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与复仇反映在救与被救的纠葛。
相当有陈色的影片,易懂合乎正常逻辑的情节、叙事并没有削弱金导希望表达的意境和哲学诉求。
看来隐士的那几年真的还是必要的,而且改变也是明显的,那些自恋式的故弄玄虚本身已经融入了电影本身,你可以说是温和多了的作者在如何面对暴力也有了更加内敛的处理。
金基德是我一个朋友介绍我看的,然后我就开始看他的片子,在我看过的这几部中,总结出来就是,直面灵魂,直面人性。
那是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风险啊。
在这个为商业和物质为中心的社会里,票房和娱乐至上的电影行业里,还有呢么一些人坚持这自己的理想,这很难得。
金基德的电影每次都会给我带来震撼,虽然很多电影我都是忍受着血淋漓的场面和恶心的状态看完的,他的表达太直接了,剥去所有华丽的外衣和无谓的弯子,直接直面你的内心和灵魂,以及人性的弱点,人性的贪婪与欲望,直接通过镜头表达出来,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让你在感到恶心难受的同时,来思考电影要传达的思想。
他毫不忌讳,毫无保留的表达其他电影人不愿意表达,不敢表达的东西,这样的电影人有很多,都收到大家的尊重,北野武,黑泽明,蔡明亮,杨德昌,我看的电影不多,不能一一举出他们的名字。
我们需要正能量,需要阿甘和肖申克,需要铁拳男人与娘子军。
但我们也需要真实。
没想到《圣殇》看到最后如此痛苦,但也确实喜欢这部电影,与其说这是一个受了打击的女人报仇的事,倒不如说这是一个纯如白纸的男子被污染的事。
为何要这样说,我认为影片有很多细节都埋藏着这个论据。
比较明显的如吃饭,在“母亲”出现前,影片特意展示了儿子的饭:白水煮过的鸡撒上一些盐,别看简单而不容易被接受,这只鸡似乎代表了此时儿子感情上的纯白,他只知道让还不上高利贷的欠债者致残从而得到赔偿,认为这是天经地义,你不还钱就是你不对,看,多纯洁。
而母亲出现后,母亲为其做的第一顿饭便是拿他已经当做宠物养的鳗鱼砍头给烤了,注意,砍头这个动作单独拍了一个镜头所展现,预示着“母亲”的心狠手辣,而这顿饭也是五颜六色,虽然儿子没有吃,但“母亲”肚子吃东西的镜头还是会令观众感到不舒服,因为她吃的是宠物,也意味着“我要夺走你的东西,微笑着”。
“母亲”带给儿子的东西只有一样,便是爱,而从未被爱过的儿子被爱之后也出现了转变,变得有同情心,变得复杂,母亲消失时他苦心寻找,翻遍每一个被报复过的债主家,思索母亲遭遇复仇的每一个可能性,这种行为和状态很直白,“爱”已经作用在其身,而“爱”也成为“母亲”的杀人工具,将纯白的儿子污染。
为何我说是污染,这个儿子内心一片纯白,被染过了,但是是被腥红色染的,驾驭在复仇上的爱本身就不纯洁,所以儿子获得的也就不纯洁。
其实影片在复仇故事的背后,还是有一个导演对当今韩国男人的痛斥,不负责、不计后果。
片中欠债者全部为男人,而替他们还债的,有的是自己的手(不是左手,别瞎想,是右手),有的是自己的腿,但最终要撑起家庭重担的,还是自己的妻子或老母亲,尤其是几位老母亲,身处在简陋的小屋中,几乎都是老无所依,相当的触目惊心,更体现了主角“母亲”的心境。
《圣殇》全片以冷色调示人,大量的工业用机械器材衬托出影片内在“人性”的冷酷,即便是在母子逛街的镜头中也给人偏冷的感觉,毫无暖意。
镜头方面,金基德基本属于毫不节制,很多场戏多达5-6个镜头,很能拍,但在重场戏时则力保一气呵成,比如最后母亲对亲儿子的悼念,虽然中间有一个俯拍的镜头剪入,但也是一条戏剪开的效果。
