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诞生之初,一种奇怪的生物便出现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
他们不断进化、蜕变,终于成为我们所熟悉的小黄人的模样。
小黄人们毕生寻找邪恶的老大,以成为他的部属为荣,但是千百万年来的努力最终化成一场空。
经历了一段长久的沉寂,名叫凯文的小黄人决定再度上路,他带着热爱音乐的斯图尔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鲍勃,漂洋过海来到了1968年的美国。
三个小家伙偶然听说奥兰多即将召开“恶人大会”,于是忙不迭地赶了过去,并且阴差阳错成为女魔头斯嘉丽·杀人狂(桑德拉·布洛克 Sandra Bullock 配音)的随从。
很快斯嘉丽交给他们一个任务,那就是窃取英国女王的王冠。
在一场混乱的抢夺戏中小黄人毫无悬念的失败了,然后鲍勃阴差阳错拔出了石中剑,成为了英国国王。
斯嘉丽觉得受到了小黄人的欺骗,跑来找小黄人,鲍勃修改了宪法把王位让给了斯嘉丽,然后斯嘉丽把三人组关进了地牢。
三人组本意想给斯嘉丽道歉,没成想操作失误误让斯嘉丽以为三人组要谋杀她,发动恶人帮抓捕三人组,结果只有凯文成功逃脱。
凯文逃跑过程中误操作机器变成奥特曼,解救了差点被炸死的鲍勃和斯图尔特,并与斯嘉丽展开了一场大战。
在女王嘉奖三人组的时候,斯嘉丽抢走了王冠,但是被少年奶爸用冰冻枪冻住,抢走王冠,扬长而去,小黄人觉得找到了新老大,追随而去。
没看过《神偷奶爸》,听说小黄人是《神偷奶爸》中 的角色,由于比较受欢迎 来了部 自己的片子《小黄人大眼萌》。
从小黄人寻找卑鄙的主人开始 从恐龙时代,原始时代,古埃及,黑暗时代,拿破仑 中 每次为主人服务都能把主人给整死,这些主人们被小黄人“失手”害死之后,被困在冰洞之内小黄人们愈发焦躁不安,于是小黄人凯文,斯图尔特、及鲍勃决定挺身而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再次寻找可以效劳的主人,然后到了 美国纽约,英国,主人一个换一个 从中给观众介绍了历史也反应了每个时期的一些情况。
三个主要的爱香蕉的小黄人 凯文,斯图尔特,鲍勃,外形大眼萌。
凯文比较适合做老大,爱吉他的斯图尔特,爱宠物熊的鲍勃。
说说影片的萌点 每次主人被蠢萌的小黄人整死时,三个小黄人来到纽约时换成牛仔背带裤,小黄人在冰洞时,凯文变大时还有哪块 不记得了 影片比较适合孩子看又有点不适合 孩子也许不了解历史 只能看看小黄人搞笑点。
小黄人种族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他们的主人开心。
小黄人不停更换邪恶的主人,但从未找到一个合适的。
很多年过去了,小黄人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国度,他们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总感觉有什么不对。
他们内心空荡荡的,没有主人就没了人生目标。
“犯罪还未就绪。
”“却已躁动不安。
”此为犯罪,其乐无穷。
我想把莎士比亚从坟中挖出来,让他见识一下什么叫文采。
你们简直就是三个金色小药丸般的神奇帮手。
你们偷走的不仅仅是英国,还有我的心。
作为一部外传电影来讲,故事并没有真正的剧情可言,这也无外乎讲述它们整个起源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最为有趣的还是电影刚开始的时候被恶搞整蛊的桥段,一旦回归到剧情上来,电影的节奏一下子就变得散乱了起来,一会公路片一会冒险片拼接起来,虽然带动了全片的节奏,但并没有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剧情,莫名其妙是这部影片给人最大的印象,不知不觉的就陷入了一个剧情当中,而这个剧情对于女性和小孩子而言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男性来说,感性的成分太高,以至于剧情中伴有愚蠢角色的智商高情商低的低能设置就显得不是那么理智,不过总得来说,能够成就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小黄人这个角色实在太招人喜爱,从《卑鄙的我》中明显能够感觉配角高于主角的风头,而一旦单独拿出来成为主角,很显然它们的配角本色一览无余,只能说有些角色注定当不了主角,虽然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与招人喜欢的本质,可是在人物诠释方面,就像陈佩斯与朱斯茂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一样,不知不觉的就回到了原来的角色上来,也就是说有些人天生就演不了主角,就像电影里面的小黄人一样,天生就是配角的命。
