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东北人在新宿,不明真相的群众都在里约(如果你还记得黄秋生和那头奇怪的老虎的话)。
现在 延吉人在首尔,如果要这样概括的话。
如果一个韩国导演以这个题材来拍一部电影。
那么,我国朝鲜族人在韩国的生态便可以称为一个社会问题。
我曾经认识一个吉林的朝鲜族女孩子,她告诉我,她的双亲在韩国打工,国内只有她和弟弟,她曾在山东工作,后来在河北,后来在天津,有一天,她告诉我,过些日子她也要去韩国。
我曾经一直在猜测她是以什么样的姿势在生活,后来她告诉我,去韩国务工,在我国朝鲜族人中很普遍。
你看那广袤无边的黄海,又多么像我无际的思念和绝望。
我没去过东北,更不用说延吉。
但我想我还是能从影片中体会到那个群体的表情,那呵着白气的呼吸,一下一下随着胸口的起伏。
那表情背后生生的绝望,和这绝望下隐藏的情怀。
如果给我一张船票,哪怕是偷渡,我又是否能穿越黄海,就如同我征服心中的那绝望。
我的生活没有退路,所以,只能找寻出口。
影片的前半段是李米的猜想,后半段是新宿事件。
只是当导演给它标上1234的时候,多么像一篇冗长的小说,那每一字每一句背后的表情都那样的诚恳。
于是,观众的注意力已与剧情无关。
久南紧紧地裹着自己的身躯,迷失在异国的灯火。
当飞机降落在朝鲜半岛,这一次没有归途的远征却伴随着绵正鹤这一角色的出彩。
那些散布在高级餐厅外掐灭烟头的人,那些在大锅前分食狗肉的马仔,这世界上总有些人你惹不起。
绵正鹤是,久南也是。
再锋利的匕首也硬不过烧熟的腿骨,再华丽的劳斯莱斯也干不动集装箱卡车头。
只是,再牛逼的大哥也狠不过深陷绝望的出租车司机。
只是,再牛逼的好汉也穿越不了心中如黄海般无际的绝望。
如果生活只是一个黑色幽默,如果生活并不是他们所说的模样。
当我从蔚山的清晨醒来,我已穿越心中的那绝望。
我的身后是黄海,我要揭开命运脸上的那层纱,可是,只怕我已不能归去。
当女人们开始做起幕后工作。
金社长的情人,教授的妻子,还有久南的妻子。
我忽然想起韩寒在独唱团中提到,这个时代,男人改变世界,而女人改变着男人的世界观。
我和那个朝鲜族女孩子后来断了联系。
我不知道她现在还在哪里生活着,因为我还是没能等到她去韩国的那天。
可是,你看那些男女,又有多少是真的夫妻。
美韩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的当口,咀嚼充满政治隐喻的韩国史诗性黑帮大片《黄海》,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同于香港电影对江湖、义气的美化和浪漫而幼稚的意淫,注重于剖析人性、影射历史的韩国黑色电影,口味比韩国泡菜辛辣百倍,但往往失之于用力过猛。
金基德的电影越来越不受待见,残忍不成其问题,问题是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用故事呈现人性的复杂。
《黄海》还在筹拍阶段,好莱坞又是投资又是买断《黄海》美国版的拍摄权,就是因为它由《追击者》的原班人马打造。
2008年血肉横飞、扣人心弦的《追击者》不仅票房大卖,对男主角与前警察同事的关系的处理,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显示出编导深厚的内力,堪称《杀人回忆》(2003年)之后最好的韩国黑色电影。
朝鲜族的士司机久男下岗之后,为偿还妻子偷渡到韩国打工欠下的 6万元“路费”,接受边境地区朝鲜族黑帮老大的派遣,前往韩国暗杀金教授,希望借机找到渺无音讯的妻子。
久男踩点时,蒙在鼓里的金教授竟施舍于他,这一温情脉脉而又略显滑稽的细节,集中体现了导演对同胞慈悲、厌恶和讽刺等强烈而复杂的情绪。
丛林世界,同情和怜悯是一种罪,活下去就得比敌人更凶残。
果不其然,金教授不仅老婆偷人,死得也最早。
教授的司机兼保镖是得过证书和奖牌的跆拳道高手,拥有杀教授的一切便利条件,但他显然没受过在楼梯上打斗的训练,死的姿态相当搞笑;教授夫人的伤悲让鳄鱼自叹不如,她在银行上班的情人看上去比银行还一本正经。
久男来不及庆幸自己人格力量爆发(有人替他杀死了金教授),便享受到了黑白两道无微不至的关怀。
30多年的生命里,第一次有这么多人这么多组织关心久男的下落和生死。
《黄海》继承了电影人用电影反政府的光荣传统,挖苦警察的机会一个都没放过。
误射同事的警员哭述:“你叫开枪我才开的枪,谁知道-”开枪后才发现射中了“自己人”,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明白这一点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警察被警犬拖倒在地、警车自我相撞、成百上千的警察奈何不了一个业余杀手,是不是让你想起了韩国军警1968年围捕朝鲜特工的拙劣表现和1980年镇压光州学生的给力?
