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На млијечном путу,送奶路上,牛奶配送员的魔幻人生(台),牛奶佬魔幻恋曲(港),银河漫漫路(误译),送牛奶的路上,牛奶之路,牛奶漫漫路,爱与战争,On the

主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察,莫妮卡·贝鲁奇,斯洛博达·米恰洛维奇,谢尔盖·特里富诺维奇,米基·马诺伊洛维奇,佐兰·茨维亚诺维奇,玛丽亚·达金娜,达沃·扬吉奇

类型:电影地区:塞尔维亚,英国,美国语言:塞尔维亚语,意大利语年份:2016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剧照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2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3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4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5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6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3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4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5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6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7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8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9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20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长篇影评

 1 ) 对塞尔维亚来说,非常不错的外宣

此前,西方舆论都是把塞尔维亚人在那场战争中定义为类似纳粹的角色 这电影可以说可以说重新定义了那场战争中的角色:富有生活情趣的受害者。

施暴者变成了维和部队的英国将军. Monica Bellucci大名鼎鼎有票房号召力, 但这年纪适合演有故事的半老徐娘了,演红颜祸水太老了,毕竟演Malena 已经快20年了.

 2 ) 库斯图里卡:“我拍的所有电影都是爱情故事。”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是一位具备丰富想象力和强烈黑色幽默感的导演,本片也不例外地表现出他的特色风格。

笔者以为,想象力和黑色幽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本质上都是创造力的体现,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痛苦是创作的土壤”,命途多舛的巴尔干半岛正是一片痛苦的土地,南斯拉夫人民需要发挥想象力,用黑色幽默去解构生活的不幸,才能勉强熬过艰难苦厄的时期,生活在阴沟反而更应仰望星空,这种苦中作乐的本领在本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民歌颂鸟、天空还有婚礼,是在赞颂爱情,赞颂动荡时期的美好事物,库导在他的小说中声称“我拍的所有电影都是爱情故事”,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他的“三板斧”电影更应被称作是战争片;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实为谬误,如果说创作者一生中必将有一个主题,现在隶属塞尔维亚的库导的主题就是“历史上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记住他的出身,记住他的民族,“我身在历史何处”的困惑盘旋在他的土地上太久太久,人民的身份认同在历史中消弭,下面笔者将从“意象”的运用角度切入,来窥见这种困惑,分析库导这封时隔多年寄给南斯拉夫的情书:

这帧有《流浪者之歌》结尾的感觉一、运转混乱的旧钟——时间停摆 影片伊始就展示了这个奇妙的老物件,它的运转十分混乱,指针动不动还会脱落,“时钟”作为关乎“时间”的意象是老生常谈的了,而“旧钟”的意义在于这是一段已经过去多年的历史,奥匈帝国时期的旧钟仿佛讲述着过去在塞尔维亚“咬人”的故事,库导也在“基于三个真实事件和一堆奇思妙想”把“南斯拉夫存在过”娓娓道来。

就像婚礼前舞会上演奏的歌曲唱到“我们成了没有身份的人”,南斯拉夫人民经历过时间的伤害,自己的手掌被留下血痕,到头来却迷失了一切认同感,哪里都是异乡。

斯拉夫民族是一个“被网住的民族”,在影片临近尾声时,两人被网在水中静止,意即斯拉夫民族被网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是一个逗号,而是一个顿号,短促而惶然,他们被吊悬在半空中,属于他们的时间仿佛就此停摆。

会咬人的钟

Original Soundtrack of on the Milky暂无评分Stribor Kusturica / 2017 ( 本片的原声带很好听,适合作为闹铃。

)二、不合逻辑的动物——理性出走 在《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中,观众可以看到包括且不限于的动物奇观有:猪血泡澡的鸭子、喝牛奶的蛇、吃橘子的熊、照镜子生蛋的鸡、扇翅成风的隼…… 精神错乱的动物背后是精神错乱的人民,这个民族的理性已经在战争中走失,更值得反思的是人与动物尚能称兄道弟(隼),一人一口酥(熊),为何巴尔干半岛上的外来者与原住民同为人类,却没有一句交流,代以夺去生命的枪火?

