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暴力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学会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模仿了你的简单粗暴。
对孩子客气点儿,早晚有一天他会长大。
家庭霸凌和校园霸凌是一件比较常规的题材,但加上超能力就比较有特色了,还是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剧情也是以此来推进,比较沉浸也比较顺畅。
好像坏人的诞生都会有比较常见的公式,童年不幸,婚姻不幸,事业不幸,友情不幸,各种不幸,男主也是有其中的两种,教育的不幸,和社交圈的不幸。
都说有过阴影的人,不应该要被之前的阴影影响现在的自己,更不要以此拿来当借口去伤害他人。
我觉得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就是不能以此来作为借口去伤害他人,童年被父母打压,不能以后去打压自己的子女,被霸凌过,不能以后去霸凌无辜的人,但这句话也有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不应该要被之前的阴影影响现在的自己,这太强人所难了,首先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就不一样,其次,每个人遭受的苦难也不太一样,内心的强大固然重要,但也不可能承受的住一切苦难,并且还要不会受其影响,只能说听天命了,不管阴影能不能过去,都不用对自己自责。
好了回归话题,在一个没有爱的氛围中成长的男主,即便有了超能力,一开始都还是自卑的心理,直到再一次被逼的走投无路,才彻底爆发,其实后面两个朋友已经在给予他更多爱的氛围了,男主也乐在其中,这慢慢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可惜的是,一步错步步错,男主没能等来自己痊愈的那天,也没能等来朋友更细心的引导,灾难却快人一步,不断撕裂男主的心理防线,害死朋友也只会让他更加想要去逃避和有更极端的想法,成为顶级掠夺者。
其实我倒觉得这个想法没啥问题,你有能力碾压你一切看不爽的东西,那规则都是你说了算,这个是现实,但不一定非要这么做,狮子杀死兔子,确实没有悔恨愧疚,也不必有,这是为了生存,但同样的,狮子也不一定会觉得杀死比自己弱小的会精神满足,会觉得每天能吃饱肚子就好了,不会考虑这么多,只有一部分会享受这种掠杀的快感。
同样的,哪怕男主进化成了真正意义上人类的掠夺者,哪怕男主不会觉得愧疚,但我觉得他的问题也没能得到解决,他还是不快乐,还是闷闷不乐,还是没有爱。
这跟祖国人(有着超人的能力但却是个反派)虽然成为了顶级掠夺者,却没有肆无忌惮的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一样的,他想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一味的杀戮或者掌控世界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开始了伪装,伪装成超级英雄,享受人们的崇拜和追捧,享受人们对他的爱,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才是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成为顶级掠夺者。
所以男主的结局,从害死好友的开始,从没能听到朋友说的我爱你开始,从男主决定成为掠夺者之后的开始,就注定了是没有办法回头的悲剧。
而且也还是个高中生,所经历的阅历也不够,没有强大丰富的经验来掌握这份超能力,更没有耐心和冷静处理当下的情绪,只有一个一点火星就能引爆的炸药桶,但哪怕是出社会8年之久的我来说,得到这份超能力,我依旧会茫然,依旧会害怕,成为超人?
还是成为祖国人?
又或者低调的隐藏起来?
我可能还是想做个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平平淡淡的幸福也很重要。
不要吝啬对他人的赞美和表达爱意,如果可以的话。
看《蜘蛛侠》《超人》《绿巨人》之类的超能英雄片时,有时候总是会忍不住想,如果蜘蛛人、超人、绿巨人们如果并没有电影里那些英雄们那么高尚伟大为国为民的话,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会不会因为私欲做出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
《蜘蛛侠》里曾经有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我觉得 ,“能力越大,欲望越大”。。。
当一个本来不为人注意甚至经常被人欺负、生活条件不好甚至可以说艰苦求存的人,突然一夜间拥有了超能力,那么他会做什么呢?
是拯救世界,与坏人做斗争,牺牲自己,成全普罗大众?
还是会为了切实的私欲私利,而做一些“小勾当”?
每每想到这里,我也总是忍不住会想,如果是我。。。
我会怎么样?
我会拿这超能力用来做什么?
