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

BIG,BIG–让孩子拯救世界

主演:郑又菲,曾沛慈,陈博正,郭大睿,田中千绘,范逸臣,黄之诺,夏宇童,周厚安,谢以乐,曾珮瑜,黄镫辉,于卉乔,黄采仪,王梦麟,滕韦煦,李佳豫,赖铭伟,马志翔,廖慧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23

《816》剧照

816 剧照 NO.1816 剧照 NO.2816 剧照 NO.3816 剧照 NO.4816 剧照 NO.5816 剧照 NO.6816 剧照 NO.13816 剧照 NO.14816 剧照 NO.15816 剧照 NO.16816 剧照 NO.17816 剧照 NO.18816 剧照 NO.19816 剧照 NO.20

《816》剧情介绍

81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最温暖的孩子遇上最冰冷的病魔,小小勇士坚强迎战。六组性格、背景迥异的儿癌家庭和医护人员相遇在“816”病房,用乐观和爱对抗最残酷的现实,在笑与泪中互相治愈,收获最“BIG”的力量。 当绝望和希望交织,他们决定开启一场午夜出逃的神秘计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53号白公馆之双生姐魅花新古装世界卿卿日常女神咖啡厅天涯追缉令欢乐之舞无法逃离的背叛硬汉狙击阖家辣女孩,你想怎样?闪电十一人GO妖怪学园Y~与N的遭遇~寻龙秘藏风城大佬第一季伏妖·诛魔镜拉字至上:Q世代第一季泪洒红城我想聊聊杜拉斯极恶非道3卡片战斗先导者第三季威尼斯商人现场清理人第二季黎明之前一代跤王捍卫正义意外的幸运签海岸前程未卜御姐归来自闭男孩

《816》长篇影评

 1 ) 《816》,今年最好哭又好笑的电影

我一直都觉得电影想要打动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以苦难为题材的电影。

如果表达太过,人家会说你贩卖苦难。

如果表达太浅,人家说你拍地没有深度。

但导演魏德圣的新作《816》就刚刚好,叫人笑中带泪。

这是一个关于癌症、勇气与爱的故事。

816是一间癌症儿童病房,病房里住了可爱的源源、是延、罗恒、努拉、珈农以及大杉。

6组家庭因为癌症而相聚在小小的病房,因为共同的经历而互相安慰、互相鼓励。

幸运的是,幸运女神眷顾了珈农、大杉、努拉、罗恒,他们经过手术都逐渐好转。

不幸的是,是延、源源都没有战胜癌症这个可怕的敌人。

故事在6个少年和红毛猩猩曼妞降生的纪录片中结束了。

可能孩子根本不明白这个病房的真正意义。

他们的适应性非常好,从原来的病房搬过来也马上就找到新病房的优点,很快打闹成一片。

所以,816房间中,小孩子的天真快乐与残忍无情的病魔同时存在着。

病房的欢声笑语更像是一种祥和的假象,短暂且残酷。

导演很有创意地使用动画形式来表现孩子们与病魔的战斗。

初始时,他们都是共同作战,互相帮助,将病魔一次次打败。

即便是延死去了,他的精神也与他们同在,他骑着他的机械恐龙加入战争。

但最后的战役只能源源独自面对,小伙伴们远远地看着却爱莫能助。

导演虽没有直接表示源源死了,但动画片中她死在了和病魔的战争中,她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我觉得导演很厉害的一点在于节奏把控地很好。

这本来是一出非常沉重的戏,癌症加儿童两大关键词叠加在一起几乎是王炸级催泪效果,轻易就能勾出你的眼泪来。

电影院时不时响起啜泣声,此起彼伏地。

但如果一直都是这种悲伤的气氛可能让人根本没有勇气看完全集。

导演巧妙地将孩童的天真与可爱融入其中,总是在恰当的时间将气氛从悲伤重新调至欢乐频道。

所以,整个观影过程中,情绪是起起伏伏的,好哭但也很好笑。

可爱的源源承担了主要的笑点。

我想任谁听到这么可爱的女孩子说出充满人生哲理又搞笑又认真的话,都会忍不住不笑吧。

源源对妈妈说“我想跟大杉告白,是爱情的那一种告白”。

源源对大杉说“大杉,我喜欢你,是爱情”。

当大杉听到告白说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话后,源源回复说“渣男”。

但昨天刚表白被拒今天就要一起睡,体验过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种感觉,又对妈妈说“我再也不谈恋爱了,我不相信爱情”。

真的又认真又搞笑。

而且,导演把群像塑造地很好。

这一出戏没有明显的主角和配角。

6组家庭18个人加护士马马、主治医生温暖,他们每个人都是主角也是他人的配角。

导演厉害的点就在于,短短2个半小时的电影居然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地有血有肉。

关键是,人物难得的不悬浮。

我尤其喜欢导演对6组家庭的刻画。

1、源源妈妈和源源源源妈妈和源源之间非常平等。

她总是元气满满的样子,穿着背带裤,挂着快乐的笑容。

但她也会有悲伤无助的时刻,她会对着红毛猩猩曼妞说,妹妹生了很重的病,该怎么办。

她会对手术失败的源源说,如果坚持很难,那你先去天堂做小天使,妈妈没关系的。

源源的部分应该是导演最残忍的部分。

严格地说,是病魔最残酷的部分。

她刚出场时还是一个梳着齐刘海长头发的可爱小天使,非常体贴非常温柔也非常勇敢。

她知道妈妈要陪曼妞生产便主动说自己不用陪,会在做手术时安慰妈妈一点也不痛,喜欢大杉便主动去告白,努力过尝试过发现自己并不爱大杉就很快MOVE ON。

她是一个谁都想拥有的天使宝贝,不哭也不闹只会对着世界甜甜地笑。

但随着化疗的进行,她不得不剃掉头发戴上帽子。

但头发只是一个开始,她还要做干细胞移植。

可惜,结果并不好。

这个开始时对妈妈、对所有人说我要努力活下去的小女孩就这样死亡了。

这大约是816病房多数孩子的命运,是一出彻底的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的过程。

2、罗恒爸爸、妈妈和罗恒罗恒的爸爸一定是一个很好的爸爸。

他肯陪生病的儿子一起剃光头,还会陪着儿子一起赛车,主打一个高效陪伴。

他专门在儿子做手术前给他画上脸,请神将保护他。

是延的死亡给他们启发,他们提前预演了告别,小小的罗恒手术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当儿子手术时,他在门口念经,努拉爸妈过来帮他一起祈祷,一如他曾经帮是延做的那样。

