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任性的典型日式父亲,有个精明强势的女儿,还有微笑如清水的儿媳。
没有新鲜事儿,无非是日常生活的家长里短。
但角色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生活化的喜感拿捏精准,才见功力;就算引入寡居老人的社会话题,也控制在家庭喜剧的范围内,不煽情、不过多讨论。
电影中随处可见这种熟悉的“提醒”:送鳗鱼饭的外卖小哥;父亲窘迫时必定大喝一声,然后在楼梯跌倒,更何况,角色本身既有从琐碎生活自然生发的真实感,又有恰到好处的戏剧感。
不寡淡、不过火。
拿捏精准,才能有生活化喜感,信手拈来:一个动情点过后,马上一个喜感包袱甩过来。
这是山田洋次让我看到的生活,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
在没看过家族之苦1的时候,就直接看了2.据说关系不大。
观影前了解到导演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年纪虽然大,还依然拍电影。
故事是从家里的老父亲开车老会磕磕盼盼,家里人希望他上交驾照开始。
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或搞笑或忧伤的故事,最后结尾又回到驾照上。
也许导演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人在到了一定的年纪后,各方面能力都大不如前,可依然不服老,偏要做一些挑战年龄的事。
站在家人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危险的,反对老人的种种叛逆行为。
老人却不顾反对,依然我行我素。
拍的很真实,老年人确实有小孩子不听话的一面,还会一个人跑到阁楼上生气。
又倔强又可爱。
故事的高潮在老父亲的同学在家中突然去世,家里人全都被惊住。
也许是突然间面临这么近距离的死亡,人都无法适从。
但,最后大家一起去送走这位孤寡老人。
人与人间的关系,可近可远。
也许是父母与子女这般亲近的血缘关系,但事实上却如陌生人般冷淡。
也许是素不相识,却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
看完有人在说苦,人与生俱来就是苦的。
这部电影名字虽然用苦字,却并不是都在说苦,接地气的说着每个家庭都会出现的小摩擦小矛盾,夸张搞笑的表情让观者止不住笑出声来。
埋在后面的关于死亡的面对,也是用泪中带笑的程度让大家接受的并不痛苦。
也许到了那个年纪,再来看死亡,亦不是恐惧与逃避。
坦然接受与乐观对待,在每个阶段,面对任何事,是都可以拥有的态度啊。
生活是苦还是乐,这要看你愿意用什么角度与态度接受它,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我看家族系列的顺序是:先看了家族之苦1,然后是2。
再然后才发现家族之苦1中出现的海报,是之前2013年还有的东京家族。
可以有了这个观赏顺序之后,才能发现打磨剧本的厉害。
家族之苦1-2实际上是对东京家族的一个提炼和段位的提升,人物相对东京家族更加鲜活和饱满。
因为除了大儿子家的孩子之外,基本保持了所有的演员团队,所以仔细观赏是能够看得出细节的区别的。
妻夫木聪和苍井优这对角色在家族之苦中相对在东京家族中更加讨观众的喜欢,毕竟颜值高就一定代表心美嘛!
而在早些的东京家族中,木聪的角色实际上是有一些玩世不恭和不靠谱的,苍井优的角色也没有这么完美和女神,更加接近人,时而有些生活家常的小顾虑。
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就是大儿子的角色,在东京家族中是一个医生的角色,冷静工作忙碌,但是轮廓不鲜明,但是到了家族之苦中变成了小自私又懦弱,处处要拜托父亲的影子但是却又其实最像父亲的普通白领之后,角色立刻鲜活了起来。
而父亲的角色在东京家族中有些过于沉默。
而在家族之苦中,结合着小心眼,小碎碎念,儿童般的大男子主义和一些古怪的臭脾气立刻变得鲜活起来了。
当然还有“吃软饭”的女婿,在家族之苦中也立刻形象了起来。
虽然这些都是非常细微的调节,但是有了这些微调之后,才能知道是否更加仔细打磨一个剧本,在同样的演员身上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也决定了家族之苦相比东京家族又高了一个境界。
当然有了这个对比之后,才能自知,能将白开水一样的平凡一家起居生活,拍摄得这么有意思,观影全程无拉进度条,背后的努力有多少。
另外,还有一部倒霉催的中国版的《麻烦家族》,完全是试图一模一样拷贝《家族之苦1》,但是真的是荒腔走板,完全失去了韵味,一点都不像样了。
「這個家庭要四分五裂了!
