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本身能打2.5至3星吧,1星一是为了平衡,二是的确失望太大……说白了就是一个老套到不能再老套的港式武侠片,3D的动画效果还成,但内容老套空洞而且无聊,主题除了开篇就给出来的一句空洞的Inner Peace之外啥也没有。
和1比起来可以说是除了赶上了3D大潮之外没有一丝进步,反而退步不少。
想当初1里面五侠、熊猫和雪豹对决那是实打实的功夫,虽说是天马行空的发挥,但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2里面则完全变成了杂耍,从头到尾透着一股假劲。
其实1最后熊猫悟道后和雪豹最终对决所用的借力打力以柔克刚,已经是太极精髓的完美展现,到了2里面太极反而变成了花拳绣腿,抱着个炮弹凌空36000度转圈,倒像是京剧里的翻跟头花活了。
场面也是大不大小不小的,没有了小场面单打独斗对决的精细绝伦,搞出一堆大炮巨舰来,开起炮来却是零零星星的。
巨舰舰队要的就是万炮齐发的场面,现在却变成了东一炮西一炮,一发一发的给熊猫扔着玩,唯一一个熊猫面对巨舰舰队反弹炮弹的大场面,本应该做的气势蓬勃,却变成了扔球球过家家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失望。
唯一的亮点是孔雀和熊猫单挑对决的几场戏,孔雀的功夫观赏性很不错,可惜都太短,远比不上1里面五侠对雪豹,熊猫对雪豹的那两场精彩,而且孔雀的功夫本就设定的不高,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弱于熊猫,也就没有1里面对决雪豹的刺激感。
从片头到片尾硬生生的插进一堆太极符号,感觉完全是莫名其妙,生硬而又突兀,后来知道导演原来是韩裔,才明白这些生硬的太极符号根本不是要表现中国的太极精神,而是给韩国的国旗太极旗作宣传呐。
中国的太极精神是道法自然,润物无声,而不是整天摇旗呐喊,把个太极图在你眼前晃来晃去的生怕你不知道。
1里面熊猫的悟道才是太极精神的展现,2里面一开场就是个太极图,然后小熊猫师傅就练了套太极拳,整部片子就定了基调,根本就是伪太极。
整部片子除了3D特效技术的展现之外,就是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拍滥了的三流港式武侠片套路,要说功夫片的热血,刺激,场面,远远不如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这样的经典,无论说教还是搞笑都是生硬至极,完全没有了1里面那种自然流畅的感觉。
1看完之后还想再看第二遍,还想和人讨论情节,2看完了就感觉看了个特效杂耍片,根本没有再看一遍或者和人讨论的欲望,也就是中国元素胡乱堆了一堆,太极旗满篇飘,仅此而已。
总的来说,除了3D效果还能凑合看之外,完全是山寨港式武侠的平庸之作,远逊于1的经典之作。
昨天是首日巴黎公映,les halles的ugc里好像在搞华人聚会一样,除了中国电影节之类的活动,这样被同胞前后左右包围着看片的情况真是绝无仅有。
末了还有很多人同我一起坐到最后,看那一个个国语拼法,粤语拼法,韩语拼法的东方姓氏从屏幕中升起来。
原本我真是有点民粹意识的,也不知道是烧得糊涂了,还是某个窍门就被按下去,影院大灯豁然全亮的时候,突的心里也一片开朗——所谓中华,譬如阿波,自己守不住留不下时,索性顺天应命,就扔到历史世界的方舟中,死多少活多少,也是该有此劫,由得去罢。
如果说前篇的阿波只是借中国与功夫做个壳,架上成龙影片的套路当个骨,揉进梦工厂的人设做肉皮,那末本部就是专要给阿波安魂入心了,中国元素不再是不经意间顺手就势的流露,而是存心立意地被安插入各个可装饰的空隙——五阶音乐,水墨图画,城市布局(目测似乎成都,不过四川我只去过这几个地方),生态环境(相比于青城山,到平原就是以鳄鱼、水牛,各种羊为主要居民了),建筑结构,图腾雕案……故事仍然是直线型的故事,只是向古早武侠致敬的气息更浓,在各种插科打诨之间竟露出点“古典”的意思。
上次是“夺取秘籍”,这回是“制霸天下”,我等伴随“sb出品”长大的人看到前面知道后面,竟然一直不腻味——姐姐我果然还一直保有萝莉时的那颗武侠魂啊。
许是同换过导演有关,这一部的各种设定设计,又更多一份“怀旧”(当然只针对中国观众而言,西方观众大约都还觉得挺新鲜的)滋味。
影片中有好几个急拉镜头(尤其是影片结束后那一个拉全景的镜头),那真是“复古”得一塌糊涂,没有几部经典武侠片熏陶还真做不出来。
另外阿波恢复记忆的那一段剪得十分精彩,虽然是面向全年龄偏儿童市场的作品,这里却是毫不含糊的蒙太奇,有关“太极”的大道理一句都没有,当然更没有什么仰天长啸“我好不幸”之类的表白,那一滴水就是过去是伤痛是眼泪,从天上来回地里去,一个轮转间轻轻放下,物我两忘。
草叶微颤时,姐姐的泪腺一瞬间因共振而决堤(Hans Zimmer立功了!
以后不仅武侠片可以由老外拍,由本片的水准来看,就连中国风配乐都完全可以找老外写)可能是前作票房给力,这部片子虽然仍主打儿童市场,并不失时机地科普“母螳螂是会在交配后吃掉配偶”的常识,有些镜头也是只有大人也能领略的趣味——比如阿波与虎妹闹起暧昧来,两只抱过两回,每回鹤兄都下巴坠地,但是第一次用了个很刁的角度,把鹤兄放在角落,镜头放到他背后,给了他的下巴一个角落,此地隐晦,只有大人心照,第二次就把他摆到正面偏中的位置,堂皇皇的拍他下巴跌落的全过程,这里就地道卡通,小孩欢乐。
两次的情境重却不复,照顾周到。
较之前次的勇猛暴烈,这次的大boss走的是阴柔变态路线,他摆出第一个空中亮相pose的时候我莫名其妙竟然想到叶城主。
Shen(不知道中文是哪个字)穿着一身白衣,留两撇八字长须,善用暗器,手执蛇头长枪——各种配合其别扭傲娇的个性,现在中国武侠片都已经不讲究这些了,《功夫熊猫》的剧组里真真有知音啊(扑上抱住泪流ing,你毛的蛇头枪这种东西姐姐有多少年没在屏幕上看过了,好感动!
)。
而且这位配音找的着实合意,照理说这位大叔的音色并不特出,我对他也不是很熟,不至于能听出来,但是Shen在那边练习“幸会啊,熊猫”之类的对白时,加上那个小表情,我心里就嘀咕——该是那位精神障碍人士专业户吧。
结果字幕一上——果然就是Gary Oldman大叔!