被战争异化的人所见的世界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动物们个个身怀绝技,心底与他者和谐共处的欲念甚至能投射到“蛇”这一往往以凶狠暴戾的形象之上,投之以奶报之以命,前来屠杀的士兵毁钟焚屋,偏偏放过了洗血浴的鸭子,动物得到比人更像人的对待,这是可悲。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是牧人,人类是羊群,因人招致的灾祸注定也要由人承受,所以一反常态成了救人之蛇的最终没有救下送奶工的爱人,人的理性出走,自然对人展开反击。

喝牛奶的蛇

同吃一个橘子的熊

照镜子跳着下蛋的鸡三、失而复得的耳朵——记忆缝补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送奶工的耳朵被一枪射下,在《悲情城市》之中,梁朝伟所饰的聋哑人是在历史洪流中失语的象征,库斯图里卡所饰的原为音乐家的送奶工,并没有失语,耳朵的脱落与修复实则代表着库导本人对“讲述往事”的坚持,同时这里可以和影片尾声出家搭石的情节形成配合。

通过搬石来缝补记忆创伤 历史的车轮碾过去,人的一生显得多么短暂,有一种考古的方式是测取化石上的C14含量来推测年代,石头比人活得更接近永恒,因此出家后的送奶工想以这种形式填满雷区,记住那段过去。

在他决意自杀前,失去羊群的牧人拉住了他,“如果你死了,那有谁会记得她呢?

谁又记得你们的爱情呢?

”这当然还是一部爱情片,不止关于一个送奶工和两个女人,更关于库斯图里卡和生他养他的土地,我觉得这也是他本人出演的原因。

缝补耳朵就是缝补记忆,填满雷区就是填满心结,战后重建工作需要聆听幸存者的声音,若连亲历者都不站出来讲述,试问,有谁还会记得?

缝耳朵的画面看着巨痛就不放了 电影先驱谢尔盖·爱森斯坦认为最有魅力的是有机体中的“生命灌注”,用基督教的说法叫“灵魂”,黑格尔叫其“理念”,爱森斯坦则称之为“主题”。

纵观库斯图里卡的影像,他也用独树一帜的方式贯彻了他的“主题”,提出“我身在历史何处”的轰然之问,他爱塞尔维亚,爱南斯拉夫,爱巴尔干半岛爱得深沉,他不愿让他所热爱的事物变成没有身份的事物,这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徐徐分享给全世界的爱情故事。

我身在历史何处8.6[塞尔维亚]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 2017 / 湖南人民出版社 笔者有幸在《流浪者之歌》映后交流现场提问过库导一个和“意象”有关的问题,在此分享出来,希望对各位理解他的电影有所帮助。

笔者:库导您好,根据您的电影和小说来看,好像你十分钟情于“婚礼”这一意象,请问这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另外,为何您声称自己拍的所有电影都是爱情故事?

库:我认为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婚礼又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用这种婚礼这个意象是想提醒大家,在令人沮丧痛苦的日子里,还是有美好事物存在。

库导没有直接回答我的第二个问题,但我想其实透过他的眼睛我们所有人都看见了答案,他所有电影的确都是爱情故事。

谢谢你看到这里

 3 ) 魔幻的爱情

第一感觉是送牛奶的男主,一张不算英俊的胡茬脸,一只黑隼立在肩头,一只手打着大遮阳伞,无事人一样骑着馿穿过枪林弹雨去送奶的路上,觉着他就是缄默版的唐吉诃德。

影片里面太多隐喻,配乐意外的诙谐,死生一线的大灾难也没有太多的难过,其实中间男女逃亡的时候,还不如双双被枪打死的好,但是后面女主被地雷炸死,倒成全了男主结尾埋藏了十五年的痴情。

之所以没有当场选择和心爱的人一起消失,为了纪念这一场爱恋,纪念那个她。

女主的脸部轮廓性感的换了我我也会疯狂的爱上她。

只是不懂,为什么在女主香消玉殒的地雷草场上铺满一块块石头,而不是铺其他的,比如气球,蜡烛,南瓜,等等,大概这就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4 ) 属于上古时代的浪漫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和漂亮的女人的故事。

女人说,美丽没有给她带来好运,就像你和你的善良。

如果没有战争,女人会嫁给一个意大利人,生几个孩子,然后男人出轨。

这种人生在两个人逃离的路上说起来俗套而开心。

前半部分,这个山村的人们习惯了枪炮,只看见军人们躲在战壕里打枪,敌人是谁?

为什么而战?