母亲赵敏秀的表演很能触动人心,个人认为最难的三场戏便是儿子强奸母亲,母亲最后蜷缩在地上痛哭,另外一场则是母亲回到亲儿子自杀的地方,抱着自己为儿子织的毛衣痛哭,以及最后母亲悼念亲儿子着三场戏,三场痛哭的戏都很深入人心,导致我很想知道金基德当时是怎样给赵敏秀讲戏的,以及赵敏秀内心如何处理这段戏,因为实在是太难演了,可能演员演过这三段戏会有一段时间走不出来。
虽然影片最后长长的血迹击痛人心,但若内心强大,还是推荐此片,看一个女人强大的复仇意志也好,看一杯白水被一滴腥红色的墨侵染也好,都很震撼。
演员方面,模特出身的李廷镇在《圣殇》中证明了自己的可塑性。
而女主角赵敏秀则是整部电影的戏眼,无论是犹疑、魅惑、温馨还是诡异,都能从她的眼神中读到,唯一不足的是某几次流泪的镜头显得有些刻意。
《圣殇》是由金基德编导,李廷镇、赵敏秀领衔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以追讨高利贷为生的李江道在某天突然遇到了一个声称是他生母的女人,渴望亲情的江道在半信半疑之下和这个女人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母子关系”,却不知道,一场阴谋正等待着他的故事。
该片于2012年9月6日在韩国上映。
《圣殇》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欣赏角度都达到了平衡。
金基德在《圣殇》中冷静考究的镜头语言和情节节奏控制力,让观众明白,那个直面“人性之恶”的大师又回来了,而大量暴力惊悚镜头,情节的推进反转,又让观众看到金基德有驾驭悬疑商业片的能力。
片中为了收账而犯下种种恶行的情节,强调了“金钱是罪恶之源”的道理,此外,电影还表达了对于社会建设进程混乱、新旧交替过快的担忧。
金基德成了大業。
江道是討債男人, 他的帳簿記錄了很多欠債的人, 他每天在昏暗的工廠區往返, 他每到之處, 猶如惡鬼駕到, 依時把放入信封備好欠金的債務人一心以為清還欠款, 討債人點清鈔票後用力的把信封打在對方的臉, 聲調深沉的說還有利息呢? 債務人痛斥江道是大幅增加利息至債台高築的吸血鬼, 他利用強而有力的手掌逐次的摑打欠債人, 要他們打不還手, 罵難還口, 他明白怎樣羞辱人, 摧毀他們僅有的自信。
黑暗是恐懼絕望的溫床, 男人知道討債鬼快將到來, 他嘆息時日無多, 要女子在工作場地做愛, 女子起初不肯, 後來感到男子的絕望, 苦苦哀求, 她迎合男人擺了後進式體位姿勢, 男人把握不多時間, 不拉脫對手衣服, 寧願不要養眼及刺激性慾的奶白肌膚, 掏出性具, 對正溫熱地帶插入, 及時行樂, 朴贊郁導演主張的暴力美學電影《親切的金子》有同樣鏡頭; 金知雲執導的《我看見惡魔》 亦有同樣取材, 韓國導演似乎鍾愛拍攝這類壓抑題材, 朴、金導演電影男主角是英語教師及殺人狂魔, 一個是作育英才; 一個是姦殺女人的人面禽獸, 師、獸意味高高在上的男人慾火攻心, 不管酒暖菜熱, 或是亡命天涯, 女性都是狎玩之物; 金基德編撰的男性是欠債小人物, 女人是犧牲色相的奉獻聖母, 他擔心債主代理人是否容許欠款可否延期一周繳交? 他了解若不及時發洩, 日後不能健全成事, 所以他不在意於冰冷的工場行淫, 他要在討債鬼拍門前完成樂事, 精華未瀉, 他最不願碰面的人已經在玻璃門窺伺, 他匆忙推開性伴侶, 女子要男子出外, 她跪下, 利用女人最能動男人心脾的淚珠肉體泣求寬限, 惡鬼不要被迫的肉祭, 他搶了保護承托乳房, 也是拒絕男人色心大起的屏障 ― 乳罩, 以掌摑欠債人節奏抽撃女伴玉背, 惡魔鄙視出賣貞潔的女人, 江道經綺夢宣洩慾念, 肉體橫陳, 他憎恨棄了兒子三十年的母親, 陰道是生命誕生必經的管道, 因愛而有的麟兒不是必然的母子相依為命, 陰暗潤濕的性器官觸發了棄子恨, 他選了討債人工作是不用顧忌仇家連累親屬的尋仇, 他抽打女人背部格外用力, 炙紅烙印是他對要盡生兒育女天職女性母親不務其職, 今生不能再見, 把報仇凌辱加諸在女人身上, 他恨那個攆出了大門, 關了門鎖, 單獨對抗魔鬼, 利用肉體救愛郎的女人, 沒有血緣的女人可以履行大義, 母親呢? 