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日军侵华,我们这一代人所了解的大多是“八年抗战”,但如今的历史书已经修订为“十四年抗战”,为何这样修订,是缘于“八年抗战”是以1937年的“七七事变”这一日军开启全面侵华事件为起始点,而“十四年抗战”则是以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继而霸占东北三省为起始点,至1945年8月15日军投降而结束,这样计算的“十四年抗战”无疑更客观与精准。
中国人民向来是不屈不挠的民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作为被侵略时间最长的国土,东北大地更是涌现出无数的抗战队伍、抗战英雄,以及众多可歌可泣的抗战事迹,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所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等等。
将于10月15日全国公映的战争片《天道王》,就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在东北这片沃土之上所发生的真实惨烈的山野猎户的抗日往事,故事的原型就来自于东北抗日联军“十二烈士小孤山阻击战”和“李炮营阻击战”。
据说电影《天道王》曾用片名叫《猎神阻击》,这个片名虽然没有《天道王》威猛和厚重,但却很直观的点名了剧情内容,毕竟故事所讲述的便是十二名猎户揭竿而起,为了抗联总部突围和群众转移赢得更多时间,与日军大部队多次斡旋、奋力阻击的故事。
十二名猎户,本是山林里的淳朴居民,他们的名字都特别接地气,比如老倭瓜,比如老蔫儿,还有他们的带头人李把头等等,如果不是遭遇日军的侵略,他们正过着安定祥和的小日子,无奈国难当头,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全民皆兵的动员之下,向来只杀丛林动物的他们,又将猎枪瞄向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这帮畜生们。
《天道王》的战争场面是激烈又惨烈,影片全程在东北本地拍摄,为观众还原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比如“把头狩猎”、“红绳请参”等等,也通过剧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十二名猎手的满胸仇恨与一腔热血。
耿直又勇敢的东北乡亲们,用他们的血汗与生命,为抗日战争史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悲壮战歌:从前期的突袭,到中期的埋伏,以至后期的血刃厮杀,战线不断拉长,战斗愈加惨烈,而我们英勇的战士们,也在与敌人的屡次交锋中,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强情节的硬核战斗,奋不顾身的前仆后继,那正是全国上下抛头颅、洒热血拼力抗日的一个缩影。
对于战台烽而言,观影《天道王》更加触目惊心的,则是影片所带来的强烈对比,茂密的山林,淳朴的人民,平静的生活,都被侵略者所打破,曾经的家园有多美,被毁的家园有多惨,就会激起我们多少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的恨,虽然时至今日,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七十余年,但是血色仍未淡去,历史不容遗忘,更不容篡改和背叛,《天道王》这部影片的公映,正是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世界揭露侵略的真相,向世界展示我们世世代代捍卫国土、守护家园的决心。
在今年,我国乃至世界,都遭遇了一场严峻的“新冠疫情”挑战,虽然这不是炮火纷飞的战争,但这同样是一场关乎人民生死存亡的危机。
在疫情之下,世界形势也变得愈加复杂,但幸运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与坚强的人民携手同行,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虽然代价是巨大的,但却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保家卫国精神,始终在这片热土上昂扬,而《天道王》的公映,也将给到我们更多的信心与勇气,让我们牢记历史,永葆初心,感恩时代,为迎接未来一个又一个未可知的挑战,而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表现的都是普通小人物的故事,往往越是平凡的小人物,所做出的一些超凡事迹,越能激发普通观众的情绪,从而引起内心共鸣,特别是在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中,这些特征更加明显,如今年的热门影片《八佰》中,就是一个个小人物所做出的英雄壮举,感动着荧幕前的每一位观众,即将在10月15日上映抗战题材电影《天道王》,同样是刻画了一个小人物组成的群像,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故事加以传颂。