不清楚。

这种稀里糊涂的战争就是战争的常态。

等到停火后,英雄回家结婚。

人们载歌载舞,南斯拉夫体操冠军迫切地要结婚。

她早在战争中已经精神异常了。

然而一队特种兵从天而降血洗了这个村庄。

幸存的女人和男人开始了逃亡。

他们计划着今后的生活,历经千辛万苦马上要脱离险境,女人却炸死了。

结尾有着上古时代的浪漫。

男人为了记住这个女人和她的故事活了下来,做了修士,余生都在怀念女人。

这样的结尾是我们的年代的浪漫。

我们要用一生爱一个人。

如果只有爱情,就辱没了此剧,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不只是讲一个爱情故事。

这里面肯定有对人性的反思:有颂扬有批判。

把这些放在哪个背景之下,取决于作者的考量。

而这部剧是这近代“战争”这个背景下。

普通人因为战争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轨迹,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这是比较容易的写法。

所以我给它的评价不是很高。

 5 ) 库斯图里卡带着动物马戏团回来了

(原载威尼斯电影节期间的腾讯娱乐报道)《地下》那场癫狂到国家分崩离析的婚礼又回来了。

也是在电影中段,也是在战火停歇之时,也一样有着手枪和乐器一道喧嚣的吉普赛乐队,也一样有背着主人暗通款曲的男女。

如若将来有心人把这两部隔了21年的库斯图里卡电影进行混剪,那么《牛奶之路》里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意大利新娘,将与《地下》的娜塔莉较量风骚和红颜祸水的程度;库斯图里卡自己扮演的送奶工Kosta,当然比阴险狡诈的铁托战友马高老式不少;而那个朝天轰着手枪一口闷下两杯高烈Raki的疯姑娘Milena,自然是黑仔的加强版。

另外,《地下》里面马高的扮演者马诺伊洛维奇也回来了,在《牛奶之路》里作为战争英雄Zaga,在波黑内战结束那天,举办这场与意大利祸水女人的盛大婚礼。

他戴着一只战争留下的假眼,用已经不存在的南斯拉夫国旗包裹起一个全裸的妓女,下半身快活忙碌着,上半身勒令Kosta去跟他真正该娶的女人、Zaga的每每Milena跳舞。

库斯图里卡亲自敲打着马林巴,这本来就他这些年在与无烟乐队(No Smoking Orchestra)巡演路上的本职工作,最忠诚的听众——一只猎鹰——跟着节拍摇头晃脑。

动物狂欢节也回来了,这些最难以控制的演员们,比库斯图里卡的任何一部前作表现得都更加生动。

《黑猫白猫》中列队踏步前行的鹅群,这次如跳水比赛运动员,一只只接力蹦腾进被装满新鲜猪血的浴缸;《生命是个奇迹》里因失恋企图卧轨自杀的毛驴,这次背着送奶工老库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地下》开始部分从被轰炸动物园逃逸的灰熊,这次与老库共同咀嚼着一只橘子。

爱上喝牛奶的毒蛇懂得知恩图报,翱翔天际的猎鹰享受抚琴之挑,狗儿努力上蹿下跳的追咬一片树叶,公鸡如上了发条般蹦着照镜子。

蹑手蹑脚的吉普赛乐队摸进午睡的村落,不小心打碎一面镜子,呱噪着鸡飞狗跳起来,这是库斯图里卡电影给出的过瘾巴尔干画面,也确是真实的巴尔干生活。

再没了老伙伴Goran Bogavac谱写当代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乐曲后,老库让自己儿子、也是乐队成员的Stibor接手,虽然没能创作出《吉普赛时代》原声那样的金曲,但对于电影情绪和节奏的辅助,也已经是非常抢眼(耳)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从金松岭(Zladibor)农庄及贝尔格莱德动物园驯化而来的演员们,有的竟是库斯图里卡的老朋友了。

“我很多年前就认识那只熊了,也经常去看它,观众看到我和它一起吃橘子或许会觉得这很危险,但我们就是这么相处的”,媒体场之后的发布会上,导演说到。

35年前,27岁的库斯图里卡携《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第一次来到水城,就荣获最佳处女作奖。

但在后来让影迷们称赞并期待的电影生涯中,他感觉从没真正为拍片而快乐过,毕竟那是一件很花心血和时间的工作。

或许是音乐、文学、建筑、足球样样精通的工作实在太分散精力,或许也如他所言导演的灵感和创作高峰期总是有限的,总之,从2008年纪录片《马拉多纳》后,他就再没拍摄过长片。

近些年忙着和无烟地带乐队巡演,真正能思考下一部电影故事的时间,竟然只剩飞机上独处的几小时。

这些年,他仅自导自演过一部短片,在2014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出现于纪念萨拉热窝事件(暨一战爆发)一百周年的合集影片里。

其实,早自2012年,此片就在他为《生命是个奇迹》取景而发展成的文化村落Drvengrad(木头村)循环放映着。

他扮演的东正教苦修士,背着两袋石头,途中遇到毒蛇、骷髅和乌鸦,最终来到山顶。

当时,向导曾为待在村子里的我解读:“在塞尔维亚迷信里,蛇是敌人、乌鸦是死亡,库斯图里卡登山过程象征这个民族深重的灾难,到了山顶见证死亡后,总算释怀,却又将石头抛下山,一切的苦难还得重来。

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深刻的塞尔维亚主义者。

”《牛奶之路》中,这个短片被衍生成了影片的第三部分,石头被苦修士背到山那边的爱人遇难雷区,用了15年时间,堆出曾经爱的记忆。

据导演自述,这是来自威廉.福克纳的一部小说,书中已婚律师和一个别的女人也有着一段深情,律师曾试图自杀,又因为天主教信仰而制止了自己,“如果我死了,谁来记忆这个女人呢?