她是生是死兒子不知道, 不知哪裡的母親埋葬了兒子正常求偶的功能, 江道沒有性伴侶, 他不看女人裸體書刊及色情網絡、視頻解決性慾, 他惡真實女色, 要在夢裡得到性滿足, 他利用抽打拉扯的血痕提醒金錢是萬物之神, 女人是罪惡之源。
一個自認是母親的女人現身, 江道不以為意, 女人握住活雞頸項, 神情嚴肅的凝視兒子, 交給他, 烹飪是為人母親的職份, 女人先把家禽還給江道宰殺待吃, 她不能貿然進入兒子居室取得主導權, 她首先不干預兒子, 其後女人踹了骨折殘廢欠債人患處數次, 大罵詛咒兒子必有報應, 不得好死的傷者, 兒子覺得莫非這個不明來歷的女人真是棄兒子不顧三十年的母親? 女人帶了鰻魚放在門檻, 江道不屠宰, 他把海產放入魚缸, 掛在海鮮身體以膠袋密封的紙張寫了女人電話聯絡號碼, 江道撥了號碼, 女人入室弄了鰻魚燒烤早飯, 片片魚肉在爐板熟透卷曲, 食具掀翻的熟食是女人算是成功登堂入室, 改變了江道執拗的仇怨, 女人的計劃是這樣的, 她先是哼唱兒歌, 勾起江道失落的母親記億, 接著帶食材, 留下聯絡方式, 給予女人準備入廚盡母親責任的提示, 她備妥食物, 雖然江道不下箸, 然而, 女人留了食物給江道歸家吃, 母親溫暖了兒子的心, 為得到保險金額把欠債人弄成殘廢的惡魔不能成為天使, 但魔可以是體諒人間冷暖的人, 江道在單獨居住的老嫗住房以兔子代替自殺兒子欠款, 動物還是逃不了被汽車輾斃的厄運, 金基德還是以血訴說改邪歸正不能力敵的果報; 江道因為有母親的愛, 魔可以淨化成為主針十字架的羔羊, 架上眼鏡的兒子彷彿年輕數年, 他陪同母親吃飯, 逛街, 母親把街頭表現者製作的可愛汽球送給兒子, 途人嘲笑孩子氣的大男孩, 母親為兒子出頭, 掌摑多嘴的人, 江道在陰霾的狹窄工廠區橫行無忌, 在光照的市集他只是受母親溺愛的兒子。
毛衣上半顏色是近似紅的橘色, 下半是白, 紅是血, 是江道背負未能清還債務自殺者的罪, 母親叮囑兒子澆灌樹苗, 要他承擔一生的罪; 白是母親給予贖罪, 兒子歷經哭泣、認罪、跪下, 探望曾經遭他欺壓殘廢的事主, 人面全非, 他穿上毛衣, 在柏油路奉獻生命, 直線血紅滲透罪與贖的抗戰, 往事如煙, 生命換來的救贖清洗了一切的罪。
Patrick Chan寫於2012年12月1日
开始以为是暴力片,看到一半发现是悬疑,而且结局很好猜,情节让人汗毛倒立,但不怎么绝望,因为感情带入不会很深,虽然情节没有bug,但因为对人物心理实在不明白,从头到尾都在想怎么会这样。
画面和气氛渲染牛到极致,比如开头自杀,最后男主葬母时挖出红毛衣男尸,又给自己换上毛衣,最后的最后男主把自己挂在卡车下,车缓慢开出去,一路红色。。。
其实韩国动作片很好看,但情节和画面都太沉重,这部尤其是。
ps,玩音乐的帅哥实在让人念念不忘。
抛除几乎所有的戏剧铺垫,金基德的这部作品最终只剩下情节本身的张力。
这里举一个例子:影片接近结尾时江道“妈妈”从烂尾楼上跳下前,突然窜出的老婆婆,从情节本身是讲得通的,但缺少戏剧铺垫。
类似地方还有很多,不赘。
这部几乎是导演节奏最快的电影依然较为完整地保留下金氏的基本美学观——世间的残酷,和在这样残酷的人的境遇中爱的复杂性。