大叔GJ!
(两根拇指)以后再看到小说里别扭傲娇精神分裂受,我会自动搭配您的声音了。
虽然我一向乐见梦工厂在处理boss的时候比“真善美”的迪斯尼要来得正常一点(也是因为这个武侠片的套路一般最后是不存在“恕去”结局的,个人造业个人受,出家当和尚去还果报的想法就真的出于老外思路了),不过孔雀城主这种因童年阴影而极尽偏执报复社会的变态傲娇小受是我的死穴,再加上如此动人的身段和Oldman蜀黍的倾情演出(我说蜀黍你是不是模仿错口音了啊,为毛那句“ready”讲得一股咖喱味扑面而来泥?
)最后难免一声叹息——卿本佳人……(等等,我怎么又串去叶城主了!
)神奇五侠与孔雀城主的第一次遭遇战是发生在塔里,这个又比前集有意思了。
塔是东方武打片特有的一个决战地点,各种武侠rpg必备之练级/打怪/决战大boss的地点。
一来塔这个建筑由浮屠而来,里面用来存放灵骨,有“死归”的悲剧感,又有“超脱”之意,如果主角不是挂点在里面,出来之后必是脱胎换骨(跟掉下悬崖的情节可搭配使用),二来这是个密闭空间,水平上的腾挪位移有限,而垂直的距离较一般建筑大,方便做出漂亮的武打设计(要跟好的动作指导搭配使用),三个从外形上讲,这东东也难逃“阳具崇拜”的嫌疑,在这里面扑腾一架,比在竹林溪边之类的场所,更显血性阳刚味(一般就跟什么争霸之类的目标搭配使用)。
只可惜这里只是小战,情境没有被运用到十分充足,我看咱们下一部就可以考虑长桥大战神马的……至于3D之类,倒是感觉没差。
正片放映之前有看到Les Contes de la nuit的预告片,反而觉得那个好像更适合3D技术(所以说Michel Ocelot真大神也)。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对上一部印象有些模糊的缘故,感觉上这部的作画更加精致与柔和。
正片前的序幕是用了线画;到回忆的片段似有点水墨的味道;而阿波“悟道”的背景则氤氲葱郁,雨后的泥土气味,湿茫茫的空气扫鼻拂颊。
后来江上一战,阿波和虎妹掉到水里,因两个都是短毛的物种,是以毛都没有塌软,而是油光光的撮着,非常有质感,水气十足。
而在城中的场景则加重了红色调,即使街景也用红灯笼衬得金火感强,真要牵扯起来,倒也是个五行的排法,隐隐的从画风上也有更鲜明的东方味映出。
坐到灯亮的时候,姐姐想通了。
姐姐为我朝动画产业之无能气急败坏了几十年终归是一场空,且不论硬件水平,仅就思想趣味来说,期待我朝在动画领域能有所精进那跟指望我朝男足能世界夺冠一样已经超出科幻范畴直属神话级别了。
在我朝只能拍《宝莲灯》等类动画的前提下,与其敝帚自珍,不如一力把现还残存不多的中华文化传扬出去,由得别人拿去多少是多少,好歹将来让其有个见天日得延传的机会。
是以最后,鞠躬感谢梦工厂做出这一企划,感谢所有为本片出力的东亚裔及西方中国通们。
你们要出续集啊!
第二部的笑点一如第一部那么多,3d的技术比第一部更成熟,场面更宏大,形象更深刻。。。。
但是,故事本身让我觉得很讽刺。
其实这一部里我最喜欢的,是那只白孔雀。
按照俺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将火药的应用从烟花提升到大炮,从冷兵器时代直接跨入热兵器时代,这是多么有创意的发明呀!!!!
然而不过是因为一个预言,不过是因为这只孔雀的爸妈害怕这种强大的力量,于是就对自己的儿子惧怕不已,于是就把自己的儿子驱逐了。。。。。
这是虾米逻辑啊!!!!
难道不应该夸奖儿子的聪明才智,然后教导他武器是双刃剑应该小心谨慎使用么?!!!
白孔雀不仅仅是发明天才,在政治上也有远见,知道危险要掐灭在萌芽状态,先把熊猫给干掉。
奈何手段的确不够高明,做得太明显了,所以被爸妈抓住了,然后被驱逐了。
站在现代人角度当然我们不同意灭族这种血腥做法,但是放眼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哪个的王座下面没有累累白骨啊。
而且若是没有哪个狗屁的预言,白孔雀至于去打熊猫么?
结果更讽刺,首先,准备用热武器一统中原的白孔雀成了反派角色——好吧,由于在故事中该君除了狗血的身世,性格已经被塑造得有点BT了,所以大家可能觉得由于其灭族在前,说谎话打击熊猫在后,应该得到制裁——但是,统一天下难道不是我们历史书上对基本上所有明君评论的一个明显的指标么?
难道这样引领中原走入热武器和统一时代的白孔雀不值得俺们思考和佩服么?
当然,一统天下和穷兵黩武之间的程度必须把握住,但是这样一竿子把白孔雀打成完全反派真是让人心伤。
更讽刺的是,由于熊猫阿宝领悟了太极的力量,所以大炮和坚船被打败了——这让我们回想了1840年以后的近代史,历史上多么血腥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就算我们有白莲教,有义和团,有太极拳,中国的大门不还是被坚船利炮给轰开了么?
那么这个故事本身,到底是给中国人惨淡的历史蒙上漂亮的画布,还是从深层次讽刺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中国一直引以自傲的功夫呢?
不过动漫本身也许只是引人发笑罢了,所以很可能只是我想得太多。
不过,我是真的为那只聪明的有发明天赋有远见的白孔雀不值,被父母驱逐就够悲惨了,十几年卧薪尝胆后好不容易卷土重来,却被开了金手指的熊猫给打败了。
可怜。。。。
不知道后面几部这位孔雀王子的形象还会被抹黑到什么程度,在其没有完全成为超级邪恶大反派之前我想为他正正形象,这孩子本来可以成长为一代优秀领导人,带领人民进行跨时代的发展进步,但是由于一个预言被生生扭曲了。
所以其实熊猫2的剧情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就是一段预言引发的惨案呐。。。。
Warning: 这是一个彻底纯粹的剧透贴,没有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请不要往下看!