我们之间的爱也会被忘记。

”影片其余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库斯图里卡费心费力才写就的故事,“像是一次清零重来,也像书写阿拉伯文或传统中文那样,倒着开始我的职业生涯”。

电影中。

引发追杀祸水的神秘新娘,来自意大利,战争初期曾在从克罗地亚闹独立的克拉伊纳共和国生活,被北约维和部队指挥官从难民营带走并占有。

在村民的流言蜚语中,这个克夫的美女,曾导致司令官杀了自己在伦敦的老婆,她肯定还会惹来麻烦。

至于为什么要把女主角设为来自意大利,并非因为前南各国与意大利就隔着窄窄的亚得里亚海,而是因为“莫妮卡.贝鲁奇是意大利人啊!

”,库斯图里卡相信只有她这样妖娆妩媚的女性,才会让男人争风吃醋,才会形成推动追杀和逃往故事的合理驱动力。

当然,对于包括我在内的、从不觉得莫妮卡.贝鲁奇漂亮的观众,《牛奶之路》就始终缺乏了合理的情感逻辑,以至于在中后段血色婚礼过后,变成一部有些廉价和荒诞的冒险片。

不过,也是对于包括我在内的、非常享受超现实狂欢场景的观众,库斯图里卡故事上再大的瑕也掩不住场面过瘾的瑜。

或许将自己定性为费里尼式的马戏团场面大师后,他确实在故事讲述能力方面有些顾此失彼,但能把癫狂做到极致,就会让吃这一套的观众想要一遍遍重览那些鸡飞狗跳的巴尔干朋克场面。

在因《生命是个奇迹》而建起的木头小村Drvengrad不远处,就是波黑与塞尔维亚分界的德里纳河。

也是在2012年,他开始在河对岸的维什格来德新建另一座意为“石头小镇”的地球村Kamengrad。

他最喜欢的小说家安德里奇杰作《德里纳河上的桥》就是关于那儿,一个在历史中满布魔幻故事的伤痕之地。

《牛奶之路》的角色虽与这部诺贝尔小说人物无关,但为某一正确之事而执着甚至疯狂的信念却是想通的。

Drvengrad与Kamengrad,木头的乡村与石头的城市,以及那条注定将重新被铁路桥跨越的汹涌之河,都在库斯图里卡镜头激情的描摹,以及随后跟进的乌托邦式建设下,成为动物和人类共同的乐园。

至于过去的那场邻里相残的愚蠢战争和屠杀罪行,按《地下》结尾那句话,“不能遗忘,但可以原谅。

 6 ) 来自南斯拉夫的魔幻现实主义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塞尔维亚导演库斯图里卡的作品。

影片讲述了一个男人传奇一生的三个阶段,整体充满了诗意的荒诞,让人啼笑皆非。

总体能感觉到斯拉夫人积极乐观的民族性格,比如那些在战时有点神经质的豪饮聚会和狂欢。

作品风格独特鲜明,融合出人意料的血腥和残酷,动物的灵性与自然,以及东欧乡村诗意般的景色,可以说是很会讲故事的导演。

剧情发展十分紧凑情节非常丰富,有点魔幻现实主义。

每一帧都很棒,尤其喜欢逃亡的那段,出其不意且十分精彩。

 7 ) 看过导演演的电影,看的第一部他自导自演的电影,感觉棒极了

刚看完这部《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不知道电影名翻译的好不好,反正让我老是想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虽然《少年派》我到现在还没看过,但当年挺火的,略知一二。

但看了这部电影,我还是挺震撼的。

是通过电影公众号知道的这部电影,怎么介绍都快忘记了,但知道有莫妮卡·贝鲁奇,我就想着有朝一日一定看一下,没想到电影很精彩啊。

看完就想着来豆瓣发表一下看法,结果,还被那么多人评论这是导演的江郎才尽之作,那我只好再去看看导演的其他作品了。

这个导演和演员我很面熟的,看过他和朱丽叶·比诺什演的一部电影,他演的杀人犯,结果他们岛上从没有发生过命案,要裁决他的话,得从巴黎还是哪个大城市运绞刑架之类的,故事很长,但我看的也很入迷。

