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在下雨,树子清绿。
我坐在沙发的脚踏上,耐下心来,把这部电影看了。
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有一点像正在下着的春雨,一点一滴,看到会心处,不由浅笑。
妙子开始到处寻找度假的感觉,即使已经身在美丽的小岛,还是一直不肯放开,那个巨大的装了很多书的行李箱,就像放不下心中的重负。
直到樱花帮她丢弃了箱子,她才开始投入身边的美好,才肯去尝试樱花的刨冰。
早上起来,客人主人一起在洒满阳光的餐室里,每人面前一碗白米饭,一碗味噌汤,还有别的小菜,桌子中间是一大萝的新鲜蔬菜,一碟据说可以避邪的很酸的腌李子。
每个人都是用筷子拈起一小团米饭,放进嘴里,夹菜也是小心的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虽然只是很简单的饭菜,却让我觉得仿佛是世间至上的美味。
樱花的红豆刨冰,也不复杂。
只是在煮红豆的时候,她专注而认真,甚至害怕大声说话会吵到了豆子,所以才成就了最好的红豆冰。
也许你会觉得是神话,只是如果你不用心去做,低耳倾听,你怎么知道红豆真的会不会唱歌呢。
回去的路上眼镜丢了,妙子却笑了,在那一刻她想到了什么。
来年春天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操,一起早饭,一起在沙滩上吃樱花的红豆冰,就好。
被电影院轮番不尽人意的美式大片轰炸以后,发现还是暂时回归亚洲风比较好。
又回忆起曾几何时在不同碟铺收刮日本片的日子,必须承认日本闷片在造诣上略胜韩国很多,台湾到底被殖民了那么些年,多少学到点。
本质上我是个不喜欢旅行的人,每一段旅程都有归期,而我害怕这样的告别。
有人也笑我可以再去嘛,何必如此介怀,可我有我的怪癖。
最近一次被点名问到要是有500万怎么办,超过85%的人都回答去旅行,而我的回答是去瑞士。
是去而不是去一次,我希望这一次旅途既是终点。
某人问我为什么是瑞士,那里有我喜欢的雪山,那里安葬这我这辈子最尊敬的人。
需要一个能一直生活下去而不需要说再见的地方,即使只是乌托邦。
看<眼镜>的时候就知道那种生活就是我想要的。
那是一个不同于古镇的怀旧,又远离城市的喧嚣,仿佛处于中立的空间。
不需要手机电脑这些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高科技产品,但是可以有放很多食材的高级冰箱,以及能制作出各种食物的先进厨具。
煎蛋培根吐司咖啡,连早餐都是我的心头爱。
民宿,海边,晨间操,就连他们钓鱼的台阶也如出一辙。
看来有必要把<我的暑假>再拿出来玩一遍。
可惜迟迟等不来汉化版,不过不影响体会那种氛围。
怪婆婆再次出招,这次带来了独家红豆刨冰。
每个人都吃的津津有味,不知道是真有那么好吃还是大家都品出了幸福的味道。
恩,下次就去完成花生冰沙之旅。
什麼是自由 我知道 我知道自由是什麼筆直地走下去遠離深海我不管你所說過的話月亮給任何道路都帶來光亮在黑暗中游泳的魚就像是寶石偶爾有人稱我為「人」因此有了在這裡的「我」我在害怕什麼我在和什麼抗爭是我卸下沈重負擔的時候了給我更多的力量讓我友善的力量什麼是自由 我知道我知道什麼是自由什麼是自由 我知道』********電影めがね(2007)裡的對白,阿蓬唸的詩句。
電影めがね(2007)是在沖繩北方的「與論島」拍攝的,與論島上有一個百合海灘,是一個白色的星砂海灘,與沖繩竹富島的海灘很像很像,星砂是一種附生在海藻上面的有孔蟲遺骸,牠們死掉之後就漂流到了沙灘,有那麼多死掉的星星聚集到了日本南方的小島。
這一部電影說到了很多關於死亡的事情,雖然那麼輕描淡寫。
比方說「黃昏,冰花,暮年,一種再生能力很強的海底蟲,在黑暗中游泳的魚,死了一次就不會再死的魚,…..等著時間逝去……」等等等等,都會讓我覺得那片星砂海灘聚集著等待生命開始與終結的意念。
每一次的旅程,總有人會問:妳為何來到這裡?
一定要有什麼理由嗎?