电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单纯,电影里面小黄人就是单纯的代表,它们做不回自己,总想跟随世界上最坏的人,这是一种趋利避害逐强避弱的表现,只是这种表现一旦遭遇危险,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也就是电影里面所表现出来的它们并不是真正一心一意的跟随最坏的人,而是自己在没有遭受危险的前提下,一旦越过了这个范畴,它们也会进行反抗,进行斗争。
所以说逐强避弱是它们单纯的本性,趋利避害才是真正生命的意义,这才是电影所表达出来的最质朴的观点,也就是说无论再傻再蠢萌的东西,在选择上仍然脱离不开生命的本质。
还记得当年快要上映的时候内心是多么期待,存了很多小黄人的图片,还买了很多小黄人的周边,只要看到小黄人就觉得心情愉悦,我好像很少为一个动画形象这么疯狂过。
虽然这部电影是以卖萌为主的,但又不仅仅是萌,内容上充满了笑点。
从整体上看,故事结构很完整,讲了小黄人从生命诞生伊始的寻找Boss之路。
很多情节也设计得很有创意,比如披头士过斑马线、石中剑的传说等等。
最后小Gru的出现完美地和《卑鄙的我》衔接上了,小Gru和Kevin的对视还让我激动了一小下下。
这部电影充分证明了小黄人一直追寻的大坏蛋并不适合他们,最适合小黄人的只有Gru!
我觉得小黄人语莫名的好听,和他们的外表一样可可爱爱,不敢相信竟然是导演一个人的配音,明明能听出不同角色个性上的差异!
毫无疑问,三个小黄人中最惹人喜爱的是Bob,他实在是太太太可爱了,完全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又单纯又善良;Kevin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极具冒险精神,有智慧,有担当,颇具领导风范;Stuart绝对是团队中负责搞笑的那一个,他对音乐的专注和热忱倒是丰富了他的性格色彩。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还突出表现了小黄人们忠诚、团结、乐观、幽默的良好品质,这些更是他们的可爱之处。
总之,作为一部系列电影的前传,这部作品基本上没有瑕疵,小黄人成功地挑起大梁从配角转变成主角。
他们原本就只要萌就够了,更何况是萌到把人的心都融化了呢?
1. 片中899个小黄人配音都由导演Pierre Coffin一个人亲自配音。
2. 《卑鄙的我2》的片尾彩蛋可以看成是《小黄人大眼萌》的第一个预告片,里面可以看到三个小黄人在为影片试镜。
3. 影片故事发生在1968年,也就是42年B.G (Before Gru),即”格鲁前42年“。
1968年的42年后是《卑鄙的我》中格鲁和小黄人初次登场的年份(2010)。
4. 三个小黄人Kevin、Stuart和Bob的形象分别对应格鲁的三个女儿——Margo、Edith和Agnes。
5. 小黄人Bob的两只眼睛是不同颜色的,这在医学上叫做虹膜异色症(Heterochromiairidum)。
6. “小黄人语”源于世界各地语言,包括英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马来语,希伯来语和胡言乱语。
7. “小黄人语”中有的词组来自印尼语,例如“terima kasih”(谢谢)、“kemari”(来这里)、“yang mulia”(殿下)等等。
这是因为导演Pierre Coffin的母亲是一个印尼作家。
8. 小黄人会以不同语言说“谢谢”,例如:印尼语和马来语“terima kasih"、西班牙语”gracias“等等。
9. 片中一个小黄人摘下一只香蕉后说了一句:”C'est Banana, Miam Miam!“ 这句话在法语里的意思是:”这是香蕉,好好吃!
