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loser不想成为像主角托马斯一样的Game Changer。
也许需要的仅仅是一次project X。
一夜癫狂,加冕为王。
大大小小,喧嚣冷清,以各种名义设局开聚的Party儿我参加过上千个,但是类似影片中的这种规模和劲爽程度,恐怕终我一生都只能心向往之而不能至。
导演在这里并不是想讲什么骚年基友翘臀妞的故事来致他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云云,就像电影宣传语揭示的,他只是把一个“The Party You’ve Only Dreamed About”以一种生猛凛冽不加修饰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的大多数镜头是由第一人称摄像衔接:凸显现场感,让真实加倍。
片中让人蠢蠢欲动血脉沸腾的绝不是那些hot pretty fucking pussy,这种元素充斥于任何一部叫得上名字的青春性喜剧。
真正让观众大呼过瘾的是那种弃一切于不顾,哪怕世界末日头破血流乃至大小便失禁也只求今夜此时high翻天的劲爆与畅快。
千杯不醉,调情把妹,这不是Party的本意。
Party的存在,是为了聚合大众释放自我的意愿,是人类在向寂寞宣战,没有领袖,全民皆兵。
落实到这部影片,Party被赋予了更强烈的宣泄意味。
年轻的心总渴望着有个出口去逃离与放纵,并幻想有一批持同样想法的人加入自己,连成一种力量去抵抗或迎合体内无处不在的骚动。
不停的碰杯,忘我的嘶喊,让pills融化在舌尖,甩掉衣衫,放浪形骸,跟着震彻云霄的节奏摇摆身躯,拥着舞伴柔软摄魂的纤腰直奔高潮......酒精是欲望扩张的前戏,大麻是飞上云端的翅膀,每一条俊男都迫不及待的换上紧身短T,每一枚潮妞都不掩暧昧的踏上荧光高跟,绚丽的夜晚不应该浪费在孤独的睡眠,而应该献祭于集体的狂欢。
影片最后,房屋废墟中,托马斯的父亲当听说Party人数达到成百上千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惊讶,而后是不易察觉的欣慰。
这是典型的西方教育思维。
作为父亲的他惊觉自己的儿子如此popular而非傻X无为的寂寂loser,就算所有财产毁于一旦,他也不会过多的责难。
紧接着托马斯被同校学生推选为“the most likely succeed people”,也正是在宣扬一种“敢为”意识,也即那些能成功的人总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哪怕这种不一样体现在他发起了一场空前盛况的史诗Party。
基于这个理念,我们不难理解导演的用意。
有些事看似疯狂,从来都不会有太多人敢于豁然尝试,但一辈子你就这么一次机会,需要你不计代价,肆无忌惮。
你做了,就能实现由里到外的自我突破。
看到托马斯和他的两大损友科斯塔和JB(这名字真是...)凌晨一脸疲态的躺在校园操场上,我突然就想到了自己大学时的两个好兄弟。
那时我们也是经常醉到不省人事,天亮时望着彼此僵尸一样的样子哭笑不得......毕业后我再也没有喝醉过,再也找不回当年的那般畅快与默契。
我们天南海北,难得再聚。
即使再聚,也一切早已不复。
一场Party让托马斯背负了巨额债务,却换来了一个更自信、更自主的全新自我。
也许这就是放荡不羁的正面意义。
我们不知道活着意味着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活出什么样,直到我们有勇气背叛自己一次。
一生一夜,一夜一生。
这场终将落幕的Party,愿你尽情挥洒,嗨爆此生。
所有的一切始于三个普通高中生几近于零的存在感和对性的极度渴望。
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刷存在感和找到合适的交配对象。
史上最疯狂的派对、性、酒精、毒品、摇滚,这是中国的骚年永远都无法接触到的另一种生存状态。
看这部影片,讨论美国高中生的行为是否幼稚,生活是否糜烂,价值观是否扭曲,道德观是否涣散,这些都毫无意义——因为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早已主观地以学校社会给我们灌输的价值观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而在美国的高中生看来,这一切都很cool——当然,不包括聚会最后的完全失控。
问题本身其实就是东西方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
美国人崇尚自由,推崇个人英雄主义,丝毫不掩饰对快乐的追求,快乐的载体可能是性、酒精、毒品、摇滚、疯狂的派对,而这些在中国人的眼里,往往成为混乱、堕落、低俗的代名词。
当美国高中生为了达到与异性做爱的目的而使尽浑身解数的时候,中国高中生则躲在被窝里看着岛国爱情动作片默默地撸。
我们本来就不是同类,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草儿,我是马。
你有你的生活态度,我有我的处事法则。
所以,你不掩饰你的云雨之欲,我愿意看着心中女神默默花痴;你更直接,更贴近人欲本性;我更含蓄,迟迟不踏步前去。
这些都是你我的选择,根本无须苛责。
看这部影片,我们只要知道还有另一群人在另一个地方有另一种生活,这就足够了。
即使只是为了证明他们的存在,为了宣泄他们旺盛的荷尔蒙——但对他们来说,这样就够了。
美国女孩对男孩的第一要求也是要帅,长得帅,good looking.也要求个子高,也要求家里有钱.跟中国女孩貌似没区别.或者是体育好.或者是会唱歌,乐器什么的......能办party,拉来很多人也是说明其有组织领导能力.美国男孩也喜欢白瘦美,或者其他肤色瘦美.