每個來到小島的人的理由都不一樣。
在這個小島上,可以完全地休息。
只有面對這個小島,那一刻才終於自由,那或許也是所有人停留在此時此刻的原因吧。
只是為何熙熙攘攘人世間不會是靈魂休憩之地,必須尋找一個暫時寄託的所在?
是人,就不可能永遠留在一個小島。
而我總以為,遠行是為了回來,回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某一刻的脫離無非是讓自己回到一種不受干擾的狀態,至少我是這麼看待旅行的,到小島旅行,也是出於這樣的意念吧,我想,雖然我自己並不是那麼肯定清楚。
片中的多惠子小姐說她想到一個手機接不到電話的地方,於是就到了小島,也是出於這樣的意願吧。
我想。
想到很久以前米小姐第一次到花蓮來找我時,我們去海邊一個地方,又很意外去到另一個地方,遇到一個很奇怪的人,後來米小姐很直覺地反應問我:一些逃避社會現實的人都跑到花蓮來了啊?
呵~我確實在這裡遇見過很多這一類的人,只是會敬而遠之吧。
總是一個人在這兒靜靜地生活。
住在這兒,有時會感覺是許許多多許多不同星球的人聚集在這裡耶。
總是一個人在這兒靜靜地生活,這樣感覺很自在。
這個小島不會割裂地批斷任何人,是令人愉快的小品。
沒有人問妳為何而來,因何而去,就算妳不喜歡感恩早操,不想做,也不會有人逼迫著妳,呵呵。
只是在早晨和藹地看望妳、問候妳、邀請你一起做感恩操、一起吃早餐。
有許多畫面是非常非常喜歡的,在那樣的小島旅行時,不安地懷疑著眼前的道路對嗎?
從「不安」到「原來如此」的體悟,多惠子靠著窗邊,眼鏡隨風而逝,那是她即將離開時的心情。
我喜歡那一段路程,那一段路程走了兩次,一次是中途離開,一次是就要離開…..然後還有很多的返來,恰如其份地對應到勇治說的:「妳很有才能,留在這裡的才能。
」也很喜歡吃刨冰的片段。
總之,這一部電影讓我飄回了2007年冬天突然跑去的南方之島。
這些小島都有一種等待時間流逝的基調。
小島上的人的生命時間與小島的海水風吹雨落是一致的。
從島外來的人,什麼時候離開、再返?
等到我厭倦的時候,就是我離開的時候了~『老師,旅行是隨便一想開始的,不會持續到永遠』『我知道』『老師』『嗯?
』『我要回去了』每一年的春天,櫻小姐會從世界的某處來到這小島,沒有人知道她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某一種季節風吹起時,她就像候鳥一樣離開、登陸,只要一看到晚霞,就會融進大自然中。
勇治每一年依然醃製著酸梅子,他說酸梅干就是那一天的困難,吃下了梅干就能夠驅除那一日的災難,每天早晨出門前只要吃了梅干,那天的災難都能躲過。
香菜小姐不是民宿的客人,為什麼總是在那兒一起吃飯呢?
據我所知,她可是三年前拿著勇治畫的地圖到小島來沒有迷路的傢伙呢,勇治說看那張地圖沒有迷路的人,是很有才能的人,留在那小島的才能。
後來香菜小姐留在那小島任教生物。
一個人旅行的多惠子小姐也有這樣的才能:「這個地圖,我想對一般人來說是很難的。
」「是的」「多惠子小姐,妳初次來濱田的時候看勇治先生的地圖有迷路嗎?
」「沒有」「妳是自我之後的另一人」「勇治有對妳說過妳有才能嗎?
」「在這裡的才能?
」「是的」「那是很開心的事吧」「或許」。
那張地圖很妙,就像是我會畫出來的地圖,總有看得懂的人。
看不懂也沒關係,看得懂我就很開心了。
這也是勇治在小島上經營民宿的心情,他說呢!