3、大杉爸爸、妈妈和大杉大杉的爸妈看起来像金童玉女一般般配,几乎是理想夫妻的模板。

男俊女靓,事业有成,儿子英俊帅气。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以至于大杉妈妈听到源源妈和源源的睡前对话会生出心思要和他离婚。

但好的一点在于,他试图做出改变,试图挽救岌岌可危的婚姻。

4、珈农珈农的故事很隐晦。

她出场时有厌世情绪,好像迫不及待要去拥抱死亡。

真的目睹了小杰的死亡后,珈农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想死。

她想要好好地活着。

但直到电影结束,我都不知道珈农厌世的原因,她的那个点在哪里,似乎是一个未完的故事。

但即便故事线不完整,也不妨碍对珈农的塑造。

珈农是一个面冷心热的人。

看起来很高冷、目空一切,实则非常善良非常温暖。

当源源剃光头发后,珈农赶紧在第一时间请她爸爸送上一顶红色的假发,随后又送给其他小朋友各种颜色的假发,是一个十分贴心的小姐姐了。

而且,珈农真的非常贴心。

她会在抱大杉之前询问源源意见,得到允诺知道源源已经移情之后才拥抱了大杉。

这一幕真的太太温暖了。

不过这只是开胃菜,珈农后来在大巴车上吻了大杉才是叫人心动的一刻呀。

这就是青春啊!

5、是延妈妈、爸爸和是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是延妈妈和出租车司机罗恒妈妈的对话。

短短几句话道尽中年人的心酸,白天要努力工作挣钱养家,下班要照顾家庭,遇到孩子生病简直是灾难。

尤其是在这千头万绪之外,她还要和离婚的前夫见面,尴尬指数更升一级。

可能坐出租车通勤时是唯一可以喘口气的时候,所以她不想说话也不想笑。

是延手术后,他的父母悄摸摸地来收拾东西,但他的东西承载着那么多的悲伤,轻易就洒落一地,很好地诠释了“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

病房的其他人似乎都能感同身受,源源妈妈抱住她给她以安慰。

是延的死亡造成了源源妈永远的遗憾。

她曾经为了健康不允许是延喝饮料不许他领养狗狗,她在手术前说的那句领养成为了一家人的痛苦。

而曼妞的生产对他们而言像一种安慰剂,似乎是是延重新降临到人世。

那只突然出现在车厢里的狗狗也像是命运的另一种安排,是导演对他们的仁慈。

他们开着车朝着美好进发。

是延你没看到的风景,以后我替你看。

死亡当然是令人觉得悲伤的,但导演用新生命的降生和“816变BIG”的故事消解了这种痛楚,叫人觉得明天还是有希望的,还是值得努力的,病魔还是可以被战胜的,未来还是光明的,总之是淡淡忧伤之余的希望。

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是延爸妈为什么莫名其妙就和好了?

难道当初离婚的理由随着儿子死去也都没有了么?

就离大谱,强行和最无语!

正文完结的分割线=============还有三个特别的点觉得很触动。

第一,湾省的亲子关系真的很超前。

源源要去向大杉表白,他们的父母不是扫兴地说不,而是很自觉也很尊重地给孩子留出空间,让他们做完他们自己的事。

其他人中,是延爸爸专门给是延做了一个恐龙变身甲,罗恒爸爸陪他一起剃了光头。

他们都肯为孩子花心思,主打高效陪伴。

尤其是源源和妈妈简直就是闺蜜似的相处,她们可以聊爱情也可以聊妈妈的男朋友。

第二,湾省儿童医院的人文关怀简直拉满。

816房所在的这家医院气氛太好了。

硬件上有专门的儿童玩乐区,里面还有一架可以随便弹的钢琴。

软设施上马马和温医生非常温暖,对孩子们非常有爱心,会帮忙抱孩子哄孩子,也会和家属聊天,几乎是家人一样的存在。

更别提,允许病人在病房开小型音乐会,在走廊搞小型赛车游戏,圣诞节扮演老公公还给小病人送礼物这些事了!

人文关怀拉满,住院如住家!

(真诚发问,湾省医院真的是这样么?

)第三,小朋友的爱也太纯粹了吧。

是延看到源源剃完头发戴着红色帽子就对源源表白。

小伙伴罗恒接着向是延表白,他还曾骑着小三轮车试图向努拉发出约会邀请。

被表白的源源悄悄告诉妈妈,她喜欢大杉。

源源还执行力超强地表白了。

但大杉早在看到珈农那一刻就喜欢上了她,为了多看她一眼宁愿多绕一段路。

后来珈农出院告别拥抱每一个人,轮到大杉时候还转头征求源源同意。

源源很大方地表示当然可以了,因为她现在喜欢的是珈农的帅弟弟,已经当场表白也收到反馈啦。

THE END.延伸阅读||《周处除三害》真的好看,湾省真的敢拍击败《周处除三害》,它凭什么?

