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看印度片子还是“摔跤吧,爸爸”,没有这么直接的用恒河,加特火葬场,印度宗教观伦理观,种族等级制度这些非常隐秘以及Local的文化印象。
尤为巧妙是借助恒河这一承载印度人灵魂的意象,串联起来萨奴的死,火葬场,戒指(30万),赌钱比赛潜水,讹钱的警察,一系列影像。
生死名利,爱恨情仇,仿佛都可随着恒河水一去不复返,却又难以逃脱轮回的命运转盘。
男女主最后走到的一起地区(省?
)
格多森(市?
)
具体坐标注:出于对片子结尾男主女主一起渡河要去的Katosaa(格多森)简单的查了一下子,发觉这个地方还是很难查到,只有一本The Mahi Kantha Directory,
买不起,看不到(也可能无用的)目录书介绍北印度新政权更迭后的目录或许有一些内容(但也找不到电子资源),恐怕需要翻墙仔细考证一下才知道最后男主那句“人一辈子需要两次去格多森,一次是一个人,第二次是两个人”有何深意,当然也可以看作是他搭讪的小伎俩,预示后面两人的展开。
但还是对北印度这个陌生的地理概念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种下一棵草。
以前听到别人谈及拉美,总会说到魔幻现实主义,对此我一直似懂非懂。
在看过一些文艺作品后,我渐渐有些明白,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似乎就是贫穷、腐败和荒诞融合在一起的一种表述。
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另一个国家更具这样的气质,那就是印度。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部冷门电影,印度的《死生契阔》,它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过提名。
以前,戛纳电影节对我而言就像一个过滤器,通过它我可以规避掉大部分不喜欢的电影。
在我的刻板印象中,戛纳这个标签,就是无聊、沉闷、节奏慢和伪文艺的代名词,那些获奖电影是对我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但是到了后来,我不再那样偏激,我对多元文化有了包容之心,渐渐喜欢上一些冷门电影。
我感到有些电影并不知名,但是却优秀,我想总有人会发现它们的美,比如这部《死生契阔》。
这部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但是就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描述中,底层人民的真实状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在国人的印象中印度人民已经活得足够艰难,但很多时候我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至于那些身处糟糕环境中的小人物,他们如何挣扎求存?
他们每天都思考什么?
是不是和我们一样为房贷和下一代的教育发愁?
我们无从得知,而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它让你了解并印象深刻。
故事分为两条线,主角都是年轻的大学生,随着剧情的发展,两条线索将合二为一。
第一部分。
女大学生德维和他交往了一段时间的男友相约来到宾馆。
一开始两人都很拘谨,在用简单的交谈来打破尴尬后,他们就开始亲热。
然而两人还没有进行多久,警察就破门而入,像极了刘强东在明尼苏达的场景。
如果大家看多了印度电影,就知道印度警察几乎是腐败的代名词,他们来得如此及时,显然是早有准备。
果然,几个警察连威胁带恐吓,说要把他们抓去坐牢,当然,坐牢只是幌子,乘机敲诈一笔才是真实的目的。
我不是印度人,所以实在想不出他们坐牢的理由,是嫖娼?
还是通奸?
还是婚前性行为?
但是男方却感到深深恐惧,他无法面对即将到来的羞辱,于是偷跑进厕所,用一把牙刷割腕自杀了。
看到这里,我以为警察会倒大霉,他们大概要考虑如何善后。
然而讽刺的是,这居然又给了他们一个敲诈勒索的机会。
警察找到德维的父亲,要他拿出三十万卢比,否则女儿就会被法院以教唆自杀罪起诉,而且女儿的性爱视频还会被他们放在在网上。
面对警察的威胁,父亲帕塔克不知所措,一开始他争辩了几句,但警察的凶狠让他最终选择了忍耐。
一开始我很不理解,觉得帕塔克也算个文化人了,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难道就这群黑警就就可以无法无天?
但是最后,我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去想,似乎得到了答案。
作为一名父亲,当然是希望保全女儿的名声,给她一个阳光温暖的人生,为此他可以不计任何代价,如果事情闹大,坏人的确能得到惩罚,可是女儿的尊严和荣誉呢?
