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2015年多伦多电影节的印度参选影片,导演莉娜·亚达夫是一位女性。
这部电影聚焦印度贫困的乡村,村里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一切重大的决定比如要不要为妇女购入电视机都是由当地长老说了算。
影片讲述的是三个女性从逆来顺受到觉醒反抗的历程。
拉尼,15岁嫁为人妇,婚后2年便死了丈夫,独自一人照料年幼的儿子和婆婆。
拉尼15年没有碰过男人,躺在床上的婆婆好似是她最终的结局。
拉尼唯一的乐趣便是与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聊天,这是她黑暗生活的一丝光亮。
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她不惜抵押房屋去借款。
婚礼当天,媳妇剃了短发反抗,婆婆躺在床上死去,儿子借机厌弃新媳妇,与狐朋狗友寻花问柳。
终于有一天,儿子找妓女被扣留下来,只能请老妈还钱赎人。
或许是对儿子的堕落过于失望,或许是不忍只有15岁的媳妇走上自己的路,她选择将房屋卖掉还债,也将媳妇送回喜欢的人身边。
拉荞结婚多年,但一直未能怀孕。
丈夫经常以此为由,对她拳打脚踢。
即使她是村子里最能干的女人,手工作品得到了工厂的认可,每个月都有工资,也不能被丈夫好好对待。
拉荞心灰意冷,但是好姐妹碧琪丽告诉她,无法怀孕不一定是她的原因,有可能是他丈夫的问题,还为她介绍了一个男人。
两人xx之后,拉荞果然顺利怀孕。
但是,丈夫知道这个消息后恼羞成怒,对拉荞又是一顿打骂。
拉荞这才知道,丈夫一直知道他自己无法生育,却将愤怒发泄在自己的身上。
拉荞对丈夫死心了,所以在争吵的过程中丈夫着火了,她没有去救而是离开。
碧琪丽是一个流浪舞团的歌舞女郎,同时也是一个妓女。
她的个性和身材都很火爆,见识也比一般的农村妇女高很多。
在她感到很累的时候,勇敢地拒绝老板的接客要求。
三番五次,老板逐渐不再喜欢她,转而追捧另外一个更年轻听话的女孩。
频频对她示好的同事拉丹也只是想和她一起逃出,继续让她做皮肉生意。
片中唯一尊重女性、为女性着想的一对夫妻,被村里的混混逼得搬离了村子。
这是不是象征着这个村子已经被传统习俗所吞噬,只有离开才能拯救自己。
于是,在印度一个传统节日的晚上,她们三人决定放下一切,抛下束缚,出发去新的城市。
从此女人们不靠男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始有自尊,有希望的新生活。
或许这个结局十分理想化,但是对于印度女性迈出那一步却意义重大。
毕竟,在一个被传统、宗教掌控的男权社会,要想活出像个人样,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与代价。
电影的名字叫做《炙热》,全片看完之后我回想到底是哪里炙热,是一开始的漫漫黄沙,尘土飞扬,所处的环境炙热吗?
还是女性身处水深火热的境况炙热?
但我更希望理解为片中彼此帮助的女孩子们的心是那么的炙热。
片子有很多处相互对比和首尾呼应的手法,影片的开头莱约和拉尼坐车回来,莱约伸头出去感受舒服的风,这个时候拉尼一把把头巾盖回到莱约头上,但莱约后面还是拉着拉尼一起感受这自由自在的热风。
片尾纳罕(拉尼的媳妇,名字是四个字,记不住,在这里就叫她纳罕吧)也同样是坐在车上,不过不同于影片开始,这一次她是离开,而同样的是她也在感受这舒服自在的风。
故事的主人公大概是四名女孩,主要是其中三名女孩的故事。
拉尼,14岁嫁人,15岁生孩子,17岁死老公,儿子17岁时她32岁,为儿子娶妻。
莱约,和拉尼是好朋友,大约是有相同的经历,但她一直没怀孕,本以为是自己生不出,后来发现其实是她老公生不出。
比莉,一个舞娘,同时也是一名妓女,在各地巡回表演,某一次她把拉尼烂醉的老公送回家,自此认识了拉尼,和拉尼成为朋友。
以上三位女孩在片中属于互相救赎的关系。
纳罕,拉尼的媳妇,最后离开了那里,也算有个好结果吧。
