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星运才追这个的,issac演得太好了,盲眼小帅哥,哇塞,真的是太精彩了。
现在又主演一部电影,哇塞,必须看啊,已经下了很久了,只是怕破坏了想象中的美好,一直没有看。
最近,心情烦躁,终于找到部电影可以让我静下心看的。
看了开头以为会是在一起,可是最后结局,没有,也许这才是青春吧,和朋友一起做的疯狂的事情,才是最值得怀念的,不是爱情。
1200公里的road trip 真的是太厉害了,之前男主一直是弱弱的样子,终于勇敢一次了,约上朋友一起开车去纽约找Margo,第一次翘课,有太多的第一次是发生在这其间了,也改变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参加了毕业舞会,哇塞,和朋友最后的狂欢。
Margo was not miracle,she just a girl,最后终于明白这点了,男主单相思,也应该想到不会在一起。
女主那么特立独行,男主就大学,工作,结婚生子,一般的人生轨迹。
女主要寻找自我,一直在寻找,以后可能也不会有交集。
回到了学校,因为那才是Q本该呆的地方,那里有好朋友,生活,一起过的难忘回忆。
QuentinMargo只是一个梦,梦碎了,该回到自己的生活了。
I have to go home,曾经想象过多少次你会叫我留下来,可是现在我看清了,I have to go home.但是这途中的精彩值得我用一辈子去回忆,谢谢你带给我这么独一无二的青春回忆。
commencement 意味着开始也是结束。
一段结束何尝不是一段全新的 开始呢。
ben里面的 小帅哥好萌啊,好可爱啊,哇塞,如果真的和Lacy在一起就好了,哇塞,小孩子会很可爱 。
请原谅我脑洞大开吧。
星运里的男主也冒泡了一下,当了一下汽车加油站的收银员,哇塞,还是那么地拽,哈哈哈哈,查了一下这cast,很多都是90后的,甚至还是95后的,哇塞,我们90后来了。
经过了这段寻找Margo的奇妙旅程,Q还会是那个既定目标明确、生活一丝不苟的正经高材生。
这段奇遇并不会给他的人生带来地动山摇的震撼。
它更像是一束明亮的光、一道清新的风,温暖了毕业季的一整个夏天。
对于那些一同分享过这份温暖的伙伴们,即使大家终免不了渐行渐远,即使这个夏天是再也回不去的从前,回望时也一定是祝福和骄傲大过感伤。
祝福且坚信爱过的人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开启精彩的人生。
而那些连自己都不曾料想到的为爱做过的一件件疯狂的小事,才是人生中最耀眼的奇迹。
简直负分差评滚粗啊,看完这电影,我再也不骂小时代了,小时代至少撕撕逼,还有高潮,这电影简直就是臭长的流水账啊,2个小时啊。
我都不知道为啥在香港影评网这电影评分那么高,第一个评论还是假的,说什么最后有反转,我憋了2个小时的尿啊,就是等反转啊,根本没有。
说说剧中人物,剧中灵魂人物就是个小心眼,报复心强的中二少女,结果竟然被片中人物认为有人格魅力,都什么品位啊。
看香港网上评论说到最后影片会说这中二少女是男主想象出来的,哪有啊!!!
我为了等这个反转,憋了两个小时的尿啊,结果告诉我这女的就是真的,这女的根本没让男主找他, 那你给男主留什么线索啊,神经病啊!!!!
整个剧就是流水账,没有高潮,中间加一些无聊的黄色小笑话,以及一些做作的一惊一乍的小片段,让后就可以在类型上挂上悬疑了,这算哪门子悬疑啊???!!!
不是看到这片子有悬疑的标签,我才不会和女朋友一起去看呢看完这电影,我再也不骂国产青春片了,至少人家有高潮,至少不是流水账,反正这种青春片主角的智商,不分国内外,都很低
一个早熟不甘平凡的少女,一个有着明确人生计划不愿冒险的好孩子,借助毕业季,演绎了一段关于青春、校园、成长、“爱情”、人生的故事。
上面的一段话概括了电影的全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在准确些,那就是成长。
电影里有很多暗示性的台词和直白对话,来揭示玛格的成长烦恼,她需要的也许不是父母、朋友、同学和朋友,至少这些人里面没有真正懂她的,更有人认为她这样做只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她需要的是,在我看来,一个能理解她,陪伴她,帮助她并与她一同冒险或者说,一起去探索这个多彩世界的灵魂寄托。
而现实情况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玛格只是其中之一,而她只是没有走出来。
不,前面这几句话,让我陷入了小Q一样的生活轨迹,应该是这样的“她是冒险家,一个寻找水手的船长,而我们已被岸上的牵挂和海上的风浪绊住了脚,锚沉入了大海”。
小Q和雷茜并不是一个不理解人的,或者说损友,只不过像他俩这样的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一条社会公认的人生道路,但又有谁能去干涉另一个人的想法,去评判另一种生活?
