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月前写的东西了,这种类型片还有人看完很不客气的跟我理论,身为一个资深影视剧翻译很难界定这些人是片看的太多还是压根没看过片,我只能说:彪悍的人生,果然是没法解释的)一. 故事的真相部分人看完之后表示没看懂,我觉得是没有看完吧。
先来顺顺故事。
一个惯犯在结婚之后,老婆流了产,但他又是一个很爱小孩儿的人,怎么办呢?
去医院偷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多善。
只不过自己太不小心,把新生儿的标签随便扔到了院子里, 被心术不正的小舅子捡到。
惯犯在得到这个女儿之后,将其取名为多恩,并开始了自己的洗白过程,善待家人,好好生活;但小舅子游手好闲,花钱如流水。
既然握住了姐夫的把柄,又知道姐夫的累累前科,开始威胁教唆姐夫犯罪。
“一个亿,我就绝口不提。
怎么,弄不到钱? 你怎么把善美搞到的,故技重施不就得了?
还要我明说?
”所有的过去都会和将来撞个满怀。
惯犯绑架了一大户人家的儿子,赎金一个亿。
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够善良,可以解释为失手,如果你很现实,可以解释为为了永绝后患,总之,一个亿到手之后,这个被绑架的孩子最后抛尸一个荒野的小湖。
由于罪案对象是未成年,手段残忍,在国内引起不小轰动。
惯犯自知罪孽深重,开始更加认真善良的生活。
眼看着公诉失效期一天天逼近,女儿愈加争气,还以为老天放了他一马。
直到多恩由一个小女孩儿变成了一个26岁的待业青年,一个电影导演根据此事原型拍了一个半记录式的电影,大获成功,本来慢慢平静的水面再次惊涛骇浪。
不幸的是,惯犯的女儿也看了这部电影,在影像中公布的犯罪嫌疑人的勒索电话录音让多恩如坐针毡,特别是父亲的口头禅:“不到结束就不是结束”赫然出现在录音最后。
更让她纠结的是,连同行的朋友都表示该嫌疑人的声音和父亲相似。
多恩惊恐万分。
和很多既定流程类似,多恩开始了全方位调查父亲,中间不乏出现很多温情时刻让多恩放弃该念头,随即惯犯的小舅子出现再度搅局,多恩和父亲的世界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警校的男友透过关系查出,母亲尚在人间,老实善良的父亲在其出生前曾有不少案底,而且人渣舅舅的表现似乎握有父亲的把柄。
在母亲病房和舅舅独处的时候舅舅再度证实那个嫌疑犯的声音和父亲相似。
这让多恩苦恼不已。
真正让多恩确认父亲为真凶还是因为见了受害人父亲。
那个悲伤的父亲保存的嫌疑人信件上竟然是小时候父亲给自己的听写作业。
年幼的自己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成了共犯让多恩恼羞成怒要找父亲一问究竟。
而警校男友因为托关系调查父亲和母亲资料的事儿无意间被警察发觉并探出惯犯和这宗公诉即将过期的案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是案件发生的当初都没有证据,现在即便可疑,还是拿不出有力的证据。
除非当年帮嫌疑人写纸条的小学生指认。
不管外界如何施压,尽管想成为记者的正义感让多恩矛盾万分,尽管警察描述的死亡现场让她生不如死,但在压到她神经的边缘因得知父亲不久前还在为自己工作的推荐信求大学教授的事最后还是站在了父亲这边,而警察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声音比对。
如果完全一致,父亲必然完蛋,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声音老化了,语音语调也会刻意改变,这条路自然是走不通的。
多恩接走父亲后驱车到了当年受害者被抛尸的地方。
