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剧透,谨慎阅读)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张大户春天到了,减肥的日子来了。
3月不减肥,4月徒伤悲。
不知道你的身边是不是也充斥着各种立志减肥的FLAG。
反正张大户的朋友圈减肥、健身是这一段时期永恒不变的主题。
我也很想减肥但每次都被美食的诱惑和自己的惰性所击倒。
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可乐。
《行走距离》
本片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墨西哥电影,获得了多项国际小电影节的奖项。
豆瓣评分:8.2分
(以下内容为剧透)男主角费德是一个400斤大胖子。
400斤有多胖看看这场面就知道了,好像一座肉山一样。
费德虽然胖,但是心地善良,温和,非常的童真。
过于肥胖的身体让他行动困难,只能呆在家里过单调乏味的生活。
虽然胖和瘦都是个人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但是胖到影响健康了就真应该减减肥了。
像费德这种心地善良的人明明会有很多的朋友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肥胖限制了他,不能正常的生活,只能呆在家中。
身体也有严重的心脏病,想做什么都做不了。
为什么要让肥胖毁了我们的生活呢。
费德最快乐的事就是每周六妹妹和妹夫来看望他。
但即使是自己的亲妹妹也嫌弃他身上有味道。
这一天妹夫拉蒙给费德看了他们旅行时拍的照片,激发了费德摄影的欲望。
妹妹一家走后,拉蒙艰难的出了门。
从自己家走到巷口这短短的几十米,费德都走的异常艰难,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经过千辛万苦费德终于来到了年轻人保罗的摄影器材店,买了一款最便宜的数码相机。
保罗也是一个善良的年轻人,在和费德的接触中,保罗觉得这个萌萌的胖大叔很有趣。
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朋友。
保罗经常来找费德,一起吃饼干,看电视,做手工。
俩人还一起看漫画,看的居然是山寨版的《死亡笔记》,真是夜神月听了会沉默,L看了会流泪。
妹夫拉蒙也来找费德玩,费德把《死亡笔记》介绍给拉蒙看,俩人都入迷啦,看的不亦乐乎。
还让对方把自己写的死亡名单分享出来,真是幼稚死了,跟小孩一样充满了童真。
妹夫拉蒙最近在休假,不顾老婆罗绍拉的阻挠,天天来找费德玩。
保罗也来找费德玩,三人就聚到了一起,保罗和拉蒙刚开始互相看不对眼,俩人较劲,费德中间调和,最终三人都成了好朋友。
这哪里像成年人,分明就是三个小孩嘛。
让我想起了童年,我的朋友A和朋友B,他们俩个都是我的好朋友,但他们互相不认识。
我介绍他俩认识,他们也是互相的较劲,后来玩着玩着就成了好朋友。
迷上摄影的费德性格也变的开朗了,他决定走出家门,报了一个旅行团,去梦寐以求的海边看一看。
但是旅行社的人一看他的体型,就婉拒了他的订单。
失落的费德决定走出家门,去找其他的旅行社。
但是这一走,却让他昏倒在路上。
当拉蒙和保罗找到他时。
费德已经躺在了医院里,肥胖的身躯让他的心脏承受着巨大的负担。
费德的心脏每分钟跳120下,体积已经是正常人的两倍啦。
费德出院后,由妹妹罗绍拉照顾他的吃喝拉撒睡,甚至连洗澡都得妹妹帮忙。
这么胖的身体别说生活质量了,连尊严都没有。
这样的生活让费德非常的消沉。
为了让费德重新振作起来。
保罗又来找费德,并让他看了他昏倒前拍摄的照片,每一张都是专业摄影师级别的。
并且给他带来了最高档的相机。
要陪他一起去海边。
妹夫拉蒙也来了,要用自己的车拉费德去海边。
这三人真跟小孩一样,一定要帮助费德去海报冒险。
这时候“妈妈”(妹妹罗绍拉)来了,以费德的身体条件为由,阻止三人的冒险行为。
三人不顾“妈妈”的反对,来到了海边。
静静地在海边等待着日出……
整部电影非常的“幼稚”,充满了童真。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保罗要跟费德交朋友毫无逻辑,没有道理。
看完之后,我懂了,这三个人都是小孩,小孩做事讲什么道理啊。
我真的好想再跟我的小伙伴们去冒一次险。
彩 蛋导演自己对电影的解读: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囚犯被囚禁在自己身体里的故事。
他最终找到了反抗的力量。
在和人们的接触中把自己从身体里释放出来。
有时候我们把自己长时间的封闭起来,这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走出来,而这只需要一瞬间就好。
我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命还不足以发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奇迹和经历。
我的愿望是抓住这样清晰的时刻与观众分享。
(原话是英文,渣翻译见谅)
整部片子的叙事曲调异常平静、平和。
主人公费德是一个患有肥胖症和心脏病的900多斤的大胖子,终日只能呆在房间里,做点手工勉强维持生存。
偶然一次,妹夫雷蒙和费德分享带着妹妹罗绍拉出去旅行时拍的照片,并给费德展示了新买的相机,从此费德便爱上了摄影。
费德拄着拐杖,拿着手巾,独自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一家影像店,用自己能够支付得起的价钱买了一个打折的相机。
可不久,相机的充电器坏了,费德打电话给影像店的老板保罗报修,保罗犹犹豫豫地还是来了。
充电器修好以后,费德给保罗支付了150比索,还请保罗喝咖啡和饼干。
最后保罗离开的时候,将150比索给费德留下了,但带走了一整盒的饼干。
从此以后,保罗常常来费德家里,和雷蒙一起,陪费德聊聊天,看看无聊的电视剧,或者一起做做手工,欣赏费德拍的照片。
后来费德想去海边,保罗送给了费德一套专业摄影师用的相机,费德坐在雷蒙卡车的后斗上,三人一起驾车驶向海边… 费德的人生在我们看来是不幸的,唯一的妹妹罗绍拉对他嗤之以鼻,费德与她分享拍的照片,费德:“看看这只蝴蝶,挺漂亮的,是吧?