说说能记起来的片中的几处对比:1、母女、婆媳关系的对比影片开头,是村子在批判一名私自跑回村子的女性,因为她嫁人了,不可以再回来,她被强行送回,哪怕这个女孩痛哭着呐喊不要回去,因为她的丈夫在外面有女人不要她,而她被家中其他所有男性随时强暴,包括她丈夫的哥哥、父亲等人,而她的母亲也只是在听到这些稍微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把女儿送走了...纳罕也是14岁的年纪,被家中长辈嫁出去,定亲的时候还要增加彩礼钱,男性却离席,只剩下女性在讨价还价。
那些母亲似乎都理所当然地把女儿推出去。
拉尼嫁人之后大约也是经历过不太好的婆媳关系的,但片中没有细讲,因为婆婆在拉尼儿子结婚的当晚就去世了,之后拉尼就睡到婆婆的炕位,完成了身份转变,同样的开始对媳妇苛刻。
拉尼的儿子强行要和纳罕发生关系的第一次,拉尼受不了跑去找比莉一整晚。
影片结尾又发生了这样的事,这一次时间空间都在重复交织,她想起自己的经历,听着纳罕的哭声,还有同一时间比莉也在遭受同样的性侵,画面强烈的对比让人窒息,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拉尼进去把儿子拉开,不允许他这样伤害纳罕,拉尼终于不再和那些婆婆、母亲一样,她改变了。
2、女性是否应该接受男性的帮助的对比a. 比莉的一名男同事,喜欢她,鼓起勇气想带她走,可他说出的未来却是换一个地方,他来当老板,比莉继续做舞娘,比莉狠狠地把钱甩在他脸上。
因为这个男人对未来的想法是比莉依旧只是一名妓女,真好笑,他说他爱她,但他却还要她做妓女赚钱,却美其名曰让所有人都爱她,她会是最有魅力的最闪亮的。
看到这里才明白前面比莉多次不主动接受他的照顾之类的是多么清醒,女性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希望身处困境的自己能得到帮助,这个帮助她的对象往往被幻想成男性,而如果真的有一名男性在此时出现并表示了一些善意,真的很可能会因此想跟他走,以为他可以就此拯救自己,可是想一想又怎么知道眼前的是救赎还是新的牢笼啊...b. 纳罕的男同学,算是好的例子吧,至少在片中结束时都是好的,他想和纳罕结婚,但是给不起彩礼,纳罕结婚后,他骑单车很久来找纳罕,给纳罕带了书,最后拉尼把卖掉房子的钱给了一部分他,让他带走了纳罕,纳罕会继续读书,希望她可以有好的结局啊。
c. 拉尼电话那头的神秘男人,一次打错的电话,他们开始聊天,影片结尾三位姑娘来到一个分叉口,大家不知道往哪走,电话铃声响起,拉尼和男人讲了现在的情况,最后拉尼讲她现在要彻底遵循自己的心,按照自己的心意活着。
哇,太好了,我本来以为会变成拉尼询问男人走哪里,男人给出一个方向,但是拉尼没有,她有自己的想法,她不再去依赖别人,不再依赖男人了,这真的太好了!
d. 基山和他妻子,这应该算是他们夫妻对整个村子女性的帮助,妻子会给孩子们书看,让孩子们受教育,基山帮忙把村子里女性的手工艺品卖出去,让她们有收入。
可是讽刺的是,腐朽守旧的村子男性并不善待他们,恶意满满,因为他们认为最好的老婆是没有读过书的女人,而女人怎么敢自己赚钱,最后基山被男人们打个半死,夫妻也搬离了村子。
这其实很像现实中一部分意识觉醒的女性,想帮助其他女性,不仅阻力重重,还被打压驱逐。
3、火的对比,当时是一个什么节日,要烧一个很大的纸扎的公仔,而莱约的丈夫也因为莱约怀孕在打莱约,拉尼到了,开始反抗,过程中莱约丈夫碰翻了火盆,引火烧身,房子也烧起来了,和外面在燃烧的那个巨大的节日纸扎公仔也是一个对比。
姑娘们的友谊真的好好啊,这一部分不用详细说,去看看电影,真的很互相帮助。
纳罕会给被家暴的莱约上药,拉尼也保护了纳罕,比莉帮助了莱约想成为母亲的愿望,莱约的丈夫意外失火,拉尼和莱约去比莉,比莉二话不说就开车三人离开。
只是我有点担心她们离开的时候有没有带钱啊,希望她们会有美好的未来,莱约希望自己生的是女孩,也希望女儿能和自己一样在乡野间天地中长大。
糟糕的男性,片中除了纳罕的男同学、基山、拉尼的神秘电话男人,其他男性都基本好糟糕,明明知道是自己不能生育的莱约的丈夫总是家暴莱约,拉尼的儿子也是烂,拉尼阻止他性侵纳罕之后,他愤怒地对两个女人说他以后再也不回家了,说什么女人离不了男人,好笑,到底是谁离不了女人,反正拉尼把房子卖了走了,村子里的其他男性也是,自大暴力。
影片的结尾虽然姑娘们都离开了,看起来都还不错,很开心,很自在,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未来会是什么样呢?
