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10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邻居的窗》获得了最佳真人短片。
应该说,《邻居的窗》能够获奖,既是影片主创团队的幸运,也是我们这些观众的幸运:它的获奖使得这部优秀的短片进入到了更多观众的视野当中。
《邻居的窗》作为一部短片,片长仅有20分钟,故事也并不复杂,灵感应该是源于1954年上映的希区柯克导演的经典电影《后窗》。
试想一下,你家对面住了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的窗户没有窗帘,透过窗户你就能看到他们在家做的一切。
更要命的是,他们在做私密之事的时候都不关灯……
《邻居的窗》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而偷窥的主角是一对中年夫妇。
对面夫妻(下文称为邻居吧)如此明目张胆地做,当然引发了这对夫妇的好奇心和偷窥欲,他们甚至还为此专门买了望远镜,看邻居的生活成为了他们日常排遣无聊的途径。
当然,如果影片的内容仅限于此的话,是不可能得奥斯卡奖的,“偷窥”只是《邻居的窗》的讲故事的方法,本片最后的落脚点在于讲人生。
本片虽然片长仅有20分钟,但所讲述的故事的时间跨度却是比较大的,这对中年夫妇透过窗户,目睹了邻居的生老病死、家庭的离合悲欢。
透过窗户,看邻居的生活,好像看电影一样,但又与电影有很大的不同。
电影本身是虚假的,而透过窗户看到的都是真实发生的;电影中的故事都是演员的表演,而从窗户中看到的都是邻居的现实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到自己生活的问题当中,无法轻易走出来,是因为我们不知该怎样办,很多事情我们之前没经历过,也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应对的。
而这对中年夫妇能够透过邻居的窗,看邻居的生活,反思自己的人生。
《邻居的窗》最妙的地方在于结尾的反转,当这对中年夫妇非常羡慕邻居夫妻的年轻、懊恼自己逐渐衰老的时候,得知邻居其实也在羡慕自己家庭拥有三个子女的幸福美满。
《邻居的窗》告诉我们,当你羡慕别人的生活的时候,可能那个人也同样在羡慕你的生活。
我们应该做的,不应该是羡慕别人的生活,渴望那些我们无法得到的东西,而是珍惜当下、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邻居的窗》就像“邻居的窗”一样,让我们能够透过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
创意绝对够妙,但看得让人不够过瘾,我始终秉持着一个观点,就是剧情如果是充实会让故事创意主题理念传达特别到位。
电影中的音乐剪辑都很不错,让我感受了女主角对年轻的渴望与向往。
结局揭露相对的被窥视时,让人大吃一惊,而且联想之前种种女主的向往时就更加震撼了。
而故事在女主与家人的琐碎中落幕,家庭这种细碎的温情让人深感珍贵,理解了主题,但感觉不够深刻,还是回到剧情的不足。
可能这就是短片的局限。
我们不可能永远把脸埋在对方身上,也不可能隔三差五派对狂欢到后半夜,我们不可能永远享受22岁,我们会衰老,甚至意外死亡,可怕的是死亡有时比衰老来得还快;我们的生活会变得现实又乏味,为开支精打细算,为车房贷压缩理想,要给婴儿换尿布,半夜三点兑奶粉,我们要照顾彼此的至亲,要为共同的生活牺牲一些甚至大部分小我,我们对彼此的爱慕赶在身体腐朽之前变质,在那时我们终于相视两厌。
... ...
我们开始怀念年轻和逝去的活力,前后步入更年期,对彼此的身体感到厌倦,也会偶尔艳羡别人的生活,会忘记最初爱上他/她的原因,对优点视而不见,反而把缺点放大,会忽视枕边人的身心需求,忘记通过性这个出口表达爱和释放好像婚誓里的那个明天不会再来了。
... ...