”罗绍拉:“嗯,没觉得”费德:“你看这张拍的,好棒啊!
”罗绍拉:“那不就是个普通电话啊,五岁小孩都能拍出来…”换来的是不屑一顾,不过幸好,他还有两个朋友和他一起。
当费德想去海边,却因为缺钱在旅行社购票失败而闷闷不乐时,保罗和雷蒙为费德打理好了一切,就在三人准备出发的时候,碰巧妹妹罗绍拉来了,妹妹拦住费德,罗绍拉:“别做梦了,费德,来,回床上待着去。
”费德:“不,罗绍拉,我就要去,这是我的相机,我的人生,我的梦。
”最终,他们还是出发了。
费德坐在卡车的后斗上,路过的风呼呼地吹着费德鬓角的头发,道路两旁的树飞快的向后退去,几个小时后,他们抵达海边。
雷蒙和保罗扶着费德,三人站在海岸边,保罗:“现在干什么?
”费德:“等”保罗:“等什么?
”费德:“日出啊”雷蒙:“日出?
”费德:“对啊”…歌词:过去的生活充满遗憾,尽管我的灵魂备受折磨,我仍希望前路义无反顾,在暴风雨中寻得安宁。
看到有推荐随手买了这部墨西哥电影《行走距离》的票,不想太浪费@北京国际电影节 的好机会,顺便装个文艺青年的逼。
结果开场五分钟的时候我甚至是有点后悔的,一个生活在贫民窟、生活枯燥的肥胖症患者,每天从醒来到闭眼都充满着沉重的呼吸声。
感觉像是部格调压抑的法国文艺片。
但就在我还没后悔到想回家的时候,变化来了。
男主费德的妹妹和妹夫来看望他,给他看了他们旅行的相片。
以此为契机,费德想起了自己多年前也有台老式相机,他把它翻了出来,拖着沉重的身躯去几个街区外的相机冲印店,洗出了照片。
年轻时的自己和家人的脸给了他触动,他和小店员交涉,买了一台旧数码相机。
小店员保罗是个一身朋克打扮,听金属,看漫画的年轻人。
他贪财,使坏,卖给费德坏的充电器,但又良心发现,去费德家给他修好了。
因为一场大雨而停留,使他对这个孤独寂寞的胖子有了些恻隐之心。
而费德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
他向妹夫请教拍照的技巧,保罗经常过来陪他聊天,他对保罗在看的漫画产生了兴趣甚至看得上瘾介绍给了妹夫——你们知道那是什么漫画吗?
death list!
墨西哥山寨版死亡笔记233!
费德和妹夫私下讨论过自己的死亡清单上要写上谁,他俩不约而同地写了罗莎娜,费德那个严厉得几乎不近人情的妹妹。
费德的生活有了亮色,但他还有更大的心愿,在屋里拍不出好照片,他想去外面,去海滩!
他与旅游公司联络,强求妹夫和保罗背着妹妹带他去办手续,但是旅游公司用借口拒绝了他,一个200公斤的胖子,他们当然不想承担风险。
失望的费德独自一人出门拍照,等大家找到他时,他已经因为心脏病发而被送到医院了。
出院后,一向忙碌而严厉的妹妹,还是温情地照顾了他。
但他的身体已经坏到被医生限制外出了。
一个人的夜晚,他在自己的“死亡清单”上狠狠地划掉了妹妹的名字,在最上方的位置,写上了自己的。
而就在他以为生活将要重回枯燥的时候,保罗来了。
保罗说,要带他去海滩!
