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该影片中对话比较密集,第一遍看时还以为是讲一位憨厚老实人如何帮助FBI 揭露行业黑幕的片子。
但第二遍看时就觉得索德伯格特不厚道的将一大骗子拍的太低调、太隐晦了,以至于觉得这个骗子有时还挺可爱、有时还挺可怜,直到最后那些冰冷的事实来证明其无耻贪婪的内心,其实现实中的骗子之于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要不他们怎么会每次都会把我们骗得一愣一愣的呢
尽管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尽管有马特达蒙和索德伯格加身,但这个片子应该只适合于美国人看。
几乎全室内场景、密集的对话台词和难以理解的怪诞逻辑都有些不可接受。
主人公要不是精明过头就是蠢到家,想不出有什么理由成为FBI的线人结果自己把自己搞到坐牢,男主角的老婆又是一个什么角色,为啥要逼着男主角去当FBI的线人?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看过那本同名的纪实小说。
我认为那部小说比这部电影好看。
电影更侧重于试图探究人性,而非讲故事本身。
从头至尾便若有似无的告诉观众这个人是个谎话大王,这个人是个精神分裂,这个人患有躁郁症,这个人谎言即将破裂,不得不用合作来掩盖,并伺机再扯一个更大的谎。
随着事件进一步升级,他又成了一个野心家,一个贪污犯,一个投机分子。
接着坏事一一败露,终于成为一个阶下囚。
所以让人看了会有关我何事,即使这人挺可怜,但也无可奈何的感觉。
于是便任由肥丑贪的毁容达蒙如舞台上的跳梁小丑或是砧板上将死之鱼一般蹦跶,就想赶紧看到结局里大公司阴谋受到惩治,小人物功不抵过,在同情里去践行司法的公正。
最后,人们如愿以偿。
我一直没有太过投入其中,大概是因为那本书。
书并没有很清楚的讲惠格特自己的犯罪问题,而是力图刻画他在面临是否与FBI合作的抉择时的痛苦,他卧底搜集各方证据时的惊险,他自己双面生活的巨大压力。
读者必定会被其吸引,因为这类小说就是会不断营造紧张感,再用真实事件改编强化阴谋本身的重大性,加强读者对揭露阴谋者身临险境的感受,并试图让读者对其行为进行认同。
所以读书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但是看这个电影,若未看过书,它就是一部用真实事件改编做噱头,犯罪/剧情做包装,用于探讨现代商业与人性的失败半商业半文艺片了。
问题在于:1 故事路子走偏本来可以用这个素材修剪出很多种类型的故事,但它放弃了俗套的商业犯罪这中易于驾驭的类型片路子,却要了一个四不像的选项。
2 探究流于表象如果它决定不光要去层层展开惠格特扭曲的人格,而是更深入的挖掘他何以变成如此的话,也许会让影片显得更有深度。
3 马特达蒙独大整个电影出场的人物数十个,但从头至尾,我只记住了马克,金吉尔,米克,布莱恩这几个名字(当然有英文名难记的原因),但就连这几个能记住名字的人,其人物形象也非常模糊。
于是,整个电影就如同马特达蒙一人在自导自演自说自话。
4 叙述过于平淡从头至尾基本一个节奏一个调调,没有紧张,没有高潮,所以观众的参与性大大降低。
这个导演很厉害,但是这部电影无疑是他的一个失败之作。
当然,再是失败,也有闪光点。
比如:1 敢于用独特的视角去看待大家都了解的事件。
2 对于剧情的铺垫,从最开始的旁白到中间的各种暗示,都在尝试引起观众的好奇,为后续刨开惠格特分裂人格做了很多准备。
3 摄影以及后期调色我还蛮喜欢啦。
最后,赞一下在影片中肥丑贪的马特达蒙。
为该影片他努力增肥(超过50磅?
,具体数据待查),而且演技算是到位,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片子。
希望他早日得到他应有的影帝称号(不过此片中的表现还不至于)。
-回头再看我为何用这个标题,大概是因为,惠格特总是让人无法相信,因为他已经习惯谎言,他的生活就是谎言。
因此他甚至也无法再相信任何人。
无疑,从这点看他是可怜的。
而事件本身也是,令人难以置信。
但电影本身并非不能再进一步,更深入或是更好看。
SO, IT'S NOT INCREDIBLE.