玛格是孤独的,至少在影片最后她还是希望小Q可以留下。
总有一天小Q可以体会到玛格那种心情,有可能在分别时的一席话,已经可以解释了。
写到这儿,我想到了火星哥的一首歌《young girls》,其实这和电影并没有多大联系。
电影如果在我上年毕业时看到,也许更能触动我。
她其实并不喜欢你,你也并没有那么喜欢她,怎么样才算喜欢谁说的清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看完这个电影,是机缘巧合。
看了其他影评之后总觉得他们说的并非我所理解的。
相信每所学校都有一个玛戈这样的女生。
也有很多像昆汀一样喜欢这玛戈的男生。
这一类型的女生更像是一道彩虹,让大家发现女生也有不一样的颜色。
趋之若鹜也是情理之中。
影片在开篇的时候,小玛戈邀请小昆汀进行第一次冒险,而昆汀回绝时,已经埋好了两人结局的伏笔。
注定拥有两个完全不同生活追求的人终究会像两条平行线,无法产生交集。
观察我们身边,我们不难发现,玛戈这样的女孩拥有着更强的自我,她们关注自己内心更多一些,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要求更强烈。
这样的人很容易让他人跟着她的节奏来走,当人们走进她的世界,会发现她是她精神世界中的帝王。
不巧,昆汀这样的男生就是无意间走入玛戈精神世界的孩子,他在这里获得了他第一次翘课,第一次公路旅行,第一次参加party....等等。
所以当最后找到玛戈之后,俩人在餐厅时,昆汀说不用道歉。
这些经历也为他的高中生活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年轻时谁也会有叛逆的内心,但是叛逆与生活追求是两码事。
昆汀的小叛逆并不阻碍他去追求三十岁结婚生子事业有成的生活方式。
而玛戈并不属于叛逆,她追求的是生活方式,而并非叛逆带来的短期行为。
男朋友出轨后,玛戈陷入了人生当中迷茫的转折点,这也是与昆汀的人生唯一能够相交的机会。
恰恰是这一次的交集,让昆汀多年的暗恋走向台前。
昆汀努力去走进玛戈的世界,感动了自己,感动了身边的朋友,但发现观念上的不同,导致变成了一个她要的是苹果,你却给了她一车香蕉的故事。
昆汀最终也明白,她,并非他印象当中的她,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生,一个拥有自己世界的女生。
而他也给不了她要的。
所以当玛戈问昆汀是否原因留下。
昆汀还是义无反顾的登上了回去的巴士。
而纸镇这个关键词,仅仅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姑娘对待世界的一种迷茫质疑,而她把这种迷茫转嫁给了试图走入她世界的昆汀身上。
为两人意外的交集,总结出一个关键词而已。
昆汀登车离开,也算是彻底的走出了玛戈的世界,或许她曾带给他新奇,他曾带给她感动,但这仅仅是两个平行线交集之中的风景,短暂且美好,谁心里也知道这不是永恒的。
我的世界中曾经就存在一个玛戈,当我紧紧跟随她的节奏,试图与她平肩同望远方时我发现,我是疲惫的,费解的。
多年后我回头张望,这只不过是一种不属于你的追逐。
勉强拉长两条平行线的交集,两者都是疲惫的。
还不如当初让两条平行线干干脆脆的分开,这是种意犹未尽却不能再嗅的芳香,多一分腻,少一分淡。
刚刚好。
《星运里的错》大红,配角纳特•沃尔夫也跟着沾光,被扶正主演了根据约翰•格林小说改编的另一部电影《纸镇》,遗憾的是,票房口碑都很平淡,上映后很快就没了声响,纳特•沃尔夫也没能成为第二个安塞尔•艾尔高特,是他演的不够好?