我们能记住20岁的激情,就要相信40岁的陪伴,优点让我们恋爱,缺点才让我们相依为命,理想被平凡吞噬,可不凡都是平凡造就的,不要总在别人的苦难中发现自己生活的美好,我们拥有的, 也是别人艳羡不已的,希望我们永远是彼此眼中20岁性感美丽的车祸。
优秀电影🎦不在于长短,就如同一句名言顶一部书、一个时代一样,只要是优秀,就是艺术,就体现真理。
本片表面看是讲人与人的生活,谁也不必羡慕谁,青涩与幸福并存。
但更深层次的传达人性理念:活着都一样的普世价值观。
个性是人、家庭,共性是国家、社会。
我们中国有句俗话:人人都是一本书,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这就是我们的人性观和普世价值观。
相比西方,中国人的“偷窥”习性就少,因为家家差不多、人人就那点事,隔墙有耳早把隐私藏起来了。
你家有几个钱,明摆着,能住同一个小区或村庄的,看楼层就略知你家一二了!
本片特色在拍摄细节,短短时间里时空调度和语言到位,把主题巧妙的烘托起来。
但是仍跑不了俗套的“偷窥者互相见面”剧情,不论是单方窥还是双方窥,只要双方不见面好像电影都演不下去一样。
邻居见面道出真情:原来如此,彼此彼此。
你活的生猛,我活的无聊,都是过着;你看我是春,我看你也桃花朵朵开,都有四季…… 但编导就是描述“邻居的窗”,你看我是窗,我看你也是窗,窗内都有戏,只不过一个是“前戏“一个是“后戏”,但都是生活必须经历的“马戏”。
短篇其实就是再现众人同样的经历,把现实搬上银屏,用艺术细腻的画面让观众认可自己的眼睛,刺激大脑形成非线性升华,OK!
这就是精彩短篇给我们的艺术。
我在窗外看风景
不知道为啥,看完了以后真的挺有感触的!
钢筋混凝土堆积的都市里,有谁去留意到你身边的人。
尤其是你身边最亲密的人。
时间这个王八蛋带走了我们最初的激情,给了我们柴米油盐酱醋茶平淡生活。
男主和女主不是偷窥别人,而且看到了年轻的自己,对面楼上的寡妇也是看到了自己幻想后的未来的样子。
虽然是短片,但是真心觉得可以思考的东西真的不短
——浅析短片《邻居的窗》 这部奥斯卡真人短片由马歇尔.柯里执导,给人们讲了一对中年夫妻窥探、羡慕对面邻居的年轻活力,直到对面邻居的男主人病逝,中年妻子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生活竟是别人梦寐以求的故事。
珍惜自己所拥有,你所羡慕的人,说不定也在羡慕你。
生活的琐事,满身的疲惫。
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刚从外面回来的一段中,导演运用大量跟镜头和固定镜头来拍摄中年妻子和丈夫之间的状态。
妻子忙里忙外,丈夫坐在一旁与人通电话。
这也许是许多人结婚后的现状,在家庭中往往女性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戳中许多观众的现状,生活中的琐事压的人透不过气来。
一动一静,导演巧妙的运用演员的场面调度,让整体画面更有对比性,增加了画面感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满满的疲惫感,生活中的琐事无时无刻不挑拨着妻子敏感的神经。
这也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妻子羡慕他人的生活,殊不知自己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两个人的生活未有留白,也无未来。
导演运用妻子的主观视角来拍摄对面那一户邻居的生活日常,画面没有留白,预示着邻居家的男主人之后的命运,也在不动声色的给观众无形的压抑感。
两个人的生活有留白,未来相互扶持。
导演在短片的结尾用固定镜头拍摄中年夫妻俩所在的窗户,房子占画面的一半,夜景占一半,与前面邻居夫妇俩的窗户进行对比,用这种隐晦的方式告诉观众,平平淡淡的幸福难得可贵,那些生活中被自己所忽视的幸福,可能是他人一辈子都羡慕追寻的生活。
一冷一暖,宛如分割线般切开对面邻居与中年夫妻的命运。