黑色冷幽默风格,内核沉重的喜剧片。
导演弱化了类型片中常见元素,如细致阴险的策划、紧张刺激的取证、明暗交错的心理、惊心动魄的追捕等。
马克并非一个立体的存在,他似乎没有惊慌失措的时候,总是那么憨厚无辜的样子(跟瑞普利很像),即使谎言被揭穿,即使坐牢,也会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很好。
马克的出场在很多时候引发了强烈的喜剧效果或明显的荒唐怪诞。
增重30斤的马特达蒙依然有型。
精巧的结构,卓越的演技,悬念贯穿,这样的一部剧怎么会不好看?
好看,确实好看,但是未免太过挑战观众的情绪了。
如果你对本篇连篇累牍的对话没兴趣,那毫无疑问的多数观众只关心最后这个包袱如何抖开(如果你还有兴趣看下去的话),最终看到了结局,或者后悔应该仔细看,或者觉得应该再看一边,或者觉得算啦算啦,片子还算不错。
如果你片子中无处不在的细节有兴趣,那么这片子也未免要求太高了一点,介于戴蒙从头到尾都在撒谎,而且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弥天大谎,作为一个认真仔细的观众要认真的顺清整个脉络,没有暂停的回想的帮助,这难度也未免太大。
诚然我提不出更好的拍摄方式,但是这部电影的手法注定了大量的细节会被观众有意无意的忽视掉,而相当数量的观众会在电影的头15分钟直接睡着。
但是毕竟,戴蒙证明过,而且又证明了他不一定只是那个飞天囤地的特工,他还可以如此不着痕迹的诠释这么一个浑身上下都是谎言,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却心思缜密,从你身边路过你绝对不会多看一眼的死胖子。
最后我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你耍了全世界,顺便崩到几百万,你进了监狱会是个什么心态呢?
“肯定很复杂,但是未必都是负面情绪”我当时这么想。
首先表扬马特达蒙演技不错,光是看他一个人就不算白看这部片子。
其次我对情节有些难以理解的地方,一个收入颇高、社会地位不错的体面人干吗一开始要捏造一个有人敲诈的谎言,以至于最终不得不用一系列的谎言来弥补之前的谎话,最终在谎言和现实之间往返迷回,以至落到无人相信的地步。
除了用有说谎心理癖好来解释,实在是找不到更好的逻辑。
如果这么说的话,也就是我花了108分钟看了一个讲述谎言癖的故事,似乎有点不值,,,
关于加略的犹大,历来有一种他是在人子授意下才做出告密行为的看法,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发掘后几经波折才被认定为诺斯底派著作的犹大福音。
但无论就正典四福音书的记载,还是按正常逻辑推论,耶稣在坦然接受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命运的同时,也确实知道将要出卖他的那个人是谁。
是利益驱使抑或被要求已经不再重要,犹大所扮演的,实际上是一个被利用的角色。
他绝非全知全能的神,也并非掌有俗世权利的罗马统治者,其个人悲剧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西科塞斯在他那部最富争议的基督最后的诱惑里将耶稣塑造为彷徨苦痛于自身宿命与责任的人之子,犹大却摇身一变成将全部热情与爱贡献给他的导师和事业的一位圣徒。
但整部福音书中最可玩味的角色,除了施洗的约翰,恰恰是这位“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的叛徒。
当然不拿那一套神叨叨的基督教义来解构,本片的主题看起来要简单明了的多。
帝国主义(现在是寡头垄断啦)亡我之心不死,FBI都是一帮平时偷鸡摸狗出了事就过河拆桥的混蛋,(窃听我电话的人?
不,那是FBI,我们不做当地监视……怎么这么多年还是这个调调)以及,撒谎者绝对没有好下场!