」平田家的老爸周造在《嫲煩家族2》中再三嘟嚷着,點出了山田洋次的《嫲煩家族》(家族之苦;What a Wonderful Family)系列都以家庭危機為戲劇軸心。
作為「笑聲笑聲滿載溫馨」的喜劇,平田家最後總能解決困難,但山田洋次也藉着喜劇剖析了日本社會和家庭的種種「麻煩」,可不是那麼容易應付的。
《嫲》其實三集都在挑戰傳統男尊女卑的父權制家庭,以喜劇手法揭露齊齊整整、三代同堂的家庭──以及由家庭組成的社會──其實危機四伏。
根據東京理科大學學者荻原佑二的研究,平田家的家庭結構其實一直從日本社會中漸漸淡出。
從二戰後到2015年的日本家庭規模持續收縮,從平均每戶4-5人減少至2-3人;三代同堂家庭從1960年代中的19%持續減少,至2015年低於7%;獨居人口比率則持續上升,至2015年超過25%。
由夫妻/親子兩代組成的核心家庭比例有波幅,大體上持續增長,成為日本家庭的主流型態,佔約60%。
[1]然而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人類學者L. Keith Brown指和美國這類西方社會相比,以「祖父—父親—兒子」為軸心的主幹家庭(stem family)在日本其實仍為平常。
[2]在這種被稱為ie的日本家庭型態中,通常長子是「一家之主」與財產的繼承人,娶妻後仍與父母同住,傳宗接代,在雙親老邁時給予照料;女兒外嫁,幼子則另外成家。
「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亦是ie的規範──正是平田家的模樣。
Ie家庭制度自伊豆時代延續至戰後,主幹家庭這種父系制度在二戰前有相關的戶藉法例(Koseki)規定並鞏固,但戰後相關法例被廢除,現在實際上維持ie模式的家庭越來越少。
[3]Brown亦指出,對於那些視照顧老人為負擔、視家族傳承扼殺個人發展之年輕一代來說,ie這主幹家庭制是早應淘汰的「古老石山」,但仍有長者及知識份子仍視之為代表日本文化的重要傳統。
那麼《嫲》以仍然保持ie格局的平田家為笑料來源,似乎視之為不合時宜的老套事物。
山田洋次也藉電影關懷那些由此「家庭—社會」體制所產生的「邊緣人」,而戲中所呈現的「大男人父親」看來就是這種體制的中心之一,而當他們在喜劇中被描寫為麻煩及笑話的根源時,喜劇便成為了對此體制的評論。
Henri Bergson在Laughter: An Essay on the Meaning of the Comic中指出帶有「僵化」特徵的人物令人發笑,以父親和長子為軸心的ie主幹家庭制已不再被堅守,但周造仍維持着「大男人父親」這種過氣特性,便成為笑柄。
周造第一集令妻子想離婚,第二集則因不認老,逞強駕車又生意外,和家人產生衝突。
因為周造已退休,同住的長子幸之助是當家;他和父親最相像所以也同樣「大男人」、固執、要面子,同樣不懂欣賞妻子的辛勞,因而是家族麻煩之第二大來源,在《嫲煩家族3》中把妻子史枝氣得離家出走。
家庭危機之一:孤獨終老有趣的是……[請按此看全文]
大概是每个男人的人生梦想,家中的贤妻和劝酒的老板娘。
人生之事八九不如意,大概很少有人能找到两者合一的伴侣,这也是人生的矛盾和一些家庭冲突的起源吧。
年轻时操作这个是一个很危险的选择,年近黄昏时,再找这种温馨的晚年,应该几方都可以接受的了吧。
朦胧隐约温婉,如春风拂面。。。
话说老板娘真的好迷人的说,对了很像孟庭苇地说。
日本2017年喜剧《家族之苦2》,导演是86岁高龄的大导演山田洋次。
日本有句老话叫一生悬命,翻译过来就是拼命的意思。
这么大岁数了,还那么拼,让大把虚掷光阴的我实在汗颜。
日本人拍的喜剧也看过不少了,貌似只是生活中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点滴,没有国产喜剧的生动洋溢的喜感,更不用说没心没肺的无厘头了,都说日本人没有幽默感,大概确实吧!