希望她们都可以好好的。
1、弯曲,并不是低头或失败,而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2、心里有就有,心里没有就没有。
3、人生下来的时候都只有一半,为了找到另一半而在人世间行走。
有的人幸运,很快就找到了,而有人却要找一辈子。
4、当一个女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着,生活的起点,也意味着终点。
5、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一定要骗我。
就算你心里多不情愿,也不要告诉我你最爱的人不是我。
6、伏特加是我们拥有的一种奢侈品,鱼子酱也是我们拥有的一种奢侈品,但时间不是。
7、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8、所谓深情挚爱,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来,一个人吃饭没有两个人吃饭开心。
9、我甚至连他的一张照片都没有。
他只活在我的记忆里。
01二刷了《炙热》,里面的女性地位,让我忍不住要把现在的性别问题与过去的奴隶制度来类比。
如果不把奴隶制度取缔,那么不管奴隶们怎么争取更多权利,也不过是在这个制度之下,被允许享有的东西多一些,但奴隶和奴隶主永远不可能实质上平起平坐。
因为,天然的身份已经决定,即便奴隶真的争取来了所有权利的对等,那也是奴隶主赐予的,他可以决定给或不给,给多或者给少,什么时候给或什么时候收回。
我很厌恶听到有些人跟我说:“咱们国家女性的地位已经够高了,比非洲那些国家强多了。
”这感觉特别像奴隶主跟奴隶说,我对你已经够好了,多的是对奴隶更差的奴隶主,所以,你该知足了。
《沙漠之花》里的有句话:驼队里最后一只骆驼跟最前面的那只走得一样快,而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事,会影响我们所有人。
如果把全世界的女性比喻成一个驼队,那么的确有些发达国家,那里的女性走在最前面,他们看起来和男性几乎平起平坐,可是别忘了,这个队伍不只由走在最前面的骆驼组成,那些走在后面的也是这个队伍的一部分,那些发生在少数落后骆驼身上的事,也会影响整个驼队前进的速度。
02落后的骆驼,现在过得是什么生活呢?
《炙热》里几乎每个女性的处境都让人看了感到胆寒,引起强烈的生理厌恶。
上过大学在隔壁村子当老师的女性,被男孩子们骚扰,被村民们嘲讽,成了主流社会排挤的对象,他们说:“读书的女孩都当不了好老婆。
”娶她为妻的男人,被说让整个村子颜面无存。
生不出儿子,只能生女儿的女人,被称为“贩卖女孩的机器”。
嫁了人但是遭受夫家虐待的女性,跑回自己娘家,却被娘家人驱逐,村里的长老们对她说:“结婚以后,你的娘家就不再是你家了,回你丈夫那去吧,别让整个村子跟着一起丢人。
”即便她告诉家人,丈夫家所有的男人都在强暴她,她怀孕了却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如果回去那家人会杀了她,她还是被送上了回夫家的车。
传统,是不可违抗的,女人的命运就是嫁人,然后被夫家百般虐待、蹂躏、作践,她必须忍受,或者就去死,没有别的选择。
男性长老们拥有着最高权威,女性连看电视、使用手机都要提出申请,经过长老批准。
女性代表跟长老申请想要买一台电视,理由还得加上“电视也能让男人们打发时间”。
可长老们却并不想给予女人这项“恩赐”,他们说,我们已经后悔批准你们使用手机了,其他男人起哄说,旁边村子看电视的女儿都开始穿牛仔裤了,下次这些女人该开走我们的车了,似乎女人穿牛仔裤、开车,是一件匪夷所思、滑天下之大稽的大逆不道之事。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别把女性当人,就当成奴隶,接受“女性就是奴隶”这样的设定,或许会更容易理解她们所遭受的一切对待。
03电影的主角之一拉妮,一个32岁的女人,还没有我现在大呢,却已经做了15年的寡妇,她14岁嫁人,17岁丈夫意外去世,儿子今年17岁,她正张罗着给儿子找老婆。
在儿子结婚前夕,她跟婆婆说:“谁能把我从桑卡那救出来呢?