果然,此人不同凡响,还是个大导演呢。

接下来,我去看导演的其他电影去啦

 8 ) 最爱的导演库斯图里卡,与最爱的作家王小波

因为库斯图里卡,想要更多的去了解斯拉夫这个神奇的民族。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库斯图里卡被归为用电影进行政治隐喻的导演,但了解他作品的人都知道,这绝没有一点功力心,不存在如同政治本身一样的虚伪与沉闷。

他的作品充满了孩子般的天真,诗人般的浪漫,恋人般的热情,探险家一样的勇敢,喜欢库斯图里卡,就像喜欢小波一样,像亡命徒一样的活着,骨髓里的骑士精神,真正精神上的游吟诗人!

库斯图里卡与小波的浪漫纯粹得排斥一些形而上,是对灵与肉的深刻解读后,最简单纯粹的表达,绝对淋漓尽致。

他们描写大的政治事件背景下的民族、人们、亲情、爱情与悲剧,但他们从不刻薄嘲讽,亦不高高在上的怜悯。

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感同身受的触觉。

有人看了milky way觉得他重复自己以前的手法与桥段,这就像要求一个诗人必须要写出清奇的句子,要求小波写出离奇的情节,对不起,他们不是那样的精致的描述美的诗人,他们是自由的灵魂,精神的勇士,如果你和他们在同一个频道,请感激电影和文学这些媒介,让我们有机会与这些美妙与伟大的的灵魂共同颤抖。

看到黏大人评价库斯图里卡是狄俄尼索斯转世!

太精准了,完全是,他和小波都是!

伟大的酒神,戏剧与文学创作之神,他出生在荒蛮的小岛,却是伟大的众神之神宙斯的儿子,带有蛊惑人心的浪漫与激情,永恒的青年的外貌给他永不磨灭的天真,特殊的出生让他摒弃了一切形式上的精致,这正是对于电影性与文学性的讨论,到底是形式为内容服务,还是反之?

最终都是要进行精神表达交流与沟通,到了这一层,内容与形式都不再是原本的用途,一都不再是强调的对象。

再说回,对库斯图里卡拍所谓有新意的作品的诉求,就像要求罗斯克除了画色块,也画画风景一样

 9 ) 以魍魎婚宴取代失去的國族

(承蒙放映週報納稿,請勿商業轉載)各方面來說,艾米爾庫斯杜力卡(Emir Kusturica)的新片《送奶路上/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On the Milky Road)都叫人吃驚的合不攏嘴。

不是因為本片是2016年威尼斯影展的小金獅獎得主、不是因為這是金棕櫚獎兩冠得主睽違9年的劇情長片,而是因為:這是庫斯杜力卡個人從影38年來,首次拍出一部有新娘卻無婚宴的電影。

婚宴在庫斯杜力卡的電影從未缺席。

他的每部片都一定會有一場為時不短的婚宴鏡頭,且往往作為全片的關鍵意象。

為什麼?

因為婚宴一事對庫氏電影而言不僅象徵婚姻,更是他作為塞爾維亞籍(前南斯拉夫)導演,向全球觀眾傳達巴爾幹島獨特文化的美學出口。

婚宴既能讓赴宴人百無禁忌慶祝新人連理而讓故事節奏陷入狂熱氛圍,也是隱隱藉此宣洩某些殘酷現實中不得宣洩的真實心聲。

借用影評人戈蘭戈席克(Goran Gocic)較為學理的解釋,婚宴場景即庫氏電影中的歷史後虛構(Historiographic metafiction)之體現,是他替巴爾幹島地區風貌多變而彼此殊異的民俗菱角,與「宛如在西方與東方文明之間精神分裂」的民族眾生相,找著的文化錨位。

綜觀庫氏電影,這些婚宴有時是國族性的,如《爸爸出差時》(When Father Was Away on Business)以兒子在家中的親族婚宴串起父親、情婦與國家特務三者碰面而想起彼此迫害的過去、《流浪者之歌》(The Time of the Gypsies)中的吉普賽人永遠沒辦法辦成一場圓滿婚宴是該族難與現代化社會達成圓滿關係的沉痛隱喻、《地下社會》(Underground)更以一對從未見過太陽的地窖居民在坦克旁結婚劍指了狄托政權如何愚化南斯拉夫聯邦的國民;有時則是純美學的,如《黑貓白貓》(Black Cat, White Cat)與《給我承諾》(Promise Me This)的婚宴都是視聽形式優先於劇本意涵,搓揉現實存在的民俗與庫氏自創的魔幻,讓婚宴發生的一切酒肉、舞蹈、作怪、樂聲與笑鬧聲騷動出嘉年華般的酒神癲狂;儘管更多時候,國族寓言與美學風格一體兩面、密不可分。