保罗冲洗了费德最后一次出门时候拍的照片,那是非常棒的镜头感非常好的照片。
“天才摄影师在家里也是拍不出好照片的!
”所以他要带费德去海边,甚至给他带了最新的相机和镜头。
妹夫看过费德的照片后,也同意了。
罗莎娜是唯一阻止的人,但这一次,费德自己面对一向强势的妹妹,不顾自己的安危也要坚持。
三个男人开了一天车开到了海边,费德笑得像个孩子。
保罗问:“现在我们该做什么?
”“等。
”“等什么?
”“日出。
”“日出?
”“对,日出。
”影片以黎明的海岸边三个男人的背影为结尾。
我不知道费德会不会拍到好照片,也不知道他的生活会不会再次迎来一个黎明。
也有人觉得这个结局还是蕴含着绝望,whatever,任观众去想象了。
我觉得这个戛然而止是好的。
这部影片打破了我对墨西哥电影的固有印象,既没有黑帮枪战贩毒,又没有和美国的对抗或民族意识,甚至都没有任何“墨西哥风情”,有的只是小人物的生活,平凡,不堪,但还是有温情。
每个角色都描绘得很好。
我从不知道墨西哥电影可以这样。
保罗这个小帅哥很出彩,他对费德的态度变化和他为他做的一切都表述着他内心的善良勇敢,即使他留着杀马特的发型看着山寨的漫画还偷吃费德的饼干。
妹夫对费德的善意是一开始就表露无遗的,他和保罗虽然一开始不对付(那里很搞笑w),像是瞧不起毛还没长齐的小鬼,也稍微有点固执,但他还是能接受新事物,很快就和新的小朋友相处融洽。
片中三个男人的友情很棒,但即使妹妹罗莎娜戏份较少,对她一开始的印象也不好,可她守在费德床边和之后的悉心照顾,也说明了她对哥哥血浓于水的亲情。
这片大概挺难有资源吧所以我剧透得很彻底。
不过万一有机会看到,我还是推荐大家,值得一看,尤其是喜欢小众文艺片的人。
最后,千万不能胖!!!!!!!!
千万不能胖!!!!!!!!
千万不能胖!!!!!!!!
在很失意的时候,看了这部电影,最开始的画面用孤独两字形容已足够形象,但是费德好像并没有特别的孤僻,他对外界很渴望并非拒绝,他的家虽然破旧但胜在整洁,也有一双灵巧的做手工艺品的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可能也靠这些手工品来维持生计,身体有恙,上了年纪,物质贫穷,一辈子就活在那一亩三分地,全世界的穷苦人民好像都是这样,索性他的妹夫给他看了一次相机外的世界,重新勾起了他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他也找到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媒介:相机,小小的相机给了他极大的精神力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相互尊重的朋友,虽然他在朝自己梦想奋斗的路上受到了打击,阻碍重重,但他也没有放弃,身体不堪重负之时,也仍旧在尝试出门,甚至有一个片段,他在死亡日记上写下的名字都是他亲爱的人,会觉得很感慨,有时候人在痛苦之时,也动过伤害最亲近之人的念头,可能感觉他们仿佛才是给自己带来伤害最大的人,但是清醒之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最上面,但其实无论挣扎着伤害谁,最后痛苦的都是自己,悲观的时候总是看不见彩色的。
不过他最后还是站起来了,朋友们帮助他,一起去海边,去海边的路上我也非常亲切,恍惚间也像我回乡间的小路,他们最后也一起努力到达了海边,这个画面让我突然记起看过一个cheems的小短片,从讲述作者小想去看极光,长大后身体因上班到出现问题时,突然放下了一切去追逐梦想,但是实现的那一刻却又感到莫大的空虚,我不知道为何费德在到达海边之时没有这样实现梦想的落差,他甚至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说等日出,我不知道其寓意,或者说,日出对他而言,意味着一种新生。
整部片子都节奏缓慢,音乐也非常好听,墨西哥的背景并不算特别浓厚,就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小故事,直至影片结束,我回想片名:行走距离,是如此贴切,或许我没有这样沉重负荷的身体,但心灵上的负担又何尝不是把人压得寸步难行,因为我性格懦弱,受到挫折之后,想到的也是逃避现实,我希望我可以像费德一样的勇敢,我也不知道我是从片子的哪里开始哭泣,或许是他的身体实在太过沉重,或许是他的妹妹面冷心热,又或许是他的梦想和他的现实看起来那么困难不可及但依然在走,但或许的或许,我好像也可以尝试着像他一样,勇敢一点,去等日出。
今天在網路上發現一部,2015年上映的墨西哥喜劇電影《行走距離》(我找不到台灣的翻譯),因為今晚想看輕鬆一點的作品,再加上查了豆瓣,她的評價很高,所以就選她了。
沒想到從第一幕開始,我就一路含著眼淚看到最後(到底是誰說她是喜劇片的?
