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15:45的场次是我没有买到电影节的票,5倍于原价买的,想想也是挺作孽的到影院已经15:45了,看了下乌鸦鸦的一片估计都是迷妹。
位置不太好,三排太靠边的位置。
电影开场我旁边的迷妹反正是连演员表里nino的名字都拍照了最搞笑的莫过于nino还没出场,只是用小尖嗓帮他妈妈说上学要迟到了,全场都发出“Kya..............."的叫声,实在是觉得很好笑,我这个老阿姨不由也会跟着激动起来。
还有和黑木华贴太近的戏,感觉全场黄担受到暴击。
关于电影反而没有我想像的感人呢,其实全家最后都死了。
但是最后确定真的不是鬼故事吗,我胆小不要骗我啊。
最后说一句,希望世界和平战争真是太可怕了但是发动战争的日本人呢,为什么还没有反思
影片用宗教的人道主义彰显出强烈的反战主义,虽然或许题目并不是百分之百与影片主旨契合,但也不影响观众的感知。
本片的日文名字叫做《母暮》,也许会比中文名称更贴切一点。
影片有几个地方真的是戳中泪点,1,町子陪学生去调查厅了解学生爸爸的消息,在孩子得知父亲战死之后,像个小大人一样,一滴眼泪都没有流;2,母亲劝说町子放弃浩二,开始新生活;3,母亲见了黑田先生之后,也就是去世那天晚上,去睡之前,和浩二讲她嫉妒町子,为什么你跟她没有调换过来,看到她这么幸福……她自己又很自责。
每个母亲都是自私的,她们爱自己的孩子。
入睡前,母亲做了一个睡前祷告,“上帝啊,我将我的灵魂交托在你的手里。
”于是,上帝便为她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永远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了,孤独永不在。
在影片的结尾,母子俩在母亲的葬礼上,携手进入天堂……
首先剧本不给力,台词写得跟一般电视剧似的,使得早早入戏的我竟然越看越困。
并且编剧的笔致相当散,有种东写一笔,西划一笔的感觉,最终也没有很强的收束感。
其次大女優吉永小百合非常失格。
美则美已,可完全没演出一个做妈的形象。
小心拘谨,连突然见到死去儿子的惊喜都是如此克制。
后来我查了下,她因为生活中和母亲关系不好,自己一直没要孩子。
所以她身上没有人间烟火味儿,因而受这么多导演青睐吧?
相比之下,二宫的不成熟但孝顺的儿子,黑木贤惠但终究是没过门的准儿媳塑造得很好,他俩在房里谈情的场面真令人心动。
然而他俩都是配角,即使二宫和吉永的对手戏,明显感到镜头专注于吉永,二宫经常被虚化。
这时候女主角带有日式美感但缺乏感染力的表演就撑不住了。
如果和《我的广岛父亲》相比,有一句台词充分展现出两部作品在剧本功力和表演功力上的差距:后半段出现的“为什么我的孩子死了,而你却活着”。
这句台词在《广岛》中是由活着的女儿向父亲亡灵转述死去亲友的母亲的悲愤,在《长崎》中是由母亲直接对儿子的亡灵说的“为什么只有那孩子得到幸福,你们俩换一换就好了” 前者当时真的直击了我的内心,而后者却显得平淡而突兀。
整部片子也有这种对比:《广岛》由轻快明亮迅速推向紧张沉重,一气呵成;而《长崎》则一直不紧不慢,平淡中偶有出人意表。
而最为突兀的莫过于结局。
这部作品与姐妹篇相比在立意和视角上有足够显著的不同,但却无法将她与珠玉的前作相提并论。
二宫的演技没觉得怎样,演什么还是二宫自己的样子。
吉永小百合跟演他女朋友的黑木华(哦天,刚刚看完,我失忆了居然给忘了,后补)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以让人如戏。
两次泪奔,一是女朋友陪她学生去公所询问失踪三年当兵父亲的消息,一个复员缺了一条胳膊的大爷告诉她父亲已经战死时。
小女孩强忍着转述爷爷的话时大眼睛瞪得特别可怜。
二是最后二宫告诉母亲你已经来到我们的世界时母亲又欣慰又解脱的喜极而泣,活着真的好难。
上海大叔意外的暖心。
被母亲说油嘴滑舌时笑了那么久,有点吓人。
不过最后去叫医生时的慌张表现和灯光的晃动,还是很不错。
美中不足处:女朋友订婚有点突兀!