“10. 本片是《卑鄙的我》系列最长的一部电影。
11. 影片开始前,环球公司的开场音乐由小黄人献唱。
12. 三个小黄人参加的“坏蛋大会”与现实中的欧美动漫节十分相似,其中的斯嘉丽·杀人狂演讲的H大厅经常会用来举行动漫节最大型的活动。
13. 坏蛋大会上,我们可以看到Nefario博士正在向年轻的Gru展示他的最新发明——冷冻射线枪。
14. 坏蛋大会上那个利用时光机器从未来带回多个分身作为自己助手的Flux博士,他的名字来源于《回到未来》中的通量电容器(flux capatitor)。
15. 踩下水道盖子的四个人是Beattles乐队的成员。
16. 纽约的一个广告牌上印有理查德·尼克松竞选总统时的口号”Finally a name you can trust“(终于出现了值得你信任的名字)。
17. 影片结尾处小黄人Stuart用吉他演奏了范·海伦的歌曲”Eruption“。
但由于影片的背景年份为1968年,而Eruption的发表时间为1978年,说明Stuart比范·海伦提早十年演唱了这首歌曲。
18. Stuart将消防栓称为”Papagena“,和Kevin打开消防栓开关时吹的哨子,这些均来自莫扎特的歌剧”魔笛“。
19. Bod在加冕时戴上的英国皇冠在《卑鄙的我》中有短暂出场,就在小黄人为Gru的偷月计划纷纷献上自己的宝物的时候。
20. 小黄人为雪怪献唱的歌曲是唐纳德·奥康纳在《雨中曲》里面演唱的“Make 'Em Laugh”。
21. 在Bob的加冕典礼上,背景中演奏的音乐是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 No.1 in D”,这首乐曲曾用于1953年伊丽萨白女皇的加冕典礼,同时也是美国高校毕业典礼的常用进行曲。
22. 影片结束后有小Gru和小黄人互动的彩蛋片段。
23. 字幕后还有彩蛋:所有角色再次登场载歌载舞,最后被一头霸王龙吓跑。
以上内容来自IMDB,由编者整理翻译。
如有补充请留言图文并茂版→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I5OTgzMA==&mid=209480754&idx=1&sn=8cf785ebfd86b0ab8a319635271af110&scene=18#rd【如需转载请豆邮】--喜欢本文的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电影彩蛋堂,以后将发布更多同类型文章
在之前两部中《神偷奶爸》中,小黄人虽然是配角,却凭着蠢萌又神经大条的形象抢足了戏份。
最新一部《小黄人》干脆把整部电影都献给这些胖嘟嘟的小怪物们。
小黄人们当上了电影的主角,依然状况不断,把整部电影都搅乱成了狂欢派对。
小黄人神秘的历史也在电影中揭晓。
原来这些小黄人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存在,比人类还要悠久。
他们有伟大理想,就是要服务地球上最卑鄙的主人。
在小黄人扭着屁股追逐理想的过程中,无意间见证了许多有趣的历史。
古代最开始是恐龙时代。
小黄人果断选了看起来最凶猛的“小短手”暴龙当老大。
暴龙是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型肉食性动物之一。
暴龙很受科幻电影的欢迎,经常在电影中大吼一声就狂奔起来追逐主角。
可是在小黄人面前,暴龙显得有些笨拙,还被这些“衰仔”害得掉进岩浆。
其实许多化石证据表明暴龙并不灵巧,甚至不会大吼。
在小黄人善良天性面前,暴龙终于找回自己,摆脱科幻电影的愚蠢设定,重新变得笨笨哒。
镜头无意中扫过许多火山爆发的场景,这也符合恐龙灭绝的一大假设:超级火山爆发造成的环境突变。
恐龙时代之后,小黄人就遇上了人类。
随着埃及文明崛起,小黄人觉得自己找到新主人。
古埃及文明简直就是古老的代名词,从公元前3000年延续到公元前332年。