),故事從一個近200公斤的胖子,鎮日宅在家裡,因為多年前一部老相機,開始走出家門、認識滿口小謊話,內心卻超級善良的小青年,也發現那位其實對妻子不滿,但始終關心大舅子的妹夫,真正的內心想法。
二個男人加入他的生活,陪伴他一起開創生活的可能性。
內容很一般,應該說很日常,甚至是很普通。
但是,拍的好純粹,也好真心。
我超級喜歡幾個場景的佈光、景深還有色彩的層次感。
我也喜歡男主居住的舊屋,雖然破舊但色彩斑斕,很有生活氣味,也很有藝術感。
我更喜歡這位可愛的胖子、愛出風頭的小青年,他們純真的笑容讓整部電影充滿清新。
全程我看的淚眼矇矓,直到最後收在三位在海邊的背影時,超級想大哭一場。
這部電影主演及製作團隊的資料很少,幾乎查不到。
我只知道男主(演胖子的那位),本職是作曲家(這部電影的配樂都是他做的),其他都不知道。
我很想知道男主、臉部表情多變的小青年,以及這位導演,還有沒有別的作品。
如果有人知道,煩請告知,感激不盡啊雖然她是2015年的作品,但因為我今天才看到,所以請容我把她排入我今年最愛的前五吧
【看电影】🎦墨西哥电影《行走距离》一个孤独的胖子,住在斑驳墙面,漏雨的房子里。
偶尔到访的妹妹和妹夫是他仅有的来客,曾喜欢摄影的他有一天走出家门,艰难前行地去到相片店冲洗旧照片,结识了相片店的小哥,从此成为朋友,孤独的生活又多了一位来客。
妹夫,相片店小哥和他,三个人愉快地串珠子,看照片……最终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带上新相机📷出发去海边。
简简单单的故事,温暖的相遇,莫兰迪色系的画面,油画质感般的构图和色彩,配上好听的音乐,简直是深得我心。
简单的故事,温暖的友谊,多跨出一步就可以获得的梦想,纯粹,真挚,美好而动人。
影片终了,我终于可以放下悬着的心,他没有孤独的死在空无一人的床上,也没有在开往远方的车上合上双眼,他和他的朋友一起看到了波涛澎湃的大海。
真好!
[微笑]
一、 时间卷纸与我我,被困住了。
被自己。
被无边的时间卷纸。
潜伏在四堵高墙中,就着黑咖啡,轻易挥霍一天。
老公出差,女儿去日本旅行。
留下我,还有无边的自由。
无边的自由携带着无边的空虚。
像失去弹性的皮筋,七扭八歪匍匐在地板上。
朝霞满天时,睡眼惺忪,不着急起床,半躺在床上,捧着Kindle,吞食小说。
一行行铅字被火速扫描,迫不及待咽进肚子。
十几页后,愉悦和困倦同时袭来,手发软,Kindle拍击脸颊,扭身把Kindle扒拉到一边,再次坠入沉沉的梦乡。
酣畅的睡眠后,悠悠醒转,不知名的鸟儿在窗边叽喳不休。
抓过手机探查时间,十点十分,几乎每天如此。
5月份,丸子高三的课程结束,不需要早起送她上学了。
闹钟迅速从生活中消失,像讨厌的教科书一样,考完试马上卖给收废品的大叔,及时切割,毫不留恋。
谁会怀念定时响起的闹钟?
再柔和的铃声,扯断了黑沉沉的睡眠,听起来都让人心惊肉跳。
闹钟消失后,我被卫生卷纸那么冗长的时间包裹着。
时间像卫生纸卷纸一样,噗噜噗噜扯掉,被消耗,很轻易地,变成一具空荡荡的纸壳。
今天星期几?
今天几号?