最后的圣光和合唱略做作!
近年山田洋次導演的「反戰」片看得不多,印象中他拍得最出色的,仍然是人情喜劇,所以懷疑自己是否《家族之苦》在先《給兒子的安魂曲》(「母と暮せば」又譯:《我的長崎母親》、《如果與母親在一起》、《若與母親同住》)在後,才會對後者的觀感變差呢?
頭二十分鐘真的感人到想哭--明明大家都如常生活,卻一下子被原子彈炸得一個不剩,「那一下」的場面處理亦很震撼;但中段開始卻頻頻看錶--究竟演了多久?
究竟何時才演完?
母子之間的對話及不斷穿插回憶,盡是日常小事,以襯托戰爭無情,「反戰」的主題絕對是貫徹始終。
可是戲中近乎跳針、碎碎唸般對二戰的批判,削弱了觀眾的反思空間,甚至覺得母親並沒有像戲開首說「終於放棄等待兒子回來」,反而在兒子的陰影下活得更深…母親思念已逝去的小兒子,然後兒子化成鬼魂回來會母…令人想到另一部經典日本電影《鐵道員》。
但比起以女兒鬼魂之身向自己過去人生懺悔的高倉健,單純地為夫死子亡傷悲的吉永小百合,純粹是戰爭下最無辜的老百姓。
這樣平凡的人當然是最可憐,但整部電影只看到她一直在懷念跟小兒子的日常片段,甚至有時妒忌兒子心繫未婚妻的樣子,總會邪惡地想:她把兒子看成情人了嗎?
結尾兩位從教堂中消失,是母子永遠在一起嗎?
詭異得有點…想笑。
反而喜歡的片段有兩個:1. 町子(黑木華)陪學生(本田望結)到復員局確認父親死訊,短短一段簡而有力,刻畫生者的傷痛,側寫戰爭的無奈;2. 町子向伸子(吉永小百合)說自己原爆那天因為拉肚子請假避過一劫,後來向已逝去的同學送還手錶時,被人家母親質問「為何你能存活下來」--那種明明逃過一劫又要自責的微妙心情更吸引。
後來還呼應到町子另結新歡向伸子道別後,伸子忍不住向浩二(二宮和也)的鬼魂說「為什麼你不能跟她交換?
」戰爭是人禍,但人心的微妙及脆弱,在人禍當中是值得探討的部份,亦是整部電影印象最深、最打動個人的地方。
如果山田導演還要繼續反戰下去,希望他能就這方面多多發掘吧。
这部电影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可能是前期宣传时期得到的消息都是东拼西凑的,又或者是题目中的假定形迷惑了我,导致我一直以为这是个讲述学运时期家在长崎志在成为落语家因此与家庭不和,又不幸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夭折的青年死亡之后出现在母亲面前,在和家人彼此谅解之后他终于成佛去了的魔幻系电影……对自己的想象力无语了都……远目。
这其实是个展现长崎原爆后幸存的人的创伤与他们重建自己人生的电影。
影片的大多数场景都在山坡上的一所老房子里,主人公福原浩二在1945年8月9日早上嘱咐了母亲不要忘记吃控制血压的药之后冲出了家门,那是非常热的一天,尔后他再次出现,已经成为了佛龛里黑白照片中的一个。
虽然母亲和恋人每年都去祭拜他,然而那场爆炸毁灭了他的一切,身体,手表,钢笔,裤脚,所有能够证明他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物质通通消失了。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在人世间徘徊不去,直到三年后自己的母亲终于接受现实,承认了他的死亡,他的母亲和恋人由于原爆停止的时间,才又一次流动起来。
在我看来,面对创伤的处理方法,首先要接受现实,接下来才能指望时间抚平伤口。
可是在战争里失去两个儿子的母亲,她的创伤是永远也无法抚平的。
即使她并不是独自一人,有着儿子前任恋人的陪伴,有个恋慕着她的中年男人,还有友好的邻居,有需要她的产妇和家庭。
然而最终她拒绝了他人。
邻居家的阿姨哭着说,她是一个人走的。
但在她离去之时,其实并不真如他人所说,是孤身一人。
最后母子俩相互扶持走进了一片白光里。
在儿子曾经憧憬过要和穿着婚纱的恋人结婚的地方。
婚礼和葬礼,来与去,开始与结束。
都凝聚于此。
饰演福原浩二的二宫和也凭此片拿到了第三十九届日本学院奖的最佳男主角。