她反复追问父亲到底是不是凶手,父亲山路十八弯的兜圈子。
直到公诉时效过期那一瞬间,父亲终于松口。
而父亲在上车准备带多恩回家继续幸福生活的时候,已经自责愤怒到疯掉的受害人父亲尾随而至并撞上了父亲的车同归于尽。
像因果循环,像从哪里开始就要在哪里结束一样,这一次,即便过了12点,依然不是结束,父亲起火的车带着父亲翻滚下了曾经抛尸的那个湖,这才是结束。
《共犯》是一部心理惊悚片,卖点是女主角郑多恩从怀疑到确证父亲就是潜逃十五年的凶手,这其间的心理活动,以及在道德正义良知和亲情之间的几番搏杀。
女主角郑多恩与父亲郑顺满相依为命,父亲白天做快递员晚上代客泊车,辛苦养大女儿,供女儿读书到硕士毕业;女儿孺慕父亲,以父亲为荣,在咖啡店和好朋友遇上送货的父亲也亲热打招呼,介绍给他们认识,还埋怨父亲为了照顾她的面子避开她。
多恩是父亲的心脏,是父亲生活的动力,有女儿再辛劳都不觉得苦。
父亲给了女儿所有的一切,是女儿心中的最好的父亲。
父亲郑顺满白天做快递员休息日代客泊车养大女儿
郑多恩和朋友模拟应聘问答
在咖啡馆看到父亲,介绍给男朋友认识 有一天多恩和好朋友去看电影,电影以真实案件改编。
案件被害人是一个名叫韩采进的7岁男孩,被绑架后绑匪向苦主勒索1亿韩元赎金。
绑匪把放钱地址写在纸条上,拿到钱后杀死了男孩,此后销声匿迹,警方从受害人父亲那里只获得一条录音线索。
十五年后,公诉时效期将满,电影在此时上映,希望借助电影的传播力,有民众能在时效结束前提供线索。
电影最后,放出了那条录音,多恩在电影院听到音效功放里放大的声音,惊恐地发现,绑匪的声音的父亲的声音几无分别,甚至连两个朋友都觉得像。
多恩的疑虑,这时开始充满了她的心胸。
多恩在电影院听到父亲的声音
惊恐不已
多恩是新闻系学生,刚去报社应聘记者职位,她假装是报社记者,从受害人父亲那里得到当年绑匪留下的纸条,确认无误,那是7岁的小多恩写的。
敬爱的父亲把一向疼爱的幼女变成了绑架杀人案的共犯,多恩的世界就此坍塌。
是出于记者和一个人的起码的公义心和良知去举报父亲,还是作为女儿要保护父亲,多恩的心被撕裂。
勒索纸条是小多恩写的,橡皮擦过痕迹还在 最终作为女儿的部分胜过了良知,直到公诉期截止的12点,多恩在发现采进尸体的湖边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爸爸是什么人,我都无所谓,至少对我说实话吧,反正都已经结束了。
多恩要的,只是真相。
12点到了,12点过了,郑顺满笑起来,笑得多恩万般绝望,原来一向敬爱的父亲真的是恶魔呀。
采进父亲不甘心罪犯再一次逃脱,开车撞向郑顺满的卡车,两辆车起火爆炸,采进父亲和杀害儿子采进的凶手同归于尽,多恩受伤,在医院里昏迷不醒。
她也许在潜意识里借此逃避,不肯醒来面对事实真相和将来的生活。
但事实真相就像郑顺满一直说的,“到结束之前,都不是结束”。
事情的真相是,郑顺满的妻子得了怀孕中毒症,胎儿流产,她也不能生育。
为了安慰妻子,郑顺满从医院新生儿病房偷了一个刚出生的名叫尹美善的女婴,和妻子组成一个和美的家庭。
有了女儿的郑顺满真的是顺顺满满,幸福快乐。
但小舅子拿着尹美善的婴儿姓名腕带向姐夫勒索,要1亿韩元的封口费。
郑顺满无奈之下,绑架了韩采进,拿到了钱,撕了票。
一步错,步步错,事情就这样越来越糟 电影最后,小舅子打了报案电话,把尹美善的婴儿姓名腕带留在电话亭里。
病房外,郑多恩的名字换成了尹美善,一对中年夫妻走进多恩的病房,病床上的多恩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当年的新生儿腕带,小舅子藏了26年
病房外,郑多恩的名字换成了尹美善
尹炳奎夫妇来看女儿了
美善睁开了眼睛 《共犯》这部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惊悚程度也一般,但郑多恩内心的交锋,对饰演郑多恩一角的演员来说,是最难的部分。