经常忘记,需要用手机和电脑来确认。
想起丸子小学时,一日三餐的间隙,在家里呆不住,一有空就冲出家门,见缝插针地四处逡巡。
紧迫感消失,可以随便去哪儿消磨一整天,不用赶回家做饭,却没有欲望出门。
睡前摩拳擦掌:“明天一定去爬山”、“明天一定去博物馆”、“明天一定去图书馆”、“明天一定和谁谁联系聚一下”。
众多的一定,随着早饭的吞咽,法力一点点减弱。
吃完每天重样的早餐,打扫完每天重样的灰尘,整理好每天重样的乱七八糟房间,搓洗了无数遍的脸庞,摩擦了无数遍的牙齿。
烧好开水,犒赏自己一杯滚烫的黑咖啡,用挂耳包冲泡而成。
打开平板电脑,打开《犯罪心理》,凝视着FBI的探员们抽丝剥茧,从连环凶案中获取线索,拼出科学的侧写。
这些探员们,各有所长,总是这么忙碌,又那么有使命感,有条理有目标。
每次传达嫌疑人侧写时,你一言我一语,十分默契。
我钟爱这个小组,像有秩序的蜂巢,有固定产出固定目的地,“嗡嗡”忙碌着。
一小口接着一小口,慢悠悠地品着黑咖啡,慵懒与满足同时从喉咙涌出,混入咖啡香气中。
“就在家呆着吧,下午再出门吧”。
“躺沙发那儿看肥皂剧吧,更舒服。
再说平躺着,血液循环正常,长期坐在椅子上,双腿容易浮肿呢。
”看书、看电影、看肥皂剧。
对着食材拍照,对着花草拍照,写影评,写书评,出门跑步,出门健身,活动半径不超过三公里。
深宅在家,我被时间卷纸缠绕。
二、超级大胖子费德里科想去海边《行走距离》,名字很怪,2015年的墨西哥电影,行动不便的大胖子,摄影偶然间变成生命线,生存必须,无法舍弃。。
简单的故事,捕获了我。
无数镜头与对白在脑海中打转,发酵,等待变成文字,从大脑深处涌出,从指尖释放。
对我来说,写影评是对日常生活的反馈,反馈融入生活,像浪花被卷进波涛。
观影与写影评,参与了我的缓慢进化。
我,痴迷于缓慢进化。
虽然四十多岁,奔五。
却喜欢自身各方面不成熟,待完善,需要四处奔波,四肢并用,感官全开,吞吐吸收。
像老树的年轮,一圈圈地扩展。
根系一年年往地心深处,伸展。
第一遍,和丸子一起看。
电影手法简单朴素,对白不多,四个演员,都不是偶像派。
男主角费德里科,五十岁左右,胖得怪异。
这样的电影,一开始,就揪住了我和丸子的心。
观影中,我们俩互相递着纸巾,擦着不知不觉流出来的眼泪。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一座肉墩墩横肉四溢的山,宽而厚实,泛着白亮的光泽。
肉山上没有脖子,直接搁着个脑袋。
呼吸沉重而急迫,随着肉山起伏。
费德里科.桑切斯,就是肉山的主人,被这座肉山所困。
费德里科的一呼一吸让人揪心,生怕一不小心,心脏麻痹,呼吸突然停顿。
费德里科有一张酷似黄秋生的脸,更和善慈祥。
费德里科的日常活动异常艰难,晚上从客厅挪动到床上,就像横跨了太平洋,拖着沉重的双腿,艰难抵达。
费德里科的T恤衫,靠着脖子一圈,总是湿漉漉的。
费德里科住在贫民窟一样的房子里,房子里却干净整洁明亮。
每周六,妹妹和妹夫来看望他。
白天,他对着台灯,串着手工项链,听着电台,或者对着电视机,看到打瞌睡。
妹夫有一次带来数码相机,向他展示了旅游照片。
妹妹妹夫的度假照片勾起费德里科的回忆,他喜欢摄影,喜欢观赏照片,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
费德里科为了冲洗很久以前的照片,破天荒出门,喘着粗气,颤颤巍巍,“长途跋涉”,在车水马龙中蠕动着,终于买来了老旧的数码相机,回家后对着家里的家具、电话机、玩偶,还有自己,开启“艺术创作”。
被肉山囚禁的他,凭着老旧的数码相机,找到了与外界连通的门缝。
狭窄的的门缝,透进的光影有限,却被费德里科一一捕捉,充实着被肥胖所困的人生。
妹夫雷蒙、照相冲洗店的小青年保罗,都喜欢到他家来串门,三个人一起串手工项链,看漫画《死亡笔记》,斗嘴,喝费德里科泡的加了三块糖的咖啡,吃着好吃的饼干。
保罗不到二十岁,发型前卫,模仿《死亡笔记》的男主角,一边修剪地很短,另一边却垂下来,遮着一只眼睛,显得很酷。
保罗穿的衣服也很时髦,印着抽象的图案,有无数个突起的尖刺,还有若干个别针。
保罗喜欢到费德里科家,让观众费解,两人外形相差太远。
我认为,保罗喜欢费德里科的善良与宽厚。
费德里科从来不评判他人的是非对错,总是好脾气地笑着,像大象一般倒腾着步伐,缓慢地移动着。
坐在费德里科家里,保罗可以逃脱父亲的唠叨,得到休息,也得到自信。
他帮助费德里科修好相机充电器,他给费德里科带来了漫画《死亡笔记》,对他尽情抒发自己对这套漫画书的喜爱与感想。
费德里科的“艺术创作’逐渐延伸,他从简陋的家中,颤巍巍挪到附近的街区,拍下了孩子们踢球的动感场景。
费德里科期盼着走出家门,拿着自己的破相机,跟着旅行社来到海边,饱览海边美景,用相机记录日出日落。
旅行社嫌弃他太胖,身体散发着难闻的体味,拒绝了他的请求。
费德里科心脏不堪重负,不宜长途旅行,却不管不顾,一定要去海边,他不想被一身的肥肉拽着,在家中安全度日,却没法拍摄日思夜想的海景。
拍照,拍开阔而光线变幻多端的大海,变成费德里科生命中刻不容缓的大事。
雷蒙与保罗,开车带着费德里科,一路奔驰,来到海边,等待着日出。
保罗送了费德里科专业的相机。
暮色渐起,三个人的画外音随着海浪摇荡:”现在干什么?