为杀人灭口,韩国黑帮老大不惜杀光偷渡的朝鲜族,好象他们只是一群狗;碰巧了,跨海追杀朝鲜族黑帮大佬的韩国黑帮,也被前者当成了狗,怎样处理尸体?
“头割下来,剩下的喂狗。
”人体最重要的部分连狗都不吃,算你狠!
朝鲜族、韩国两大黑帮毫无信义和底线的残杀,看得人心惊肉跳:前者狠字当头,把久男送上不归路不算,坚持送人送到底的一条龙服务;后者马屎皮面光、遇强则弱,生死关头坚决拉稀摆带。
朝鲜族大佬命令韩国大佬为自己裹伤,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征服:不要脸的怕不要命的,一叶知秋的影射功夫令人叹服。
影片根据朝鲜族男子偷渡到韩国寻找妻子的真实事件改编:久男花钱买到的只是妻子的假消息和假骨灰,表明类似事件在在多有。
发誓挖出幕后真凶的久男,目睹教授夫人在银行与情人相会,不知是太过震惊,还是同胞的阴鸷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突然觉得心灰意冷。
导演似乎想告诉人们,在一个足够无耻、无情的世界里,死亡并不可怕(反倒可能是一种解脱),可怕的是抗争的动力和意义被彻底消解。
南北对峙、亲人分离的痛苦,一句“高丽棒子”引发的混战,生活在恐惧中的压抑和愤怒,影片想要传递的东西太多、太深,加上票房压力,艺术品质大受影响,一些剧情设置过于狗血,但胜在场面火爆,且不是为了火爆而火爆:人文关怀披着腥风血雨、冷嘲热讽的外套,每一把斧头流下的每一滴血都在反衬和平、团圆的艰难与珍贵。
久男因何踏上不归路?
妻子为何抛夫别子偷渡韩国?
时刻都在算计的麻将不好玩,横财不是那么好发,荆棘密布的江湖真的不好混。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就是被忽悠、被利用、被出卖的你和他。
在通往幸福的金光大道上,弱者总是互相伤害。
逃脱黑白两道追杀的久男,死在了同为偷渡者的菜鸟手里。
“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
”面对尖刀和血泊中的尸体,阅尽银河风浪的老渔夫平静如水,像久男沉入黄海一样未掀起一丝涟漪。
那不是黄海,那分明是韩半岛千年的悲情与哀愁。
(新民周刊)
这几年的韩国影片,基本上每年都有一部能打动人心之作,2008年的《追击者》,2009年的《母亲》,绝对都可以排进个人观影的年度5佳之列,在2010年快要走完的时候,这样的影片还没出现,至少我没看到,李沧东的《诗》,形式感大于内容,“老男孩”崔岷植回归之作《看见恶魔》,说实话,我只看见赤裸裸的血腥与暴力,其他的什么也没能看见,就算是在我个人认为在韩国导演里最有文艺范的洪尚秀带来的《夏夏夏》,只有絮叨,没有实质,看来侯麦真的不是谁都可以学的来的。
终于在年底,还是罗宏镇,带领《追击者》的原班人马打造的《黄海》出现了,风格依旧凛冽,而影片所想表达的主旨与野心都已经被无限的放大了。
《黄海》的故事简介其实很简单: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朝鲜族人,因为生活所迫,而到韩国首尔执行一次刺杀行动的种种遭遇,最终客死他乡的故事。
关于影片的细节在此就不剧透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看。
关键词:(1)朝鲜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歌中是这么唱的,而现实果真如此吗?