然而在《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之中,婚姻依舊,婚宴卻噤聲了。

《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的故事發生於當代某一處巴爾幹邊境,此地軍營相鄰戰火頻繁,卻又動物四見生氣盎然。

一位牛奶配送工(庫斯杜力卡親自飾演)天天騎著驢子在各地民宅送奶,他的生活單純,即將與當地的未婚妻成婚,直到一位來自義大利的傾國美人與欲搶美人的外國軍閥從天而降,他的婚禮被打斷了,生活也就此陷入天翻地覆的混亂與流浪。

據庫斯杜力卡與開頭字卡所稱,本故事是將三段真人真事以魔幻寫實的方式,拚接為牛奶工的過去(送奶)、現在(婚禮)與未來(行道者)。

巴爾幹(Balkan)在土耳其語的原意是蜜(Bal)與血(Kan),而奶工囤放奶品的屋外不時有野鵝在砲火中沾血,彷彿有著絲絲的隱喻氣息。

然而,若用昔日解構庫氏電影的「符號套路」──民族電影、民俗記號、意識形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Srpskohrvatski jezik)的共語語境──繼續解析,想必會挫折不已,因為故事在婚禮即將開始卻被打斷的瞬間,便變為一趟即其單一的追逐之旅。

搶婚的軍閥手下追逐著牛奶工與義大利美人,在沼澤、河畔、樹林、山林與牧羊群間返隨穿梭,永無止盡。

全片送奶工與他的新娘注定陷入悲劇,卻並非任何國族與外人的介入,而是因為他們的情感本身便起於不貞、終於永隔。

當送奶工事隔多年終於得以與愛人重會成婚時,她已成了亡魂,他倆穿著西裝與婚紗,卻在腦海與岩洞中見不得人,那是只屬於魍魎者的婚宴。

這部電影有著比最接近好萊塢風格的《亞利桑納夢遊》(Arizona Dream)更好萊塢的過程,卻又有著比庫氏出於厭煩政客筆伐而拍攝的避世之作《黑貓白貓》更避世的結局。

魍魎婚宴取代了失去的國族,這場宴會沒有任何外賓需要祝福,也因而沒有任何需要宣洩而不得宣洩的現實,任何巴爾幹半島的政治、民族、文化指控,都難以在劇中找著強力的對位。

這是一個太單純的浪人故事,而且說的不太好。

這是庫斯杜力卡失手了嗎?

九年未拍、外務纏身(兼任樂團樂手、影展策劃人、村落總監、作家等多職)、加以外媒不時揶揄的「藉自導自演佔美女演員便宜」,導致庫氏對影像的敏銳度不再?

又或著,考慮到他入籍塞爾維亞與東正教而被塞拉耶佛老家放逐、改在木頭村(Drvengrad)隱居,讓這位導演選擇了逃避、遺棄書寫與故鄉有關的一切?

正如《地下社會》當年的息影爭議,也如他在2012年的訪談所言:「想要活下去就要學會遺忘…….每個文明人都該練習遺忘這件事」?

恐不盡然。

眾所皆知,2012年,庫斯杜力卡在塞爾維亞舉國矚目下開始廢墟上重新興建一座新的都市,作為觀光共財與保留歷史文物。

該處恰恰就是瑞納河大橋旁的廢墟,庫斯杜力卡超過18年未果的夢想,便是把第一本以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取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瑞納河大橋》搬上銀幕。

該座都市成形在即,庫氏突然率領新的片廠班底推陳出製作規模、視覺意圖上野心勝於昔日的《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

巧合?

恐怕不是。

大膽猜測是:假若庫斯杜力卡有心圓夢,他勢必得找到能與這本國寶讀物對等的藝術語言。

而,《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便是他為此而拍的產物,是他統整己身38年來所有用過的影像語言、一次「自我模仿」的實驗之作。

許多人對庫斯杜力卡的影像元素印象──幻遊的氣氛、高分貝的鳴奏、義大利漫畫式的人物形象,其實都是1988年拍《流浪者之歌》後才形成的作風。

而且資深觀眾無庸置疑可以懷疑,正如庫斯杜力卡「狂人導演」發言長年來都被懷疑是他個人刻意打造的公關形象,他的影像風格也絕非沒有自覺的漸變,而是刻意為之發展而成。

庫式模仿特定風格來成就劇本的行為可從學生時代追起。

他的畢業短片《格爾尼卡》(Guernica)是在畢卡索與雷奈兩大藝術巨人的舊題上延伸、返國拍之介於電視與電影間的《新娘來了》(The Brides Are Coming)選以相投德籍導演歐佛斯的圖框、滑軌與尖銳傢俱為主調、長片《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