““等。
”“日出”。
“日出?
”“对啊!
” 三、 寻光觅影,镌刻生活前后看了几遍《行走距离》,有时候,不看画面,敲击键盘时,当作画外音,渗进身体。
结尾,费德里科坐在车斗上,微笑从眼睛溢出,胸前搁着相机,开着镜头盖,存储着飞速消退的公路、天空的云朵、还有呼呼的风声。
费德里科突破了肉身的囚禁,踉跄着,挪出了四面高墙,与雷蒙和保罗坐在平时看电视的沙发上,凝视着夜色中的大海,等待梦幻而鲜活的太阳跃出海平面。
我,被困住了,被自身。
不着急。
“现在干什么?
”“等。
”等待迫不及待,离开巢穴的那一天。
等待被炽热的光与影召唤。
顺应巢穴动物的本能,抹灰尘,洗衣服做饭。
用并不高级的单反,对着辣椒、西红柿、煤气灶、锅、胡萝卜、土豆、定时器、蒸好的包子馒头,“咔嚓咔嚓”,把沉默而自有意味的光影,一点一滴拼凑,凑成生活本身。
敲击文字,记录流逝的庸常的生活,每一天看起来一模一样,却缓缓而不易觉察地变幻着。
时间的卷纸无穷无尽,冗长而有趣。
1.费得是一个特别的胖子。
特别不是指他是漆夜中的萤火虫,而是特别重。
保守估计三四百斤,看上去就像会移动的石头。
不管在哪都是视线焦点,只是不知包含多少善意。
2.费得不喜欢这种被人当成动物园看稀奇的感觉。
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体散发着难闻味道。
他不想安于现状,终于想出了「不出门」的方法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医生也曾不止一次地嘱咐他不能「贪吃」和「节食」。
费得觉得很有道理,完美地执行了后者。
减肥是不可能减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减肥。
所以每天基本都会独自呆在破旧家中,仅靠着串珍珠得来的微薄收入度日。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很少时间开心,很长时间迷惘。
3.有时候妹妹罗绍拉和妹夫拉蒙会来看他。
妹妹很嫌弃自己这个哥哥,费得感受的到。
仅一个眼神就会让费得如坐针灸,仿佛呼吸都是错误。
不过拉蒙到很关心自己这位大舅子,这会正给费得展示着和罗绍拉旅游时所拍摄的照片。
费得来了兴趣,曾经他也有照相机,可惜坏掉了。
东西一旦坏掉,就会被遗忘吧,相机是这样。
人也是这样。
4.费得决定把胶卷洗出来。
这是他晚上在床底翻出坏掉的相机拿在手上把玩间发现的。
要知道早上有人敲门,费得跑出来开个门可能时间就到中午了。
这次出门洗胶卷的决定无异于二万五千里长征。
记不清有多久没出过门的费得就这样出发了。
拄着拐棍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5.当费得满头大汗地推开照相馆的大门,歪歪扭扭地朝柜台走去时,店员保罗正边听听金属音乐,边看《死亡笔记》漫画。
保罗是照相馆店主的儿子,总穿着黑色衣服,刘海遮住半边脸,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也就是这个人,让费得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绝望。
费得:我要洗照片。
保罗:嗯,一个半小时后过来取吧。
6.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费得越来越不甘心于匍匐在时间底层。
钟表转的默不吭声,日复一日。
可至少也发挥了自己的价值,何况有血有肉的人。
费得想要做些什么,比如此刻他正在家中拿着在保罗忽悠下买的不知道转了多少手的相机在拍个不停。
即使拍摄的内容随处可见并无寻常,可供拍摄的模特只有自己。
费得管自己的拍摄出的照片称作艺术。
7.这条道路注定曲折。
阻碍费得艺术道路的绊脚石出现了,这让他头痛不已。
相机电池冲不进去电,还怎么拍照呢?