也算是看过他很多片子的我觉得,他在这部电影里的演绎和其他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一次他演得很开。
印象里他的哭也好笑也罢都是无声而内敛的,就算是怒到极致也只不过是那一瞬间,所以这一次还是相当有新鲜感的。
其他演员也都是实力派,其中浅野忠信是……片尾字幕出来我才想起来的,看的时候一直觉得他真眼熟啊可就是想不起来……他在这里的形象和我看过他的上一部电影实在是差得有点多。
顺,朋友说已经三十三岁的二宫和也先生,现在可以简写成,233了……
其实看这部《如果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之前是很期待的,但看完却觉得失望,及不上预期的好。
就算是山田洋次,就算是二宫和也,也让我觉得这次过于煽情了。
反思战争,这次的立场是在战败国,战后的创伤隐隐作痛,很喜欢母子两回忆里的几段温情的小故事,然后想说6月17日,写 影评的今天居然是二宫和也的生日,好吧,谨以此篇拙作祝二狗生快!
二宫和也凭借这部电影拿下了第89届《电影旬报》最佳男主角和第39届日本电影学奖优秀主演男优赏这样的双料影帝,凭良心讲,这个奖有点虚,二狗的表现真的略浮夸,不如老戏骨吉永小百合和黑木华妹纸自然。
当年《青之炎》《硫磺岛家书》《马拉松》这些真的是二狗演技大爆发的时刻,情感自然流露,表演不着痕迹,干净又让人印象深刻。
在九零后零零后的心目中已经是大叔年纪的二狗还可以演高中生大学生,也是童颜无敌了,可是人慢慢成熟起来之后,眼神里传达的信息已经不如青涩时期那么单纯了,如果说二狗那些早期经典演技我可以给他8分9分的成绩,这部作品我只能给他7分。
山田洋次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小津的影子,当然,这也是日式温情电影的一脉相承,山田是一个高产的导演,他擅长喜剧和反映普通平民生活的影片的创作,有“庶民剧大导”之称。
生离死别莫过于最痛的领悟,所以这样一部日式主旋律反战电影里摆出圣母姿态也算可以理解。
其实因为我们站的角度不同(我们是被法西斯铁蹄侵略的国家,而日本因为核爆成为二战“受害人”),你要我有代入感,那抱歉肯定不会有。
但是总体来说,对于情感表达和对战争的残酷认同度都是一致的。
想到佛家所云的业报,有因必有果,善得爱报,不善得不爱报,无记则不报。
回到点评电影,影片中有几处小细节确实很打动人,这也是我一如既往喜欢山田作品的原因。
片头带出来水粉质感画质的复古昭和风就很吸引眼球了,当中浩二伴着门德尔松的音乐假装指挥的那段拍的也极美,光影和音乐配合的刚刚好。
母子两从宪兵司令部出来吃面的场景最让我泪目,母亲的爱是那么无私那么厚重,混着鼻涕的面汤也要一饮而尽,然后微笑着对母亲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
和恋人町子之间的情感线也是通过回忆杀来展现的,年轻恋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单纯而美好,黑木华虽然是九零后妹纸,但我们二狗童颜不老,甚至看起来还要比妹纸年轻呢,山田上一部作品《小小的家》里,黑木华的表演就不输松隆子,第一次看黑木华是在李狗嗨里,那个和阿拉伯的悠闲王子一起的森女系女律师,她身上有种复古的气质,完全契合影片的年代。
片尾是我最想吐槽的,母子二人渐渐走远,白色的背景下,出现了合唱团,这也圣母的太明显了…其实感觉山田洋次借此片想表达的东西很简单:生者还能继续走向未来,逝去的人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原地了。
面对生离死别,面对来不及的告别,就像町子所说的,平时我们都没有和身边的人好好道个别,谁也不会想到也许那会是最后一次道别,可伤痛已经造成了,灾难已经发生了,如果不能好好的割舍前尘,那就只能画地为牢了。
确实,留下来的人会带着伤痛继续生活下去,要连着死去的人的份一起生活,坚强的活下去。
但无论如何,请努力站起来,继续前行!