就全被毁了。
所以忍气吞声并非怯懦,而是更大的勇气。
毕竟,由于文化和宗教的因素,在印度农村,性依然是一个让人羞于启齿的话题。
德维的父亲以前在一所大学教书,可能因为工作太忙,没法照顾女儿,他辞掉了工作,改行在恒河边帮人翻译经文。
德维的母亲死于一场感冒,那时帕塔克因为太忙,就忽视了妻子的病,妻子的死让他追悔莫及,成为一辈子的阴影。
帕塔克每个月的收入大约一万卢比,在我的印象中,这在印度似乎还算可观。
三十万卢比,相当于他三年的收入。
顺便说一下,电影中的恒河真的很脏,浑浊的河水,河边堆满了垃圾,每天都有人在那里烧各种各样的东西,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在河里游泳。
帕塔克在恒河边开了一个小店铺,身边有一个小孩子在帮衬他。
小孩子名叫做强塔,电影没有明确表明他们的关系,但我猜想强塔应该是帕塔克收养的。
强塔喜欢潜水,迷恋在水中抓硬币的游戏,那是大人们在河边设立的一种赌博,他们自己做庄,雇佣几个小孩子潜水捞硬币,其他人下注,赌谁捞的硬币最多,庄家抽成。
可见,印度人为了谋生,也算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看见养父被警察勒索,懂事的强塔想为养父分担一些负担,于是向帕塔克提出想去河边捞硬币。
估计庄家会把捞出来的硬币给小孩子们当做报酬,一开始帕塔克不同意,因为那很危险,但是强塔一再恳求,并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游泳技术一流,帕塔克这才勉强同意。
德维的行为让帕塔克感到无比羞愧,他狠狠打了女儿几耳光,并责怪她。
可是德维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她和父亲争辩了一番。
后来,德维一气之下决定离开家乡,去外地找工作。
再说一说第二条线。
大学生迪帕克来自一个低种姓的家庭,他住在恒河边的贫民区,父亲和哥哥在河边帮人焚烧尸体。
他们家世世代代以此为业,唯独迪帕克例外,迪帕克学习用功,考上了大学学习土木工程。
迪帕克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也是穷苦人家的青年,他们经常一起骑着摩托车到处玩耍。
偶然的一天,他们去网吧上网,迪帕克打开社交网站,看见了美丽的女生沙露。
迪帕克有些心动,朋友们纷纷怂恿他去追求。
迪帕克鼓起勇气,在脸书上给沙露发信息,之后用了各种攻势,终于和她建立了感情。
但是当他们的感情更进一步时,迪帕克却感到了为难。
为什么呢?
原来沙露家是高种姓,虽然种姓制度早在1947年就被废止了,但显然人们骨子里的观念没那么容易改变,迪帕克担心自己的身份会让这份爱情难以继续。
沙露曾不止一次和迪帕克开玩笑,说想去他家看看,然而每次迪帕克委婉地搪塞了。
迪帕克不想让沙露看见自己糟糕的生活环境和那群穷困潦倒的朋友。
有一次,沙露又提出去迪帕克家时,迪帕克的自尊心被彻底伤害了,迪帕克生气地说出了自己的出身和居住环境,他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把之前的担忧一股脑发泄了出来,然后骑着摩托车独自回去了,留下一脸不解的沙露呆在原地。
沙露跟着父母去桑干朝圣,在路途中,她见识了父母对低种姓人群发自内心的鄙夷。
比如在外吃饭的时候,父母会嫌弃低种姓人开的餐馆卫生条件差。
她知道,父母永远也不可能同意她和迪帕克在一起。
不过,她不会屈从于父母的想法,也不在乎迪帕克低贱的出身,为了爱情,她可以和迪帕克私奔。
沙露忍不住给迪帕克打电话,表明心迹。
迪帕克本已心灰意冷,接到电话后喜出望外。