无奈,费得拨通了保罗所在的照相馆电话寻求帮助。
可能是因为摄影,两也可能因为费得家中的饼干太过美味,一来二去间,保罗和费得越走越近。
费得还介绍了时常与自己交流摄影心得的拉蒙与保罗认识。
三个热爱摄影的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呢?
果不其然,费得和拉蒙都看起了《死亡笔记》。
8.费得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摄影了。
不只是爱好,似乎成为了某种寄托。
看着自己拍出的一张张照片,费得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有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
偶然间费得在旅游杂志上瞥到韦拉克鲁斯,于是在拉蒙和保罗的帮助来到了电话咨询过的旅行社。
费得很开心:我终于可以看看外面世界了。
拉蒙很绝望:我终于要被你妹妹打死了。
保罗很机智:就让费得坐在后车箱里开车过去吧。
9.费得:你好,我想去韦拉克鲁斯,帮我订下周的票。
店员:还有名额,一共3500索币。
费得:好店员:稍等,我请示一下老板,不好意思,下周旅行团人满了。
费得:高峰期过后的几天也行。
为了去海边,我不介意多等几天。
店员:不好意思,全都满了。
旅行社的这套素质三连打的费得一行人猝不及防。
有生意为什么不做,因为你太胖了,要是你出事了,我们要赔钱的,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对吧。
胖是一种错误吗,对于事不关己的人来说,对错其实无所谓。
10.费得失踪了。
保罗和拉蒙急的四处寻找,那天从旅行社返回家中后的告别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费得出现了。
却不在家中而是医院。
同时伴随着医生地告诫:你的心脏是常人的两倍,负担很重,你的情况很严重。
费得是在街边晕倒的,真是瞎胡闹不是吗。
可费得只是想拍一拍踢球的少年。
11.妹妹将费得接回家中照顾。
她从来都对费得所拍的照相不置可否,评价这是5岁小孩都能拍出来的东西。
她会强迫费得吃饭,强迫费得洗澡,即使那样费得感到难堪。
她也曾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哥哥,紧握着手,泣不成声。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一个是踌躇满住。
面对无边的夜色,费得翻开了笔记本,在上面涂掉了妹妹的名字,写下了自己。
12.对于费得来说。
与活着相比,死亡显的容易许多。
费得曾以为自己的生活会那样如行尸走肉般一直重复直到死去。
可是摄影、拉蒙和保罗的存在让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会有那么一点意义。
嗯,现在还要加上妹妹罗绍拉。
活着需要意义,真的一点点就够了。
14.故事的最后,费得终于看到了海,这是他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场景。
所幸保罗和拉蒙没有像费得一样放弃希望。
三人面朝大海,在一片氤氲的雾色中静静等待太阳来临。
太阳总会升起,只是时间早晚。
世界上最长的距离,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念之间。
我想这部来自墨西哥的电影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如果这浅薄的语言让你对这个影片产生兴趣,那么我将不胜欢喜。
这可不是什么一个胖子和两个好友去海边拍照的故事那么简单。
如果你曾遭遇迷雾,请记住阳光迟早会到来。
《行走距离》观后感: 一个善良有趣四百斤的胖子大叔在感知到生命可能的尽头后,靠着梦想的力量和两个朋友的帮助完成了海边旅行的愿望。
男主蒙德是个400斤的胖子,因为肥胖而闭门不出,在妹妹妹夫的一次家庭做客后,发现了摄影对于自己的魅力,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
照相馆保罗是个善良可爱爱看漫画又有点傲娇的少年,在发现蒙德独居在破败到连老鼠都不会出现的小区时,感受到了蒙德终日的孤独与对摄影的热爱,总是以一种不伤害蒙德自尊心的方式默默陪伴。
妹夫拉蒙是个惧内但又时常不顾妻子阻挠,与男主和保罗混在一起,成为和保罗能够一起读懂蒙德内心的好朋友。
三个有趣的男人聚在一起看漫画、串珠子的情景,总能让我想到“男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三个不同年龄的男人在漫画、串珠与摄影中成为了知己。