全片看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恨才有可能是单纯的,而任何形式的爱或多或少都带有某种羁绊——因此也许金氏才会选择不相信这个世界。
清明假日第二日以韩国电影作为开篇,本月尚未观摩韩国电影,于是从硬盘中找出了1年前下载的已故导演金基德的作品《圣殇》作为本日的开场。
电影以催债人李江道和30年未曾见面的母亲张美煊突然相见展开,并以两者的死亡作为结束抨击了这个金钱腐蚀人性的社会。
导演金基德在开始的40分钟内,用三段母子关系和催债的场景衬托出李江道的绝情和缺乏母爱,并以此展现出李江道和张美煊的关系,并在中段的时候让张美煊以毫无保留的母爱感化了未曾感受母亲男主。
而中段开始这看起来极为畸形的母爱就让人感受出了一丝复仇的气息,当无情的催债人被母爱感化,再亲手摧毁这段情感的复仇似乎才是最好摧毁他的方式,而这段的处理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朴赞誉的《老男孩》,看似亲情的戏码却又充斥着复仇的愤怒,而张美煊那充满悲悯的眼神也让整部电影从始至终都充斥着一丝悲伤的氛围。
电影如果到这也只是一部复仇电影,可金基德导演的意图却并不只这样,在下半部当李江道开始寻找母亲的过程中,电影将儿子,父亲,丈夫,僧侣都纳入到被催债的人的范围内,而这四个身份似乎也囊括了人的一生,并以极为暴戾的方式展现了所有人甚至神佛都是金钱的奴隶这一血琳琳的事实,同时唾弃了“钱是一切的开始,也一切的结束”这样的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被催债人似乎都是受害者的形象,但其实仔细考虑他们其实也是加害者,他们使用着超出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之外的金钱,而李江道只是在他们犯错之后的惩罚者,但一切的根源还是因他们而起,不借债也不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电影从开始就采用了阴暗的灰质画调,即凸显了男主的绝情,又反映了他的孤单将催债者李江道冷血冷酷的性格彰显无疑。
导演金基德使用了大量具有微小晃动的镜头塑造了一种类似于手持摄像机的既视感,同时又利用这点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动摇。
金基德在电影中使用了大量血腥暴戾的画面观众的视线牢牢抓在电影之中,同时才采用大量机械加工的画面也展现了整个社会的冷酷无情,电影结尾处以一丝血痕展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数牺牲在发展进程中的人们,电影所展现的复仇都有着一丝宗教式的自我牺牲式的悲悯感,以一种近乎是殉道的方式来迫使人们醒悟的感受,些许这也是导演金基德希望在电影外能刺激观众醒悟的方式。
个人评分:8.13分,冷静的刻画和阴冷的色调塑造了这个唯有金钱至上的时代,而人性的恶和善也都被金钱玩弄在股掌之间。
太血淋淋了。
电影暧昧地赋予了死者母亲死亡的结局——在这位母亲自杀前的悲伤又犹豫的自白以及身后另一位受害者母亲因为仇恨伸出的手,金基德刻意增加了这一情节的维度,在结局中放进来了诸多可能性,掏空了母亲能顺利复仇的酣畅淋漓感,减少了那种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叙述。
又侧面表现了男主对受害者家庭投射下的无以弥补的伤害并在最后安排了母亲的死是出于自杀这样的结局。
从而让电影结尾的杀人诛心的复仇不流于过度、廉价与虚假,并区别于传统复仇剧情电影的结局。