至少影片中的男一号生活在吉林省延吉市的朝鲜族人“久南”的生活并不像歌中所唱的如“花”一样美好,以“久南”为代表的朝鲜族人,他们生活在大陆内,却有着自己的语言,但却被汉人称之为“棒子”,对不起,“棒子”们,在华夏大地上,你们并不是…… ……(此处省略245字),延吉是你们每天生活的城市,是你们的住地,而并不是你们的“故乡”,在这里你们无法能找到归属感。
那么作为“棒子”们最好的谋生手段就是偷渡到我们的近邻韩国去打工(毕竟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人而言,语言问题不再是个问题),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当然,这里所谓的更好,其实只是存在于想象中,其实真正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在韩国人眼中,“棒子”们,是罪犯,粗俗,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代名词。
“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道理,放眼四海皆准之。
无法被接纳,被认同,是这个民族最深的悲哀,就算影片中最为彪悍的老绵,一再重复着那句“我叫绵正鹤”以显示自己的不同,却也最终没法逃避掉悲剧的命运。
(2)杀人者,影片中出现的男性角色,除掉警察以外,基本上都可以定义为“杀人者”,而主要人物有以下四位:“久南”,动机:改变如狗一般的生活,过程:从猎杀者变为猎物,其实就在一念之间,这不是你能选择的,归宿:客死他乡。
一句话点评:“想的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
“老绵”,动机:一个字钱,过程:N次原地满血复活,抡起骨头当大棒,归宿:还是客死他乡。
一句话点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金社长,动机:感情问题(影片中被杀者金教授和他的小三有暧昧),过程:从开始到最终一直处于失控状态,归宿:死在自己的故乡,一句话点评:”家养的猎犬终究斗不过野生的饿狼“。
银行科长金正焕(最为神秘的一位,直到影片最后才露了把脸),动机:感情+金钱(其实他早与被杀者金教授的老婆有一腿了,这也是到影片最后在知道的),过程: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归宿:活着(这点很重要),且人财两得。
一句话点评:芸芸众生中的一位,这样的人或许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找个贤惠的老婆,真的很重要。
(3)黄海,英文名称:Yellow Sea ,定义: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的西太平洋边缘海(引自百度)。
看完影片之后才能他体会到真的没有比这个词更能隐喻前文所提到的第一个关键词了。
就整体而言,《黄海》应该代表了韩国目前最高的水准,影片从小人物影射一个民族的悲哀(和09年阿根廷影片《谜一样的双眼》有点类似),有点史诗的感觉了,(就个人看过的亚洲影片而言,真正能称为史诗的只有黑泽明的《乱》和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国内的陈凯歌大师的《霸王别姬》最多只是”准史诗”级别的),手持摄影所营造的晃动感准确的映照了人物内心的不安,至少“晃”的不让人心烦意乱(作为反例可以参照最近正在上映的《观音山》),就连影片中那段飞车追逐戏,不说是多么精彩,至少也还是有模有样,如果非要找出缺点的话,第一:从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及金基德的早期所有影片开始,韩国导演(除部分走唯美路线的之外)都过度的迷恋暴力与情色了,借郭芙蓉一句经典台词:“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或许岛国国家的公民在狭小的生存空间里,有种与生俱来的焦躁与不安的个性(比如:日,本人),第二:导演最终没有“绷”的住,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虽然让结局显得更加“开放式”,但却有画蛇添足之嫌,其实影片的倒数第二个长镜头已经非常完美的诠释了影片的主旨。
P.S:就在完成这篇文章的同时,电视机里又在放着“旭日阳刚”的访谈节目,同样是草根,有些,可以因为一段视频,而走上全球收视人数最多的晚会的舞台,而又有些,却只能在历经万劫不复之后,客死在一片叫“黄海”的海域。
世事难料,你能说上帝对谁都是公平的吗?
一向按豆瓣评分选片看,几年下来,发现欧美、港台片的得分和个人口味评判标准一致,但总感觉韩国片不值、国产片似乎又得分偏低。
就本片来说,各种打斗场面惨不忍睹,老绵挨了两刀还能把来袭的全放倒,久南虽然技能不行(和警察相比其实也差不多),但踩点策划的杀手思维达专业水准,韩国警察?
在韩国电影里从来都是低能,要么就失职,没有例外。
不过看了几篇热点评论之后,原来影片有很多深刻背景,自己看得一头雾水的地方也一一得到解惑,获得如此高分是有原因的。
只是个人实在不太能接受,那以后选择韩国片就慎重点,包括选国产片就放宽点。
就像有人喜欢吃甜的、不喜欢辣的,那就少去川菜湘菜、多吃浙菜。
看到一些评论火药味浓,其实大可不必,有兴趣的只需谈谈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别人怎么看,没必要去驳斥非得辩出个是非曲直。
网管都没意见,咱去凑啥热闹?