电影通过蒙德喜欢摄影这件事将三人联系在一起,又通过蒙德心脏病住院时刻面临生命危险和蒙德未能实现的愿望之间的戏剧冲突,将三人的灵魂,默契的守护在一起。
电影中共出现了三次幸运:一次是保罗帮蒙德洗好过去的照片,让蒙德看到了回忆中的美好,加剧了蒙德对摄影的热爱;二次是保罗帮蒙德修好了电池充电器,开启了二人的友谊;三次是保罗送给蒙德新的尼康单反,在所有人都担心蒙德身体将他困于房间的时候,第一时间读懂了摄影对于蒙德人生的希望,最后与拉蒙一起为蒙德实现了去海边旅行愿望。
于我而言,我觉得最大的幸运: 一是男主蒙德遇见了保罗及妹夫拉蒙,人生难得一知己,有懂自己的朋友陪伴,孤独的人生似乎也在荒凉的心上开出了花。
二是蒙德找到了梦想,从电影开篇就能知晓,活着对于蒙德或许只是一种生命体征的维持。
斑驳发霉的墙壁,男主四百斤的身体背对着镜头缓慢穿好衣服,然后程序化般抹好果酱吃饭、刷碗,工作串珠子,晚上看电视,最后又拖着沉重的身体走向一天的终结,毫无表情的脸上只有沉重的喘息声证明他还活着。
但直到发现自己对摄影的热爱后,他变了,他在过去留存的美好人生回忆照片中找到了些许生活的希望,他开始拍摄家中的一切,那些在别人看似习以为常的事物,他会对着镜头摆出可爱的表情、会将所有的小物品摆在桌子上为它们拍照, 他创作着他所热爱的一切“艺术”,在看似丧气又自卑的人生中忽然有了奔头,他开始梦想着走出门外憧憬一次海边的旅行,是梦想让他已经濒临死亡的心重新复活。
在影片最后,海边旅行前,蒙德将自己的名字重新写在了“死亡笔记”的第一位,似乎映射着蒙德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随时死亡,但此时的心境已大有不同,他拥有了最好的朋友和最美的梦想,怀揣生命希望的人生落幕更像是等待着另一种重生。
就像结尾的对话, “现在要干嘛?
等…… 等什么?
日出啊。
”
这部影片很安静,很纯粹,没有俊男美女或者任何噱头,就足够吸引了我的眼球(当然,好作品必然是有好的形式,而好形式往往有好的开头,譬如三四百斤的一堆肥肉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噱头)!
胖子是孤独的,但当两个或者三个孤独的人走到了一起,勿需彼此多言,便成就了一段人生的旅行,很温暖,很舒服。
它不算励志电影,也不该得出:人生不该留遗憾这种陈词滥调,而应是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都是有温度的,只不过这种温度需要彼此给予。
大胖子的小幸福
节奏太慢。帅小哥挺暖的
油画一样的美术让我看下去的。故事和人物太平淡了
从头平到尾,俗套,中规中矩,结局意外的直球,已经可以说是平庸了
对于400斤的胖子费得来说,与活着相比,死亡显的容易许多。所以活着需要意义,真的一点点就够了。多一些简单无言的陪伴,胜过言之无物的热情;多一些能够把玩的兴趣,胜过不切实际的理想。
等待日出
心酸又温馨
原谅我看了四天看完,每次都睡着了。这片子节奏太慢了。
把或许死水一潭的电影时长精简一下拍成短片,这样节奏快起来旅社那里的冲突才能把老态之龙睛点亮,节省大家的时间也达到了关爱边缘人群传播正能量的效果。★★☆
也没感觉那么好。住在四百斤的皮囊中的纯净的灵魂。
冷门佳片
歌挺好听,小哥挺帅
这个影史上最重量级的男主角真是个不幸又幸运的胖子,虽然胖到心脏衰竭,依然相信生活,有爱自己的家人,有愿意陪自己去看海的朋友,有喜欢的事情,真好。简简单单的墨西哥文艺片,导演拍的很稳,演员发挥也很棒,有点想起了心房客。
一个400多斤的胖子,喜欢捣腾相机;一个爱出风头的小青年;一个乐观爱笑的妹夫,三个男人,成就一部电影,当三人不顾“妹妹”的反对,克服困难,站在海边看日出的场景,让人泪目。电影构图真的好棒,色彩也是。这个故事没有什么特别,琐碎平淡,慢慢地诉说着一件事,或许有时候我们把自己长时间的封闭起来,这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走出来,而这只需要一瞬间就好。谁的心灵不孤独,享受有被陪伴的瞬间吧。
等待日出就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动力
无趣,感动在哪呢
关注点是很好的啦,墨西哥肥胖问题也正严重(胖哥和小哥都爱吃甜食,说明墨西哥普遍饮食都偏甜吧);故事无聊得一批;墨西哥二连,下面该接着看寻梦环游记
三星半,简单轻松得像一杯加糖咖啡,里面的那种孤独感和温情我都很喜欢,有种《心房客》的感觉,可惜电影到了第三幕明显弱了很多。不过摄影和音乐还是不错的,男主角庞大的身躯和两个瘦小男配角的对比也有种微妙的幽默感。
@2024-05-31 20:41:12
其实很无聊,千万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