最后想给坂本龙一的音乐加分!
坂本的配乐是对所有在原子弹爆炸以及战争中死难者们的镇魂曲。
观影结束后,在另一个房间看韩剧的妈妈问我刚刚的电影很悲伤么?
我说怎么?
她说,听音乐就感觉出来了。
足以可见,大师的配乐着实精彩。
最最后,要期待山田的新作品《家族之苦》了,是妻夫木聪、苍井优在《东京家族》后的情感延续么?
《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是一部充满“回忆”的作品。
戏里,浩二的亡灵回到母亲伸子身边,一次次将话头引向往昔,追忆逝去的时光。
戏外,这是导演山田洋次第83部作品,很难不想起他此前一再描写的那些庶民悲喜。
这还是松竹公司120周年纪念作,又叫人想起小津安二郎、木下惠介这些监督们在松竹留下的一一部部庶民剧。
如何描写战争的苦难?
《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选取的起点,是长崎核爆三年后——浩二死于核爆的三年后,伸子丧子的三年后,町子失去恋人浩二的三年后。
三年后,浩二、伸子、町子,仍停留在三年前,走不出旧日的伤痛。
原来,时间无法俘获一切。
这些旧伤,穿透了时光,改写了当下的面貌。
伸子的最大愿望,是哪怕寻到浩二一星半点的遗物也好。
町子呢,始终逃避新恋情的可能,而浩二的亡灵与母亲在一起的全部内容,就是回忆那些闪亮的日子。
回忆,意味着当下的不堪,这是战争留下的冗长回声。
换句话说,影片不断闪回浩二的美好青春,等于将人物前史大面积摊到了镜头前,这样做的理由, 就是告诉你,这些人物如何与往日纠缠不休。
巧的是,年初的韩剧《信号》,上海国际电影节才展映过的《昭和64年》,说的都是旧伤难愈的故事。
一个共通点是,这些主人公们的前史,不是可以轻轻擦掉的前世,而是沉甸甸的这一刻。
通常而言,随着剧情次第展开,主角也跟着开始慢慢蜕变,朝更好的自己进发。
因为,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如此希望,希望得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但在《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里,无论是浩二,伸子还是町子,影片走到三分之二处,他们的蜕变无比艰难——即便伸子劝说町子投入新恋情,或者浩二接受町子放弃自己,但町子对此仍是拒绝的。
而且,可以发现,伸子与浩二也并没有真正说服自己。
町子后来得出感悟:死者的愿望,就是生者得到幸福。
可似乎,伸子仍走不出死亡的阴影。
面对町子的离开,这个纯良的母亲,第一次嫉妒起了他人好不容易重拾起来的幸福。
人,终究很难改变。
尤其是,你要如何跨出昨日的深渊?
此片要说的就是,你看伸子跨出这一步有多难。
那么,怎么解释町子的领悟呢?
这是山田洋次乐于看到,也是他乐于让观众看到的吧?
不过,导演本人对此又相信多少呢?
从《寅次郎的故事》到《幸福的黄手帕》,对于山田洋次的电影结局,我们渐渐产生了预期心理——尽头处,总有光亮。
《远山的呼唤》结尾,喜欢民子的虻田说:“生活方面没问题吧?