当他开始夜不归宿,你说,一切都会好的,后来他有了外遇,你又说,一切都会好的,桑卡因为那场事故去世,一开始你诅咒我,然后又说一切都会好的,但是什么也没有好起来。
古拉博的新娘子来了之后,轮到我躺在床上,谎称说这一切都会好的。
“
她自己是性别不平等的受害者,但在面对儿媳妇时却又不自觉地成了拥护者,她身处地狱不可自救,却又亲手把另一个女人拖了进来。
当儿子出去嫖娼,夜不归宿,挥霍无度的时候,她会回到家里骂儿媳,怪她不能取悦自己的丈夫。
当家里丢了钱,她第一个把罪名安在儿媳头上。
她本来兴高采烈的给儿子娶媳妇,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抵押了房子,当时或许抱有希望,希望一个女人的到来,能让她的日子真的好起来,起码好过一些呢,可事实是,不仅没有好过,反而连自己的好大儿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垃圾。
她对儿子无能为力,这世上唯一可以让她拥有一点权利去摆弄的人,只有儿媳,所以自然地儿媳就成了她的出气筒。
儿子在结婚之前或许只是有些顽劣,捣蛋,可是婚后,却变得和所有男人一样不可救药,十足的混蛋,他强暴自己的老婆,把老婆当奴隶一般,动辄拳打脚踢,还花光了家里的钱,甚至在拉妮阻止了他对老婆的殴打之后,他扬言说:“你永远别想见到我了,我现在知道为什么爸爸离开你去找妓女了,我要看看你们这些贱人,没有男人怎么活。
”这些男人,被那个社会惯的,以为自己是世界的王者,是女人的天神了,女人本来就是他们的玩物,所以几乎每个男人都可以像对待牲畜一样的蹂躏自己的老婆,也可以在一切女性面前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04另一个女主莱约,她不像拉妮已经完全被那个社会同化,成了制度的维护者,她拥有反抗的意识,却没有为自己命运搏斗的机会和能力,所以只能默默忍受命运,在悲惨之中寻找一点点快乐。
她结婚多年,没有生育,丈夫对她拳打脚踢更是家常便饭,且时常拿不能生育这件事来羞辱她,她自己也被这件事困扰,直到后来妓女比莉告诉她,也许是男人的问题,她才知道男人也可能不孕。
后来在比莉的帮助下,她跟另一个男人幽会并成功怀孕了,当她把怀孕的消息告诉老公时,却没想到换来的是老公的震怒。
没错,他早就知道,不能生育的人是他自己,不是莱约,可他就是要把这个锅强行甩给莱约,男人怎么可能自己承认这种事呢,怎么可能去做被羞辱、被嘲笑的那一个,生不出孩子,那就百分之百是女人的错啊,男人怎么可能会有错。
就算是他自己不孕,那他不孕这件事也得由女人来负责。
不让女人受教育,不让她们学习知识,不让她们工作,没有财产多好,男人可以说什么就是什么,说女人读书当不了好老婆,她就不会去读书,甚至瞧不起其他读书的女人,说生不了孩子就是女人的问题,她就会卑微的忍受一切粗暴的对待,即便男人们把女人当奴隶当畜生,她也无从反抗,因为她一无所有。
对女性的各种“污名化”规训,让女性全部虚弱、无能、逆来顺受,只得唯命是从,永远套着枷锁,规训、教条、观念都被内化,女人成为和男人一样的传统的捍卫者。
05而妓女比莉,她风情万种,表面看起来独立、潇洒、豪放不羁,不受婚姻的束缚,可也不过是男人们的玩物,舞蹈团的老板把她当摇钱树,一旦给他创造不了财富,便没有了利用价值,男人们为她着迷,可就连看起来最老实真心的人,也只是想得到她,然后替她拉皮条。
她曾试图想要摆脱过去那种任由老板摆布的生活,可结果是自己的地位差点被取代,她不得不妥协。
她早就不容于主流社会了,不能参加好朋友拉妮儿子的婚礼,村里的女人们控诉她勾引了她们的老公,可想而知如果她停止了取悦男人,一个妓女将来的生活会是多么潦倒。
电影里唯一称得上有点运气的女孩,是拉妮的儿媳佳纳克依,虽然被迫嫁给古拉博但却有一个真心喜欢她的男孩,愿意骑很远的车来看她,想带她私奔。
后来,拉妮卖了房子,还给了小伙子一笔钱,让她带佳纳克依走,可是我对那个男孩却不敢抱期望,那个社会的男人都太烂了,男女地位过于悬殊,男孩或许可以对佳纳克依好一时,可是他能一直是个好人吗?