导演兼编剧国东锡是新人导演,作品只有这一部,制片人朴镇彪在2005年凭《你是我的命运》获得第26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导演奖,2007年的《那家伙的声音》获第28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
《那家伙的声音》事件原型是“李亨浩绑架事件”。
李亨浩时年九岁,1991年1月29日在家附近的公园内被拐,父母在被电话恐吓勒索44天后,向歹徒交出了2亿韩元赎金。
不久李亨浩尸体在下水道被发现,尸检结果是李亨浩在被绑架第2天已经死亡。
也就是说,朴镇彪导演在“李亨浩绑架事件” 十五年公诉时效截止后的07年就把这个案件拍成了电影,过了五年,又把这个案件重拍了一遍,自己担任制片人,扶持新人导演国东锡编剧兼执导,只是这回换了一个角度来讲述这个案件。
制片人朴镇彪、导演兼编剧国东锡、演员孙艺珍
导演国东锡和演员孙艺珍讨论剧情 请来了以细腻表演著称的孙艺珍出演女主角郑多恩,绑匪郑顺满由金甲洙出演,这是孙艺珍和金甲洙二次演父女,上一回是在06年的《恋爱时代》里,这样就省去了两个主演熟悉的过程。
因此这部电影的看点是影后孙艺珍和黄金配角金甲洙的表演。
演员金甲洙
导演国东锡和演员孙艺珍、金甲洙 影片拍摄是在2012年6月,孙艺珍这一年三十岁,她用这样一部小成本制作的惊悚片来证明自己从业十年的成绩。
看了这部电影,会心痛不已,不是心痛郑多恩,郑多恩这个角色是编剧创造的,现实生活中也不存在这样一个人物,观众心痛的是饰演郑多恩的孙艺珍,她那种深入骨髓的痛苦,是剜心刺骨的痛。
要怎么才能承受这样的折磨?
孙艺珍在SBS广播节目《Cultwo Show》中谈她饰演郑多恩时因过分紧张罹患了躁郁症,海报上那一双痛苦到无法忍受的眼睛透露出来的绝望,真正击中人心。
《共犯》票房176万,损益点150万,略有盈余。
《共犯》海报
《共犯》剧照
《共犯》剧照
《共犯》剧照
《共犯》剧照
孙艺珍在《共犯》剧照上签名
签名工作照 电影里还有一个演员姜信日,来客串韩采进的父亲一角,这是他和孙艺珍第三次搭档了。
第一次是在06年的《恋爱时代》里,姜信日演恩湖的相亲对象,看到对面的美女,看痴了一般的不敢置信。
第二次在10年的《个人取向》里演开仁的父亲,也属客串性质,只短短出现在了最后两集。
第三次演采进爸爸,直接就给了多恩一巴掌,又扯她头发。
《共犯》里采进爸爸抬手就给多恩一巴掌,又扯她头发
第一次见面是在《恋爱时代》里,当时他是这样的表情
对面的仙女笑得真好看
第二次在《个人取向》里就变成开仁的爸爸了 孙艺珍入行20年,演了19部电影10部电视剧,只在《共犯》里被人扯过两次头发,一次是郑顺满代客泊车,不肯把车钥匙交还给喝醉酒的女司机,争吵之下多恩替父亲出头,被对方揪住头发,多恩也揪住对方的头发,两边打成一团,打进了派出所。
另一次是就是被采进爸爸,又是打耳光又是扯头发,好歹对方是演过爸爸的,挨打也只好认了。
孙艺珍入行20年,只在《共犯》里被人扯过两次头发
是值得拿出来说
看了豆瓣下面关于这部电影的点评,大家对于共犯各有各的理解,简单说说我的看法作为对这部电影的观看记录:首先建议看这部电影之前,先去看一下《那家伙的声音》,会对这个绑架案的原型有更多一些的了解电影中的2个案件:1.多恩刚出生不久就被郑顺满绑架,后作为自己的女儿抚养长大。
2.郑顺满的小舅子知道郑绑架了多恩后,勒索要一亿,郑于是绑架了医院院长的儿子,并且在拿到赎金后撕票。
(我认为是郑而不是小舅子杀了那个小孩的的原因是,如果真的是小舅子杀了孩子,那么诉讼时效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一道坎,按常理来说,他不可能冒着在诉讼时效到期前的风险去再犯案或者使得有关案件的线索被警察掌握),聪明一点的做法是等到诉讼时效过去之后再出面。