据说,虻田那傻小子对你们照顾得挺好。
”《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里,也有一个类似虻田的角色——傻乎乎爱着伸子的上海大叔,但最后呢,虻田还能替耕作好好照顾民子,而上海大叔在新年闯入伸子房间,目睹的却是后者的死亡。
但这冷冰冰的死亡,对伸子来说,却是温暖的归处。
这一次,山田洋次为主人公点亮的希望,是死后的世界。
面对难抑的悲伤,伸子不住地向神祷告。
最终,死亡才是解脱的出口,它赐给了伸子梦寐以求的幸福——与浩二再不分离,也完成了对观众的慰藉——主人公摆脱了苦厄。
这到底是山田洋次的乐观,还是悲观呢?
至少,在一片白茫茫的干净世界里,我们看到,伸子绽出了笑容。
(by 淹然)原载《北京青年报》
并不是影评,只是自己的观后感。
憋着太不舒服。
来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大半是老人,七十岁上下的居多。
偶尔夹杂着几个nino的粉丝。
不禁会想,1945年出生的话,今年正好七十岁。
在座的人里,有童年经历过原爆,或有家人经历过的么。
如果有,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看这部电影的呢。
这些我都不得而知。
我旁边坐的是位老爷爷,和老伴一起来看,再旁边也是一对老年夫妇。
扯远了。
「母と暮らせば」。
电影刚开始的镜头,是1945年夏天的长崎,黑白的胶片,非常平淡的日常。
浩二像往常一样从家里出发,去长崎的医科大学上课。
越是平淡的开头,越是让人害怕看到接下来的那个瞬间。
原子弹落下的那一瞬间。
电影没有太多的描写。
那一刻,浩二正拿钢笔准备蘸墨水来抄笔记。
然后在所有人都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的情况下,我看到墨水瓶开始在强光里融化,包括浩二的手。
接下来我是不自觉闭上眼睛的。
生理本能的举动。
再睁开眼睛,镜头已到三年后的长崎。
三年后的8月9日,浩二的母亲和浩二的未婚妻町子去给他扫墓。
从墓地回来的那天后,母亲开始可以看到自己儿子的亡灵。
电影的设定是,母亲和小孩可以看到浩二的亡灵。
但是恕我无情,也仅是我自己的想法。
我怎么都觉得,电影里的浩二并不存在。
这一切源于一个孤独母亲的幻想。
一位丈夫和长男都在战场上死去的母亲,自己唯一的依靠浩二也在原爆中死去,如果不靠着和儿子的那些回忆,这位母亲该怎么活下去。
对。
靠回忆。
所以整部电影的大多情节,都是母亲和浩二日常的对白。
たわいのない話。
如果放在其他设定下,一定是无聊到让人打瞌睡的对白。
(事实上我左边的那位年轻的日本妹子中途就昏睡过去)たわいのない話だけど、全部息子との思い出。
因为浩二的时间,已经在1945年8月9日那天停止了。
母亲是这个家里唯一一位战争的幸存者。
但是在我看来,母亲的生命也早在三年前浩二死去的那天戛然而止。
而代替母亲,迈出新的一步的,是浩二的恋人町子。
也是这部电影里的希望。
她在这三年里不曾忘记过浩二。
但是经由母亲的劝说,最终决定开始新的生活。
(不过她最终嫁给了一个战争中失去一条腿的军人。
其实她完全可以找一个更好的正常人。
但是她选择嫁给那个看上去和她年龄外貌都不匹配的男人)在町子的回忆中,她一直觉得自己不该活下来。
她的好朋友都在那天死去,只有她因为肚子痛那天没去工厂活了下来。
她也许在内心的深处觉得自己不该获得幸福。
她的内心想法,我也不得而知。
整个影片,不管是母亲还是町子,我都可以看到战争带给她们深深的伤痛。
绝不是可以磨灭的那种。
长崎被爆70周年。
这部片子没有涉及太多政治因素。
只是通过一位平凡的母亲战后的一生,来记述那个痛苦的时代。
电影最后,母亲如愿在天堂和丈夫儿子团聚,永远在一起。
这在世人来看或许悲凉,邻居的大妈感叹母亲竟然一个人孤独的死去。
但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三年来母亲最快乐的时光。
浩二牵着她的手走到了天堂,伴随着无数亡灵的镇魂曲。
后话电影播放中,几次想失声痛哭。