 2 ) 被流量耽误的好电影

816,加点壁画就可以成为BIG,big不仅有形容词的用法,也有作为名词的含义,即大人物。

我们每个平凡的人也能成为大人物,只需要你积极面对生活,当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容面对,大声的笑,用力的活,告诉自己“I want to live,I want to live,also,I want to live!”上周三,由于在学校有课,所以错失了这部影片,事实上这部片子的自19号上映的几天里,排片甚少,票房更不用说了(在内地来讲), 但是这一切并不证明这是个冷门片子,而恰恰是从形式到内容十足的好片子,所以豆瓣才飙升到8分,要知道暑期档+国庆档的爆款电影也没几个能达到如此高分。

好片子要推荐,这才是积德行善的事,这部片子我诚恳的告诉你,是用喜剧或者说欢乐温馨的形式告诉你了悲剧交加的事情,我特别不喜欢在这个年代用七八十年代的思维,尤其舞台剧中的那种苦大仇深弥漫到大荧幕上,要知道我们是21世纪的现代人,那种过时的不会震撼到我们,相反只会让你觉得假惺惺。

我们国内电影也应该学习东亚其他地方这种温馨的讲故事方式,剧情电影会越走越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同样也有一个时代的电影!

 3 ) 温情有余,剧情不足

温情有余,剧情不足儿癌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而且导演也有意刻画众生相这个概念,但是相比同类型作品,比如「机智的医师生活」的无论是生是死都动人心弦,816中偷懒的套路就可见一斑了。

比如是延和罗恒的一死一生,就相当的套路化,摆明的对照人物。

家长的性格转变也十分刻意,刚出场时每个人还都性格分明,明摆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为了温情的结尾家长转变同质化严重。

珈农的家庭看似不止是叛逆期的问题,但并未详细描写,最后用一句我想活糊弄了过去;大衫父亲出场这么强硬的角色,后期竟然能同意夜游动物园这么离谱的计划?

这一段真的是莫名其妙,明明有视讯这样完美的方案,漆黑的病房孩子们围绕在手机旁边观看新生命的诞生,平淡有力,非要冒着生命危险出去,这段的意义我只能觉得是导演想有人死在这,但并没有。

温暖医生的描写也不够详尽,后面的转折也就不够有力;两对夫妻的复婚更是硬的不行,不是不能和好,但你问题都没说破就趁着良辰美景和好只能认为是偷懒的行为本片的优点在于没有回避直接描写了孩子的爱情,是的,无论是网络的普及,孩子的早熟,以及日日夜夜的相处都会催生出这种爱情的好感,而导演也没有因为主角的年龄而回避这一命题;同时,在手术室门口讲明了宗教与信仰的作用,一左一右,一东一西,用经文与祈祷的方式,虽很难说对手术有何作用,但能在这种时刻给至亲之人以安慰,也是很好的,这场戏与是延父母偷偷溜走应该是最好的两幕

 4 ) 816,应该大于749

刚走进电影院时我是惊讶的,因为整场电影就我一个人,还是在万达影城。

看电影的过程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这部电影有两个半小时,但观影整体并不会感觉到冗长,无聊。

反而很轻松,欢快。

整部电影从儿童癌症视角出发,讲述了六个儿童癌症患者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的故事,其中穿插了正义小子对抗病魔侵略者的动画(我觉得超级酷),充满了童真和无邪。

源源是整个病房里的开心果,为大家带来希望,让病痛看上去不那么沉闷,。

大衫是病房里的大哥哥,努力照顾着这些弟弟妹妹的感受和情绪(这里没有过度展开和珈农的恋爱情节,非常好,没有傻der的恋爱线,就冲这加一星)。

是延是房间里的大艺术家,用画笔记录下病房里的所有人和故事。

罗恒算是最平凡的普通视角,有爱他的父母,但是父母也有自己难以抉择的事情(这个视角更多的像我们身边的人)珈农应该算是整个病房最忧郁的公主,但是在小朋友们的影响下也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展示出自己应有的模样(业余吉他手,也是音乐家)。

最后是努拉,整个病房最疼爱的小朋友,可爱天真无邪,让人心生怜惜。

房间里的每个人都充满希望,希望能够活下去(从没感觉过简单的活着这么难)。

一直到电影结束,我真的很诧异,这么好的电影,就这样被我独享了,着实不应该🧐🧐我得反思😶😶最后补一句,能写出这种剧本的编剧真的很酷。

 5 ) 看完《816》真心觉得:平安是福,健康一生!真好!

对于魏德圣最新执导作品《816》,我想说,尽管该影片没有像他导演的影片《赛德克·巴莱》那样的气势磅礴,也没有《海角7号》一般的热血青春,但个人观感体验的结果是,《816》毫无疑问是我所看过的魏导执导的影片中,我最喜欢、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816 (2023)7.82023 / 中国台湾 / 剧情 / 魏德圣 / 郑又菲 曾沛慈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虽然看似讲的是儿癌的故事,但是透过他的剧本,在“816”病房看到这六组性格、背景都不相同的儿癌家庭与医护人员之间发生的种种后,会不自觉的觉得他们好像真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还在好好地去过日子的这么一群普通人。

在他的剧本里,光是看这些情节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能看出他心目中看到的那些孩子们的天真和快乐,虽然有沉重,但是却莫名地温暖。

往往,一部非商业、偏公益性质的作品,时常会陷入一个所谓的“希望观众能产生同情”,但却因为剧情的编排上用力过猛导致适得其反的影片的前车之鉴比比皆是。

但看《816》这部影片的时候,非但没有这种“用力过猛”之感,反而会觉得这部影片很贴近现实,看完之后反正我是会觉得,有种不能自已的难过。

因为从其传递出的有关生命、爱与勇气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人看后都能产生强烈感触的。