在这部由苑本立执导的《天道王》中,汇聚了巩峥、陶红、沈丹萍、杨钧丞等中、青代实力派演员,讲述了抗战时期,东北深山林区猎人们,面对外来侵略者的压迫,奋起团结抗战救国,并且为了给当时的东北抗联总部撤退争取时间,与日军展开斗智斗勇地顽强阻击的故事,向观众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人性视角,让我们了解更多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展现出东北抗战联军在血与火、生死间的熬炼中铸造出伟大且英勇不屈的“东北抗联精神”。
“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是观看完这部令人热血沸腾的影片后,一直在脑海里漂浮的词句,生活在时下和平年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那段中华民族受尽耻辱的历史,更应该铭记好像片中这些救亡图存的民族英雄们,是他们用鲜血、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安详生活;也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奠定了后来国家繁荣强大的基石,即使在当今中国日渐强大的环境中,也存在着很多遏制我们发展的“明枪暗炮”,可以说像《天道王》这样的影片,也在时刻呼唤着我们的民族精神,让没有经历过战争苦难年代的一代代人们,更加理解团结的力量。
影片取材于真实抗战历史中的“十二烈士山阻击战”和“李炮营阻击战”,因为片中故事背景发生东北深山,所以可以看到片中大部分的战斗场面,是在广袤无垠的森林中,又或是茫茫的雪海之上,枪林弹雨,近身肉搏的动作场面,惊险刺激的爆破场景,在大银幕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既然观众感到“林海雪原”般的神秘,也能够感受到极强的震撼力,巩峥饰演的李玉成带领着一班兄弟,与敌人的斡旋、厮杀、枪战,看的是非常过瘾。
当看到片中胡双全饰演的“老倭瓜”被赤着身子在冰天雪地里拖行,之后又被捆绑在大树上;又或是杨钧丞饰演的庞强负枪倒地等等牺牲场景时,在场的观众都为之动容,《天道王》颂扬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奋斗拼搏精神,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形象,通过刻画他们的战友情、民族义、爱国心,而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也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抗战历史中每一个无名英雄致敬,永铭记在心!
前有《八佰》,后有《金刚川》,今年的华语战争题材电影受到了观众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在这两部大制作之外,还有一部战争电影同样值得一看。
它就是, 《天道王》 同《八佰》和《金刚川》一样,《天道王》同样也是根据真实的战役改编,它选择的是抗战史上著名的“十二烈士山阻击战”和“李炮营阻击战”,是抗日时期东北战场的经典战役。
在真实的历史资料记载中,在寒冷的东北战场,12 位英勇战士,用血肉之躯对抗近 400 人的残暴日军,所带弹药仅仅二千粒,平均七粒多子弹打死打伤一个敌人,为抗联主力和总部机关突围争取时间,是独属于东北林海雪原的战争记忆。
电影对这一事件做了合理化改编,电影故事跟随东北雪原的一群猎人,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国家,放下了儿女私情,不惜一切代价加入抗日联军,拿起猎枪与敌人周旋,多场惨烈的战斗也随之展开。
看完整部电影,除了对抗战英雄的敬意,最让我感受深刻的,就是电影中每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角色。
因为电影的设定,这十二位烈士原本只是东北当地的普通猎人罢了,他们在自己的家乡以打猎为生,几十年来过的都是相对贫苦,但平静温馨的生活。
但外来入侵者的凶残打破了这一切,身为平民,自己的家乡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危在旦夕。
为了保卫家乡,也为了保卫自己的妻儿,他们不得不放弃安逸的生活,拿起武器,冲上战场。
作为此前双手只沾染过动物鲜血的猎人,面对战争,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犹豫,害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性。
导演的厉害之处在于,塑造了多个角度的角色,主角李玉成,整个村落里的“老大哥”,说话做事颇有分量,是领袖的角色定位,但与此同时他也是自己小家的一家之主,肩负着抚育妻儿的家庭重担。
所以当他决定拿起武器冲上战场的时候,由陶红扮演的郭淑珍,李玉成的妻子,自己的丈夫抛下小家去打仗,一开始肯定也是一百个不愿意的,但为了整个民族,家乡的存亡,她也渐渐变的坚强,无畏,这中间的人物转变,用了很多细节去铺垫,做的可信且感人。
还有本来已经和小青定下婚约的强子,一面是儿女私情,一面是家国的危难时刻,他遵从内心做出了选择,毅然走上了打击敌人的道路,最后也是和小青双双殉国,成为了整部影片中悲剧色彩的一个缩影。
另外还有梁队长,面对保家卫国和照顾瞎母的两难选择,选择了为家乡挺身而出,而最后母子二人双双被汉奸无情杀害,同样也是一个泪洒影院的悲情时刻。
他们一开始的懦弱,害怕,是和我们从小认识到的英雄形象完全相反的,在我们的印象中,英雄难道不应该是英勇无畏的吗?