不过,这部剧还是值得一看。
音乐久石让,从配器及作曲风格上,明显与前不久看过的《明月几时有》的节奏近似,片尾一段,让人如躺在一条晃荡前行的小船上,促人奋进。
每次看完他的作品都不禁感叹一句「不愧是山田洋次啊!
」年度最期待的日影,探讨老龄化社会问题又说到了孤独老死这样沉重的话题,却丝毫不沉闷,如同棺材里炸裂的银杏果的梗让人泪眼婆娑后又不禁失笑。
老龄化问题由山田洋次这位「老年人」的视角带出,居然那么有趣。
脑洞大的我想过有一天这么倔强的自己会孤独终老,老无所依。
如果妈妈也不在了,这世界上孤孤单单的留下我一个,最后老去,最后死去,也是无人知晓。
谁也不愿孤独的离开这世界。
人生很长,能有家人陪伴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这是真实存在的持续的幸福。
上个月,姥姥家里失火了。
姥爷去世后,87岁姥姥坚持一个人住。
儿女们每周排班晚上下班后去她家里住,方便照顾她。
那天下午她一个人在家里包饺子,锅里烧着水,结果她就忘记了。
最后厨房烧起来,浓烟滚滚才发现失火了,便民警务站的民警敬职敬责的赶到现场把姥姥和楼上邻居的一对老夫妻都带离现场,扑灭了厨房的火。
这件事情,我们家里舅舅姨姨们就开了个家庭会议,老人白天一个人也是不行的,大部分子女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要上班,请个阿姨照顾她,老人又不肯,怕花钱。
老龄社会问题不是什么很远很没边际的问题,就真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问题。
我们父辈那代人,起码还有很多子女,在老人晚年需要照顾的时候也有更多兄弟姊妹去分担照顾老人的义务,而到了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中年的我们要面对的是照顾两对老人晚年生活的重担。
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需要为事业打拼,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步入中年赚够让自己后半辈子生活无忧的钱,生活也不是纸上谈兵,而真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个中滋味只能自己体会。
家庭是最基础的社会成员的单位组合。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幸福的家庭的幸福都大致相似,但不幸的家庭就各有各的苦恼。
桥爪功老爷子在电影里演的这个倔强又死要面子的老爸最后终于说出一句“你们都是好人,我真幸福啊”,面对孤寂的老同学最后无人送终的无奈,老爷子不要太幸福了。
就算翅膀长硬开始儿子管老子了,这也是甜蜜的约束。
在乎你的人才会违逆你,不会处处都顺着你吖!
