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

Shutter Island,不赦岛(港),隔离岛(台),孤岛疑云,荒岛追凶,孤岛恐慌,关门岛,孤岛,艾什克里夫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克·鲁法洛,本·金斯利,马克斯·冯·叙多夫,米歇尔·威廉姆斯,艾米莉·莫迪默,派翠西娅·克拉克森,杰基·厄尔·哈利,泰德·拉文,约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10

《禁闭岛》剧照

禁闭岛 剧照 NO.1禁闭岛 剧照 NO.2禁闭岛 剧照 NO.3禁闭岛 剧照 NO.4禁闭岛 剧照 NO.5禁闭岛 剧照 NO.6禁闭岛 剧照 NO.13禁闭岛 剧照 NO.14禁闭岛 剧照 NO.15禁闭岛 剧照 NO.16禁闭岛 剧照 NO.17禁闭岛 剧照 NO.18禁闭岛 剧照 NO.19禁闭岛 剧照 NO.20

《禁闭岛》剧情介绍

禁闭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的同名小说改编。 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和搭档查克(马克·鲁弗洛 Mark Ruffalo 饰)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离奇失踪案。手刃亲生骨肉的女犯蕾切尔(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 饰)从戒备森严的牢室神秘逃脱,藏匿于孤岛深处。泰迪怀疑监狱的主治精神病医师约翰·考利(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有意隐瞒内情,并向查克透露他上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寻找当年纵火烧死他妻子德洛丽丝(米歇尔·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饰)的管理员,并揭露美国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进行人体科学实验的罪行。但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真相却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LIFE2给予者接受者冒名之肤画之国超能少女风德住宅304号的事因不可遗忘第六季火山口最后一个结婚契约异类之行走的古堡我的蛋糕王子还是很爱她2046王保长后传毕有财科里奥兰纳斯八重之樱年少轻狂第三季继承者计划B-PROJECT第三季我的掌门女友第二季胜负未决的战斗桃色辩护给我讲个恐怖故事毒枭:墨西哥第一季血色樱花羞涩鬼影敲门爱的钟声风吹吧麦浪

《禁闭岛》长篇影评

 1 ) 悬疑推理的从小说到大银幕

文/ 关雅荻最近看了三部都是经从成功畅销小说改编的悬疑电影,而且刚好我又都看过原小说,发现这三部电影基本可以代表三个小说改编电影的方向。

首先是马丁·斯科塞斯的新片《禁闭岛》,根据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国内出版翻译成《隔离岛》)。

这部电影可以说从整体魅力上完全超越了原小说,是一部几乎完美的悬疑惊悚电影,整个电影营造的气氛让人能第一时间投入到大银幕上演的故事中去,而且越陷越深。

整部电影无论从导演、摄影、美术还是演员表演,能让你觉得这部电影的台前幕后绝对都是顶尖的电影创意团队合作的结果。

电影把原小说最精彩的部分进行了再造和重塑,完全将原小说的文字给“电影化”,让我在明明知道原故事结尾的前提下,依然彻底将我震撼掉,我必须得承认这部电影让我得到了充分的享受,也是今年迄今我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

相信在明年奥斯卡颁奖礼上,斯科塞斯和迪卡普里奥这对新黄金搭档一定会有所斩获。

而第二部名叫《龙纹身的女孩》,是根据最近火遍欧洲的《千禧年》三部曲的第一部同名小说改编。

最近内地刚出版了第一部的简体版,我必须得说小说《龙纹身的女孩》是我这两年看类似布洛克或东野圭吾等畅销推理犯罪小说以来最精彩的一次阅读体验,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三十多万字的大部头。

这本小说最精彩的在于在一个看似传统的“孤岛密室”探案的设定里,塑造了一个神秘怪异的女主人公形象,并且由此带出了对我很陌生的瑞典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弊病,而最终小说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跟看《基督山复仇记》一样的复仇快感。

但遗憾的是,在看到同名电影后,发现影片中小说的魅力完全丧失,变成一部像赶火车一样,把众多情节生生塞进两个小时的平庸之作。

虽然影片整体制作质量还算不错,但还是因为故事、人物过于庞杂,实在让电影在叙事之外缺少了营造氛围的空间。

电影《龙纹身的女孩》再次证明这种社会性复杂情节的犯罪小说很难成功的改编成电影。

最后看到的电影是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新作《影子写手》,同样是根据前年英国畅销小说作者罗伯特·哈里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但这次我是先看完大银幕电影,再回头看小说,让我发现有趣的是小说居然就像电影导演台本一样,跟电影的一致性精准得如同瑞士手表。

小说只是比电影在人物内心和某些细节描写上更加丰富,但电影对小说故事的改编进行了精准的详略得当,片中大量的台词几乎跟小说里的对白一模一样,一度让我误以为这本小说是电影拍摄后的衍生电影小说。

在电影和小说的高度契合度上,在我看来《影子写手》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代表作,难得的就是影片本身依然保证了足够的观赏性,影片剪辑极其锋利,我在香港电影院看了两遍,特别是第二遍越加发现这部政治惊悚电影中,从开头到结尾,每个镜头都有其精确的目的性,整个观影过程也相当的享受。

看完三部电影,突然让我心生感慨,一是觉得西方畅销书文化与电影的链接之紧密,反观国内除了之前蔡骏的几部惊悚小说外,最近也就是《杜拉拉升职记》终于让人看到了一些畅销书带动电影制作的苗头;另一个是我总结出来的可能不是规律的一个规律,就是西方电影导演,无论美国还是欧洲,似乎在成为大师之前,大多都有拍过惊悚悬疑类的电影代表作,而且无论影片类型,包括新莱坞一代,无论斯皮尔伯格还是卢卡斯,都在早期拍过同类型电影。

在我看来,可能西方历来有推理小说的文化,在上世纪黑色电影风行的年代,电影人找到了这两种叙事类型结合的最佳载体,因为悬疑推理类型电影可能是最练就电影导演叙事基本功的类别,所以上面谈到的三部电影,骨子里都带有黑色电影的气质。

但反观东方电影世界,则似乎是完全另外一个世界,这话就另说了。

10-5-11

 2 ) 禁闭岛的结局

影片最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

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

其实他的病已经治愈了,只是他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

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

所以最后他不是自杀或杀人,是接受一种外科手术,是前脑叶蛋白切除,这种外科手术一般目的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直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傻子,没有痛苦,没有高兴,开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识。

 3 ) 泰迪确是被忽悠了!

由于看了几个评论都没解开我心中的困惑,于是,我重看电影。

整理了如下细节。。。

先从所有梦境、幻觉、回忆之类开始:回忆1:妻子领带 来源:副手问及回忆2:二战尸体 来源:瑞秋照片回忆3:二战未死战俘 来源:马勒音乐回忆4:纳粹官员自杀现场 来源:教授说他善于拷问回忆5:纳粹官员自杀现场 来源:教授说他非文职回忆6:纳粹官员自杀现场他折磨纳粹官员因为看到外面的尸体 来源:教授说他自卫能力出众梦境1:妻子问他是否一天到晚喝酒,他说他在战争中杀死很多人 (教授让他喝酒,让他回忆起妻子责备自己喝酒/妻子的死和 自己长期在外并酗酒有关,他因此很自责)妻子问这是你喝酒的原因么,他说你是真实的么 妻子说瑞秋没离开过一直在这 (关于瑞秋案的疑窦,自己觉得她还在这里)妻子提到他们以前住的地方后面有个小湖 (光头医生给他说的关于瑞秋的案发现场)回忆7:大量二战尸体,并着重了母女俩杀党卫军战俘 来源:副手提到杀死雷迪斯梦境2:二战尸体,原来的母女俩成了假瑞秋和一个女孩儿 (刚见过假瑞秋)女孩儿和他说话,要求他救自己 (假瑞秋和他之前的对话,责备他到底去哪了/战争时看到尸体成堆,对 自己的责备)进入房间,看到雷迪斯雷迪斯说,不痛苦了吧 (雨夜和查克的对话,自己说并非来杀雷迪斯的)雷迪斯说,为你以后准备的酒,以后你会很需要的查克说,我们没时间了 (雨夜和查克的对话,说要逃离这里)假瑞秋和死小孩,让他帮忙,他说他会惹上麻烦的女孩再次责怪他没救自己,他说他试过了但赶到时已经太晚了 (假瑞秋和他之前的对话,责备他到底去哪了/战争时看到尸体成堆,对 自己的责备)妻子说雷迪斯没死,还在这 (看到字条上的字后自己的推断)妻子要求他找到并杀死雷迪斯 幻觉1:妻子说你买这些花给我的时候,乔治说,忘了她吧乔治说,想要真相就忘了她,不然你就无法离开这座岛幻觉2:妻子要求他离开,他则说查克在灯塔,他必须去。

(丹尼尔炸车时)小女孩还妻子一起出现了 (丹尼尔的记忆已经开始混淆,开始把假瑞秋的故事当成自己的记忆中的 一部分了)幻觉3:妻子说离开这里吧,你会死在这的 (在灯塔)幻觉4:妻子说告诉过你要离开这,你会死的 (在灯塔)小女孩出现并伸手回忆8(被以上回忆、梦境、幻觉综合后的虚假回忆)(被设定的回忆中的孩子死的时候的姿势都是通过刚看的照片想象出来的)(还有个奇怪的细 节,他为啥要握住女孩的脚痛苦,而不是一般情况的手,因为照片中的姿势已经设定好了,他的记忆也是被设定的)若干其他细节:1.假瑞秋创造了那个后来丹尼尔认为是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并使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2.在C区警察让他们走后,边跑边笑的离开了,安排好的罪犯引他到乔治那里3.乔治暗示他说雷迪斯在灯塔,一方面乔治和他之间的事是真实的另一方面,乔治知道他要是去了灯塔就会被忽悠,所以一直劝他把雷迪斯忘了再者,乔治受命于教授,要暗示他雷迪斯在灯塔从而引诱他去落入灯塔陷阱4.查克找到雷迪斯的入籍表格,并暗示有雷迪斯其人在这里5.真瑞秋说他们早以为她淹死了或溺死了对应了之前他和光头教授的对话,关于教授用了WAS。

虽然后来光头教授说外面有大风雨。

6.眼镜教授所说的“伤口产生怪兽”的理论出现的时候,一直在丹尼尔额头上贴的创口贴没有了,可能在电影开始之前,丹尼尔就受伤了,而这次受 伤可能是被下了药之类的,而导致了最初在船上的呕吐。

7.光头教授在灯塔和丹尼尔的对话,关于名字的问题,实际上,从一开始主角就叫泰迪·丹尼尔,从来没有提过爱德华,在这里名字被篡改成爱德华·丹尼尔了,而这样正好和安德鲁·雷迪斯对应,而丹尼尔妻子的小名应该也是被杜撰的,因为之前从来没有提过,丹尼尔也没有回应是否有这样一个小名。

之后丹尼尔完全被引导了,自称为爱德华。。。

泰迪·丹尼尔--爱德华·丹尼尔--爱德华·安德鲁。。

就这样他被引导了。。

后面都是被忽悠了。。。

(另:并非主角的名字是泰迪·爱德华·丹尼尔,因为最后丹尼尔晕倒醒来后,查克直接问了谁是泰迪·丹尼尔,他说这人不存在) 推论:瑞秋确实失踪了,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后来禁闭岛的组织发现丹尼尔在调查这个岛,所以以此为理由,正好引诱丹尼尔来这,所以之后丹尼尔所调查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员工回答问题、包括所调查的瑞秋房间和纸条、包括后来的假瑞秋。

纸条的出现是为了让丹尼尔相信,雷迪斯在这里从而留住他,也为主角的名字被变更做了个伏笔。

假瑞秋的出现为了让丹尼尔产生幻觉,将假瑞秋的记忆强加到丹尼尔身上,而丹尼尔所受精神创伤是他丧失神智(记忆)的部分原因。

真瑞秋的一番话,包括是否吃药、吸烟、包括噩梦,道出了丹尼尔之后被强加的记忆和他原来所受精神创伤之间的关系。

丹尼尔从真瑞秋那离开,回去的路上,黑衣警官的说话,关于暴力的论述,再次激发丹尼尔的精神创伤 之后大家开始对待丹尼尔像对待一个病人一样了。

最后的部分,对丹尼尔的实验失败,必杀之。

“成为一个正常人但是要死去,或者成为一个怪物而活着”丹尼尔看到了白衣使者的藏在布里的凶器,决定清醒的死去。

最后镜头定格在灯塔,估计丹尼尔在那挂了。

 4 ) 像禽兽般混沌的活着,或是清醒的死去

最近看了三部,分裂,一级恐惧跟禁闭岛,禁闭岛算是让我比较喜欢的一部的,首先影片画面就是我喜欢的,开头就吸引到我了。

影片的开头是泰迪跟他的搭档查克要去禁闭岛,泰迪看见大量水时,忍不住开始恶心呕吐,(三个孩子是溺水死的)肖恩医生尽量安抚他的情绪,同时递给他一支烟。

(昨晚没有及时写,现在睡醒不知道怎么写了)开车经过岸边的墓地时看见一块墓碑,上面写着:remember us for we too have lived loved and laughed。

(一开始我想这肯定是有什么深意,后来想想这应该是医院的人写的,医院对病人的尊重)一行人来到病院入口,警卫特别强调了三个病区的特点,A区男性,b区女性,c区重。

此时的大院里很多病人在活动,在泰迪眼里,他们都带着脚镣手铐,显得非常阴森恐怖(然后!!

这个镜头我非常喜欢了,可以跟我看的小说对上唉呀妈呀,带感!

爆灯打call)(图有点儿暗)

刚刚编辑的点错了键!!!

没有保存到!!!

生气了生气了!!

不写了!

总之很好看!

满意!

(这篇感觉的写的特别好太厉害了,收集一下)再贴几张图

以下转自: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4189148/&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76469B6FD190C6BAA7F68A804820B1B73F3B439AB146328F&dt_dapp=1(觉得分析的特别好,收藏一下想二刷)     事件发生年代:1954年      真实的时代背景:   ——1945年,二战结束。

     ——20世纪50年代,“生物学模式”和“精神分析模式”的精神病医生之间出现了深刻的分裂和斗争。

   自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来的几十年中,“精神分析模式”的精神病学在行业中建立了不容挑战的控制力,将精神疾病的治疗确立为主观的并且是动力学的,费时的精神疗法就是这些特征的最集中体现。

(影片中考利医生的角色扮演法即费时费事的精神分析模式治疗法)       “生物学模式”的精神病学对此不甘示弱,频频发起挑战。

他们提出:精神分析是不科学的、昂贵的和无效的。

具有明显疗效而又价格低廉的科学的治疗方法是他们反对精神分析师的最好武器。

(药物控制和脑叶白质切除法)       然而众所周知,科学的治疗模式也造成了精神病患者被强制入院、强迫服用高剂量精神药品、强迫痉挛和进行非人道的精神外科手术等。

这一切直接导致“生物学模 式”的精神病学在维护人权的斗争中成为众矢之的。

反精神病学运动就起始于对生物学模式的精神病学的反抗,反抗它的不人道之处,反抗它在科学之名义下的滥用。

     ——1950年代初,氯丙嗪(片中提到的药物)被应用于精神病的治疗。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752.htm    氯丙嗪也叫冬眠灵,是第一个抗精神病药,开创了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历史。

从1950年代初氯丙嗪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开始,进入了精神药理学发展的 黄金阶段。

氯丙嗪的发现改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并在西方国家掀起了非住院化运动,使许多精神病患者不必被终身强迫关锁在医院里。

氯丙嗪的发现具有里 程碑式的意义。

     ——1950年代,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应用于精神病治疗领域。

  http://baike.baidu.com/view/4201048.htm    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切除脑前额叶外皮的连接组织,有时会被简称为脑白质切除术、脑叶切断术等。

脑白质切除术主要 于1930年代到1950年代用来医治一些精神病,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精神外科手术。

包括精神分裂症、临床忧郁症,含有其他一些忧虑紊乱症。

还包括一些被 人们认为有神经病的人,比如说:喜怒无常、年少轻狂等。

   故事:    莱蒂斯是一位参加过二战的美军战士,二战以德国阵营的失败而告终,作为美军士兵,集中营的经历对莱蒂斯的人生观造成很大冲击,让他患上严重的战后综合症。

      同时,莱蒂斯也是三位孩子的父亲。

1948年,二战结束,莱蒂斯回到美国,担任了美国治安官一职,因为二战中受到的深深创伤,莱蒂斯酗酒并对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妻子疏于照顾、不闻不问,妻子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放火烧了城中的公寓,一家人搬到湖边小屋。

      搬家后,莱蒂斯仍然对妻子不闻不问,有天回家,莱蒂斯发现妻子将三个孩子溺死在家旁湖里。

悲痛欲绝失去理智、或者也是为帮痛苦的妻子解脱的他,开枪打中妻子的腹部导致妻子死亡,并放火烧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也精神失常,变成了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和极度错觉症的精神病患。

      法院收审了莱蒂斯,他虽犯有杀人罪和纵火罪,但因为其患有精神病,因此不能被判处死刑,便将其关押至禁闭岛。

      禁闭岛,是在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一座岛屿,她收治犯有重罪并同时患有精神病的犯人兼病人,岛上不仅配备警卫,同时有在当时精神病治疗领域非常优秀的医生。

小岛主要分为三个病区——A区为男性病区,B区为女性病区,C区为重度病区。

      莱蒂斯被关押在C区,为什么呢?

