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缉枪,心里大概给个及格分 6分,一看豆瓣6.3 ,还挺相近。
仔细一看影评,对豆瓣非常失望。
没有理性中立客观的裁判立场,没有对剧本、剪辑、服装、灯光、摄像各方面的全面评价,完全基于自己对于故事情节的偏见。
这个6.3分,不是大家对影片的冷静客观评价,而是狂热粉和完全黑的平均值。
要么八分十分,要么两分。
但是显而易见,从各方面来讲,这部电影既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
这些极端“影评”完全基于个人好恶,喜欢就捧上天,不喜欢就踩进狗屎。
这样的平均分是没有参考意义的。
有人说,来自普通观众的评价是最至高无上的,是普通人的真实感受。
这一点我同意,因为商业电影本来就是给普通人看的。
但是,当影评成了基于个人好恶的、只有满分和零分的差别、毫无价值的相互攻伐,影评网站变成了泄个人私愤的公共厕所,影评就变成了单纯的剧透,没有什么浏览的意义了。
首先贾小朵名字就是有隐喻的假小朵,小朵在死之前说我不叫贾小朵,三年后徐天根据身份证去她老家送钱的时候,贾小朵家不是新房子,而贾父说话也很温和,跟电话里要钱的完全不一样,最后真小朵又把钱还给了徐天,所以徐天接到的应该是诈骗电话,贾小朵是假名,但如果贾父给她打电话肯定不会叫假名,而要钱的电话上来就问小朵呢,很可能是买墓地的时候个人信息被泄露了,骗子知道叫贾小朵死于意外,诈骗她男朋友。
贾小朵很可能是出去打工的时候未成年,用的她姐的身份,但照身份证照片的时候是她去的,这在农村是很正常的事情。
结尾,徐天看到的是谁呢?
导演留了悬念,她可以是任何一个人,看你心里想的是哪一个?
你想给电影预设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这是一部难得好电影,没有商业化的气息,没有虚头巴脑的爱情,情节紧凑,一切看似平凡又平淡的事情,却又暗藏着玄机,直击人的内心!
枪贩,一家七口一年就造那么多只枪,然而一支只卖五万还送子弹,被抓了为了保全家人弄死自己,留下老人。
都是生存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充满着无可奈何。
每一个人物的出场,每一个故事情节的开展都蕴藏深意。
贾小朵是真的想要跟徐天分手吗?
是真的想留在北京吗?
也许也是弥留之际最后的未实现的念想,是离开之前一直努力的想要实现的目标。
每一个人都很卑微也很伟大!
白举纲演技不错,结尾的歌很好听,虽然编剧有些难以理解也是为了推动故事发展,这个导演还是不错的!
假的很夸张,在那么一片民房里面不论白天还是黑夜能制造出那么多支枪就算有后台也不可能没人举报,从这点说就不应该出现这么垃圾的故事。。。
两个买枪的敢和警察火拼竟然不敢和枪贩子较劲太窝囊。。。
徐女朋友被打死政府就没有说法?
没有赔偿?
13年别说15万,50万政府都能帮你争取。。。
太多不合理的地方,导演可能就是偶尔产生的灵感往结构上塞上几个主要线路就没有注重合理性和细节。
只有结尾的套路有点点真实
警察说:“枪这东西谁碰谁死,命只有一条,留着好好活。
”最后,警察被打死了。
所有跟这起缉枪行动有关的人都基本上殊途同归了。
枪贩说:“贩枪和杀人差不多,有胆贩枪,还怕杀人?
”随后,扣下扳机,开枪打死一个人。
在禁枪厉害的中国,持枪罪、贩枪罪和杀人罪罪名及量刑不尽相同,但持枪的人却没有法律观念,认为既已走上贩枪的这条不归路,多杀几个人也无妨。
持枪人的心态,要么发财,要么被捕,所以随之而来的是拒捕时的有恃无恐,鱼死网破。
可笑的是,在电影里,有了枪,枪贩为了一万块钱,要开枪用一条人命来偿还。
有了枪,任何人的复仇的冲动都有了可以实现的作案条件。
有了枪,亡命之徒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杀警察,杀路人,杀任何他所认为的绊脚石。
《缉枪》电影里,范围是非常小的,不是恐怖组织,不是军火商,不是黑社会,他只是一个家庭式的制枪工厂,一个民间的贩枪组织。
也许,整个电影只是想告诉我们,在中国如果公民持有枪支合法化,会是怎样一个局面?
