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长大是每个孩子童年最爱说的话吧!
成年人总希望时间能够慢一点,再慢一点,这样父母不会很快老去,孩子也还能在自己身边跑跑跳跳,无忧无虑,即使自己压力很大,也依然希望时间能够缓慢一些,不想长大。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童话,我觉得是可怕的,真正长大后才能体会到幼时体会不到的心酸,才能真正体谅父母的艰难,才不会跟父母去怄气和埋怨,当你把自己排除到家之外,发现只有自己是孤单的在快速成长,这应该是多么恐惧的一件事,尤其是,你的心理和经验还没有能力足够支撑你现在的成长,你才会想要回到过去,才会后悔当初的不够珍惜。
可惜,生活里没有童话,时间也不会因为谁而快或者慢,我想这部电影本身也是要提醒我们珍惜吧,珍惜时光,珍惜亲情,珍惜可以充实自己的机会,毕竟,人生只有一次。
有一个人从小嫉恨父亲,众人甚至母亲的苦苦相劝都无法化解他的仇恨。
他曾要求母亲登报与父亲脱离关系,他也扬言这辈子最不想做的就是去参加父亲的葬礼。
当父亲辞世两个月后,终于获知的一霎,他的心中掠过一丝暗喜:这个人终于挂了。
然而,之后他哭了整整一星期,每天喝得烂醉...... 后来,他拍了一部影片纪念父亲,亦藉此作为对父亲极尽冷漠的救赎——这部片子就是《童梦奇缘》,而这段并不新奇的“故事”便是陈德森导演的亲身经历。
片中的台词平实却耐人寻味。
大雄爸爸憨憨地说:“家里人啊,真是少了哪一个都不行啊。
”王老师体谅地说:“我也不知道行不行,但是如果没人走这一步,大家会一生不开心的。
”mmm最在理的自然是李老师的话:“男人都是这样,说走就走。
”^&^......其实,第一句触动我的台词是:在游戏机房,爸爸对“大雄的哥哥”(小光)感慨:“不是我不面对现实,是他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
”影片中的点滴无不印证着这句话,而小光对后妈一味地误解,令他在怨恨中生活,甚至付出了死亡的代价。
当听到那句台词时,我猛然一怔:现实中的我也是这样吧。
当我沉迷于对人生的悲观,当我固执着对别人耿耿于怀时,却往往是因为自己狭隘地没有看到另一面。
但是,究竟又是什么蒙住了我的双眼呢?!
第二句是当神医告诉小光一切都无可挽回:“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神医继续抑扬顿挫地说:“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这前半句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甚至许多人已经可以坦然接受的事实。
但是,这后半句,生命真的不需要重来吗?
副校长想重新来过。
影片开始小光爸爸追悔: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
当所有的怨恨都散去,小光更是热切地期望生命可以重来。
我的生命真的不需要重来吗?
当有人可以这样肯定,这样坦然地说出后半句,比照他的生命,我觉得自己太可悲了,这后半句恰是对我最大的讽刺。
有时候,我真的期望对人生作一次小小的弊,趁老天爷打盹儿的时候,摸出块橡皮擦把人生的不如意悄悄涂改不过,高人就是高人,在我绝望得想冲上顶楼做自由落体时,神医又指了条道:“现在明白了也不迟。
我早就跟你说过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哪怕你的生命还剩下一天,也要好好活。
”Never cry over split milk. Never too late to mend.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个人觉得,整部影片,导演的构思很巧妙,对细节的把握很到位,每一处都经得起推敲。
所以,在观看影片的一个半小时中我能够如此全神贯注,并且丝毫不觉得拖沓,也没有起一丝拖动进度条的歹念。
影片是从一支燃烧着的香烟的特写开始的,我无法细致地描摹这幕场景,但是我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吸烟者(小光爸爸)的愁苦。
故事就在这样的基调下展开了。
影片所要述说的故事其实并不轻松,但是导演很巧妙的选择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小孩子作为载体,并且适时的穿插一些小人物的出场:令人忍俊不止的警察795拍档(杜汶泽夫妻档饰),伶俐可爱的促销小姐,而那个极具八卦素质的新闻记者,最是让人哭笑不得......小人物,不可避免的折射出些许成人的无奈,但是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饱满。
对于结尾的处理:误会呢,一定会毫无悬念的解开,但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当小光终于知道事情的真相而追悔时,我开始祈祷这真的只是一场童梦:小光被噩梦惊醒,后妈疼爱地拍拍他:“小光,做噩梦了?