古埃及文明经历无数朝代最终灭亡时,秦始皇都还没有统一中国。
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馈赠。
尼罗河定期的泛滥,给古埃及人带来适宜耕作的沃土。
等到水退之后,农民只需在地里撒上种子,让牲口踩一下,就可以坐等丰收了。
在农业富余的支持下,古埃及可以有足够的民力来为法老建造金字塔陵墓。
只可惜,小黄人犯了个小小的工程失误,用金字塔压死了法老。
小黄人并没有气馁,他们黄色的小身影很快照亮“黑暗时代”。
所谓的“黑暗时代”是指中世纪,大约从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
后来的文艺复兴学者认为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停滞、文化落后、宗教迫害严重,所以把它称为“黑暗时代”。
事实上,中世纪并非一无是处。
在这个时期,西北欧经济得到开发,孕育了一些重要的近代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等。
而高耸的哥特式教堂也极具审美价值。
小黄人在一个哥特教堂中找到了新主人——吸血鬼德古拉。
他的原型来自罗马尼亚大公弗拉德三世。
据说他酷爱用木桩把人刺穿,土耳其人甚至传言他一次把两万人刺穿,任其腐烂。
这么一个恶人,也因为小黄人好心拉开的窗户而灰飞烟灭。
小黄人的下一位主人是拿破仑。
这位科西嘉人从小兵做起,稳定了法国大革命后动荡的政局,并凭借天才般的军事指挥能力击败欧洲王室的围攻,成为法国皇帝。
皇帝还让他们加入最重要的兵种——炮兵,足以看出拿破仑对小黄人的信任。
要知道,炮兵是拿破仑的王牌。
他最重要的军事胜利,都有赖于灵活机动的小炮。
小黄人显然参加了远征俄国计划,在冰天雪地中为皇帝开炮。
只是一不小心,小黄人一炮把拿破仑本尊轰飞。
当然,一场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由英雄或小黄人决定。
当数目庞大的法军难以在苦寒的俄国获得补给时,就已经注定是个败局。
无论如何,小黄人还是被当做替罪羊。
他们被迫隐姓埋名,等着再次出山。
1968年的美国与失败相比,平庸更让小黄人挫败。
即使理想已经遭受了无数次打击,他们还是再次出发,勇敢去追梦。
这一次,为了找到新主人,他们到了1968年的美国。
1968年距离二战有二十多年,“战后一代”已经成长起来。
美国以超级强国的姿态傲视世界,德国和日本的经济也以奇迹般的速度快速发展。
但富足并不意味着安定。
美苏争霸是世界的主旋律。
为了与苏联对抗,美国直接参与越南战争,却陷入战争泥潭。
借助1960年代才大量出现的彩电,媒体很快把真实的战争画面传回到国内。
美军的战争暴行被披露后,反战呼声高涨。
民众四处游行,在芝加哥、纽约、华盛顿举行大型集会,要求美国从越南撤军。
初到纽约的小黄人,也毫无理由的热情反战。
与此同时,美国的民权运动也在高涨。
黑人民权、学生运动、妇女运动此起彼伏,对主流文化提出挑战。
1968年,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嬉皮士运动也应运而生。
年轻的“战后一代”用叛逆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对权威的不满。
这些嬉皮士服装奇特,吸大麻,推崇性自由,反对安逸的中产生活。
根据这一年的调查,纽约75%的学生都尝试过大麻。
很多嬉皮士都来自于富裕家庭,却愿意在马路边搭便车,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
小黄人也聪明的学会了这一“搭便车”方式,只是他们的目的不是“爱与和平”,而是寻找卑鄙的主人。
年轻人的不满情绪还反映在流行文化上。
同样叛逆而自由的摇滚乐,也在1960年代成为时髦。
