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德
Armand
导演:哈夫丹·乌尔曼·滕德尔
主演:雷娜特·赖因斯夫,艾伦·多丽特·彼得森,恩德勒·海勒斯弗特,奥伊斯坦·罗格,扬妮·赫尔特伯格,卢克·尼科莱森,蒂娅·朗布雷茨·沃伦,维拉·维尔约维奇-约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24
简介:这是一个阴郁的下午,空荡的校园内,阿曼德的妈妈和乔恩的妈妈陷入了一场绝望的争斗,所有的手段都已用尽,很快,疯狂、欲望和痴迷交织在一起。真相到底在哪里,我们无从知晓。观众开始意识到,剧情的重点已经从这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情,开始滑向成年人的世界。导演大量运用演员的面部特写镜头 营造了紧张的叙事感,而以《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详细 >
小孩的问题慢慢变成了大人的问题,充分说明育儿就是自我的投射。尽管这一切发生在封闭空间中,大部分剧情都由对话推进,但摄影和演员的表演太好了,完全不会沉闷无聊。太喜欢伊丽莎白跳舞那一段!要是叙事能再少“故弄玄虚”一点我会更喜欢。btw,这个本子好适合改成话剧哦!
前期的视听明明颇具巧思,比如不断在长镜头中让不同人物置于前后景来营造空间隔膜,比如室内六人对垒时焦点缓慢移动背景抖动模糊来制造紧张感,可最后还是要依靠极度依赖演员的集体现代舞形式来完成影片的重头戏,于是影片越临近结尾,越发觉导演有些黔驴技穷了。
26th siff 第二场,屎。
#26th SIFF# 今年戛纳金摄影机奖+一种关注入围,本届上影节看到的新片里最喜欢的一部。Renate的表演在《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之后又进了一步,剧情设置很有意思,摄影和声音制作都极佳,几个室内运动空镜对悬疑感的营造真的太好了(还很喜欢女主走过走廊时的那个滑动变焦镜头),结尾超现实般的处理具象化了女主内心所承受的外在压力(真够抓马),很厉害的一部处女作!
女主演技很棒。女版狩猎,让人不舒服的厌女片,和清洁工的共舞和家长群舞是大败笔。
SIFF: 感觉女主演员的设定是关键,似乎在暗示,每个人作为施害者和受害者的角色的变化性和可塑性,以及公共关系(大众和女主)和私人关系(女主和丈夫)的相似性:亲密和掠夺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导演去导实验影像去导现代舞去导话剧吧,别拍电影。
从一次“叫家长”开始,抽丝剥茧出关于家庭,仇恨,教育的话题,真相的还原通过结尾处象征大于内容的以及意识流的方式来展现,有些酣畅淋漓,却把前序的内容拉得太拖沓了
很明显看得出来对整体的把握不够,虽然有很精彩的镜头就是了。
強戲劇張力、風格化視聽、高強度表演,但整合成果遠談不上令人滿意。
女主角开始大笑时,整部电影就完了。要导舞台剧就去导舞台剧,拍电影干吗?
加入了舞蹈元素,可以说是非常艺术了。不知是否影后的身份加持,多了很多表现空间。但其实影片内容非常多面,最后甚至还有一个落点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受限和无能为力”,非常现实。可以理解来自不同角度的评价,但当代观众似乎又非常喜欢因为“无法预判剧情”而给出差评。
很北欧,其实习惯了这种风格以后就不会觉得像一出乱七八糟的舞台剧。剧情中规中矩,镜头很有设计感,搭配胶片摄影风格,把人物的心理很不错地展现了出来。
#SIFF26 故事结构很简单,但用了大量舞台剧式的处理形式和让人印象深刻的音乐来表达,个人不觉得在故弄玄虚不过完全理解个人评价上的两极分化
很难想象这些家长如果在一个家长群,这个群会有多热闹。2024siff@上海影城SHO
#SIFF26
真的只是关于“他人即地狱”吗?就如Elizabeth开头说的,怎么能在没有询问过Armand的情况下相信单方面的论述,也像校长所说的,真相并不重要。如果相信霸凌事件是一位母亲憎恨另一位母亲而教孩子编出的谎言,那么关于Elizabeth婚姻生活的真相到底是家庭暴力还是母职失职?片中每个角色都在与不同的人的交流中不断加深偏见或倒戈,而最终观众也用自己的偏见完成影片的最后一环
有一种抽象的美…#SIFF2024
#戛纳一种关注 哇,把Kammerspiel玩成这样~剧作相当扎实,电影化的戏剧,戏剧化的电影。女主在《世界上最糟糕的人》里不过是正常演出,这里才是演技大爆发;看到了她变胖的脸,也看到了痩如假肢的脚踝🤪希望导演可以坚持下去,必须坚持下去,不然世界影坛又少了一个小天才,多了一个普通人。(伯格曼第一个电影剧本与学校有关,虽然想摆脱伯格曼外孙的光环,但处女作也选择了校园故事,且都惊魂,隐隐中看到了致敬、继承,同时手法的不同也看到了电影的发展,不经意间一部迷你电影史。)
伯格曼外孙的名号也救不了导演以及作品本身的空洞,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