笑着面对死亡,这是已经是灰常不容易的事情。
孤独的面对死亡,同样也是不容易、最凄凉的事情。
说起来,参加过很多次葬礼,但都没有电影里破涕为笑的释然,凝重的空气混合着香烛焚烧呛人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来。
都说人越老越惧怕死亡,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亦不例外,实际上孤独比死亡更可怕。
从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孤独的父亲最后黯然的背影,到60年后山田洋次《东京家族》温暖复刻,再到山田致敬自己作品的《家族之苦》系列,老爷子是越来越豁达了,放下内敛克制的情感,用轻松的状态与观者互勉。
上次搭火车回家的时候看的是小偷家族,因此对日本电影有了一定的好感。
这次车上看了这部家族之苦2,一样是日本电影,一样是描写家庭的,一样对人物的感情有这极其细腻的描写。
非常值得欣赏的一部电影。
全篇充满了日式的幽默,各种有趣的桥段充满了影片。
但同时有着深刻的思考,关于家庭,关于社会,关于人生。
是一部有趣又有意义的电影。
影片中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通过一些小小的细节,人物的表情,小动作,说话的先后,每个人的性格就描绘出来了。
各有不同,但也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刻画,有优点有缺点,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影片的发展是由一件事情开始的,老爷子不愿意上缴驾驶证,家人担心他却缺也劝不动他。
影片到了最后,问题也没有解决,但这个时候,观众并不会过分纠结这个问题,因为一个大家庭,人和人之间,必然有差异,必然有矛盾,但只要家人之间是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这就依旧是一个温馨的家庭。
本片片名为家族之苦,表面写的的是苦,实际上展现的却是家人之间温馨的日常。
日本关于家庭的片子貌似挺多的,可能也与日本目前人口负增长有关,政府大力鼓励生育。
就算在现在的中国也有很多的年轻人不太愿意养孩子,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和价值观,这是值得尊重的,但拥有一个大家庭,拥有关心自己的亲人,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身处幸福中的人大部分是感觉不到幸福的,就像你问一个精神病人有精神病吗,得到的回答肯定是没有,幸福是一种唯心的、细碎的、慢慢沁润的、层层叠加的纯粹情感需求,是灵魂的温度欲求,同时也是易逝的,稍不留心就像拂过身体的清风转瞬不见,小日本的这种家庭电影一直都注重慢慢烘托这种细腻温润走心的感觉,影片通过一些不相干的但巧妙安排的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的冲突对立,构图的明亮色彩、有意思的人物对白慢慢融合成一个大的电影主题,观后让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说实话我是被苍井优这个演员吸引进来的,看了半天才发现和苍井空没什么关系,但电影还是挺好的。
影片开始于日本大家庭的一个早晨,老爷子也就是男主和大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还有一个二女儿和一个小儿子,也都结婚成家立业了,面对现代生活的各种压力,大家早起的早起、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大儿媳忙着做早饭照顾家人,老爷子忙着趁早上锻炼身体的时机泡妞,还喷香水,老太太忙着报旅行社到北极看极光,对老爷子无所谓,知道老爷子年龄大了,也干不了什么了,不服老而已。
大儿媳发现老爷子因为年龄大、反应慢又把车刮擦了,十分担心的告诉了大儿子,想让老爷子把驾照注销不要开车了,但由于怕惹老爷子不高兴谁都不敢说,于是决定让妹妹也就是二女儿劝说老爷子上交驾照。
二女儿和女婿商量了半天也不敢说,刚好弟弟也就是老爷子小儿子在家里修理钢琴,于是又把劝说的任务交给了小儿子和小儿媳。
不出意外果然受到了老爷子的强烈反对,一眼就看穿了几个儿子和儿媳的心思,并且坚定的表达了自己必须开车的意愿,还说家里亲情冷冰冰,事情到这也就僵在哪了。