》(Do You Remember Dolly Bell?)與《爸爸出差時》也皆是靜謐、沉穩、高反差色塊的風格奪得國際的處女聲譽;加以幾支紀錄片、留歐期間的數支廣告,38年來再再都證明了,他不是某些一招半式定天下的老宗師,而是功底即其深厚的變色龍。

以此觀之,《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其實是庫斯杜力卡對自己的一次剪法實驗。

劇本刻意回到了他在首執導演筒《新娘來了》後始終如一的原點:新娘與婚姻,卻剪除了婚宴,換言之即剪除了國族寓言的政治使命,讓劇本反過來配合形式實驗。

他要的形式,則是試圖統合前期的靜謐、後期的癲狂與新片廠的資源,全心全力揉出他自己最精熟的視覺把戲──視覺奇觀。

《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將庫氏的每一部電影奇觀集大成。

既有他一以貫之的馬戲團奇觀:與直昇機纏鬥的飛鹰、排隊浴血的野鵝、高速奔跑的毛驢、通人性而報恩的巨蛇;也能見著他曾經用過的奇技,《流浪者之歌》中一垮即飛的住屋,《黑貓白貓》中的人體落井、《給我承諾》中人子以繩索懸掛鐘塔,都在本片中重演。

庫斯杜力卡本來就極為善長建構奇特不已的視覺特效。

他的特效既非好萊塢在技術精良背後比電子遊戲還不如的貧乏想像(復仇者聯盟系列用過幾次煙霧與流蘇光了?

),也非某些藝文導演得依賴對白與後設情節方能建立的意象大於想像,而是以最具體的道具,設計出滿足觀眾期待卻出乎觀眾期待的方式(例如《流浪者之歌》堪稱一絕的讓吉普賽人焚燒教堂紙屋來顯示不屑於塵世),而且生氣蓬勃。

這些視覺奇觀的自我模仿,在製作水準提升的新片廠新團隊助力下,又得到了盡一步的昇華,讓《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超越了均衡之作《生命是個奇蹟》(Life Is a Miracle),一躍成為庫斯杜力卡個人史上最精緻的一次製作。

故事中段的你追我逃之旅漫無止盡,劇中人與觀眾同樣疲憊,呼應了送奶工一生都在逃避的氣息;然而在輪迴的疲倦感之上,卻是不停堆疊的視覺快感。

最明顯的莫過於用色,庫斯杜力卡的片子第一次克制了過量而讓人看到眼酸的褐色與茜色(這還包括了合拍片《被遺忘的孩子》(All the Invisible Children)),也是第一次能從頭到尾不被粗糙的道具影響打光、不被只搭一半的景觀影響攝影,而是一部電影感強烈的講究之作。

至於依山傍海,翻丘過原,以及結尾堪稱一絕的石海空拍,更是無庸置疑的超級奇觀;綜觀2016全年,幾乎沒有沒有幾部電影能在視覺奇觀之上,達到《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的高度。

這些精緻的視覺實驗,都讓庫斯杜力卡這部新作即便故事看似保守,卻難掩其傑出與能耐;至少作為《瑞納河大橋》的前置實驗,已是十分足夠。

朋友曾說,我這種觀點是典型的迷弟心態過度解讀,正常人的直覺反應該是不滿這位老匠這次竟然如此保守。

迷弟嗎?

也許吧。

但別忘了,若庫斯杜力卡當年為《黑貓白貓》被奚落江郎才盡,6年後卻以《生命是個奇蹟》漂亮歸來,影迷又有甚麼理由不偶爾一次替這樣的導演護航,期待下一次的奇蹟呢?

這位自稱手頭上還有十幾個點子想拍的活躍導演,與他飾演的送奶工一樣,仍舊揹著對生命的熱愛與甜蜜,持之以恆繼續著他的探尋之旅。

 10 ) 私奔到天堂

还是很喜欢库斯图里卡,当然这一部的奇幻风格都不如<地下>。

爱唱歌的南斯拉夫人民一如既往,兄妹婚礼前的疯狂单身派对几乎在我看过的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里都有,感觉音乐都差不多。

疯狂的聚会,疯狂的恨嫁女配角和新娘落跑男配角。

穿过火车隧道的戏份之前的电影也有。

水下的婚纱随着水流飘动也是其他电影有的元素,仍然很奇幻很美。

逃亡的戏份的户外风光真是太美了。

长满水草芦苇的水荡,尤其是芦苇荡的追逐和之前水边小屋嬉戏,水下戏都太美了,色彩明媚,摄影很棒。

不过女主角为啥不听男主角的话,非要滚过来被炸死,害死好心的蛇?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短评

