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轮胎杀手

Rubber,辘地魔(港),超能轮胎杀人事件(台),橡皮轮胎

主演:罗克珊·梅斯基达,维林斯·豪塞尔,雷米·索恩,德文·布洛楚,大卫·鲍,布莱克·罗宾斯,伊森·科恩,杰克·普罗特尼克,柯特奈·泰勒,斯蒂芬·斯皮内拉,哈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橡皮轮胎杀手》剧照

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1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2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3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4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5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6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13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14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15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16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17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18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19橡皮轮胎杀手 剧照 NO.20

《橡皮轮胎杀手》剧情介绍

橡皮轮胎杀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望无际的荒漠旷野之上,盘桓着十多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普通人,他们手里各自拿着一个望远镜,透过镜片兀自眺望着远方。其中一人发现了一处垃圾场,所有的人也都向那里望去。视野中,一只蒙满沙尘的轮胎动了起来,匪夷所思的是,它的动作完全没有借助任何外力,仿佛全由其自身掌控一般。它蹒跚学步,磕磕绊绊,碾压着路上的空瓶子和蝎子。偶然间,轮胎似乎发现自己具有神奇的能力,只要集中注意力盯着(如果它有眼的话)前方的生命体数秒钟,对方就会脑袋炸裂爆头倒毙。 “哦耶!这简直太给力呐!”轮胎心中一定这样想到。于是,它滚着矫健的步伐,向前方走去,一路上掀起血雨腥风。而那群完全没有头脑的观着,始终注视着这离奇的一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心动千年涅墨西斯假日之家汉娜第二季忍者神龟:变种大乱斗天使特警恶战夺命狙击3破晓史宾机器人:重启法兰西那窗灯火英叔之古墓狂魔十八岁的梦想是当兵夺命剑紧急呼救第七季兔爷回家炼狱机器回到黑暗爱你千万次阿盖尔:神秘特工猎凶风河谷闲山:龙的出现索勒斯角小满生活迈耶罗维茨的故事饮料杯历险记:草追人穿越时空的少女梦回金鸡岭丧尸全城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

《橡皮轮胎杀手》长篇影评

 1 ) 你太调皮了,连讽刺都是高端黑

从导演另一部《真实》过来的,喜欢这种荒诞猎奇,重要的是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又不那么无厘头,也没有违和感。

这部轮胎公路片从头到尾都讽刺,连最后演职员表出现时还在调皮。

先试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不懂?

不喜欢好莱坞式大片,更爱看小众独立电影的观众更容易看懂些。

就好像那个没吃火鸡的老头,坚持到后面还投入其中。

开头警察对看客说的那一连串的“no reason”就表达了三个信息。

1.直接告诉观众这片子是荒诞离奇的。

有了那么强烈的暗示,后面发生了什么都在自动脑补那句“no reason”。

2.有代入感的让观众体会到这是mise-en-scene,一旦这样想就更容易懂后面的种种比喻。

比如轮胎刚走动时看客就在吐槽,感觉是心声啊。

3.讽刺了电影制作中常见的现象,即为了故事主线的合理而无故避开一些不合常理的东西,并刻意灌输“正确”的三观。

看到此就有种“不详的预感”,不会真的看轮胎杀人吧?

没错还真是。

我是剧透分割线君--很明显拿望远镜的看客就是观众。

从火鸡开始分为两类(火鸡暗指大片中的无脑元素,很可口但没营养)。

一类是吃了火鸡中毒的大众观众,另一类是没吃火鸡的另类观众,就是对影片比较有追求的影迷。

好了开始讽刺观众了,比如暴力情色之类的刺激元素就很符合当今的电影市场和观众口味。

那个主角,就是轮胎,到处碾压、爆头、看美女洗澡等等,每当出现这些镜头,看客就会评头论足。

关于为何最后老头也死?

我认为老头并不是专业的影迷,而是暗指一些只会吐槽的电影评论家,这种也会找到轮胎的厌烦。

那位警察,可以理解为追求商业模式的导演。

对他们而言电影像套路,只要该抛出点的地方抖包袱,像完成任务一样差不多能糊弄观众就行,于是他派人送去了火鸡使之具象化,于是大部分观众真的中招了。

当警察以为所有人都被催眠时立马要收尾(好现实!

),完全不顾故事走向是否合理,但后来又得知有一位影迷没中招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套路。

最后用美女引诱爆头那段,那个老头去现场说干嘛不直接爆了他,警察说要让轮胎自作自受那个梗,完全就是平时看大片时的即视感,呼应了以上“no reason”的第三条。

暴走的轮胎,觉得是编剧或者有追求的电影工作者(包括导演)。

前半段“一个脾气不好的轮胎”公路片是按照普通模式,即是按照大片导演的思路来演戏,之后轮胎慢慢开始觉醒,注意他在motel里面看电视看的是赛车!

作为一只轮胎很热血啊,暗示不要压抑自己,被勾起斗志,然后就“黑化”了。

搞笑的是即便被枪毙也附身到自行车上,这代表一种力量的衍生,然后老大率领众轮胎走上大街,看着好莱坞颇有挑衅的感觉,背景乐还那么嗨,像之前的编剧罢工,虽然镜头拍的像僵尸复活。

为啥不杀那美妞?