许多传奇性的乐曲都是在1968年推出,比如披头士的"Hey Jude",大门乐队的"Hello I love you",西蒙和加芬克尔的"罗宾森夫人"。
在这些歌曲中,歌手鼓励听众打破世俗,以独立的精神来生活。
这些摇滚乐队的演唱会能聚拢大量人气,气氛热烈而疯狂。
“那谁”乐队的主唱就在一次表演时热血上脑,把手里的吉他都砸了,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摇滚动作。
小黄人大概是受此影响,也在一段疯狂演奏后,酷酷的砸烂吉他。
面对分裂的美国,1968年参选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提出竞选口号“让我们团结起来”。
小黄人登陆纽约时,正看到他的竞选广告。
尼克松成功当选美国总统,从越南全面撤军,废除南方的种族隔离,还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阿波罗11号也在他任内成功登月,在太空竞赛中领先苏联,让美国长出一口气——虽然登月的照片有可能是摆拍的,还被小黄人偶然撞见。
然而,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不诚实的表现,导致他被迫辞去总统职位。
显然,除了有能力有作为,美国民众对他们的领袖还有别的要求。
英国皇冠小黄人在美国找到女魔头斯嘉丽,成功当上她的随从。
斯嘉丽派给小黄人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夺取女王的皇冠。
帝国皇冠是英国王权的象征,常常用于加冕仪式和重要典礼。
现在的版本是1937年重新制作的,共使用了2868颗钻石,273颗珍珠,17颗蓝宝石,11颗祖母绿和5颗红宝石。
当时的英国依然是“日不落帝国”,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来自南非、印度等地的宝石,也象征着女皇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权。
然而随着殖民地解放,英国早已不是往日的“日不落帝国”,帝国皇冠也有些名不符实。
更何况,经过“光荣革命”的英国早已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斯嘉丽对皇冠的渴望,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执念。
这么多宝石做出的皇冠自然很沉重,女王也不乐意天天戴着。
皇冠很多时候就放在伦敦塔里展览,直到重要典礼时才被“请”出宫。
伦敦塔位于伦敦市中心,实际上是属于英国王室的一处城堡。
它的功能很丰富,既是国王的宫殿,也是关押重要犯人的监狱,还是牛顿监督铸币的地方。
保卫森严的伦敦塔曾经关押过许多重要人物。
亨利八世在这里关押他的情妇安妮博林,理查三世在这里关押废黜的侄子,一战和二战时的德国间谍也被关押在伦敦塔。
如今的伦敦塔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小黄人假扮成游客,成功混入伦敦塔。
但不走运的是,皇冠正好被女皇戴出宫。
小黄人只好在马车里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展开了一场争夺战。
但小黄人的能力战五渣,眼看就要被逮捕,却不经意从石头中抽出一把剑,诡异的成为了英国国王。
“石中剑”的故事来自于亚瑟王的传说。
在传说中,亚瑟有一次急于比武,从石头中拔出一把剑,被预言会称王。
后来,亚瑟在魔法师梅林和圆桌武士的帮助下,果然成为英格兰的王。
亚瑟王是虚构的人物,真人原型可能来自6世纪抗击萨克森人的一位不列颠人首领。
无论如何,亚瑟王的故事还是在民众中广泛流传,并被改编成各类文学和影视作品。
