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母亲
Nuestras Madres,掘爱伤痕(台),Our Mothers,Uspantan
导演:塞萨尔·迪亚兹
主演:Emma Dib,阿曼多·埃斯皮蒂亚
类型:电影地区:危地马拉,比利时,法国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9
简介:2018年,危地马拉,内战结束逾二十年,转型正义仍缓步推行。每一寸貌似平静的土地,都可能埋著亟待出土的无名遗骨,每一张缄默的母亲脸孔,都可能藏著不堪回首的惨痛过去。负责遗骨身份识别的青年,从一位玛雅老妇人获知线索,在偏远山区的乱葬岗,或许葬身著从未谋面的父亲。不顾母亲与同事劝阻,他全心投入寻找,难以启齿的身世也将..详细 >
通过历史事件,和对战犯的审判调查说明的战争的残酷还有对妇女的伤害和对家庭的破坏。电影时长有点短。
太痛苦了。耐着肚子疼一路看下来,历史真是残忍,而面对历史才能……好吧,其实逃避也是一种比较轻松的方法,并不可耻。希望大家的生日都能正常唱生日快乐歌。
主题比较沉重,反思1982年危地马拉军政府的一场对人民的大屠杀。可是发生在一个南美小国的历史,又有几个人记得呢?如此偏门的电影,也算是了解一下这个陌生国家吧。起码他们的人民可以记忆可以反思,不让历史重演。
把个体错误的记忆,强烈带入替他人寻找记忆的工作,因此发展出故事,这样的剧作触发点非常不错,发展的也极其克制,动人。我也在危地马拉城,跟随过一个NGO组织的老太太,去打酱油地看过原住民现实问题,因此有那么点代入感
很伤感
3.5。像纪实文学,母亲的群像或许是那段历史最好的注解。-¿Tengo sus ojos? -Tienes su mirada.-¿Tengo su boca? -Hablas como él.-¿Soy como él? -Tienes su esfuerzo.
危地马拉周渝民表现出色
标记
以危地马拉军政府大屠杀为背景,通过一个娃娃脸法医对亡父骸骨的寻找,讲述入土为安的执念故事。前半部分一般,金摄像机奖估计是给了最后20分钟的反转~
时隔五年才在英国上映,不知道是否和当下发生的事件有关。但电影对这次屠杀的处理完全没有重量,影像迟钝,无法感知。
完全没看介绍,还以为是印度片,开头半小时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走错片场了。短小有力,非常震撼。一段对我们来说如此陌生的历史,那些奶奶面对镜头的时候,好像是年迈的中韩慰安妇奶奶。正如我在釜山参观慰安妇纪念展时所留下的留言:女性受难的历史需要被铭记!10.13@PYIFF第二部(不知道为啥有些人连78分钟不看手机都忍不了,频频掏出手机刷朋友圈,也是中国观影特色了,起码在釜山没遇到过,呵呵)
#locarno77补片04/ 2.5 有些单薄了,议题价值更大些,导演创作的目的应该更多是进行记录
轉型正義/以克制的鏡頭語言凝視歷史的傷痕。
失语状态的镜头太震撼了,历史和生活在个体上烙下的印记,有些事情发生了就永远不会过去。3.5
看过留痕
最后突如其来的母子情表现和对父亲的怀念与爱的告白实在太感动了。
那些捍卫生存和灭亡的人性,变成了挖骨灼心的刺痛。前半段对证词形容有多过度,最后还行吧
第一部危地马拉电影,地理盲之前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名字。导演映后普及了82-83年的战争背景,他更喜欢看到观众的脸,一如影片中对人的关怀。我的理解更像是内部的“慰安妇”,处理方式很特别,几乎没有戏剧冲突,寡淡如水,却在最后充满无力。战后创伤,寻父不得,无法缅怀的痛苦,诉说过往刹那直面生活的勇气。戛纳金摄影机。
影片结束西班牙观众给了很久的掌声,导演感动得流泪,珍视电影、珍视历史、珍视受害者,是可贵的创作者。但是剧本和表达方式着实一般了…
PYIFF 戛纳最佳处女作,扎扎实实,现实意义超越影像愉悦本身,感觉上更贴近纪录片。低沉的深棕色的基调贯穿始终,到最后母子相依时情绪有力地流淌出来,很能将人带入。真相时刻轻如鸿毛又让人心惊,而聚会中国际歌响起的那刻直接汗毛倒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