编剧组第1集时就已经想到第5集了。
以下剧情是由我一个在好莱坞“梦工厂”编剧组做实习编剧的线人透露的情报。
她也是因为对中国文化精通才被招进来的,可见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尽管没有细节方面的剧透,整个故事框架已经在拍第1集时就已经构思好了。
至于能不能拍到第5集,还要票房说了算。
第一集:阿宝的爸爸是只鹅,熊猫不明身世。
第二集:阿宝其实是被鹅捡来的,阿宝的爸爸妈妈当年被坏孔雀追杀,被迫将儿子丢在了逃难的路上。
阿宝打败坏孔雀,领悟到了“以静制动”的武功精髓。
该集透露阿宝的亲生父母尚在人世。
第三集:坏孔雀没有死,一直阻止阿宝去找亲生父母。
原来其父母是武林高手,已经寻觅儿子多年。
由于熊猫爸爸的一个坏徒弟害怕父子相认,会传给阿宝绝世武功,在坏孔雀的教唆下试图杀害阿宝。
熊猫打败坏徒弟,和亲生父母团聚,并获授绝世熊猫功夫。
这一集熊猫和母老虎的暧昧关系开始进一步升级。
第四集:揭开鹅爸爸为什么一直单身的秘密。
原来鹅爸爸当年的女朋友是坏孔雀的妹妹。
两只鸟真心相爱,却被坏孔雀残忍拆散。
这时武林为争夺一武林秘诀互相残杀,熊猫担负起维护武林和平的重任。
出现一只女熊猫,在阿宝和母老虎之间争风吃醋。
该武林秘籍结果只是一个菜谱,结果在鹅爸爸的烧菜的时候,阿宝才领悟出来。
第五集:阿宝帮鹅爸爸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孔雀老婆。
原来狠心的哥哥一直将妹妹囚禁。
阿宝打败了孔雀一心栽培的武林高手,救出孔雀妹妹和鹅爸爸全家团聚!
坏孔雀从妹妹哪里得知了父母一直都是爱他们的真相,顿时情感崩溃,再也无心作恶了。
母老虎原来是拉拉,阿宝和老虎的感情是兄弟情谊。
阿宝和女熊猫坠入爱河并成亲,并接替战斗中牺牲的师傅,继续为捍卫武林正义而奋斗。
两只熊猫生了一大堆小熊猫宝宝,剧终。
答疑:你如果细心就会发现 以后的坏人都不是沈王爷做主角 他只是在幕后指使而已 不会有很多戏份的 (2011-05-28 19:26:52 逆行游侠 这剧透明显扯淡呢嘛!!
至少我知道的官方说法是,功夫熊猫的每一集都会有不同的BOSS,不可能一直是沈王爷的)其他反派其实还在设计过程中,还没有定吧。
2011-06-07 21:43:59 左旋右转凹凸曼 (地球人,说话注意点!
)楼主没有扯出其他的反派形象我比较失望。
因为孔雀延续四集并不服众啊。
第2集透露坏孔雀是因为童年没有得到家庭温暖才去做恶的。
(2011-05-27 22:55:35 林川™|你说我戒烟你就嫁给我坏孔雀从妹妹哪里得知了父母一直都是爱他们的真相,顿时情感崩溃,再也无心作恶了。
=============咋回事?
没扯圆啊 )请注意,丢阿宝的是熊猫妈妈,而不是父亲。
那些狼来屠杀熊猫村的时候,熊猫爸爸刚好有事不在村子里。
虽然我是说了父母都是武林高手,其实我就是指父亲,因为英文“parent”不分男女的,算是我翻译有误吧。
而且孔雀屠杀熊猫村也没有自己亲自出马,只要一些手下的土狼就行了。
(2011-06-05 10:00:18 Ature有一个很明显的bug啊 如果阿宝的父母是你说的武林高手的的话 至于当时被追杀成那个样子啊 至于把自己的孩子扔了啊 不可能吗这 而且你还说父母传授阿宝绝世武功 在第二集里阿宝的武功就已经十分厉害了 光以静制动就很厉害 能打败孔雀了 你说的不会是你自己编的吧?这么明显的漏洞。。。
)这个应该会表达的很隐晦吧。
毕竟是动画片,不会搞得太成人化的。
只要把母老虎表现的很男人化就可以了2011-05-31 10:46:55 R没说明白啊!!
怎么发现母老虎是拉拉的?
难道她最后和蛇搞起来了???
后续:感谢各位网友关注,该贴已被各大网站报道http://ent.people.com.cn/GB/14859826.htmlhttp://ent.163.com/11/0609/08/763HNKRA000300B1.html但是报道明显有曲解原帖的地方,比如把熊猫爸爸的徒弟说成阿宝的徒弟,还有把鹅爸爸说成鸭爸爸等,希望网友明辨。
评分:四星3D效果评价:真3D推荐观影位置: 前八排中央推荐观影场所:影院有片尾彩蛋!!!
(阿宝生父出现,有的地区是安排在片尾,有的地区是安排在字幕结束之后。
)少有片子的续集能超脱于第一季。
但是《功夫熊猫》是其中的一个例外。
第一季中稀松平常的动画场面在第二季中有了质的改善。
美轮美奂的场景画面,尤其是3D效果,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而且这种仙境是地道的中国式仙境。
飘渺的云雾,青翠的峰峦,遥望远方的世外高人,都能让你看到张纪中系列武侠片的影子。
那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香港古装电影的风格,清新明亮的风景展示,让国人对江山如此多娇而自豪。
在城市画面中,却有很强烈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风格。
繁华的东方古城,高耸入云的皇宫通天塔,是不是想起了《通天帝国》里的那座耸立的观音像——通天浮屠?
没错,就是那样!
倘若把塔换成观音像,几乎就是一模一样的古城繁华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含弘光大的长安城,曼宇疏楹的汴梁城,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城,交融在一起,就成了影片中的宫门城。
大哉,宫门城!
阿宝和虎鹤猴蛇螳螂五侠的形象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我们在这里重点说下大反派沈王爷的的造型设计。
沈王爷是只白色孔雀。
身着素白华服。
颇有白衣卿相的风采。
令人惊艳的是他第一次孔雀开屏的一刹那间,羽毛上鲜红的“眼睛”在一袭白服的衬托下,令人炫目。
这是一场视听盛宴,真人版的武侠片中你绝对看不到如此绚丽的画面。
即使是普通的炮弹都被设计出烟花绽放般且美轮美奂的特效。
我们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指责这部影片的画面效果?
几天前,在下随爱人在影院观看了《功夫熊猫2》,除了大声地笑,无声地流泪,更多的是思考——思考该片对于“中国文化”四字的诠释。
为什么美国人演绎的中国故事,其内涵比中国人自己理解得还要深刻?
为什么如此俗套的情节,却能得到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钱锺书的《围城》有过这样的描述,一些中文专业的国人,大学毕业后出国留洋读硕或是读博,专业依旧是中文。
——为什么中国人要去别国学中文。
这段描述在小说中有些调侃讽刺的味道。
当然,讽刺是钱老的习惯了,学问做得越久、越深,就越发得看不起其他人在其领域所犯的错误。
好比圆周率——当你研究到3.14时,对于认为π等于3的人或许还不介意;当你研究到3. 1415926时,态度可能就有了变化;随着你研究到小数点后100多位,突然有个人站在广场大喊“我终于推算出π就等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了”,你会如何?