但这也是整部电影最贴近真实的地方,每一个英雄,都是儿女,也都是父母,他们成为英雄之前,首先要是一个“人”。
身而为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儿女私情,但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放下这些普世的人性,去选择为了家国大义,英勇献身,才可以被称之为英雄。
影片构建了数个有血有肉的角色,每一个小人物从懦弱到英勇的细微心理变化都被导演很好的捕捉,一个个小矛盾,小事件,都让人物变得丰满,真实,从映照在大银幕上的纸片角色,变成了似乎真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
有了这些有血有肉的角色,才更能撑得起电影精良的摄制质量,东北雪原的泠冽、农村的乡土人情、战场的炼狱残酷,在导演的镜头之下都足够让观众有代入感。
电影《天道王》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气势恢宏的画面描绘了东北猎人受抗联精神感召,在白山黑水之间,小兴安岭深处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广大抗联战士“不屈不挠、 英勇无畏、誓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是近期的院线,一部不可多得的必看佳作。
撤退的路上被日本鬼子布满了地雷 ,两个领路的战士不小心踩上了第一排地雷 ,为了大部队的撤退,两人手拉手一路向前,踩爆了后面的所有地雷[强]直到最后一个雷才被炸飞天 ,两人尸体完整 充分展现了我军战士的钢铁之躯 ,后面的部队含着泪看着两人放完烟花 ,上去抱着两人痛哭不已 。。
最后 本片主角 拿着一把无限弹药的机枪,潇洒地甩去身上的貂皮大衣,干掉了敌人一个连后英勇阵亡 。。
后面坐着两个边看边讨论剧情的中年夫妻,影片还没完 灯就亮了 。
我跑到电影院来看个抗日神剧 还看了这么闹心 真是无语凝噎 。。。。。
😭😭😭
文/满囤儿在竞技体育里,如果有球员表现出强大的斗志,展现出巨大的争胜心,往往被媒体和网友称赞为“战士”。
比如最近在NBA总决赛里,一个人扛着热火队与湖人队硬刚的吉米•巴特勒。
由此可见,战士这个词要比士兵这个词的份量重。
10月15日全国上映的抗日战争片《天道王》便讲述了这样一群男人——他们不是正规的士兵,却是真正的战士。
士兵更多的是在定义一种职业,就像老师、工人、程序员一样。
只要你从事打仗这个工作,你就是士兵,哪怕你临阵脱逃,你也还可以说自己是士兵。
可是战士就不一样了,战士并不是单纯的职业,而是一种人格层面的描述。
在战场上,只有奋勇杀敌的人才算是战士,临阵脱逃的可不能叫战士哦。
这就是为什么《天道王》的主角们虽然不是正规的,有番号、有编制、有军饷、有制服的士兵,但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被称之为战士的原因。
这群男人本是东北地区以打猎为生的普通百姓。
当日本侵略者打到家门口后,他们自己做出了关于正义与邪恶的判断,并果敢决然地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他们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给了侵略者迎头痛击。
从交锋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没有正规的战斗装备,但他们常年锻炼出的射击本领都非常高,甚至超过了那些训练尚未达标的新兵。
至少从作战能力上衡量,他们这群猎手,比一般的士兵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正规军溃败,家园沦陷后,这群男人又表现出技术层面之外,精神层面的强大。
没错,战士更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战意。
不甘做亡国奴的众人在李把头的带领下,转移受苦难的百姓乡亲进到山林之中躲藏起来,与侵略者展开了更有效的较量。
胜者的顽强就是败者的耻辱。