沙露的表白更是解开了他长久以来的心结,他没想到对方完全不介意自己的阶级,甚至愿意和他私奔,看来是自己当初太敏感脆弱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心头一酸,有时候我觉得做一位穷人真的很可怜,那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很久才会消除。
剧情发展到这里似乎已经很完美了,可是命运总是充满了荒诞,尤其在印度。
接下来故事的发展完全不以观众的意愿为转移,而是充满了命运的未知,最终两条故事线会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交织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命运的不可捉摸。
到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大家最好亲自去看一看。
这部电影十分出色,它让我见识了一个真实的印度社会,了解了印度社会中的矛盾和症结,以及那些小人物的真实平凡的生活。
里面的一些角色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帕塔克和强塔。
虽然强塔因为调皮没少挨帕塔克的揍,也因某一次没有去潜水而被帕塔克打了耳光,但是在内心里,迪帕克是把强塔当做亲生儿子的。
某一次潜水,帕塔克下了一万卢比的注压强塔赢,结果强塔潜入水里后,很久都没有出来。
帕塔克焦急万分,赶紧让旁边的人下水营救,强塔被送到医院。
在强塔昏迷不醒时,帕塔克在病床边泣不成声,边哭边说再也不让他去潜水了。
还有戴维,一开始我极其讨厌她,因为无论怎样,事情因她而起,她理应负责。
可我始终只看见父亲为了筹款而奔走,她却无动于衷。
不但如此,她还任性地辞掉了在大学的工作,那是父亲好不容易拖关系才为她找来的。
但是到了后来,我对她的印象又有所改观,原来,她真的在外地踏踏实实工作了一个月,凑齐了两万卢比来还债。
看来,她还是有一点担当的。
电影里的一些场景也让我印象很深,印度的农村着实贫穷,在恒河上焚烧尸体的那些人,穿着破衣烂衫,脸上的表情质朴而呆板,笑起来更是透着一股憨厚的气息,让人顿生怜悯。
迪帕克努力学习,想要改变现状,这让我想起国内的那些留守儿童。
总之,这是一部让我惊喜的电影。
由于文化氛围的原因,印度的电影大都正能量,虽然有的也反应了一些社会问题,但某些题材还真心触碰不多,比如种姓制度。
这部电影揭开了印度的某一面,从这一面中,你能看到某些相似的影子。
喜欢我的影评的人可以关注我微信公众号,搜索“无梦之秋随笔集“””
剧中有两对情侣。
都以其中一个的死终止了这场恋爱;都是印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都出现过戒指,都以活着的一方走不出来来祭奠死去的爱情,都是在最高潮时候突然叫停,仿佛坐过山车,突然从顶端栽倒下来,让人措手不及!
不同的是:前一个是为了尊严羞愧自杀,后一个是玩的过程中不幸车祸。
前一个间接了解了印度地方上的警察,明目张胆欺骗,压榨普通百姓。
让人恨得牙痒痒。
后一个如果活下来,如果没有意外,他们也会面临很多困难。
在印度,自由谈恋爱,很难。
仍然存在种族等级制度,包办买卖婚姻仍是主流。
记得前段时间,也在网上看到一个有关年轻人自主谈恋爱视屏。
有个组织专门帮助这样的年轻人。
可是这个组织力量也很小,地下的。
看了真替印度人感到心塞。
在中国叫封建思想那么严重,像一面墙,堵的死死的,很压抑!
希望印度早点获得民主,自由吧!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只能庆幸我们国家这样的情况虽然有,但不是主流,至少我们主导思想是先进的,落后的地区需要不断反抗,斗争争取,才能实现全民族的自由!