他能永远爱佳纳克依吗?
即便此时此刻,他们真心相爱,但地位的不平等,就让佳纳克依的命运完全的握在了那个男孩的手里。
只要女人的幸福、命运握在别人手里,她的幸福就永远像是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崩塌,因为,这一切全都凭运气,她无法为自己争取半分,全部要依赖别人的道德良知。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女性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个和睦的家庭,一个爱自己的老公,还必须要有事业、经济独立,她必须从家庭里走出来,拥有一个更大的世界,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多几分掌控,而不是依然陷在“女怕嫁错郎”的魔咒里。
06如果与电影里的女性相比,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女性的生存环境当然是好了太多,我们大概是走在中间的骆驼,不是最进步,可也不是最落后,但是难道这样就够了吗?
与过去相比,与更加落后的相比我们得到了更好的待遇,就应该感到满足而感恩戴德、感激涕零、止步不前,每日烧香拜佛感恩自己没有被更差的对待吗?
不是,我们如今获得的东西,不是被恩赐,而是理应拥有的,我们理应拥有的更多,那些被剥夺,依然未被归还的,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坚持不懈的争取。
而且即便现在女性们拥有的权利,似乎也面临着随时可能再次被剥夺的风险。
如果有人说现如今的女性地位已经很高了,那么不妨设想一下“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
” -作者-柒月暖阳,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花开成景,花落成诗,已出版《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
个人公众号:柒月暖阳,私人微信qyny0704
一群无能男人的狂怒,不是愧疚于自己的无能,而是把愤怒发泄在唯一与众不同的、被人们视为英雄的存在。
拉尼是个很矛盾的人,相比于她的两个好友,似乎更为传统保守,可是她又那样的开明智慧。
拉尼将她抵押房子“买”来的儿媳妇,居然交给了另一个男人,她甚至给了他一笔钱,说“她是我的女儿”。
也许是自己经历过,便不忍另一个女孩重复她的一生。
当莱约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她的“丈夫”却只会因自己的无能继续迁怒于她。
她的丈夫明知是自己的问题,却让她一直背负着不孕的名声。
比莉是“女王”,其实只是ji女,哪怕她比其他两人通透,也并不能过得幸福。
即使和其他只会看比莉头部以下的男人不一样的拉朱,请她同他一起离开,也不过是想要成为她的新老板。
村子里唯一受过教育的女人,可以教书,可以帮村子谈来生意,却依然不被认可。
你看,多么懦弱无能的男人们啊,他们不思进取,却终日把不幸压迫给女人。
明明他们信仰的传说里,女神杀死了魔王,可这也并不会让他们学会真正的着重女性。
杀了魔王就净化了他们的生命吗?
不是!
魔王死了便可以脱离黑暗了吗?
没有!
腐朽的人才是真正的魔王,才是导致黑暗出现的根本。
不是没有睿智的男性,可他们也一样会逼死他。
这样的社会,才真正叫人绝望。
电影里有很多呼应的情节。
莱约的“丈夫”被误伤、被火焰吞噬,仿佛被火烧死的魔王,可魔王还有那么多。
片头拉尼她们在车上探出窗外开心的大笑,片尾一头短发的佳娜可依也向着窗外流露出笑容。
结局其实感觉甚至可以称之为“he”,房子被卖掉了的拉尼,“丈夫”死了的莱约,自由了的比莉一起开车逃离这个愚昧落后黑暗的村子,哪里还能比这里更差呢?