⒈伴随着音乐的律动,炮火的喧嚣声中,送牛奶的路上举着黑伞,子弹就不会打在身上,喝牛奶的蛇知恩图报,好伙伴隼总是喜欢现在肩膀上,黑驴在临死之前还在哀嚎,天鹅总是飞到血池中,公鸡总是跟镜子中的自己搏斗;⒉虽然停战协议早已签订,可是却依旧炮火连天,不过爱情的萌芽也悄然诞生,但却是脚踏两只船的爱情,懦弱的他也只能看着两女打架,坐在一边弹琴而不去阻拦,直到未婚妻死去,现实和心中的枷锁同时挣脱,两人奔向未知的旅途;⒊虽然歌颂的是爱情,不过令我感动的却是那三个追击的战士,为了完成长官的命令,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但是最后还是英勇的战死,想到这里还真是心疼他们!

6分钟前
  • 武安君
  • 较差

到第二个故事的中段还是好的,魔幻疯狂又极尽浪漫。后一个小时就跑偏了,感觉像是库斯图里卡为了和莫妮卡贝鲁奇缠绵一番而编造出来的故事。

10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还行

70min—&amp;gt;FF

15分钟前
  • 淡定
  • 还行

漫天遍地的生灵,漫天遍地的屠戮,漫天遍地的尸体,漫天遍野的爱情,漫天遍野的死别。美好而残酷,比《地下》沉郁了好多呀。。。

18分钟前
  • junepig
  • 推荐

失望,没想到老库力没老,心先老了。

22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较差

逃亡戏开始就一直是wtf

25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经历了大屠杀之后的逃命途中还有心情鸳鸯戏水。。。。

26分钟前
  • 毛球毛毛球
  • 较差

库爹,前半小时还觉得可爱,后面越来越油!男的,老了是否都一个样,自恋得要命,真会给自己安排剧情哈!!重复成分过高,下次记得联系个好点的特效公司,就酱。

27分钟前
  • 塔列金
  • 较差

无感

29分钟前
  • 轻骑兵
  • 较差

我特么看了个啥???

30分钟前
  • マクガフィン
  • 较差

不是很习惯这样的魔幻主义。元素一大堆,捏起来却有点四不像。

31分钟前
  • 浦络芾
  • 较差

老库要亲自上阵演这部新片是不是想要得到贝鲁奇?但这部合作真有些尴尬太自恋了。他是姜文的偶像吧,后段感觉反而像太阳照常升起和一步之遥了,还有些金基德修行的意味,先不管隐喻动物戏真下功夫了拍的也好还有一连串的魔幻逃跑,狂欢相比前作就差点意思了到显得有些无聊。北影节资料馆见面场。

34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北影节别人的电影都放弃了,专门抢了一张库斯图里卡的。观影感觉已经没以前好了,倒有点是《黑猫白猫》的水平。取景确实漂亮,一切如同童话。童话与童话的破灭,最终的孤独。@美嘉影城·中关村

36分钟前
  • 嗜热链球菌
  • 推荐

风格明显的导演。看了开头就和之前一部很像,一查果然是同一个导演。一个男人一生重要的三段狂想曲,事业,爱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38分钟前
  • 欲圣
  • 还行

大白鹅跳进猪血浴缸里沾了一身的血,为了引来成群的苍蝇大餐一顿。游隼跟着音乐节奏摇头晃脑。蛇潜在牛奶坑里喝牛奶。母鸡整天在镜子前又跳又叫。看是看不懂的,骨子里就不是文艺青年。

42分钟前
  • 地瓜的包包
  • 还行

(2024.5.2)前半段诙谐中带着残酷,后半段整个追逐戏太冗长。

43分钟前
  • 苏案
  • 还行

库斯图里卡竟然还有新片创作,一如既往的天马行空和癫狂戏谑,对动物的调度可谓登峰造极,反而对女神贝鲁奇的运用显得平庸和生搬硬套了点。

47分钟前
  • 声色画报
  • 推荐

自我意淫

48分钟前
  • oiuplhgvt
  • 较差

啥也没看懂

50分钟前
  • zoe
  • 较差

当然不如地下。地下把我震傻了。很飞。大场面,想象力都有,情节确实一般。第二部库斯图里卡。他想讲的是爱情。两个大美女都对你死心塌地你可太自恋了。乐队舞会好评。这就是库斯图里卡的意淫啊。

51分钟前
  • 做个普通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