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马达加斯加》很久了,偶然的机会又重看了一遍。
忍不住就像说两句。
两遍过去,印象最深的还是童话故事里的生命等级。
还记得看《狮子王》的时候,我就是憋着劲等着看丛林法则下小狮子如何面对本来应该是食物的朋友们。
结果制作人员以对狮子来讲近乎残忍的手法--让狮子吃植物和虫子--假装不经意的避开这个问题。
虽然小朋友们可以继续保有一种梦想,但却令我很是失望。
《马达加斯加》几乎直面了这个问题,回到原始森林里的狮子在饥饿下恢复了野性,差点把最好的朋友吃掉。
但是世界和谐的梦想还是要延续的,于是接下来峰回路转,只有让一直没说过话的鱼类做出点牺牲了--由最聪明的企鹅给狮子王献上了丰盛的生鱼片。
说什么好呢?
丛林法则下的弱肉强食本是几亿年来生命的存在意义。
但我们不愿面对,尽管人类做出过更残忍的针对生命的暴行,但我们还是要给孩子们编制一个真善美统一的完美故事。
于是我们就把生命划分了微妙的等级,以一个递进的次序来构建和谐。
完整的和谐固然好,但不得已时就慢慢牺牲,比如先牺牲掉植物,很少有童话电影里考虑过那些被吃掉的植物原本也可以做朋友,也会有于我们相近的感情;然后我们需要的时候又开始牺牲掉昆虫,然后似乎就是海洋生物了,再接着鸟类可能比哺乳动物牺牲得要干脆一点,当然最后的才是人类,但人类的的等级似乎更多...其实我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让所有的生命和谐平等,只是隐约的有一点希望:在我们逐次牺牲掉别的生命的时候不要总是那么的下意识,或者可以有一点点愧疚--尽管这还不是足够。
原写于2007年1月12日
一次在复旦哲学系图书馆看雅思贝斯的《时代的精神状况》,在一章的结束处有人用铅笔写了以下的一段文字:“《马达加斯加》包含了现代人所面临的困境的隐喻:即在我们作为个体的每个人都无法摆脱时代性因素的前提下,生活的愈加幸福也就意味着越加被规训的秩序化。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自由随之而来的是人踏入未知的完全陌生的领域。
以及自我对可能伴随而来的险境的完全的承担。
这是在启蒙运动时就已经意识到的问题。
不过今天要反思的是人在秩序化下对于时代合法性的不自觉的维护。
这使得意识形态的统治比在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变得更具伪装性,也更易施展其作用。
在今天,意识形态已不再是恶言厉色的宣讲、恐吓或是命令,而是向你提供“幸福”的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后现代思想家如此一致的强调差异性。
电影用四只公园里的动物映射了人的状态,在现代社会里,人才是公园里的动物,各个井然有序的政治、经济、乃至教育学术机构等,不过是人类的高级公园。
那个走路还迈着碎步、弓着背的老太太正是现代社会得以涌起的时代精神的化身,而对一切自然对象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被动的听天由命,而是主动的征服,一切都应该为我所用,听命于我,哪怕是强大的百兽之王狮子。
这在电影的第二部表现的淋漓尽致。
”回来后就下载了这部电影,很好奇一部动画片能有如此的深度。
看完后才知道,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笑声中度过,四个动物的奇遇中各种搞笑,而没有时间来真的让这些角色有什么蜕变。
或许在影院看过此片的人,很少会想到这片子和现代性的关联吧,编剧把这些情怀埋在幽默和搞笑中,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拍一部就是为了情怀的片子。
也许我是第一个反面意见的人。
不喜欢把动画稿这么多深刻的寓意在里面,关于狮子吃斑马的设计,更是糟透了。
要么就童话般,狮子和斑马是好朋友;要不就现实些,这样变来变去会把小朋友搞糊涂di。
吸引我的最初是影片的名字,非洲第一大岛,世界第四大岛,五音节的词呵呵,很有意思,一如老友记里rose给长颈鹿的配音。
我喜欢那四只企鹅,又是企鹅。
才看完《帝企鹅日记》,不过这四只很诡异,恶搞,感觉出场风格像谍中谍,全能特工。
mort,一只小狐猴,只有一颗门牙,大眼睛抱着像松鼠一样的大毛尾巴,哭起来很可爱。
在狮子的大嘴面前,楚楚可怜的惹人爱。
http://www.douban.com/people/smallsmile
好看极了!
btw, 我一直觉得david schwimmer长得像某种动物... 看完马达加斯加才知道,那就是长颈鹿没错了 :Dbtw, 还没看过的豆子们请一定要看原音版本,口音是一大亮点
电影里展现的都是一些动物,它们和人类一样,有亲情、友情、爱情,也有快乐、忧伤和愤怒。
艾力克斯是“纽约之王”,它是一个活泼可爱、讲义气的狮子,它结识的几个好朋友,有斑马马蒂、河马格罗利亚、长颈鹿迈尔曼。
艾力克斯遭到狮子马昆卡的算计,它的父亲为了保护儿子一怒之下把“草原之王”王权扔了,给马昆卡当上狮子王。
艾力克斯为了要回荣誉,就在大地干旱的时候,它和马蒂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水源的问题解决了。
这时候,动物们都有水喝了,大家都很感激它,被它的勇敢精神深深感动。
虽然它是舞王,不是武王,但是动物们都大声呼吁它就是狮子王!