片子里的安德鲁显然是有些极端,但是他的表现其实又说得通:坏学生要欺负他,嘲笑他,他就拔掉别人的牙齿;母亲病重需要药,但是却没有钱,于是他去抢劫那些小混混;钱不够,为了给母亲买药,只能继续去抢钱...而当他被炸伤躺在医院里的时候,一直酗酒并殴打他的父亲来到他的床前,告诉了他母亲死去的消息,竟然还认为是他害死了他的母亲,他母亲的死是他的错,要他向自己道歉.. 悲伤和愤怒,自然冲破了他最后的道德底线和理智。。。
安德鲁其实是个特例,但那些大片里的超能英雄们,又何尝不 是特例?
也许真正的普通人,绝大多数的平凡人,乍得超能力后,既不会变成超能英雄们惩恶扬善以打击罪恶拯救世界为生活第一目标,也不会一下就堕落成要毁灭世界或者统治世界的超级大反派。
绝大多数人,也许会偶尔做做好事惩治惩治坏蛋,但更多的,也许是偷偷地用自己的超能力为自己谋点福利。。
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让别人没办法欺负自己,保护自己喜欢的人,惩治自己讨厌的人。。。
然后闷声发大财。。
“她怎么看不见呢?
光天化日的她怎么就看不见呢?
”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的问话,都是在三个超能少年之间嬉笑之间提及,看似只是吐槽,不经意的一句吐槽,其实确实揭露了整部片子最终大暴动的根源——对不幸的人的不幸的忽视。
三个超能少年身上都各自背负着或多或少的不幸,象征着这个社会的种种态度,安德鲁有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病的母亲,酗酒的父亲,安德鲁的一切苦闷、寂寞都无处发泄,更加严重的是外界对他的忽视,超能少年间的友谊让他暂时忘记自己的父亲的残暴、母亲的奄奄一息,而这种只建立于超能力的友谊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最终史蒂夫看似帮忙的举动确无形中推了安德鲁一把,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也导致了自己的不幸结局。
史蒂夫有着看似光鲜的生活,明确的从政目标看似无限的前程,但对父母的担忧却只敢和有着同样不幸家庭的安德鲁抱怨,只有在那时,史蒂夫才流露出这个年纪的脆弱,同样是被忽视的不幸,而史蒂夫的死亡甚至让安德鲁无法面对,更无法对任何人倾诉。
麦特是一个不怎么讨喜的角色,满口大道理,用哲学来炫酷钓妹,对安德鲁总是用祈使口气,而从不真正了解安德鲁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但麦特身上发生的转变让这个角色变得难能可贵,拿起摄影机做了以往安德鲁才会做的事,而也正是他放下了过往的酷拽才钓到了“从二年级就开始追的”摄影女孩,或许麦特正是象征这个社会无论在多么糟糕的境遇下都应该坚守的底线——不去伤害他人,但不幸的是,这已无法挽回被安德鲁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伤害过的人,也无法挽回为救母亲不惜犯险却在病床上被自己的父亲施暴伤害的安德鲁。
所有一切人对安德鲁这样的不幸的人的不幸的漠视,才是最终引发安德鲁最终爆发的元凶,这不仅让人想起曾一度沸沸扬扬的公交车纵火案,在义正严辞的批判“无论遇到怎样的不公对待,不应该把无辜的群众作为表达不满的出口甚至报复的对象”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究竟多少的漠视,对近在眼前的恶作剧的无视,对身边的暴力侵犯的无视,才导致了安德鲁式的暴动?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在周五晚上选了这么一部片子来放松自己的神经。
过于大气的片名?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海报?
抑或是男猪脚青春洋溢的颜?
