架在鼻梁上,挤成一团用手机自拍,然后大笑着骂粗话,删了又拍,拍了又删。

我羡慕他们大清早就这样好精力,但又有些不满他们家长的不作为。

电影院每天最早一场的票价要便宜一些,一般有时间有心思早起捡这三五块钱便宜的要么是没课的留学生,要么就是这样的南美新移民家庭。

多半是一个看不出年龄的大号墨西哥女人,牵扯着三五个小孩,几个影厅来回蹿,很合算就能消磨了一上午,也打发了小人儿们淤出来的能量。

此刻他们的母亲正埋头对付一桶肯德基炸鸡腿,像是罩了一个巴斯光年的太空头罩,她是那么的专心致志,对儿子和电影都显得无动于衷。

我记得第一次看玩具总动员的那天,我妈也给我买了肯德基,儿童套餐,里面送小玩具的那种。

我简直是开心的要疯了,那个时候我完全无法承受同一天内既看了动画片又吃到肯德基,难道以后日子都不过了?

那个时候绿豆沙才一毛五,三色冰淇淋也就两块,公车上的售票员阿姨都有一个神气的票夹,用皮筋磕着硬币,那个时候还没有其他的“总动员”。

久违了,已婚的马铃薯夫妇,被拉的略长的弹簧狗,小粉猪存钱罐,绿壳硬塑料恐龙,久违了,伍迪和巴斯,久违了,各位。

电影的尾声,和我们一起长大成人的安迪临去大学报到前,不得不和自己心爱的玩具告别,他从箱子里把玩具们一个接一个拿出来,介绍给小女孩邦妮听,安迪问她:“这些玩具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如果我把他们都交给你,你能照顾好他们吗?

”邦妮还没回答,我就在黑暗中听到前面那三个墨西哥小男孩齐声说 :“I do! I do!”那种语气里的坚定和慎重,比我听过所有成年男人的更像是一个不变的承诺。

 6 ) 史上最佳结局

关于《玩3》的主题,大部分影评都已经非常充分,这篇文章主要提及一些细节上面注意到的东西。

我第一次看的是原音版,由于过于重视了期待,结束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很尽兴,观感很乱,也并未非常入戏。

而今天第二遍的国配版则完全打破了之前这个尴尬的局面。

我分析了一下,很可能有三个方面。

一是因为国配的出色。

这一次配音的质量似乎带有很强烈的译制片的光芒,很多台词国配的笑料比字幕有想象力得多,配音演员的模仿与选择也十分专业,比如蛋头与蛋头夫人的配音,声线的特点与笑果甚至明显优胜于原版。

而童自荣版的胡迪会给观众散播一种天然的怀旧感,运气好的话你会一个不留神穿越十五年。

我相信配音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他自己的创作过程,在很多细节上他把胡迪配得有一种可爱的喜感,很自然也很立体,当我联想到这个配音演员已经年近七十时,现实跟动画片之间的差距简直有点儿不可想象。

二是因为中前段幼儿园里的黑暗期可能会给一部分观众造成心理上的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在以后回顾电影时会喧宾夺主。

因为按照剧本的设计剧情只能这么走,但它又与整部电影的那种情感铺垫在风格上显得不那么统一。

就好像第一集的设置,胡迪对巴斯一开始表现出来的嫉妒与自私让我印象很深,所以即使最后结局他们成了好兄弟,对第一集的阴影似乎都仍旧这么存在着。

这个缺点可以说是玩3的先天病,是硬伤,不可避免但也无奈。

而第三方面,就是玩3里面有多层且意义丰富的“细节”。

它们往往铺设的很隐蔽,第一次看极容易忽略或忘记,可若仔细研究就能发现这些暗藏的细节设置对电影本身的重要性,一旦观众深入其中,会跟随细节的顺序将电影的情感理解得很通透。

例如新角色肯,电影在他身上表现的笑料很多也很足,但所有笑料的设置并非杂乱无章指哪打哪。

若把发生在他身上的笑料串起来,你会发现它们在不露痕迹的情况下很清晰地表现了肯女性化的特质:比如说肯会自己的脖子上戴芭比的丝巾,用闪光颜料的笔写信,对服饰的天然的热情,还有书虫对高跟鞋的态度。

最明显的莫过于他在换衣服时被芭比制服的场景,注意,在之前换的很多套衣服时芭比都没有采取措施,而偏偏当他穿着跆拳道服出现,摆弄花拳绣腿时却被细手细脚的芭比一招制服,这里的讽刺意味是非常强烈的。

这就是皮克斯,它为什么能远远地领先于普通的动画公司?