      精神分裂的莱蒂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痛苦经历,在精神中塑造了另一个自己,并孕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他将现实中自己的名字重新排列,为“新”的自己命名 为泰迪,他幻想自己被指派到禁闭岛上调查一起精神病人失踪案,此病人名叫瑞秋.瑟兰朵,曾手刃自己的三个孩子(实则是妻子嫁给他之前名字的重新排列,以及其妻子的经历结合体)。

这次任务对他还有另一个重要意义:泰德的妻子因为一场由家中装修工莱蒂斯引起的火灾而死亡,他也被关押在这里!

同时泰德猜忌在岛上 的阿什精神病院里一定有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诸如利用可怕的手术进行洗脑实验!

      被关押在岛上两年来,医护人员发现每次只要暴风雨即将来临,莱斯蒂便会陷入这个幻想故事,两年反复这个故事很多次,几乎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故事细节,只有他自己会像倒带那样一次次遗忘,一次次又重新开始。

同时由于心理创伤和对现实的逃避,莱蒂斯非常敏感,很多事情都发引发他的暴力,加之他曾经是军人,受过 专业训练,他几乎伤害岛上所有的人。

两周前,他就因为一位叫做乔治.诺伊斯的病人叫他本名莱蒂斯,便将其暴打以至面目全非。

因此他成了岛上最危险的病人, 被关押在C区。

      因为莱蒂斯的极度暴力和危险性,督查委员会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即为他实施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让他成为一个永远不具备伤害力的“听话”的病人。

      幸运的是莱蒂斯的主治医生肖恩和阿什病院院长考利都是“精神分析模式”的精神病医生,在他们看来,所有禁闭岛的犯人更主要的身份是病人,他们反对传统“生物学模式”治疗精神病人的那些不人道的方法,主张倾听病人的心声,来帮助他们治疗。

虽然费时费事,但他们仍争取尝试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角色扮演法来治疗莱蒂斯,试图让他恢复理智——即让他实现自己设计的故事,然后让他自己发现他的故事多么不真实,多么不可能。

      面对传统“生物学模式”精神病学派的巨大压力,考利和肖恩向督查委员会保证,如果这次试验失败,他们就同意让莱蒂斯去接受脑叶白质切除术。

      终于有一天,暴风雨即将来临,莱蒂斯又将开始重复他的故事,这一次,岛上的部分工作人员做好准备,来配合他演这一场戏,肖恩医生扮装成他的助手,在他身边保护他并记录病情。

他们动用岛上用来运送病人的船,假扮是将治安官泰迪从美国大陆送来禁闭岛的船只,虽然这船十分简陋破旧,船上还有桎梏病人的脚铐手铐,但沉溺于自己故事的莱蒂斯是不会注意到这些的。

      由于之前孩子溺水的经历,莱蒂斯看见大量水时,忍不住开始恶心呕吐,肖恩医生尽量安抚他的情绪,同时递给他一支烟——烟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吗?

      是的,烟里或许有氯丙嗪等一些常规药物,这是控制莱蒂斯病症的,如果不吃这些药,他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不仅会手抖,还可能出现严重幻觉,甚至会失控伤人,因此肖恩医生想到了这个方法。

在船上,肖恩说他是西雅图分部派来做老莱助手的。

西雅图距离禁闭岛所在位置3000英里,昨晚瑞秋失踪,今天中午老莱就出现在船上,还有一个3000英里外天降的助手,老莱居然都接受了,当然,他可不想破坏自己幻想中的故事。

      为了让扮演更真实,他们给莱蒂斯配了一把仿真玩具枪。

一上岛,所有警卫都持枪严阵以待,随时防止这个重度精神病患突然失控。

同时安排莱蒂斯和肖恩必须缴枪,否则让莱蒂斯发现是玩具枪就糟了,可怜的肖恩医生从没有佩枪的经验,把枪掏出来都费了老大的劲,害得警卫都看着他汗颜。

   开车经过岸边的墓地时看见一块墓碑,上面写着:remember us for we too have lived loved and laughed。

(记得我们也曾经活过、爱过、笑过)。

当然死去的人是不会自己从地里爬出来写这样的话,这其实体现了这个收治重罪精神病人的医院对待病人的态度——是尊重他们。

   一行人来到病院入口,警卫特别强调了三个病区的特点,这是考利医生交代的——因为他们此次会找一位女护士扮演失踪瑞秋,并且会故意露马脚让莱蒂斯发现,这些马脚设计就与病区很有关系,这是后话。

此时的大院里很多病人在活动,在老莱眼里,他们都带着脚镣手铐,显得非常阴森恐怖——这是真实的吗?

当然不是,快进到影片结束时老莱坐在阶梯上那一段,草地上活动的病人完全没有任何脚镣手铐的桎梏,实际老莱的“被害妄想症”此时已开始作祟。

多年的相处,这些病人都认识莱蒂斯,有些人向他友好的打招呼,有的被他伤害过的人害怕的避开。

这些病人都有穿着白色衣服的勤卫陪同,周围也有警卫的监视。

的确,考利医生发明的特殊管理方式,使得这些曾因为精神病而犯有重罪的人,能够在此过着相对人道、相对自由的生活。

      而这些景象在莱蒂斯看来,更预示着岛上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接下来警卫带莱蒂斯去见考利医生,院方还特地为莱蒂斯设计了一个所谓的通行证,用红外线照一下证件就能显示此人是否为可允许进入者——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普通带锁铁门而已,而那所谓的红外线只不过是装在铁门上的警铃灯,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出那么简陋的设备不可能是所谓的红外线识别系统。

不过还是一样,莱蒂斯不会留意,他可不想拆穿自己心目中的故事。

      补充一下刚才的警卫麦克弗森,他不止是警卫,也是副院长。

有意思吧,院长是资深的精神病医生,副院长是警卫人员,这就是考利医生发明的独特的管理方式——法律、秩序和医疗的结合。

      考利医生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很多画,他们记录了医院自开办以来对待精神病人所使用过的一些方法。

早期的生物学模式治疗法的确试图用一些极端暴力的方法来对待 精神病人,现在他们则有相对进步的治疗方式,这就包括20世纪50年代使用的脑叶白质切除术。

考利医生对莱蒂斯说:“即使不能将他们治愈,至少也会给他们 的生活带来信心、安宁”。

      在考利医生桌上,放着一个人脑手术模型,而这些在莱蒂斯看来也成了岛上有阴谋的提示。

      当莱蒂斯了解到这些病人都是杀人犯时,他对考利医生说:“在我个人看来,这种人就用不着给他们安宁感了”,其实这可能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想法,但考利医生的 回答是:“我的职责是治疗病人,而不是治疗他们的受害者,我对他们没有偏见”,这也是考利医生想尽一切办法希望治愈莱蒂斯的动力源。

      莱蒂斯终于提到了他幻想故事中的瑞秋,他向考利医生了解这个瑞秋的失踪情况,考利很清楚莱蒂斯脑海中的瑞秋的各种细节,自己添油加醋地结合主角自己的情况,向主角介绍起瑞秋,大致内容是瑞秋前一天逃走,她是这里最危险的病人,她曾经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还特别强调是在自家后面的湖里淹死了他们,而且是 一个个把他们摁到水里直到淹死,而瑞秋的丈夫则死于诺曼底登陆。

      说到这,考利医生拿出由护士扮演的瑞秋照片,看到这,莱蒂斯被隐隐刺痛了,他脑中闪现出德国集中营那些惨不忍睹的一幕幕,于是开始犯起偏头痛,问医生要阿司匹林。

      考利知道这是莱蒂斯的病症之一,给了他服用了一些日常药物(注意盛药的小杯),然后继续讲述瑞秋的故事:瑞秋认为这里还是她在伯克郡的家,她在这病院的4 年中,从未认为这里是精神病院,为了想像自己的孩子还活着,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虚构场景,把所有周围的人想像成家乡的各种人物角色……       考利医生说这些,是希望从侧面提醒莱蒂斯。

莱蒂斯听了以后眨了眨眼睛,你们猜他说了什么?

他竟然没有追究这些关键线索,反而转移了话题,问院方有没有搜查这附近。

      莱蒂斯不接茬,也在考利意料中,考利有备而来,当莱蒂斯提到这个问题,考利告诉他种种瑞秋不可能逃离病房的证据,比如房门从外锁上,唯一窗户有铁栅栏,而且岛上搜查过没有任何痕迹……       因为考利医生已经交代过工作人员,首先找一间男病区的房子来充当瑞秋的病房,而且必须是一目了然能看见大厅里男病人们在活动的一间,在柜子里特地放上两双 男式大皮鞋,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要统一口径说病房一直有人看守,不可能在工作人员眼皮底下逃跑,并且还特地写了一张小纸条“四位法则,谁是67号病人”, 并把纸条放在很容易找到的床边地板小洞里,还特地把纸条露出个小角,假装工作人员都没搜查到。

这么多漏洞,应该能让莱蒂斯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吧……       考利、肖恩医生带着莱蒂斯来到了所谓瑞秋的病房,莱蒂斯这时提出疑问:“说真的医生,她怎么会一直没发现事实呢?

她毕竟是在精神病院里,肯定有时会发现不 正常吧?

”,这一问正好中了考利和肖恩医生的设计,他们特地在鞋柜里放了两双男士皮鞋,这够不正常了,看莱蒂斯是否会发现。

于是肖恩医生假装问考利:“这 里的病人都有几双鞋?

”考利:“两双”,肖恩:“这么说,她是光着脚跑掉的?

这种地形光着脚走不出十码”说罢还特地拿着两双大男鞋晃了几晃。

      果然,对这两双大皮鞋莱蒂斯丝毫没有反应,这和他的故事不合拍,这叫什么,在精神病学上叫“防御机制”(接下来的段落会提到,大家也可以搜索一下其定义, 会帮助对莱蒂斯各种行为的理解)。

考利医生无奈地回答莱蒂斯:“不是每个人都神志健全,不能想克服就克服”。

      这些估计莱蒂斯也是左耳听右耳出,他自顾自在搜查地板,突然发现了小纸条一角,站在门口的黑人勤卫盯着莱蒂斯,没错,这纸条就是院长交待他放的。

莱蒂斯一看:四位法则,谁是67号病人?

      什么是四位法则?

谁是67号呢?

两位医生想,就是你自己啊,还有四个名字的四位法则,看看你能否反应过来?

      结果莱蒂斯还是不接茬,考利想那我拿过纸条来好好跟你解释一下吧,没想到莱蒂斯拿着纸条不还给他了,也不想听考利多做解释,也懒得理那两双男士皮鞋,自顾自就出门了。

嘿,这个治安官办案还真是有够马虎。

      刚走出病房,莱蒂斯问考利:“病人逃走必须经过这里?

”,考利回答是的,他们正说着呢大厅的男病人们打的打牌,抽的抽烟,还有个老头对着空气大喊大叫…… 这明显是男病人区啊,看看莱蒂斯会不会发现?

诶,还是无视……无语了……莱蒂斯还是自顾自的思路:“我需要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开个会询问一下情况”。

      考利医生额头上冒出三道线,这可是个大工程,能推就推吧,于是说:“我们会考虑你的请求”,没想到这莱蒂斯不达目的不罢休,旁边的肖恩医生也为考利捏把 汗,实在无奈,尽然都开始了就坚持到底吧,“我会在饭后召集他们在休息室集合”,考利医生只好答应了我们的帅哥莱蒂斯。

      这不还没到晚饭时间吗?

考利又带着莱蒂斯来到海边,一堆警卫早就在这里恭候多时了,没错,院长交代过今天要来这里演演戏,假装搜索瑞秋的逃走的线索。

等了 这老半天莱蒂斯终于来了,大家心里都还想说配合这个精神病人有必要吗?

没办法,命令必须服从,但是大家到底不是专业演员,心里的抱怨也藏不住,一个个坐在 那里露出打酱油的表情,就属莱蒂斯一个人看起来最严肃认真了,真是可怜的大帅哥。

副院长和莱蒂斯说出瑞秋光着脚逃离小岛的种种不可能,还说如果落海尸体会 被冲到海岸上,说罢指了指那个悬崖峭壁。

莱蒂斯看了看问有没有搜查过那里的山洞?

副院长回答那边都是毒藤,爬进山洞也不可能。

      尸体冲上海岸……山洞……莱蒂斯望着山崖若有所思,这些画面,开始慢慢印入了他的脑海。

      一抬头,莱蒂斯看见灯塔。

   “那里是什么地方?

”    “以前是个灯塔,现在是污水处理系统”    ………这又给了莱蒂斯一个想像的载体,一定有阴谋,如果在别处找不到,那阴谋就一定在这里!

      晚饭后7点多,工作人员都在休息室了,当问到那晚瑞秋逃走必须经过谁的时候,大家指了指勤卫格兰。

莱蒂斯问他是否有看见瑞秋逃跑,格兰说没。

      莱蒂斯慢慢起身,走到格兰面前,盯着他说:“跟我说实话”,这一动不要紧,大家立刻紧张起来,很怕一不小心他要伤人,格兰旁边强壮的黑人勤卫也立刻拽紧拳 头。

格兰更是被吓得不轻,这可怜的孩子估计以前被莱蒂斯打过,这一紧张不要紧,说漏嘴了“我……我去上了趟厕所”。

      在一旁的考利医生气坏了,忍不住说:“你违反了规则!

”是滴,不是都规定好了一定要不给主角留想像空间吗?

这下好,你去上厕所了,瑞秋不是人间蒸发了,是 趁机溜走了,他又可以天马行空了,天知道接下来我们还得怎么配合他!!!

气气气!!!

考利都气得说不出话,叼着烟斗自己干生气!

      莱蒂斯继续询问,这医院最美美的护士开起小玩笑,莱蒂斯问他瑞秋昨晚做集体治疗时还说了什么,她说:“她担心暴风雨,还抱怨这里的伙食,经常抱怨,昨晚也是”,大家都笑了,这有什么好笑的,当然好笑咯,这不是咱们大帅哥莱蒂斯昨晚说的嘛……       大家都笑得很开心,只有考利医生在认真做着病情记录,莱蒂斯也不多想,继续问美美护士:“当时有没有医生在场?

”       美美护士:“有,肖恩医生主持”。

同时瞥了肖恩医生一眼,说完马上知道说漏嘴了……       咱们可爱的肖恩医生在旁边默默地叹了口气,大小姐,你这可让我如何圆谎啊……这美美护士也一不做二不休,说了嘛就继续说下去:“是的,他是瑞秋的主治医师”,都说到这个份儿了,看咱们莱蒂斯怎么办!

      莱蒂斯一扭头,看肖恩医生?

NO,还好不是,他看着考利:“我要和肖恩医生谈谈”,考利医生反应真快:“他今早休假离岛了”。

肖恩医生自己也来凑热闹: “这么危险的病人跑了医生还能去休假?

”,考利:“他又不是病人”,大家又笑了,感情你们在拿帅哥开涮啊,帅哥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莱蒂斯现在立刻马上要 和肖恩医生通电话!

      考利医生额头上又是三条线,好吧,“喂喂……对不起所有线路都不通”,当然不通了除非肖恩医生会分身术。

      终于,考利医生可以下班了:“我晚上9点多会在家喝酒,你可以来玩”,不去白不去,于是帅哥莱蒂斯大半夜地就到考利医生去做客了。

      考利家的聚会也早有安排,精神病学纳林博士在这里等着莱蒂斯,房间里放着马勒的作品,同时脑中不断浮现出那一段回忆,仿佛又看见那个自杀的德国军官,看见窗外那些被德国军队迫害的人们,看见自己为了惩罚德国军官而踢开他 的手枪阻止他进一步自杀…… 这段回忆是真实的吗?

未必……  我们看一下莱蒂斯杀死妻子的场景、这位军官死时场景的共同点:   1 带着同样的戒指   2 放着同样的唱片   3 男主角同样因为自己来晚了而没有及时拯救战俘(儿女)而无比自责   4 男主角同样惩戒了凶手、凶手都死了:折磨军官、杀死妻子 5 有一个不正常的地方:马勒是奥地利犹太人,他的音乐在二战时被纳粹明令粹禁止。

那时德国很重视音乐,希特勒也非常热爱音乐。

纳粹军官在自杀前竟然听被禁止的音乐。

     由此我推测,男主角本人不是德国军官,但德国军官和幻想中装修工“莱蒂斯”一样,是男主角自身的映射!

     男主角把自己映射成德国军官,这是他的自责心理、赎罪心理的体现:因为德国军官(自己)的错误而使手下(妻子)屠杀犹太人(杀死儿女),自己应该对此负责,在妻子和自己常听的音乐下,受尽折磨自杀死去……      而幻想中莱蒂斯为什么是自身的映射呢,很显然:酗酒、纵火、杀死妻子!

而后来考利在灯塔上说:“你或许根本没有杀任何战俘”,或许那位军官身上有还有莱蒂斯妻子的影子,也或者说,军官的形象同时有莱蒂斯人格的另一部分及自己妻子的影子。

所以,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都带着同样的戒指,放同样的唱片等。

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军官身上会有妻子的影 子,因为   1、军官杀了犹太人,而妻子杀了三个孩子   2、莱蒂斯因为没有救到自己的三个孩子而自责,他也因为没有成功救到那些犹太人而自责(这也是他战后酗酒、自闭的原因所在)   3、莱蒂斯恨妻子,现实中他开枪打死了妻子,而回忆中,他是让那位军官慢慢地死去。

        莱蒂斯在达豪集中营应该是杀过战俘的,这从他的幻觉及梦可以证明,因为,梦是不会骗人的。

至于考利说的那句话,表明3点:   1、考利对莱蒂斯的病了解并不深入透彻,这也是他的治疗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2、他想减轻莱蒂斯的自我防御机制,以使他很好地面对现实,想一想,如果直接告诉他他杀过战俘,这只能使他更不愿面对现实;   3、请注意,考利只是说“but you may not ……”,“也许你并没有杀害任何的战俘”,这里用的是一种不肯定的假设用法。

   扯多了,回到电影情节。

纳林博士一见到莱蒂斯,就开始了病人和医生间的对话,纳林博士暗示莱蒂斯有很强的“防御机制”,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 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有如下几种: 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

有兴趣可以自己搜索一下,百科有一些案例的介绍。

     附上那段德语对话的内容:   莱蒂斯:Das glaube ich.我信。

(说好这句德语,他又说了英语)Have you ever seen... a death camp, Doctor?你曾见过死亡营吗?