I just want to say that's the true party,exactly fucking carzy and I love it!
YSS STRONGLY RECOMMEND看到我和Ken目瞪口呆!
还可以再疯狂点吗?
还可以再美国点吗?
还可以再2B点吗?
够极端,也就够正点!
导演年纪轻轻(1977年生人),果然胆色过人!
超越Hangover,羞死American Pie!
交了这么个拉丁屌男做朋友,小清新男主人公站着果然中枪了!
眼看着儿子和这么个朋友混也不指点一下江山,中产老爸倒着果然中枪了!
无辜的父子都倒下去了,拉丁屌男和眼镜小胖赚了一辈子的谈资,还释放了自己雪藏已久的小弟弟!
交友不慎,一失足成千古恨,惹毛了邻居和毒贩,惹来了条子和火焰。
酒精、摇头丸加天生过剩的荷尔蒙,把在场所有的青春期动物包括专攻下体的侏儒和一把年纪的大叔,都赶尽杀绝变成了核导弹级别的破坏力,整洁的屋子是早就不保了,每个角落都被多少不同主人的体液浸泡了,窗子必须被砸坏,豪车必须被拖下水,蹦蹦床迟早要爆破,卫生间的呕吐物让人呕吐…… 这幢别墅就是不被烧毁也是没法儿再住人了,两位尽职尽责的派对 “保安” 面对熊熊大火成全了整个街道,终于明白了失控才是高中派对的正经事。
在堕落的阿姆斯特丹那会儿,我一直相当纠结自己无法自甘堕落到荷兰人及类荷兰人的欧洲人的尺度,吃喝玩乐到不知天昏地暗,以至没法融入腐男腐女的腐烂主流社会…… 看了X计划,我深信这一众有羞耻之心的荷兰人及类荷兰人都可以有自知之明地麻利儿着剖腹自杀了。
我们中国人啊,不是扯的啊,真没他们这种毁灭世界的天赋…… 我认了。
话说回来,你真觉得弱弱的Thomas能像学校里学生推选的一样,是最有前途成功的小盆友吗?
我真的相信他终究能够还债成功…… 他是个nerd,但不是所有的nerd都能做出Facebook好吗?
他是被逼疯的,但不是所有的疯子和天才一步之遥。
十个疯子里总会有一个基因突变成天才,剩下就只能心甘情愿地在疯过以后老老实实地做宅男屌丝凤凰男。
然而美国的文化是制造疯子的热土,你看Thomas的父母,他亲生父母啊!
背着Thomas说他是个loser!
你看Thomas的同学们,他没招他们没惹他们啊!
当着Thomas的面笑他是个loser!
怎么这么乖的好孩子就是loser了?
在我们中国可能还是三好生加班长呢!
可是他一旦发飙了,虽然是被迫发飙的──有点像绿巨人的状况,他就被父母暗叹到底是不是他们的孩子,被学校奉为了传说中神一样的人物!
你有没有像我一样神经错乱并难以置信地坐在沙发上,暗想,搞个着火的千人party有很酷没?
没有拉丁屌男他搞不到千人,没有疯子毒贩他搞不到大火,请问他到底做了什么?
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他那提供了豪宅、游泳池、超级跑车和零花钱的老爸,还有不惜出动直升飞机的新闻电台!
请问弱弱的Thomas做了什么?
连爱都没做成!