擺出一個大招牌就會吸引很多客人,這樣子剛好,呵~那個招牌跟名片一樣小咩,就連畫的地圖也順應著小島的路線,從「不安」為起點,終點是「原來如此」。
他覺得這樣很協調,如果增加客人流量就很麻煩了。
呃呃呃~~~所以別再對於我的任何「無意識指引」與「無秩序」「無效率」抱怨連連了。。。
突然覺得很能理解勇治哩,他是個隨遇而安的傢伙,且是個十分孤獨的人。
「浩而(民宿主人的小狗)有把所有珍愛的東西都收藏起來的習慣,但好像忘記了要收藏什麼,那就是浩而的優點。
」唉呀呀~本來這些話說完之後,我還以為勇治要爆什麼料呢,但是並沒有。
他邀請多惠子小姐吃吃櫻小姐海邊小棚子的冰花。
吃冰花的那一段是全片中我最喜歡的鏡頭,實在太感人肺腑了呀。
先是島上的人們坐在各個角落吃冰,面對大海,男人遞給櫻小姐一個包包:我吃飽了,多謝款待。
小女孩臨走前遞出一個小紙片:我吃飽了,謝謝。
腰間綁毛巾的賣冰男人,說一聲:我吃飽了,隨即離開。
多惠子小姐終於第一次坐下來說:我吃了喲~回想當初多惠子剛到島上時,櫻小姐也曾邀過她,她拒絕了。
第二次又邀她:這裡有冰花。
對著大海的冰花,要是我,我馬上就吃了。
多惠子小姐問道:「有其他一些冷飲之類的嗎?
」「除了冰花,其他東西都沒有。
」我想就跟那兒的夕陽一樣,除了傍晚的夕陽,島上什麼也沒有,但是有櫻小姐的冰花。
冰花的小棚子,也只有櫻小姐慢慢熬煮出來的小紅豆這一個口味而已。
多惠子小姐剛到島上的時候總說:不用了,我不喜歡冰花。
現在她也坐在小棚子旁等待著一碗冰花。
在海風下褪了草綠色的長椅上,背後是海風吹不死的鹽分濱海植物海茄苳叢株,多惠子望著前方。
櫻小姐拿了鐵杓子挖起一杓匙小紅豆放在碗裡,第二杓倒另一隻碗裡,手搖的刨冰機開始轉動,轉啊旋轉呀,注視著旋轉的冰花。
放好整理好之後,又再另一隻碗,手搖,旋轉,兩隻冰花。
輕巧地舀糖水淋上,從兩個人的視線裡,又再看一次舀糖水的手怎麼順著淋下去。
拉開後方碗櫥的小抽屜,拿出兩根小湯匙:「請~」吃第一口時,多惠子的表情看得出來百感交集,她沒想過是那麼好滋味的小紅豆冰花。
一直以來櫻小姐一直邀請她,她卻從來不願意坐下來嚐嚐這好滋味。
當她吃下第一口冰花,抬頭便是海洋,整個鏡頭就是面前的海,海洋飄飄。
香菜小姐嘟囊著:真狡猾,也坐下來吃冰花。
小狗浩而也來了,海邊小屋的影子在地上畫出了它的形狀,聽著旋轉刨冰聲音搭乘著海水一起出現,真是覺得手搖刨冰機的聲音好聽極了!!
我小時候聽過那種聲音,跟電動的完全不一樣喔,手搖的速度跟聲音是不規準的。
「這是我一生中吃過的最好的刨冰」路人甲阿蓬說。
(ㄟ…其實他不是路人甲,一開始寫的那一段:『我知道什麼是自由』,就是由他朗誦出來的……這種路人甲的角色也是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把多惠子小姐和現實的距離拉近,從那一條航線去看到「遠行」背後想要追尋的…也許什麼也不是,不過是尋找「一個人的樣子」~以致有了住在不同星球的人在此暫時聚集。。。
)「請問,這個多少錢?
」大家全部回頭看著多惠子。
「剛才來的賣冰人吃了冰」「刨冰?
」「嗯。
」「那剛才的女孩呢?
」櫻小姐拿出一張小豬摺紙「刨冰?
」「嗯~」「春菜小姐做什麼?