更极端的想法是或者他根本不知道郑真的实施了韩采进的绑架,因为片中有一段多恩给他听绑架犯录音的片段,他开始似乎并不明白那是什么对话,而且他一直以来用以威胁郑的都只是多恩被绑架的案子,而没有提到韩的案子。
此外,顺满最后也没有否认自己没有杀害韩采进,只是说是小舅子逼他的,且说孩子死了也没办法了,不要再去想了。
关于共犯,我觉得有以下几层:多恩婴儿时期被绑架,主犯是郑顺满,共犯是他的老婆和小舅子。
前者实施了犯罪,后者知道了真相而没有举报更甚者利用之进行勒索。
韩采进的绑架案中,主犯是是郑顺满,共犯是他的小舅子和多恩。
是小舅子的勒索使得郑实施了这次绑架(小舅子在片中有说过会帮助郑实施绑架的话,但究竟有无参与,不确定),而多恩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写了勒索的小纸条并且没有将自己知道的实情告诉警察医院院长最后开车撞死了郑顺满,主犯是院长,共犯是多恩和韩国的法律诉讼期限定。
多恩没有将自己知道的实情告诉警察,纵容了郑,而后者实际为压垮院长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今后即使查明了罪犯,也不可能对其进行法律的裁决,对方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于是他用了自己的方法,杀死了他认定的凶手。
by.旸夜虽然略显平淡了些,但好几处突然变化与转折的部分,总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一个深爱女儿的善良父亲,竟然是绑架并杀害儿童的凶手!
随着剧情深入和众多人物出场,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但面对父亲的否定,心中开始动摇,是否另有隐情?
没死的母亲,野心勃勃的舅舅,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一切证据指向父亲,他始终否认。
深爱女儿的日常举动,又让人产生疑惑:这样一个父亲真的会对另一个孩子做出如此残忍的举动吗?
声音对比结果出来,父亲的嫌疑被排除,但女儿依旧在怀疑,真相到底是什么?
时间指向12点,结束之后,一切才是真的结束,父亲就是真凶,那么母亲临终前一定想说的话是什么?
父亲所谓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是什么?
被舅舅抓住的把柄又是什么?
故事看似平淡,是因为在很早的时候,观众就可以察觉,父亲和绑架案多半脱不了干系,但没想到,“共犯”竟是这样构成的。
在缓慢推进的节奏里,疑问接踵而至,带着好奇一直看下来,没有喘息的空余——这大概就是好电影独有的吸引力吧。
我喜欢这部电影,节奏慢却毫不乏味,高潮若有似无,真相让人难以直视,看到结局,竟然无言以对。
想起女儿在准备记者面试的时候表明的态度,对待那样的凶手,应该处以死刑,当察觉这一凶手就是自己深爱且唯一的亲人时,她无力又茫然地回顾当初的自己。
坐在面试官前,听到对方问“为何想成为记者”,心死如灰,大概就在那一瞬间吧。
最嘲讽的事就是,理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感情却让人动弹不得。
说不清对错,表不明态度,五味杂陈。
2015.8.22
可能很多人没有完整的看完本片,或者忽略了关键线索 才会误解片名的意思。
那么我就来简单说说这里面讲的真正凶手是谁。
本片名叫《共犯》那么凶手肯定不是一个人。
几乎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女主的父亲郑顺满,并且他骗了幼小的女主成了“共犯”(这里有一个主观意识的犯罪,所有我在这里是不认可女主是同犯的)那么凶手是谁?