(当然,我并不是想说中国传统文化对比其他国家就如此优越,但至少曾经无愧“世界文明古国”这一称号。
)现在的我们,整日寻找、挖掘别国身上有关中国文化的影子,把韩国文化、日本文化当作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分支,嘲笑欧洲文明茹毛饮血,嘲笑美国历史沉淀单薄。
最后,在文化推动上视自己为宗主并乐此不疲的自以为是,认为小数点后的数字能无限拓展下去,永远体现我们的优越性。
但不知何时,当我们回顾中国历史这辆马车时,多少人装作一副颇为惊讶的表情,小声地议论着——那些我们引以为傲,让我们藐视世界的“中华文明”,竟然随着车轮,一路被我们有组织、有纪律地抛弃着。
——最后,我们居然无耻地用一个词来为之搪塞——融合。
好吧,我们讲究融合,文化不例外。
无论是看待外族文化或是外来文化,有个短句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那么,在我们“取精”的同时,难道一定要“去糟”吗?
好吧,去吧!
但为什么我们去“外”的“糟”,却连并我们自己的“糟”也一同阉割了?
深究下去,什么叫精华?
什么叫糟粕?
谁来定义文化的精与糟?
我们无限筛选好与坏的结果,就是让这辆马车负载的量越来越少,然后继续越来越少!
那些我们保留了的精华,难道真的是精华吗,郭德纲有句话——“传统相声总共有1000多段儿,经过我们演员这些年不断地努力吧,到现在,剩下200多段儿”。
如果钱老还活在当下,还会嘲笑那些出国学习中国文化的学子们吗?
原本,在下想写篇轻松一些的影评,秉承娱乐至死的原则,跟大家讨论下笑料啊,八卦下熊虎恋啊,推测下浣熊师傅究竟跟流星鳄与风暴牛说了啥让他们重拾信心的等等。
但是关于“文化”的思考让在下一直耿耿于怀、不吐不快。
好吧,鉴于在下对于“中国文化”某些微不足道领域的一知半解,借《功夫熊猫1、2》、《盖世五侠的秘密》、《感恩节特辑》,让我们浅浅的去翻腾下这一沉重的话题!
人物介绍: Po 熊猫阿宝,在下文中用“阿宝”Ping 鹅平,阿宝养父,在下文中用“鹅爸”Master Shifu 浣熊师父Master Wugui 乌龟大师,在下文中用“龟仙人”Tigress 悍娇虎,在下文中用“虎妞”Monkey 猴王Mantis 快螳螂,在下文中用“螳螂”Viper 俏小龙,(话说上影的翻译中在下最喜欢这个名称,中国人自古就称呼蛇为小龙),在下文中用“小龙”Crane 灵鹤Tailang 大龙(太郎),在下文中用“太郎”Lord Shen 沈王爷,在下文中用“白孔雀”Soothsayer 羊仙姑一、关于理念1、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子欲求之,反疏之远也在下寻求过这句话的典,未能如愿。
“它”极有可能是美国人理解的——含有“中国文化”的理念。
从字面上看类似“混沌理论”,意为结局不可更改,但在下觉得,这句话不是“宿命”说。
先说说这部片子对于“宿命”的态度。
在《1》中,鹅爸与阿宝谈论“面条梦”,鹅爸的父亲经营面馆,鹅爸理所当然的子承父业,对于自己的梦想,鹅爸说:“当我年轻时,曾经疯狂地想去学做豆腐” 但当阿宝问鹅爸为什么放弃,鹅爸流露出悲伤的表情,并掩饰道:“你能想象我做豆腐时的样子吗?
人各有宿命”。
然后在《2》中,我们就知道了,面馆的招牌菜有了豆腐。
主题很明显反宿命,那怎么去解读这句话?
听到龟仙人的预言,浣熊师父派人去告之狱卒加强防守,那一片羽毛却帮助了太郎越狱;听到羊仙姑的寓言,白孔雀洗劫熊猫村,却促成了与阿宝的相遇。
观影时,在下看到这些情节,首先认为——“预言”都是倒霉催的,这是宿命,不可避免。
但随后,在下深入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些个“果”,都是“预言”的“因”吗?
不是,“因”是之后的“做为”,没有这些“做为”,“果”未必。
也就是说,解读这句话应该是这么个意思——你想规避某个事件,但由于你选择了错误的行为,反而更早的促成了事件的发生。
我们用“塞翁失马”去解释这句话得到的是“福祸不可预知”——当我们盲目追求事物的某个结果,可能会得到另一个结果。
那么,难道意思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坐着等吗?
龟仙人给了我们答案——作好我们能预知的——“种下桃核,长成桃树”。
这一点类似马克思《资本论》中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怎么分辨事物中我们能预知的部分?
龟仙人又告诉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
2、内心的平静和白居易的“心如止水”一个意思。
首先说明这条理论不是我国独有的,道教的“清静”与佛教的“平静”都是追求自身不被世俗影响。
两者都是公元前6世纪创立学说,很难说谁影响了谁。
保持内心的平静,也就是保持冷静的情绪,不被任何事物影响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付诸于行动,它才是上述“子欲避之,反促遇之”的解答。
只有当我们看清事物的真相,才能分析出解决事物的方法,才能避免“反促遇之”。
这条理论几乎贯穿了《2》整部影片,它的意义也不单单是回答“塞翁失马”,如果说《1》的主题是“励志”,那《2》的内心平静宣扬的是“博爱”。
阿宝面对灭族之仇,也没有对白孔雀泄私愤,恰恰是因为他做到了“平静”,没有被仇恨影响情绪,也能说明这是一部不宣扬复仇的片子,与墨子“大爱”的思想吻合。
当然了,把墨子硬拖出来比较牵强,美国人信奉基督教居多,其教义也是宣扬“博爱”主义,主张宽恕。
(反正别提孔丘大人的“以德报怨”,这断章取义了,人家夫子后面还有半句,叫“何以报德?
”)继续我们的平静之旅——学武是为了什么?