为什么它可以保持永远成功的秘诀?

因为即使小到一个配角,它也会用细节来服务角色的人物性格,并且在设计上天衣无缝。

对细节孜孜不断的追求却又低调的表现是皮克斯最大的闪光点。

这细节不止是草莓熊身上3473271根毛发那种技术,不止是大胆模仿经典电影碟中谍,驱魔人,魔戒与星战的桥段,不止是人物性格上一丝一毫缘由的形成。

这是一种比什么都实在却又看不见的软实力,是那些只热衷于门面功夫的肤浅的电影人理解不了的精神层次!

电影一开始安迪把胡迪与巴斯分别放置这一细节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我个人愿意把它比喻成开解整个电影情感方向的钥匙。

首先,这里安迪对两个玩具不同的态度有一点让故事走回到第一集争宠的尴尬的可能性,但是编剧并没有纠结于这个问题,而是让胡迪因为一系列原因与大家在原则上产生了分歧。

但由于胡迪看到的事件的本来面貌比大多数玩具更真实,因此他所作的选择与决定都显得较理性与客观。

他在前段表现出来的对安迪的忠心一直是十分坚定与单纯的,即作为玩具我有陪伴你的责任,无论你是否已过童年。

转折发生在安迪临走前的一刻,妈妈看到人去楼空的房间后失声哽咽,母子俩抱在了一起。

这一幕化解了一个人躲在箱子里的胡迪一直以来谁都无法改变的原则。

他开始意识到没有绝对的死守与跟随,即使是安迪的妈妈也没有办法陪伴他一生。

人的一生是不断迎新又不断放下的过程(玩具也是),无论是你多在意多深情的,也永远会有结束的一天,必须得接受离开它们的事实。

草莓熊的悲剧在于,它接受不了自己被代替的事实,曾经美好的爱反而变成蒙蔽它的缘由,爱变成了恨,才走入极端,在性格上渐渐形成了强大的黑暗面。

草莓熊与胡迪的选择十分具有对比性,它们曾经都站在同一个生命的岔路口,往日的美好都让它们无限眷恋依依不舍,可是在最后胡迪勇敢地选择了放下过去(这份勇敢在焚化炉时已有交代),它带领伙伴们平安地渡过了这个变革的阶段并幸运的走入了全新的生活;而大熊偏执地纠缠于“被替代”的结,自私的独占的爱欲极端膨胀,导致一路阴暗与黑暗到了底,也给无数玩具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比怀旧更高明的是如何对待怀旧,皮克斯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这个道理铺展地纯粹与透彻却又低调不着痕迹,实在不枉影迷们一年之待。

电影最后玩具们坐在邦尼家洒满阳光的台阶上,用着已不再是惆怅与留恋,而是新生的微笑目送安迪离开,这个赏心悦目的画面,其象征意义很是值得反复咀嚼。

这其实是一种“富士山下”式的人生理念,爱一个人,就像爱富士山。

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移动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过去。

情感也如此,逛过就已经足够。

无论是70、80还是90,他们要面对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成长的本身是一个放下的过程。

 7 ) 致我深爱的皮克斯(肉麻慎入)

我想我是彻底地爱上你了。

你知道,喜欢一旦质变而成为爱,就会盲目、狂热、无法逆转。

喜欢是需要理由是有原因的客观的冷静的,所以我爱你。

所以我不会认同他们对你的任何一个负面评价,我也不喜欢那些冷静而乏味的正面评价,你的任何一部作品在我看来都是完美无缺的,都是无与伦比的美好。

所以他们多可怜,他们都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的美好,他们更可怜,美好都摆在眼前了他们却没有一颗可以去感受美好的心。