The reasons why I like Madagascar and the reason why i dont胡缠 @ 2005-07-20 12:53--taking place in New York--even in Central Park(Central Zoo, more specifically)--not only the giraffe having Ross's voice but acting just like him in "Friends"--the lion king Alex being the twin of my anti-virus software Rising's guardian who's snoring on my screen;--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ts bearing the same theme with this very blog(my old bolg which had a name:the summer time in the zoo)And reasons why I don't--It just didn't work as a movie.
在这部电影中,电影制作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野生动物和美丽风景的神奇非洲,视觉效果相当不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迪斯尼的動畫重視的是友誼.不管發生甚麼困難,也不能丟下朋友.動物們的歷險已經開始了,一起冒險去.一心想越狱的企鹅, 想投身荒野的班马, 安于现状喜欢做明星的狮子, 很鬼马很搞笑!
凶悍的百兽之王狮子亚利克斯(本·史蒂勒),在这里却成了纽约中央公园中的娱乐名人,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观赏 游玩。
不过,他在这里的生活却也丰富多彩,至少和几位好友的相处是其每天最兴奋的事情。
斑马马蒂(克里斯·洛克)、长颈鹿麦尔曼(大卫·休默)以及胖河马格洛丽亚(亚达·萍科特·史密斯)都是些性格开朗,能说会闹的好伙伴。
这几个家伙在这里过着好吃好喝,幸福自在的生活,对非洲故乡的怀念早已变成盘中的美食被消化殆尽了。
因为,在这里,有整日充斥着耳阔的欢呼崇拜声,有吃不尽的美食佳肴,有舒适现代的生活环境,甚至在斑马马蒂过生日时,能吃上香甜的奶油蛋糕。
但有一天,马蒂的想法被几个偶然间出现在中央公园里的流浪企鹅所深深地改变了。
马蒂的好奇心也在逐渐地膨胀中驱使着自己最终作出了寻找故乡、以及进行探险“新世界”的决定。
“隆重”的生日过后,几个好朋友正在各自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带给他们的一切。
然 而,好友马蒂却在这个幸福的夜晚之后不翼的消失了。
亚利克斯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欲寻回好友,然而,他们逃出中央公园的遭遇却不令人满意,第一次的失败过后,第二次的伟大尝试很快就到来了,而这一次,他们更是来到了开往遥远的非洲家园的轮船上。
此时,四位好友 再度团聚。
但他们发现,他们脚下已经不再是繁华的纽约城了,而是遥远的马达加斯加岛……
电影的主题实际上是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矛盾,而且压根没解决,最后的解决方式是借用水生动物。
难道鱼的命就不是命,就因为在本片里鱼不会说话,就低人一等,和企鹅狮子斑马不是一个层面的生物?
次要矛盾在于,斑马想要冒险想回归大自然,而狮子习惯于动物园的稳定生活。
但两人是朋友,四人一起长大,他们有相同的过去,彼此互相了解。
企鹅在情节推动上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想回南极所以给了斑马念头,四人被抓时也是企鹅占领了轮船使四人漂流,最后还是企鹅成为了对抗长尾狸猫的主要战力。
而戏份稍弱的猴子只有部分搞笑功能。
总结:本片是世间罕见的儿童教育片,处于相同地位的可能只有《冰川时代》。
建议带着四五岁的孩子一起观看。
食肉动物alex在这个组合里真的很奇怪,美国式的幻想故事总是这样
初中毕业暑假,在雨宝家睡着了。
可以让那四只企鹅当主角
不推荐 比很多动画差很多
逃出动物园还是很好玩儿的。到第二部就差强人意了。不是说不好,看看是不错,但看过的好的动画多了。这个真的只是看看而已。
第一部的画风很凌厉,我不太喜欢,而且记得当时何炅的配音也很尴尬。
很沉默的从头看到尾,不明白哪好看了。。。= =
技术还行。但是剧情,配乐,笑点都好无聊。
其实偶喜欢的是四只企鹅~
你喜欢斑马,我喜欢企鹅
我真的是看不下去诶。
在哪看的来的,好像是英语听力课上看的
呕血推荐~国王是印度口音,笑死!
不过如此
平庸的好莱坞流水线
别瞪我,保持童心又不是什么坏事~
梦工厂出的动画,除了《功夫熊猫》系列之外真没有我喜欢的……
好有一群辨识度的配音,每次弱鸡Giraffe开口我脑海都浮现出Ross在喊pivot!
各种吐槽点啊,胡猴国王操一口标准的法式贵族英语,狮子王,还有Alex被打针后的梦,企鹅们,自由女神像的各种,直升机星星~~~太多了~~~越看越来劲儿
即使搞笑,仍然违反了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狮子在野外,不吃朋友,但是也得吃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