日本侵略者开始视李把头一伙人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欲除之以绝后患。
此时,与战士站在对立面的小人出现了。
战士不怕对手太强,最怕阴损的盘外招。
汉奸让原本没有天时地利的侵略者有了机会。
汉奸为了报复李把头的个人仇恨,竟跪舔日本侵略者的力量。
这种行为不管放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之中,都是被鄙视滴。
影片很好地用正反两个方向,塑造了英雄的伟大。
战士的属性是遇强则强,尤其是逼入绝境后,往往会如同燃烧生命一般,绽放出名留青史的奇迹之光。
在最后一战,这群东北爷们儿,各个都是今年总决G5的巴特勒,不仅把自己的射术施展到淋漓尽致,而且浴血奋战到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
他们用燃烧生命来以弱战强,虽然没能翻盘,但给强大的敌人远超预期的杀伤,把历史的车轮硬生生拖住。
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畏牺牲,中国东北的抗日局势出现了重大转折。
他们所保留下来的希望之火,很快就实现了燎原之势。
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爷们儿,就该像他们一样,在各行各业中都保留一颗战士的心。
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这是我看过最尬的剧,一来就开始鬼子来了,然后要打了,然后两分钟撤退了,然后接着牺牲一个人了,接着大家都牺牲了,然后中途都在给每个人建造抗日英雄的背景,然后一点过度都没有,基本上大部分都在给个人镜头,然后就很难受,不知道看点。
比起这个可能更愿意看百度然后看原版故事简介。
这个真是太尬了特效也太迷了,特别是放“烟花”
《八佰》的上映,唤醒了无数观众的爱国意识,它带来的现象级话题度也打响了国产电影在压抑环境下的,一次振奋人心的重启信号。
“好哭”,是《八佰》好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因为它讲述的是一群小人物如何成为历史英雄的故事。
以小人物入局,谱写宏大的热血乐章,这样的冲击力足以让每个观众动容。
在即将上映的抗联电影《天道王》里,同样讴歌了一群誓死保卫国家的小人物们,它的催泪程度绝不亚于《八佰》。
《天道王》由缘世达国际影视文化传媒(北京)公司、奇雪文化投影城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苑本立执导,巩峥、陶红、杨钧丞、刘楚玄等实力演员联合主演。
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本片的总策划白雪公主,她用一句话形容这部电影就是:“《天道王》体现的就是一群替天行道的十二烈士。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十二名东北猎人出身的战士,用生命全力阻击敌人、为抗联总部突围和群众转移赢得宝贵时间的故事。
电影首先聚焦的人,再由人去驱动故事的燃。
小人物身上,也有盖不住的滚烫热血在目前的市场上,大部分战争片凸显的都是一个“大”字:大事件、大战场、大人物,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基本都是主宰战争胜负的决策者和组织者。
为什么《天道王》选择聚焦小人物?
电影的总策划白雪公主给出了回答,“2018年在延安革命老区做企业的义务宣传时,感受到了那里的师生对于革命先辈的深切情感,也听到了很多革命老前辈当年浴血奋战的一些故事,因此就产生了想要通过文化影视领域将红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的想法,我觉得每一个小人物都是历史的大英雄。
”《天道王》正是以中国东北猎人加入抗日联军,与日军展开惨烈战斗为故事主线。
在响应抗联号召之前,他们都是一群扛着猎枪营生的普通人,在真实的绝境中,普通人对战争最本能的反应就是恐惧和逃避。
电影也真实地呈现出了人性的真,大部分的家庭都不愿意让自家的儿女参与到抗联的斗争中。
“这打小日本的事儿吧,就让官府自己去弄呗,跟咱猎户人家有啥关系?