导演在对面邻居的男主人去世时的家里用冷色调,而在中年夫妻的家里用昏黄的灯光作为灯源营造温暖的氛围,也行处在其中的中年妻子并未感到这样平淡无奇的生活有多幸福,但冷暖的分界线却悄然的告诉观众,你曾经所羡慕的,不过是过往云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才是真正的生活。
人总是贪心的,不满足于现状,也行到最后的这一刻,中年妻子开始醒悟,原来曾在自己眼中平凡又琐碎的日常却是别人一生都无法追求的幸福。
幸福就藏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别等到人生将至回忆时却发现,原来一直追寻的幸福就藏在身边。
讲述的就是一个互相羡慕彼此生活的故事。
“一个人总在仰望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
”
影片的男女主人公是一对步入中年的夫妻。
他们已经育有两个孩子,妻子肚子里的第三个孩子也即将出生。
多年的婚姻生活早已变得平淡,没有了新鲜感。
妻子每天要面对的是一堆繁琐的家务,这让她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却也无可奈何。
一天晚上,妻子正在收拾餐桌。
丈夫好不容易哄睡了两个孩子,疲倦地伸着懒腰走出卧室,在桌子旁边坐了下来。
这时,妻子的目光突然停住了:对面的窗子里,一对年轻甜蜜的情侣正在上演缠绵悱恻的激情戏。
“天啦”!
他们都觉得没有拉上帘子的这对情侣太不像话了,可眼睛却迟迟不舍挪开。
妻子起初觉得害羞,可还是抵不住某种好奇的驱使。
丈夫一边目不转睛地望着对面的窗子,一边称赞女邻居曼妙的身材,这让一旁的妻子生出愠愠的醋意。
时光飞逝,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也出生了。
这天,妻子带着三个孩子从动物园回来。
家里,丈夫正悠闲地翘着双腿,背靠着椅子,和朋友通话聊着音乐,旁边还放着“窥探”他人生活的望远镜……
这让妻子暴跳如雷,她大声地向丈夫诉说自己一整天带孩子的不易与夜晚的辛苦。
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外出游玩,这其中的艰难,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想象。
为了照顾好孩子们,妻子不断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最近她忙到每天只能睡上4个小时。
对比之下,丈夫却是一身轻盈。
他们吵了一架,彼此都发泄着对生活不满的情绪。
她感叹自己不再年轻,没有对面邻居性感青春,不再有吸引力。
妻子的丈夫也说自己其实开始长了白头发,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两个人都羡慕着对面邻居的年轻活力有朝气。
虽然夫妻两人最后以拥抱和解,但妻子依旧心若茫然。
生活还在继续,丈夫努力地工作,积极地分担家务。
但生活的柴米油盐终究难以与对面窗子里的派对、享乐相比。
他们还是会时不时地窥视对面窗子里的生活,像是一种羡慕、又像是一种安慰。
圣诞夜,对面邻居在开狂欢派对,而自己却忙于在照顾孩子,陷入于柴米油盐的烦闷生活之中。
后来,不管是在拥抱、吃饭、喂奶、收拾东西、打电话、失眠时,妻子都开始偷窥邻居的生活,偷窥邻居好像已经成为了习惯性,变成了生活中的一种解压消遣。
当妻子习以为常的又开始偷窥邻居的生活时,她注意到邻居家似乎发生了什么,对面邻居的男人变成了光头, 有一天,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出去玩,妻子终于可以放下疲惫,在家稍作休息。
她发现,对面的窗子里没有了派对,男人躺在床上,家人和朋友轮流来探望。
他似乎病得很重。
果不其然,到了晚上,当妻子再次拿起望远镜时,便看到运尸车把那男子拉走了。
她急匆匆的跑到楼下来到对面邻居女人的身边,看到哭泣的女人后问她还好吗?