他们不懂为什么我会这么爱你,他们会说不就是一部动画片么,他们最多说说这部动画挺好看的,他们觉得这部电影不过如此。

而我在看你的每一部作品的时候都会长时间的嘴角上扬,被你创设的美好感动的一塌糊涂,在看完TS3之后坐在电脑前为你写下这样一封肉麻的情书。

我知道我对你的爱盲目而狂热,而我知道你值得。

我记得我是从Cars开始认识你,然后大概直接就是神作Wall.E,而后是料理鼠王、UP、超人、海底……那是只有你才能讲出的美好到令人发指的故事,梦工厂永远望尘莫及。

驯龙高手?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他们说这个是梦工厂足以媲美皮克斯的作品,我原本满心期待,跑到电影院却被告知已经下线了,最后实在忍不住看了枪版。

结果呢?

结果是我明白了,梦工厂毕竟只是梦工厂,皮克斯终究是皮克斯,没得比。

俗套之极的故事架构暂且不论,你知道最让我感到别扭的地方是哪里么?

是驯化是train,之前是凶狠的怪兽,之后是被人骑的宠物,就算Hiccup和没牙是好朋友,也只是主人与宠物、驯化与被驯化的关系。

真要感谢梦工厂告诉我你为什么优秀。

不管是玩具、虫类、海洋生物、怪兽、汽车还是老鼠,他们在你的眼中都是有情感的,他们也会说话,他们和我们是平等的:玩具是陪孩子们游戏,带给他们快乐的,不是被玩;鱼儿们也跟我们一样追逐自由,他们也有亲情友情,他们是我们的朋友不是食物;人人皆可烹饪,老鼠也可以成为美食家。

不要用什么拟人托物言志那些词来恶心我,我愿意跟着你相信。

虽然回到现实之中,我知道我的那些毛绒娃娃们永远都会是我看到的那样,我还是做不到跟家中的虫子和平共处,那些汽车真的只是各种材料堆出来的一个机器。

可我会学着去善待些什么,珍惜些什么,深爱些什么。

我愿意跟着你体验一个又一个100min的梦境,相信那些美好,相信我落下的眼泪,相信我上扬的嘴角,相信本身就是美好的。

他们多搞笑啊,他们都老了,他们没有心的。

他们竟然说你说教,他们总喜欢给你的作品乱排名,他们把看电影当成是在做阅读分析题,12345ABCDE,他们没有一颗可以拥抱美好的心,只剩下一个自以为是的脑。

什么是说教啊?

试图去传达一些什么就是说教吗?

一部好的电影总要表达些什么,而你试图表达的总是那些最纯真最简单最美好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为什么会让他们觉得沉重?

很多人觉得飞屋不够好,可我记得我在看完第二遍之后,哭到不能自持,不光是因为开头的那十分钟,结尾的祖孙情才彻底地击中了我,昨天无意中又看到片尾的截图,然后轻易地就被那几张照片击中了泪点。

我只觉得美好。

还有,我跟你说哦,我现在只要一抬头,就是满眼的美好的蓝天和白云呢,我昨天看到了一只小猪在跟一只小鱼kiss,现在呢,嗯嗯,我看到一只小狗正在食盆前吃东西。

我以后一定也会躺在一片草坪上看云,那样整个天空就都是我的,真是美好的令人发指,对吧?