20190730 轩儿#火葬场,死生契阔#这古老神秘的恒河水啊,你不会微笑也不会哭泣,你静静的看着河岸上的人们出生,也默默地溶蚀掉人们的死亡。
影片的开头有一段字幕,“何为人生,五大元素平衡之时;何为死亡,五大元素混乱之时”。
万物有灵,众生有法,生死有命,一切皆有其道,该去时便去,该聚时会聚,此刻的失去或许会在下一刻得到。
你看那古老神秘的恒河水啊,他不悲不喜,不生不灭…谁带你渡过宽宽的河流,自渡之人也许会遇上同行的渡者,若是还有刚刚好的缘分,兴许更可以渡彼此一程,渡漫漫弹指的一生。
父亲趴在女主怀里哭的时候我也哭了从最初的彼此不理解到彼此释怀是不是父女间的感情好像都存在一点距离感呀私奔,对于热恋期的人来说是一件神秘而向往的事往往是头脑发热的瞬间吧现实与世俗是跨不过去的坎男女主最后应该会在一起吧有过相似的感情经历相同的出身共同的目标也许这才是爱情最好的表达方式
无意中看到这个影片,印度电影,感觉反映日常生活比较真实,没有刻意美化脏乱差环境。
演员演得很真实。
故事性很强,反映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尖锐:固有阶层阶级很难突破,思想观念陈腐落后,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触目惊心,底层人民生活艰难艰辛,缺少阳光和希望...... 对比下来,中国大多数人要幸福许多,珍惜我们的生活
其实我和很多深爱印度的人一样,对印度有说不出的情感,念念不忘。
很多人是被印度宝莱坞的电影吸引过来的。
因为电影色彩缤纷,载歌载舞,情感丰富炙热,总是能戳中人性中最感性的点,能燃起我们心灵的共鸣和颤动的就是不错的片子。
当每个人能触碰到的世界就这么大的时候,人们的思维方式是浅而简单的,但是如果世界对你打开了大门,你会发现这个世界非常的美好同时也是丑陋的。
也许是我内心柔软的部分已经不存在了,当我看到故事一电影里的男主角在厕所里因为害怕而自杀的时候,我的心没有被触动到,我看到那些警察狰狞邪恶的表情下面一颗颗污秽的心,已经再也不会仁慈与悲悯了。
当我看到故事二男主在焚化尸体的时候,发现是自己心爱的女孩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意外的不像话,当男孩悲伤的不说话,在朋友的安慰下痛哭的时候,生活在告诉我们,这些都会过去,是的,失去某人的痛会时刻提醒着你,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能忍受更多。
我常常会去怀念过去,就算是开心的部分也会因为曾经有过伤痛,所以想到的都是悲伤的部分,这个就是回忆的刺痛点,之后我便不再回忆,我要继续往前走,去看到我眼中未知的世界,去触碰我内心还能激起涟漪的时刻,只有这样的时刻我才是我想追随的。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我常常想念印度?
是那里的人还是说曾经在那里激起的心中的喜悦感才是我欣然前往的理由?
会有很多人不明白,我想只有和我一样的人才会懂得。
距离第一次去印度已经有2年了,这中间时时涌起的思念会经常在我心里打转。
看电影《 死生契阔 》的时候,映入眼前的画面都是那么真实,去过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最底层的生活就是电影里的样子。
焚尸场里的一幕幕和瓦拉纳西的所有都是一模一样的,死去的人都要被焚烧后进入恒河,印度人相信轮回一说,所以在死后他们的灵魂是得到恒河净化的。
印度是个矛盾的国家,在发展中却又发展的很缓慢,几千年的文化往往需要更久的时间才可以跟上现代文明,就是这样错综复杂的印度文化造就了它的多元化与包容。
年轻一代和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的冲突,宗教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冲突,应该就是这样不一样的国度才会吸引我那么深。
如果你走在瓦拉纳西的路上,你会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一边是川流不息的马路,另一边是垂死的人们在等待着被焚化,一切都那么平静,没有人大声哭泣,安静的如恒河的水,也如印度人的秉性,缓慢而温柔。
明明是警察的暴力执法导致自杀,却转移给女伴,唆使自杀罪。
由于警察的恐吓,现在为了挽救所谓的名声和犯罪,警察又说有女儿的视频,一定要这个家庭付钱来挽救。
不用付钱找工作吗?