而且令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的另一个原因是,影片从头到尾的剧情中,并没有一处试图通过疾病来教育观众的强输出,相反,影片先以角色为重心,生动刻画了每一组性格迥异且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物,使我们所看到的816病房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特别地立体,然后透过这一个个立体的人物角色,一点点地铺陈开癌症治疗过程中的故事,说实话,这样的编排让我在观影过程中的体验十分的流畅自然,看完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影片居然会有将近3个小时的时长,在看的过程中,完全没有拖沓或者剧情前后衔接有割裂的感觉。

另外,影片中不断穿插的整体近10分钟的动画桥段,也很好的表现了孩子们的童趣纯真,也适当的用艺术的手法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一些现实的残酷。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多么希望,现实世界中的他们每一个都是健健康康的,都能像动画中的他们勇敢地去战胜一切,快快乐乐地在这个世界上茁壮地长大。

说到这里,我觉得对于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以及教育影响的我们,很难在提及尤其是生离死别的话题时不悲伤的,但是影片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它是一部讲述儿癌这种很令人难受的主题的影片,但是其中不乏也有很多开心、欢乐、让人会心一笑的部分。

这也是我在看完影片之后,带给我的另一个很深的感触,也想作为结尾送给看到这里的每一个人:老话虽说世事无常,但希望每一位都能平安是福,健康一生!

 6 ) 魏德圣怎么回事

我真的服了 前半段都差点要被感动了,后半段动物园之行也差点要被气死了,我的心情完全和温医师一模一样,一群奇葩,一群逆天!

现实中,癌症患儿免疫力低下,动物园的细菌环境确实存在感染风险。

但电影中通过“医护人员默许”“患儿未出现感染”等情节,将矛盾淡化,转而聚焦于情感冲击。

不仅如此,还刻意规避了医疗资源分配、治疗费用等现实问题(如台湾全民医保体系下治疗费用压力较小),转而以温情叙事为主。

用动画替代真实手术场景,将化疗、放疗等痛苦过程转化为“打怪升级”的游戏化叙事。

虽然减少了观众的视觉不适,但消解了疾病本身的严肃性,使患儿的抗争沦为童话般的幻想,削弱了主题的深度。

猩猩生产被赋予“新生命降临”的象征意义,但患儿们并未真正理解死亡与生命的关联。

这种强行赋予的“希望”反而显得矫情,甚至可能让观众产生回避了癌症治疗的经济压力、家庭关系破裂等现实问题(如罗恒父母因费用争吵的片段被简化为“短暂冲突”),转而聚焦“互相扶持”的理想化群像。

这种选择掩盖了社会结构性矛盾,将疾病简化为个体与病魔的对抗,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影片试图通过六组家庭展现社会多样性,但人物刻画流于表面(如珈农的厌世背景未展开)。

患儿出逃的高潮戏虽感人,但前序铺垫不足,导致情感爆发缺乏逻辑支撑,最终沦为情绪宣泄的工具。

《816》试图通过患儿的天真对抗疾病的残酷,但其过度理想化的叙事、对现实逻辑的漠视,以及对情感共鸣的强行制造,最终沦为一场自我感动的表演。

当艺术加工超越真实底线,当苦难被简化为“治愈”的工具,这类作品不仅无法引发深度思考,反而可能阻碍观众对生命议题的严肃探讨。

 7 ) 《816》:我想活下去,在细小处闪烁微光

转自公众号“次元文化研究”电影的力量似乎永远藏匿在那些触动的瞬间之中。

一旦观众感受到心跳的加速与眼眶的湿润,便已悄然进入电影营造的世界,与主角产生共鸣,共同踏上一段全新的心灵之旅。

10月19日,曾执导《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等影片的台湾著名导演魏德圣,其新作将于大陆上映:《816》,又名《BIG》

《816》海报影片的创意灵感,源自魏德圣导演对儿童抗癌议题的深切关怀。

几年前,魏德圣探访了一名罹患癌症的孩童,本想以温情之语给予慰藉,但未曾想到,与他设想中颓丧、萎靡、痛楚等情绪不同,这位患癌儿童所展现出的欢快的勇气,颇有“区区病魔,不过如此!

”的不屈与顽强。

这份感动深深埋入导演内心,并在机缘巧合之下生根发芽,诞育为这部与众不同的作品——《816》。

从《海角七号》的爱恋离别与热情追梦,到《赛德克·巴莱》的史诗壮烈和家国情怀,魏德圣始终在推陈出新,尝试着不同的题材。

但惟独不变的,是他用细腻的镜头反复击敲观众内心,温柔地诱发着与观众间的情感共鸣。

即使在最冷峻的残酷现实中,依然能够通过温暖的人文关怀,表达最真切质朴的情感关系。

这一次,我们依然可以从《816》看到魏德圣前作的影子。

《海角七号》中的“阿佳”和“友子”结合成了新的身份和家庭,《赛德克·巴莱》中展现出的无畏勇气与坚定信念,亦在抗癌儿童身上得到了生动的投射。

《海角七号》中的“阿佳”和“友子”

《816》中的“阿佳”和“友子”

《赛德克·巴莱》

《816》中的“赛德克·巴莱”电影《816》聚焦六组性格和背景迥异的家庭,故事围绕他们在儿童医院的抗癌日常展开。

在面对共有的“敌人”时,六组家庭共建了一种友爱且坚固的公共生活,传递逆境中蓬勃的生命力量。

我们为影片中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故事欣喜、悲伤、惋惜或哀悼,然后又在周身涌起的情绪中反复品味生命的意义。

816即是一个病房,它目睹着6个患癌儿童家庭对抗病魔的故事,也是一次次勇气和不屈的见证。

因此,这个病房、片名也被称为“BIG”:Being Is Gift——“请好好活着”。

这即是魏导对患癌儿童的激励,也是对处于困难中你我的鼓励:“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故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要了解自己的故事,活得更有生命力,更有价值!