总而言之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抛弃了心水的法斯宾德和马克格雷格参演的 Heywire 和烂番茄上评价97%的 Artist (早晚都要去看一下这是神马神片),跑去和一堆明显比我学生还要低龄的小朋友们挤在一起看这部明显表现青少年无限装逼的纠结情怀和成长烦恼的故事。
电影开始三分钟后,我惊恐地意识到这是一部晃动自拍体。。。
天知道我有多恐惧看自拍,平生最讨厌看的就是家庭录像: 基本上它带来的呕吐不适感远远超过我对内容的关注度。
所以当我忍耐着胃部极度不适到几位小哥获得超能力而摄像稳定度明显提高后,终于可以开始关注剧情了。
于是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Andrew 是一个父亲酗酒母亲病重童年悲惨的内向孩子,Matt 是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内心善良的表哥。
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能言善道的 Steve 是 Matt 有着从政梦想的黑人哥们儿。
三个人由于共同的秘密经历和超能力而组成了一个亲密的小团体,但一切的不幸也从此开始孕育。
在获得超能力后,Andrew 愈发讨厌那个冷冰冰的家,而 Matt 则成了他可以分享一切的人。
于是我们极度缺乏爱而渴望被爱的 Andrew 同学对表哥有了一种别样的依赖。
Andrew 小心地问: Do you like me? Matt 尴尬地回答: 当然当然,但是你知道。。。
于此同时,沉默寡言的 Andrew 却引起来开朗外向的 Steve 特别的关注,更多的时候,是 Steve 陪在 Andrew 的身边与他聊天谈心,把酒言欢。
Andrew 的内向使得他更加聚焦在自身的能力上,从而取得了更高超的运用超能力的技巧。
第一次他们飞到天上,Andrew 在 Steve 差点被飞机撞到时救了他。
于是 Steve 明显从好哥们 Matt 倒向 Andrew, 对 Andrew 不离不弃。
而Matt 则忙着和前女友 Casey 和好,疏远了Andrew。
一次不幸的 party 破处经历使得 Andrew 变得对周围的人更加具有敌意,并开始恶意使用自己的超能力对付那些小看他的人。
Andrew 狂躁地再次飞上天,Steve 身不由己前去帮助。
可 Andrew 需要的并不是他。
Andrew 把 Matt 冷落他的怒气乱撒一气,却引来雷劈杀死了Steve。
Matt 前去责问, 而 Andrew 恨 Matt 在他最需要时没在他身边,两人产生第一次重大争执。
之后他们愈加疏远,Andrew anti-social 的行为愈演愈烈。
可是 Matt 除了教训 Andrew,并没有理解和安慰。
Andrew 深深伤了心。
终于,他企图杀死父亲的举动引起了 Matt 的注意。
你终于来了,可是怎了还是和女友一起来的??!!
于是 Andrew 横冲直撞,飞来飞去,成功把女友同学甩掉先。
Matt 大吼着说:we can be family, we can start somewhere else! 可事已至此,Andrew 无法再相信他。
我制造着大面积的伤害,只为着你的关注。
可是你来只是因为责任和良知,为了制止我,却不是真正为了我。
想到这里,Andrew 悲从中来,宁愿自己遍体鳞伤,也要摧毁一切。
只要我还在摧毁,你就必须陪在我身边。
最后的最后,Matt 深深地看着 Andrew,说 Don't make me do things that I don't want to do the most... 然后,一把长矛贯穿了Andrew 能力耗尽了的单薄的身躯。
当然最后的最后的最后,Matt 去了Andrew 一直渴望的西藏。
Andrew的死终于让他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
在雪山和神庙的庄严见证下, Matt 深情地说: I love you, man. 然后,他把这最后的记录,留在了茫茫雪山。
全剧终。
我想这并非导演本意。
因为我看到的只是竭力渲染着兄弟情和家庭责任,却一不小心失足在腐片深渊的滑稽感。
你,是生活中的普通人。
有一天,你获得了超能力。
这不是一部爆米花英雄电影,而是悲剧。
(主演Dane DeHaan确实很擅长这类暗黑与扭曲角色的塑造)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Chronicle,中文译名是《超能失控》。
《超能失控》作为一部科幻伪纪录片讲述了三个少年因为一次地下洞穴的奇遇获得了漂浮的超能力却酿成悲剧的故事。
片中大量的运用了机拍摄影的方式增加记录真实感。
Andrew,Steve,Matt是三个获得能力的少年。
暴力攻击片头一阵沉默的黑暗里,Andrew摆弄着摄像机寻找角度录制自己的生活,紧接着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沉默,几乎要破门而入的父亲与语调迟缓的儿子形成了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
而在一片黑暗中的观众们似乎还处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
所以你瞧,我们就是从这里开始认识Andrew的。
跟随着他的摄像机位,我们看到了躺在床上疾病缠身的母亲,开车来接送Andrew上学的表哥Matt,还有他的“第二个家”,学校。
在储物间,Andrew受到了第一次暴力攻击。
他的同学们。
在学校里,容易受到攻击的学生更容易变得比以前更压抑,更敏感,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所谓的安全需要没有被满足,不难想象Andrew平日面对的是怎样一种生活。
甚至他居住的街道上也充斥着小混混团体的势力。
在卧室,Andrew遭受了第二次暴力攻击。
父亲破门而入直接将Andrew从椅子上摔到地上。
“让你开门你就得开!