按照古人的理念,学武应该是修身养性。
修身自然是强化身体机能,养性指得就是追求“内心的平静”。
《不射之射》中的纪昌学艺的故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纪昌学艺后,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但却秉性大改。
在人们眼中,他温和慈祥、与世无争,再也无心在众人面前炫耀 ,甚至已经不认识弓为何物。
我们批判过老子的无为,认为古人骨子里缺乏竞争意识,过于与世无争——这是事实不假,但我们不能武断的只看结果,要分析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在下的观点——错的不是古人,错的是现在的我们。
曾经,社会普遍的人生观就是提高自身修养。
无论是学武、学箭、学音乐、学美术,这些武、箭、音乐、美术等等仅仅是达到认识自己、认识事物的跳板,它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就是我们曾经宣扬的内心平静、于世无争。
——你看重梅兰芳的艺术造诣还是他的艺德、他的为人?
——就是这个道理。
而现在的我们错了,或者说现在的中国错了,多少人像太郎一样在盲目追求着本应为跳板的事物,而忽略了真正的目的。
为了所谓的“目的”不择手段、不择方法,在追逐的过程中痛苦煎熬,在到得后又茫然若失。
为什么会痛苦?
为什么会茫然?
——因为追求错了,我们这群白痴。
龟仙人为什么没有认同太郎,他认为太郎对神龙卷轴充满了执念,而忘却了目的。
“我要得到神龙卷轴。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
”“去你大爷的。
”龟仙人为什么没有将神龙大侠指定给盖世五侠?
他认为浣熊师父也错了,在浣熊师父尚未明白什么是“内心的平静”前,所教导出的五位武功高手,和太郎没有质的区别。
“我们要得到神龙卷轴”“为什么?
”“为了阻止太郎”。
“去太郎他大爷的”。
浣熊师父从什么时候认为阿宝可以出师了?
——阿宝说“我不饿”。
关于浣熊师父的教育方法我们后面讨论,这里单单解释下这句点睛之笔——“我不饿”。
别人学武的跳板大多都是“武”本身,而阿宝学武的跳板却是食物——为了能吃上饭。
况且,这个“为了能吃上饭”,在他刚开始接触“武”时,还不是跳板,而是目的;当他把包子扔给浣熊师父手中时,他已经不把食物当作习武的目的了,虽然离“内心的平静”还很远,但至少他明白了他的“目的”仅仅是“跳板”。
(当我们挣钱不再是为了防老,防病,防子女上学、结婚、生子,防没有住所等等,相信我们会追求内心平静的。
那么就请某组织解决下老无所依、病无钱医、学费贵、结婚要房、要车的习俗、房屋70年所得等等社会问题。
)3、相信自己没有秘密配方,汤也美味无比,人的潜能都是从自我肯定上挖掘的。
神龙卷轴其实就是一面镜子而已,只有自信的人会明白,这个小伎俩类似你追求一个女孩,问她“想不想看一下我喜欢的人照片”——然后你递给她神龙卷轴。
影片使用这个手法,也能说明——除了内心平静,一切目的皆为跳板。
回头想想《1》中的至尊招式——无虚指。
说其至尊,因为影片中没有这一招的画面,我们仅仅看到阿宝和太郎对这一招显露出的惊恐的表情。
在下的理解中,根本没有无虚指,和秘密配方的面汤是一样的。
太郎在看到神龙卷轴后,被自信的阿宝,单单用语言的震慑,就吓晕了。
高手对决,精神上强势的一方决定胜局。
二、关于教育——影片狠狠的讽刺了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
1、因才施教关于中国现在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我们不用讨论了,路人皆知。
“因才施教”一直是我们的理论,到现在全世界都是这么个做法,我们却摒弃了。
浣熊师父训练盖世五侠的激励手法,和他训练太郎的手法是一样——神龙卷轴。
当他听从了乌龟大师的遗训,但对于阿宝苦于无从下手时,他发现了阿宝的潜能,改变了激励手法,以食物为饵。
对于在孤儿院的虎妞,浣熊师父却教育她学会“收敛”——自如的运用自身的力量。
从这两个成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当一名好老师要——先了解你的学生,才能做到因才施教。
这句话送给天下同行共勉之。
2、成功不用复制灵蛇一族都是依靠毒牙作为保卫村落的武器,俏小龙却没长牙齿,小龙的父亲为此伤心欲绝。
当坚硬的盔甲阻挡了灵蛇大师的毒牙,救父心切的小龙利用灵活柔软的舞蹈战胜了敌人时,灵蛇大师发现了他的错误。
这描写的正是全中国的父母,一直都以自身的“经验”去告戒子女,以自身的优点去要求子女,希望子女继承衣钵。
鹅爸继承他父亲,鹅爸父亲继承鹅爸爷爷,世世代代做着面条梦,鹅爸的豆腐梦也被他父亲的淳淳教导磨灭了。
影片的观点是:1、不要过分依靠自身的优势。
2、你的成功不一定适合别人,所以不必强制别人走你的道路。
3、关于成功的捷径成功没有捷径——这是美国人普遍的观点,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该来的总会来的。
回头看看阿宝的经历——短时间就成为神龙大侠了,盖世五侠十几年都不如阿宝几个月?
影片想表达什么?
如果说影片是为了迎合现在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捷径”情节,在下对梦工厂这个做法不赞同。
在时下中国这个浮躁的环境,我们确确实实都有着“捷径”情节,各行各业都存在,一切为了“目的”不择的“手段”都是所谓的捷径,不细数了。
但在下想,影片并不倡导“捷径”,——看了《2》之后,在下更加确定了这个想法。
在《2》中,阿宝并不比虎妞强,可以说完全不是对手,那为什么《1》中阿宝能打败太郎呢?
要知道五侠一起上也不是太郎的对手啊!
龟仙人打败太郎时用的是“点穴”,(没注意的同学重新看看电影),太郎打败盖世五侠时候用的也是“点穴”,但这一手法太郎用在阿宝身上却是给阿宝挠痒痒。
阿宝是太郎的克星,或者是“点穴”手法的克星——太胖了,导致无法准确找到穴位。
(螳螂在给阿宝点穴时就说明了)从另一角度上讲,羊仙姑的造诣比太郎和螳螂要高明的多。
另外,龟仙人选择神龙大侠时,从天而降的阿宝摔到龟仙人面前,仙人曰“太有意思了”。
龟仙人啥意思?
——从那么高地方摔下来,还没什么大碍,这是一不可多得的肉盾啊,对于硬派功夫的太郎来说,削弱其攻击力,点穴还下不去手。
不选他选谁啊?
在下的理解中,阿宝的成功不是捷径,也不是巧合,阿宝也付出了惊人的努力——能从浣熊师父手里抢过个包子!