我们是同一社区的。
一开始阻止小男孩潜水赌博,然后赢了又质问为何男孩不去潜水,到最后男孩差点死了又。
男人抱着醉酒的父亲哭并振作。
老人抱着孩子哭,孩子拿出了潜水的戒指换钱。
最后看着恒河,阿拉哈巴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意为无论生死离合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我们当初早已说好的约定。
印度的种姓制度就跟我们的重男轻女一样观念深重,在偏远的闭塞的地方尤其如此。
我第二次去那边了
经由本片看到了印度警察腐败的一面,直接迫害应该被保护的人民,摊牌不装了,直接强抢,简直就是拿着执照的土匪。
但拉长视角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连这点小利都不放过,还不是经济不发达和监管体制不完善么?
印度社会有许多重大问题在这部电影中揭开了冰山一角。
男女间的自由恋爱在印度也有着多重阻隔,传统宗教观念与西方自由思想间的碰撞,这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冲击,而在印度,则会发生更强烈的化学反应。
每每看到印度电影涉及种姓问题,我都会蹙眉,这不是又来了,老生常谈,有没有办法改变呢?
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吧。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着有形的阶级划分,但我从未觉得在中国有这样明显的隔断,虽然有贫富阶级,权贵阶级,但起码还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印度这个散装的国家太过神奇,有好奇心去了解下就会让人惊讶。
但他们却非常自信,这点则与我们截然相反,意识形态宣传太过猛烈,特别是八九十年代,要不是我国改开这条路走对了,经济腾飞,也让国人看到了西方到底是什么鬼脸,不然还是被蒙在鼓里。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纪录片,全面起底印度,自由散漫的铁路售票人员,丝毫没有效率可言,而印度的小地方更是沉默的大多数,根本没有任何声音发出,我不由联想到了新冠疫情的这三年,印度底层人民生活在怎样的境况中呢?
这是部只能展现印度2015年左右时间段的电影,之后应该会有我所关心的电影主题出现,我只需要等待就够了。
绝非印度的问题是他自己的问题,而是与全体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家园中,日本把核辐射废水排海,肯定也会影响到远在欧洲的所有人,西方国家乱排滥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今天的气候极端变化就有他们的部分责任。
可悲的是,现阶段只有中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在按计划实施减排,利用新的技术沙漠种树和清洁能源为地球降温做贡献。
我真心希望隔壁这位老邻居会富裕起来,因为他们和我们都经历过被殖民的迫害,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放下成见,携起手,共建和谐美丽家园。
这是一部连详细信息都没有在搜索引擎上建立的印度片,没有熟知的宝莱坞明星,没有富丽堂皇的布景,甚至没有欢快热闹的歌舞,108分钟的篇长与动辄就两三个小时的其他片子相比,这部电影在印度国内的影响相当于我国的一大堆难以挤上院线的独立电影。
但是,籍籍无名不代表粗制滥造。
电影讲述了两个普通家庭,两对普通年轻人因为爱情而遭受到警察的勒索或是受到种姓制度的束缚,然后一生一死,从而展现出印度的现状,政治上的黑暗,底层人民的挣扎,年轻人的世界。
这绝对是我看过的最贫穷的印度,最黑暗的印度,最复杂的印度,最丰满的印度,最真实的印度。
【真实的印度】在我们的固有思维里,印度是传统保守落后的国家,除了曾经灿烂的古文明,他们几乎没有新鲜的活力,在种姓的桎梏下,在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现状里,在纷扰杂乱的宗教间,除了虔诚的拜神,他们似乎无事可做;然而在宝莱坞的电影里,印度幽默,富裕,载歌载舞,科学发达,不同教派和谐相处,人们真诚友好,生活充满希望。