罗宏镇导演两部电影就能够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了,是朴赞郁级别的,离奉俊昊还有一点距离。
这部影片的前半部分是史诗级的,后半部分是限制级的。
影片开始麻将馆那出戏尤其的好,画面和画外音双轨并行,各自交代,信息量丰富,给影片奠定了黑色的基调,颇有些西科塞斯的味道。
影片就这样在史诗电影的康庄大道上一路狂奔,直到老绵杀奔首尔,电影偏离了轨道,沿着一条布满荆棘的血腥小路斜刺里杀了下去,终究落了下乘。
这感觉就好像当年罗德里格斯那部《杀出个黎明》,一部好好的公路片最后被鬼片给毁了。
当然,从感官刺激上来讲,这样拍电影看着很过瘾,但从电影的品质来说,毕竟还是牺牲了境界,降低了格调。
收敛,可能就是经典影片和邪典影片的区别吧。
与之类似的电影比如尔冬升那部《新宿事件》,就是没守住,最后虎头蛇尾。
当然《新宿事件》和《黄海》在整体上还不是一个档次。
这部影片即使后半部分是“蛇尾”也不是一般影片的虎头能够相提并论的,那种伪纪录片式的粗粝风格确实非常过瘾,尤其过瘾的是它成就了一场伟大的表演。
我们说老绵的出场破坏了影片的格调,但同时,也奉献了精彩的演出,金允锡的表演之于这部电影,就好像罗丹雕塑里的那只手,虽然与整体格格不入,但却是一只完美的手。
金允锡拥有不亚于宋康昊的演技。
久男说他知道自己是死定了的,只是想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然会死不瞑目。
想杀金教授的一共是两拨人:一个是金社长,一个是他的妻子和银行科长金社长买通了教授的司机,司机雇了两个杀手教授的妻子和银行科长通过酒店老板的妻子找到绵老板,绵老板雇了久男金社长以为久男是司机找的杀手怕他被抓了供出自己所以要杀久男灭口,同时惹了绵老板于是就是三伙人的厮杀,最后无一幸还。
朝鲜族,在延吉和朝鲜都不受待见的一类人。
久男是一个朝鲜族悲惨的代表,生活处处不顺心,但还是怀有美好的幻想,他这么努力的去找老婆和逃命都是为了心中仅有的那一点点期望(找到老婆全家团聚)而他确一直被蒙在鼓里,被各路人追杀,自己都搞不懂是为什么,全程都在不停的逃亡不停的跑,而到最后当该死的人都死了真相大白时他的一切活下去的意志和精力也消磨的差不多了,于是就在偷渡的路上,在黄海中央结束了生命。
绵老板,应该算是朝鲜族里面最意志刚强的那一类了,从金社长的手下在酒店偷袭他那里开始他的战斗力全程像开了挂,但又一点也不假,他就是那种老子什么也不怕惹我者皆诛之的状态,一个人也敢往一群人里面冲,从不逃避,他代表的又是朝鲜族人民的另一种气质。
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发生是被套在一环环的误会中的,大家其实都搞不清状态,金社长最后得知久男根本不是司机派去的之后也十分懊恼,所有的追杀一次次的血腥场面导致最后所有人全部身亡其实都起于巧合和误会,而导演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他把每一个环节都接的十分好,而且这种悬疑和迷惑感并没有靠大量的穿插剪辑来呈现,而是用了强大的叙事情节来做一步步的推进,这就是韩国犯罪片的最强大的地方,叙事。
看过罗宏镇的处女座《追击者》之后觉得《黄海》的叙事更加细腻,它很在意细节的体现,如久男偷渡去韩国时被扔进黄海的尸体,久男和绵老板在延吉吃狗肉和后面绵老板和手下在韩国啃狗肉,最后夜里被偷袭时绵老板抄起狗骨头等等,每一个很细节的镜头(久男和金教授的第一次碰面、和他跟金教授妻子的偶遇等等)都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让剧情看起来非常饱满,虽然电影很长,但多处的高潮让观众不容易疲惫,而且电影的高潮点不止是血腥场面,还有很多久男悲惨的绝望的场面都为故事带入了高潮,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山上久男自己为自己包扎伤口时悲伤的样子,还有多次他一个人在房间里孤独的蜷缩在角落的身影。
不得不说河正宇的演技是绝佳的,当然我觉得这部电影除了里面几个女的让我有点脸盲之外几个男演员的演技都不用说了。
河正宇在山上的那段戏简直是把心酸和绝望演绎的淋漓尽致,而且不止是他把被人追杀的悲惨演绎了出来还把那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这么多人追杀的感觉也演绎了出来,这种感觉大概就是可怜吧,那个场景他真的让人觉得太可怜了。
金允石,无论是霸气还是自信他都驾驭的游刃有余,在拿斧头砍人的几场戏里他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虽然一个人干掉了所有人,但就是让人觉得真,相反让我想起了《老男孩》里面的那场砍人的戏就不如这里的真实了。
结尾是久男的老婆下火车的场景,且不说他老婆是不是真的回来了,导演会加这场戏也是给电影的最后加了一点温情,不管是幻觉还是真实,这都留给观众去自由想象了,重要的是重新回想整部电影,是什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悲剧的发生之后又有谁在意他们的死去?电影中和当时的社会没人在意,所以才会被演绎出来,告诉观众,让我们去在意。
看完杀人回忆,追击者,不可饶恕,都久久无法平静,每一部都能触及心底的痛处.还以为黄海也一样会给人震撼,刚开始看还以为是部有内涵的悲剧片,看到后半部分,硬着头皮看完了,一群恶MO整天你杀我我杀你,开始还以为有多么巨大的惊天恐怖阴谋,没想到最后竟然是为了女人,连自己的女人都搞不定的老大还混什么混?只会买凶杀人.一群猪啊. 绵正鹤还混充自己是狼,把前面两个被杀的人吃了(影片交代了一句,除了头其他全部煮了吃),一帮HEI社会A把另一帮HEI社会B全杀的只剩下一个头头绵正鹤,绵正鹤又回到A把人全部杀了,真是奇怪了,当时HEI社会A那么多人怎么就被一个受伤了的绵正鹤全杀了呢?HEI社会A那些都是站着的木偶任你砍吗?还有男主角久南在警察追他时,在那么急迫的情形下,他去哪里换了好几次衣服?有时间换吗?后来他不断被人追杀,身上好几处伤,又没有清洗,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难道不会感染吗?最后HEI社会A和HEI社会B老大对决时,久南是怎么知道他们在那里的? 还有人是绵正鹤叫久南去杀的,可后来久南取了手指准备回去, 绵正鹤为什么不让他回中国了?这种片子怎么有8.1分?要我打6分都太多了,不知道这样的片子怎么拿奖的?