楼下,那个年轻的女人认出了她,哽咽着说,她每天在看着女主的生活,她和丈夫一直很羡慕她的生活。
每次在对面看到他们一家五口平静又安逸的生活,他们都羡慕不已。
在她丈夫病重的时候,他们也会透过窗子窥视对面窗子里一起吃饭,给孩子喂奶的情景。
妻子听了,惊诧不已,那一刻,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竟是别人向往已久而不得的幸福。
他们曾经羡慕他们的年轻有活力,而他们也羡慕着他们的美满又温馨。
她安静地回到家里,当她再一次看到丈夫和孩子们,看着身边的琐碎生活,她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一切似乎变得亲和、圆满。
最后镜头换成了我们看着女主一家的视角,也许我们在看着他们的生活时,别人也在看着我们的生活。
当你羡慕别人时,你也是别人所羡慕的对象。
尽管只是20分钟的短片,但《邻居的窗》视角很独特,通过被3个孩子折腾得很沮丧的一位母亲视角,来偷窥对面邻居的疯狂生活。
邻居夫妻俩不拉窗帘做爱,日夜Parry不断,终于家庭主妇在丈夫一次不帮忙带孩子的情况下爆发和丈夫激烈争吵。
本以为故事就这样平平淡淡结束,结果后半段剧情急转直下。
被偷窥的邻居夫妻俩的丈夫去世,主妇出门跑到楼下安慰丈夫去世的女邻居,结果女邻居告诉主妇,自己的丈夫其实早就得了绝症,他们之所以夜夜笙歌就是为了陪丈夫走完最后一程,在他们的最后生活的这段时间,她和丈夫通过窗户偷窥到了对面主妇夫妻俩和3个孩子的日常生活。
结尾镜头是神来之笔,没想到原来窗里窗外,是双向的偷窥啊,拿到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也是实至名归。
窥私欲是人性中的重要环节,它象征着人们对他人隐私的好奇与探视。
同时也带来了罪恶与风险。
因此,在《邻居的窗》开头时,我曾以为本片是一部偏重悬疑的类型片。
但恰恰相反,本片却用结尾对话反转,为我们交上了一张温情的答卷。
正如卞之琳诗中所写:“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当我们凝望的主客体相互置换时,或许能发现自己也不曾注意的缺失的幸福。
为突出影片这一主题,导演在镜头呈现与情节设置上均有独特的巧思。
一 欲扬先抑的情节设置。
为了在结尾时表现主人公一家人琐碎的幸福烟火,在情节呈现上导演选取了欲扬先抑的方式首先突出了家庭内部的矛盾。
导演在此类情节中也运用镜头进行了许多个性化处理。
如开头第二场戏中,丈夫打电话与妻子照顾孩子的镜头交替剪辑,丈夫使用全景镜头而母妻子多为中近景,一定程度表现了丈夫在家庭管理这一角色上的疏离。
同时,导演有意拍摄妻子望向丈夫的镜头,而丈夫却未曾如此,也表现他在夫妻交流中角色的缺位。
因此,家庭矛盾的爆发就愈发合理了。
除此之外,导演子女、年龄、工作等方面的矛盾也做了提及,多方渲染幸福的消逝。
正是如此,结笔镜头我们以旁观视角看他们一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悲伤与争吵并非源于缺失幸福,而是忽视美好。
二 反差留白的镜长呈现。
作为本片的核心矛盾,主人公与邻居一家形象反差通过镜头有较好的呈现。
1、年龄。
为表现这一反差,导演十分大胆地直接展现了年轻夫妇性生活的镜头,也给予了剧中人物与观众双重冲击,通过光线的黯淡表现夫妻间年龄与欲望的冷淡。
二、家庭。
两方家庭氛围差距作者以色调进行了区分,虽然年轻人为冷色调而夫妻为暖色,但冷色调以其更更分明与鲜丽的色彩代表美好的活力,而暖色则显得昏沉,反而如夕阳般为家庭增了一份衰颓的压力。
三、疾病。
两个家庭间的正反关系由疾病这一设置进行了转换,本片在这一部分安插了三次窥视镜头,与之前所有镜头相加一样,体现这转折的重要性。
在老去前青春已被疾病夺走,幸福背后的晦涩也强化了主题。
三 温馨动人的音乐表现。