从这一情节中我们看见了导演对于“圣殇”的理解——母亲的复仇以及母性的“再”降临(或者说位移),形成了这样的爱与恨的交锋。
同时呈现了男主与这位母亲内心恶与善的交织,给观众展示了复杂又真实的人性刻画。
在故事背景的布置下,导演选择了与中国沈阳铁西区同样状况的清溪川。
一个受政策和经济状况和周围迥异的空间;一个有关生活的神秘、不可思议的感觉和异质的空间。
这个由冰冷过时的机床们拥挤出来的残破空间展现了一种坍塌感——现实生活的衰败以及人性的崩离。
也更好地服务了故事叙述过程中的荒诞与残酷。
生活资料的匮乏,金钱可以换来生活资料,那么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便是选择借贷来解决暂时的生存资料的需求。
借贷与讨债成为清溪川里“放纵的恶”,不再被道德约束。
金钱的诱惑与生存的困境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男主被称为拿金钱考验人性的恶魔,这句话很有寓言意味,但是当我们把视线放在这群借贷的人时,又何尝不能看见由穷困引发的扭曲与挣扎呢?
有的人借贷是已经认定了这片地方不会再像自己十六岁初来时那般荣光焕发了,选择挥霍完一次就从高楼坠下和这片土地一同死去。
有的人在不可逆的时代洪流面前展现出无力的悲剧色彩。
明白了自己所能为即将到来这个世界的孩子做不了更多,选择了去人为工伤来骗保。
无力感就像是人拿起子刀呼喊着向大海奔去,惊涛骇浪一波又一波袭来,而人却寄希望于将自己的手伸向机器,铆足了劲在巨浪中为自己和家人博杀出一条前进的路。
但想必结局一定是转身回看,深爱的伴侣已不在灯火阑珊处,孩子也因为亲人身体的残缺被社会排挤。
从一开始,他们就被固化在底层,陷在生存困境中无法逃离。
够恐怖的原因就是它足够真实。
終於看了《聖殤》。
上次很遺憾地錯過《阿里郎》,相隔了這麼久,終於再次在大螢幕上看到金基德的作品。
《聖殤》一反以往的傾向,使用大量對白,而且是赤條條地把問題暴露的對白。
不再單靠畫面說話,男女主角不再沉默,電影失去寧靜的理解。
老實說,喜歡金基德那獨特風格的人都會有點失望吧。
《聖殤》在鏡頭流暢度,長鏡頭的使用,畫面切割上的美感等技巧確是提升到另一個層面,卻失去了金基德那種獨有生澀的語言。
內容上依舊是人性的質問,男性在母性底下的角色對立。
在金基德的電影中,男性總顯得懦弱,令我想起《撒瑪利亞女孩》,兩者不同的是《聖殤》表達平等而對立間的衝突,《撒》則單單表達其差異。
但劇情上卻令人有所失望,落入俗套,失去了過往那種不受任何限制,無法猜測的驚喜。
第一個鏡頭的勾令我想起《漂流慾室》,或許象徵他對過去的一種洗禮吧,畢竟《聖殤》跟過去的作品有太多不同。
不過最後男主角贖罪的方式還是很有金基德的味道,充滿宗教儀式般的感覺。
三重山的尾shot也很有深意,保留他一貫風格。
《聖殤》大既是金基德他在跟自我妥協後的作品,明顯的轉變為他帶來了更高的榮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過往那個喃喃自語的他。
可是向主流妥協也非壞事,讓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他對世界的詢問亦是很重要的。
不過結尾那超長的拍手位實在有點兒那個,哈哈,金基德實在是個很可愛的男人。
“我叫你去收账,没让你把他们搞残废!”——同情高利贷老板的遭遇,没有好的修养和气质,进步的企业文化,那就没有未来,被报复也在情理之中~同理,贫穷厌世去借高利贷的人,如果当不了老赖,那被恶魔带走,也没什么好可怜的!这就是人性使然!