(加重语气用德语说了一遍)ein Konzentrationslager,huh? 集中营。

bediene ich früher dabei,bei der Befreiung von Daqhau.我早前曾在那边,为解放Daqhau达豪集中营)Ihr Englisch, Ihr Englisch ist sehr gut, fast perfekt.您的英语,您的英语真是好,几乎完美了,(因为莱蒂斯断定Nähring是德国人,所以才用德语说。

)就是辅音有点重。

      纳林博士是德国人(合法移民),而莱蒂斯又极其痛恨德国人,于是莱蒂斯对医院的工作人员又生出憎恨和疑惑,提出一个让考利头疼的要求——要看肖恩医生的档案。

      这自然不行,拿医生的照片对比身边的助手,莱蒂斯就会觉得助手是在自己身边安插的眼线,而肖恩医生必须在莱蒂斯身边保护他和记录病情,于是考利拒绝了这个要求,莱蒂斯一气之下说我不干了,明天就离开小岛!

      在开始下面的故事之前,请大家记住这个关键词——“防御机制”。

因为在之前和以后的故事里,你们都能看到莱蒂斯思维中强烈的“防御机制”。

      从考利医生家中出来,警长开车载莱蒂斯和肖恩医生回院,为防止意外,他们把莱蒂斯和肖恩安排住在勤卫人员的宿舍,房间里可以看到白天那几个穿白色衣服的彪形大汉正在酣睡。

      听莱蒂斯说要停止调查,肖恩医生想试探他接下来的想法,他知道莱蒂斯不可能就这样放弃,果然莱蒂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明天还是会接着调查。

莱蒂斯转身躺下,入睡时出现了感光反应,而后梦见了自己的妻子。

      我们来看看这个梦中的几个关键元素:妻子、满屋的烟尘、妻子被烧焦的背部、水、妻子湿漉漉的身体、自己湿漉漉的手、妻子腹部流出的血、城中公寓、但窗外依然是湖边住所的景色……       结合最开始提到的莱蒂斯真实经历,这个梦境就很好理解了,值得注意的是莱蒂斯的妻子在梦境中一会儿说瑞秋还在这里,你不能离开要继续调查,一会儿又说你必 须让我走,你必须醒来,你必须面对事实。

这样矛盾说法,实际是莱蒂斯内心分裂人格的一种挣扎,一方面似乎意识到了这一切的不正常,想要从幻想中醒来,一方 面又无法面对过去的伤痛,宁愿沉溺在这样的幻想里。

      莱蒂斯猛地从噩梦中惊醒,屋顶上漏下的水滴到他的手上,屋外狂风大作,暴风雨已经来临。

黑人勤卫受了肖恩医生交代,故意对着莱蒂斯说雨这么大,看来渡船是无法离开了,正中莱蒂斯下怀,既然无法离开岛屿,我就得继续调查了不是吗?

      莱蒂斯迅速起身,找到考利医生,提出要审问与瑞秋一同治疗的病人,考利医生小小的冷嘲热讽了一下莱蒂斯,道出了目前精神病学领域的现状——也就是开篇时我 提到的20世纪50年代两个学派处于深刻分裂和斗争的背景,这也是导演将故事背景设定为1954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曾说过对这个时代的 题材很着迷。

      同时,考利医生还借助瑞秋的身份,说出了他们以前治疗莱蒂斯的方法:他们也会给莱蒂斯吃几种药,来控制其暴力的发作,但发现只有间歇性作用,而莱蒂斯康复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面对自己曾经的罪行。

      接下来,考利安排了两个病人让莱蒂斯审问,这两个病人都被考利和肖恩医生指点过了,他们被要求告诉莱蒂斯瑞秋是一个淹死了孩子的女病人。

      第一个病人彼得,曾用玻璃片伤害了父亲的护士,导致护士终身毁容。

从他与莱蒂斯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女性及性的渴望和憎恶的矛盾心理,原因是他在性能力方面天生的缺失所导致的一种心理失衡。

      而当彼得说到瑞秋时,内心对女性的憎恶使他抑制不住地诅咒瑞秋,说她应该被毒气毒死如何如何,这话刺激到了潜意识中的莱蒂斯对妻子的愧疚,他情绪开始变得 激动,又因为过去与彼得同为病友,他知道彼得最害怕划东西的声音,于是用铅笔不断划着笔记本,同时激动的回应彼得:那个护士或许有孩子,有丈夫,只想挣钱 养家,只想过上正常的生活……说到这里莱蒂斯眼中含满泪水,是啊,他何尝不知道妻子溺死孩子也是由于他自己造成的,妻子也只是想过正常女人的生活。

      这过激的举动使得彼得恐慌得几乎失去控制,而这时莱蒂斯又问彼得是否认识莱蒂斯,彼得了解莱蒂斯,知道这是敏感话题,慌忙说不认识,想要离开这里,于是被 黑人勤卫带走了,走时黑人还抱怨地看着莱蒂斯,可见在考利医生的带领下,这里的医护人员大多是对病人极具同情心的。

      这时我们的美美护士又出镜了,从之前问话可以知道她是护理莱蒂斯的护士之一,她面前放着一个小药杯,一支镇静剂,此时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看情形莱蒂斯随时可能发作,大家自然得严阵以待。

      第二位病人是卡恩斯太太,她因为丈夫与其他女人鬼混同时又虐待她,所以用斧子砍死了丈夫。

她可以算是除了工作人员外这里最正常的病人了。

她按照医院的指 点,结合莱蒂斯的经历又重新讲述了一下所谓瑞秋的故事。

不想这时莱蒂斯问了她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你认识肖恩医生吗?

肖恩医生有勾引过你吗?

      卡恩斯太太看了看肖恩医生,在她心里肖恩可是位和蔼的好医生,这尴尬问题令她不知如何作答,于是故意让肖恩医生去倒水,以缓解这尴尬气氛。

      肖恩医生转身去倒水,一回头看见莱蒂斯迅速拿过卡恩斯太太面前的钢笔,自己在本子上写了什么,然后又把笔迅速放回去。

卡恩斯太太看见莱蒂斯这举动也惊得目 瞪口呆(莱蒂斯自己写的RUN,却幻象是卡恩斯太太写的)。

此时肖恩医生倒水回来,卡恩斯太太礼貌性地喝了一口,莱蒂斯又问起卡恩斯太太是否认识“莱蒂 斯”,刚被惊到卡恩斯太太知道莱蒂斯此时不太正常,这个问题又是极易触怒他的,马上说我不认识,起身慌慌忙忙的离开了。

  (此段图解见 http://tieba.baidu.com/p/2558349844 ,导演为了表现这段幻象用了很多镜头上有意的“穿帮”,如:RUN到底在左边页还是右边页,钢笔摆放位置,卡恩斯太太喝水但手里却没有杯子,水满了空空了又满,烟头数量的怪异变化等,幻觉的一共21秒,起点和终点都是卡恩斯太太的诡异表情)       从病院出来,莱蒂斯和肖恩提到了“莱蒂斯“这个名字,肖恩假装不知道莱蒂斯为何许人,莱蒂斯说:他是我家公寓的维修工,也是纵火犯,放火烧了我的房子,烧 死了我的妻子。

……在莱蒂斯内心,他多希望放火烧屋的人不是自己,杀害妻子的人不是自己,莱蒂斯不是自己。

……在他的幻想中,莱蒂斯是个两只眼睛颜色不一 样,脸上有道长长疤痕的恐怖丑陋的人物,莱蒂斯因犯下纵火杀人罪被关押禁闭岛,他一定被关押在自己“未曾去过”的C区!

      附注:两眼瞳孔颜色不一的人确实存在,但数量很少,拥有双色瞳的著名人物:* 安纳斯塔西亚一世 - 东罗马帝国皇帝,一眼黑,一眼蓝。

* 凯特•博斯沃斯 - 美国女演员,右眼上半部蓝色,下半部淡褐色,左眼蓝色。

* 珍•西摩尔 - 英裔美国女演员,右眼浅褐色,左眼绿色。

   在西方文化里,双眼瞳孔颜色不一样是比较不好的象征,有说法一只是毁灭之眼一只是诱惑之眼。

      此时风雨越来越大,莱蒂斯坚持要到墓地附近找找看,肖恩医生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奉陪。

快到墓地时,肖恩医生问起他倒水时肖恩太太是否有对他说些什么?

因为据 他对莱蒂斯的了解,那样怪异的举动背后莱蒂斯肯定又想像出了什么新玩意儿。

果然,莱蒂斯拿出本子上的RUN字给肖恩医生看,肖恩心想看来这莱蒂斯幻想是开 始加重了。

      突然狂风暴雨大作,莱蒂斯和肖恩不得不赶紧躲进墓地旁的小屋内,在这里莱蒂斯和肖恩聊起了他在达豪集中营的经历,在他看来,那已经不是战争,那是屠杀!

莱蒂斯厌倦了杀人,他痛恨那样的经历!

      这时莱蒂斯说出了一句很关键的话:“我们见过人对人能做什么……”是的,在战争期间,在集中营,莱蒂斯亲眼目睹了很多人对人的无情伤害,他参加战争就是要阻止这些伤害的发生!

这更加确定了他心中的故事——这岛的阴谋一定也是人对人的伤害,在用精神病人做洗脑试验!

所以他也要揭穿这个岛的阴谋!

要拯救那些被 伤害的人们!

      这时莱蒂斯又提到了一个人——乔治.诺伊斯,肖恩医生一听,这不是这里C区的一个病人吗?

两周前莱蒂斯还把他暴打一顿,打到面目全非,正好了解一下莱蒂斯干嘛没事揍了人家一顿。

      莱蒂斯说,乔治本是一个很好的大学生,得到资金同教授与团队进行心理研究,结果他发现这个研究里存在阴谋,所以差点把自己的教授打死,于是被关到阿什精神病院(禁闭岛)C区,但被岛上的人在他身上进行了人体洗脑试验,一年后等乔治被释放再次返回大陆,变成了一个杀人恶魔杀死了三个人,在法庭上乔治宁愿法官 判他死刑也不愿意回到阿什精神病院,目前被关在戴德姆监狱服刑。

      肖恩想,这乔治不是在C区关得好好的吗?

怎么变到戴德姆监狱去了,也好,找个机会安排莱蒂斯自己进C区病房,让他亲眼看到被自己暴打的乔治,说不定就能醒过来。

嗯,回去就和考利商量如何把莱蒂斯弄去C区逛逛。

      莱蒂斯此时已和肖恩说出了他故事的几个关键要素——瑞秋、莱蒂斯、阴谋。

肖恩医生借机指出了其故事的不合理之处——莱蒂斯认为仇人“莱蒂斯”在这里,自己 也一直在调查阿什病院,一直想找机会来这里,而怎么那么巧这里就正好发生失踪事件,正好派来的就是自己,自己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小治安官,这也太巧合了!

暗 指莱蒂斯自己的故事过于完美,把和自己有关的几个人物都设计进去,但仔细推敲却很不合理。

      肖恩还特地强调了C区和灯塔,将莱蒂斯的怀疑指向这两处,他摸清莱蒂斯已经很怀疑这两处,索性刺激他直接去这两处调查,他和考利也好早做安排、提前部署。

      正说着,风猛地吹开了小屋子的门,外面传来了副院长的声音,他找莱蒂斯和肖恩医生找得还真不容易,马上飓风就要来了,他得赶紧把这两人送回院里以免他们受伤害,再说考利医生也正在找他们。

      回到医院,两人洗了个热水澡,湿透的西装也被护理人员拿去清洗了,他们穿上勤卫的衣服,黑人勤卫还特地借烟湿的名头,将放有日常药物的香烟给了莱蒂斯。

莱蒂斯和肖恩穿戴整齐,就跑去找考利医生了,无意间闯入考利医生和其他医院高层的会议。

      考利医生背对大门,没有注意他们的到来,他们正在商量暴风雨天C区病人的安排问题,考利医生坚持要将C区24位病人转移,不然等到飓风来临,C区很可能被 淹,病人还都带着脚镣手铐,可能都会被淹死,而其他人觉得这太危险,他们觉得比起这危险来这些重度病人的安危就不值得考虑了,甚至觉得AB区42位病人也 都必须监视起来。

      莱蒂斯发话了,这倒是惊到了其他各位高层,他们本来就觉得考利的角色扮演法有些荒谬,再看着这个本院最危险的病人穿着护理制服在这里大摇大摆更是觉得无 语。

莱蒂斯可不管那么多,直接问考利:你刚说这里24人那里42人,加起来一共66人,而瑞秋说的67号到底在哪里(潜台词:67号肯定就是我那个仇人莱 蒂斯,你们把他给藏起来了)       考利心想:这67号不就站在我面前吗?

暴风雨天这67号倒不用考虑转移问题了,他这不跟护理人员住着吗?

不过我总不能现在说您老人家就是67号,时机未到,证据还不够充分,于是考利回答莱蒂斯:没有67号。

莱蒂斯自然不相信,考利瞬间转移话题:瑞秋被找到了!

      接下来我们的演技派小护士出场了!

这一段超精彩,要是琼瑶阿姨看见了说不定也会找她做女主角的       话说莱蒂斯和肖恩再一次来到瑞秋的病房,小护士正坐在床上等着他们,强壮黑人勤卫也在旁边候着,可千万不能让莱蒂斯伤了我们的演技派小护士。

肖恩特地提醒了一下莱蒂斯:你看她脚上连半个划痕都没有。

是呀这大暴风雨的打个赤脚总有点磕着碰着吧。

      莱蒂斯俯下身,“防御机制”使他无视肖恩的提示,他问“瑞秋”:最近你有见过一个XX分子在这里散发传单吗?

      护士小姐脑袋上冒出N个问号,这是个什么问题,不在我们剧本排练范围内呢,她不解地看了看考利医生,考利点点头示意你就说是,演技派护士小姐就开始顺着往 下演,一边演着她把这里全当自己家的小镇,一边又假扮自己是莱蒂斯的妻子,把莱蒂斯当成了自己不回家的丈夫吉姆,抱怨莱蒂斯为什么不回来不管自己,说到情 深处还紧紧拥抱莱蒂斯,眼泪哗哗的流……莱蒂斯彻底被引导了,他含着泪不停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看到莱蒂斯进了情景,护士一把推开他,说我的吉姆已经死了!

你是谁?

你到底是谁?

反反复复地问这句,想激起莱蒂斯的记忆,你到底是谁啊!

      隐隐中记忆、伤痛的感觉涌上莱蒂斯心头,加上到了本该服药的时间,一时间莱蒂斯头痛欲裂,出现了感光、偏头痛、呕吐的症状,考利和肖恩赶紧把他带到办公 室,他们十分清楚莱蒂斯出现的这些症状,立刻拿来事先准备好的药给他吃,强烈感光中莱蒂斯看着考利和肖恩的脸,开始对他们产生了怀疑,也开始怀疑药物,可 是因为实在太难受,还是不得不服下。

      肖恩医生又将他带到暴风雨工作人员临时休息点,让他躺下休息,莱蒂斯看见站在门口的另一位院长,这位院长看着莱蒂斯的眼神轻蔑又傲慢,可以看出他不喜欢莱蒂斯,他主张用暴力制服这种暴力危险的病人。

莱蒂斯自然对他也没什么好印象。

      莱蒂斯昏昏沉沉的睡去,进入梦境,梦境中,他又来到集中营,看到那些冻死的女人和孩子。

在莱蒂斯的幻想中,自己是没有孩子的,因为他不愿意承认孩子们已死 的事实。

他认为那些孩子都是那个失踪女人瑞秋的,而这一次的梦境,他想象中的瑞秋幻化成了护士的模样,而他的女儿也躺在护士身边,小女孩看着自己,反反复 复地问:为什么不救我们,你本该救我们所有的人……是啊,莱蒂斯你为什么不多疼爱一些妻子,为什么不早点回家,那样就可以救到你的小女儿,救到你所有的那 些亲人……       梦境中,莱蒂斯又来到了考利医生家,他看见了幻想中的莱蒂斯,看见了那张丑陋的脸,幻想的莱蒂斯划燃了火柴,就如同当年他自己划燃火柴那样!

幻想的莱蒂斯 衣服口袋里放着一瓶酒,就如同他当年自己在衣服口袋里放着一瓶酒一样!

突然,幻想的莱蒂斯变成了助手,是的,莱蒂斯已经开始怀疑肖恩医生了。

一回头,又看 见“瑞秋”浑身血淋淋地站在那里,脚下是被她杀死的三个血淋淋的孩子,就如同当年自己看见妻子湿漉漉的坐在那里,还有被妻子淹死的三个湿淋淋的孩子!