那车上有一双翅膀,她们一起剪掉了头发,仿佛抛去了一切黑暗。
从现在开始,一切从心而定。
当年她的妈妈这样告诉她,她也这样告诉另一个女孩
她一眼看去就和其他人不同
只有抱着“会好的”心态,才能有支撑下去的动力吧
把孩子当作女人人生的意义,是对自己的辜负,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先学学做人吧
靠自己
她们开着一辆五彩斑斓的三轮车,仿佛插上了翅膀
无能却又死要面子的男人
“买卖”
可是这样腐朽愚昧落后的规则该被打破了
那个晚上拉丹郑重的穿上本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场的领口带褶皱的黑色丝绸衬衫,他鼓起勇气,并且也拿出他全部的诚意:他全部的钱。
我一直觉得,男人肯把全部身家托付给一个女人,不亚于他能给予的最庄重的承诺。
拉丹真的爱碧琪思,他想以一个英雄的形象来拯救碧琪思,当碧琪思因为新来的竞争对手意志消沉的时候,不善言辞的他热烈又真诚的赞美碧琪思,他说:你不要看轻自己。
所以,他想到的办法就是,跑到另外一个地方,他为碧琪思当皮条客。
拉丹是吃醋的,最一开始碧琪思拒绝接客的时候,他傻乎乎的向碧琪思表达自己的开心,他请求碧琪思关紧帐篷的门以防走光。
然而,在设想和心爱的女人如何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时,他能想到的还只是让碧琪思去当婊子。
只是因为在床上受到一个温柔情人的尊重,碧琪思开始拒绝接客,她对老板说:生活除了金钱和性爱还有别的。
然而,即使在那个愿意把所有的钱交给她,带着她走的男人拉丹眼里,她的生活也只有性爱和金钱,她是个婊子,她只能做婊子,她未来也只能是婊子。
碧琪思慢慢的把头低下去,她小小的奢侈的自尊心,就这样死去了。
爱情中最绝望的事,是连最爱你的人,都觉得你不配拥有美好。
要是有人告诉我他对印度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无头无脑不知所云的歌舞片,那我绝对有理由怀疑他们村才刚通网(划掉,玩笑话)。
事实上,那个一直被当做笑柄的印度“宝莱坞”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好莱坞靠近。
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不免总被放在一起比较。
当然论综合国力,我对咱大天朝有绝对的自信。
可是光拎电影业进行比较,我一米八的气场瞬间少了半截。
当国内“流量电影”仍风头正盛,一水儿导演忙着圈钱时,印度正在被电影改变:《三傻大闹宝莱坞》直指印度应试教育弊端《地球上的星星》关注特殊儿童成长《我的个神啊》讽刺印度宗教混乱《摔跤吧爸爸》呼吁女性改变自身命运没错,全都是阿米尔·汗当电影具有社会批判意义,就成为了那根撬动地球的杠杆,举重若轻。
BBC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中一位被采访者这样说道:“我们有最棒的文化,但在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女性的一席之地。
”谁能想到这样的言论出自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之口呢?
这部纪录片是以轰动一时的“黑公交轮奸案”为题材拍摄的,真实客观地还原这起案件。
而印度政府却以内容敏感、容易造成骚乱为由,禁止此片在印度播出。
男权至上、物化女性。
谁能说这不是印度社会最需要被关注的问题?
由莉娜·亚达夫执导的《炙热》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电影,通过展示印度底层女性群像侧写印度女性生活现状。
导演作为“非典型”印度女性(受过高等教育、独立生活)的代表,选择了平视而非俯视的角度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典型”印度女性生活原貌,这件事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
回到电影本身,影片讲述了三位女主人公不堪生活重压最终决定踏上寻找新生活之旅的故事。
三位主人公均为“典型“女性的代表。
碧琪丽,跟随舞蹈团到处演出的舞女,主要以做皮肉生意为生。
观念前卫开放,但性格却又意外地天真烂漫。
口口声声说“生活除了金钱和性爱还有其他”的她实则为了谋生无法逃离这种生活。
拉荞,由于不孕长期遭受丈夫的家暴,但仍保有对生活的热情。
虽然随着剧情的发展她知道自己能以制作手工艺品谋生且证实实则不育的是丈夫,但懦弱的性格还是让她尽力地维系着这段岌岌可危的婚姻。
拉妮,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这样:“32岁的寡妇,有个17岁的儿子,我的视力越来越差了,我的背部一直疼痛,还想听更多吗?