毋庸置疑地是,如果是法律观念淡薄,头脑简单,缺乏理智,唯利是图,这样的人拥有了枪就是永无止境的冲动和暴力。
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又搜索了一下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国家是可以合法持枪的,只有二十多个。
大部分是欧美国家,还有像也门、以色列、伊拉克等出于自卫、保卫国家目的持枪的。
有人说正是因为美国人普遍持有枪支,才使得美国历史两百多年没有出现军事独裁、暴政和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
当然,民众持枪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多人的权利,赢得了美国社会的选举自由、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等等,也制衡了少数人的独裁专政,但也正是因为美国的民主,民众的理智,才使得普遍持枪成为一种可能,才使得公民持枪非但没有演化为政治暴动、社会暴力,反而维护美国社会走向进步和稳定。
也许只有真正的还政于民,赋予大多数人权利的自由,社会到了高度民主的那一天,统治者或者政府才能解除禁枪。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或者不够民主,人民素质不够高的国家,持枪非但不能推动民主,还很有可能发生武装割据、政治暴动,社会暴力事件,这样的“民主”和“自由”将会是天下大乱。
看完整个电影,终于知道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了,在中国禁枪是必须的,禁枪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
今天看了两遍。
感觉故事不错。
一系列的偶然与巧合,让人觉得造化弄人。
从故事的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一往无前,有点蝴蝶效应的感觉。
原汁原味的街头生活,有点文艺片的感觉,让我们也觉得这一切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最后的追击镜头也很不错,小马的二姐很是血性。
家庭成员之间的微妙关系,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偶然与必然的交错运用,都觉得还可以。
情节也还比较紧凑。
最后的“贾小朵”颇为费脑,但是前后并不能解释的痛。
如此设计,不能不说弄巧成拙。
总体不错。
非类型片里高度多元化的作品,看似漫不经心以及逻辑混乱的枪战片,其实骨子里爱恨情仇元神归位的公路片,很难一类以概括之近年来金盾加持的作品,不再绷着端着,脱了制服接了地气,不再以黑白好坏的模式贴标签,价值观的是非善恶反而更加分明角色观感就像一部华丽的机器,每个部件都恰到好处的存在
昨天看新闻,有一个大V疑似裤子的突然傻逼巴拉的号召大家讨论,如果中国不禁枪,会是怎样。
这个命题就错了!
枪权即人权这是不用质疑的事实,之所以现在禁枪如同禁菜刀,那是因为,社会确实不稳定,而且大大的不稳定!
一到两会期间,或者别的啥会期间,哪怕是口口声声说是为人民开会,结果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这还是人民手里没有枪的情况下!
就是这么为人民开了一回会罢了!
突然想起来去年徐兵导演的一部电影《辑枪》来。
北京枪贩刘名义自知已经败露,于是驾车在北京三环路上疯狂飙车,期间撞上送餐小哥徐天,骑着电动车的徐天正在与车后座的女友贾小朵闹着分手。
刘名义拔枪打死了贾小朵,自己也因为拘捕被击毙。
徐天抱着贾小朵喃喃自语:这次是真的要分手了,贾小朵最后的遗言:希望留在北京,别告诉她爸爸她死了。
还有一句,我不叫贾小朵。。。
可惜徐天没听清。
希望最后留在北京。。。
这个遗言足以让所有北漂悚然一惊!
我曾经在北京也是北漂一员。
家住在西红门,上班却在国贸,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收拾以后六点半准时出门,地铁站还有两站路,五块钱的蹦蹦到地铁站,角门西站没开通以前,就得坐到西单换一号线,就记得有一次懵懵懂懂的跟着人流不知道怎么又转回到了十号线。。。
实在太困了。
就不提每天挤地铁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了!