梦境 里他又回到了自家后面的湖边,三个孩子被淹的画面又一幕幕重现……       莱蒂斯似乎惊醒了,其他人都还在睡觉,这时他看见一个披着雨披的女人从外面进来,女人摘下雨披,是他的妻子,原来莱蒂斯还在梦里,他的妻子在他梦里,永远 都像那天一样湿漉漉的,妻子告诉他莱蒂斯就在这里,一定要追查下去,这也是莱蒂斯潜意识不愿放弃幻象的一种体现。

      这回莱蒂斯真的醒了,看见周围的人都忙碌慌乱,原来暴风雨导致整个阿什病院电力系统瘫痪,一些精神病人都跑了出来。

还记得墓地后小屋那段提到的吗?

肖恩医生正好想伺机让莱蒂斯去C区逛逛,于是趁机提议,两人前往C区。

      进入C区,有警卫告诉他们有极个别病人跑出来了,还特别提醒莱蒂斯,如果看见他们,不要试图制服他们,不然他们会把你打个半死!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肖恩医 生特别安排了一个勤卫在这里扮演所谓跑出来的病人,并会试图袭击莱蒂斯,说一些可能对提示他有帮助的话,但是为了确保此人的安全,得先交代莱蒂斯不要随意 伤人。

      果然,进入C区病房后,有一个“精神病人”跑出来特地惹了一下莱蒂斯,后来又试图制服他,故意提到外面的世界,问他是否知道氢弹是什么做的,莱蒂斯望文生义回答是氢气做的。

      关于氢弹的背景我开头已经说过了,氢弹作为当时最大的新闻,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那是比原子弹还可怕的一种核武器,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制造的,而不是所谓的氢气,这也是希望从侧面提醒莱蒂斯,你这两年一直在岛上,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这时肖恩医生命令那人放开莱蒂斯,就在放开一瞬间,莱蒂斯凭着他的专业经验迅速反击,制服了那人并试图将他掐死,暴力本性一览无遗,这可吓坏了肖恩医生, 赶忙上前制止,警卫这时也出来帮忙。

肖恩医生嘟哝了一句:“考利肯定会因为这事惩罚我”,什么事?

当然是自作主张搞个勤卫扮演病人结果被殴咯。

      肖恩医生和警卫带着被打伤的人离开了,留下莱蒂斯独自在C区,不过除了C区的病人们,还有人在暗中记录着莱蒂斯的行为和对话,之前提到乔治.诺伊斯目前正 关在C区,肖恩医生特地安排莱蒂斯来C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他亲眼见到乔治,莱蒂斯以为乔治在戴德姆监狱,而乔治现在就在C区。

      乔治到底是何许人,乔治到底和莱蒂斯是什么关系呢?

根据前后内容我做了一个推断。

      他们是狱友、病友,乔治在大学从事心理学研究,影片虽未交代原因,但可以确定乔治具有精神病暴力行为,他在大学差点就打死了他的教授,于是被带到禁闭岛服 刑和接受治疗。

在接受治疗期间,他和莱蒂斯常常进行精神病人间的对话,莱蒂斯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乔治,让乔治真的以为这座岛上有阴谋,而对于严重精神病人所使用的脑白质切除术,在他们看来是某种恐怖的洗脑手术。

   通过院方的精心治疗,乔治逐渐好转,在清醒的时候,他意识到岛上根本没有所谓的阴谋,也清楚了莱蒂斯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幻想。

乔治或许也清楚如果角色扮演法在莱蒂斯身上生效,自己或许也能避免进行脑叶白质切除术。

      两周前,乔治与莱蒂斯聊天,乔治试图戳穿莱蒂斯的想法,直接告诉莱蒂斯你不是泰德,你就是莱蒂斯,结果惨遭莱蒂斯一顿暴打。

     了解了这个背景再来看他们之间的对话,就比较清楚明了,乔治说,我回到这里都是因为你,是你把我打成这样!

杀死莱蒂斯和揭露真相无法兼得,因为所谓真相是根本没有你说的那个莱蒂斯,莱蒂斯就是你自己!

而医院目前也正在用角色扮演法来治疗你,大家一起陪你在演一个故事,你看到的妻子,那是你的幻觉,你必须让她走,否则你好不起来,你就无法离开禁闭岛!

      可怜的莱蒂斯,心再一次被深深刺痛,每次在最软弱的时候,他常常会幻象看到自己的妻子给他继续下去的力量,而且在他心里,他对妻子是那么地不舍,他不愿意 承认妻子已死,宁可在幻觉中和她相见,也不愿她就此消失,他希望用调查杀妻纵火犯的方式,来表达、释放对妻子的爱。

对于乔治的质问,莱蒂斯流着泪无力地摇着头:我做不到,我不能让她走。

      乔治放弃了,回到角落里坐下,临到莱蒂斯离开时,出于多年好友的感情,乔治发自内心的对莱蒂斯说了一句:上帝保佑你。

      莱蒂斯与乔治对话这段,细心的影迷会发现似乎有很多穿帮镜头,但其实也是导演刻意为之,与莱蒂斯审问卡恩斯太太那段有共同点,当莱蒂斯与对方对话过程中发 现无法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就会开始幻想对方说话的内容或行为。

此段也是现实与幻觉结合,导演有给到明确镜头提示,接下来我结合台词来试着解析一下。

     (以下为真实场景,以客观视角拍摄,因为这段对话考利医生有记录,在灯塔上有给莱蒂斯看。

可以确定目前乔治的状态比较清醒,而且他受了考利和肖恩医生的嘱托,来告诉莱蒂斯事情的真相)   莱:莱蒂斯   乔治:你跟我说我能摆脱这里,你答应过我你骗人   莱:莱蒂斯   乔治:那真是太好笑了   莱:你的声音…   乔治:你不记得了吗?

你骗了我那么多次?

你还听不出我的声音?

  莱:让我看你的脸   乔治:他们说我是他们的了,他们说我永远都别想离开,你的火柴就快熄灭了   莱:让我看你的臭脸!

  乔治:为什么,好让你再骗我?

关键不在于真相。

  莱:就是的,就是要揭露真相。

  乔治:关键在于你!

还有莱蒂斯,一直都是关于你们,我只是诱饵,引诱你进来   莱:乔治…乔治诺斯不,不可能,你不能来这里   乔治:喜欢吗?   莱:谁把你伤成这样?   乔治:你呀   莱:你是什么意思?   乔治:你乱说一通,害我又被关进来   莱:他们怎么把你从监狱弄出来?我会设法救你出去   乔治:我永远不能出去,我出去过一次,不能再出去了   莱:他们是怎么把你弄进来?   乔治:他们早就知道了,你还不懂吗?你做的每件事,你的计划。

这是一场游戏。

全都是为你设计的,你压根就不能调查出什么,你只是一只困在迷宫的老鼠。

  莱:你错了      (以下开始出现镜头错乱的组接,提示是乔治的手位置的奇怪变化,此时进入莱蒂斯的幻觉,以莱蒂斯主观视角拍摄。

为什么会幻觉呢?

  1 在此段前的一个段落,是审问完病房瑞秋,莱蒂斯受了刺激几乎快要回忆起真相了,但是精神病人的防御机制使他逃避事实,于是当肖恩和考利把头痛欲裂的他带到 考利办公室休息时,在强烈感光反应下的他看见肖恩和考利的脸变得阴险,他开始怀疑起这两位医生。

包括接下来莱蒂斯的梦也反应了他开始怀疑肖恩。

  2 而以下段的主要内容是怀疑自己的助手查克有问题   3 离开C区紧接着的内容,就是他和肖恩来到悬崖边,他表现出对肖恩的怀疑并组织肖恩与自己一起去灯塔。

  4 结论:此段幻觉是因为莱蒂斯内心开始怀疑肖恩,于是分裂的人格幻化成乔治,来告诉自己助手确实有问题,自我强化自己的意识。

与之前自己幻象大妈写RUN是一个道理,他需要继续下去的理由。

)   乔治:是吗?你来了以后都是一个人吗?  莱:我跟我搭档在一起   乔治:你跟他合作过吗?   莱:他是…美国联邦警官   乔治:你没跟他合作过,对吧?   莱:听好,我很会看人,我相信这家伙   乔治:那么他们就已经赢了。

     (以下一段为真实场景,以客观视角拍摄,重要提示是火柴突然熄灭,以及乔治的态度突然间180度大转弯,上面刚还是平静地提示查克有问题,火 柴再亮时他突然变得异常害怕、失控。

和幻觉大妈写RUN一样,那段幻觉的22秒前后大妈表情也是突然变化,幻觉时表情极其诡异,幻觉外大妈是和蔼和惊恐 的)   乔治:靠!

他们要把我…把我带到灯塔,剖开我脑袋,都是你害我被关进来!   莱:我会救你出去,你不会去灯塔   乔治:你无法查出真相又杀死雷德斯。

你必须做出选择,懂吗?   莱:我不是来杀人的   乔治:骗子!   莱:我不会杀他,我发誓   乔治:她死了,忘了她吧,让她走吧,不要老想着她了。

     (以下莱蒂斯出现了幻觉,客观视角与主观视角交叉呈现,客观视角记录莱蒂斯和乔治的对话,莱蒂斯主观视角记录了他幻觉看见了妻子,幻觉的提示是莱蒂斯拿着火柴的手出现了错乱的镜头组接。

   为什么又出现幻觉,因为乔治刚刚正好提到了要莱蒂斯忘记她。

   另外此段乔治提到了灯塔,为什么?

是受考利和肖恩嘱托,记得在墓地小破屋的莱蒂斯和肖恩的对话吗?

肖恩故意强化了C区和灯塔,目的是提前部署,让莱蒂斯把目标指向这两处,现在C区已到过了,接下来就剩灯塔了。

)   多洛斯:告诉他,泰迪,告诉他原因   乔治:你一定要忘了她   多洛斯:告诉他你送我项链那一天   乔治:你一定要忘了她!   多洛斯:我告诉你我的心碎了,你问我为什么   乔治:她在玩弄你   多洛斯:我说是因为快乐   乔治:她会杀死你,你想揭发真相就得忘了她   莱:我办不到   乔治:你得忘了她!   莱:我办不到!   乔治:那你就永远离不开   莱:多洛斯   乔治:他不在这里,他被调离这里了,他不在A病房的话,只会在一个地方   莱:灯塔   乔治:上帝保佑你       看到他们对话结束,肖恩医生也适时地出现了,找了个理由,他带莱蒂斯离开C区,来到树林里。

这时肖恩医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病历表,他对莱蒂斯说,这是“莱蒂斯”的病历表,没有照片,没有治疗记录,你看看!

      这张病历上写着什么呢?

快进到影片快结束时考利医生与莱蒂斯的对话(1:48:57),病历上的内容是:病人是极度聪明、极度错觉症的授勋退役军人,参加 过解放达豪集中营,前美国治安官,有暴力倾向,对所犯罪行没有任何悔恨,因为他否认存在任何罪行。

他编造的完整而荒诞的故事,使他认识不到自己所做的行 为………………       莱蒂斯眼睛转了一下,“防御机制”告诉他这张表不能看,于是对肖恩医生说:“等会儿再看,就这样”,肖恩医生很无奈,莱蒂斯又提出要去灯塔,肖恩医生也只好跟着。

      来到悬崖边,看见地势危险,爬下山崖无异于自杀,肖恩医生试图说服莱蒂斯先回病院,说我们已经有67号病人的病历,你还要追查什么?

莱蒂斯更加质疑这个 “搭档”,也仍坚持不看自己的病历。

看到莱蒂斯如此坚持,肖恩医生决定还是陪他一起去以防有什么危险,可莱蒂斯坚持不让肖恩跟着,无奈肖恩只好赶紧跑回阿 什病院去搬救兵。

      在进行下一段以前,大家先回顾一下之前莱蒂斯和副院长在海边的对话,当时曾提到过山洞、尸体冲上海岸,而那些为莱蒂斯接下来的错觉提供了基础。

      好不容易莱蒂斯终于来到了靠近灯塔的地方,他仿佛清晰地听见了肖恩的声音,又看见悬崖边有一支抽了一半燃烧的烟头,仔细看会发现此时悬崖上风很大,风吹着 莱蒂斯的头发,风向是往他的右侧的,而看那个小小的烟头,姑且不论一个烟头如何在大风中挺立在悬崖边,仔细观察烟飘的方向,你会发现根本与当时的自然风反 向。

这一切证明我们的莱蒂斯开始慢慢进入严重的错觉、幻觉了。

      幻觉中看见这个烟头,莱蒂斯想这一定是助手留下的,他是不是摔下了山崖?

他往下一看,幻觉中果然看见肖恩的尸体被冲上海岸,尽管很危险,善良的莱蒂斯还是 奋不顾身地爬下山崖试图去救自己的助手,且看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军人、治安官穿着方便的裤子都爬得如此费力如此惊心胆颤,我想一个普通女人还穿着裙子,还 带着一包生活用品,应该是没这本事飞檐走壁吧。

      到了悬崖下,理所当然的,没有尸体,因为那本就是幻觉,而这里离灯塔又很远,实在游不过去,绝望恐慌中的莱蒂斯想起了山洞,一抬头,果然看见了一个小山洞,山洞里爬出了无数无数的老鼠。

     在这里插播老鼠的生活习性:     1、夜出昼伏凭嗅觉就知道里有什么食物,吃饱后三三两两打闹、追逐,饿了或发现有新的美味食物,再结伴聚餐。

老鼠   2、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 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感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在窝—食物—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

     3、视力敏捷 老鼠大多数在夜间活动、觅食,夜间活动的老鼠在很暗光线下能察觉出移动的物体,白天活动的老鼠视力更好。

     4、钻洞本领高 家鼠鼠洞很明显,常在墙旮旯里、牲囗圈、仓库伙房处。

       生活环境    除了人类以外,老鼠是哺乳类中繁殖最迅速且最成功的。

以经常在人类生活地区活动的一种家鼠月鼠为例,每年可怀胎多达八次,每胎可诞幼鼠四至七只。

除了消耗 或污染食物外,老鼠性喜磨牙,故因老鼠咬而遭破坏的包装材料或建筑设备颇为可观,据统计美国有四分之一原因不明的火灾,可能是由老鼠咬损电线所引起。

   老鼠极易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成为主要之有害动物。

老鼠常出没于下水道、厕所、厨房等处,在带菌处所与干净处所来回行动,经由鼠脚、体毛及胃携带物来传播病原菌。

      可以看出,老鼠一般居住在靠近人类,有人类食物残渣可吃的地方,并且一般在夜间行动。

一个海岸边的山洞里自然不可能住着如此巨大数量的老鼠,说明什么呢?

我们可怜的莱蒂斯帅哥开始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幻觉!

      既然山洞能有老鼠,那山洞里自然也可以住人咯!

莱蒂斯抬头一看,果然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山洞,里面仿佛还亮着灯火,难道那里有……绝望中的莱蒂斯终于有了动力和方向,一不做二不休迅速往山洞里爬。

      关于精神病人的幻觉,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看过的一些电视剧、电影,常常看到有分裂症的病人对着镜子、或对着空气自言自语,有时还变换着语气和声音,在外 人看来,他们似乎在和空气说话,但实际上他们是在和自己分裂出来的人格在对话,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他们在和另外一个人对话。

在本片中,莱蒂斯的错觉主要 集中在五个地方:1 入院时看见病人们带着脚镣手铐。

2在各处看见妻子出现。

3 在审问卡恩斯太太时。

4 在C区与乔治对话时。

5 山崖边这一段,从幻听,到烟头、尸体、老鼠,以及接下来的瑞秋。

是莱蒂斯在绝望中幻觉出来的希望和动力,而实际是莱蒂斯和自己分裂出来的人格在对话。

(到此为止出现了三个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人物,一个梦里的莱蒂斯、一个是梦里满身是血的妻子、一个山洞瑞秋,而这三个人物的形象均源自于男主角现实世界里接触到的人,这里补充一个贴图贴做说明: http://tieba.baidu.com/p/2205481353 )      莱蒂斯进入山洞,越来越厉害的错觉使他看见了所谓的瑞秋,他们都进行了哪些对话呢?

      莱蒂斯问“瑞秋”是不是有三个孩子,瑞秋说没有孩子,自己是医院的医生。

(对应莱蒂斯自己,片尾时考利医生说你有三个孩子,莱蒂斯直接否认说我没有孩子,自己目前还是治安官)       “瑞秋”提到岛上的阴谋,如果医院宣称你是精神病,任何辩解都无用。

(对应莱蒂斯本身的怀疑)       “瑞秋”提到岛上购进的各种药物让她产生了怀疑。

(实际是莱蒂斯服用或从医院了解到的一些普通精神类药物,并没有神奇致幻作用)       “瑞秋”提到了脑叶白质切除术,她说这是一个恐怖的、将正常人变成神经病的洗脑手术,手术还能将美国士兵变成叛国者。

(此手术真实存在,是用来治疗重度精神病人的,对这个手术的恐惧,促成莱蒂斯把手术也幻想成阴谋的一部分,而过份夸大神化了手术的作用)       “瑞秋”提到大脑完全控制一个人的所有行为,大脑能重新创造一个人。

(瑞秋、泰德不正是莱蒂斯自己创造出的人吗?