本片在主题呈现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不止有女主与邻居最后的对话,中段以音乐为基点的蒙太奇也犹为关键。
夫妻争吵后,温暖的歌声响起,在生活的苟且中女主人公不时望向邻居家,满是渴望与遗憾。
而民谣风格的乐曲在此时恰到好处进入高潮,温情与冷淡交织在一起,影片开始奠定的冷漠基因最终向温情过渡。
一次次窥视中,我们艳羡着又渴望着,就像中国教育中“别人家的孩子”的困境一般寄希望于他人拥有的价值。
但幸福从不是在他人身上寻得的,你越是窥探而渴求,那面玻璃越容易成为一面镜子反面映射自我的不堪。
我渴望的,或许是你的习以为常。
因为奥斯卡,微博有人发了全片,就看了。
没有看同时提名的其他几部短片,没有对比。
感觉奥斯卡的评委们,有年纪有经历,喜欢这种既辛酸又甜美的生活琐事。
像我,哈哈。
短评里有人说:“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大概是这个意思——同意。
还有人说:“你只看到我光鲜亮丽的样子,没看到我的心酸不堪。
”——也同意。
但是最重要的是,当你看到别人的心酸不堪之后,是否开始珍惜自己的生活了?
短短二十分钟,讲述从圣诞节到万圣节的两家人,根据孩子的身量尺寸,估计跨度约为一年。
第一次开始“偷窥”。
爸爸刚把两个娃弄睡,很有一种成就感。
大着肚子的妈妈发现对面房子里正在进行某种物理活动。
两人看得津津有味,此处颇有喜感,爸爸说她怎么柔韧性这么好,妈妈也不甘示弱,说他很性感哦。
圣诞节妈妈静悄悄地布置节日的房间,对面正在party。
妈妈无限向往,这时新生儿开始咿咿呀呀。
妈妈带着三个娃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爸爸翘着脚在打电话。
两人吵起来,是婚姻生活里曾经狼狈过的你和我。
对面年轻的男人剃了光头。
不祥。
窗子上的骷髅有双重影像意义万圣节爸爸带了三个娃去亲戚家,疲劳的主妇有了片刻喘息。
对面的男人,有人来收殓。
两个女人见了面,羡慕对方年轻活力的主妇,发现自己一大家人的混乱生活,是对方的梦想。
结尾妈妈温柔又有耐心地跟孩子聊天。
我想现在她非常珍惜这五味杂陈又平静的生活。
2020的第一个月,在发生了这么多之后,你有没有更加珍惜你所有的一切?
20200223,围城效应,这个不新鲜。
【7.5】用不着羡慕任何人,知足即可。演得一般,插曲不错。
青春终将逝去
The grass isn’t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the grass is greener where you water it.
这是个很老套的故事,但是短小精悍。每个人都在抱怨自己的生活,憧憬他人的生活。不知足,这不是问题,这是常态。
这是知足,还是经典的"发现对面也没活多好"?
你在凝视别人,别人也在偷窥你。。反转竟然来了一碗鸡汤。。7分。
生活感太足了
围城,简单的道理,还是很感触。
不就是个围城吗,为什么评价那么高?
meh 温馨是蛮温馨的啦
围城
你羡慕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在被别人羡慕着。但这短片拍的毫无艺术感啊,怎么得奥斯卡的?好奇。
这是小学语文老师编的吧
不温不火吧
诺贝尔和平奖石锤
窥探别人的时候,还不是满脑子都是自己的生活?
双重窥探视角,以后乖乖把自个房间窗子拉好,不羡慕别人(呜呜)。平铺直叙剧情不足,立意还算深刻。灵感来源希区柯克《后窗》,主旨还是讲人生。结尾算是神来之笔,有点嚼头。
emmmm 也太普通了吧
不知怎么的就给了5星。最平淡普通的纽约人生活,一个街道两扇窗,却不禁让我思考我们这样辛苦、带着情绪地继续到底是为了什么。配乐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