就是这样了,这么几个字我都码了两天了,还语无伦次的,你只要知道我爱你就好了,还有谢谢你带来的无与伦比的美好。

我们约好了哦,以后你的每一部作品我都会去追首映场,我要第一个见到你。

PS:TS3里我最喜欢那个像天使一样的小女孩邦妮,可一张她的剧照也找不到。

2010.06.18 爱你

 8 ) 一次情感宣泄

电影进行到快60分钟时,我以为自己已经失望了。

从电影开场到越狱之前的段落,用了太多前作的套路。

玩具因为被抛弃被替代的伤感情绪是第一部的中心,在第二部中也有被提到,这次在第三部的前半段中却再次被放在了重要位置;第二部中已经有了杵着锄头笑里藏刀的矿工老头,第三部又再次让草莓熊扮演假好人还让他杵根拐杖,就像在提醒观众他是大反派一样;胡迪总是被孤立的那一个,在第一部中被误会“谋杀”了巴斯光年,在第二部中则被偷去展览,还一度想要抛弃安迪和自己的朋友们,第三部开头有些牵强的又再次上演了同样的戏码,同样是土豆先生最先唱反调,雷克斯龙和钱罐猪添油加醋随声附和...除了新登场的Ken以外,在前半段中我几乎找不到更精彩的笑料和亮点。

越狱行动后,整部电影就像脱胎换骨,或者说是才刚刚开始。

因为玩具们的默契合作,整个行动精彩流畅,而全片最举足轻重的几个笑料也被设置在越狱行动中:Ken的时装秀和拷问戏,芭比的易装,土豆先生的变身记,当然还有西班牙版的巴斯光年。

本以为这场戏的高潮在草莓熊落入垃圾箱时便草草收场,没想到后来的熔炉段落才是重头戏。

我是非常喜欢这场戏的。

玩具们不断向熔炉的深渊下陷,巴斯光年终于放弃挣扎,向女牛仔伸出他的手,火光映在他脸上,满是无奈和绝望却还有清晰可见的坚定和勇气。

我的确有被绝望吞噬的感觉,但让我差点落泪的不是对悲剧的恐惧却是玩具们手拉手共同面对死亡的悲壮,原来电影前半段反复出现的那句台词,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我们一起面对,其中的情感在这一瞬间被无限放大并如熔浆一样从荧幕中喷薄而出,完全击溃我的心脏。

让我想起的是斯蒂芬金在《尸体》中以第一人称形容主人公和他朋友的一段话,大意是就算是要落入深渊,他也要与另一个他紧紧相拥。

虽然这场戏以圆满结局收场,但手牵手的瞬间已经成为今年我最喜欢的电影段落之一。

我再次以为电影就这样结束了,因为之前在豆瓣上被剧透也仅熔炉二字而已。

所以当安迪从箱子里面拿出胡迪,看着他玩具般空洞的双眼说出那段话时,我是毫无防备的被感动了。

这大概就像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被对方知晓,自己内心的冲动和向往能被对方了解,安迪和胡迪两人如此相互信赖和理解却从不曾面对面互诉衷肠,片尾的这段是安迪第一次对着胡迪说出他内心的真情,这让胡迪的所有努力和执着都有了意义,毫无破绽的玩具表情下恐怕早已是汹涌的感动。

后来他一句thank you,他一句so long,两个挚友从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而我想到有多少人我还没来得及对他们说谢谢便早已消失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每天厮混在一起,曾经在对方面前放肆哭泣,曾经多年不见后会对对方说你瘦了。

这些人最终还是不见了,没说出口的那些话也埋在了脑中,只有在看到这部电影结尾时,回忆闪现,泪流满面。

《玩具总动员3》我是哭着看完的。

虽然电影前半段有炒冷饭的嫌疑,但是后半段也的确让整部电影的质量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

也许就像很多人说的,前半段是给小朋友新朋友准备的,后半段是为大朋友老朋友预留的。

而对于我来说,玩具3像是一次情感宣泄,酣畅淋漓且意犹未尽。

不过话说回来,我的确开始担心皮克斯的作品走向。

近几部作品都有催泪的情节,虽然催泪的手法高明但是好的作品不该是以眼泪来决定,如果有一天开始过于依赖催泪戏,皮克斯的金字招牌便也该不复存在了。

而如今皮克斯又愈发商业化,接下来几年几乎都安排的是续集作品,《汽车总动员2》剧本甚至已数次被收回重改...这么多不好的征兆希望皮克斯能挺过来,继续给我们惊喜。

 9 ) 我曾经有过一个那样的芭比,她从不让我失望。

本人性别女,没玩过类似牛仔和巴斯光年那样的玩具。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是妈妈十分娇纵我,禁不住我的大哭大闹给我买了一个芭比和一套家具。