这是我第一次写长篇电影影评,但是觉得这部《黄海》有一写的必要。
纯属个人理解,大家看看就好,不喜勿喷嗷先说一下电影重点讲述的金教授之死线 首先肯定是两拨人要杀教授,第一拨登场人物:(幕后)银行金科长→(找)绵先生→(指使)久南去杀杀人动机:金科长与金教授老婆偷情,不如直接买凶杀掉教授(要大拇指肯定是为了指纹,有可能是方便部分文件的批准和财产的获取)久南答应杀人的原因也很明确:为了找到去韩国的妻子和有钱还外债第二拨登场人物:金泰元社长→(叫)崔理事→(指使)司机→(派)2个杀手去杀杀人动机:金教授和社长情人偷情(从社长情人和教授妻子穿同一件衣服可以看出来,而且社长临死之前咕哝“那小子睡我女人“)两线交叉:2杀手先去杀教授被教授反杀,后司机上楼捅死教授,久南杀死司机后砍下教授大拇指结果被教授妻子看到,然后逃走这边金社长通过新闻也看到金教授死了,可是通缉犯竟然不是他们雇的司机,而是一个他们根本不认识的人(久南),因此他想杀掉久南来洗掉自己的嫌疑→找不到久南但判断出他是偷渡来的→查出幕后管理所有朝鲜族偷渡情况的是绵先生→想在延吉杀掉绵先生断掉链子但是被反杀三人→随即雇绵先生杀掉久南(绵先生因此到了韩国)→最终三死(绵先生死在车上,金社长死在地上,久南死在黄海海上)下一条是条次要线:男主妻子线久南到住处看到了女儿的照片和摔打的痕迹(碎掉的相框),后在电视上看到水产男肢解了一名30岁上下的朝鲜族女性(没有明说是不是男主的妻子)→久南随后找到水产男将其打了一顿→水产男只说认识,没说和他妻子有什么关系后面男主叫人帮忙认尸但是对方分辨不清,随口和男主说是他妻子(这里是不是他妻子都有可能,我个人认为不是他妻子)最后画面是久南妻子回国下火车的镜头,有人说是想象有人说是现实,我觉得是想象(因为他妻子穿的衣服和离开时一样)大概就说这么多,总之这电影看一遍是很难看懂的,因为我总是把教授妻子和男主妻子混在一起= =。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这剧本写的是真的很不容易,讲了一个完整动人的故事还深刻剖析了朝鲜族底层人民的无奈和绝望,在中国不被人待见,在韩国低人一等,他们就像电影里一样奋力拼搏避免像狗一样活着,却又无所苛求
《黄海》讲述了一个在中国延吉当出租车司机的朝鲜族人,妻子跟一个韩国人跑去了韩国,他意志消沉,整天沉湎于麻将赌博中,欠了一身债,最后迫于无奈,接受了一个黑帮老大让其去韩国杀人的任务,故事由此一波三折。
其实,很多导演都对一些边缘群体投以关注的目光,但是大部分导演却是以一种高高在上或者猎奇的心理来对待他们。
罗宏镇则完全不同,影片中的写实风格,让人感觉到导演不是浮光掠影的描写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态。
他通过将其生活环境真实的展现给观众,让观众能够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他们生活的艰难。
尽管我没有去过延吉,但是中国很多二、三级城市其实都很相似,所以我能感觉到《黄海》一片中的对延吉这座城市描写的写实程度,其中比如麻将馆、狗市、乡下的村落这些场景,让人恍惚间以为这又是哪位中国独立导演用DV拍摄的纪录片。
这种对生活环境的写实程度,不是一般同类影片在摄影棚中通过人造场景所能体现的。
说起这部电影凌厉写实的冷硬派风格,让我不得不想起去年中国也有一位导演在尝试这一风格,并试图借此作为自己的标志。
这就是高群书和他的《西风烈》。
或许他和罗宏镇一样,感觉到了现今亚洲影坛洋溢着一种虚假的、软弱的、煽情的、恶搞的、歌舞升平的精神鸦片的麻醉氛围,想借一股冷硬风格给靡靡之音的影坛注入一剂强心剂。
然而,不幸的是,高群书过多的把关注点聚焦在了冷硬的外部因素上,最终他选择了黄沙漫天、遍地荒芜的中国西部作为展示其理想中的冷硬派风格的场所。
甚至不惜把余男也打造成一种男性气质,但是,里面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和跟在好莱坞后面亦步亦趋的故事情节,使得我看到一半时,差点在影院爆棚般的轰隆隆声中睡着了。