写完你的作业。
”Matt与Andrew来到了舞会。
整个舞会现场充斥着杂乱的光柱和荧光棒,以蓝青色与亮粉色为主的色调把Andrew包裹起来,在这种碰撞的色块里,Andrew表现出强烈的不安全感,而且他有一次尝试着偷拍了一个跳舞的女学生(在学校操场上也拍过正在一旁排练的拉拉队员)因为偷拍他人,Andrew遭受了第三次暴力攻击。
在整个影片开始后短短十分钟内,Andrew就遭受了三次暴力攻击。
之后镜头开始转向,Steve出现了。
Steve几乎是全校最受欢迎的人,一个阳光乐观,善解人意的积极领导者,在学校里很受同学们追捧。
他邀请Andrew和他还有Matt进入一个奇怪的山洞探险,在发现一个类似放射晶体的奇异景象以后,醒来后的三个人,都拥有了让物体飘移的超能力。
在这之后,Andrew和这两个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变得温馨而稳定起来。
突然间拥有超能力的三个高中生最先想到的就是一次次实验、训练与突破自己的能力。
他们在操场整蛊女生,在商店里捉弄人群,还让饭店里的女职工掉落了盘子……青春期少年从未想过把能力交付在更能够实际应用的政府手中,而在这之前他们也只是普通人而已。
Andrew在本片里,一直都是使用的冷色调,还有镜头带来的粗糙感。
Andrew的衣服以青灰色为主,仿佛现实版的“套中人”。
由于原生家庭的关系,性格脆弱而敏感,他喜欢用镜头记录他周围的一切,但是同时他和真实世界也隔着一层厚厚的镜头,既是保护,也是逃避。
跟朋友谈起自己的家庭,他总是单纯的阐释着事实,没有夹杂着自己的感情。
他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感情与想法。
在和母亲一次独处的时间,Andrew母亲让Andrew说出这样一句话:我比现在这样更强大。
母亲希望的是Andrew在今后面对人生困难的时候,能够以积极的信念与勇气去面对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势力与肢体力量上的强大,可惜Andrew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Andrew短暂的一生里,绝大多数充斥着母亲无力而沉重的喘息,父亲颓唐的坐在电视机前酗酒,还有他这敏感而又脆弱的生活里经受的无数的折磨与抱怨,打击与捉弄。
来自原生家庭的毒藤时时刻刻缠绕着Andrew,他学会低头,保持低调,尽力生活。
在这样混乱的世界里,敏感的少年向来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
Andrew与Matt有一次细腻的交谈,通过Andrew举着摄影机里不断拉近的镜头,他渴望被自己的表哥认可与赞赏,而这时候Matt只是告诉他自己并不是一直喜欢他。
Steve有家庭里父母不和的困惑,Andrew有不善交际、害羞,母亲重病父亲颓废的困境,Matt看似是三人中最富有主见的哲学导师,但是却也是一个将内心情感封存的高中生。
三个日常生活都不怎么顺利的小伙伴由于一次偶然的奇遇而渐渐建立纽带,互相倾诉,有着支持与欢笑,也许这也就是Andrew想要的全部了吧。
在这很长一段时间里,Andrew没有再被暴力挟持。
相反,Steve邀请Andrew进行自己能力的表演却使Andrew大放异彩,尽管Andrew最后还是搞砸了。
输出暴力清晨,他趴在地板上,面无表情地用能力肢解了一只蜘蛛。
随着母亲的病情加剧,Andrew情绪也日益不稳定,在与父亲的一次争吵中,,他终于爆发了自己真实的能力。
他在下雨的夜晚情绪失控引出闪电,前来安慰Andrew的Steve被闪电劈死。
他拔出了学校霸凌者的三颗带血的断齿,并在摄像机面前仔细地研究。
Andrew自顾自的讲着顶级捕食者的弱肉强食理论,抬起右手捏碎了身边的一辆报废汽车。
让自己变得更强,这样屠杀弱小时就会像捕食羚羊的老虎那样无所愧疚。
这就是Andrew所想。
Andrew母亲的重病与父亲不闻不问,Andrew无力帮忙的痛是他一步步走向深渊的重要原因。