老太太自己去北极旅游看极光,剩下老爷子一个人高兴了,可以无视小辈意见肆无忌惮喝酒、泡妞、会朋友了,开车拉着新结识的红颜高高兴兴去吃天妇罗,路上遇见了30多年没见的同学丸田,同学境遇不太好,70多岁了还在在工地干活,正在吹牛车技好的时候结果一分心出了追尾车祸,幸亏新结识的红颜比较机灵,用现金安抚对方司机并了结了事故。
老爷子通过同学会找到了丸田,拉着丸田在新结识的红颜店里喝酒,回忆过往心里非常高兴,酒也喝的尽兴,天也晚了同学也回不去了,于是邀请丸田在家里留宿,结果同学丸田心脏病发在幸福中死去。
吓坏了第二天要开家庭会劝说老爷子放弃开车的全家人,在如何处理死去的丸田期间又闹了很多笑话。
老爷子决定去殡仪馆料理丸田后事,觉得只有一个人去送行丸田很凄凉,商量来商量去只有小儿子和儿媳愿意陪同,在这一点上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人挺有意思,好像人的生存和死亡只是在世界上不同的环境罢了。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在殡仪馆大家庭的小辈却全都来了,影片至此把所有不相干事情全都汇集到了一个主题,通过在丸田的棺木中倒满白果,火化的时候噼啪乱响这种诙谐的情节安排,用欢乐去送别悲伤也是绝了。
观影结束后心里留下的淡淡温暖犹如冬日阳光。
挺好。
影片前面部分延续第一集的喜剧方式,围绕着不让父亲开车一事,一家子女也是费尽心思。
桥爪功饰演的平田周造老头带着红颜知己想去吃天妇罗的时候碰到了高中同学丸田先生,于是约之开同学会,三人再聚喝小酒,忆往昔峥嵘岁月,酣畅淋漓,深夜陪之回家就寝,第二天发现猝死在老头家中,本来想劝老头放弃开车而聚集在一起的一家子女突然变的凝重了。
固执的平田老头导演一贯的成熟场调,从丸田先生开始本片画风开始变的有点沉重。
从老头叙述中得知丸田人生起伏,也是大起大落,年轻时候世家大族,中年经营房地产遭遇房产泡沫危机而破产,妻子离婚,女儿失联,晚年独居一室,可谓落魄凄凉。
平田家族的人丁兴旺和丸田的老无所依,真是对比鲜明啊。
从平田的叙述中了解丸田年纪大了有个坏处,就是经历的事多,经历的痛苦也会多,如果无处发泄,深藏心里,唯有等时间消化吧。
倘若一生郁郁不得志,更兼之老无所依,就更觉凄凉了。
丸田先生此时遇到了平田老头,后者想方设法为丸田创造快乐,酒馆喝酒时叫老板给足银杏果,银杏果就酒,真是极大满足了多年不得志的丸田啊。
带点回光返照的内心艳羡心里很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吧。
最后一餐能有如此相聚,死后还有好友全家送葬,还有这么多的银杏果,想来丸田先生的应该是很幸福的。
送殡时候,平田带来银杏果陪葬,在火化的时候噼噼啪啪爆了起来,这段带点戏谑的处理,有点调皮,反倒显得豁达。
火化时候的噼噼啪啪对日本的老年化问题和沉重的工作强度,导演几处镜头点到为止,比如儿媳的医院满是病患老人。
儿媳回家看望外婆,妈妈也是只有一人陪伴。
而在丸田猝死之后,平田感慨日本的制度就是让人工作到死啊!
其实是丸田为了尊严拒绝了低保生活,典型的日本人设:死都不给人填麻烦。
反问工作到死的社会私人以为这似乎是导演的意图吧。
劳动强度过大,工作到死似乎是当今日本的常态,导演借机反问一下,这样的社会正常吗?
【老无所依】年轻的时候我们有大把的时光去荒废,沉迷于游戏、酒精、赌博和金钱,死亡终究离我们太远。
随着步入中年(按联合国的定义),随着日渐增长的油腻和功利,随着身体各项功能的日渐下滑,发现死亡是随时会到来的。
这事不着急,到时候想躲也躲不开。
只是想想年轻时候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想法,到了未能如愿,晚年空有悔恨空有不如意,空有孤零零一人的悲凉郁闷,倒难免是让人后怕了。
众生皆苦,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能在美梦中一睡而不再醒来,这大概也是一种恩赐。
【导演的小调皮】死亡是很沉重的事,但山田洋次用一种惯有的手法喜剧化了。
本片中最典型的是在丸田死后的那一段。
一家人先是失措,护士儿媳的确认,派出所片警的滑稽表现,救护车医护人员对家人的询查造成的错位冲突,邻居的观望,鳗鱼饭外卖小哥的夸张反应,这一段几个场景的错位表达中和了丸田死亡的沉重感,增添了不少喜剧化处理方式,真是让人笑中带泪。
导演真是调皮。
最戏谑的是最后一段,当丸田尸体送进去火花的时候,丸田为了逝去的纪念放了满满两大包的银杏果,结果火花的时候噼噼啪啪爆个不停,吓的火化工以为是恐怖袭击呢。