故事的最后,小黄人打败了阴险的斯嘉丽,把王位归还给女王,并去追随新的主人。
他们暂时生活在公众视野之外,等待着下一次亮相。
相信在女王的传记中,一定不会忘记小黄人英勇而伟大的贡献。
但小黄人已经不需要传记作者的二次加冕。
他们传说早已超越历史,永远铭记于人心。
历史如浮云,唯香蕉与爱不可辜负。
改编自我的日记:http://www.douban.com/note/504644191/
2024/06/30重看吉米亨德里克斯的吉他、安迪沃霍尔的罐头和香蕉、伊丽莎白二世的柯基、美国街头的反战游行与嬉皮士、公路上的女武神骑行、Abbey Road的专辑封面、登月的“谎言”、尼克松的竞选…彩蛋:Kevin回城堡偷武器后的装扮是第一滴血的史泰龙,从水潭里缓慢露头是现代启示录,还致敬了各种经典包括野蛮人柯南、电锯惊魂、回到未来、金刚、捉鬼敢死队、乱世佳人、黑湖妖潭,还有the door、the turtle 、the rolling stone、the kinks、the who、Van Halen、魔笛、雨中曲等摇滚及音乐彩蛋1968年,1月布拉格之春、日本全共斗、越战春季反攻,4月马丁路德金遇刺,5月风暴席卷巴黎,8月披头士发行Hey Jude,苏联坦克开进捷克斯洛伐克…前前后后还有切格瓦拉失败、肯尼迪遇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第三次中东战争、文化大…make love,no war
小黄人本是《卑鄙的我》系列中的配角,专职卖萌搞怪,在快冷场的时候逗大家一笑。
然而,如此引人注目的萌物,却没有在系列前作中喧宾夺主,甘心充当绿叶。
到了这一部小黄人大电影,竟以小黄人的视角书写起源故事,没有了超级大坏蛋格鲁和可爱的艾格尼丝,全片效果可想而知。
起初我们并不知道小黄人这个种族的来历,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辅佐格鲁。
原来他们是一个比恐龙还要历史悠久的族群,超级崇拜大恶人,只要是展露出邪恶一面的动物,他们都奉他为老大。
只不过,以凯文为首领的这群小黄人,却是完完全全的老大克星。
影片开始几分钟,就为我们呈现了小黄人来到美国之前的历任老大,是如何被他们克死扑街的。
这一段颇为有趣,一开场就给我们制造了不小的高潮,也拔高了笔者的观影兴致,以至于后面频频出现冷场的感觉。
虽然始终没有找到超级大恶人,小黄人们却觅得一处安居之所。
然而长时间没有领袖的他们,却渐渐失去了活力,并面临灭族的危机。
时间一转便来到了六十年代,背负着族群的命运,凯文自告奋勇的带领鲍勃和斯图尔特踏上了寻找超级大恶人当领袖的路途。
从这就能了解到,为何《卑鄙的我》中,这三个小黄人戏份最多,这和他们通过此次经历在族群中获得了极高地位有关。
影片核心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末的美国和英国,带有浓厚的年代特征,尼克松、反战游行、电视娱乐、英国女王、披头士等等年代元素汇聚一堂,更何况还有世界上最容易被好莱坞嘲讽的国家,自然影片也会大加恶搞,这也算是整部影片除开萌贱小黄人之外最具幽默元素的部分。
当然笔者印象最深的恶搞元素莫过于爷们儿般的伊丽莎白二世在皇冠被偷走后,去酒吧狂喝,掰手腕连大老爷们都能随便虐。
还有披头士也以秀腿的方式出场,原来他们拍摄那张著名的一排横穿马路的海报,竟然正好从小黄人头上踩过。
当然,由于有英国这个超级梗存在,石中剑的传说也被拿出来揶揄了一番,以及英国的黑暗料理,女王卫队,皇室管家等等。
要想很好的体会这部电影中各种冷幽默的梗,显然需要对年代热点和国家文化有一些了解。
即使有这么多有趣的细节陪衬,仍旧无法掩盖大反派不给力的缺陷。
斯嘉丽是一个万恶敬仰的超级大恶人,开场被塑造的牛逼哄哄,还穿着能变成喷射器的裙子一飞登场,怎么看都像是钢铁黑寡妇,凯文自然也被她迷住,拜她为带头大姐。