”
但战火蔓延到自家脚下,血性儿女不愿坐以待毙,他们最开始的想法也不过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去赢得一个“安生”,那时候他们的想法是“保家”。
于是这些猎户主动找到抗联大部队,在贡献一份抗联力量的同时,利用当地人的身份为部分提供一切有利的地理信息。
但在亲历战火之后,猎户们才后知后觉原来抗联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简单。
伴随满腔热血而来的,是危险的敌军,乃至战火下的牺牲。
人性的勇,在这一刻被彻底激发。
面对随时可能都会贯穿自己胸膛的冰冷子弹,他们的想法不是如何逃,而是如何战,一碗壮士烈酒心中过,从此身躯为国民。
哪怕被敌军捆作俘虏,也要高昂着华夏儿女的头不显露任何怯懦的姿态,这副血肉之躯就当作是国家强大路上的铺路基石。
枪火再炙热,也热不过华夏儿女骨子里沸腾的血液,战争再冰冷,也抵不过这些勇士铁汉柔情的温暖。
电影在刻画这群爱国之士如何奋勇抗战的同时,也将他们心中的情感一点点掰揉拆碎。
兄弟之间的共同使命感无需多言,一个点头就能让猎枪接力杀敌;爱人之间的双向奔赴,也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交换温柔,你在前线杀敌,我便在后方为你铺好温柔乡。
亲人之间更是有着血脉相连的默契,既然选择了这条抗联的道路,就带着最坚定的信念绝不回头。
十二名猎户,从一开始的“保家”,到逐渐升华的“卫国”,他们甘愿在战火中流血、牺牲,用自己的血肉筑起希望的城墙。
人性的刚柔,也是总策划白雪公主认为电影最动人的地方,“老炮手们没有用华丽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却用自己英勇无畏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他们人生的境界、格局和高度。
”同时,白雪公主也说到这部电影除了讲述十二位烈士之外,也刻画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虽然她们都是女儿身,但是在反击抗日侵略者的时候,我觉得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都是一样的。
”
致敬抗联英雄,传承热血红色文化正是因为有了这群勇敢的烈士,电影处处都充斥着高燃的热血场面。
从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烈士们在漫天的子弹和炮火中穿行,谁也不知道下一秒究竟是生还是死,但自始自终,没有人往后退缩过一步。
排山倒海的震撼炮击,子弹横飞的生死狙击战无一不是牢牢牵引着观众的心。
白雪公主作为电影的总策划,也亲自参与了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她特别强调到所有的场景动作都是由演员本人们亲自完成,“在整个拍戏的过程当中我感触最深的事情是,我以前以为有很多电影的镜头,可能都是用替身或者是用高科技的方式去完成,但我没有想到这部戏里所有的镜头都是真实的,哪怕是里面最难最苦的角色老倭瓜,也全是真实的场景、真实的镜头、真实的过程,我真的很感动,他们让我看到了他们是用生命在演绎电影这份事业。
”
真实,是《天道王》最动人的底色。
不论是在零下三十度的拍摄环境,还是工作量巨大的动作戏,所有人都毫无怨言,而他们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觉悟,也源于对《天道王》历史背景的崇敬。
和《八佰》一样,《天道王》取材自真实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抗日战役史料中,有一场以少胜多最著名的战役——“烈士山战役”,它记载的就是当年东北深山猎人奋起抗日救国的厚重历史,这群东北抗联将士用血、肉、魂谱写在白山黑土间顽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一宏大历史上可歌可泣的主旋律,在他们身上,充满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正能量。
为了纪念抗联战士们,2015年国家公布抗日英雄名录,抗联十二烈士名列第一位。
他们,都是中国最巍然的脊梁。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走进影视领域、为什么首部电影要选择的这个抗联题材的原因,我想让更多的中国的孩子能够记住历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过去的革命先辈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希望当代的人能够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同时,我最想对英雄们说的是,历史会记住你们,祖国会记住你们,我们会向你们学习,爱国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界的赤子之心,只有积极向上报效祖国,让国家更加强大,我们才可以持续拥有幸福的生活。
”白雪公主如是说到。
在最后,白雪公主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影院发展的见解,后疫情时代,希望借由《天道王》的力量给市场注入一剂强力针,在未来,她会继续在影视领域成长和发展,继续投入更多的时间,为后续影院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总的来说,《天道王》让人看到了硝烟中一个个真实的普通人,看到了他们被战争激发出来的勇气和人性的伟大,看到了穿越时空的爱国力量。
今日的繁荣都是由这些历史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就的,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在心。
一起前往电影院观看吧。
提到今年热度最高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毫无疑问当属管虎导演的电影《八佰》,无论是一个个令人血脉贲张的惊险镜头,还是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舍生取义从容赴死的悲壮场景,都令人如此难以忘怀。
将于10月15日上映的抗战题材大片《天道王》,同样将故事背景锁定在了这段慷慨激昂的峥嵘岁月。
然而,与不少观众刻板印象中的红军战士形象不同,在《天道王》中毅然决然投入战争抗战救国的不是别人,正是东北深山里、林海雪原上的猎人!