真相其实比这更糟——这是个残酷的看脸的世界,两人对调一下,也许大红的就是《纸镇》。
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很简单,就是用Paper Town的字面意思,在对某地正式命名之前的“空白”称呼;针对个人,年轻就是如此纸张般的空白和迷茫。
经小说改编,所以感觉文艺气息颇为浓郁,只是模式上,前半部的惊悚片加上后半部的公路片,不伦不类。
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往往通过旁白来铺垫,没什么难以理解,也缺乏技巧和匠心。
在我看来,很是平淡。
电影看到一半多的时候,尤其是关于毕业舞会的情节,我竟然想到了那部《美国派》,看来美国电影一旦太正经了,还是有点令人不适的。
另,女主角扮演者的名模身份,对于大多追求时尚的女性而言,是个绝佳的商业卖点,毕竟女人的钱就是好赚。
然而,T型台上的气质和演员完全没有契合之处,后者更有内涵和深度,换个有演技的年轻人,从影片角度可能更合适。
只是,这部电影,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娱乐性,都乏善可陈。
一部讲成长的电影,迷茫的少年追寻着心中一个崇高的目标,孤注一掷的展开一场圆梦之旅。
到了旅途尽头才发现是一场空,但不知不觉中也在途中收获到了更真实可贵的启发和感动。
有时候,生活对于你自己的意义不一定和别人相似,不管是追寻,还是迷失,都是生活,有的人想方设法的去做一些事,争夺一些东西,也有的人,一辈子都在羡慕他人,却也始终没有勇气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但这,也是生活。
成长了,成熟了,回过头看看,会发现,以前的自己,也只是个孩子。
看完这个片子的感觉,就好像先看女主的背面再看她慢慢转过来看到正面的感觉。
说丑并不是,但和背面那骚劲完全搭不上,还怕那侵略性的鼻子嘴巴扑过来咬自己一口。
贾樟柯也拍片儿汤,美国人也拍片儿汤。
美式片儿汤特点就是一个简单普通的事情,把简介写的很玄妙,正片制作也不马虎,演员也是认真演,但就是各种平淡,实实在在的平淡,不是boyhood那种看似平淡实则内含雄心的感觉,也明白这个电影的试图体现的几个点什么,但就是看完和没看没什么区别。
简介写的玄乎其玄的,看完了发现完全就是青春电影,没什么玄幻黑科技的。
平淡的不行。
各个角色也没亮点。
电影让我感觉比书浪漫, 浪漫的点在于两个地方:1.大半夜的两人去报复别人, Q开着车,风吹着Margo的头发,公路上很安静, 在漆黑的夜里两人高空中跳舞。
2.几个好朋友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去的路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车坏了然后一群人在路边等,彼此聊着之前发生的故事, 然后Radar 和他女朋友情不自禁在星空下发生了关系。
Ben 被他心目中的女神邀请去做她高中舞会的date。
Q一个人在驾驶座上想着Margo. 这些都让我觉得很浪漫。
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借着爱情这条主线,突出了友情这条副线。
Lacey对Margo的友情, Ben, Radar, Q三个人之间的友情。
整个电影让我觉得青春真美好啊。
最后的结局也是我喜欢的。
两个人最终会分道扬镳也是因为在有些事情的看法上两人不在同一各频道上,那么就尊重彼此的选择,没有谁有义务要去妥协谁。
只是我会比较倾向于不要向Margo那样不吭一声离家出走, 寻找诗和远方, 倘若能在爸妈的支持下一片和谐的氛围我会觉得更好。
不过也的确是很难, 就跟大龄未婚未育就是大逆不道一样,怎么可能获得爸妈的支持呢?
很喜欢margo追求自在生活的勇气,更爱Q敢于走出追求爱情的那一步,可能我是缺少那样的勇气的。。
其实我也如Q一样,有一个心中的女神,因为未能接近,也因为她很优秀,至今爱慕,如同Q对margo一样,我也不愿去破坏这样的感情,我愿意一直把她当做奇迹,当做一个完美的人,尽管我知道she is just a girl.
新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比上一部差了点~
這幾年的青春片都沒什麼看頭
看另外一部片去太早了,先钻到别的影厅里看了一小时这个。没头没尾,不敢打太高分。但是看到的半截腰部分很好,让人看了会莫名其妙感伤的青春爱情片。喜欢Donnie Darko的八成会喜欢这个。现在我苦恼的是应该买票刷一遍完整的,还是买原著小说看……
关于青春、成长、爱情、友情。狗血,虎头蛇尾,不喜欢。
原来青春片烂是不分国度的。有评论说男女主没有来电,不错。因为本身就是男单相思。卡抽喜欢演戏,热爱表演和能演好还是有区别的。踏踏实实走台步吧。红裙子那里挺惊艳的。实在没有耐心看完。
好文笔未必是好故事
可能通篇最大的亮点就是男主的名字:昆汀——这也是昆汀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后半部分有半小时是快进看的
cara比男主帅多了
谁的青春没有一厢情愿过 Cara蛮美的 可她一开口我就出戏了
屌丝带着两个有妹子的好基友追女神失败的故事,比较另类的毕业旅行,由于少了给年轻演员体现演技的空间,比去年原著作者相同的《星运里的错》票房口碑都差之千里
有些人就只适合远远看着,很喜欢男主,演技也不错
剧情>演技,又让人想起早已勿略的种种,也算是给自己来年提个醒,happy new year ~
前面很好玩,青少年哲理片,未看完
一场青春冒险之旅,青春的友情岁月,再加上心中对女神的向往,便有了这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确实想象不出原书作者是30多岁的大叔一枚……
日志
3.5 有点感触 但是本质上来说 还是说的太浅了 就是青春爱情电影罢了…好多眼熟演员 包括sabrina,detective pikachu和dash&lily…惊喜看到Ansel Elgort还有男四的美好肉体……最后 “You have to get lost before you find yourself.”男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心告诉我你是完美的 脑告诉我醒醒别闹了
很久没看过这么清新脱俗的青春片了,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在一堆屎尿屁的青春片里显得卓尔不群,不要把自己爱上的人想得太完美。人家年轻一代的演员真不是盖的,表演自然率性真诚。
没才华的teenager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