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太郎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浣熊师父。
白孔雀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他父母。
同样是被领养,为什么太郎的性格和阿宝的性格截然相反。
什么是溺爱,1、过于袒护孩子,认为孩子永远没有错误。
2、即便发现孩子的错误,没有纠正。
3、发现孩子的问题,不纠正反而纵容他越走越远。
(药家鑫,下次投胎谨慎点。
)早期的浣熊师父发现了太郎的问题,没有去纠正,导致太郎认为学武就是为了神龙卷轴,当他得不到神龙卷轴时,反过来怨恨浣熊师父没有帮助他达成目标。
我们从太郎怨恨的角度来分析——怨恨父亲没有帮他,那么说明之前浣熊师父一直在帮他,一直在满足他的各种需求。
(道理很简单,当你看到某个墙角写着——此处不得倒垃圾,那么说明以前这里一直有垃圾。
)也可以说明,太郎从来没有经历过失败,也不会处理失败后的情绪。
再看白孔雀,当他父母看到白孔雀整日研究烟火,打算运用到武器上面,逐渐显露出征服欲时,他父母怎么做的?
——放逐。
真想替白孔雀抽他爹妈,什么叫放逐?
放逐就是推卸责任啊!
我们当今多少父母发现孩子调皮捣蛋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啊,把他放逐到学校,希望借助老师、环境的力量去纠正孩子的错误,你们这也是推卸责任啊。
你们都不管孩子,还希望有人替你们管,出了问题抨击下学校、抨击下环境、甚至抨击社会,扪心自问你们自己的责任尽付了没?
在下的观点——太郎没错,错在浣熊师父。
白孔雀也没错,错在他爹妈!
三、关于家庭“我喂你,然后给你洗澡,然后再喂你,然后不停的喂你”——鹅爸看阿宝的小眼神,充满温情。
当阿宝亲妈把幼儿阿宝放入菜篓中,那个不舍的眼神,还有阿宝叫的那声——“恩妈”(在下太佩服梦工厂这个细节了,在下也是初为人父,孩子小时候叫妈不是“妈妈”而是“啊妈”或者“恩妈”)——梦工厂的小细节让人感动不已。
如果说这些描写可世界通用的话,那么鹅爸给阿宝准备的远行行李,各种物品,甚至还有鹅爸和阿宝的“照片”。
——这就活脱脱中国特色了!
这正是在下小时候春游、中学远足、上大学、刚上班出差时,爹妈给在下准备的东西——琐碎繁重里全是关心!
梦工厂为这部片子狠狠研究了一把中国,连中国父母过分保护孩子这一特征都放进了电影。
当然,过分保护不代表溺爱,有关溺爱的定义请参考上文。
当鹅爸说道“他为什么要去拯救中国,他只不过是我儿子啊”——全场泪奔!
在阿宝回忆起儿时后,疑惑“我是谁”,羊仙姑对他说“重要的不是你曾经失去过什么,而是你今后的选择!
”阿宝回忆起他跟鹅爸在一起的时光,然后说“我是阿宝,我需要一顶新帽子。
”——一瞬间解决了亲生父母跟养父的关系,两者不冲突,不要在意“父亲母亲”这个称呼,要在意谁为你付出了爱。
在下在观影前曾跟妻子讨论过这个事情,如果儿子在医院抱错了,不用追究什么,他就是我们的亲儿子。
——所以观影的时候对这一点有着极强的共鸣。
在《感恩节特辑》中,在下仅仅关注了两点:1、鹅爸具有职业操守,为了不能回家过节的人们继续营业。
2、阿宝放弃了重要的武林聚会,选择跟鹅爸一起过节。
——在下实在是看不出来美帝国主义用这些能麻痹中国青少年哪根神经?
全片一点美国影子都看不出来,用的是中国的场景,中国的理念,甚至融入中国人情世故,讲述的是我们早就熟知的道理。
在下从来没把《花木兰》当作中国题材的动画片,虽然它也是梦工厂出品。
在下大学时期的毕业论文《浅谈中国动画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中,引用过《花木兰》的例子。
在下当时的态度就是——这不是中国电影,仅仅是披着中国的皮讲了个美国大兵的故事。
记得答辩时候,导师问在下“在你的理解中,中国的动画片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下回答“不单单是中国的场景、中国人模样的人设就是中国动画,它应该是有着中国的文化理念,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讲述中国人熟知的道理。
”——《功夫熊猫》系列完完全全符合当时在下对于中国动画的定义。
当美国人用中国的文化理念,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讲述中国人熟知的道理时,我们反而将其作视为资本主义的文化侵略。
侵略?
——这明明是美国老师在教中国人学正规的汉字。
好吧,如果这真是一种文化侵略的话,在下乐意当这种侵略的汉奸。
我们曾经的文化就如——π小数点后100多位——但现在早已荡然无存。
如今我们用3,有时候还能用3.15。
当美国人拿着3.1415926呈现给中国人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脸提曾经的后100多位呢?
中国,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3.1415926吗?
你非要在一盘萝卜丝里面吃出肉味,只能说你精分如题。
功夫熊猫2,作为一盘萝卜丝来说,最少值个9分了。
只可惜节奏太强,好多时候感觉透不过气,要是中间若干段落再舒缓一点就更好了。
另外,吐槽两点:第一,很多豆瓣里的影评都是这个套路的:吃了盘萝卜,他说,没有肉味不解馋;吃了碗红烧肥肉,他说,太腻,没有昨天吃过的笋尖那股清香;吃了锅大丰收,他说,太杂乱了,各种食材味道都不纯粹。
要我说,菜都是好菜,一点问题没有。
有问题的,只有那群用模板套路评菜的人。
那都是些纯正装13的精分第二,炒得热乎乎的文化入侵。
只能说,没文化,可以学,没能力,可以练,没自信,这个,真,没救人家玩自己的,你说人家边缘化你。
人家玩你的元素,你说人家文化入侵。
有没搞错??
充其量,人家就是有一拨人真心喜欢,另一拨人真心觉得能赚钱,于是两拨人凑一块儿,认认真真弄个好玩又赚钱的买卖。
你还真把自己当地球核心,人家干点什么事儿都是对你有心思,围绕你的感觉转的啊?