待电影进入正题,斯嘉丽要凯文三人去盗窃女王皇冠,笔者却觉得这个反派太弱比,被凯文戏耍于股掌之间,直到黔驴技穷,倒是她男人却是一个很不错的发明家,显得很聪明。
最后,凯文最终还是克死了这个大姐头,这一对恶人夫妻,竟被童年的格鲁用冷冻枪轻易制服。
也因此,小黄人们终于觅得自己梦寐以求的超级大恶人老大。
小黄人克死老大的宿命得以终结。
当然,片中开场的大恶人博览会上,我们还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耐法里奥博士和他发明的冷冻枪;片尾彩蛋中,格鲁的暴躁老妈也登场亮相。
这样一个前传作品,最不能缺的始终是系列前作的情怀。
《卑鄙的我》中的小黄人就像是《冰川世纪》中的松鼠,他们充当配角尚能完美的达成导演安排给他们的任务,一旦放单、独立成作,效果却会大打折扣,《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笔者不禁好奇,如果让冰川世纪中的倒霉松鼠单独主演一部电影,是否仍会达到正传系列中的效果。
从本片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史歌出品,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史歌2015年9月14日傍晚
Universal小黄人版的开场曲和熟悉的Happy Together一响起来的时候整个人就振奋了 更别说还有很多喜欢的梗 女王爱喝酒啦 养柯基啦 下午茶啦 亚瑟王的石中剑啦 雪怪Yeti啦 电锯啦疯狂原始人啦 Beatles过马路啦 Nirvana摔吉他啦 具有时代感的Nixon竞选口号啦 还有很多不记得的以及没认出来的 求补充还有年轻gru的出现也很暖心 看到冰冻枪效果的那一刻就知道要出场了 有种心领神会的赶脚整个观影的点就是辨认小黄人在说什么(Bravo,farewell,let me do it,future boss....之类法语西班牙语英语杂糅的minion语)和认梗 总之看得我是心满意足 其实来豆瓣完全是强迫症怕梗没get全来找共鸣的哈哈哈
比想象中好哈哈哈,全场靠猜,最喜欢斯图尔特!
我觉得对于卖萌片的要求不就是它萌不萌吗?
为什么会有这么无聊的反派!
我不知道要說什麼……
这部片子把我的智力拉低到幼儿园水准。全篇大多是靠浮夸的动作和音乐来制造笑点,适合小朋友,却不适合我们这种喜欢语言型幽默的成年人。老实说,这部片子我看不到片方的诚意,感觉小黄人就是拿来抢你们兜里钞票的工具。没有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我真心觉得皮克斯在这一方面做得更好
卖萌到了讨好的地步。
看看预告片或者宣传片段就够了,小黄人当主角的电影很糟糕。
Bob人物塑造最好了。好好可爱呀~~~
本年度最没有想象力的中文译名——小黄人
小黄人赛高!真是黑了一路哈哈哈
失望,3 Minions的主线凌乱不堪,这集的Scarlet Overkill完全赶不上Despicable Me1的Gru那样一上场就鲜明得吸引眼球那样拥有动画史上值得着墨的转身。环球到底有没有搞清楚小黄人从来只是点缀,真正吸引人心的是Gru冷酷之下的温情。2015.09.14@UA 3D IMAX
这个系列的主线剧情一直很弱,但是看到那么多萌物也算值回票价了。各种自黑与黑人的尺度惊人。凯文和鲍勃官方CP属性希望续集能保持!没看到《嘻唰唰》剧场版真是一大遗憾
看一看~笑一笑~三个傻蛋闯奥兰多~
小黄人这一远古物种的搞笑起源记!
做好了为卖萌而萌的准备,却发现连萌都不萌
伊丽莎白真的好像啊。太可爱了,不过胖子说,这是在黑英国吗?哈哈哈哈,真有点大不列颠小美利坚的味道
嘤嘤怪bob好可爱
没有核心价值,就是装萌
没心没肺笑一个半小时。片尾曲Mellow Yellow名副其实...
3.2,其实小黄人还是适合做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