这一不落窠臼的新颖设定,首先就吊足了观众胃口,令人充满好奇。
当然,东北猎人参与抗日战争也绝对不是拍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一场战役——烈士山战役。
1938年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曾经是日寇发动讨伐的经行之地。
凌晨时分,日军被驻守的第一连发现,第一连当即决定,在河谷平原上的小孤山阻击日军行进。
尽管第一连的战士们大都是东北猎户,但个个都堪称名副其实的神射手。
一番艰苦鏖战之后,十六名战士共计击毙日军百余人,其中十二名战士英勇牺牲,名不见经传的小孤山因此得名——“十二烈士山”。
这便是悲壮与热血共存的十二烈士山阻击战。
电影《天道王》的男主角名叫李玉成(巩峥饰),他还有一个更为亲切的称呼——李把头。
把头算得上是东北俗语,有头头、老大的意思。
曾在烈士山战役血战到底,并成为最终幸存的四人之一的李福胜,正是李玉成的儿子。
烈士山战役后不久,日伪军率领三百余人的讨伐队摸进李炮营防区,对李炮营里的李玉成一家三口而言无异于从天而降的晴天霹雳。
战争中血肉横飞的那种残酷与绝望,只有置身其中者才能真切体会。
面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敌军阵势,李玉成是选择保全自己的小家直接逃跑,还是义无反顾背水一战阻击敌军?
故事的结局,留待观众在电影《天道王》中寻找答案。
如果说题材选得好是第一,那么演员演得好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天道王》之所以能够做到感人至深、让观众动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选对了演员、演员成功演绎出了角色内在的精气神。
巩峥饰演的“李把头”李玉成有那种东北人骨子里的豪爽与情义,孟子《鱼我所欲也》当中的“舍生而取义者也”,应当就是像李玉成这样铁骨铮铮的汉子。
在《天道王》里饰演猎户李玉成妻子“郭氏”郭淑珍的陶红同样出彩。
在热血野性的战争题材中,女性往往是作为缺乏存在感的默默付出者形象存在的,而在陶红的细腻演绎中,我们同样能看到郭淑珍身上那种永远不会被击垮、永远不可能被毁灭的坚韧气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天道王》向观众呈现了东北猎户在烈士山战役抗战到底的热血故事。
充满红色精神的热血故事,令人倍加珍惜今日幸福来之不易。
就冲着出品人都是东北人这一点,《天道王》得看!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历时八载,东北抗日联军对日战争前后大概十四年,有力的牵制了日军的侵华兵力,对中国和全世界的影响都不可低估。
今天再看电影《天道王》,必须发自心间感叹一句:东北这这旮的英魂是世界任何地方都征服不了的。
再度缅怀峥嵘岁月,不仅仅是一些故事的记载,也是通过影像对抗日英雄们表达敬仰之情的一种方式,纪念那些踏破苦难的年代。
就电影《天道王》而言,它讲述了中国抗日战役史中最著名且以少胜多的——十二烈士山战役。
猎人出身的战士们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扛起枪,瞄准敌人的炮筒,为群众赢得宝贵的转移和整顿时间,自己却倒在了黑山白水的大地上。
与以往的抗战片不同,《天道王》并没有一上来就讲述战争的场面,而是为观众“盘道”。
老百姓的哲理即生存之道,也就是他们与这片土地上息息相关的事,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开头就点明了日军征服不了东北。
中国人讲究“人天合一”的观点,用个体的德行、行为成为维系天命的根据。
也就是说但凡命数改变,都是前因后果的积累。
在电影《天道王》里,整体框架分三部分:一、当时百姓的情况:山上的猎户安乐富足,山下的小镇兴旺发达;二、猎户每次狩猎都有祭祖和祷告,他们根深蒂固的与自然相处之道,即天道;三、从蜗居深山“桃花源”到被卷入杀戮的过程,新帐旧仇的层层因果关系导致这场均衡悬殊的战役打响。
没有人天生愿意拿着武器去反抗,但不反抗没有出路的时候就必须觉醒。
基本上,我们对于英雄的命运有大体了解。
大家看的时候可能更关注他们是怎么突围的?