相比而言,《黄海》的故事情节非常经得起考究,两个半小时,导演分成了四个章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开始第一章的单线叙事发展到第二章已经变成了两条线,越往后线索越多,相关的人物轮番登场,各种线索交叉在一起,却主次分明,张弛有度,毫不凌乱,所以,我很佩服这位年轻导演对故事的掌控力,电影发展到现在,故事越来越难讲述了,特别是悬疑片,对故事的叙述能力要求更高。
当然,所有的这一些,写实的场景、多线索的故事,并不是仅仅为了给观众讲述一个真实的、生动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满足一下观众的感官愉悦,而是体现了罗宏镇一贯的主题,看看这群边缘人是如何生活的,看看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被逼上梁山。
随着影片章节的逐步递进,每一条线索的增加,每一个人物的出现,似乎都是在往男主角的脖子上套了一根死亡的索环。
罗宏镇选择了“朝鲜族”这一夹在中韩之间的群体,不知道是不是有某种政治意图,或许只有导演一个人知道。
但是,在此,我不想让尚未确定的“政治意图”来掩盖影片已经确定的“道德意图”,如果我们再不关注那些所有的边缘群体的生活困境,他们的命运将如影片开始的那只疯狗的命运,它们的结局也一如影片结尾中男主人公的结局。
或许只有在中韩之间的那片广阔的、冰冷的黄海是他们唯一的归宿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影片中的暴力,随着故事的发展,影片越来越暴力,最终,渐渐的由智力游戏转向了暴力游戏,斧头帮式的砍杀让人觉得人命似乎并不比一条狗的命金贵多少。
或许导演有他自己的想法,比如他想表现随着各方势力的介入,边缘群体的生活越来越险恶。
所以,对于这部电影而言,暴力究竟是它的瑕疵还闪光点?
只能见仁见智,我始终认为,以暴力来表现暴力,就如同“以暴力来对抗暴力”一样的不可取。
不过,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中,美国学者詹姆逊曾经煞有介事的说道,其实电影里只有两样东西:暴力和色情。
尽管如此,观众还是有自己的选择。
是在暴力中看到智力?
还是在智力中看到暴力?
是在色情中看到爱情?
还是在爱情中看到色情?
在中国东北吉林省的东部中、俄、朝三国交界处,有一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边市。
延边市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金久南,为了送妻子李花子去韩国打工,借了六万块钱。
当地收入水平低,平均月工资二三千,而在韩国打工,平均一个月挣到六千到一万,所以有很多人去韩国。
女人比男人好找工作,不少家庭都是妻子去韩国挣钱。
李花子很久没有寄钱回来,人也联系不上。
久南内心苦闷,总是犯赌瘾,经常在麻将桌上把白天开出租挣的钱输个精光。
有一天拉活时,久南碰到接韩国汇款的女人,他赶紧上前打听消息。
女人很不耐烦,不情愿地打了电话,结果还是没有寄给久南的钱。
看到久南失落的样子,女人数落他,你妻子肯定跟韩国人了,别再等了,这种事太多了。
晚上打麻将,久南又输光了。
对桌的汉族人骂久南高丽棒子,久南爆发了,掀了桌子就开打。
房间里乱成一团,惊动了赌场老板绵正鹤。
绵正鹤打听到了久南的情况,通过久南的债主找到久南。
他摆给久南一条路。
如果久南去韩国首尔杀一个人,并且把大拇指带回来,绵正鹤就给他六万块钱。
久南犹豫了,绵正鹤说你难道就想活得跟狗一样吗?
久南没回答。
久南去花子娘家,老丈人坐在炕上,抽着烟,对久南说对不起,你再找个女人吧。
久南去母亲家看女儿,女儿刚两三岁。
久南母亲说,早就看出来花子不是好女人,眼睛长得媚,跟狐狸似的。
久南跟母亲说,你的眼睛不也长这样?