)       “瑞秋”提到此手术纳粹和苏联人对战俘使用。

(对应莱蒂斯目的战争中人对人的伤害,他更确信会有这样伤人的实验存在)      “瑞秋”问到莱蒂斯是否有偏头痛、睡眠障碍、手抖等症状,问他是否有抽医院给的烟,服用医院给的药物。

如果是表示服用了医院使用的致幻药。

(实际在此次角 色扮演中,莱蒂斯内心深处已经开始怀疑院方,于是借助“瑞秋”之口给了自己确定的答案,而手抖等反应为药物的戒断反应,莱蒂斯不承认自己是精神病人,自然 把这些反应归咎于某些神奇药物)       “瑞秋”还提到岛上的人都知道这个阴谋,包括莱蒂斯的“助手”也不值得信任。

(莱蒂斯自己本就开始怀疑了。

这两天的“查案”过程中,种种被他怀疑的怪异现 象使他几乎要快清醒了,但他的“防御机制”使他必须找个出口来解释这些不合理,于是另一个人格告诉自己,所有人都在演戏,都在预谋害他。

)       在这段对话中,对于“瑞秋”说的一些话,莱蒂斯表示出了怀疑,其实也是自己内心的矛盾、疑问、挣扎的体现,一个自己试图说服另一个自己,最终胜出的是那个坚定相信岛上有阴谋的自己,于是自己可以继续有理由去继续所谓的调查。

      由于失去药物的控制,莱蒂斯又出现了严重的偏头痛、感光等反应,他突然晕倒在地上,晕厥中他仿佛看见“瑞秋”走过来让他离开山洞,莱蒂斯又醒了过来,爬出了山洞。

      话说肖恩医生回去搬救兵,搬来的救兵是谁呢?

是之前在飓风工作人员临时安置点,用轻蔑眼神看着莱蒂斯的另一位院长,他主张用暴力方式(直接采用简单易行的手术)来对待莱蒂斯这种危险病人。

我们姑且称他为暴力派院长。

暴力派院长开着吉普在山崖附近找了许久,终于看见莱蒂斯出现了,于是让莱蒂斯上车带他回阿什病院。

      在车上,两个男人进行了一段很有深意的对话。

暴力派院长问莱蒂斯是否喜欢上帝最近的礼物,莱蒂斯被问得有些莫名,暴力派院长指了指放晴的天,居然说了句“暴力”……请问晴天和暴力有联系吗?

当然,暴力派院长说上帝带来了礼物、暴力,莱蒂斯说他没注意到。

   莱蒂斯、天气和暴力,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用上面说的,暴风雨是莱蒂斯幻想的触发要素就明白了,每次暴风雨即将来袭,莱蒂斯就会开始重复他的幻想故事,这时 的莱蒂斯以为自己是治安官,他是暂时比较安全的,所以此时可以在有所监控的情况下,让他在岛上相对性自由活动。

可是当没有暴风雨时,比如说晴天,莱蒂斯就 是一个极度危险的精神病人了。

  (图解见http://tieba.baidu.com/f?kz=913022809 25-30楼)       暴力派院长又说他和莱蒂斯是同一类人,都喜欢暴力。

最后当车到达阿什病院门口时,暴力派院长还特地挑衅了一下莱蒂斯,他说:如果我现在用牙齿咬你的眼睛, 你能在我咬到之前制止我吗?

莱蒂斯狠狠地说你试试看!

暴力派院长回答我要的就是这个劲头!

足见这位院长是多么信奉暴力的力量。

只是看着莱蒂斯觉得让人生怜,好像这些没有同情心的人利用他的糊涂把他当玩物。

      莱蒂斯回到阿什病院,他扳了扳铁门的锁,开的,旁边有个牌子写着:门必须常关。

再看病房里所有的铁门,几乎都打开了。

因为莱蒂斯在岛上呆了两年的潜在记忆告诉他这些平时都是锁的,好像有哪些地方不太对劲。

      正在这时,一大群人从考利医生办公室出来了,有考利医生,有医护人员,还有那天被莱蒂斯审问的两位病人,卡恩斯太太还挽着考利医生的手,口里说着:“不是的,我见到了什么”,卡恩斯太太见到了什么呢?

当然是见到莱蒂斯反常地自己拿过钢笔写下一个RUN字。

      显然,因为那天C区莱蒂斯伤人的暴力事件,考利医生召集了大家就这两天莱蒂斯的行为进行调查,他们或许发现情况并不如预期那么顺利,这么演下去莱蒂斯似乎 还是难以跳出自己的幻觉,考利医生已经准备开始最终策略!

也就是开始直接向莱蒂斯挑明这两天所有事件的真实情况!

在哪里?

考利根据调查,知道莱蒂斯接下来 一定会前往给他唯一希望的最后一个地方——灯塔。

考利医生会准备好一切,只等他的到来。

      卡恩斯太太还没说完,突然看见了莱蒂斯,吓得赶紧松开了考利医生的手,紧张地看着莱蒂斯。

      考利医生走向莱蒂斯,问询了一下莱蒂斯刚才去了哪里,因为刚才的会议就是关于莱蒂斯的,因此这时其他人在远处很明显正在讨论着关于莱蒂斯的什么事情,其中 一位工作人员还压低声音说:“不要看着他,不要看着他”,卡恩斯太太也和医生激动地说着那天审问的事,说着还忍不住看看莱蒂斯。

      考利医生向莱蒂斯解释他们刚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因为昨天有一个身份不明的人进入C区,轻松地制服了一个危险病人,这个病人叫乔治,事实上两周前某位病人因为不喜欢乔治的故事而痛打了他一顿。

考利医生特地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也是希望唤起莱蒂斯真实的记忆。

      但是在莱蒂斯看来,这些人的会议定是在讨论如何设计自己,这时考利医生问莱蒂斯是否抽烟,莱蒂斯因为经历了山洞事件,拒绝了考利医生的烟。

同时问起了自己的搭档去哪儿了。

考利医生也不遮掩了,直接说:“你没有搭档,你一个人来的!

” ,那当然,所谓搭档,只是他的主治医师而已。

      接着,考利医生说出了自己对这次尝试性治疗的心声:“我在这里创造的东西是有价值的,但有价值的东西在当时总是被人误解,人人想要权宜之计(脑叶白质切除术),总是那样,我做的事是人们不理解的,包括你,我决不会轻易放弃的!

”       考利医生的角色扮演治疗法费时又费事,与当时主流的生物模式精神学派有很大的对立,生物模式学派所谓的权宜之计,无非是利用手术或药物来简单快速克制病人 的不正常行为,但无法治愈病人。

而考利医生希望通过倾听病人心声的方法彻底从心理层面来治愈病人,可惜大多数人包括被医治的莱蒂斯本人都无法理解。

      对医院所有的人失去信任、也去过几乎岛上所有地方的莱蒂斯,只有唯一最后的希望了——灯塔,阴谋一定在这里,那个纳粹实验室一定在这里!

莱蒂斯偷偷地从监 视自己的勤卫身后溜走,走时还不忘带上那条绿花花的领带,为什么?

那是他妻子送给他的,他在做最后的努力,他需要妻子给他动力和勇气。

      跑到走廊,不巧遇见纳林博士,记得莱蒂斯曾无意间闯入的医院高层的会议吗?

那时与考利医生争论的人里最主要的就是纳林博士,可以推断出他也是传统生物学模式支持者,推行简单快速和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

      在与莱蒂斯对话时,纳林博士了解了他要去灯塔,一边说我找个人陪你一道去,一边准备掏出口袋里随身带的镇静剂准备直接给莱蒂斯一针,不想被莱蒂斯制服,夺 过了注射器。

纳林试图来向莱蒂斯解释他的这些行为——在精神病研究领域,认为暴力,是由创伤引起的,莱蒂斯经历了过多的创伤,这些创伤是导致他暴力的原因,而且很多事情都能激发莱蒂斯的暴力。

      莱蒂斯哪有心情听纳林讲的这些,直接给了纳林一针,纳林倒在地上。

      逃出大楼,莱蒂斯来到院子,在他的骨子里,还真是有纵火犯的基因,他计划烧掉考利医生的车以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自己趁机跑去灯塔了解真相。

      点火时,他又开始发生幻觉,他又看见了妻子,此时他和妻子的对话也完全是他内心两种人格的对话,一边告诉自己不要烧车,一边又告诉自己一定要这么干,一定要去灯塔调查所谓的真相。

      点燃了油箱,莱蒂斯躲到一边,他仿佛又看见了妻子和女儿站在即将爆炸的车前,就像当初因为他对家庭的漠然而导致妻子在崩溃的边缘,儿女在危险的边缘,他痛苦的闭上双眼说NO,汽车爆炸了,幻想中的妻儿安然无恙(莱蒂斯内心希望的反应),他转身立刻向灯塔跑去。

      从到灯塔途中莱蒂斯的表现来就知道这人身体素质有多好,比人还高的墙翻得超轻松,跑步跑得也特轻快,那身材身型典型一美国大兵,到了岸边,望着灯塔,莱蒂斯的眼神变得异常坚定,了解真相的驱动力使他能克服一切阻碍,他跳下海,游到了灯塔所在的小岛。

      因为灯塔只是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因此只有一个相对比较文弱的警卫守在这里,他哪是莱蒂斯的对手,一下就被莱蒂斯翻到在地夺去了枪,不过早料到莱蒂斯会来, 枪里自然不会有子弹。

因为对之前罪行的忏悔,莱蒂斯已经厌倦了杀人,不想再杀人,但是这不表示他不伤人,他拿起枪杆重重一击把警卫敲晕了过去,这下估计要 弄出个轻微脑震荡。

      莱蒂斯拿着枪进了灯塔,里面真是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华丽丽的旋转楼梯,莱蒂斯就像三角洲特种兵那么专业地一个个房间扫过去最后到了顶层。

自从上一次在考利 医生办公室严重偏头痛时吃了药以后,莱蒂斯就再没机会吃药,包括考利医生后来给他的放了药的烟也被他拒绝,因此他开始出现了药物戒断反应,加上紧张,他握 枪的手抖得相当厉害。

      莱蒂斯超专业的一脚踹开了木门,迅速单脚跪地拿枪指着等候他多时的考利,话说这考利医生虽然知道莱蒂斯会来,还是被这乒乓两下子给吓到了,看他的表情还真是幽默。

      房间里显然不是纳粹实验室,这里最先进的东西,莫过于考利医生桌上的那个老式录音机,放音乐营造气氛?

当然不是,作为划时代的一次治疗尝试,考利医生必须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下治疗的每一个细节。

同时桌上还放着莱蒂斯那把手枪。

      接下来,就到了真相大揭晓的时刻了……       看到莱蒂斯拿着警卫的枪,考利赶紧打电话找人关照一下警卫的情况,接电话时又不幸得知他的宝贝车子被莱蒂斯给烧了,看来这个角色扮演疗法还真是耗费了考利医生不少的精力和财力。

      考利看到莱蒂斯奇怪眨眼的动作,又看了看他的手:你的颤抖更加严重了,幻觉呢?

      刚提到幻觉,莱蒂斯又看见了妻子,妻子说:“这里是你的终点”,是的,尽管有强大的防御机制,但是潜意识中莱蒂斯也意识到自己幻觉将醒。

     莱蒂斯:不严重。

  考利:会越来越严重。

  莱蒂斯:我知道,瑟兰朵(瑞秋)医生已经告诉了我神经麻醉剂的事。

  考利:是吗?

什么时候的事?

  莱蒂斯:我找到了她,在峭壁的山洞里,但你抓不到她。

  考利:这我相信,因为不存在这么一个人……你的幻觉比我想像的还严重。

   你没有服用任何神经麻醉药。

  莱蒂斯:那我的手为什么会颤抖!

为什么!

  考利:这是戒除反应。

  莱蒂斯:戒除什么?

来岛上以后我滴酒未沾。

  考利:氯丙嗪,我不是药理学的专家,但是对于你……   莱蒂斯:氯丙什么?

  考利:氯丙嗪,这两年我们一直给你服用这种药物。

  莱蒂斯:这么说这两年来,你一直派人在波士顿给我偷偷下药,是吗?

  考利:不是波士顿,是这里。

你已经在这里两年了,你是这里的一个病人。

      莱蒂斯自然不信,考利拿出了莱蒂斯病历复印件,就是莱蒂斯之前一直回避不看的那张,递给莱蒂斯,莱蒂斯读到:病人是极度聪明、极度错觉症的授勋退役军人, 参加过解放达豪集中营,前美国治安官,有暴力倾向,对所犯罪行没有任何悔恨,因为他否认存在任何罪行。

他编造的完整而荒诞的故事,使他认识不到自己所做的 行为……       莱蒂斯拒绝继续读下去,考利使出第二招,四位法则——泰德是自己真名莱蒂斯字母变位组合,幻想中的瑞秋是妻子名字字母变位组合。

      莱蒂斯还是不愿相信,于是考利医生直接道出真相,这部分我在此贴一开始做了交代,这里不赘述。

      说完后,考利医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也希望能让你活在幻想世界中,这是真心话,但是你太暴力,受过训练,太危险,你是这里最危险的病人,你伤害勤务人 员、警卫、别的病人,两周前,你打了乔治.诺伊斯”。

莱蒂斯不相信,考利医生拿出了那天派人记录的他与乔治的对话记录。

      接着考利说到:院长和督查委员会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已经定下来了,除非我们能让你恢复理智。

否则就要对你采取永久性措施,确保你不会再伤害任何人。

也就是实施脑叶切开术,安德鲁(莱蒂斯),你明白吗?

”       莱蒂斯还是不能相信,这时“助手”进来了,他告诉莱蒂斯自己是他的主治医生肖恩,自己扮演成助手是因为必须有一个人在莱蒂斯身边保护他。

      考利医生又接着说:我在督查委员会面前夸下海口,我可以用最激进,最先进的角色扮演疗法,就能让你恢复理智,如果让你实现你设计的故事,你会发现你的故事多么的不真实,多么不可能,两天来这里的一切都为你设计,告诉我,纳粹实验室在哪儿?

残忍的实验室在哪儿?

      此时,莱蒂斯环顾四周,哦,四周空荡荡,真的什么都没有,他想象中那个实验基地不存在……       此时的莱蒂斯,已经退无可退,他还有强大防御机制,但是却找不到理由再继续自己的幻想,无奈中,他拿起了考利医生桌上的手枪,朝着考利医生开了一枪,幻觉 中,他似乎看见子弹射穿考利的胸口,鲜血四溢!

再回过神,发现考利安然无恙,转而又发现自己的枪竟是一把玩具枪。

这是当然的,考利医生怎么会拿把真枪给莱 蒂斯玩呢。

      肖恩医生趁热打铁,说出了关于莱蒂斯妻子的事。

说到最伤痛的记忆,莱蒂斯的防御机制使他不愿意再听下去,创伤又激发了他的暴力,他开始袭击肖恩医生,用手紧紧掐住了肖恩医生的脖子(到底是精神病人,看来失控的时候还是蛮可怕的)!

      考利见状,赶紧拉开莱蒂斯,拿出了杀手锏——莱蒂斯三个孩子去世后的照片!

看见照片,莱蒂斯已经快要克制不住情绪,眼泪立刻涌出来,眼神里充满了痛苦,口 里却说着:我没有孩子。

(正如在山洞看到的那个瑞秋,也矢口否认自己有孩子,从侧面可以看出瑞秋是莱蒂斯自己分裂出的人格)。

考虑医生步步紧逼,说出了对 莱蒂斯对孩子无比自责的心情。

      莱蒂斯终于坚持不住了,内心对孩子深深的爱喷薄而出,他眼里噙满泪水,眼神从之前的歇斯底里瞬间变得无比的柔软,无比的伤心,他伸出手试着去触摸照片上他心爱的女儿……(莱昂纳多的演技啊,看得真是我都要流泪了) 莱蒂斯又出现了幻觉,考利和肖恩消失了,妻子和女儿还是那么湿漉漉地出现在他眼前,妻子说,我说了这里是你的终点,实际是莱蒂斯内心知道自己已经醒悟了。

他仿佛看见孩子向他伸出湿漉漉的小手,一瞬间他的回忆又回到了几年前……       那天他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酒柜找酒喝,走到湖边看见湿漉漉的妻子,却看不见三个孩子,莱蒂斯突然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这段就不说了, 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记忆犹新,太残忍了,莱蒂斯开枪打死妻子,一方面可能是情绪失控对妻子责备,但我觉得更多应该是他了解妻子的痛苦,帮妻子解脱)       回忆到看见妻子流着血倒地,莱蒂斯也彻底清醒了,他自持不住晕倒在地……       再度醒来,莱蒂斯躺在自己的病床上,扮演瑞秋的演技派护士在旁边护理他,暴力派院长也站在旁边等着见证考利的疗法是否真的生效了。

      是的,莱蒂斯醒了,真的醒了,他记起了自己真实的身份和经历,说是自己害死了妻子和孩子,说到这里眼泪又忍不住流下来……考利医生关切的坐到莱蒂斯身边, 告诉他9个月前他们也取得过一次突破,莱蒂斯曾经也清醒过,但是就像倒带一样,莱蒂斯后来记忆又清零,又重复开始了他的幻想。

是啊,只有考利和肖恩,他们 一直一直没有放弃过莱蒂斯,一直试着把他治好。

而此时,考利和肖恩医生是多么高兴,面对那么多人的质疑,面对那么的压力,他们的治疗终于取得成效了!

      第二天早上,莱蒂斯坐在楼梯口,考利、纳林博士和暴力派院长远远地看着他,肖恩医生走过来,坐在莱蒂斯身边,递给他一支烟,莱蒂斯抽了这根烟,是的,他醒了,他知道这烟里并没有害他的麻醉剂。

      接着莱蒂斯说:我们要离开这里,查克,回到大陆。

不管在这里干什么,肯定不是好事。

      听到这,肖恩医生的心彻底的凉了,那么多的努力,还是失败了……督查委员会最后一次机会,也没有了,莱蒂斯只能去接受脑叶白质切除术了。

肖恩医生无比失落地看了看远处的院长们,难过地摇了摇头。

      镜头给到了考利医生一个特写,好长的一个特写镜头,因为自己再看了影片,一点点写到这里,对于考利医生那种失望、难过的心情仿佛能感同身受,是啊,用角色 扮演法治愈病人是他的理想,他面对那么多人的不理解,那么多的困难,要多少的勇气和动力才能让自己坚持啊,眼看曙光就在眼前,结果莱蒂斯又清零了……考利 看着纳林博士和暴力派院长,说了些什么,暴力派院长示意工作人员带走莱蒂斯去接受手术。

      临走时,莱蒂斯对肖恩医生说:这里让我不由得去想,人应该怎么做,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做个好人死去。

(说到这眼睛都红了,很动情,但是又努力抑制感情的那种,真是赞叹莱昂纳多的演技!