同为擅长扮无辜装可怜的顶级骗子,有别于当年天才雷普利里那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这次Matt Damon演的是年届中年肥胖谢顶的成功人士,增肥30磅又垫上奇怪的鼻子不说,连前额的头发都被剃了一大撮。
上次入伙CIA时尚是天资英发的有为青年,给FBI做污点证人就颓唐落魄如此,美剧里对FBI的普遍敌意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这位戴着过时方框眼镜碎念个不停的马克大叔以他缺心眼的形象博得了不仅观众的信任——不需要剧透,也看得出他从一开始就在撒谎,还是情不自禁地替他的所为找借口。
还有FBI的懈怠,影片后半看到几位特工因为马克的弥天大谎而焦头烂额时,固然好笑,也会觉得很无奈。
这个充斥了商业欺诈和个人道德沦丧的故事实际上颇为沉重,抛弃黑色幽默的成分和Matt Damon神经质的独白,很可能会成为又一部辛瑞那。
索德伯格能在现实和虚构之间找到平衡点并在其中如鱼得水的游走,这是他的长处,但就像片中的马克为了利益欺骗了包括同事同谋亲人在内的所有人一样,导演也不得不以刻意误导的手法去解说这个几乎全是谎言的剧情,以至于连全片中唯一一句看似发自肺腑的质问都显得那么不可信。
若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的一切都是虚假,又有什么可以相信。
在今人看来,为了三十银币出卖基督的犹大,未必就比三次不认主的彼得私心更甚。
犹大之永久钉死耻辱柱,很可能是因为人们无法接受为全人类牺牲这一最高尚的目的,就算是命运使然,竟然建立在一个告密者谋取自身利益的行动上,没有犹大的背叛,也就不会有之后人子复活的神迹。
号称个人主义的西方价值观,在不义者的判定上,却与东方道德有着惊人的相似。
马克最后度过九年铁窗生涯,无法获得特赦,涉嫌操纵价格的ADM亦有相应处罚。
索德伯格并不想在人性层面上挖掘太深,将选择权交到观众手上,你可以认定他是商业规则的牺牲品,也可以认定他因为信奉利己主义注定满口谎言。
而不管选择相信什么,作为informant,或者betrayer,甚至仅仅一个liar,马克都有他无可趋避的罪与罚。
我们常常相信骗子都是那些精明的,眼睛里闪着光芒的,满嘴涂满蜂蜜的家伙们,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他们也许长相憨厚,喜欢眯起眼睛尴尬的笑着,有一些难以忽视的小动作总是有点坐立不安也许是自卑作祟,他们似乎总是让你觉得欠着他点什么,他是如此的谦卑,如此的为他人着想,即使有些难以启齿的小理由。
真正的骗子也许已经无法把现实与他所营造的世界分开,如果他不将自己催眠又如何催眠这个世界?
所有的谎言都是身心不协调的结果,那就制造一个世界好了,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他是正义、善良甚至胆怯的,在这个世界里,一切行为都变得情有可原。
一开始大概只是些小伎俩,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度,那就谎称自己是个孤儿吧,人们大概都会同情那些被收养的孤儿吧。
实验总是不成功,找不出任何原因,也许就是因为有个讨厌的日本竞争者在投毒吧,等等,他为什么要投毒呢,也许是为了钱,在这个逻辑的世界里,我必须按他的思路做下去,是的,他不但指示人在我的实验里投毒,而且还勒索,我必须按他的威胁告知公司高层,——同时我的户头也会得到那笔不菲的金钱。
FBI被涉及进来了,我的表情该是如何呢?
不,为了公司着想,不应该将FBI牵涉进来,他们常常会做比需要的更多的事情,比如知道更多公司的秘密,我的脸上该是怎样的表情。
惊愕、愤怒,对那些人做了傻事的无语。
是的,只要稍微推动一下,那个特工真的监听了我的业务和家庭电话了。
他们确实在无法控制的范围之外,我们干了傻事。
而我,我只是一个,有点一根筋的,从小缺少父母之爱被一个有钱人收养的,老实人。
我为FBI收集定价的情报,我尽心尽力,我努力将自己的生活平衡在两种角色之间,我是一个正直的为政府工作的人,我做这一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消除他们错误的做法,而我,我自己,作为一个优秀的生物学家,会得到公司的谅解,当一切过去,我会留在公司,因为他们需要我,并且我会得到一个更好的位置。
是的,我就是这样的,大家都相信我是这样的,我认为我也是这样的。
我不是一个精明的眼睛里闪着光的人,我只是个昏了头的傻子。
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是这样。
因为如果不是这样,我该如何平衡和认识自己?