也没脸提,每次都是加塞,硬挤!
不这样,就迟到了!
于是,我在北京的地铁上,见识到了无数的徐天与贾小朵!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是下班,我坐在地铁上,一个眼看是个外地的,掏出手机接电话,下班时节,每个人都疲惫,唯独此人特别亢奋,电话掏出来,大声说话,以一种炫耀的口气对着电话那头大声说道:哦哦,我在北京呢。。。。。
每个人都麻木的抬头看看他,又麻木的低下头去。
还有一次,我坐一号线,众所周知,一号线,代表北京的二环最著名的景点,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满为患,何况是上下班高峰期,拥挤之中,我在车上看见一个孕妇,可能失禁了,立刻,这么拥挤的地铁,空出了一大片空地,那个孕妇艰难的掏出一个秋裤,趴在地上开始擦拭自己的尿液。
同样,在空出一大片空地后,每个人都冷漠的看着。
下层人,活着都不易,每个人都是徐天与贾小朵,那么,要枪有什么用!
退一万步说,一万块钱一把枪,他们付了房租,给了生活费,挤了地铁,疲惫之余,用什么去买?
徐天最后接到贾小朵父亲的电话,声称家里盖房,要15万,不给,就当女儿死在外面了。
殊不知,贾小朵那时候真的死了!
徐天于是跟踪刘名义的妻子余苗,非得要到这15万,余苗回去了刘名义的老家,把刘名义剩下的钱都给了刘的家人,却被刘名义的母亲打了出来,徐天抢了余苗仅存的四万块钱,并且大喊:我不抢,我就是傻子!
你们从闪光铮亮的小车里出来,开枪就把我女朋友打死了!
你们有车有房,就能这么胡作非为吗?!!!!
但是余苗也是可怜人,一个一心一意想着复仇的可怜人!
电影拍到这里,就魔幻了。
从帝都一下子就到了某位伟人的家乡,一口川音还让人觉得挺亲切。
殊不知,四川盆地已经成了中国经济最落后地区之一!
其实看到这里,每个人不禁琢磨,这么牛逼的枪贩,销售额那么大,那么枪呢?
卖到哪里去了?
同样是去年(2017),有一个在正规厂家买的玩具气枪的老太太,因为摆摊打气球,直接被抓!
理由是气枪超过2焦耳,属于军火,判刑三年不准假释,也同样是去年,京城四少之一的王硕西单闹市手持手枪开车逼停另一少爷,最后在其车库里发现散弹枪,步枪,手枪十几把,法官判其缓刑,理由是未对社会造成伤害。。。
那么,枪去哪里了,还用问吗?
即使是不禁枪,少爷们老爷们手里的枪也比徐天贾小朵们多并且好!
即使禁了枪,思聪们,建林们,某云们,强东们手里就不见得没有枪!
那么禁枪或者辑枪就是个笑话!
连奕名饰演的辑枪刑警连广阔的牺牲,也是一个笑话——衙役而已!
随便一个太爷的事都管不了,只能管管马三笑。
影片最后其实特别心酸,马三笑对徐天说,我不杀你,把你绑在汽车上,生死由命,徐天说,北京挺好的,有天安门,有长城,有故宫,马三笑说,跟你有啥关系?!
徐天最后说给我爸打个电话,马三笑说,别打了,打也没用!