」「我和勇治先生演奏曼陀鈴。
」在夕陽西下時,曼陀鈴緩慢地響起,讓人感覺彷彿連黃昏的海水都走得特別緩慢起來。
勇治曾經說過,如果沒有遇見櫻小姐的冰花,他和「浩而」現在可能不會留在那兒。
櫻小姐的冰花。。。
總覺得她很像路過島嶼的海上女神。
呵呵……能夠搭上她騎的自行車,竟然是那麼令人羨慕的一件事情哪。
最後,多惠子把她在海邊把空氣一起編織進去的漂亮網眼紅圍巾送給了櫻小姐。
旅程到站,停留,道別。
這個片子呢,其實就是幾個人,在小島上,很尋常的對話,幾句而已。
鏡頭卻讓人非常回味無窮,尤其是對於「物品的特寫」,讓這部片子之所以豐富,是早餐,是大龍蝦,是烤肉會的肉片,桌子,椅子,早餐拾起的白色咖啡杯,兩個荷包蛋……準備中的弁当…還有還有……風吹來的簾子飛。
讓人感覺每一件「物品」都有它們的發言位置。
只有女性獨特目光注視下才拍得出這樣的小品吧。
有天赋的人 才会找到这里 哈曼达虽然一时冲动的旅行 不会持续太久 在这里 日光下 碧蓝的海水边 五个戴眼镜的人在这里:你的电话不能用了 这里没有手机信号的 太好了 不是吗有酸酸的腌李子 据说可以辟邪 驱散一天的坏运气有好喝的啤酒 好吃的烤肉 嗯 曙光不错在清晨一起做着动作略微滑稽夸张的致谢操 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安静坐在沙滩椅上 编制着空气 海风 涛声 温柔的陪伴一边下着黑白棋 一遍拨弄着琴弦 随心的旋律缓缓流淌五个人一起吃着红红的大龙虾 样子多么可爱坐在樱花的小车后面 放弃那沉甸甸的行李箱吧 只要带着轻松的自己樱花的刨冰 美味极了 不是用钱来交换的 曼陀林的琴声回荡开来一起钓鱼 什么也不用想 等待豆子们慢慢黏稠 不要着急 不要太赶 给我一份冰 给我一个从未遇见过的自己吧这这里 可以回忆过去 怀念着某个人 等待着某个人 浪费着时间 可以把心事埋在心底 慢慢忘却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担心什么 是时候放下沉重的负担 请给予我善良的力量 这就是自由吧这不算一部真正的电影 更像一段时光编织而成的小品 里面5个戴眼镜的人 不经意的遇见 一起生活着 享受着日月光 寻找着有趣可爱的自己 夏天快到到来 风渐渐潮热 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 不分昼夜 一起陪伴 一起鼓励着 她在这里 你在这里 一个人的旅行 想多久就多久 或者可以留下来 陪着她如果你感觉到迷路了 向前继续走80米 然后转弯
我是裕二 这是浩二招牌太大的话 客人会太多
找到这里的才华
来吗
最重要的是不能急
死过一次就不会再死第二次
要喝啤酒吗?
好啊
我不懂
你想要什么吗地球就这么消失也好啊在我来到这里之前是这么想的这里的大海里藏着什么呢会有什么呢或许什么都没有才好吧你想要什么吗?
梅子可以避掉一天的厄运对吧明年也一定能腌出好吃的梅子。
要享受乐活有什么技巧吗?
例如怀念遥远的事物或者细细地想着某人。
那裕二你也会细细地想着某人吗?
我没有啦。
我只是在静静地等待吧时光消失吧
只要重要的东西就会藏起来但是到底藏了什么马上又忘了-这就是浩二的优点
眼镜代表一种清晰、精确。
戴上眼镜之后,原本模糊的一切都变得精确。
而电影中的生活,是一种模糊的,不那么精确的,随意的,慢悠悠的生活我们常常会追求精确。
电影开场的时间很精确。
手机地图绘制得很精确。
现在甚至连公交车到达的时间都很精确。
习惯了精确的女主,来到一个没有手机信号,没有公交车,连时钟和电视机都没看到的地方,遇到忘记给你提行李的老板,忘记邻居给了虾的老板,绘制得粗略的地图,常常忘记上课时间的女老师,日子过得虽然迷糊一点,却很简单自在。
所以当妙子坐在车里,眼镜掉了,她突然也能接受了。
这里我觉得是寓意接受了这种不精确的、慢悠悠的生活。
《眼镜》,这一定是偶尔性冷淡发作才会去看的片子,故事简单,又可爱,没有大冲突,一切都缓缓地、悠悠地,让人只能乖乖地、静静地被触动。
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生活着一些带着眼镜的人们,和一条跟主人叫着同样名字的狗。
有旅馆的主人裕二,也有春天才来的刨冰高手樱,他们每天一起做奇怪的致谢早操,吃好吃的红豆刨冰,钓鱼,做饭,不做其他事情,不想其他事情,只是存在着,单纯地。