母亲劝久南也去韩国,找个韩国女人过日子,不要再想着花子了,女儿可以交给她抚养。
久南没有说话。
半夜醒来,久南看着熟睡的女儿,终于下了决心。
绵正鹤给久南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地址和人名,让久南记住之后,把纸烧掉。
条件是这样,久南先拿到3000块钱现金,是在韩国十天的生活费,另外拿到一张5万7000块钱的存折,等杀人回来之后给他密码。
如果久南失手,或者滞留在韩国,那么他的母亲和女儿就会遭到不测。
久南从延吉出发,坐火车到大连,然后乘坐偷渡船抵达韩国。
船舱里挤满了偷渡的人,小船在海上不断颠簸,很多人晕船晕倒。
到岸时,昏睡的久南被叫醒。
人群急匆匆地被驱赶到岸上,而夜里晕倒昏迷的一个女偷渡客,不知生死,被船员扔进海里。
久南早晨醒来,发现别的偷渡客都走了,接头的人给他一张纸,上面有个地址,说十天后在那里上船离开韩国,那张纸就相当于船票。
久南坐车到了首尔,找了个破旧的小旅馆住下。
他要杀的人叫金承贤,住在一个公寓的五楼。
公寓电梯只到四楼,去五楼只能走楼梯,而楼梯在四楼那里安了铁门锁住。
久南仔细观察,一直到深夜还在蹲点。
首尔的夜里很冷,久南冻得不停跺脚。
这么看来,他真不像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兼赌棍啊,心思缜密,吃得了苦。
有一天,久南蹲点从4楼坐电梯下来,出了电梯门正巧撞到一个人,老板模样,正在关一楼的铁闸门。
老板看到久南,非常惊讶,因为一眼就知道久南不是这里的住户,就问他是谁,为什么在这里。
久南支支吾吾说不上来,老板守在门外的司机就要冲进来,被老板制止了。
老板问久南,是朝鲜族吧。
久南低着头不做声。
老板觉得自己猜对了,掏出钱包,给了久南一些钱,还关照他天冷了去找个桑拿房睡觉吧,不要钻楼道了。
久南出去之后,暗中观察,从楼道的灯里发现那个老板上了5楼。
原来那就是他要杀的人,金承贤。
这样蹲点几天之后,久南确定了规律。
金承贤每天凌晨2点回家,司机在楼下看着他进家门,楼道里的灯熄了之后,才开车离开。
久南去小市场买衣服,也拿着妻子的照片到处询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打听到了妻子的下落。
一个小店老板告诉久南,经常看到花子和一个货车司机在一起。
久南找到那个货车司机,问到了妻子的地址。
可惜久南到妻子的住处时,她刚出去了。
久南砸门闯进去,发现里面一片狼藉,刚打过架的样子。
一片凌乱之中,久南发现女儿的照片。
看来花子其实还是很挂念家里的。
久南问妻子的邻居,邻居说刚刚一个男的来找花子,他们吵架之后离开了。
久南很激动,他想找回妻子,可是十天的期限马上就到了。
久南给绵正鹤打电话,求他多给几天。
绵正鹤说你不要耍花样啊,不想你妈和你女儿出事吧。
久南心如刀割,把剩下的一点点钱全给了花子的邻居,请求他,如果花子回来,一定要留住她,等他过来。
杀人行动正式开始了。
没想到的情况发生了,久南发现金承贤进门之后,有两个人也进去了,楼道里一阵搏斗声。
那个司机居然无动于衷,安然地靠着车抽烟。
突然有个人摔下来,重重地砸在车上。
司机看了之后,又急又气,踩灭了香烟也上楼了。
又是一阵搏斗,之后没有声音了。
久南糊涂了。
久南上楼,发现金承贤已经死了,那个司机也受了重伤。
司机和久南打斗,不小心从楼道摔下去,昏过去了。
久南过去割金承贤的手指,没想到警察过来了。
成群的警察和警车把小楼包围。
久南先跑到一户人家里,从窗户逃出来。
警察虽然百般追捕,久南还是侥幸逃脱了。
重伤躺在医院里的司机,原来是受一个社长的手下指使,找了俩人刺杀金承贤。
从社长的方面看,久南也是司机找来的杀手之一。
现在的情况是,金承贤和俩杀手死了,但久南逃跑,一旦被警察抓到,事情也就败露了。
社长气急败坏,把手下狠狠训了一顿,要求尽快找到久南灭口。
久南按“船票”上的地址找过去,发现是一片工地。
给绵正鹤打电话,关机。
原来绵正鹤其实根本没想让久南回来。
黑道大哥就是厉害,这算盘打的,光赚不赔。
金承贤死了呢,绵正鹤可以顺理成章地收钱,也不用给久南那五万七,因为久南根本回不来;金承贤要是没死,绵正鹤也无非就花了三千块,大不了再想办法杀他。
黑道的道义在哪儿呢?
让人一阵苦笑。
现在久南处境艰难万分,警察和社长都在找他,中国也回不去了。
雪上加霜的是,电视新闻里说有一个中国偷渡过来的女子被杀害了,杀手看起来和那个货车司机非常像。
久南冒着被抓的风险打电话给警察局,询问那个杀手和死者的情况,但是鉴于韩国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始终得不到信息。
久南陷入了绝望。
乘坐大巴车的时候,突然有警察上来检查身份证,久南赶紧跳窗逃跑。
终于逃脱了警察和警犬的追击,在冬天的树林里,找个地方坐下。
他的手臂被子弹击中了,他艰难地翻开衣服查看伤口,还挺深的。
他往前看,痛苦地吸气,又往天上看看,委屈的哭了起来。
这都是受了什么罪啊?