这两种天差地别的认识一直没有得到中和。
宝莱坞一直强调,看,我很好,我很了不起哦,遍地的帅哥美女,满屋的黄金珠宝。
我们则捂住耳朵闭上眼睛大声说,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你就是又穷又落后。
直到《死生契阔》的出现。
在这部电影里的年轻人,眼睛确实很大,但并不如我们所认识的宝莱坞演员——肤白、貌美、腿长、纤细、结实、强壮,他们黑,女性微胖,纱丽简单朴素,男性胡子拉碴瘦弱,他们真的是平凡普通的印度年轻人。
徳维在计算机培训学院上班与其中的一名学生相爱,然后去开房,半途却被以“扫黄”为由的警察闯进来,他们逼死了徳维男朋友,然后拿着录下的徳维衣衫不整的视频去她家敲诈。
徳维父亲在恒河边上开着一家小卖部,兼梵文翻译,每个月能挣八千到一万卢比,警察一口价要三十万。
德维照常做饭,工作,生活。
被辞退后就找另一份工作,被骚扰后就再换一份工作;她把男朋友的笔记带回家,去警察局取下他死亡的报道,打电话给男朋友的家人接通后立即挂断;她憎恨无耻的警察却和父亲一起凑钱。
在一系列的变故里,徳维始终平静、冷淡,虽然是当事人却有事不关己的疏离。
但最后,在还完敲诈的钱,辞去不胜其烦的工作,与父亲和解,去男友家道了歉,去到了想去的学校之后……徳维坐在河边痛哭起来,委屈、抱歉、想念……全都融在满脸的泪水里。
看似平静的河流表层之下原来藏有那样汹涌的潮流,只是在压抑着而已。
因为不想完全低头,因为还要坚守着最后一丝难以被别人夺走的尊严。
迪帕克是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遇到马努,一见钟情,然后在朋友的怂恿与帮助下找到她的脸书,通过各种方式靠近、搭讪,最后成功获得芳心。
然而迪帕克家是在恒河边上从事焚尸工作的最低种姓,马努家至少是刹帝利及其以上的种姓。
虽说印度早已废除此制度,但正如我国的重男轻女一样,在人民的惯性思维里这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是无法透过一纸文件文件就能消除的思维定式——因此,在世俗的既定模式下,你一个焚尸工怎敢奢望与高级的上层的阶级结合。
但马努说,你先找一个好工作,我来说服父母,如果不行的话,我可以和你私奔。
在女友的鼓励下,迪帕克放下阶层差距的担心,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上进,努力争取一份好工作,却在某个夜晚帮助家里焚尸的时候看到了马努的尸体,那个昨天还在温暖的鼓励自己的女孩今天就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迪帕克曾经对马努说过焚尸的过程:肉体在火中焚烧殆尽,我们把头骨敲碎,把骨灰撒进恒河……这些过程就这样运用在自己女友身上。
初见时的互不顺眼,后来小心翼翼的接近试探,人群中偷偷的凝视、不经意的对视,客气却又暧昧的第一次约会,缠缠绵绵的电话粥,绞尽脑汁的礼物,总是忍不住上扬的嘴角,手足无措的初吻……所有的一切将学生时代青涩甜蜜害羞纯真的感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能够让人产生共鸣也能够了解到印度的大学生活与我们并无二致。
因为单纯得美好,所以破碎的时候才更心痛。
【阴暗的角落里滋长的残暴】印度警察向来是反面的代表,无论是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还是书籍《微物之神》、《微妙的平衡》、《失落》全都残暴无良。
在这部电影里也是如此。
印度被报道出那么多强奸案,但警察们更关心的却是青年男女的婚前性行为,他们不去搜寻逮捕惩治犯罪分子,反而在各个旅馆里搜索可以敲诈侮辱嘲笑的平民。
徳维的男朋友被他们吓得自杀,徳维被他们粗暴的拍下视频,然后徳维被冠以教唆自杀的罪名,还受到如果不给三十万卢比就会将她衣不蔽体并与人开房的视频传送出去的威胁。
无论徳维的父亲如何苦苦哀求那些握有筹码的警察就是毫不动摇。
看到他们的嘴脸除了愤怒只有愤怒,因为你知道你毫无改变的力量。