但是日本人果然忍耐力太强。
大家都特别安静,只能听见细细簌簌掏纸巾的声音。
我右边的老爷爷从头到尾都没有动过。
我无法想象他们强大的内心。
我也为此拼命憋泪,憋了一个半小时。
这也是我看电影以来最难受的一个半小时。
山田桑想通过电影和所有卡司的表演所传达的东西作为观众我感受到了。
电影里场景切换的很妙,浓浓的昭和电影的取景角度。
很高兴Nino和山田桑合作这部电影,小百合妈妈真是美啊,每个表情动作表演的都让人很有触动。
加上教授的配乐,町子临走前给妈妈的拥抱那段真是胜过万言。
虽然妈妈去世了,但是浩二陪着妈妈,总归是个温馨的结局。
总是不忍心看这种类型的电影,但每次看完都觉得备受启发,导演卡司都值得尊敬。
世界和平
看过
幻象只是母亲意识的一个化身,说服了自己,死亡也就不足为惧
不喜欢
看到第38分钟的时候看不下去了…影片整体不够自然,尤其是一些补叙,跳戏…剧情展开得又慢。本来想看看nino演技的,没熬住,中间放弃了,跨年夜自己一个人无聊才重新打开看。没有人吐槽女主的日语音调吗……这部片子从剧情台词到人物塑造最多也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啊,里面母亲的形象就是日本老电影里面那些温柔坚强隐忍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的母亲形象。儿子也是任性的儿子形象。末尾离世那里很感动 但是最后忽然天空出现那么多人脸 从视觉上真的不好看 很密恐 慎得慌…nino凭这样的电影拿影帝 作为饭来说 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失望 希望他在作为idol之外能成为更好的演员吧
为看这个片子倒是补了很多吉永小百合那个时代演员的知识,真是无添加美人啊,但是再美的女人也难敌更年期啊!故事很沉重,是让人不忍心看下去的感觉。nino的演技真的值得最优吗?也许是台本的问题,刻意的感觉满满。
山田洋次只要一跟吉永小百合合作或者拍反战主旋律,结果总是灵气尽失外加无趣
191110晚饭暂时不想看
一般,不喜欢这种
充满自恋和神经质,坐如针毡
1.这个家在山顶上,如同风居住的街道2.山田洋次本片的主题放在了原爆,并没有过多的说教或是宣扬和平,只不过聚焦在一个家庭的悲哀当中
这一年多来,我也像影片里的吉永小百合一样,在逝者的墓碑上浇下家中的水,在遗像跟前摆放食物,将相框立在卧室枕边……亡灵却未归来,与我如同日常。如果这是人间遗憾的平庸,那就只好依靠电影来补偿美梦。
居然是灵异的片子。//霓虹拍反战主题的片子无可厚非,但立场总给人别扭的感觉,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这种片子让别国人怎么看嘛……//表演都很惊艳,特别是吉永小百合
你狠狠打了别人一拳,还嫌力反作用在了自己身上。教授的配乐感觉也没有很惊艳,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角色性格都不喜欢,生拉硬拽着回忆拖了130分钟,毫无泪点,被人打了还要抱人家大腿,这抖m的民族劣根性呐
很有特长的影片,战争对一个家庭影响太大了,而且给活着的人带来心理上的创伤。谁来记述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日本的影片总是那么细腻的讲述一个普遍真理。
大道理我都懂 可就跟当初看萤火虫之墓一样 每次日本人说美国人丢两颗原子弹混蛋的时候我都想掀桌
日本對二戰原子彈的控訴。但是,有因必有果。一次長島你們死了三百萬,也就這麽一次而已,但是光南京大屠殺我們就死了五十六萬,而這只是你們的屠殺的冰山一角!要控訴?你們不夠資格!戰爭,也許傷害的更多是那些活著的人。因為歷史不能給高分。
无敌的原爆题材 二宫的演技 神棍的结局 空洞的角色···
一贯的平淡缓慢。最后母亲的孓然离世,让人不禁泪目。
情深意切
二宫和也的演技真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