他也无非就是想挣点钱还债(虽然杀人不算正常的工作吧),他也是吃了多少苦,兢兢业业地完成了任务。
没想到还被人骗了。
树林里痛哭的戏,可以让河正宇完全在演技派大家里立足了。
金社长查到久南是受绵正鹤指使过来杀人,于是派手下带几个打手去中国杀绵正鹤。
结果绵正鹤是战神级别的,不但没被杀死,反而把过去的几个打手全杀了。
绵正鹤押着社长的手下到了韩国,见社长。
俩人谈判,最后达成一致,绵正鹤也派人去杀久南。
这下要置久南雨死地的就有三拨人了,警察,社长,绵正鹤。
久南去见金承贤的遗孀,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表示一定要查清缘由。
没想到,绵正鹤的委托方就是金承贤妻子的情人。
原来,金承贤曾经是一位参加过世界级比赛的柔道选手,退役后从商,经营一些娱乐场所,生意做得很成功。
金社长就是他生意上的朋友。
本来俩人合作不错,但是突然有一天,金社长发现金承贤跟他的情人有染。
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夺妻之恨”吧,金社长起了杀心,于是就让手下买通金承贤的司机,司机又找了俩杀手。
另一边,金承贤的妻子,跟一个银行职员有染。
银行职员非常恨情妇的老公,在常去的一家餐馆里,每次一喝醉酒就嚷嚷着要杀掉金承贤。
餐馆老板当笑话讲给他老婆听,结果他老婆说,这是小事啊,我一个闺蜜是延边黑社会老大的马子,找他就能办。
当然这个是要出钱的,中间各人都能从中赚一些。
梳理一下,一边是金社长-手下(谋划)-司机(执行者主管)-俩杀手(执行者),另一边是银行职员-餐馆老板一家(中间人)-绵正鹤情人(中间人)-绵正鹤(谋划)-金久南(执行者)。
巧就巧在,这两拨,居然选在同一个晚上下手。
久南不知道这些啊,还去找金承贤的妻子坦白“罪行”,哪知道这个女人正是他这边杀人链条的起源。
她马上告诉了银行职员,银行职员找了俩杀手去杀久南。
结果轻敌了,找的俩菜鸟,不但没有杀掉久南,反而都被久南杀了,临死之前招认了是银行职员指使。
与此同时,金社长和绵正鹤同归于尽了。
久南拿钱托人去殡仪馆认尸。
那个人也没仔细看,出来就告诉久南,就是他妻子。
久南拿到妻子的骨灰,决定杀了那个银行职员。
到了银行,发现金承贤的妻子正跟职员交谈。
他这才终于明白职员为什么要杀金承贤。
久南看着妻子的骨灰,放弃了杀人的想法。
来到黄海边,拿刀威胁一个船上的老头出海。
久南伤重失血很多,渐渐昏迷。
老头把久南和骨灰盒都扔进了茫茫的大海。
剧终。
田径、马拉松、美式足球、拳击、自由散打、赛车、、、、整一个运动全能啊~
介呢吗也太狠了,打不死啊!!!一堆堆血肉啊的,还有韩国警察太菜B 了吧,我朝一个城管灭他三千绰绰有余!!!!!157分钟,的垃圾!!!!
电影完全没必要那么长啊
《追击者》后的继续追击
这个导演的风格我还蛮喜欢的,少了很多现在韩国片的影子。B级的段落,真稀饭。
导演我信错你拉。这黑暗压抑的吧,看完直接怀着一颗沉重的心去睡拉。P.S.绵老大很帅。
不喜欢这种颓废电影,更不喜欢男猪脚
翻译问题啊,看不懂!!!!不知道在说什么,就看到斧头不停的砍人砍人砍人!!
前半段好,后半段主题明显散了。
罗宏镇就那么回事吧,虽然比上一部《追击者》成熟很多。
演的莫名其妙的,感觉片中的唯一主题就是韩国人很弱,无论是警察还是黑帮,都不如一个中国赌徒。
看到一半,表妹说后面的很血腥,我说我不怕血腥也不怕暴力,我怕爱。
韩国人的脸包括名字,让我始终没分清哪个是谁的老婆,所以都看岔戏
前面鋪設得好,但可惜越往後力道越弱,於是只剩下動作戲了。1125천장관
太长了 还是跳看+影评 比较合适
反映中朝韩交界的冲突,朝鲜族缺乏关爱、丧失话语权乃至生存权,遭遇的种种迫害。故事脉络混乱,更有刻意商业化植入的血腥暴力及性爱情节,令本该更优秀的本片散发着刺鼻铜臭。该着墨的地方走了神,精力都浪费在手持抖动、飙车砍人上。也对,票房万岁。
很好看的南朝鲜电影
后面好乱啊...
朝鲜族卑微的人物的一生....悲剧!一般吧,,,没有说得那么好,,比较长闷
比他的上一个片子宏大、曲折、精致、刺激。上半部分男主人公的绝望使影片超越了很多“警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