”不过如果这样,小光和屏幕前的我们也许只会咂咂嘴,翻个身子,再次昏睡过去,是不是?
所以,当所有的误会都释然后,导演并没有手下留情,而是如鲁迅先生所说“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导演想通过这样一个有些心痛的结局,传达一个令他一生都痛心不已的信息: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光仔哭着对老头子说:我知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生命的可贵在与她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她的永不重回.有多少人还在蹉跎自己的光阴呢?再这么下去,便和那一夜长大的孩子一样没有分别.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她不能够重来.
<童夢奇緣>整體氣氛有著<大魚奇緣>的濃厚影子,本來有點不屑,可中場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逆轉,做得到一般港片所缺的心思,即時令印象分大增。
就算兩片真的相似,中間總算有變奏,<童夢奇緣>仍然值得一看。
老實的,<童夢奇緣>不是新酒也不是新瓶。
關於戲中黃日華與劉德華之間的父子情,編劇出乎意料地沒有用上戲劇化的方式去陳述,只是淡淡的,透過簡單的對話去表達。
不誇張,不煽情,令人看得舒服。
兩男角的表現亦十分稱職。
有說劉德華沒有杜琪峰就不行(就算是<無間道>,筆者覺得劉的表現亦只屬一般),但看劉在繃緊的老粧下演出的內心戲,他應該在杜琪峰的戲以外找到了出路。
黃日華也徹徹底底地放下了電視劇的演出方法,把角色演得內斂、自然而有說服力。
說回戲的本身。
港片一向以娛民為大任,要好笑要大場面要搞大龍鳳來取悅觀眾,而<童夢奇緣>則在娛民與“有話要說”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如前述的,劇本編得有功架,出色在於其淡而仍有戲味,港片中實屬難得。
為一美中不足是所謂的CG場境與畫面處理。
香港的CG跟世界級水平仍有一定距離,與其獻醜,不如藏拙。
硬繃繃的電腦合成畫面,不能令人眼前一亮,卻會破壞氣氛。
再者,陳德森在畫面方面沒有太多考慮,令視覺上未能與劇本完全配合。
就算戲軌再平淡,畫面都必需經過設計,因為簡陋與簡單只差一線。
以如此龐大投資去拍攝一套小品,誠意可嘉,同時亦顯示出他們對劇本的信心。
<童夢奇緣>雖未至無可挑剔,但絕對算得上是本地出色製作作。
香港就是需要更多這類型的電影。
莫文蔚演的那个妈真的惨,自己做老婆被绿,别人弄出小孩来就自杀了,你永远比不过死人,要替死人养小孩三年,还要白白担骂名。
孩子爹呢,甚至不肯为她辩解一句她不是狐狸精。
每天都被继子搞的家里鸡飞狗跳,亲儿子也跟继子玩得好,我看了真的冒火。
三年前她就该离,她就不该同意老大进到自己家。
每天一个小孩在面前晃提醒她遭受的不堪,谁能忍?
她居然忍了。
每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神隐的男人。
陈爸真的没担当,推女人小孩在前面打架,自己则稳如老狗,光辉伟大。
跟副校长俩渣男可谓臭味相投,“为什么都是别人躲起来等我们找?
”,因为犯错的、骗人的是你啊,难道你好意思躲起来叫别人找?