我15年没碰过男人了。
”相比其他两位女主,拉妮更具代表性,她的一生就是绝大数印度女性的一生。
(鄙视链:生了儿子>生了女儿>不育女性)一出生就被剥夺受教育权,因为“读书的女孩会成为坏妻子”。
正处十三四岁好年华,却被父母当做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卖给婆家。
童婚后早孕,为丈夫生下儿子,操持打点家庭、与锅碗瓢盆“共事”。
只有当儿媳进门、自己成为躺在小床上的婆婆之后,生活才会轻松一丢丢。
哪知,事与愿违。
她颤巍巍地捧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已经整整十七年了,儿媳妇还没接手就将它摔了个粉碎。
在影片塑造的众多性格、命运迥异的女性角色中,我尤其偏爱拉妮。
可以这么说,不到影片的最后一秒,都不能说你认识了一个“完整”的拉妮。
整个角色饱满、真实还有一种矛盾的美感。
随着剧情的发展,整个角色由浑浊复杂变得清澈笃定。
她在影片中的转变是令人惊讶的。
但仔细回想,她的转变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一 ,披肩。
观影时我有意地观察拉妮。
发觉她有一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将搭在头上的披肩往下扯扯。
她看起来很依赖披肩。
除了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时,她总是用披肩将自己裹紧地严严实实的,像个茧。
在她生活的那个村落,受过教育、独自坐汽车、直视男人眼睛的女人会被认为是蛊惑人心的“巫女”。
她不敢做任何有违女性“本分”的事情。
所以,她捂住自己的嘴巴好不让自己发出声音,用披肩遮住自己的头发甚至大半张脸好回避别人的目光。
这就是她保护自己的办法。
影片尾声,与儿媳妇詹琪告别时,她下意识地用披肩盖住詹琪的头发后,看着眼前十五岁的女孩,像是想起了什么,笑着摘下詹琪头上的披肩。
这样的改变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很酷。
二,电话情人。
一个自称沙鲁克·汗的陌生男人频繁地打电话给拉妮。
第一次通话就暧昧地称自己为拉妮的爱人、英雄。
拉妮沉寂了十几年的心,在这个男人的“撩拨”下重新开始跳动了。
可在印度,女人一旦丧夫,基本就意味着要守一辈子寡了。
别说改嫁,就连和某个男人来往稍微密切一些都会被指责为“不守妇道”。
一边是礼制,一边是真心。
保守传统如拉妮,她会怎么办?
答案就在影片中,大家不妨自己去找。
影片中一道道的细节丰满了人物形象,赋予角色以灵魂。
非要说《炙热》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结局过于理想化了。
正如知乎用户 @陈小惜 所说: “三人剪掉长发,坐着碧琪丽再次偷来的机车,兴高采烈离开噩梦般的家乡,迎着未知的新生活,唱着歌,挥着手,驶过去。
这样的结局,理想化,令人尊重,但缺少说服力。
要知道,生活永远不会如此简单容易。
”希望有这么一天,像拉妮这样的女性也能大声说出“生为女性,我不抱歉,我很骄傲”。
今天看了这部印度的女权电影,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女性所受的苦难。
电影里的女人们最开始实际上也是愚昧的,她们处在男权社会的秩序之中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长期以来的顺从让她们显得懦弱、甚至帮助男性压迫女性。
这里面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场面是妻子告诉丈夫自己能赚钱之后竟然受到了丈夫的殴打和辱骂,他觉得妻子比自己能挣钱是一种耻辱,里面多次以男性口吻提到“女性离开男性活不下去”,在我周围的夫妻实际也存在这种情况,男人觉得女人赚不了什么钱也不应该去赚钱,体现了自大又自卑的心理。
所幸电影里的三位女主角在最后抛弃了“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生活,希望女性们都能拥有自己的梦想,放弃依附于谁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一群无能男人的狂怒,不是愧疚于自己的无能,而是把愤怒发泄在唯一与众不同的、被人们视为英雄的存在。
拉尼是个很矛盾的人,相比于她的两个好友,似乎更为传统保守,可是她又那样的开明智慧。
拉尼将她抵押房子“买”来的儿媳妇,居然交给了另一个男人,她甚至给了他一笔钱,说“她是我的女儿”。
也许是自己经历过,便不忍另一个女孩重复她的一生。
当莱约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她的“丈夫”却只会因自己的无能继续迁怒于她。
她的丈夫明知是自己的问题,却让她一直背负着不孕的名声。
比莉是“女王”,其实只是ji女,哪怕她比其他两人通透,也并不能过得幸福。
即使和其他只会看比莉头部以下的男人不一样的拉朱,请她同他一起离开,也不过是想要成为她的新老板。
村子里唯一受过教育的女人,可以教书,可以帮村子谈来生意,却依然不被认可。
你看,多么懦弱无能的男人们啊,他们不思进取,却终日把不幸压迫给女人。
明明他们信仰的传说里,女神杀死了魔王,可这也并不会让他们学会真正的着重女性。
杀了魔王就净化了他们的生命吗?