这一天,来了一位远方的客,妙子。
她的眼镜上镜片不厚,但好像能隔绝全世界。
她一定也是想逃离什么、摆脱什么才会出现在这里,一般不会有人这么想不开,这里没有任何别的,甚至手机信号。
会来到这里的人,都不是偶然,裕二说,是天赋引你至此。
天赋,真好。
我们都有想要远离的冲动和本能,却不一定做好了打开心扉的准备,也不一定有洒脱的天份。
看待陌生的美好仍然猜疑;看待莫名的亲近仍然抗拒;看待昂贵的自由仍然狭隘。
于是很轻易地,放不下负担,搞砸了梦寐的旅途。
一个封闭的人走在旅行的路上,只会让这件原本无限宽阔的事情也变得封闭。
但总要上路的,去追求别的,去摆脱重的,去找到自己。
人在都市里,总有太多的想要了,以至于迷茫变得太过常见又可怕,操着一颗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心,像无头苍蝇一样去追求千万种、去热血洒不断。
然,并卵。
总会怪都市、怪世界,怪他太过喧嚣,怪他太过复杂,怪他让我们太过疲惫,他让我们有太多的「不得不」,我们说我们疲惫于都市,想要逃脱,想要旅行,想要一走了之。
想要离开的人很多,总只有那么几个做得到。
当你真的逃离了,却不得不去接受莫名其妙的事实:喧嚣的是自己,复杂的是自己,打不开心门的是自己,放不下包袱的是自己,离不开嘈杂的是自己,让自己疲惫的也是自己...我们一切的「不得不」,也都是因为自己俗,俗到不可耐。
我们自己,禁锢了自己。
透彻的人戴眼镜,可以看清楚世间久违的美好,被生活的焦距弄糊掉的人们,大概只有摘掉眼镜才能模糊掉尘嚣、看清楚自己。
当海风在耳边悄悄地吹,我也想静静地坐在沙滩上织一条围巾,然后送给陌生的朋友。
我也想莫名其妙地走进别人的旅程中,亲切地问好,就像别人毫不吝啬地走进我的世界一样。
我在回想妙子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扔掉的那只旅行箱,里面装的是她作为一个教授最看重的书籍,最终也放下了。
当一个纯粹的人多美妙。
如果有一天,我也走在路上,而我会带上什么,然后丢弃什么…原以为这是性冷淡发作才会去看的片,没想到看完以后才真正感受到冷却下来是什么滋味。
自己突然也想像岛上的人们一样,生命就是生命,不需要特别的剧情,不需要反复的思量,在长长的路上我慢慢地走,远远的海平面我就痴痴地望。
我们都在凡世好好地、小小地存在着,不任性也不吵闹,既然不能什么事情都藏在心底然后慢慢忘掉,那我们就偶尔,哪怕只是偶尔,在生命中的某些春天踏上释怀的旅程…
😍😍😍透明感的阳光、唤起精力的美味佳肴、令人心情舒畅的风景,还有触动心弦的音乐,电影积极地用各种手段触动观众的五感,而人物的台词却出奇的少。
什么都不做,哪儿都不去,五位戴着眼镜的人物在这份安宁之中编织出仿佛只有一瞬仿佛又直到永远的奇特物语,让人从日常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发现人素朴原始的风貌。。。
看《海鸥食堂》,第一个画面出来,就知道是自己会喜欢的片子。
《眼镜》是同时下下来的片子,却忽然舍不得看。
前几天,终于把她看完,刚开始担心自己会不喜欢。
却在那个爱穿黑白衣服,戴黑框眼睛的女人,扔下行李箱,坐上樱花那小小的车子,慢慢的离去时,很感动。
喜欢海滩上的致谢操,感谢身边拥有的一切,淡然的人和事。
可爱的樱花奶奶,最后,戴着那条红色的围巾,显得很有气势。
呵呵 她在《海鸥食堂》里就这么让人喜欢。
看《めがね》,当然是冲着对荻上直子的热情而去的。
一个女人来到小岛,碰见一个、一个、又一个——人的故事。
依然是女导演擅长的小格局小场面小人物。
而这一次的叙述完全不知所云。
无非就是几个人坐在一起吃早餐,每顿都要展现他们是如何吃的,就算是吃同一种梅子的场景,竟也高达三次以上,而吃法、每个人吃完后的表情及谈话内容(几乎为零)又并无独特之处。
风景当然好美。
旅店的餐厅也很舒适。
海也好看。
就连海边的冰屋都呈现出简约美。
你看她坐在海边,仿佛自己都能闻到咸海风味。
但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吹着海风,到最后也木然起来了,鼻孔里好象被塞满了细砂粒。
在无聊的海风中,影片已经过去一半有余。
女人问:这里的人都有什么消遣那?