国剧告密者第五期,解放军重返段梦玲死亡现场时在墙上面出现了“晚婚晚育”宣传标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导演就这么干活的吗?
我看,谁都可以当导演了!
呵呵!
这是一个食品公司中的谎言者的故事。
老实说预告片相当坏胃口,制作者刻意挑选了几个初级笑料拼凑在一起,透露出低智喜剧片的气质,也把男主Mark装饰得敦厚善良愚蠢可爱。
故事的主线认认真真进行的同时,Mark的心理旁述和幽默搞怪的配乐(真是个奇怪的词组)又一直在提醒着大家,你所见的,都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旁述里面有两个故事,一是北极熊,一是蝴蝶,都关于伪装。
无毒的蝴蝶长出鲜艳的颜色,骗鸟儿自己是有毒性,这个是有的。
北极熊懂得用熊掌遮住黑色的鼻子(真的吗?
),为了在冰雪之中隐藏自己。
不管是捕食者还是猎物,说谎的目的无非为了生存而已。
整件事是从玉米糖浆机器里的病毒开始的。
投放病毒的人很可能就是Mark本人。
公司为了病毒每月损失700万,他编造出一个日本人来索要一千万,对于公司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交易。
假若公司相信了他的话,乖乖掏钱,大概也就没有这一百分钟的故事可讲。
问题是公司找来了FBI调查内奸的事,Mark只好继续编下去。
每出现一个新状况,他都有合理可信的新谎言应对,只可惜牵扯到的人越来越多,旧谎言也一一被戳破,即使是高智商的常青藤优等生,也未必圆得住的。
说他说谎成性,并不是真的。
他每一个谎言都有清晰的目的。
比如说编造自己父母早亡被收养长大,是为了博取同情和信任,并且建立道德模范的形象,并不是无目的地强迫性地撒谎。
以上是说剧情。
说片子的节奏慢,太不公平。
故事前进的方式好像玩平台游戏,你必须操纵主角跳上一个泡泡,然后在它破灭之前的瞬间,跳上更高的一个。
Mark不断地编谎话,以保持AMD”操纵价格"的指控继续进行。
每十分钟左右,必定有一个新的谎话出现,并且推翻一些事,在此之前的事实都需要被刷新。
FBI探员和律师问得最多的话是:“你没有什么在瞒着我们了吗?
”--回答永远是“当然!
”
我一直想打荒诞的标签来着,从一开始我就觉得Mark在说谎,这说明我的直觉太正确还是Matt的表演不够到位?金黄色的影调很复古,反而让我觉得更增添了荒诞的意思。旁白段落与叙事段落的交叉还比较有意思,其他的真没有太大感觉。
个别桥段拍得蛮有趣的,但这些星点的小巧思,敌不过整体的无聊。不过故事原型也就那么回事,所以其实拍成这样也算还行?。。。
索德伯格的电影一如既往地保持他的风格,一开始就猜测结局的意料之外,但却是意料之外的之外,哈哈。对白多得和伍迪艾伦片子有一拼,不过还能对付
把自己玩的团团转的导演
看得真累啊
过两种生活的资深说谎者。
靠,这也叫喜剧
前半段还能津津有味的看下去,觉得是不错的喜剧片,开始几场戏特别有老式喜剧片的风格,配乐也喜感十足。马特达蒙自毁形象出演大叔的确笑果很佳。但后半部大段台词实在是让人昏昏欲睡。看不下去。不是我的菜
这哪里算喜剧片了=。= 秃顶马达!!!
3+ 看着很舒服,可是看到最后不知道导演想说什么...
看得我不太舒服
黑色喜剧?!我看得有点闷。
Such a waste of time
又一部睡着好几次的片子...Matt演技越来越好 不过他的样子我越来越不喜欢 还是以前那个愣头小子好
闷。
太深刻了 不理解 而且原打算看喜剧的 骗人 一点都不好笑
我真的很不喜欢这种喋喋不休的片子,抬高音调还不停的结巴~
好无聊
Matt的演技已经进化到怎么演怎么有的阶段
马特-达蒙真的太适合扮演这种表面看起来忠厚老实,内里心机重重的角色了,《天才利浦瑞》之后,他又扮演了一个外表平平,却谎言弥天的家伙,并且,同样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