这种现实主义的滑稽桥段,在《家族之苦》第一集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既不是无厘头似的爆笑,又带有日常生活的熟悉感,又不带特别烂俗的煽情方式,如果加点深度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手法就相当高级了。
年近九旬的山田洋次导演真是调皮啊。
一点也不觉得老爷爷可爱,就是个老色批糟老头子,已经看不下去了。
家族之情犹如一盘白果,噼里啪啦炒(吵)过之后,方觉苦中带甜。
对于怕麻烦别人的日本人来说,没有比死在人家家里更麻烦别人的了。好在是高中时候的挚友,才得了一个圆满的结果。然而更多的独居老人呢?唉
导演的人生智慧积淀令人钦佩,几十年的苦辣酸甜与相聚离别,让他在疏解人生的扭结时可以信手拈来般举重若轻,大音希声且炉火纯青。布光令人亲切而舒畅,完全解构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擅用连贯的动作与自然的表情引人发笑,很高级的喜剧表现手法。叙事时的节奏感可以收放自如,以生动的轻松取代戏谑,明明在沉重的时刻却又能无顾忌地笑出来。用故事和电影语言柔和地拨走凝重,把伤感荡漾开,平和地消弥在笑意之间。外面的阳光依旧和煦,拂面的风依然轻柔,紧张的心放下来,苦与乐、美好与否原来就在一念转瞬之间。
魔都电影节第二弹,我对山田大叔真的没有任何抵抗力,笑到飙泪。
实在是太好了。爆开的银杏简直神来之笔。
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倒是家庭之外的孤寡老人让人印象深刻,家庭之伤,老无所依,孤独终老;虽说世事艰难,命运无常,性格使然,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吧。
家长里短还是温情里带点悲伤啊。
山田洋次真的老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让突然的死亡成为家庭片的主题,这家庭片未免也太沉重了。
山田洋次导演那么大岁数用自己喜剧的方式来探讨孤独的老人以及死亡太令人敬畏了,后半段真正的连续哭中带笑,延续上部的一些老梗也恰到好处,遗憾没能见到老人家,希望他能一直拍下去。看完立马去找鳗鱼饭和烤银杏去吃。北影节资料馆首映场。
前面无趣,后面用跳的
遗体火化的部分拍得跟有意思,几十年后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同学朋友一起,又哭又笑告别世界。
つらいな
男尊女卑看不过眼,看着烦。晚年生活的孤独死亡。一个人失败了,但他有什么错呢?
极光,常见于加拿大,阿拉斯加,北欧,冰岛。外表漂亮的人,才利欲熏心。开了18年的车不报废了吗?日本车质量这么好吗?为什么不有话直说呢?非得拐弯抹角、话里藏话、说不清楚。总感觉苍井优像舒淇,尤其是嘴。和家人一起住好麻烦呀,尤其是和老人同居,有些话总是说不清楚,也不方便开口。还是二人世界好呀。佳代年轻的时候应该挺受欢迎的。披萨看起来好好吃,我也想吃。平田史枝真是贤妻良母,是我喜欢的类型。家务活做得很好,对老公、长辈、孩子,无可挑剔,堪称完美,真是居家必备。希望我以后也能娶这样的女人为妻,衣食无忧。
同样是围绕一件矛盾展开,同样是高潮在家庭会议,只不过相比第一部来说,这里的戏剧冲突更刻意,不过平常的小打小闹小温暖依旧打动人心。(对死亡的探讨,这个家庭的年龄问题越来越严峻了)
【北京电影节展映】全球首映场。去年上海电影节看了前作。继承所有演员班底,熟悉而亲切。相比前作婚姻危机的主题,本作虽然继承了喜剧风格,依旧看得全场哈哈大笑。但关于死亡的剧情还是十分沉重。日本独居老人工作的辛勤与死亡的孤独,让人感慨动容,笑中带泪。悲剧中的喜剧,总是比纯喜剧更动人的
苦乐兼悲,人生是也 ~————— 📀 2017·日本【2018年 5月【➊】】【《家族之苦》·系列 第2部 作品】【≈ 113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就是喜欢不起来
如果第一部主线还集中在父母离婚这个“有看点”的线索上,续集前半为何要围绕车钥匙展开毫无必要的矛盾?家人争吵温良恭俭让,我以为看了春晚小品。后半突然变成了面对死亡,影片一分为二图啥?您又不是自然主义。想来想去除了为第三部铺垫也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