觉得只是一个梗,那妞也没招惹他,导演的小调皮讽刺还没有结束。

片尾演职表又出现片头“no reason”,但此时观众席空无一人,暗示又是一个开始,但那些观众“已死”,表达导演对这种小众片的担忧,是啊普通观众被大片喂死了,如果“另类观众”再不保持清醒头脑就真的没有好电影的出路了。

另外也可以当做导演调侃观众在看到演职表之前就已离场,怎样都是讽刺(调戏)。

而昆汀,没看完他的片子,不敢随便说他是个多么有追求的导演,但至少他是清醒的,虽然形式有点荒诞,好歹算是个觉悟之后的轮胎,总比行尸走肉好。

 2 ) 为什么非要搞个所以然?

1、这片是法国片?

怎么可能!

2、如果硬要对此片挖点寓意的话:观众=观众、警察=导演、轮胎=编剧!

在一部电影的产业链里,真正可以不受既定剧本限制,握有生杀大权的其实是编剧。

导演恨不得所有观众都死掉,没有观众,那导演就可以休工了,可只要有观众在看,他就得拍下去。

(影片中是给观众吃毒药,以及坐轮椅的大叔代表的影评人提出意见,导演不执行但是也得听着)可为啥导演这么矛盾这么贱呢,影片一开头就说了,没有理由……好电影都没有理由……我约莫着导演估计想表现的就是这么个意思——导演对观众又爱又恨。

而编剧不需要这个负担,简直就是天马行空,想干嘛就干嘛,想爆谁头就爆谁头。

而当导演不再按照既定剧本进行时(用猎枪直接爆了轮胎),受到伤害的是谁?

是观众。

导演早TM闪人了!

请注意,观众、警察、轮胎除了本身的寓意外,都仍然是剧中人物,换言之大家都有作为一个演员的义务,所以此时代表编剧的轮胎可以爆头代表影评人的轮椅大叔。

最后,编剧占领好莱坞!

3、作为此片观众, 看完最好闭嘴,有路子的人想办法去揍导演一顿才是正路子。

这家伙太埋汰我们观众了。

 3 ) 一部没有痛苦的电影

为什么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人会很不舒服?

我一直看到了字幕都打完,还是不甘心承认它结束了。

结束了就像没有结束,观看的过程心里很痒痒,但是挠不着。

想了很久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部电影少了一样东西,叫痛苦。

它是那么的顺利的一部电影,牛逼的轮胎几乎没有阻力,一路轻松的各种爆头,警察也不够给力,是来搞笑的。

死了那么多人,却没有半点悲悯的情绪。

大家只关心,轮胎后来怎么样了。

事实上,轮胎很好,不用你关心。

就像你喜欢的男人,他说他心情不好,你问他到底怎么样了,他根本不搭理你,你太多此一举了。

承认吧,其实我们已经爱上轮胎了。

就像你已经爱上了那个不需要你关心的人。

人总希望自己喜欢的东西也需要自己,所以,潜意识里希望它是不幸的。

所以现实中的我们,不太相信轮胎真的那么顺利,总希望它出现什么事儿。

事实上,它破了。

但,似乎你还悲伤不到半秒,牛逼的小自行车出现了,好像还更加强大了。

继续各种顺利。

是的,你喜欢的男人,不用你关心,你喜欢的轮胎,也没有痛苦的情绪。

所以我们常常关心不需要关心的东西,爱上不爱自己的人。

 4 ) 《Rubber》

…這是用來啟動我多年前所被植入的擬人法嗎?

除了輪胎和木椅,還有實在的軀體Roxane Mesquida也太耀目。

 5 ) 有了这高科技转基因轮胎,汽车永不死火!(继续接着讽刺)

有一天一个科学家把基因转到轮胎里,再点击,结果造出了会活动的轮胎。

没想到携带这种基因的病毒扩散了,于是传染了更多的轮胎。

这个基因的连锁基因之一就是好色,所以轮胎就跟着美女跑啊跑!

有一个商人看到了诱人商机,纷纷雇来美女车模,来引诱轮胎来义务成为他的一家公司生产的汽车的轮胎配件。

车展的时候,美女摆几个pose,轮胎跟着美女跑,相映成趣。

 6 ) 引用国外影评

It gives away a lot. You don’t know it’s doing so, it just looks like a bunch of really weird images edited together, but if any of those images stick in your head, they could hypothetically taint your enjoyment of this absolutely original, you-don’t-know-where-it’s-going film. Still, a lot of you don’t care about that sort of thing and if you don’t, you’re gonna love this trailer. Check it out after the jump.