在90年代初几百块可真是一笔大钱,所以我非常珍惜她,至今都完好的保存在床下箱子里。

商场里有各式各样发色肤色和眼睛颜色的芭比,她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成功女性,不是女牙医,就是女记者,要么拥有豪华套房,是集美貌智慧努力善良于一身的女性,小女孩们的偶像,我小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以后就是那样。

长大之后才发现,原来成为一个完美的女性是几乎不可能的。

第三部里芭比的出现令我很欢喜,然而她一开始在车上哭哭啼啼娇小姐状,却让我很是失望,甚至有点反感,觉得她会坏事。

后来她投奔了ben,我觉得也是意料之中。

没想到她发现大家都被关监狱之后,芭比居然果断跟ben分手去找自己的朋友们(剧情进展到这里他们甚至还没什么真正的交情,毕竟芭比是妹妹的玩具,和他们不是一个主人)。

现实里哪个姑娘能做到?

还不是嫁鸡随鸡,甚至还没嫁,就事事向着男友,把男友放在朋友之前永远优先考虑。

而这部动画里的芭比不是一个普通姑娘,她宁可不要帅气男友和豪华套房,也要正义。

然后芭比大展拳脚,逼供ben,并穿着ben的宇航服假扮他去骗取资料。

这才是我心中的芭比,不仅是美丽,还讲义气,懂大义,有智慧,并且身强力壮。

我也曾经拥有,不对,我现在依然拥有这样一个芭比,她就在我床下的储物盒里,她从不让我失望。

 10 ) 其实我们都是玩具

如果说“玩具总动员”系列的第一部讨论的是“我是谁”的问题,第二部讨论的是“我的价值怎样实现”的问题,到了第三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剧中人以及忠实观众的长大,讨论的问题更进一步——“我究竟该怎样面对这个世界”。

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惊险刺激,一样的令我潸然泪下。

和第二部相似,这一部的开头也采取了比较抓人的处理方法,但回到现实的镜头让人立马心头一沉:美好的童年,玩具们的春天早已过去,留下的是无望中的希望。

其实这种危机在第二部已经出现,但即便是有了11年的铺垫,在看到曾经的担心一一成为现实的那一刻,心里还是忍不住会酸那么一下子。

但不管你认为生活怎样平静无趣,总会生出些变故,在给你希望的同时又带来焦躁不安。

安迪要离家上大学,怎样处置这些玩具就成了重要议题,当玩具们由此阴差阳错踏上冒险旅途时,影片所要讨论的主旨才逐渐展开。

幼儿园,一个让描绘它的词语都变得美好的地方,却出现了该系列动画从未真正意义上存在过的“大BOSS”,令这个似乎是玩具天堂的地方顿时危机四伏。

但仔细想想,如果没有这个BOSS,幼儿园对许多玩具来说依然是噩梦,与其说是这里让玩具们失望,还不如说是玩具们先前将其想象得太好。

而一旦世界的真面目出现在你面前,压迫与恐惧迎面扑来,你的做法是像土豆大叔那样愤怒反抗?

像电话大哥一样沉默容忍?

还是像小丑那样彻底逃避?甚至是像巴斯一样助纣为虐(我知道他不是主动的啦)?

都由你自己决定。

实在是太喜欢胡迪了,这个小牛仔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

见多识广的他,毅然决然地回到虎穴推广自己的逃亡计划,事实上早就历经千难万险的他也的确想出了绝妙高招。

但垃圾场是完全未知的世界,正如许多我们从未想到也不可能想过的环境一样,要在这里生存没有计划可言,只有随机应变和沉着勇敢……慢着,凭这些玩具们不还是只能手拉手在一起等死?