警察不是除暴安良的正义使者,是敲诈犯是无耻之徒。
徳维上班的学校在徳维的男朋友自杀后将其开除,原因竟然只是他们猜测的“你和他开过房,你害死了他”。
徳维在另一所大学当接线员,一个清洁工声称知道徳维的过去,然后说出“你和我睡我就不揭发你”的话来。
为官不仁,仗势欺人,落井下石,乘机揩油……这些社会上的种种丑态在很多国家也都存在,印度敢正视。
能不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是一回事,但已经敢于正视就已经有了一个开始。
真好,我们可以一窥印度的真实,没有再被拉进公正廉明的理想印度。
当然这部电影也没有给出解决办法,它只是描述了这样的事实,然后由我们自己思考。
【贫瘠角落里的丰盈】德维的父亲虽然愤怒失望但还是拼命挣钱维护德维的名誉,听到德维要离开,哭着说他没有害死她妈妈,说以后我怎么办。
父女两个人都是不喜形于色的人,但彼此间的感情深不可述,在日常的点滴里可能不清晰,但在各自心里却一直存在;迪帕克跟父亲要钱参加杜尔加女神狂(zhui)欢(nv)节(you),父亲说随意拿,我的儿子要做什么都可以;恒河边上整夜整日燃烧着尸体,迪帕克一边学习一边帮父亲焚尸,从无怨言。
马努不在意种姓阶级差异,不嫌弃男友焚尸家族的身份,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前进;迪帕克情窦初开的时候朋友围着帮他,消极颓废的时候朋友守护着他鼓励他振作。
所有的这些美好的时刻都存于黑暗的混乱的残暴的贫穷的印度,在看似绝望的现实里有着最生动的感情。
谁的生活不是又糟糕又美好呢;在贫瘠的大时代下处处藏有人性的光辉,就仿佛在阴霾天的乌云里掩饰不了的阳光,如此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最后我们坐上一艘渡过苦海的船,向着夕阳的方向缓缓驶去,以往的悲伤痛苦阴霾就让它留在岸上,我们,向阳而生。
男主和女主相遇前的故事,也可以叫前传。就是这两个人有没有后续不知道,影片也没有表达或者暗示。就是这阿三啊,天天糟害这恒河水,也不知这帮货脑袋瓜里装的都是啥——还母亲河呢,呵呵了。
题材挺好的,没拍好。
平淡且真实 在生死之间还会有什么大问题 ?电影翻译的名字也挺唯美且悲凉
火葬场LBD蓝光
发现一个好的电视频道:高清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午夜场
故事都只能说是一般,但拍得还算可以。
应该是看过的最短的印度电影
戒指串联起两对不幸的情侣,本质上说的还是社会问题,高低种姓就算了,大学生开房都不让。
说实话挺平淡的
没有突然而来的唱跳,两条平行的故事线讲述了恒河边以焚烧尸体为生的印度低种姓的生活。他们的被歧视,他们的被敲诈,他们的忍耐。不是那种冲突很强烈的表现形式,更多的娓娓道来的压抑和悲伤。
两条线的联系松散都不是最大问题。在选择了很严重的两个社会问题(性观念、种姓制)作为主要矛盾冲突之后,影片的后半部竟然选择了彻底的逃避……故事全都归结于巧合和意外,矛盾没有得到任何解决。这逆来顺受究竟为何……不过总的来说,镜头很干净,叙事也工整得很。看看还是不错的。
真实,旧社会的枷锁,生和死的交织。看看影片中的环境,还是觉得我们挺幸福的
题材不错,关注社会问题,有歌但没有舞,也把印度的真实生活反映出来。感觉印度像中国的80年代,甚至更早,工作还要分配的。生活压着人只有一身叹息,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吃饭的钱,而且还没有公平正义而言。节奏有点慢,但导演最后给了我们一点幸福希望,两条线的主角,一男一女同上了一辆船。
节奏缓慢,好在只有100分钟,这应该是看过的最短的印度电影了吧,也是唯一一部没有载歌载舞的印度电影。一开始觉得是毫无关联的两个片,后来水底戒指的出现把两个故事串了起来,丧偶的男主角和丧偶的女主角走到了一起。
传统道德对女性的歧视,阶层分级对爱情的摧残。愚昧才是摆在人民面前的最大障碍。
2020年10月16日清晨於北大暢春。
讲道理,何必入俗套呢,戒指一个点就足够了
沉重,悲剧。
平淡是真,回味无穷。
一个本来可以安安静静讲完、做到表面平静内里汹涌的故事,硬是要被讲成一个带着狗血的情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