 7 ) 乱写

这是个超现实主义的讽刺片,片子一开头,一段独白就框定了此部电影的主题必与当代的电影产业有关。

片中更有无数线索反复暗示着片子里各元素的象征意义。

看客手里都有一个望远镜,这个望远镜似乎是万能的,轮胎离开了垃圾场,望远镜依然能够清楚的看清轮胎的每个行为,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看客和望远镜都是在象征着什么。

片子中轮胎杀死女服务生后,警察长(其实是整场闹剧的导演)即刻展开了调查,但他听到手表的报时声后,立刻如释重负的想要停止调查,就如同刚刚演完一场戏。

这个情节更是理解本片内涵的突破口。

导演在演戏,看客在看戏。

导演所导的戏诡异,血腥,色情(女主洗澡)而荒诞,看客们消极,冷漠,猥亵而自私,猎奇心旺盛。

于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猎奇心理,导演不得不将他的诡异血腥荒诞的戏继续拍下去……如此种种,恰是当代电影产业的现状。

片子最后出现在远山上的好莱坞标牌,不仅是对好莱坞,而且是对以好莱坞马首是瞻的整个当代电影业的绝妙讽刺。

本片不仅讽刺当代众导演,亦讽刺了那些为了满足自己猥琐的猎奇心理而一味追逐新鲜刺激的观众。

有一个镜头让我思考了很久,就是那个油头粉面的小跟班拼了命想要阻止最后的看客继续看下去,看客却饶有兴致的端着望远镜边看边说"I like that."我们有时候不就是这样么?

正因为我们喜欢,电影才会越拍越残忍,越拍越没有底线,越拍越荒诞狗血。

是观众毁了导演,还是导演毁了观众,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8 ) 法国人的讽刺

和影片相比,还是预告片比较有趣,cult片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在于其中会设计一些让观众热血澎湃或者很想却无法做到的情节和画面,奇思妙想在本片里绝对足够,可不能几乎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无厘头起来,这样的影片很容易让人游离之外。。。

作为法国人拍摄的电影,又一次对好莱坞电影制作工业强烈的讽刺,不太喜欢法国人这一点,总是一位讽刺别人,有空就不对自己好好反省一下。。。

电影中最大的亮点是那个美女,身材相貌俱佳,完美的花瓶形象。。。

 9 ) 确实有点无聊了

这个内容含量不足以拍成长片,不算导演名气的话应该在五分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说不上话

记得是在大夜之后一个电影群共享到的,本人承认通宵后看电影能起到催眠的作用,但是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会被声音惊喜然后就是被轮胎摧残后的画面

《橡皮轮胎杀手》短评

完全没话说、看你自己是否觉得看懂了

8分钟前
  • 电车痴汉陈胖胖
  • 力荐

一个可爱、任性的轮胎

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把握的点比较给力

11分钟前
  • X先生™
  • 推荐

说实话,这种cult片我不感冒,也没感觉到创意、手法有多好。可能是境界未到,不过好歹耐着性子看完了。

13分钟前
  • goldfa
  • 较差

对于这个荒谬的主题,导演貌似有点点想法,从观看者与参与者的角度来解读真实与虚构。但这个东西太难讲清楚,而且还披着一个恐怖片的外衣。有创意,但实现的颇为拙劣。

15分钟前
  • 幸运儿与脱身术
  • 较差

这轮胎是从神圣车行里跑出来的吧,又是一部元电影,第四面墙都被你砸碎了。

16分钟前
  • cjy
  • 还行

可以说很烂吗

19分钟前
  • 泪染霜
  • 很差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S2sKdesv6I/一个轮胎就能拍出西部公路杀手片。这是导演最有趣的地方。

21分钟前
  • 霹雳啪嗒砰
  • 力荐

我85分钟的人生啊…………

26分钟前
  • 哦豁
  • 较差

作为实验性电影来看吧.

29分钟前
  • afu
  • 推荐

你们等着吧,轮胎来替影迷复仇了!

33分钟前
  • strongman
  • 力荐

在喝的烂醉的时候看得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一直以为是我脑内的酒精让我幻想出来的诡异的梦境,因为看的时候一直在感慨,这样也能成为一部电影啊?!

38分钟前
  • valo
  • 较差

一部荒诞、拟物、暗喻又充满自以为是野心的邪典片,通俗化的理解可以是讽刺了电影产业与观众,而事实上消费主义时代的利益链条上,躺枪的比比皆是。作为电影,最后「轮胎上帝」杀向了人类电影核心好莱坞,颇有点以暴易暴大家完蛋(不仅仅电影)的味道。

41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糊里糊涂的剧情,但是懂电影的人都明白。

46分钟前
  • Heyvin
  • 还行

这笑话冷啊。。。不是一般的冷。。。

4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碉堡了...

48分钟前
  • 悟空的尾巴
  • 还行

“无厘头”和“轮胎杀人”的概念不错,可惜不够狗血,不够有趣。轮胎君完美诠释了“屌丝”二字及其“杀富夺美”的伟大梦想。

49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最后轮胎废掉了 而tricycle的出现 好像william eggleston的那张有名的摄影啊

53分钟前
  • 芝鬼
  • 还行

别以为装了个逼在豆瓣就都会给你打高分,什么也不表达的“no reason”对白就是在消磨你的时间

56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很差

说我怎么那么喜欢法国电影呢,轮胎都能是杀手,是不是冲着这个想法都值得一看?这个电影其实明确分为两部分啊,一部分是关于轮胎杀人的,一部分是关于真人秀和人杀人的。

60分钟前
  • 小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