然后高速枪战,马家全家覆灭,马三笑最后和连广阔同归于尽。
这部电影被禁,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徐兵导演总是拍这种良心电影或者电视剧。
想当年,他拍摄的《红色》,豆瓣评分高达8.2,可是就是不宣传,不提倡,以至于这部优秀的电视剧只能口口相传而已。
影片最后,徐天死里逃生,来到了贾小朵的家乡,给了贾小朵父亲15万,可是最后才发现,贾小朵的名字都是假的,他爱的人,他差点为之付出生命的爱人,其实一直都是骗他的。
徐天回头,看着真正的贾小朵,脸上的伤痕突然狰狞起来。。。。。
全剧终。
在腾讯视频看的,看了不到15分钟就关了,什么玩意。
我就说说这15分钟的情节吧,这不算剧透吧警察要抓枪贩子,他车上有枪,载着未婚妻在路上。
与一个快递小哥的电动车撞上了,口角后一枪打死了快递小哥的女朋友。
然后枪贩子不久被击毙。
首先我们先不管快递小哥在女友中枪后一不叫救护车二不叫警察三不找人帮忙呼救,只是抱着女朋友在大马路上颠颠儿的跑这种没急救常识甚至嫌女友死得不够快的脑残行为。
然后让我们也忽略枪贩可能发现警察跟踪进而危险驾驶而警察仍然按兵不动的不合理表现,先往下看。
枪贩未婚妻知道老公被击毙后问了警察一句,你打死过多少人。
这句话已经让我感觉到了这位女同志在这部电影中的脑残定位,并隐隐闻到编剧那令人作呕套路的腐臭味道。
但是才不到十分钟,先别早下结论不是。
她家里被搜查了底朝天,枪贩跟他上线用来QQ联系(你没看错,就是QQ)专用手机好好的藏在洗漱池下面一动不动,结果过几天未婚妻一拉抽屉手机自己掉下来了。
我感觉这是人民警察河腾讯公司被黑最惨的一次。
快递小哥女友死前让他想自己家隐瞒死讯,但是未来老丈人要15万盖房子的电话立刻就打来了。
于是快递小哥就跑枪贩未婚妻家要钱来了,兄弟你是条汉子。
至此我直接点了X,这片子没法看了。
发生的一切已经让我完全无法期待导演和编剧了。
也许他还想表达下小人物在大时代下blablabla。。。
但是我觉得他玩砸了。
可以想象,这电影有多难拍,一个谜一样,甚至不被关注的话题。
需要反应的中国现实却又可以想象得到地复杂,我一直不认可以好莱坞的工业模式来对比国产电影。
对于模仿就是胜利的国产兴起模式也很反感。
凭什么呢?
好莱坞就能解决中国的困境?
就能找到完美无缺的语境描述东方文化?
中国民间社会到底什么时候会有对枪械有需求?
出于什么动机?
这是一个很大型的话题,你可能先从中国没有黑社会这件事谈起,再举无数零散的例子来说明,枪械使用的情境。
这让好莱坞怎么解释?
每条国情都很难抽象再整合统一。
拍的还行,节奏OK。就一个重要问题,这样的击毙法真的合理合规吗?
毫无逻辑的烂片。中国电影就这样浪费胶片吗
在外国大片的狂轰滥炸下,这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故事饱满,主要是编剧出身的导演徐兵来保驾护航,完成了编导制一体,质量有保证。
???
国产良片 没有出名的演员又怎样 好片是不会被埋没的
好看好看好看。只剩下这两个字了。故事 结局 节奏 画面 表演 口条 声音 配乐我都很满意!!!没让我太大起大落,让我这个爱关注小人物的人 看的太嗨了。没有过度煽情。没有瘫。没有声嘶力竭。就是有份心的活着。但,好多好多点让我共鸣。让我小伤,让我湿眶。让我感动。愿意没有压抑、没有愧疚、没有
还不错的一部国产动作片,但是感觉四川人民被黑了。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75401/
车戏不错。试图戏剧化,可惜没有成功。
连队见一面少一面了
小白演技还不错,有点严肃搞笑啊
剧情太棒了,国产里的精品
中规中矩
画面业余故事乱,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
感觉国产片只要是警匪都没什么逻辑
虽然感觉剧情真的做作又苍白,但是悬疑和演员演技真的有惊喜,再多打磨一下剧情就好了
蠻有想法的切入點,試圖去描繪一些案件之外的社會問題,還是很值得鼓励的;主要缺憾是鏡頭語言和技法的平庸,編劇出身的徐兵還有很大提高空間;熱依扎表現不錯,不甘於做花瓶,看得出有追求,相比之下白小哥比較出戲
演技好,剧情节奏欠缺
雷成狗。
剧情有点乱,搞不明白导演想讲什么。装黑色也没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