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观众不断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义肝相照,浩然正气存天地的情怀。
历史上,日军被东北联军牵制住兵力,一步步走向瓦解,最后全面投降。
这些隐藏在历史小角落的人和故事不应该忘,也不会忘,它是无数个家庭与个人的牺牲才换来。
《天道王》中,如果猎户把头李玉成没有选择加入抗联,他们一样会拿起武器和日本人血拼,但他非死不可吗?
在有路可退的时候,他冲妻子喊“给家里留个后”就投入到了抗击中,正是这种大义与小情的冲撞更显人性珍贵。
天道有常,精神不死,一个有灵魂的作品必须能反观自己的生活,这部电影通过挖掘兄弟情、夫妻情,间接让人物的品质在内心发芽。
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场戏,一是猎户与红军相遇的情节。
在前半部分,猎户游击队都是散游式的“捣乱”,个体无法与整体对抗。
几个猎户偷偷放掉几匹马,神不知鬼不觉杀掉几个日本鬼子,包括火烧仓库等等,这些当然会对日军造成困扰,但会遭到日军变本加厉的侵害中国人,比如把手无寸铁的百姓圈到一起集体枪毙。
猎户在深山有优势,但来到了平地有劣势。
当敌人变得有警觉性时,他们的破坏就会越严重,相对我们就没有还击之力。
这不是说我们弱、不行,而是我们需要更大的力量和方法来介入。
当猎户拼死一击时,抗联的出现真让看的观众大快人心。
枪击声不再那么刺耳,是一种鼓舞的信号,这就是切入到了真正的抗战事业里了。
还有一场戏让我印象深刻,是深山老林的堡垒战,也是整片的高潮部分。
在抗战过程中,我们也不是一直高奏凯歌,而是一个不断壮大不断牺牲的成长过程。
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敌人骑大马,拿着最先进的美援武器:大口径炮火、冲锋枪等等,反观我们战士的装备是手榴弹、盒子枪,九九式步枪等工具,装备势力相差悬殊。
记得我小学语文课本还曾经念过著名的《游击队之歌》讲述那些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人们,大意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造。
今天电影中复现那些快的慢的远的近的镜头,通过大的小的画面复盘记忆里的文字片段,方能体会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气。
没有直播,没有微博,没有朋友圈,没有文字描述,一腔忠魂永远的留在白山黑水的脊梁上。
《天道王》让观者再次感受到当年抗联英雄们的抗战精神。
曾有日伪对其黑龙江境内作战部队统计过,19351940年间,每年大小战役从3667次36515次不等。
抗联在黑龙江省有过很多遗迹,其中牡丹江区曾到处狼籍着烈士的枯骨。
今天,人人参与纪念这曾经的战斗岁月,是对牺牲者必须怀有的感激之情。
它不仅是感激,也是责任,把先辈们的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成为民族的宝贵财富。
看他们的故事,激烈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报答伟大的祖国
2020年第一部在影院观看的影片,单位党支部组织免费观看,还好是免费,不然真的是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多么好的题材啊,我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在深山老林里英勇不屈的战斗,愣是一丁点没表现出来。
全部都是猎户的功劳、他们迎头痛击敌人、阻击敌人、埋伏敌人、偷袭敌人。。。
纳了闷为啥这么严肃题材的电影,要让女主化妆?
眼睫毛飞起来的,嘴唇也涂的红红的,艰苦的环境,朴素勤劳的猎人哪里去了?
多亏了这部电影才知道陶虹和陶红不是一个人。
堪称全片最大的败笔,为啥要在紧要关头回到战场,还带着孩子,就为了一家人要在一起?
这么任性真的好吗?
非得把大儿子坑死才消停?
这个角色的表演简直让人看了牙根痒痒。
电影有点过分宣扬猎户的战斗精神与战斗能力了,三两个人组成小组便能杀人偷马并全身而退、便能焚烧日军粮仓要地。
就是没弄明白色诱日军为的是啥?