为了钱,Andrew走向街头,抢劫并重击了街霸小混混,抢劫药店,在被重伤送到医院的时候,Andrew的父亲不仅告知Andrew他的母亲已经因为病情加剧去世了,还说一切都是他的错,让Andrew站起来给他道歉,在一声声谴责中,Andrew彻底爆发了。
Andrew最后一次被暴力攻击,来自他的表哥Matt。
他挡得住所有警察射来的子弹,却没有料到被Matt用能力移动他身后的雕塑一箭穿心。
Andrew临死前,对于Matt对他的评价还停留在“你知道,你有时候很难相处,我不是一直都喜欢你的”,而没有发现,Matt在他表演才艺的那晚已经对着摄像机说出了真心话,Andrew,爱你哦。
这是Andrew最后一次和Matt待在一起。
最后一个镜头,Matt来到西藏,把摄像机永远留在了这里。
总体来说,三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友谊无疑是建立在共同的能力之上的,而少年们所处的残酷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份友谊来的脆弱而迷茫。
处在成长路口的我们也曾像Andrew一样困惑,不知道自己面对的以后到底会是什么。
我们的强大来源于我们自身。
Andrew最美好的回忆,还是留在了camera里。
能力,从无到有,Andrew感受到的起起落落宛如鸿毛置地,曲终人散,大幕拉开他尽力表演,大幕合拢他独自回家。
超能失控是部很奇特的电影,自始至终都是借监控或者主角的摄像机来完成对故事情节的讲述。
镜头的不时晃动让人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谍影重重3也使用过这类技巧拍摄,不过感觉没有这么违和。
表面上是像许多网友调侃的那样:一个屌丝是如何变成超能中二并发症患者的故事。
当然,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其真实内涵的底蕴无非还是两种思潮、两种文化观念甚至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抗。
这句话不是我发明的,是我从党史章节中抄来的。
某个著名作者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人类面临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即生存问题。
另一个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即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目的诸如此类。
有生存压力的人考虑自己如何吃饱,一天到晚疲于奔命。
没生存压力的人才有 空余时间考虑生命的意义宇宙的起源。
超能失控里面的三个主角其实也能划分为这两种立场。
暴走的那位主角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酗酒还有家庭暴力倾向,母亲重病靠药物维持生命。
他上的是公立学校,从小就被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他自卑且没有朋友。
这样的环境培养出来的他自然更多是考虑生存问题。
如何生存,永远是他第一考虑的问题。
第二主角他的堂兄,家里房子装修不错,有车还有个漂亮女友,家庭条件类似中产阶级,生活压力全无。
这种人对吃饱肚子没有太多的想法,估计也是个不知道粮食短缺为何物的主。
和他堂弟一样,他也有一定程度的饥饿感;不过他吃不饱的不是肚子,而是大脑,这位堂兄缺乏的是精神粮食,这些是只有吃饱了撑的状况下才会考虑的问题;他希望得到他人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认可。
所以他才会努力的去照顾这个看起来无依无靠相当可怜的弟弟,无非是要在内心寻求一种满足:看,我多照顾他,看,我是个合格的哥哥。
他对堂弟的各种关照,希望能潜移默化的改变堂弟的人生观。
在这里,两大意识形态发生了第一次剧烈的碰撞。
战场就是暴走主角的大脑。
我要的是生存下去还是生活下去?