希望大家身体健康,生命精彩,看过电影之后爱自己多一点!”(这是魏德圣导演在10月13日点映场上提出的对观众的期待与祝福)

魏德圣在拍摄现场孩子是最真实的,该哭哭、该笑笑。

死亡是什么?

或许他们并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失去,因此为了自己所爱和避免自己会失去的东西而战,是他们最为坚持的事情。

在816,他们所爱的就是相互陪伴的彼此,所害怕失去的也是生活于此的彼此。

父母、朋友,这些羁绊与情感化作了不屈的动力和无限的勇气,一个个“小勇士”便由此诞生了。

“用动画的魔法化解现实的残酷”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巧妙融入了充满童趣的动画元素,以此来表现孩子们与病魔不屈不挠的抗争,为原本较沉重的主题增添了浪漫色彩。

从《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到《罗拉快跑》,在真人电影中插入动画片段,一直是行之有效的破“次元”手段。

魏德圣曾在《赛德克·巴莱》中,对于“充满血性的勇士”这一群体有过完美的理解与诠释。

但面对孩子时,他却流露出犹豫:“我们总在对孩子说加油加油,可是他们躺在那里接受治疗,要怎么加油?

”沿着这样的思考,魏德圣最后选择在影片中加入动画元素:通过动画把孩子内心与病魔的战斗具象化,也通过动画替代手术室画面,把孩子们的英勇展现出来。

概念图:勇敢的孩子面对癌细胞大军在医疗题材影片中,手术场景不可避免。

但写实的医疗画面也可能由于其血腥、赤裸、以及手术台上的切割动作引发观众的焦虑与恐惧,对于儿童们来说,直面这样的时刻或许也会显得过于沉重。

动画便能够有效规避真实片段可能引发的不适,也没有懦弱回避手术本身的复杂与必要性。

同时,它将孩子们面对病魔的决心以可视化手段表达,从而以更浪漫史诗的方式呈现他们与癌症的战斗。

于是,魏德圣开始寻找负责动画制作的画师。

响应此次号召的,是一位来自日本的著名美术监督:丹治·匠(Takumi Tanji)大家或许对这个名字颇为陌生,但对他的作品一定非常熟悉——《你的名字》《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以及《铃芽之旅》,都出自丹治·匠的手下。

除了一直在新海诚动画电影中担任美术监督,丹治·匠作为美术监督主导的作品,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国产动画《时光代理人》。

丹治·匠我们也借此机会联系上了导演魏德圣。

他与我们分享了《816》中的人物和背景设定图。

由于素材体量较大,只能暂时在文中截取部分,其余内容将会在“次元文化研究”的公众号中进行专题分享。

人物设定图:源源

表情图:源源

概念图:勇敢的孩子面对癌细胞大军除了丹治·匠,魏德圣还邀请到意大利动画团队来设计癌细胞。

洛伦佐·弗雷斯塔(Lorenzo Fresta)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曾参与皮克斯《夏日有晴天》制作,设计故事版的《克劳斯》(Klaus)在第47届安妮奖上获得囊括最佳动画片等在内的七项奖项。

作为《816》动画部分的美术监督,洛伦佐设计的癌细胞以“罗马士兵”为原型,强调了孩子们所正面对的巨大阻力。

人物设定图:癌细胞大将“具体地生活,勇敢地活着”活着,活下去,是难以抵挡的诱惑,亦是慰藉亲人的口头承诺。

影片中少女加侬误以为自身难以跨越圣诞佳节之后的难关,因而时常以死亡之念掩饰其生存之渴望。

然而她看似在生与死之间摇摆不定,实则视线从来都望向着生之一极。

相比之下,源源则更为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从头至尾,她都有着最为强烈的活下去的信念。

动画里鲜少开口的癌细胞大将在最终一战面对源源时,以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宣告:“你是我遇到过最难缠的对手。

”源源的坚韧和勇气,在这一刻被清晰地传达出来。

同样,影片中还隐藏了许多可爱的反差。

主治医师看似脸很臭,但实则内心如其名一样“温暖”。

而那冰冷的病房编号“816”,也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含义——BIG,它不仅是Being is gift(请好好地活着)的缩写,更象征着这些虽身形微小却拥有巨大勇气与力量的小不点战士们。

人物设定图:阿恒当下,世界依旧处在波荡中,战争冲突与地缘对抗风险居高不下,全球经济形势低迷,孱弱肉身难以抵御时代洪流,在远方种种泣血的诘问中思考如何幸福栖居于这个世界,变成一个既私人又严肃宏大的课题。

《816》的意义之一便在于,宽慰影像之外的人,鼓励每一个平凡的人重新感受生命本真的力量,在看似平淡且重复的日常,蕴含着饱满的幸福。

正如在点映后的访谈中,魏德圣回忆自己在写下这个故事后被治愈到,那么它未尝不能拥有疗愈他人的可能性。

影片没有形而上地追问何为存在,但其本身即回答了存在者该如何存在,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们无法否认“人终有一死”,那么在抵达之前要具体地生活,勇敢的活着。

Being is gift,每一天的存在本身就弥足珍贵。

最后,为庆祝“次元文化研究”公众号成立,也为了支持《816》,次元文化研究编辑部决定赠送观影福利,送出15张《816》电影票券。

参与方式:关注“次元文化研究”公众号,在后台输入“抽奖”二字,即可获取链接参与抽奖。

开奖以后请获奖者在“次元文化研究”公众号后台消息栏中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方便小编们同您取得联系。