心态能不能别那么芙蓉姐姐啊最后的最后:功夫熊猫2是个好电影。
嗯
《功夫熊猫2》里依然沿用了很多中国元素:中国人发明的火药被塑造成了烟花与炸药;中国的冶铁技术在影片中得到了夸张的展示;中国人的航海历史呈破坏的力量被展现;中国人的亲情观把握住了整部电影的情感脉络。
另外,中国的建筑之美、山水之美、人情之美也在电影中得到了部分展示。
如果仅看那些华丽的中国元素和电影中展现的武侠模式,会觉得这是一部中国人自行制作的动画电影。
《功夫熊猫2》里又囊括了中国动画电影很难具备的一些时尚元素:精致多变的画面感,栩栩如生的人物表情,可与真人电影媲美的武打效果,真人电影所无法表现的夸张与跳跃……甚至量身定做的音乐,高度精确的拟声在国产动画中很难见到,这些现代化的特征在《功夫熊猫2》上打下了自己的烙印:梦工厂。
国际一流团队的合作让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达到了接近完美,3D效果的逼真让那些看过了2D电影加点立体字幕变成3D效果的假把戏不攻自破,国语配音更是用尽了“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时尚前沿的网络词汇,增加了电影的新鲜感。
梦工厂把古老的中国元素放进熔炉里熔炼出了时尚成分很高的现代产品——正如《功夫熊猫2》中沈先生把铁和火药放进熔炉制成了大炮。
只是火炮轰炸时人们到处逃匿,文化炮弹打来时人们越聚越多——在部分人的谩骂和责怪中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去接受他人的先进,用“静心”这一招制造出更多好作品才能对得起嗷嗷待哺的国内观众。
两部《功夫熊猫》的成功给了我们更多启示: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懂中国元素,但中国电影中展现的中国元素基本都不伦不类,让人不吐不快。
中国元素是好东西,也不能让它披着粗制滥造衣服,掠走观众的期待。
中国电影和《功夫熊猫2》中的阿宝一样,需要戒急戒燥,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去寻找一些新的模式。
如果说两部《功夫熊猫》是打在脸上的巴掌,面对疼痛,我们更需要冷静。
《功夫熊猫2》中还特意加入了一些哲理层面的元素来拔高影片的内涵——就算是大制作的“视觉游戏”也要让你在看完之后有所收获:“静”孕育的“动”力量无穷大,而表象的真假和个人的记忆有时候也会有差错。
阿宝的小时候的记忆始终不能与曾经的真相融为一体,但“静“孕育了一切真相,让他成为一个手中掌握真理之人。
影片依然延续了《功夫熊猫》中关于信任的话题,《功夫熊猫2》中又加入了关于亲情、友情的深度思考。
虽然故事模式难逃俗套,但梦工厂的这种努力很值得国内电影界借鉴和效仿:商业模式也可以有思想,甚至可以让电影主角担任“教导主任”的角色,只要掌握了分寸便可。
“寻根”成了《功夫熊猫2》的全新的主题。
阿宝想要知道自己身世的努力符合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和传统伦理,而阿宝的这一举动恰恰是影片重要的催泪因素。
如果看《功夫熊猫2》只能笑,那只看懂了电影的一半,为了鹅爸爸的责任心和无私的爱我们完全可以哭一场——虽然鹅爸爸有时也有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的嫌疑。
阿宝的亲生父亲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出现,且只说了一句话。
别小看这句话,或许这句话将会成为《功夫熊猫3》的第一句话。
而这期间手握“中国元素”王牌的中国电影需要做什么?
这是我们看完电影应该“静心”思考的问题。
沈王爷出场,未见其鸟先闻其声,当听到它半机械的爪子在地上刮出金属声时,我脑袋就忽然轰隆一下,心想:完了,好莱坞又来重复它那套主旋律意识形态了。
其实这并不意外,前作《功夫熊猫》里已经彻底暴露了它的反动本质,齐泽克就评价这电影是“最纯粹的意识形态”(ideology at its purest):这只熊猫看上去又笨又傻,莫名其妙被指定成“神龙大侠”,显然是名不副实,但非有个龟仙人告诉我们“这不是巧合”,这是天意,他虽然看上去是个白痴,但我们要相信,他就是不世出的武学奇才。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不就是现实版的功夫熊猫吗?
他这暴发户,看上去像个白痴,说一些没有常识的话,和黑手党有扯不清的关系,还有各种花边绯闻不断,但好像还有个龟仙人在告诉选民,让选民相信贝卢斯科尼是合格的政治家。
熊猫阿宝获得秘籍卷轴以后,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非常疑惑,这时他爹过来告诉他:咱家的秘制面汤里其实没有独家作料,但你要相信他有,他就有了。
神龙大侠此时顿悟,原来秘籍卷轴也是这个道理,立刻功力大增。
这个和“皇帝新衣”恰恰相反的故事更能反映现状:我们都知道皇帝没穿衣服,但我们要相信他穿了,这样做并不是害怕别人说我们傻,而正是因为我们聪明,因为相信以后可以功力大增。
看看那些浩浩荡荡考公务员的大学生队伍,就知道我们当中有多少相信皇帝穿衣服的熊猫国保。
《功夫熊猫2》则更全面的暴露了好莱坞的反动思想。
作为西方庸俗左派的大本营,好莱坞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他们那一套腐朽的价值观,最近几部就是《阿凡达》《第九区》《海豚湾》,共同点就是反现代文明、自然主义、支持弱势群体,总之是各种政治正确。
这些人乍看上去是左派,主张也是高尚正义、闪闪发亮,为什么说是“庸俗左派”?
就因为这些人没有脑子,又不切实际,既不会分析问题,亦不会解决问题,只知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和道德感里,代表人物就是friends里phoebe的一个朋友,声称“吐蕃不独立,我就不洗澡”。
这些人虽然善良,但是傻且脆弱,对西方文明绝望,对近代史上西方的劣迹感到内疚,进而为寻求“inner peace”,转投东方宗教。
看看吐蕃上僧的书多受欢迎就能略知一二。
《功夫熊猫2》讲的就是这些人如何寻求“内心平静”。
和平村居民本来安居乐业,最多有几个流氓土匪什么的,都不是神龙大侠和盖世五侠的对手,这时突然来了个沈王爷,坐拥新式武器坚船利炮,要打开和平村的门户,进而占领整个中原。
神龙大侠则要担负起重任,打败沈王爷,保卫功夫、保卫中原。
诶,这故事怎么听着有点儿耳熟?
貌似110年前的中原大地上,真有这么一批神龙大侠,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帜,练着一门叫做“义和拳”的独门功夫,有着刀枪不入的本领。
后来我们知道,这些人不是真的刀枪不入。
但是不要紧,好莱坞帮我们实现了这个梦想,神龙大侠这门斗转星移的功夫,不仅刀枪火炮都不入,还能借力打力再给他扔回去。
神龙大侠战胜了沈王爷,沈王爷问他“你恨我么?