)       听了这句话,肖恩医生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他喊了一声“泰德”!

莱蒂斯没有任何反应,头也不回的走了。

      考利悲伤地看着莱蒂斯跟着勤卫去接受手术,莱蒂斯回看了他一样,但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紧张,却充满了感激。

      莱蒂斯难道真的又清零了?

不!

他醒了,醒来后他,无法面对过去的罪行,记忆里那个在德国集中营滥杀战俘、疏于照顾妻子、杀害了妻子、间接杀害了孩子的自 己,就是一个Monster!

就是一个怪兽!

莱蒂斯接受不了这样的记忆,太痛苦了!

如果去接受手术,至少会成为一个白痴,一个记忆空白的“好人”,又或者 手术会让死去,但总好过带着自己是怪兽的记忆那样活着!

      身后的肖恩医生此时也完全明白了,因为他试探性地叫莱蒂斯作泰德,可是莱蒂斯没有任何反应,当然,那不是他的真名。

肖恩医生知道他醒了,是他自己选择放弃 记忆,作为和莱蒂斯相处了两年的主治医师,肖恩医生又何尝不知道莱蒂斯内心的痛苦,好吧,既然这样你可以不那么痛苦,我也会默默地支持你的选择!

      此时天空阳光灿烂,草碧天蓝,镜头摇向灯塔,沉重的音乐响起,在主角心中,灯塔又一直是希望所在,而脑白质手术的不成熟实际是对主角是一种人道毁灭,而这竟然也是主角自己残忍的决定,最后的画面音乐或许是在表达这一结局所不可承受之重吧在另一个层面,禁闭岛所象征的,不正如老莱一直为自己臆造的完美世界,也是那些受过伤害的灵魂停泊的港湾吗?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写到这儿心里觉得特别难过,比第一次看难过多了,尤其看见结尾时考利和肖恩的那种失落的神情。

禁闭岛上的工作人员值得人尊敬,每天面对 这些重罪犯和精神病人,对他们的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考利和肖恩等支持新疗法的人更值得尊敬,他们对待如此尊重这些病人,他们愿意倾听病人的心声,愿意面 对主流精神学派的巨大压力而坚持自己的治疗方式;而像莱蒂斯这样的病人又是多么值得同情,在外人看起来疯疯癫癫可怕又可笑的他们,内心承载了多大痛苦创伤 才会成为今天这样,而最后明明已经清醒的莱蒂斯,又需要多大的勇气来主动接受那样痛苦的手术,甚至有可能失去生命,是多大的创伤让他宁可去接受这样的结 果……      

 5 ) 禁闭岛

什么世界是真实的?

活在怎样的世界是幸福的?

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

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

是该呆在真实世界的C区监狱,还是走向彼岸世界的孤独灯塔?

有答案么?

没有么,究竟我们的人生是在那个世界当中?

究竟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取?

选取的权利是我们还是人生?

  当看到泰迪被医生揭开真相时的表情,我震惊了,心被紧紧的揪住,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挤压着。

挤压出心里最后的一点点东西。

莱昂纳多的眼神告诉我:他的世界崩塌了,一个他辛辛苦苦营造出来的世界。

多么熟悉的眼神,多么熟悉的情绪。

曾几何时,我所营造出来的世界不是也和他一样的瞬然间崩塌。

  当泰迪带着茫然无助的眼神说出:我就是莱迪斯。

这种情绪,这种自己对自己说的语言,像什么?

像不像自己每一天醒来对着镜子要告诉自己:我自己是谁,这天是新的一天。

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当泰迪走向那个灯塔的时候,心中五味陈杂,是同情?

是解脱?

是羡慕?

是遗憾?

还是有着些许的小小感伤?

泰迪释然了,理解了,走向了现实世界中的最后一站,那个耸立在海角的灯塔。

真的释然了么?

真的理解了么?

是理解了现实中的自己,还是为了自己所营造的世界而义无反顾的抛弃现实呢?

这个问题,我们都无法回答?

也许只有泰迪自己心里明白。

  现实的世界很真实。

电影里面的现实世界是一座精神病医院。

现实中呢?

现实中是什么?

就应是和谐平静的花园吧?

也就应是催人奋进的画卷吧?

还就应是真诚贴心的国度吧?

更就应是正常人的天堂吧?

没有麻木,没有冷漠,没有胡言乱语,更没有欺骗,也更没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

多么完美的世界,不是吗?

电影里面的每一个病人在现实世界的精神病院每一天做着同样的治疗,每一天吃着同样的药品,应对着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情。

不是很好吗?

不是正和我们现实中的每一天过的是如此的相像吗?

  营造的世界很虚幻。

泰迪的营造世界里自己是一个检察官,妻子因为一次大火失去了生命,自己每一天活在失去妻子的伤痛之中,到禁闭岛是为了找到造成妻子死亡的元凶:莱迪斯。

充满着对自己妻子的无限眷恋与爱意,充满了对自己的搭档查克的信任和依靠。

多么简单的世界!

正如现实中的我们,每一天夜晚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床沿,享受着自己的每一分时光,回味着自己的每一件心事,看见记忆中的笑脸在朝自己微笑,听见记忆中的人对着自己喃喃耳语。

不是很简单吗?

  虚幻的终归是虚幻的!

现实的毕竟是现实的!

但不知为什么现实总是那么残忍,那么伤人。

在想,要是泰迪不明白现实,而是一向活在他自己营造出的小小世界,那么他虽然是个病人,但是起码他会幸福,他会依然相信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他会依然在寻找着杀死妻子的凶手,心中有着梦想,有着期望。

也许这样的他会看起来比任何人都正常。

()同样,我们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现实,能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没有了那些欺骗,虚伪,离去,背叛,每一天都能够在梦中坚守者自己的小小理想,做着有些看起来不且实际的梦,看着记忆和梦中人的笑颜,听着他们在自己耳边轻声低语,这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

但是为什么现实总是要让我们一次次的应对,一次次的想去逃避,而又一次次的告诉自己自己是谁。

一次次的满身伤痕的去应对。

  泰迪最后仿佛大彻大悟一般的说出: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然后毅然决然的走向了灯塔。

一个介乎于现实世界和营造世界边缘的东西,进去之后的结果没有人明白。

也没有人明白泰迪以后究竟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

但是我明白,进入灯塔之后,现实中就再也没有泰迪这个人了,只会有一个没有记忆的行尸走肉,但这对于泰迪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毕竟现实世界是如此的残酷。

但是随之而来的呢,是不是也是泰迪营造世界的崩塌。

会不会连他自己心中的那一点小小的避风港湾都会随之而消失?

看到那里突然有一种很想流泪的冲动,替泰迪,也替自己。

不是吗?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营造世界,但是生活呢?

生活正在把我们从这个世界中一点一点的抽离,让我们更加融入现实世界当中,让我们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正常人”  电影结束,久久不能平静。

心中所想的点点滴滴映入脑海,我们的灯塔在哪里?

能够让我们完全忘记现实的灯塔又在哪里?

我们究竟是就应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

还是就应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

而究竟什么是好人?

什么又是怪物?

是麻木的好人?

还是有思想的怪物?

我迷茫了。

真想能找到一个那样的灯塔,让我能够永远的去解脱。

但是当灯塔出现的时候我真的能够放下一切,像泰迪那样义无反顾的走进去吗?

  想着想着,我麻木了,疲倦了,眼神也渐渐的模糊了。

门口传来领导的声音,又要工作了。

又一次把我拉回现实世界当中。

突然觉得领导长得和电影里面的医生真的好像,像的让我分不清他们谁是谁。

打开屏幕,茫然的对着闪烁的显示器,突然,我看见记忆中的人对我在微笑

 6 ) 我们想要哪一份“真实”?

《Shuttle Island》从我们跟随着Teddy警官进入禁闭岛开始,我们被灌输着警官去调查一个失踪的精神病人Racheel并且寻找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Laeddis的信息,但这其实是一场戏,一场由考利医生主导的为了治好Laeddis这个真实的人的精神病,然而影片带给我们的两个故事,那一份才是“真实”我想这是大多数人都在思考的,当然这也包括我。

小李子扮演的角色一个是警官Teddy,一个是精神病人Laeddis。

按电影进程看他是一个追查案件警官Teddy,但结尾反转他是精神病患者Laeddis并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电影巧妙之处在于,它从男主角的幻想也就戏剧为主导,中间又有各个破绽但不道明,让人疑惑不解,提高影片的吸引力,观众的的观影兴趣也一步步提升,最后在紧要关头也就是灯塔的戏份,也是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真假交织,不仅冲击着演员小李子,也冲击着我们的大脑,揭示前面的一切,又向观影者发出信号,到底何为“真实”?

看完电影后再反思可以一一解释前面的种种疑惑,一处处的破绽,一步步的伏笔,合情合理。

电影别出心裁的情节安排,真的特别棒,可谓是烧脑大片。

另外小李子的演技也实在是让人佩服,他在幻想与梦境与现实切换,演技到位,生动再现了角色。

再之电影的立足点在二战期间的学术之争,以人性化精神医疗方式的求生为主,最后男主还是选择了“脑叶切除术”,他其实已经痊愈了只是不愿意再忍受精神上的折磨,考利医生以及支持新疗法其他人员也尊重他的选择,不免有些伤感,对禁闭岛工作人员的敬意,对重度精神病患者遭受的巨大创伤的怜惜,对积极倡导新疗法减少苦难的医生的敬意。

 7 ) 真相只有一个

一部好的电影的前提条件之一:故事情节必须具有可信性,情节是圆满的,有合理最好是严密的逻辑发展使整个故事情节毫无漏洞的贯穿而成。

虚拟的人物在虚拟的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却是那么合情合理让人相信,至少这样才能感动观众,这样的电影才能让人思考人性,思考生命。

一部电影的结局可以留些空间,待观众自己去判断主人公的命运。

但是很难想象整部电影的真实叙述可能是两种情况,如果一正一反的人物又可能是一反一正,那整个电影的意义又何在?

导演到底要给观众传达什么呢?

这样的电影不可能是一部好电影。

豆瓣上的影评中有一部分认为这个故事有两种可能性,情节是开放的,观众愿意选择哪个就是那个,甚至有人坚持认为导演所导的就是一个阴谋论,坚称你们都不要被表面迷惑。

我看了他们的评论,然后仔细又看了一遍电影,不得不坚定的说:实在不能苟同存在两种可能的真实情况或者Teddy Daniels是正常人而存在一个医院诱迫他承认是精神病的阴谋论观点。

真相只有一个,只有一种可能——也就是导演告诉我们的事实。

禁闭岛(Shutter Island)是一个充满真实、梦境、幻觉而又逻辑清晰严密的故事,梦境可以明显的判断出来,而幻觉和真实却要到真相大白时才能知道。

最后的结局之所以令人惊诧,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和第六感(Sixth Sense)的叙述角度类似。

这样电影的特点就像是个迷宫,你看到或许没看到一些不太合理的情节但是最后真相大白后,以前看到的不合理却又那么合理,从而造成一种完美的“被忽悠”体验。

我先来反驳为什么Teddy Daniels的世界不可能是真实的。

首先我们先注意Marshal这个词原意是军事用语元帅,最高指挥官。

为什么他不说是警察而用这个带有军队性质的词呢?

那些认为Teddy是真实的判断总是先入为主的站在Teddy是真实的情况下分析很多故事情节发生的原因,但是这种观点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假如这是真的,精神病院安排种种措施大费周章的骗Teddy的动机是什么?

动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动机就无法自圆其说。

只要我们仔细想想就能发现这种阴谋论是站不住脚的。

他们的观点是精神病院需要病人,如果这样病人为什么一定要Teddy?

精神病人多的是为什么需要大费周折的骗一个正常人?

为什么精神病院会知道Teddy的家人死于火灾而他身受精神折磨?

Teddy到了岛之后还做出种种骗局让他相信自己是精神病人,干嘛不直接拉去灯塔做实验就好了?

有个情节,他的助手Chuch已经给他提示:Teddy研究这家精神病院而他又凑巧被派这里寻找失踪的Rachel又能找杀妻凶手Andrew Laeddis?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多个偶然因素加上根本不必要的洗脑情节。

阴谋论无法成立,因为这整个就是Teddy的胡思乱想,所以它才不合理。

他幻想的故事有很多漏洞,比如他和Chuch说找到了George Noyce,George后来去了一个监狱也不愿意回到精神病院,可是最后他又在C区见到了他,如果阴谋论成立,怎么解释George回到这里呢?

一个产生情节断链的电影不可能是一部好电影。

让我们来还原真实的人物定位。

Teddy Daniels的真实身份是Andrew Laeddis,并没有他想象出来的纵火犯。

Rachel Solando,那个失踪的女病人并不存在,而是Andrew的老婆Dolores Channal的凶手化身。

这两对名字都是字母的再组合,Andrew不能接受Dolores杀死三个孩子从而杀了她,而他又深爱她所以无法承受他杀她这个事实,所以创造出Teddy Daniels作为他善良正义又有道德感的化身,而Andrew Laeddis就成为邪恶的凶手。

而他深爱的Dolores婚前名Chana,幻化为Chuch作为他的partner。

而在影片后面Andrew怀疑了Chuck不再相信他,可是又冒死去灯塔解救Chuck,就是表现他对爱妻又恨又爱又无法相信又不能抛弃的重重矛盾心理。

Chuch的真实身份是Lester Sheehan,Andrew的主治医生,他和Dr. Cawley都希望能通过这次角色扮演让他正视现实而避免遭遇以Dr. Naehring德国裔医生为代表的管理层决定的对他实行前脑叶蛋白切除。

George Noyce是一个重度精神病人,不是什么大学生社会主义人士,而且因为叫了Laeddis的名字而被Andrew暴扁一顿。

当我们明白了真相后再回头重新看一遍电影,就会发现有些细节处,在当初不明就里时显得莫名其妙,甚至有些观众可能没有注意,而这时就显得合情合理,而同时又能成为真相的佐证。

相反,如果阴谋论成立,这些细节就无法获得合理的解释。

1.Teddy晕船:一开始表现他晕船,在说到a lot of water时表现的恐怖。

真相:他的三个孩子死于溺水,所以内心恐惧水。

2.Chuch和Teddy向狱警交枪的时候:Teddy动作熟练,Chuch动作笨拙,半天才拔下来。

导演做了特写,狱警这时的表情不耐烦,好像是说这动作都不会,演得真糟糕。

It gives you away.3.Teddy说狱警你好像感染上了精神病,狱警竟然觉得好笑的笑了。

试想一个正常人第一次见面说这样不礼貌的话时对方会不生气吗?

真相是Teddy才是精神病,竟然说别人是精神病,这才好笑。

4.Teddy问狱警逃跑的女病人的情况,狱警说让医生告诉他,说这是规矩。

难道真有病人跑了狱警一点情况也说不出来?

真相是这是Dr. Cawley做的套,他才能知道该怎么解释不存在的事实。

5.在Rachel的病房搜出的纸条,Dr. Cawley要收回可是却被留下,这不很奇怪吗?

是证据当然要留给警察了?

事实是这是医生的字迹,他怕Teddy会认出来,所以才想拿过来。

6.Teddy向护士询问,逃跑前晚Rachel做了什么时,几乎所有护士都表现的无比懈怠和不经意,因为他们知道和一个精神病人玩游戏是多么无聊的事。

而且问还有谁会看见逃走的Rachel时,他们竟然都知道指着一个男人。

只能说明这是安排好的作秀而不是真正的盘问。

7.一帮狱警去悬崖找Rachel时,特写各个狱警无所作为,坐在石头上扔石子,站着的站着,根本不是在执行任务,他们才不愿意费九牛二虎之力爬去对面的山洞找根本不存在的人。

如果是阴谋论,他们该积极表现配合才对。

8.Teddy向两个病人询问逃跑的“Rachel”在前一天晚上参加会议的表现时,他竟然知道这个男病人最怕铅笔划纸的声音,并且表现的十分暴躁和凶狠,从这时起观众应该发现Teddy表现的不太正常,暴躁的情绪和精神病人相像。

问第二个老妇人是否认识Andrew Laeddis时候,女病人表情十分怪异费了半天劲说不认识后慌忙就跑了。

真相是这些病人的回答是经过医生的训导的,就是为了演戏,让她说不认识对面这个人的时候,她表现出了撒谎的困难。

而且在询问老妇人前,有特写女护士前多了镇静剂的针,说明这个女病人会有暴力倾向或者担心有暴力事情发生。

事实上这个看上去正常的老妇人并不正常,理由下面会提到。

9.Dr. Cawly在走廊向Teddy说到Rachel这个人的时候,用了过去式,Teddy敏感得质疑他怎么知道Rachael死了时,医生倒是灵机一动但给了一个很勉强的回答。

事实是医生知道莫须有的Rachel是Dolores的替身,所以下意识的就按照Dolores已经死去的真相来回答。

10.Teddy闯进医生们的大会时,一个医生公然表示很欣赏第四条规则(Law 4),如果这是阴谋,会有人公开说吗?