大家最终的获救让我想起一部名为《生活多美好》的老电影,故事结尾的峰回路转所依靠的力量和本片一样,不是神力,不是施舍,不是你锻炼了很久的技能,而是你还未被生活揉烂染脏的那颗纯净美好的心。

这也就不难理解影片最后安迪来到小女孩儿的家,向她介绍玩具,和她一起玩耍的情节安排,分明是告诉我们对大学的生活不要担心,安迪长大后终将成为胡迪,因为他们的心相似得很……多年前看《玩具总动员》,只是觉得想象力丰富,却因没感觉不是很喜欢。

前两天为了迎接这第三部,找出前两张盘重温才发觉被每一部都感动得一塌糊涂,原来看动画片也是需要年龄积累的呀。

我喜欢有些自私和小聪明却又善良、勇敢、机智的胡迪,每当看到他们偷偷跑出去就怀疑自己曾经找不到的那些玩具是否也是因生气而离家出走,每次看完片子都对自己的玩具们倍加爱护;讨厌在玩具们身上体会到的渺小无助感觉,为他们心中时刻存在的那种焦虑而烦恼,觉得他们坚持不懈地寻找爱自己的人太累,最后,不得不承认他们就是自己。

“我究竟该怎样面对这个世界”,是孩子们从片子里看不出的,他们也完全不会想这些东西,但从他们的笑声知道,孩子们依然看得兴高采烈,这实在是影片制作者的本事。

而如果你在影院里,看到这群兴高采烈的孩子中间,有个20多岁的女青年哭得内牛满面,左右开弓不停地用两只手擦拭着面颊,别笑话,那就是我。

《玩具总动员3》短评

消遣时间

6分钟前
  • 狐卿۩
  • 还行

恐怖的婴儿跟猴子让我觉得我看了一部恐怖片

7分钟前
  • suziehk
  • 较差

对动画片就是不感冒

10分钟前
  • octopus
  • 还行

看完2代后,后悔给1代打五星;现在看完3了,又后悔了。皮克斯不是上帝就是魔鬼,否则为什么他们的每一部电影都特别伟大?继《wall-e》后,我再一次流泪。

11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跨度十五年的欢乐与泪水

14分钟前
  • 郭朋克
  • 力荐

非常精彩的电影。

16分钟前
  • 泰坦
  • 力荐

有没有2D版的???

19分钟前
  • Rabbi
  • 较差

每集固定的冒險流程(在家──>自疑──>被離家──>想回家──>自答──>回家)在本集最為斷裂,頭尾和過程各自是獨立篇幅,本來甚好的收節也在第4集接續後成了笑話。不過某方面而言也算警世?「千萬不要把心愛收藏過繼給屁孩!」

21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可能系我细个无睇开,所以总体觉得一般般

24分钟前
  • 我不是柏柏人
  • 还行

初中到奔三

28分钟前
  • takisan
  • 力荐

好看地泪流满面啊。又腹黑又温柔,影院电影这样才有吃大餐的感觉啊!因为一直相信玩具的生命所以每次看完玩具总动员都有无限翻滚的幸福。。。继续拍吧拍成美剧我都追!!!

29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力荐

虽然中间睡着几分钟,但是依然看得很哈皮~

32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对自己曾经的玩具们由衷说一句:感谢陪伴!很高兴安迪的玩具找到了新家,阳光幼儿园也恢复了阳光!

36分钟前
  • 書衣偵探華斯比
  • 力荐

看到豆瓣排名时我震惊

37分钟前
  • nois
  • 较差

看不下去ˊ_>ˋ

40分钟前
  • tricky_V
  • 较差

我能不看3D眼镜的么!!!!!!!! 那个婴儿会给小朋友造成童年阴影吧

41分钟前
  • 胡克
  • 还行

大飙泪……

45分钟前
  • 玛丽马
  • 力荐

显然我还是个少女,已经度过了童年的那一类。

48分钟前
  • Catisasol
  • 较差

玩具总动员 我的电影院初体验 妈妈带我去看的 小时候那感觉真好

50分钟前
  • Alex Zhao
  • 还行

卢米埃影城第一场电影,也是人生第二场3D影片,上一场的驯龙记是在七十日前。玩具幼儿园是不是该跟动物农场来个crossover!?

54分钟前
  • Kait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