难以评价了。
苦大仇深金基德
又一次证明我对欣赏金基德的无力,不过他的电影向来也是两极化评价。观影时那种被提醒的感觉很糟糕,台词,不规则的变焦,一些表现工业文明的镜头,导演貌似不停的强调这是一个很高端的东西,有复仇,有救赎。但是如果拍摄姿态再放低一些,装的感觉的再淡一些,观影体验应该会更好。金狮奖,呵呵。
#BIFF# 今天最震撼的一部。勇敢、犀利、残酷的金基德回来了。前半段岗作讨债充满了暴力,很多段落简直无法直面,塑造的是一个无人性的兽。后半段母亲的出现则仿佛要回溯这一切之原罪,强奸母亲和乱伦几幕太disturbing了。结尾也好,罪与罚像魔方般翻转。
导演独特的视角…太深奥了,只看到人性
又一部金基德风格的电影,如果你看金基德的电影多几部,你几乎能完全猜到故事的发展,他必定会用一个残忍的扭曲的故事来讲述某些阴暗的人性,他这类片子我已经看腻了,一切情节已经显得那么刻意,他不算大师,最多是个电影匠人而已!
核心的复仇情节和《老男孩》相似,但最终的彼此宽恕、和解、牺牲,却又强烈的超越感,完全符合海报和标题的pieta。
金钱、欲望、万恶的资本主义什么的。最终爱战胜了恶意与仇恨。金基德的电影都是形而上的极端特例,以抽象出的角色和故事去讲他的人生观,包括场景设置都如寓言一样。休整了几年之后,感觉人平和了不少,最终也以这样一个救赎的故事宣告重新出山。男主好像韩版张泽群
泯灭一个人的灵魂不是靠复仇愤怒残害肢体,而是毁灭他对爱的渴望。内核依然是金基德的残酷救赎,不同之前的表现方式是从《阿里郎》延续过来的写实。爱如梦遗需要在极端苦闷中发泄出来(片中反复强调了两次),其余的仪式化表现又如三人同坟和最后长长的血线,余音绕梁的结尾。可惜真相揭晓得太早
面瘫暴力,用力过猛。
金基德这“变态”终于走下云端拍了部比较“亲民”的片子,这片仍以他的方式拷问着人性,泯灭一个人的灵魂不是通过对其躯体摧残毁灭,而是毁灭其对爱的渴望,行尸走肉般的活着。实在很喜欢结尾那一抹红,很有冲击力的一片子。
假
金基德怎么变这样了
没有太大感觉
冷漠与关爱,沉沦与救赎。金基德还是那个金基德,虽不似以往那般强烈,却依然可以看到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配不配金狮暂且不说,个人认为本片虽谈不上突破,却也足以称得上出色。PS:这电影跟乱伦神马的有一毛钱关系么?最烦的就是某些压根儿连看都没看就跑上来大放厥词的选手。
就是电影中并不鲜见的复仇故事 不要搞什么乱伦噱头 再来恶意拔高 那些被金基德吓傻了的孩子们平时都不看天朝新闻吗 难道你们都不是在天朝长大的
金基德: 要传达的东西很简单, 电影也比以往简单, 但还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 有做作感!
有意思的思路,但是主题没有被充分烘托,有的部分稍微有点假。感觉没有以前的作品那样“金基德的精致”
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复仇都可以成功,这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