他第一次考虑到自己的处境。
他的家庭经历和他的思想经不起这么高层次的拷问。
于是产生了一个追寻结果的精神寄托:摄像机。
摄像机的出现贯穿了整个故事。
其实就是暴走者的第二人格化身,也是他的某种精神寄托。
摄像机没有生活压力也不参杂任何情感,只是冷漠的拍摄下镜头前发生的一切。
这几乎可以作为暴走者的图腾,尤其是他用异能高高托起摄像机从高处拍摄自己的时候;这个角度完全可以称为“上帝视角”。
那么究竟谁是上帝?
当然是最终观看拍摄的人,也就是他自己,他能很好的产生代入感。
现在说说第三主角,黑人。
美国似乎有法律表明,若是一部电影里没出现几个黑鬼,那么它就涉嫌种族歧视。
还有评论就此抱怨中国电影有种族歧视的倾向,理由就是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一个黑人出场。
黑人有单亲家庭背景,但是从他的交际圈以及他对性的涉及程度和他死亡前对暴走主角的劝说,口口声声我是你的朋友这些话语来看。
似乎他也不存在生活压力。
从立场来看,他也是属于“吃饱了撑这类”。
缺乏精神粮食,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来坚定自我存在的意义。
这个故事的悲剧也就起源于此,黑人和堂哥从未想过要真正去了解他。
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堂哥加上黑鬼对暴走者。
二比一,他被暂时拉入了生命意义阵营,忘记了生活的压力。
并开始尝试寻找新自我寻求被人认可。
企图用精神粮食去灌饱一个人的肚子,这根本就是件南辕北辙的事情,不能从根本是解决问题。
主角总共做过三次尝试,第一次被他父亲一巴掌扇倒,第二次超能力失控,差点杀人,饱受其他二人的责难。
第三次吐了女生一身还被讽刺为怪物,遭遇性创伤,这次打击可谓影响深远。
精神粮食补充完全失败。
最可怕的是当他回到家后继续遭遇父亲毫不留情的打击、母亲的病瞬间把他拉回到生活压力阵营。
就像施在灰姑娘身上的魔法,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过,发现一切原来都是泡影:堂兄和黑人的友情、晚会上大魔术师的称号、各种粉丝的崇拜、甚至是身上的异能都敌不过口袋空空饥寒交迫的窘境。
郭德纲的相声也说大英雄手中枪能翻江捣海,也难敌饥寒穷三个字;何况英雄至此未必还能算是英雄。
更何况一个渴望亲情圆满而不得,又被压抑到窒息的孩子?
黑人和堂兄的努力终究白费,这是意料中的事,一开始他们就走错了方向。
在生活的压力下,最终暴走主角背弃了与两人之间的约定。
开始寻求能力与金钱之间的平衡。
吃饱了撑者坚信,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吃不饱饿者认为能力越大,食物越多。
“仓禀足而知礼节”其实就是一个折中的说法。
屁股位置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他的生活压力太大,大到不堪重负,或者说是他太饥饿,精神与物质粮食双重缺乏到了极点。
以致最后他喊出了“我是顶级掠食者”的口号。
从获得异能到现在没有获得一点实质上的利益,没能缓解一点生存压力。
他,已经饿疯了。
堂兄那些有关亲情友情的话已经唤不回他,他急需粮食来填饱自己。
剧情很合理,没有太过失望也没有什么惊喜。
超能力的获得,使用和灭亡,就如同现世里的权力、金钱。
从无到有,从新生到毁灭,都像是主人公的人生一般。
安德鲁之前的人生,是灰色的没有希望的。
重病的母亲,酗酒的父亲,还有不见天日的学校生活。
没有友情,没有爱情,甚至缺少亲情。
就这么一个人,生活着生活着。
没有目标,没有希望,甚至没有失望吧。
唯一慰藉的就是手中的摄像机,记录着那种灰暗的生活,证明着自我的存在,证明着生活的继续。
超能力的获得,给予了安德鲁新生。
同样获得能力的朋友,不明真相的群众,操纵物体而暂时拥有的人际关系。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让他重生,而是带他走向了死亡。