还把老倭瓜给坑了。
老倭瓜雪地行走,雪中爆冻还是看得挺让人心疼的。
猎户简直是抗日主力军,设关卡,设埋伏,打阻击战,无所不能,而我们伟大的抗联,打了个支援战后竟然撤退了,撤的过程中还靠着两个猎户小伙子趟雷,顺便提一下,这一段是我认为全片最感人的部分啦,结果这雷趟的,两个人把所有的雷都趟了,一般不就一个人踩中一个必定玩完吗?
抗联的存在感真的好弱好弱啊,不符合史实呀,导演是猎户的后代吗??
且不说有多少猎户加入战斗,打死了多少鬼子,反反复复,感觉没多少人却能打到最后。
强烈怀疑山里能不能养的下这么多猎人。
战斗场面也是激烈的很,地雷四处都有,却不表现埋雷过程,手榴弹横飞,迫击炮整整齐齐, 猎人们愣是能顶的住。
抗联吸收队伍也不给人个番号,是认真的吗?
本片槽点多多,两颗星,一颗给伟大的抗联,一颗给无辜牺牲的百姓。
撤退的路上被日本鬼子布满了地雷 ,两个领路的战士不小心踩上了第一排地雷 ,为了大部队的撤退,两人手拉手一路向前,踩爆了后面的所有地雷[强]直到最后一个雷才被炸飞天 ,两人尸体完整 充分展现了我军战士的钢铁之躯 ,后面的部队含着泪看着两人放完烟花 ,上去抱着两人痛哭不已 。。最后 本片主角 拿着一把无限弹药的机枪,潇洒地甩去身上的貂皮大衣,干掉了敌人一个连后英勇阵亡 。。总而言之 抗日神剧 。😭😭😭
朋友圈微商刷爆,之后一顿刷票。
感觉还可以
不明白拍这个电视剧在大荧幕上的目的是什么?陶红也是绝了,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画着精致的妆容,假睫毛和大口红都不脱妆!请问用的是哪个大牌化妆品?!
二营长
原来电影特么可以拍的这么难看啊???
抗联是伟大的,可惜电影没拍出来。
我真想骂人。因为客人看完出来都是说难看想找经理退票。
电视剧放放还不够嘛。。哪来的信心上大屏幕。。
真实故事改编的抗战题材是怎么也看不腻的,而相比于其它,这个发生在气候条件恶劣东北的故事就更显热血悲壮,保家卫国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在一场战役中得到了最细微的呈现,除了民族大义英雄本色之外,具体到每一位个体的选择才更加感人至深。有血有肉有泪,但泪过之后的带给我们的反思才是最重要的。以及大陶红好久不见,果然是影后,真是出手不凡,欢迎归来!
有些地方不是很合理,,炮弹跟手雷在身边炸还能跑,踩地雷,中枪还能说话这么利索,那时候打仗没有那么近距离的呀
工会组织看电影🎬,2020.12.3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抗日故事。
真是无语……看了简介直接买票去看了,真是心疼我的票钱,一股神剧的味
又是一部神剧,脸上一点沧桑感都没有,怎么在深山老林里待的?趟地雷的时候没踩雷,都能雷声四起,侮辱观众智商!
煽情有点过了 公司安排的党员活动
微商电影,跟传销性质一样
今天民泰银行请客户看电影 所以我去了 看的什么天道王的电影,瞅着电影名字就奇怪 开播了,没错 是抗战剧,看了前40分钟剧情简直把我的智商拿捏的死死的,本想着白看的电影看看就算了,还不让我中途离场,索性就看完把 ,强忍着看完,最后50分钟左右的剧情把,太内啥了!剧情纯粹为了感动而感动,太欺负观众的智商了 ,本来也没啥好生气的,一回家发现还有衣服没洗,越想就越气,我为啥浪费这时间,拿来洗衣服难道不好吗?要是我来打分,看在红色题材的份上 我给2分!导演和编剧太欺负人了,生气阿阿!!!!
这电影不跪不可能
真的超级超级无聊,和平常的抗日剧真的差不多。我是被我阿姨忽悠过去看这部电影的,我现在真的很想从影院走出去,看这电影还不如回去写作业。
只能说 天雷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