”,神龙大侠代表受侵略受压迫的人民说:“我不恨你,我的伤痕已经愈合了。
”就这样,编剧那颗为曾经殖民史而内疚的良心也得到了抚慰,找到了“inner peace.”当然我们知道义和团战不胜洋枪洋炮,自然主义也敌不过现代文明,受压迫的民族没原谅那些殖民者,殖民的恶果正在四处开花,他们的良心也自然得不到安宁。
因此《功夫熊猫2》只能当作精神鸦片,缓解一下内疚感罢了。
当初他们逼我们吸鸦片,现在我们逼他们吸精神鸦片,正应了李毅大帝的那句名言:“我觉得这是一种循环吧。
”
本影评自带地图炮,不适者慎入。
看了功夫熊猫二之后去了上海,晚上在宾馆里扫到一部很二的动画。
我说肯定是新拍的,主公和小环老师分析那个技术那个颜色那个造型非得说是十年前的。
现在终于能上网了,本人理直气壮地告诉你们:奇幻龙宝,2009年。
老师感叹说,如果自己没当老师的话,大概我们也能在在这动画的片尾看到她名字。
但她现在当了老师,咬牙切齿地教着学生,闲时打打小怪兽画画本子,俨然圈内一大手。
我对我们的创造力和人才素质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人才们都在自娱自乐,手里真正掌握着资源权力能够让这种娱乐扩大化的人,要么功利心过重,要么已经忘记了娱乐是怎么一回事。
说白了,他们本来就没打算让观众享受什么。
你想晒自恋可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君不见网上雷照雷文雷DV那么多作者也没像大片导演们被喷那么惨的,想搞说教可以讨个老婆(公)生了娃慢慢养,想溜须拍马就去考个公务员,更直截了当想骗人钱财就去天桥上戴副墨镜拉二胡,低碳环保。
就是特么别往电影院送片子了!
你不计成本老子还嫌浪费生命呢好吧!!!
(虽然其实多数都看的很开心……因为可以吐槽。
没错,我就是假正经)在如此扭曲的环境下,我觉得中国的观众们被刺激的不正常了。
以战国和关云长为契机,敌视烂片的情绪终于大爆发。
之后的雷神居然意外地受到欢迎,可见大家已经被国产片恶心到什么份上了。
之后是加勒比海盗和功夫熊猫。
三部作品中熊猫尤其戳我们的玻璃心。
当好莱坞拍变形金刚的时候我们说我们有卧虎藏龙,之后各大导演的古装情结一发不可收拾,等好莱坞不动声色地拍了功夫熊猫我们能拿出手的却只有奇幻龙宝这种玩意儿。
所以点开影评,排前面的全是对中国影视行业的指桑骂槐。
可是……啊对不起我要“可是”了。
这指桑骂槐是骂给谁听的?
孤芳自赏的大大不会听,因为他们会觉得你冒犯他们,你没这资格,“有本事你也拍一个出来?
”此乃最常见句式。
说教的大大会从你反对他说的方式联想到你在反对他说的内容,然后你就可以准备好听新一轮说教了。
溜须拍马的大大和骗人钱财的大大自然会继续溜须拍马和骗人钱财,反正他们本来就是不要脸的类型。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意见过于极端最后只能导致一粉顶十黑,一黑顶十粉。
那个想炒作自家熊猫概念的二货就是个例子。
观众们骂到最后也只是费自己口水,说不定中国的导演看到观众的口水反而更回避纯粹的娱乐片了……因为一定要高人家一头嘛。
一边有人捧,就必定另一边有人贬。
文化侵略啦美式英雄主义洗脑啦剽窃香港武侠片创意啦……打了一炮就东方不败,东方不败你妹!!
一部娱乐片,本来就不应该承载太多无谓的东西,无论是创作者的还是观众的。
掏了钱看了片,原本应该轻松愉快,结果出影厅就口舌之争不断,然后搞得自己郁结,都是吃多爆米花撑的。
烂片上映的,不去电影院就是。
好片不能上映的,不去电影院也不是看不成。
选择权在自己手上,憋屈什么。
他们不能站着把钱挣了,老子还不能站着把钱花了?
至于借着熊猫贬低日本炒爱国概念的二货就更莫名了。
一个问题就可以把他通篇论述全部推翻:好莱坞会傻到为了舔中国人脚牙子放弃日本市场?
是你比一亿多小日本都心思缜密观察细致啊还是那边有国民性抖M体质啊。
(突然觉得……抖M什么的……还真不好说……)王爷,他绝对是根正苗红的中国孔雀!
你看他武戏多漂亮!!
为了王爷我立志吃麦当劳儿童套餐吃到死!
Saturday afternoon,two lovers go to the cinema.I am so lucky that we still have this kind of romantic mood.Because it is very expensive to see a film in a cinema nowadays.we would cost 100 yuan at least.But it is worth seeing a wonderful movie which you desire to.Kong Fu Prada
surprisingly no surprise. maybe the 3D version is much better.
没有第一部好看,唯一的卖点就是外国人拍了一部动画版港式武侠片。
卖萌吧!恶搞吧!看片态度很端正恩~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优质商业作品的续集有两个维度,传承与创新。前者是维持前作的架构而后者是打破并扩展前作的架构,多数续集传承都无法做到,而熊猫2做到了传承,希望3能做到创新。放心掏钱进3D厅吧,效果很赞。
3D画面好得没话说,中国元素表达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具体的形态还是略带禅意的意境,非常CHINA!当然,技术非常USA。
姑苏慕容家传人阿宝使出绝技斗转星移,打败了四川唐门传人沈王爷的看家暗器满天花雨,孔雀王朝至此覆灭。穿插其中的中国风元素可以得一颗星。
panda这个生物在我的世界观里就应该很很傻很挫很懒很笨的,但是美国人片儿里的这只阿宝就有点反应太过头了,3颗星给幼崽时期的毛绒绒的阿宝和鹅爸爸。其实熊猫才是这世界上第一个穿黑丝的人吧= =?
笑不起来 , 觉得有点吵
二货的最高境界,就会把所有人都变成二货......
和爱人一起看比较好,比较轻松的片子
卖萌耍宝还是很可耐的,熊猫终于发现仙鹤不是他爸了,噗。但是,故事嘛,嗯……依然马马虎虎呀。the one果然就是the one,各种奇遇优待和翻然醒悟。
跟第一部比起来故事性差的也太多了~完全为了3d而3d了~有意思么
陈旧老套的“功夫”+搞笑题材,也就只有老美的动画片能拍的这么好玩了。期待美帝的动画公司多发掘点中国其他题材,功夫这个太腻味了,其他好玩的中国人又拍不出。
Po 妈妈留下他引走敌人那段和戳。看完满脑子的Inner peace……
感觉没第一部精彩,可能是国语版听着不太习惯吧。其余还好。
我只爱那个圆滚滚的肚子,以及每次碰到它后那个咚咚咚超有弹性和质感的声音!笑点十足而又十分简单易懂的说教故事,算是运用中国元素的美国片中相当融洽的了。
卖萌也拯救不了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俗套,2比1好,是的,两星。@红叶
我看到了一个abc的熊猫,他绝对不是中国熊猫,美国味铺面而来,坑爹的耸肩,耸肩你妹啊
又丑又蠢的熊猫。gary oldman的声音性感死了!
差强人意吧,阿宝的心灵感悟太牵强了,和第一部差的太多了,只是前半部分阿宝的打斗还是很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