让一个小孩子去化解一切矛盾实在太吃力,通过让孩子理解男人的方式化解矛盾,更尴尬。
两个做错的男人没什么好原谅的,他们应该做的是认错、忏悔、承担责任。
我没见过副校长为向李老师所做的承担后果,他没有辞职也没有道歉,反而是王老师作为老婆出面解决。
有光仔从中调解,陈爸也只是哄了几句对不起。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只觉得光仔很酷,很了不起,他爬树,理直气壮的要钱,离家出走,做了我们小孩都做不到的事,只是后来剧情越来越莫名其妙,我们小孩子无法明白世界竟然要围着犯错的男人来原谅。
我现在明白了,并觉得尴尬。
看这个片子很偶然。
西单图书大厦买其他碟片,《童梦奇缘》是赠品。
扔在茶几上多日,今天拆开来看,没想到,会有意外收获:名字是俗了些,电影倒是催生了一些感动和思考。
查此导演,陈德森,拍过《台北晚9朝5》。
前天跟一个做设计的朋友聊起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谈到他的大历史观。
朋友举了个例子,他说我们一会儿回家可以打车也可以坐公交,但这两种方式都将有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命运。
(此君擅举柴米油盐之例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经常切中要害。
)是为“蝴蝶效应”。
按照这一理论,我今晚看或不看《童梦奇缘》完全有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命运。
如果没有看这个片子,我现在或许是在睡觉;看了这个片子,便有了这篇文章。
现在还看不出我的人生会因为看了这个片子而有什么不同。
但这个片子填补了我对生命的某种层面的认知,却是既成事实。
人生的道理,有的人到老就活明白了,有的人到死也没活明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是时间分配上的均等,而是因果关系的等同。
过慧易夭。
迟开智,则晚成器。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走得太快,往往错过了最美的风景。
上帝赐给每个人两只苹果,一只好的,一只不好的。
有的人先吃好的,只能剩下不好的;有的人先吃不好的,自然剩下好的。
小孩子希望尽快长大,大概是常有的事。
记得我在十二岁的时候,有一次站在教室的窗户底下,对着窗外的操场作了一番思考。
我希望,甚至是发愿自己赶紧长大。
那时候就想,长大多好啊,可以做很多小孩子不能做也做不了的事情。
这个印象特别深刻。
幸好我没遇到《童梦奇缘》里的时间老人,不然一天长十岁,我早已去世多年。
《童梦奇缘》里的光仔就后悔了。
但是冯小刚扮演的时间老人,他对认识到自身错误想要回到过去的光仔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父辈与子辈不能相互理解,因为他们都只看到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看到此时而看不到彼时。
时间老人的催生药让光仔迅速长大,迅速长大的光仔也迅速理解了父亲。
两父子实现了沟通,代价却是一方的迅速消亡。
看到时光流逝的人才明白时间的重要,也才是睿智的。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光仔付出了一日十年的代价,悟出这个道理,却已是人之将死。
对电影院门口等爱的女老师,他自语:“好像除了我之外,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有好多时间。
”多么痛的领悟,正应了那句歌词,为什么“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再拥有,如果时光能够再倒流……”然而时光永远无法再倒流,除非真的存在“虫洞”,借助它来穿越时空。
然而即使对科学满怀信心的人也知道,去往未来易,回到过去难。
人与人之间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沟通,除非他们互换角色。
“少年不知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这是延迟的角色互换,等到想要报恩时,只怕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童梦奇缘》里的父子实现沟通,靠的是时光穿梭,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看的是国语版,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禁止港台腔的原因,这次的配音太标准了吧!
感觉香港电影的配音,特别是因为很熟悉几个主角的声音,听起来怪怪的,反正因为配音问题,觉得电影不好,还是去找个粤语配音的看!!!
好像是十年前看的电影了,剧情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大概就是说的12岁的男主因为对爸爸和后妈的不满,一直非常渴望长大,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遇到了一个神秘人,喝下了神秘人给他的一种神奇药水,然后一夜之间变成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刚开始他是很兴奋的,因为终于可以摆脱爸爸和后妈,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可是慢慢的他发现自己一天长大10岁,当他终于知道了关于妈妈自杀的真相了解了一切后,却再也回不去,他已经老了,时间所剩无几印象很深刻的是在爸爸发现光仔变老以后,光仔说的那一句“下次我不敢了”没有下次,人生不可以重来小时候我们都渴望着快点长大,好摆脱束缚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等到长大后才发现,曾经那段年少无知的时光才是最可贵的,可是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当有一天年华老去,我们会更怀念现在的自己