——看黄昏。
看了几次心不再焉的黄昏以后,女人终于无法和闷到极致的生活方式达成共识。
提了包换旅馆,但也并不顺利,总之最后,她还是坐在冰屋前吃了刨冰。
说是无奈的选择,还是小小的兴慰,又或者是浅浅的理解,这谁也说不准,反正你也不觉得它想说清楚个什么事儿。
但是渐渐地,女人开始变得心满意足起来啦,习惯了奇怪的人生以后,看什么都不觉得别扭了。
这静悄悄的地方,要说魔力,多少还是有一点。
但是恐怕不足以把每个看电影的人都吸进去吧。
话说影片呈现出来的细节美,还是深得我心。
如果把它看成一部无印良品宣传片可能效果上会很不错。
浅色沙滩,与天连在一起的海色意外澄净。
那些个不变的瞎转悠,感谢体操,晒太阳,看黄昏,钓鱼的时光都象蔓陀铃的曲子,宁静轻快,无忧无虑。
而每次放在桌上的日风的食物,从配色到形状到想象出来的味道,都具有一种洁净风格。
另外要说,字幕配得太差,可见翻译者完全不尽心,“黄昏”翻成“黎明”,谚语部分也不加以说明……辛苦我又重新找了日文字幕,逐字逐句的抄下来,查字典,参见剧情,依稀辨认它们的意义。
一整天,都用来干着事儿了。
过程中坚定了我当字幕小组成员的决心。
好吧,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那副发现生活的眼镜?
看到这个主创阵容,就知道剧情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但是这部比起后来同一批主演的《母亲河》实在太刻意了,追求那种典型的日式避世慢生活的话,后者的程度刚刚好,本片刻意到让几个主角显得奇奇怪怪。尤其是那个眼镜老太婆,看着人睡觉这件事实在是太creepy,总是迟到的高中老师人设也不太行,误入邪教即视感太强,剧情没发展到《仲夏夜惊魂》那种程度的话总是让人觉得不对劲。
生活的发现,在于体会。观于Japanese Film Festival。日本人的笑点好低,周围总是响起大的小的笑声。木卫二的影评写的挺到点的,去看他写的吧。
这样一部迷人的电影,除了看时觉得太饿。
吃吃喝喝得了哈
2024年人生不期而遇地来海边生活工作,夏天的海终日摇摇晃晃,沉醉在这样的乐活生活,真是被剧里的大龙虾馋到了哈哈哈~坐在海边吃红豆刨冰那一幕太chill了,人生就是在迷路不安的时候,再往前走80米然后右转,此为乐活大智慧。
期间他们一直吃吃喝喝我不得不叫了KFC的外卖
至少,能认真拍一部电影的心意是能被真实感受到的,那就够了。
那龙虾,那红豆冰是一定很好吃的啊啊啊
什么垃圾玩意
加濑亮吃龙虾的样子太可爱了!!!
两个人一起看睡着了应该纪念下真的…
对霓虹金拍的"清新治愈片"永远无感。
字幕翻译真的很不到位
最讨厌不好好叙事的装逼电影;经典小资的故作深沉。
原声真是棒~
荻上直子的作品看过不算多,《河畔须臾》、《人生密密缝》、《海鸥食堂》,话说这部最无聊。
慢生活,治愈。
完全是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群体治愈系的片子,对于我这样没有多大工作强度和压力,并且身处海边,只要想,经常可以去海边晒太阳的人来说,就太平淡了些....PS:当你觉得迷路的时候,往前走80米,再右转;最好不要太赶,只要不要太急
V081/ 孤身一人来到荒远的海岛,遇见神神叨叨的人,做着令人费解的事,不时露出诡异的笑,这不就是标准的恐怖片开头吗?城市中产阶级的精神危机,前有《闪灵》在避世的酒店中赤裸释放,这部《眼镜》却试图用一种所谓“乐活”的粗暴的人生态度掩盖之、姑息之,甚至扔掉眼镜,无视之,并且聚众迷信之。把生命的真谛寄托在熬煮的红豆、腌渍的梅子等自然物的意象中是偷懒而狡猾的,对一种单一化价值取向的吹捧是值得警惕的,无论它的包装多么精美。当然如果不把电影看做给出人生建议的傲慢处方,而只视之为一期一遇的春日病友会,倒也还情有可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