事实是他们都对这场表演表现出看戏的态度。

11.暴雨过后停电抓逃跑的犯人的时候,是Chuch主动说这是去C院的好时机,然后他们才去了,碰到了一个“意外的病人”,Teddy再一次表现出了暴力,差点打死那个人。

我理解这是对他的测试,看他是否还有暴力倾向。

就在要杀死对方的时候,Chuch及狱警“即时地”出现了。

12.Chuch掉下悬崖后,Teddy回到大厅,碰到正好开完会后的散会的人。

Dr. Cawly背后的两个经过盘问的病人,导演进行特写。

那个老妇人对Teddy指指点点还傻笑了好一阵,这时表现的就不像前番那么正常了。

我以为她前次偷写下Run,才是她的精神病本色,她只是演正常人而已。

13.Teddy一会儿在Dolores出现时表示要杀掉Laeddis,一会儿在和George说不会杀掉这个人,一会儿和Chuch说要离开这个岛,一会儿又说我们要留下找到犯罪证据。

他的反复无常,猜忌暴力,难道还不能说明这个人本身就出现了问题吗?

请问赞成阴谋论的观众,难道几个假设制造幻觉的小药丸就能使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完全变个模样?

真相是这是他内心各种情绪的挣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想法,是典型的精神分裂。

故事的真相是这样的:Andrew Laddis在纳粹集中营目睹了无法统计的尸山,经历了扫射已投降的手无存铁的德国兵,心理因战争遭受损伤。

回家后酗酒,遭到妻子的抱怨,但他无法改变,因为他无法摆脱战争的心理伤害。

他的妻子患上精神病,狂躁症和有自杀倾向,她曾故意纵火烧掉自己的家,Andrew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还是和她搬到了临湖的小屋。

因为他没有把她送到精神病院,以致于他老婆亲手淹死三个孩子,他深爱着妻子可是又无法原谅她的罪行,在拥抱的时候为了解脱她而亲手杀了她。

他无法承受战争的残酷人性之痛,无法承受孩子惨死的打击,无法承受爱妻杀死孩子的真相,更无法承受他亲手杀死妻子的事实。

他无法承受这么多的痛苦,只有逃避,否认自己。

他把精神病院幻想为纳粹集中营,医生等管理者就是纳粹,对病人实行惨无人道的实验。

凶手那一面成了万恶不赦的纵火犯,而善良正义这面变成了Teddy一个揭露罪恶的正义警察。

但他仍是凶残的,几乎伤害了所有的护士和病人。

而Dr. Cawly想采取role play的方式让他意识到想象的人体实验室是不存在的,从而意识到自己判断的基础都是错误的,思考自己又是谁?

否则他将面临着被作手术而变成没有记忆没有判断力什么都没有的“僵尸”的命运。

这里我必须纠正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一个关键错误。

Chuch以真实身份Dr. Lester Sheehan出现在最后揭露事实部分,说到Dolores 是 suicidal,而后面又说Andrew杀死妻子。

字幕错误的把suicidal翻译为自杀,suicide才是自杀,suicidal是有自杀倾向的意思。

否则医生的话就自相矛盾了。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乃是结尾。

远处的两个医生和院长在观望,Dr. Lester Sheehan来和Andrew攀谈,当Andrew又叫他Chuch时,Chuch失望的向远处的医生摇了摇头表示Andrew又回去(regress)了。

因为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Dr. Cawly踌躇半天终于沉重的下定决心,耳语后背过身去,意味着他很不忍心将看到Andrew变成一个失去一切的僵尸(zombie),但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失败了。

看到医生们走过来,Andrew最后的话是“You know this pIace makes me wonder. Which would be worse?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然后起身而去顺从的跟着拿了器具的护士走了。

Dr. Lester Sheehan马上意识Andrew其实是清醒过来了,但是他选择了脑切除手术。

接受了现实正视了自己是杀妻凶犯,可是然后又如何去承受这些不可承受之痛呢?

他仍然无法原谅自己,孩子妻子的死都怪罪于自己一人,只能选择最最彻底的解脱,把自己变为真正的永远也不会知觉的活死人,不再是还可能痊愈的分裂精神病了,这是他找到的最终解决方法。

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才是这部电影全部谜团的最终谜底。

如果你相信了他上一句话而判断他又变回精神病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而且远远没有达到这部电影的思想高度。

这个电影最精彩最深刻最震惊的话就是这句话。

当他是清醒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很可能因再次无法承受而又变回那个暴戾的魔鬼(monster),而这个monster已经不是本质善良的他,所以他选择了一个类似于自杀的选择,“他”将不复存在,没有了脑子的人还是他自己吗?

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自己,因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把他压垮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人在有太多沉重痛苦时,会选择逃避,否认自己。

世间有人酗酒、吸毒,严重的到达精神分裂或者自杀,其实都是在逃避自己,使自我暂时的或永久的不存在。

去除记忆麻痹自己,是幸还是不幸?

不论你怎样面对,世界不会改变,事实不会改变,痛苦也不会改变。

欺骗自己是悲哀的,人只有正视痛苦,战胜自我,才能走向健康美好的未来。

可是人又是多么的脆弱啊,很多时候悲剧发生了却没法选择。

面对痛苦时,难道你没有逃避过,难道你没有选择过遗忘,难道你没有希望如果没有发生该多好?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思想深刻的所在。

在影片一开始,一个封闭阴森的精神病院关着一批犯有杀人罪的令人恐怖的精神病人。

我感慨怎么会有人选择当精神病医生,整天和一群疯子打交道,试图治好他们,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职业啊,精神病无疑是非常难治好的病了。

在电影的结尾,当Andrew说完最后一句话毅然决然的走上前时,Chuch喊了一声Teddy。

有人说如果Chuch意识到Teddy清醒了应该叫Andrew才对,反而叫Teddy,这说明Teddy就是真实身份而不是Andrew,以此作为阴谋论的证据。

我要说的是,如果从剧情角度讲,可以说Dr. Lester Sheehan刚才一直扮演Chuch,作为这个身份时他只能叫Teddy或者他在角色中没有马上转变过来。

而且叫了Teddy后,Andrew完全没有反应,说明他已经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知道自己并不是Teddy。

可是正是这样一个清醒的好人却选择结束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

如果一个人身体是健康的,但是精神出现了问题,他不知道自己是谁,到底想要什么,怎么去改善他的生活,他的生命有何意义呢?

这时我才了解,精神病医生是多么伟大的医生,他要拯救连自我都要抛弃的病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很高尚有意义的事情吗?

PS:喜欢这篇影评的话请点“有用”,让更多的人看见。

^_^我的另一篇拙作:《一级恐惧》的影评,也是一部悬疑片,有兴趣的朋友请移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6066738/--

 8 ) Shutter Island 电影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 我从外面回到家里,发现有人把家里的东西换成了一模一样的复制品。

我赶紧告诉我的室友,他说: "我认识你吗?

" —— by Steven Wright )一个相同的事情,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故事一: Marshal Teddy Daniels 的妻子和孩子因为一场由Andrew Laeddis引起的火灾而致死,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通过对Andrew Laeddis的调查,他了解到一个叫Ashecliff的精神病院,在shutter island上。

随着调查的深入Teddy开始怀疑在这个岛上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Teddy 的直觉是对的,shutter island 是一个秘密的思维控制的实验室,他们利用有严重精神问题的病人,企图试验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手术,让他们没有感觉,没有记忆,在军事上利用他们。

实验室需要一个新的病人,他们通过调查发现Teddy Daniels心中有trauma. 这正是Teddy的精神弱点。

他们制造了一个假的病人Rachel的失踪,以调查的名义让Teddy来这个精神病院。

他身边还跟着假装Teddy调查助手的心理学家,Dr. Sheehan,目的是观察他的行为,倾听他的描述,了解他,然后和岛上的主精神分析师Dr. John Cawley从心里上摧毁他。

上了岛以后,岛上的人让Teddy吃谎称阿斯匹林的药丸,吃他们的烟,从生理上加剧Teddy的幻觉问题。

Dr Cawley 说Rachel是个精神病人,他淹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却始终觉得他们还活着。

通过仔细的调查,Teddy的失踪根本是不可能的,他开始认识到Rachel的失踪也许是什么阴谋。

当他审问一个较“清醒”的病人时,这个女病人故意让Dr. Sheehan,那个假装Teddy助手的帮凶心理学家,去倒水。

然后趁这个机会马上写给他“快跑”。

…慢慢的他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助手。

在牢房里,他偶遇到了自己曾经认识的人George Noyce,他告诉Teddy在灯塔里正进行可怕的脑部实验,告诉他要摆脱自己的幻觉,摆脱trauma, 不能相信自己的助手,不然就永远走不出这个岛~从牢房里出来后,Teddy第一时间想去那个Geoge提到的灯塔,Dr. Sheehan以助手的理由跟随。

去灯塔的路很有危险,Dr. Sheehan借口离开Teddy跑回去告诉全部人Teddy要发现他们的阴谋了。

Teddy 没有去成灯塔,却在一个隐蔽的山洞里遇到了真正的Rachel, 她以前是这里的医生,那些心理学家也曾经想把她变成精神病人,然后进行手术。

Rachel告诉了Teddy所有的真相,Teddy意识到他们的阴谋就让自己成为第67号精神病人,可是他仍然相信自己的助手。

回到精神病院,Teddy的助手消失了,Teddy怀疑岛上的人把他带到灯塔里做脑部手术。

Teddy要去救助手。

当Teddy到灯塔的时候,Dr Cawley 早以在那里等候他。

故事到达了高潮。

Dr. Sheehan现身和 Dr. Cawley用各种伪造文件,理性分析说服Teddy他自己本来就是精神病人,已经在这里两年了,在这里不断重复自己来这里是调查Rachel的幻觉。

诱导Teddy相信自己杀害了妻子。

因为药物的作用,Rachel的故事结合Dr. Cawley的捏造,Teddy产生了幻觉,自己的妻子杀害了三个孩子,然后自己杀了心爱的妻子。

Teddy为了避免立刻的被lobotomize,暂时承认自己是凶手,是精神病人。

可是最后他无法让自己像一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决定了一死…电影以象征脑手术的灯塔作为结束…故事二:Teddy其实是第66号病人, 他曾经是一个Marshal, 是的他很爱自己的妻子。

可是周六的一天当他发现得了忧郁症的妻子淹死了自己的孩子时,他心里产生了极大的痛苦,一枪把他的妻子杀死了。

可是正如一个像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Dr. Naehring所说的,Teddy心里有很强的defense mechanism (弗洛伊德术语语境下). 于是Marshal 疯了,被送到了shutter island.Marshal 是如此爱自己的妻子,他天天带着那个她送的tie,他经常梦见自己的妻子,和她拥抱在一起。

他内心无法接受自己就是杀害心爱妻子的人,于是他幻想出Andrew Laeddis这么个凶手,要追寻他报仇,把自己从一个杀人犯变成了一个追查凶手的英雄。

[对应于 弗洛伊德语境下的 reaction formation]Teddy 还将妻子杀害三个孩子的记忆transform到一个幻想出来的病人Rachel身上,其实不是Rachel不想承认自己杀孩子的事实而是Teddy本身就不想承认是妻子淹死了自己的孩子。

[对应于 弗洛伊德语境下的 projection]Teddy还经常梦到原来的纳粹集中营,梦见了杀人,梦见了痛苦,梦见了死亡~Teddy 通过对 Rachel和Laeddis的追寻和调查去缓和对妻子的爱,不可杀人的道德,和自己杀妻之间的强烈的矛盾。

爱,否定,追忆,痛苦在一个失去理智的心中不断的纠缠和升级。

构成电影最感人,怜悯而细腻的一面。

在这期间Teddy还产生了各种幻觉让自己的追寻和调查合理化。

Dr. Sheehan两年来一直Teddy的心理医师,希望通过role play慢慢的帮助Teddy 从幻觉中走出来。

当Teddy 的追寻和调查伤害到岛上的人安全时,在灯塔上,Dr. Sheehan和 Dr Cawley试图把他曾杀妻的真相告诉他。

Teddy被说服了,回忆起了那痛苦的杀妻的一幕。

不久后, Teddy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幻觉当中,岛上的精神分析师怕他的defense mechanism再对别人造成伤害,于是带他去lobotomize…故事一是一个充满了阴谋的惊悚片,Teddy以一个刚强执着的探员的形象,一步步探险。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对深刻问题的追问:当所有的理性的分析和证据都导向自己是疯子时,你是相信自己的记忆还是相信“现实”的证据?

记忆是什么?

判断证据是否应该依靠自己的记忆?

故事二是一个充满悲悯和柔情的故事。

对妻子深深的爱,残酷的杀妻事实,令Teddy在幻觉和现实中苦苦的挣扎。

故事二的美在于用精心设计的梦境去深刻分析和表达Teddy的内心,去诠释弗洛伊德关于defense mechanism,dream,hallucination,trauma的理论。

而shutter island电影最美的地方在于一个电影,根据不同的“相信”,可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冲突的故事。

电影对两个故事平衡的表述,用如此多的事实去支持每个故事使得没有哪个故事才是真正的“真相”。

或者两个故事原本都是“真相”,通过观众的主观介入,才使两个真相绝对成一个故事。

而这一切,双向的,绝对的相对只能发生在一个孤立的岛上,任何局外人都能使“真相”暴露。

以shutter island作为电影的题目,可以说再贴切不过。

我一直觉得如何讲故事才是电影的灵魂,而shutter island这种双向引导故事的叙事方法就好象电影史的一个奇迹,通过创造“两个故事”间的冲突和矛盾重新开拓出新的电影的美远远不仅如此,电影中竟然多次出现Mahler的"Quartet for Strings and Piano in A minor"来描述弗洛伊德式的“回忆”或“幻觉”,Mahler和弗洛伊德同是20世纪初奥地利人,音乐不仅仅在内容上和叙事内容吻合(Mahler的七个姐妹死于童年,且从未从自己失去四岁爱女儿Maria的痛苦中恢复过来),而且时间和地点相吻合, 电影的原创不仅对故事的表述,心理学有认识,而且对古典音乐也有很深入的理解,真是让人赞叹。

还有电影中的几幕都非常经典:Teddy梦见自己的妻子在家中,忘出窗外,“妻子死于火灾”(故事一的视角),他紧紧抱着妻子,天上掉着灰,而妻子像一张纸一样,慢慢的烧为灰烬。

不舍,爱恋,温情,烧死的信息暗示以一种唯美的方式表达。

Teddy 幻想到在Dr. Naehring的office, Rachel满身是血,杀害三个孩子前的一幕。

Teddy周围弥漫的烟雾突然凝固,不仅创造了一种静止的对比,而且还有空间上深度的对比。

…还有Leonardo DiCaprio 出色的表演…还有Dr. Naehring 的办公室那充满十九世纪维也纳风格的室内装饰…这个电影越是回味,越有味道。

最后我想追问的是,是的正如shakespeare所说All the world '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即使一个人在生命中的一个时期只有一个角色,那他是否仅仅在上演一个故事呢?

一个相同的事情,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我想对本文章补充一个图~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673530030/

 9 ) 所谓嗑吧,全是密码——《禁闭岛》

看《禁闭岛》是个很难忘的观影经历,几乎不读推理小说的我,被一路忽悠到最高点,误以为“电影社会学家”这回又要搞起社会批评的勾当。

一向独沽热血戏码的我,被眼看老婆女儿的幻影烧死也要去救搭档的情节煞到,误以为横竖最后也得有个大转折才对。

结果、结果……“老马丁你也太玩人了吧?

视听效果逼人了不起?

疯子和正常人颠倒了不起?

虚实交织了不起?

你故事说圆了吗?

”我这样忿忿不平着。

导演是电影的上帝,怎么拍都行,可总得讲点商业片的道义吧?

啥道义?

就是剧中人看到的并不比观众多!

用“其实一开始都是布置好的”、用“你所看到的都是幻觉”来封盘,是典型的玩弄观众嘛!

“对不起,我就了不起,我就niubility!

”看了很多影评,再回头拖着看了一遍之后,我仿佛听见老马丁这样回答我。

所谓“疯子眼中的世界”,并不是最后突然硬扭桥,前面都有扎扎实实的底盘装甲保护,人家是一根钉子一根钉子敲在那儿的。

归根结底还是怪我低估了老马丁,明明看见了这些钉子,却居然以为那都是Bug,是视听语言执行不完善造成的嗑吧。

废话不多说,来看看有哪些地方暗示了结局揭示的真相。

1,醒过来兜里没有香烟,说可能被政府搜过。

我看的时候就纳闷,身为联邦警探,政府干嘛搜你的衣服?

真相是:他刚从禁闭岛被送上船。

2,假假的渡轮场面。

像是经典好莱坞时代利用背景银幕拍的。

假得也太可爱了!

我当时心说“老马丁你不会吧,故意致敬旧片么?

”实情是:暗示他的知觉其实有点懵懂。

3,查克解枪动作慢。

而且泰迪一再把他当作波特兰来的,而他一再分辩自己来自西雅图。

当时以为查克这人有点问题,当然,他也确实有问题。

不过不是我以为的那种问题。

而是NPC角色扮演适应不良的表现。

4,上集13:44(我看的是IMBT双CD版,下同),说每个病人只有两双鞋,可从瑞秋鞋柜里拿出来的是两双男鞋。

草台班子的业余道具。

5,在上集的26:01,记不得FBI的局长是胡佛,要查克提醒才记起。

这个就有点夸张了,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头头是谁!

但是因为对话比较激烈,一晃而过。

看完后想想,他关在里面两年了,记不得也属正常。

6,上集37:28,卡恩斯夫人喝水,可是镜头里没有杯子,放下,喝空了。

37:50离开的镜头,杯子里还有半杯水(注意不是刻度线,半杯水还在摇晃)。

说明什么?