不是!
魔王死了便可以脱离黑暗了吗?
没有!
腐朽的人才是真正的魔王,才是导致黑暗出现的根本。
不是没有睿智的男性,可他们也一样会逼死他。
这样的社会,才真正叫人绝望。
电影里有很多呼应的情节。
莱约的“丈夫”被误伤、被火焰吞噬,仿佛被火烧死的魔王,可魔王还有那么多。
片头拉尼她们在车上探出窗外开心的大笑,片尾一头短发的佳娜可依也向着窗外流露出笑容。
结局其实感觉甚至可以称之为“he”,房子被卖掉了的拉尼,“丈夫”死了的莱约,自由了的比莉一起开车逃离这个愚昧落后黑暗的村子,哪里还能比这里更差呢?
那车上有一双翅膀,她们一起剪掉了头发,仿佛抛去了一切黑暗。
从现在开始,一切从心而定。
当年她的妈妈这样告诉她,她也这样告诉另一个女孩
她一眼看去就和其他人不同
只有抱着“会好的”心态,才能有支撑下去的动力吧
把孩子当作女人人生的意义,是对自己的辜负,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先学学做人吧
靠自己
她们开着一辆五彩斑斓的三轮车,仿佛插上了翅膀
无能却又死要面子的男人
“买卖”
可是这样腐朽愚昧落后的规则该被打破了
三个女人,三种悲剧的代表,根源都是印度那种男权至上文化。
给五星是因为我挑不出缺点了,很喜欢。
这部电影反映的信息很多,一开始个人以为只是单纯反映印度的性文化,但其实关于教育、发展和传宗接代的观念都有涉及,不仅仅是一部解放女权的电影。
————————剧透分割线————————只是有点疑问的是,拉纳对肚皮舞娘的感情到底是真的吗?
剧中拉纳说她眼睛很美,她说他是唯一一个不关注于她脖子以下的男人。
到这里我以为是真爱了,但后来拉纳却给她钱,说带她去德里重新开始创业(就是做她的皮条客)。
所以到底哪个是真的?
一个年轻时被醉酒丈夫毒打的女人,幸运的是丈夫早死了,在婆婆的讥讽中熬到儿子长大,可惜儿子继承父亲基因,是个废物,为了偿还儿子欠款卖了房子,废物儿子也离开,女人彻底从旧环境中走出。一个被丈夫经常毒打的“不孕”女人,经过提醒后发现可能是男人没有生育能力,女人找人结合怀孕,一直知道自己情况的男人暴怒,在火海中丧生,女人得以离开旧家庭,她希望生一个女儿。一个从小被老板带着表演的女妓,当事业出现危机时,暧昧对象要带着她逃离去重复这个事业,女人心中爱的火花熄灭,和好友一起逃离重新新生活。
只能说很棒!!特别是拉妮决定卖掉房子给了詹琪自由,自己去寻找新的生活,拉荞终于对丈夫的反抗。生在印度,生了女儿只会让她受苦,生了儿子像古拉布那样不如自己掐死,所以其实不育反而是好的,或者死了老公日子反而好过。而且那个村子的男人看起来反而是不事生产的蛀虫啊!
从现在起一切都由我内心决定。为独立自主、自我意识觉醒不依附于男性及其它任何人的女性点赞,不受周围社会环境的束缚。女人要互助。
我说你们自由人别尬吹驴导演的电影ok?驴驴互助看得少了?
女性崛起开端,说明印度还远没有解决这个重大问题。
唯一一部让我在家社死的印度电影。。。
三星半,印度版末路狂花
末日狂花
政治正确你们就能乱飙分了?
白左影片。
【补標】
印度女性地位低得可怕,压迫到底总会有反抗。
这一看就不是三大汗拍的那种主流电影,印度女权,有点意思。
一边庆祝女性神圣的日子,一边女性发生着无尽的苦难,多讽刺啊。
过于理想化的结局。
虽然《炙热》没有一个现实主义电影的外衣,但它的内心是炙热的现实主义。影片尖锐地指出印度社会存在的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通过三个印度妇女边缘的甚至离经叛道式的最终归宿走向,反抗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这份勇气和担当最值得人称道,电影的社会价值显然要远远大于它的艺术价值。
美狗怎么不去管管印度的人权问题?看的度日如年整个人都不舒服
印度院线若允许这类影片上映,按理说是能够改善印度男尊女卑的风俗的。- -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吧 太难受了 腌臢的小屋
2星+,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