活动时间截至2024年10月19日中午12点。

另外,也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入群探讨。

我们将不定期组织相关活动,随机掉落相关惊喜,共赴一场跨“次元”未来

 8 ) 不敢说再见,舍不得说再见,后悔没有说再见。

#贵子说电影# 《816》我的羔羊,我的小狼。

我的忍者,我的舞者。

我的小霸王,我的小赌徒。

我的小天使,我的小宝贝。

我的男孩,我的女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一期一会。

我庆幸遇见的,是你。

无论这段路有多长,有多短。

我都珍惜这一段时光。

你要去和这个世界去战斗。

你要去和这个世界去和解。

你要面露凶光。

你要咧嘴微笑。

你要活着。

你要走好。

不敢说再见,舍不得说再见,后悔没有说再见。

很开心遇见,很感恩遇见。

我的孩子,不是我们给了你生命,而是你给了我们生命。

不是我们拯救了你,而是你拯救了我们。

这个年纪,其实是看不了这种片子的。

看的过程中,哭得不能自已。

看完后,反而释怀了。

816,BIG。

你,你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英雄!

 9 ) 14th BJIFF映后Q&A交流梳理

仙品公号【暗的光】,欢迎大家~北影节有《816》是我没想到的,导演是魏德圣,或许这么说大家不熟悉,我换个说法,他是电影《海角七号》的导演。

魏导和大陆的电影观众甚至和电影市场都并不陌生,早在 2008 年的时候,他的《海角七号》就给大家留下来很深的印象,同时也创造了台湾地区的票房高峰。

Question:《816》这部电影的缘起。

导演:这个电影其实是在我意料之外做的一个题材,其实在在大概两零二一年左右,我们本来有一个大的计划(三部曲)要制作,可是因为疫情太严重,导致计划停摆。

(因为疫情缘故)我想那阵子全世界都很难过,不只是我们心情不好而已,我整个状况很糟糕,已经到接近快想不开的地步,所以那个时候我必须要让自己的情绪(注意力)稍微转移一下,不然我会一直朝负面的方向去发展,所以就想到了《816》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其实源自于大概二三十年前我曾经访问过的一个癌症病患,他跟我讲述癌症病房里面所有的事情,跟他们所要面对的一些困境,他其中有一句话是让我觉得最感动的:“他在儿童癌症病房里待了一年多,可是他从没看过一个不想活的孩子,以及所有孩子都认为自己可以活下来。

”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生命力,所以想说那不然就把这个想法变成一个故事也未尝不可。

说来神奇,那时候我是沮丧的,但我剧本越写越快乐,然后也会边写边笑边哭。

剧本完成后我好像就好(不悲伤)了,仿佛透过眼泪、透过笑,把自己的悲伤给释放掉了。

也因为这样,我想到大家其实都面临一样的压力(各种问题/负能量),所以是想说那就把它(电影)做出来,希望这个电影可以通过孩子的童言童语讲生命,通过他们展现出来的最强大生命力,以此来释放大家的负面想法。

Question:导演刚拍完战争题材,现在又反过来拍了儿童题材,请问导演是如何用创作来消解生活压力的?

导演:我做这部电影原本只是讲一个故事来释放我的负能量,但台湾上映后给到我的反馈让我觉得有“又救了我一次的感觉”,因为我想电影里面的角色这么多,观看者代入的角度也各有不同,所以也想通过这部电影给大家一个反省:“这些最小最弱的生命,他们都这么用力的在活着,我们是不是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

Question:这些演员真的都剃光了头发吗?

源源:我是真的剃光头的,这是我现在新长出来的头发。

一开始我是蛮不愿意的,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没有理过头(只修过刘海),但最后我还是去导演的公司,当然就跟我讲了一些故事里的内容,然后听得我哭出来了,就是觉得这个故事写的太好了,我要参与。

然后来到最后就是要到电梯,要走的时候就说你不只是在拍电影,也是在做有意义的事。

我就是想说有意义的事,那我要单一导演,然后决定跟他一起拍。

Question:跟小朋友们一起拍摄,你觉得开心吗?

还是也有点会害怕吗?

导演:不会,我觉得很开心。

可以跟大家一起完成这部有意义的作品,我就觉得很开心,有成就感。

电影开拍前在剧组里我有约法(三章)过,“不准讲脏话”“不许骂助理”“抽烟不可以让小朋友看到”“看见小朋友时要保持微笑”“时常言语或摸头鼓励小朋友”等。

以及这也是我入行30年来第一次拍戏有固定的午睡时间,因为有6个小朋友,任何一个小朋友的精力用完了就拍不成了,所以要引导小朋友们午睡来保持精力充沛。

“导演真是一个特别狡猾的职业”Question:电影中病床两侧分别是耶稣和地藏王,这是基于现实的考察还是有意安排?

导演:这其实是我自己的了解。

在儿癌病房内其实父母是最无力的,在病情上父母什么都不能做,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陪伴和祈祷。

因此在癌症病房里,父母即使是无神论都会变有神论的,有神论甚至会变多神论。

当下情况就是“我不管你叫我信谁都没关系,你只要救我的孩子,我就信你。

”那是一个在很无力感状态下所产生的信仰模式。

我的想法是:如果说不同的阶层、年龄的人都可以住在一个病房,一家人的状态都可以从冲突到磨合,到最后的互相扶持,为什么宗教不可以?

所以我也希望宗教可以在这边有一个和解的过程。

Question:请问在创作时是否有考虑过HappyEnding?