共犯的范围不一定是两个人,他可能是三个人,四个人,甚至更多人的犯罪。
只单单因为女主被骗写过的纸条,因为这个,她变成帮凶来判定整部片子的走向,就光这点肯定是错的。
这样一来没有任何悬疑可言,整个一叙事片,导演也不要扯上《那家伙的声音》来宣传本片,因为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我是要说杀死韩采进的凶手另有其人。
线索1:声音鉴定。
最后的结论和郑顺满不是一个人。
(这里可能有一个时间的问题)线索2:女主的母亲是共犯之一,她虽然没有参与绑架,但她是两起绑架案的知情者,却没有报警。
线索3:郑多满很喜欢小孩,和女主同样的大的孩子,他是下不了手杀死的。
(这里可以参考他帮酒驾女的那件事)线索4:终于过了公诉期 郑顺满在车里一顿莫名的大笑。
这点不能说明他是凶手。
因为他自己也说了,一切都是为了女主。
为了不被揭穿她是偷来的孩子,为了她可以什么都做,包括再次绑架小孩,他是那么做了,但 仅仅是绑架而已。
是不可以被揭穿的事。
线索5:真正的凶手是小舅子。
他威胁郑顺满绑架小孩时,离开的时候说过他会帮忙的。
这里的帮忙一定是杀死小孩。
线索6:电话录音是小舅子的声音,这点影片最后很明确的给了答案,小舅子在公用电话亭举报了尹美善绑架案时的录音,和之前凶杀案的声音一样。
熬夜观片。
欢迎指出更多线索。
最近看卡佛的小说,不由得在看片的时候有一种极简风格的带入感,影片中的顺满是一个自私且隐藏得很深的人。
片中多次暗示顺满是个爱撒谎且不脸红的人——影片一开始,打工的顺满在快餐店碰到女儿是就撒谎称没有看到女儿;电脑里放了艾薇也撒谎说不知道;……影片最后道出郑多恩其实也是抢来的孩子的真相;很多没有讲清楚的情节可以通过猜想串起来了。
故事梳理后的顺序如下:首先,因为顺满的老婆流产(猜测可能无法生育),顺满才去抢来了郑多恩,老婆可能无法承受跟这个抢婴犯在一起做共犯(知情不报)的压力,转而离家出走,老婆的弟弟却利用这个真相来敲诈顺满,顺满害怕事情暴露,答应了妹夫1亿元的敲诈金额,从而犯下了劫持杀人的罪行……看电影的时候预感最后那个时钟的时间被人改过,谁知却是一个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局(被害人与凶手同归于尽)。
女人试图劝说父亲忏悔,父亲却庆幸自己躲过了法律的惩罚,孰不知,最终却因为不愿意下车忏悔而死于后来的车祸,好笑的是,父亲最后的“遗言”是“这回真的结束了”……最后,嗯,孙艺珍短发依然好看~
先是看了简介,然后看了电影,但内容绝对比简介精彩。
有感动有悬疑,有一次一次的觉得是结果了然而并不是。
最后无法释怀的是这整个事件发生的起源点是那个舅舅的“敲诈”,而结果最终这个人并没有受到惩罚。
反而是都有以爱为出发点杀了人的郑顺满和采进的父亲双双死掉,那个假舅舅不该受到惩罚吗??
他确实没有杀人,确实没有做违法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他的贪念后面的事情也许不会发生。
不过郑顺满偷来孩子怎么都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即使他当成亲生女儿来爱。
因为 孙艺珍 孙仙 ,所以 必须 肯定 给5星!
需要别的理由么?
不需要了!
(一下为凑可以不看) 惯犯绑架了一大户人家的儿子,赎金一个亿。
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够善良,可以解释为失手,如果你很现实,可以解释为为了永绝后患,总之,一个亿到手之后,这个被绑架的孩子最后抛尸一个荒野的小湖。
由于罪案对象是未成年,手段残忍,在国内引起不小轰动。
惯犯自知罪孽深重,开始更加认真善良的生活。
眼看着公诉失效期一天天逼近,女儿愈加争气,还以为老天放了他一马。
直到多恩由一个小女孩儿变成了一个26岁的待业青年,一个电影导演根据此事原型拍了一个半记录式的电影,大获成功,本来慢慢平静的水面再次惊涛骇浪。
不幸的是,惯犯的女儿也看了这部电影,在影像中公布的犯罪嫌疑人的勒索电话录音让多恩如坐针毡,特别是父亲的口头禅:“不到结束就不是结束”赫然出现在录音最后。
更让她纠结的是,连同行的朋友都表示该嫌疑人的声音和父亲相似。
多恩惊恐万分。