最后,我想站在孤儿摄像师的立场上总结一句:让他们cool去吧,在我眼里他们始终是一群傻B………
这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啤酒电影,在如今爆米花电影横行的年代,《Project X》的横空出世绝对令每一个人膛目结舌又津津乐道。
在当今驱魔等惊悚科幻题材伪纪录片横行的时代,托德·菲利普斯用1200万美元成本华丽丽的跨越了无数人的底线。
在一系列的轰炸耳膜和视觉干扰下,居然一点不感觉疲惫,作为一部R级cult片,它惊艳到将《宿醉》的低级趣味及重口味延续下去,并且击穿每个人的心里防线。
由于场景和剧情的设定,影片并没有《宿醉》般曲折的悬疑剧情,仅仅是一栋房子和一群疯狂的年轻人,但是part2的180度转型绝对不比《宿醉》保守,将一切疯狂进行到底。
如果在《妇联》《超级战舰》《黑人3》等等科幻大制作的狂轰乱炸下感觉到视觉疲劳的话,《Project X》绝对会令人眼前一亮,这也让我更加对托德·菲利普斯充满了期待。
《Project X》。
《X计划》。
2012年美国喜剧片。
一个默默无名的青春期小子,想要一个梦想中喧闹的生日派对。
但当派对运行到极限,青春群体的叛逆宣泄到极限,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极限背后是,失控,out of control。
尼玛·诺里扎德导演用伪记录的方式有试图使观众身临其境的意味。
白天父母离家时吩咐的各种规矩,半夜时几千人失控的疯狂party,极其对立。
但它就是发生了。
也许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骨子里依旧是疯狂。
粗口、中指、酒精、色情笑料,比基尼、挑逗的吻、性、随处充斥的摇滚乐,两个小保安的犀利眼神、绑在氢气球上的狗、弹跳屋里的女孩、无可奈何的邻居和警察,游泳池、摇头丸、从屋顶的纵身一跳,被打碎的玻璃、到处的呕吐物、开进游泳池的奔驰、玩喷火器的毒品大叔……然后终于,事态失控,燃烧的树、爆炸的汽车、防暴警察、闪光弹驱逐、逃窜也疯狂的人群……这是一部,“千万不能让谁看”的电影。
这是一场没有下限的青春秀。
青春的气息怎么会发酵成这样盲目、激烈、爆发、沦陷。
或许青春本就是这样的模样,无所畏惧,自由自在,不可束缚。
但,这的确是一个盛大的生日派对,不论相识相知,一群陌生的孩子借由此聚在一起,完成了一个传奇的夜晚。
年轻人的夜晚。
如同海报所写,the party you've only dreamed about!
这是你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的派对,你梦想中的派对,你终不可实现的派对。
当青春的群体越过规则,失去束缚,猛虎出匣,多么叛逆疯狂可怖无法想象的事情。
可是,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so crazy , but , so cool !
high完了又跑来讲什么深度,谈什么责任感,最看不起这些嫖完了又心疼钱的douche bag。
还有那些嫌奶露少了的麻烦你们去看A片。
youth本来就是一场riot,这部电影只不过把每个人年轻的时候曾经意淫过的东西展现了出来。
青春期的我一样会有暴力、淫乱、极端的想法,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成为一个正常人。
不愿意面对人性阴暗面的人才更可怕,就像那些整天宣扬伪成功学的hypocrite一样。
我大概能想象到这样的场景:圣母婊们看完了这部电影,先来豆瓣当键盘侠占领了道德制高点,然后狂拖进度条默默的回味了一下各种tits的镜头,最后点开了一部A片,把手伸进了裤裆。
你们一定是在真实世界里遭遇了太多的不如意才需要来网络上标榜自己,就像电影里的侏儒一样令人厌恶。
这种发泄的行为,其实与电影里的party animal无异。
回到电影,为男主睡女神未遂感到可惜,反正已经被女主捉奸在床了,是我就先干完这票再说。
不在loser中逆袭,就在loser中变态。
they just try to be cool,give them a chance。
最后说一句,摇头丸真可怕。
《宿醉》的导演担任本片监制,然后本片的导演、编剧、演员几乎都是新人,很多演员直接用的本名出演。
挺不错的喜剧片,够热闹,够热血的,从头嗨到尾,美国人的青春很是让人羡慕啊。。。
这可能是以高中生为主角电影里面美女露胸部最多的电影了。。。
这部电影的妙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首先,电影的名字叫做《X计划》,X用的恰当好处。
2 我看到了很多对美女乳房 3 这样的氛围完全是我产生性幻想时的完美意境4 电影告诉了我们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到底有什么不同 5 这部电影让我以后不再那么保守了6 人生苦短,快乐至上,如果没什么杀伤性,没试过的都去试试吧。。。。
没玩过趴的人表示这是真给力
制作过程的有趣程度远大于电影本身的作品
总感觉摄像君才是最终boss...
A life to be
文化差异
我一直不理解美国青少年群体的party文化,非要通过这种方式寻找认同?
这才是哥追求的趴啊!!!
巨写实好不好。。。
伪纪录片,十八禁,性、毒品、暴乱等等,感觉有点宣扬这种party,所以觉得有点可笑。明明是很严重的事态。
太煞笔了青少年们 脑残才追求这种青春了 真够煞笔的
擦!国外小孩都拽成这样了? 史诗级派对倒没觉得,就认出拿DV跟拍的是海扁王里的小反派...
情节完全在气氛之下 导演尼玛很牛逼
好欢腾啊好欢腾~
so sucks 实在是太没情怀了
给这部片打两星,就证明我老了。
只是纯粹为了记录这场闹剧吗?
不成熟的美国派,变成了暴动的烂苹果!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真心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
伪记录片还是欣赏不来。。。
就是有点乱......
找不到共鸣的,是没嗨过的。拍带坏小朋友的,你们想多了。说片子拍的不好的,是装b的。说这点人算什么的,你们学校集体广播操那才叫爬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