无论外在获得了多大的力量,内心的空洞从来没有得到弥补。
他迷失在力量中,更迷失在孤寂里。
彻底的沦陷,彻底的无所顾忌。
毁灭他所能毁灭的,尤其是自我。
人的一生总会得到些东西,那些让你与众不同,让你置之于其他人之上。
总有很多人迷失了,迷失在外界的灯红酒绿中,迷失在所谓的君临天下中,迷失在自我的黑暗里。
不论得到什么,不论失去什么,不论改变什么,都要坚守内心,都要看清自我。
或许这样在不会迷失太远吧,或许这样才能活得更自在吧。
中规中矩的一部科幻片,但故事格局真的太小。
三个大男生无意获得了超能力,随着人心的变化以及小伙伴的意外失事,最终走上不归路。
剧情太弱,超能力被用来显摆而已,生生一副屌丝逆袭的LOW状。
从始至终的摄影机视角摇晃拍摄,令人心烦。
主人公心意转换得太过突兀,结尾几乎失控得难以收场。
大部分时间都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特技也不难,香港目前的威亚技术就可以完全做到,可是咱们就是没有这样的想法,我也老是加入呼吁国产片不要拍科幻题材的队伍……但我们可能错了。
想法还是第一位的。
@二逼瓦西里 夸《小武》好就好在你觉得自己也拍得出来,我同意。
女巫布莱尔式的DV视角是唯一亮点
剧情并无创新,如”阿基拉“,超能力导致的自我毁灭。不喜欢伪纪录片的形式,但是片子的亮点还是蛮多的。
看的导演剪辑超长版。。。。就10分钟的精彩。。。
感觉用伪记录拍出来的片子,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觉得很正常,感觉应该有续集的....
卖弄手持和剪辑,科幻显得很平庸,没有女主角,这很好。
如果每个转折点处的剧情都能稍微延伸一下,就是我的年度最佳候选了!张力和氛围都已经做到相当不错。区区一千万美元出头打造的特效惊喜不断。男主侧脸好像小李子!另外这类片子里每一个自己都快挂了还死死抓住摄像机不放的人都是折翼的天使你懂的。
事实证明,屌丝获得了超能力还是屌丝,脑中想的只有如何出人头地骗妹子,就连干坏事都毫无技术含量,活该被长矛后入。就成本而言最后的大战很不错了,剧情内涵还可以再深挖一点。
虽然剧情发展还可以,但是这种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我不喜欢,这几年很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看的时候就觉得“你在逗我”,从鬼影·实录,第九区到洛杉矶之战,都真心不喜欢,明明是假还非得这样装!好吧,其实我想说,这晃来晃去看得我头痛
有個很糟糕的高潮部分
很新颖的角度,虚幻中的真实
不知所云
弱小懦弱的人果然是不能突然得到强大力量,不然只会将自己给毁了。【St Lukes with Simon。
心里有疾病,有超能力也没用。内心不开心,把全世界给你也不会开心。
编剧很不给力,死的倒是很给力!
chaos
看着挺爽
《天龙八部》里扫地僧说过一门武艺需要相应的佛法化解由习武得来的戾气,不然极易的走火入魔。当你得到一部门恩赐的时候伴随来的往往是灾难,上帝欲使其毁灭必先使其疯狂,男主角掌握了一个他控制不了的超能力,其结果就是毁灭。
又是这种家庭录影带式的小成本科幻。其实视角蛮有趣,好像几个青春片主角突然拥有超能力,尤其前面恶作剧的部分很好玩。不过你总要帮助故事发展下去,结果越玩越大反而失去了最初的乐趣。这帮孩子都不看X战警的么,就没有什么启示?下一部也要开启了,可惜新鲜劲都过了。卢瑟平天下啊
推荐,前半段尤为出彩,后半部稍无力
《旧金山纪事报》慷慨给出了满分的评价,认为本片“角色鲜明、特技出彩、效果逼真,让影片核心的道德冲突充满了分量。导演在感情和视觉上冷峻地将故事慢慢推进,在这类超级英雄题材影片里带来了最好的一次突破”;《娱乐周刊》将本片称为“自《布莱尔女巫》之后的此类影片中最富新意与刺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