说明真假交错,肯定有幻觉。

还是这一场34:52,彼得发作走掉后,护士拿了针筒来,眼神应该看的是泰迪,但下一个镜头接的是卡恩斯夫人,这叫虚晃一枪,得掉过头去才能看出深意。

这一段查克的眼神也很值得玩味。

7,下集5:39开始,连续好几个正反打镜头,诺伊斯的右手位置不符。

当时以为是穿帮,现在想想,老马丁一定是在用画面暗示,这段对话有真假两面。

果然,后面院长提醒他,诺伊斯告诉他“this is about you, and Leddis, that's all it's ever been about”,而泰迪听成了“this is about you and Leddis”。

还有关于“you did this”的两种理解,说明这个地方他们两人完全就是各说各话。

镜头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连“bug"都传达信息,老马丁,你牛死了!

8,最牛B的一处,下集11:53秒开始,他发现悬崖太陡,他过不去灯塔,转身下去。

后面一个镜头,很莫名其妙地说着话上来,仿佛查克从未跟他闹掰。

然后发现大风吹不走的香烟头,大浪打不走的尸体,狂风刚好吹来的入院证明,下到崖底还有群鼠。

每一处地方都暗示了,这一整段都是超现实。

反过来说,院方设这个局是为了让他自己找出真相,所以显然不可能让他表演攀岩的危险动作,他的“调查”一直都有人跟踪的。

所以从这里开始直到第二天他爬上来,应该都只是他的幻觉。

最直接的证据是下集22:29处,瑞秋穿着鞋,而前面说她是赤脚出逃,说明这个人物完全是他的幻想。

还有,他在洞中睡的一夜,是唯一没有做梦的一夜,原因很简单,因为山洞里本来已经是他的梦境了。

至于其他的,上岛之时人人如临大敌,访问囚犯时大家都万分警惕,诺伊斯跟他说话非常紧张等等,肯定是因为他是个极度暴力的患者。

都不用多说。

所以,所以……俺也不多说了,打个比方,拍商业片练的都是贯口,套话一张嘴就来。

偶尔碰见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师傅,中间嗑吧了两句,你以为老人家今天发挥失常,结果呢?

最后人家一拍桌子:“刚才,我给大家出了个谜语,谜底我上头都说了,就看您听没听明白……”得,傻了吧?

人家的嗑吧,全是密码!

当然,除了这种索隐派的看法,这片子单看剪辑和声画对位,也很漂亮,包括那些梦境的场面。

这片子的情节不是我的那杯茶,我看着不爽。

可是人家的心思花到了,这你得服气!

网上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泰迪没有疯,他最后承认是疯子,是想求速死。

这完全驴头不对马嘴。

人家最后让他去做的手术是切除神经,消除记忆嘛。

他的经历,应该就是院长告诉他的那样。

至于这一切的起因,妻子在梦中控诉他一直在酗酒,显然达豪集中营给他带来了严重心理创伤,所以醉心工作,不顾妻儿,连妻子自杀未遂,持续抱怨头痛都没放在心上,最终酿成了惨剧。

他最后说“象个野兽一样活着,还是象个好人一样死去”是关键台词,所谓“死去”,指的是放弃自己的人格和记忆,变成一个温顺的白痴。

图文版见http://i.mtime.com/fjs/blog/4510265/

 10 ) Total Eclipse 配乐师傅很想红啊~~~好吧,你在我这里红了!(结局分析补完)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电影院,电影院里有那么多的电影,我却偏偏不早不晚赶上了这一部。

这就是传说中的猿粪啊,想不到,我一直以为自己和老马是无缘的,天可怜见好歹握手了一回。

有缘是各种各样的缘分,无缘归根结底一句话——不是我的菜。

老马就不是我的菜,因为我这个假清高,装X犯总是嫌他太过直白,不够含蓄,不留余韵。

直白比较刺激,比较鲜活,比较有冲击力,就像体育系的小正太一样,不过摊上我这个喜欢一脸褶子要笑不笑,一句话不多只是穷盯着你看的大叔的bt来,就是个无解。

首先,他挑到了——以老马的话,动词前面应该加上“居然”——一个非常中我意的本子。

这种前尘往事纠葛,梦里现实缠绕,创伤救赎并行,最后迎接真相帝的tone就是我爱的那支调啊。

而且老马这次弹得也很subtle——至少有好好的忍到影片的最后二十分钟,这个老头很聪明很活泼,但说到底还是聪明占了大上风。

影片一开始烟雾弹扔很大。

这有一半功劳应该是原著的——虽然没有看过小说,但我坚信男主的第一句台词“Teddy,振作点!

不过就是tmd漫天漫地的水罢了”(大意),绝对出自原著,另一半则是老马的玩心——玩观众的心。

影片开始的部分我还拼命在猜:“我说这后面的海和天怎么这么像布景板搭出来的啊?

这是怎么个玩法?

什么意思?

堂堂老马,不是连个岛也不能实地拍吧?

”“这又是孤岛又是逃犯又是风暴的,难不成要仿阿婆?

——还是金田一?

”“啊咧,这个从半空中zoom in过去的镜头是怎么回事?

The Shinning啊?

该不会恐怖片后面还有灵异事件发生吧”(说实话想到这里的时候我是很想走了)也就是在这个部分,我很想问候配乐师傅——侬是多想红啊?!

侬到底有多想红啊?!

不就是侦探上个岛灭,侬也要上这种配乐?!

生怕别人不知道这部电影有配乐师傅是怎么的?

当然,当Mahler的四重奏出来的时候,我知道配乐师傅职责所在,而且能力非凡,虽然本人是没有习惯去check这个项目的cast名单,不过下次我会把这位师傅认出来的(对,指的就是你)。

其实放别人的我估计也就不知道了,但马勒先生不知道为什么在电影配乐界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一定跟死亡事件和心理问题联系在一起(或者爱写这种故事的人都爱马勒?

),老是这样老是这样么我就本能了。

如果以这首四重奏为主题的话,可以说全片最为出色的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又在节奏上把握甚佳的配乐了,包括几个突显没有配乐的地方——比如男主炸车,还有撞进灯塔顶间的前夕——时间点和留白的部分也是在气氛正好中。

作为导演的老马除了挑了一位非常称职的配乐师傅,外事在开头以各种方式玩弄了一下我的心情之外,伴随四重奏出现的也是极限审美,有几个镜头我穿越去了《美国往事》,尤其是男主第一次拜访医生寓所,也就是Mahler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整个房间的布置,灯光的打法,色调的处理,很一种意大利式的美国味道——不是完全的复古,且带有梦幻与不真实的tone调。

后来Teddy再进入这个房间时,老马更是如Leone上身了一般——Teddy一转身时跳剪到全景,香烟的雾气环绕在他的四周(后来再剪回到特写明显就没这么多烟,不知道那个全景里的烟是不是后制上去的);Teddy梦中那如雪花般散落的灰烬和窗外的雨水正相对比,医生寓所里富腻的颜色,外面灰暗的天空,梦境中东方风味的摆饰……你们应该拿男主与妻子在那个房间里相拥然后她着火的镜头送来当海报的,海报还是直白帝+惊悚帝了。

虽然这次老马表现得有点邪门——无论是题材(好吧,救赎这种主题对他来讲也不算偏),还是拍摄的手法,但是御用男主角还是那一位(这,应该说老马痴情灭?

还真是无论贫贱富贵英俊肥胖都对Leo不离不弃啊)。

我不晓得Leo什么时候就跟老马看对眼了,这副架势俨然是想要产出量上超越T.Burton与J.Depp这好莱坞哥特双宝!

Leo童鞋瘦下来了,而且本片中还大放送卖肉,看得出身材也很fit了,这个时候就不是要讨论美貌的问题——长这样其实放在人堆里也没什么嫌的了,可是为什么我每每看到他还是习惯性地在心里告慰一声“Rimbaud啊,好险你死在少年时啊!!!

不然你变成大叔也就这么灭!

”(Leo的fans请不要打洒家的脸,谢谢)。

我研究再研究,总结下来还是个气质问题——Leo童鞋,你赶紧去问问看这个娃娃脸能不能整,你的脸·太·短!

头·太·小!

(Leo的fans真的请不要打脸)演技方面,这位童鞋不仅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沉着下来,反而有越来越紧绷的趋势。

我真想伸手进去揉平伊的眉心,跟伊说“嘘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没有端着的人生,也没有端着的戏,relax,演员有时候只需要暗示,暗示就好了,不用所有情绪都做到如此饱满的。

这也是讲个节奏啊”。

当然,Leo童鞋有属于他的时刻,那个踢掉德国军官手枪的镜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仰着拍的缘故,就刚刚好,非常好。

今年小金人,我还是会十指交扣为你祈祷的。

嘎,我为小皮都没费过这心,希望老马真的能领你拿到一座吧。

---剧透很大!

没看电影的请回避下文-这部电影——或者说小说,很妙的地方就在于,它一开始就是从一个精神病患的视角切入的。

等于说观众在大部分时间里只接受到这个病患脑中的现实。

这不同于以往很多解梦,或者有关精神病患的作品,虽然《机械师》也是从主角视角切入的,但因为那部作品走的神叨路线,谜团一开始就围绕主角展开,所以观众大部分时候还是在分析主角及其行为,还是“旁观者”而不是“同路人”,而在这部电影里,相当长时间就像侦探或者悬疑电影一样,让观众跟随主角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去下意识地合理化所有的事情,最终达成跟主角完全同一阵线,将他的视角当成真相帝,以便在最后真相揭开时达到百分百颠覆效果,非常刺激。

而这一切刺激的前提就是前面必须铺垫得非常小心,那些关于水的,关于暴力的台词,还有一开始被我嫌弃说像布景搭的环境(整个封闭的而且风暴滔天的外界环境其实也代表男主对现实封闭的内心),这些暗潮要有,要在最后让观众击掌“原来如此”,但不能多——至少把我骗过去了,可谓成功吧。

我对涉及到心灵创伤与错乱记忆的主题特别感兴趣。

精神病人的大脑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也是我很好奇的问题。

这一遭,不管距离真实有多近吧,至少难得有机会去精神病患的脑中世界一游,还是很有趣的。

同时,又要想到那个很恼人的问题——在我们的感知之外,真实到底是否存在呢?

当然,作为一个被唯物主义教育大的大好青年,肯定应该回答“有”。

可是什么叫做“有”呢,即使外界的真实不以人意志为依附地确实存在着,但我们所能知道的仍然仅仅是选择性记得,选择性遗忘,选择性扭曲的大脑中的资料而已,如果我们无法确知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有”和“没有”又有什么差别呢?

而我们去求取真假的唯一途径,有很多时候只能依靠他——如果全世界都说你是疯子,你还敢确认自己真的清醒吗?

ps:上个月断影。

本来想说就恢复到电脑上看好了,马上发觉——习惯了大屏幕,在电脑上看电影怎么弄怎么别扭。

所以趁ugc还在活动中把卡给办了第一天入到ugc才发现他们家是蓝色主打的。

这下真如某人所说“除了皮肤是黄的还有某些内脏器官是红色无法改变之外,但凡能选的,你都挑蓝的啊!

”我彻底偏执了。

同样19.8的月费,感觉上ugc的自动售票机比gaumont多,而且触屏更加敏感,界面也更友好。

内部装修感觉很美式过道里都是明星的黑白照,也挺有那种fu的。

椅子也全是蓝的。

就是座位是U型排的,坐偏一点就感觉不大舒服,这个设计上不如gaumont。

而且gaumont的片头我甚是怀念啊……毕竟陪伴了我这么多年,我的电影list上有我的全部也有你的绝大部分啊。

我会深深深深地怀念你的(你也只能对天去问为什么mk2红杏出樯罢鸟)---结局(在我看来没必要的)分析--其实关于那个结局,至少在D君提出另一种可能之前,我觉得是没什么悬疑的。

首先,导演的名字叫做Martin Scorcese,而不是David Lynch。

可以说人性不是老马的专长,英雄才是(不然也不会把无间道改成那样来拍)。

不管原著小说里写什么,至少就电影语言来看,导演是很坚定认准了男主就是精神病,最后留下的问题不是他这几年当中是否清醒,而是最后当他迎向(至少自己心灵的)死亡的时候是否清醒。

如果犯下的错误无法挽回,无法救赎,究竟应该如何来面对和对待自己——这,才是问题。

从台词和细节上讲,一开始Edward对水的巨大反应,他上到岛上之后就开始有强烈的晕船与头痛反应(第一片阿司匹林是他自己要的),他们上岸之后要交枪的时候Chunk有一段时间拔不下枪套,还有当审问病人时,他知道如何使得对方发狂。

假Rachel无厘头地抱住他,先是哭诉,接着突然质问他是谁,等等看似有的没的这些细节都是在铺梗。

情节上,其实就在Edward对Chunk信誓旦旦说自己上来是为了救Andrew,不是为了杀他,而一回头却不断在梦境中见到妻子要求他手刃Andrew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怀疑这人有双重人格(只不过还是没猜到这结局,被忽悠了),发展到后来他几乎掐死袭击他的病人时,他本身的人格已经占据上风了,这个发展是顺畅的。

如果放到小说环境里来讲,他的心理变化也对应着岛上的天气变化。

他的真实人格越显露,离真相越近,他的情绪就越是起伏,而同时岛上的风暴也越是剧烈。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要把他对Chunk和盘托出自己计划的情节放在墓地的小教堂里,其实对应到现实中可以理解为病人Andrew以Edward的身份在对他的主治医生忏悔自己的过错(虽然精神病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每个想像中的情节都还是跟外界刺激对照的,比如Chunk给他看Andrew的入院证明,他死活不肯看,其实看一眼在当时的条件下于他并没有损失,这其实是病人在现实中否认自己的身份,不愿意去面对证据)。

从逻辑上讲,如果Edward才是真实的,那么那张关于Law 4和67个病人的字条就完全的讲不通了。

事实上,在山洞中遇到Rachel医生的时候,他也没有问这个问题,如果他是侦探,这就是技术性失误。

如果他是病人,那是因为这张字条是他在潜意识里藏的真相,当然后者的解释更为通畅。

而且那个小女孩,是Edward自主梦到的,谁也没有给他看过Rachel孩子的照片,而这个孩子后来在他炸车的时候却与他的亡妻站在一起,这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Rachel和他的妻子其实是同一个人。

还有Mahler最有名的是交响曲,而且他是犹太人,纳粹上台之后之所以在那种场合下出现本身已经是一种冲突,而且还特地要用钢琴四重奏,跟4个double到的人名是对应的。

而且这一主题有两个版本出现,也是和两种人格对应。

当然最明显的就是色彩。

当Andrew把自己想像成Edward的时候,整个画面都是灰色调的,而且有雾汽在,当他重新记起过去的回忆时,画面的颜色和亮度都恢复了正常,既没有梦境中那种过于饱和的颜色,也没有想像世界里那么灰暗氤氲,完全是真彩表现,从电影语言来讲,很明显导演认定回忆,包括回忆结束之后,认清真相之后的部分,才是真实。

这也是扭曲的记忆与真实的记忆之间的区别,扭曲的记忆里总有那么一点不真实的,模糊的,不愿意过度去触碰的地方,而真实的记忆是实际存在那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还原并且在每个细节切合的。

有鉴于这片子的结局我没看出哪里有疑问,大家都看了二十年的电影,如果硬要我提供童年阴影以为现实例证资以证明的话不仅有伤感情,也有辱大家的智商。

小说我有空会去看的。

不过目前很忙啊,ugc的les halles有15个厅,我在赶

《禁闭岛》短评

昔日翩翩少年,如今大腹便便。

6分钟前
  • bornfreeyolo
  • 推荐

不好看啊! @2012-07-09 16:20:34

9分钟前
  • momo
  • 较差

挥霍型电影,却乏味空洞。主题邪恶,已删。德版蓝光。二星半。

11分钟前
  • GREAT-DATI
  • 较差

是我不喜欢黑暗的,不是电影的错。

13分钟前
  • 唔!
  • 较差

构思不错,只是少了惊喜,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局.

17分钟前
  • 席梦思°
  • 还行

沉闷

18分钟前
  • lurker
  • 较差

抄袭。那段音乐还行才没沦为较差一类的档次。

22分钟前
  • twopersons
  • 还行

一部绝对不能看剧透的电影

27分钟前
  • Alfie||倒霉孩子王大力
  • 还行

也還蠻好懂的嘛

29分钟前
  • 黯黠
  • 推荐

2小时蛋疼纠结的羊羔体

32分钟前
  • 风中之花
  • 很差

挺没劲的

34分钟前
  • 小皮尼斯
  • 较差

结局很棒。

35分钟前
  • Sammy
  • 推荐

猜到结尾

38分钟前
  • DirtyCAT
  • 还行

昔日翩翩少年,今日大腹便便!

41分钟前
  • No_One_Knows
  • 还行

非常不喜欢电影里出现梦境,本来观众就被强迫进入一个故事,还必须接受他意识流一般的梦,感觉不好。

42分钟前
  • yolanta
  • 还行

是像禽兽那样混沌地活着还是清醒着死去?马丁利用穿帮镜头来提示幻境的处理手法让我叹为观止...

43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3.5

47分钟前
  • CQB241
  • 还行

《穆赫兰道》+《小岛惊魂》+《爱德华医生》

52分钟前
  • Carson
  • 推荐

Shutter.Island.2010.BDRip.XviD-iMBT

56分钟前
  • 金英俊
  • 力荐

馬丁,請加油好嗎?馬丁。

58分钟前
  • Vinta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