第一遍看《童梦奇缘》时感觉这片子很一般,甚至是烂,因为其中很多港式的叙事风格与幽默太过庸俗和幼稚,另外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凡刘天王演的电影多半属于非精品,这个片子确实也不例外。
不过当我在一次出差在大巴上断断续续重温的时候,感觉发生了一些变化,不是演员的表演,而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一种观点。
光仔最后变成老头死去这个一点也不温情的结局成了电影的点睛之笔,很残酷但很真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犯一些错误,有些是你一生也不可能弥补的,尽管你已经不是一个孩子。
十二岁的光仔(薛立贤 饰)是个不快乐的小孩,自从妈妈自杀后他便没再长高。
光仔一直认为这是爸爸(黄日华 饰)与新妈妈(莫文蔚 饰)的错,因此一直讨厌这个家,终日希望长大后能够独自生活。
一天在公园里,光仔遇上傻傻的流浪汉(冯小刚 饰),自称提炼了一种能够快速成长的药水。
阴差阳错下,药水令光仔在一夜间变成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
成长后的光仔(刘德华 饰)既惊又喜,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旅程。
他外表虽是成年人,内里却仍是小孩心,因此闹出不少笑话。
光仔决心追求他的梦中情人即老师Miss Lee(应采儿 饰),二人更一拍即合;但时间在光仔身上走得特别快,每晚的年纪都在急剧递增。
情窦初开的光仔在忐忑之余,还发现了一个有关妈妈自杀的真相。
已经是垂暮老头光仔这时似乎明白了家庭中的种种道理,一边急于寻找解药,一边要想个办法重拾一个温馨的家,然而这一切已经是不可能了...... 亲情无价,似乎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却是许多人有意无意在破坏和伤害的,电影里的光仔是一个十几岁刚具有叛逆思想的小孩子,他的破坏力很直接也很有限,却依然带给这个重组后的家庭、他的父亲和继母很多烦恼与痛苦,同样带给迅速懂事的自己无尽的歉意与悔恨。
电影是说故事,把冲突矛盾集中起来,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这些矛盾与摩擦就是伴随着自己的每一天,当遇到自我意念与亲情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一样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强调自我而伤害别人,这是无可避免的,我们不会如同光仔那样迅速的长大,当我们有一天意识到错误,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弥补。
影片的结局处理的非常好,没有让光仔返老还童,全家幸福团圆,却是让一个孩子承受了不该得到的结局,正是这个悲哀的结局让影片增色不少,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手法,对影片主题起到有力的突出,也让观众有了思考的空间。
是啊,生活不是游戏,不能存盘,不能犯了错重来,在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家应该永远是自己的最温暖的最安全的堡垒。
不过,影片的亮点似乎也就这些了,点到为止,点到而已,没有更深刻的发掘,剧情整体看起来还是比较薄弱与幼稚,所以在第一遍看起来让我没什么感觉,同时通篇的香港式的叙事风格和幽默让人一看就知道,还是出不了圈,其中光仔与李老师的一段戏实在是太不出彩,占的篇幅不少却没有与整个剧情融合,比较突兀。
这部片没有华丽夸张的画面,最近的电影很多都是画面精美剧情空洞的“垃圾”,如成龙的《神话》,再如最近张艺谋的片子,《童梦奇缘》重新回归电影本色,注重电影本身,抛弃了华丽虚浮的东西,看完令人印象深刻,令观众在散场之后主动去想一些东西,感动之余令人重新重视亲情的重要和宝贵。
最近刘德华投资了一些影片,还有《再说一次我爱你》,相对于现在低迷的港产片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我现在对你好,是因为我怕,我怕失去你,因为我已经没有时间了,时间。
还是刘德华,演技一流的
真希望下部电影化妆师别再去折磨华仔了
冯小刚是大忽悠
影院看的,有些情节和台词还是比较感染人的
哭死我了
改编自返老还童的吧?
刘德华老了~~
神秘科学家:冯小刚
很容易让人感动的电影,很喜欢,为什么评价这么低呢
生命是一个过程 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 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题材未见新意。
有些像是班傑明奇幻旅程的感覺!!小時我們總幻想著長大,長大後卻總希望著自己白頭髮不要一根一根冒出來....原來,長大會失去了夢想也會失去歲月..
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港片里算相当不错了,台词值得玩味。
頂!唔知想點!
一夜长大恐怕是每个小孩的梦想,长大了就能自由自在
我记得刘德华 经常躲在家对面的大树上 静静地看家里发生的一切,一切都与他有关 但一切又都仿佛与他无关。故事最后 因为快速生长而年迈的他 带着莫文蔚坐上树枝的秘密基地。他一切的诉说都仿佛是忏悔:「一个家少了任何一个人都不行的。原谅我们吧 我代妈妈向你道歉了。我不希望我两个妈妈都不开心。」
时光宝贵,易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