导演:因为电影结局我曾经被骂得很惨。

我曾经被一个人抓着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有 70% 的成功率,你为什么要让它(源源)死掉?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其实我应该这么说,:我想要呈现的是这些孩子即使在最后一秒钟,他还是想要活着的那个意志力。

第二个点就是其实我们是很幸运的。

源源那么努力到最后一刻都还过不了这一关,即使她已经很勇猛了,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多一点,更爱自己多一点?

希望大家通过这些孩子的力量可以让自己觉得幸运,更努力让自己精彩一点。

Question:您拍摄过的所有电影,哪一部的拍摄是最困难的?

导演:从影视制作来看,动物跟小孩是最难搞的,所以当一开始想到这个题材的时候,我就想说:那我就把动物跟小孩一起搞进来,看看能有多难?

但的运气是很好的,无论是小孩还是动物都很配合,所以照理说这是一部很困难的戏,但是拍的过程还是相对容易的。

Question:我能感觉到电影里面有非常多的动物和动物宝宝,以及人和孩子的镜头,这样的镜头安排是有什么想法在里面吗?

导演:虽然这部电影有三个生命离开,但同时也有九个生命诞生。

所以这部电影应该不是一部讲述死亡的电影,而是重生。

我有注意到大家常常在开已逝者的玩笑,有没有发觉那一刻突然变得很欢乐?

觉得他(已逝者)还在,那股劲儿其实一直都在。

所以这是我这样小小的安排,不希望大家只看到死亡,而是要看到重生的概念。

Question:这部电影充满了音乐元素,请问在这部分导演是否有巧思呢?

导演:其实我很在意这部片内的每一个音乐,因为我觉得音乐是很重要的煽动观众内心的元素。

你只要用心去看一部电影,你就能通过音乐的变化察觉到内容的变化,所以这部电影我跟配乐老师沟通我的想法:欢乐的地方我要像早晨的朝气,而不是像在夜店的那种欢乐;在悲痛的时候,我希望它是一种熟睡的安静,是那种摇篮曲的氛围。

所以这部电影里面所有的音乐都是有活力的,很阳光的。

即使是悲伤的地方也像是妈妈抱着孩子在睡觉的感觉。

我不喜欢太刻意的用音乐让大家产生直接的情绪变化。

老实说这是一种技巧,让观众在无意间卸下防备的一种技巧,等到画面进来之后,你已经被我“掌控”了。

Question:电影时长159mim,导演有没有遗憾未能展现的故事?

以及为什么不考虑做成完整纪录片或电视剧?

导演:上面问题有提到“最难”,有一个点其实也是要把《816》剪辑出来。

因为初剪版本是3 个多小时,我真的是硬生生砍到目前版本,我觉得现在已经砍到底了,再砍下去就真的会人物交代不清楚了。

原本是真的想要把它写成影集的概念,可是后来想一想这样子感觉又变松散,每个人物都像编麻花一样逐渐紧密了关系,但又可能因为变成了剧,就变松散了。

这是我满意的版本,如果真的因为电影时长导致一些结果,那我也欣然接受。

Question:电影里动画的切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部分镜头动画化导演有什么用意呢?

导演:虽然这是一部儿童电影,但同时也是医疗的电影。

所以第一个前提是希望每个小孩子都可以走进来看。

然后因为它又是一个医疗电影,可是医疗电影里难免有有侵入式治疗,例如切割的动作,那又很担心逼真带来的血腥不太适合小朋友,不逼真又显得不专业。

第二个点就是我们常常会跟病人说你要加油,可是病人的努力(坚持)我们是看不到的?

他心里面在加油,可是你看不到,你只看到他被麻醉以后躺在那边被切割,你看不到他努力的样子,所以我想要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取代那些侵入式的/让人觉得不舒服的手术场景。

所以就想说那我虚构一个故事,是一场战斗,是一场小孩子对抗大巨人的战斗,这样子也让这些小孩子在这里变得很帅。

同时也能表明小孩子是被派出去打仗的战士,他们不柔弱(不是躺在床上任由宰割的病患),所以我希望这部电影能给在病房里面的孩子力量,就是你们是正在打仗的战士。

Question:源源你怎么就这样跑去跟大山告白?

源源:我本人没有喜欢大山,是电影里的角色喜欢大山。

我喜欢帅妞。

Question:《816》片名是不是导演的生日?

导演:没有那么自恋,但确实是生日。

完全是因为这个字刚好可以变成BIG。

---作为听得懂台语的福建人,看这部电影有着不一样的情愫。

无论如何,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在大陆上映!

也能让大家都看到,收获更多观众!

 10 ) WMLS震驚了:《戀愛ing》竟成了兒歌?!

是的,五月天的《戀愛ing》在兒童病房唱響,而且還是每個孩子都流利地唱出來這一幕,就發生在電影《816(Big)》。

是的,音樂能打破隔閡、撫慰心靈、忘記病痛除了五月天的《戀愛ing》,還有周杰倫的《牛仔很忙》。

這是一部關於生命教育片,很適合一家大小觀看。

故事講述的是兒童癌症病房里,各患兒如何跟病魔鬥爭。

片子一開始播的是動畫,搞得我以為走錯片場。

原來導演用動畫的形式講述孩子們跟病魔戰鬥;片子看到後半段,每看到動畫片出現,我都哭得梨花帶雨。

有趣的是,這動畫單獨拿出來,又是一個獨立的故事。

如果沒有先看電影,是很難把兩者聯繫一齊的。

當然,兩部作品都很適合小朋友去看!