和很多既定流程类似,多恩开始了全方位调查父亲,中间不乏出现很多温情时刻让多恩放弃该念头,随即惯犯的小舅子出现再度搅局,多恩和父亲的世界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警校的男友透过关系查出,母亲尚在人间,老实善良的父亲在其出生前曾有不少案底,而且人渣舅舅的表现似乎握有父亲的把柄。
在母亲病房和舅舅独处的时候舅舅再度证实那个嫌疑犯的声音和父亲相似。
这让多恩苦恼不已。
很可惜 这个结局真的很有深意 其实如同电影的名字《共犯》 郑顺满仅仅只是一个共犯 姓沈的小舅子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
这里可能有人不懂了。
在电影结尾的时候我们知道了。
原来多恩是郑顺满从医院里偷回来的孩子,他小舅子游手好闲 没钱花就去找郑顺满让他去绑架一个孩子,不然就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
郑顺满为了不让多恩知道,所以去绑架了 然后杀了那个小男孩 之前声音的比对也是不匹配的 ,而郑顺满一直也在否认自己杀了那个男孩,在看到结尾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真的不是他做的,他是爱多恩的,对他的女儿那么的好。
那么努力的去工作的人 。
我不知道多恩醒了之后知道自己不是郑顺满的亲生女儿的时候 ,会作何感想,但是估计这辈子不会懂得幸福是什么了。
可怜的郑顺满
就像是一杯事先知道滋味的温水。
影片开始不久,已经知道了罪犯是谁,可我还是很好奇,这杯“水”最后会给我一种什么样的温度。
影片讲述了一个寻找绑架杀人犯的故事。
女主角在电影院观看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时,听到了和父亲声音很像的凶手真实录音,由此开始对父亲有所怀疑,后来出现的神秘人,又进一步加深了她的猜想,直到得到了凶手寄出的地址单,终于确认凶手就是父亲,对父亲的爱,让她宁肯当“共犯”也不将证据交出来。
结尾处,面对女儿的质问,男主角丝毫不为所动,直到时间过了零点,终于开口,一句“到结束之前,还不是结束”,回应了所有的疑问,故事线原来一直隐藏在这里。
光影下的嘴唇,微微扬起,诡异氛围充斥在半张脸中,再配合苦笑和短促渐进的音乐,此处是本片最好的镜头。
对女儿的爱,成就了主角极深的伪装,宁愿忍辱负重,只为给女儿单纯的温暖。
这种爱,用力太猛,也很自私,变成了伪装在面具里的精致品。
从开始我就一直以为是虚惊一场,这老男人是表情真挚地说不是我啊,简直太牛逼。孙艺珍已经这个岁数了,不适合再演小姑娘,不知道为什么挑了这个剧本和角色。
体制与人性的对立,韩国就愿意整这纠结的,让人左右为难。越来越多的作品指向了韩国法制上最不健全最不人性的一个漏洞--"公诉期“
爸爸跟卖鱼的说女儿博士毕业后面怎么变大学了?声纹鉴定真狗血,多恩更狗血,老爹最狗血…
三星半
讲诉一个揪心的故事。父女快乐的生活着,最近媒体关注的是15年前的全国绑架案,因为诉讼期快到了,而罪犯却没有线索,只有声音。女主的朋友听那声音感觉像女主的父亲。后来突然闯进家里要挟的男子,自己的笔迹,从前的事情,让女主产生了怀疑。唉,揪心的故事
故事和演员都不错,导演有问题。弄得让人以为有反转,孙艺珍也给弄得不好看了。
整体效果一般啊
灵魂的拷问,人性的撞击!
真是合胃口的好片!孙艺珍结局演技大爆发!
除了孙艺珍的美丽,一无是处
一部完全以演员的表演取胜的优质电影,男主角振聋发聩啊~~~
拍的太浅了
演的还不错,拍的真够烂。想给两星,看孙艺珍面上又下不去手,好吧导演,你的目的达到了。
我是没看剧情简介直接看的,蛮好看的,孙艺珍很赞。感觉是在看【那家伙的声音】之续集或者之罪犯版一样。虽然精彩度不如【那家伙的声音】,但看看还是不错的。
韩国的电影水平总是甩韩剧好几条街啊
孙艺珍变样儿了
中规中矩,孙艺珍+1
这部片就是一开始让你猜中了事实 中途改为猜测另一个事实 但最后还是你最初的感觉是对的 孙艺珍还是女神 金甲洙演技非常好
爸爸隐瞒的真相和大众、女儿以为他犯下的罪并不是同一件。前面大部分时间太冗长了。
孙艺珍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