都是勇敢的故事。

也許你會覺得,《816(Big)》,這個片名看起來不明所以,就不想去看了。

其實片名是有著很深的含義,這裏就不劇透了。

如果說,這樣子還不足讓你去看,那多給你一個信心:這是魏德聖導演的作品。

《816》短评

过于煽情,有种为了哭而哭的感觉,不太真实…

4分钟前
  • 腹黑的小百合
  • 还行

多元性别关系、成人与儿童亲密关系对照、宗教神迹等繁多深刻的话题,全部浅尝辄止,绝大部分篇幅都给了毫无必要不知节制的烂俗情节,中间如坐针毡,可以剪掉一小时。

7分钟前
  • Hello
  • 较差

很久没有坐下来静静地欣赏这种温情小品,还是人味儿满满的ww,魏导本人温柔谦逊。很多语言直接表达不了的温情都放在电影里了。在理性主义盛行的当下,那股人味儿宛若造梦工厂!大衫看起来致敬了500 days of summer

11分钟前
  • daisy
  • 力荐

我的眼泪!!!!!!!

16分钟前
  • Adkins_Jiang
  • 推荐

温情但不滥情,群像戏分配合理却有冗长之嫌。

19分钟前
  • 斯坦利•格林
  • 还行

魏德圣还是有水准的,就是这类片显然太功利了些

21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还行

真好啊,绝佳的群像戏,小朋友们太会演了。魏德圣总是能拍出抓人的作品,回想起当年看赛德克巴莱的感动,而816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动人,尤其在当了父亲之后,看到这六组抗癌小战士,那么鲜活的生命力,那么想活下去的勇气,生命诞生的神性 vs 败给病魔的殇歌,非常喜欢出逃动物园的浪漫、恰到好处的动画和配乐、结尾彩蛋的互文。又看到曾沛慈真是太好了,年少时看终极三国好喜欢她,一晃她都已经演母亲的角色了。

24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力荐

从动物园回来的巴士上,我们睡得七倒八歪,却度过了最香甜的一晚。今晚没有人要被抱在怀里勇敢,没人要被画成官将首壮胆,没人需要被地藏王和耶稣同时守护,没有玩具会变成遗物掉落划破黑夜。我们就像经历一场普通春游,而不是经历一场生死冒险。而明天也只是普通的一天,而不是可能说不了再见的一天。

2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福音电影。

31分钟前
  • 黑.华兹华斯
  • 很差

冲着魏导和一众演员来看的,温暖又治愈的群像戏,小小的儿童癌症病房里有大大的能量。很喜欢动画这种呈现方式,把小孩们英勇抗癌的片段也表现出来,像个战士一样。但旁边坐着的一位小朋友最后说了句“剃光头像个傻瓜”时,我突然觉得这样煽情的“死亡教育片”还是得多拍。虽然让人哭了很久,但不乏笑点、坚韧与顽强,看完觉得暖暖的。每个小演员都演得好棒

3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科幻片!穿插的动画撕裂感有点强。

36分钟前
  • Impert
  • 较差

病人圣诞节也有outing

37分钟前
  • 🐇
  • 还行

太长了,煽情。人设塑造还可以。

40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没想到两个半小时居然就这样看下来了,哭了大概一半的时间。这样的故事大概只有放在湾的语境下才格外给力,大家说话也温柔6个少年儿童家庭因为癌症/肿瘤/白血病相聚在同一个病房,用湾湾自成一脉的文艺温暖叙事风格讲他们的故事。可能有点莫名其妙地,我哭得最厉害的地方是搬进816的时候,左边摆地藏王、右边挂十字架的时候。这一刻你会强烈地意识到人在病痛面前的微弱和渺小,你只能寄希望于这些诸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也有很多缺点吧,比如成人线的强行大团圆包饺子啊什么的,然后感情线也莫名其妙的,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细枝末节。但是瑕不掩瑜,尤其是小朋友们大战病魔的动画化部分,实在是做得太好了。小朋友们也太可爱太乖巧懂事了,看得人眼泪汪汪题外话:全世界不会只有我和朋友觉得大杉长得像青少年时期的锦户亮吧!

43分钟前
  • 白日飞舟
  • 力荐

【7】没有哭,但很感动。这种感动是不加修饰的,由内而外的,并没有通过刻意的情节,借由强烈的剧情矛盾冲突而制造出来的。而就是通过拍816的几个家庭勾勒出了最真切的真情。电影最浪漫,最戏剧的时刻就是全部人圣诞夜去动物园看猩猩生孩子,这种浪漫与放空的瞬间是如此贴近的。韩延,刘江江之流使劲捣鼓癌症三部曲,生命三部曲,都不如魏德圣一部就讲明白其中的人文关怀和真情实感。但很遗憾的是魏德圣也从台湾张艺谋minis,视野,格局全为缩小,也困在那间病房里了,成了台湾韩延plus。

46分钟前
  • 酱桑
  • 还行

(厦门映后)

47分钟前
  • 山口勝平
  • 还行

海角七号的范逸臣 田中千绘 赛德克巴莱的马志翔一波回忆杀啊父母才是最关心你的人世界上除了生死 其它都是小事

48分钟前
  • 无飞
  • 推荐

3.0 大意了,避开了韩延,没躲开魏德圣(抱头大叫)……

49分钟前
  • ANTHONYWONG
  • 较差

主题好,两星给动画。创作和拍摄都有一种“皮笑肉不笑”的割裂,温情靠音乐或者形式化的团体亢奋。好的主题被荒芜创作搞的像春晚催泪小品,如坐针毡。

50分钟前
  • 十一 Onze
  • 较差

#北影节 | 魏德圣映后交流,感觉导演是个温暖的人。影片悲喜交加,如同人生,导演说,我们总说生老病死,可是对这些小朋友来说,他们跳过了老这个过程,希望我们借此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可以简单的呼吸也是幸福的事,希望能有力量。也希望魏导能乘风破浪,拍出更多好片,很不容易,努力努力(ง•̀_•́)ง

55分钟前
  • 无牙仔最乖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