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好久的片子,都没有耐性去看,直到放了大家的纷纷讨论都降了温,今天下午看自己硬盘上的片子,实在没啥,只好选了这个。
但是没想到现在这么浮躁的我竟然向手指滑过丝绸般顺溜的看完了整个电影。
想停都没停住。
片子刚看完我只是感叹,原来男人是这样一种生物啊,他们即使心中有深爱的人,有老婆还是有三年固定女友,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因为要告别单身、要抛开身边枯燥的生活而去狂欢一番。
看了这个电影我才发现似乎男人的上半身与下半身真的是可以分开的。
但是看到后来我发现他们体验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他们抛出了平时生活的曲线,他们骑在了平时平时碰都不敢碰的老虎身上耀武扬威,拔掉自己的牙齿,把人扒光塞到后备箱,去赌场疯狂的赌博,他们警车开道公然对性感女生示好,他们在教堂里结婚狂欢,在屋顶天台远望赌城美景,在这样一种环境里,他们或许对整个世界和人生都有了不同的看法,西德终于发现自己的体内蓄积的能量,原来灵魂之间的相关关照与贴合,不会因为职业家庭阶级关系而又区别;菲尔风流倜傥努力挣脱家庭的负累,但是最终他发现了他无法逃避的责任,他对朋友的关心与责任,他对家人的关心与责任,他最终躺在摇椅上抱着熟睡的儿子才是他最舒心的姿势吧。
连阿兰也发现了自己的专长,虽然犯了很多的错误,但是最终他也挣回了那八万美金。
呵呵,只有准新郎在天台上呆了一天两夜,比较委屈,但是他在天台上可以顺便思考一下未来婚姻的意义。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宿醉的权利,投入的醉一次,可以在醒了之后头痛欲裂,心跳加速,忘了过去与未来,但是头脑在那一刻似乎被清空,所有的前缘都抛诸脑后。
或许只有在这种时刻,才能发现自己真正所想的,想要的。
另外毫无例外的,我被男人之间的友谊又一次折服,花钱可以,出力可以,挨揍都可以,什么都可以,只是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虽然片中人没有说出什么,但是依然会感动。
好久没有醉过,看了这个片子,我也想醉一次。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我相信这是一部能够引发男人无数回忆,并能引起女人无限鄙夷的影片。
哪个男人没有过喝断片儿完全失态的时候,哪个女人没有过伺侯烂醉如泥不醒人世的臭男人的时候?
作为男人,我必须得坦诚自己曾经的宿醉经历,就像小时候把烟卷拆开将烟丝塞进口袋里以期让自己身上充满男人味儿那样。
差不多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被唯一一个同在北京的高中好友L约去喝酒,理由颇为悲情,他要宣布自己将永远离开北京的决定。
在这个告别的聚会上,我们先在饭店里喝白的,又跑到KTV里喝啤的和洋的(千万不要问我喝了多少,我要是知道就不会喝成那德行了)。
我仅存的记忆停留在我和L各拿起一大杯伏特加,一饮而尽之后的老泪纵横——然后,我再睁眼,即被身旁半裸着的L吓了一大跳。
据说在我断片儿的那段时间里,我和L之间做出了很多让人感叹兄弟情深,却又令人尴尬不已的事情(别问我具体是什么事儿,反正我不相信“据说”,你敢信吗)。
不过让我觉得最哭笑不得的事情是,没过两个月,我和L又坐在他在北京的出租房里畅饮一番,那夜的宿醉完全是被蒙蔽了的情到深时酒更浓。
我得承认,我是爱喝酒的。
这倒不像是一班朋友相互吹嘘时说的那样,真的因为是个作家所以要有斗酒诗三百的气度,而是喜欢酒劲儿扬起时那种迷离于超我甚至是自我之外回复本我的一种状态。
就像我和L之间一样,我们的相处原则似乎是永远地相互损骂,若是谁要抒个小情肯定会被铬上个叽叽歪歪如同娘们儿的骂名。
可是酒过三巡后的我们却都动了情,十几年的手足之谊完全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尽情的像个娘们儿那样抒回情了。
我决不认为自己是在给嗜酒的爷们儿们找理由,甚至我建议所有的女同胞们应该在嫁某男之前一定要把他灌醉一回,得好好看看你未来要托许的那个人骨子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多醉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多醉在某种意义上却是一种勇气,一种勇于面对自我还原本我的勇气,一种敢于将真相表露在他人和社会面前的勇气。
只不过,《宿醉》中的几个哥们儿在那个单身派对上所表现出的勇气,有点过了头儿了。
在这场宿醉的经历中,在菲尔、西德和阿兰寻找道格的过程中,他们回望失忆的那晚,猛然发现了一个自己浑然不知的自我。
阿兰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最少惊喜的一个人,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敢于表现本我,让人觉得神经有些不太正常的痴人。
当然,也理应是他,错将春药下到了哥们儿的酒里,激发出每个人的肾上腺,彻底地将内心中那个封闭已久的本我释放了出来。
而菲尔则是一个典型的完全社会化了的人,他以社会道德训条、社会禁戒所构成的超我来完全的掌控自我,又以自我来平衡甚至是封锁住本我中最为原始的冲动和欲望。
所以尽管哥们儿们多次指责菲尔的未婚妻,可他一直以一个好男人的假象来欺骗自己,自我麻醉式的要承担一个忠贞的角色——尽管他的未婚妻曾经背叛过他,他也要“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一般维护住超我中那个占据着道德至高点的形象。
直到宿醉的那个夜晚,菲尔和一个妓女举行了婚礼,并将自己祖传的本打算献给未婚妻的戒指送给了妓女,菲尔终于从超我的梦境中醒来,挣脱掉了他一直竭尽所能想要保护住的道德假象,恢复了自我的本来面目,和未婚妻宣告了分手。
宿醉的那晚,似乎就是一个梦境,完全存在于潜意识当中的梦境。
他们几个人一起给菲尔举办了一场婚礼,一起偷了拳王泰森家的一只老虎,一起偷了一辆警车,一起绑架了一个黑帮老大……这些夸张到极不真实地步的事情,是他们清醒之后,回归到现实中的那个自我时无法想象的。
在这里,你很难辨析宿醉时的自我和常态时的自我哪一个更为贴近最为真实的自我形象,两种自我的表现构成了互为倒影的关系,且能够起到一些相互激励的作用。
就像道格经历了那晚的疯狂之后,让他更加确定了对自己未婚妻的爱一样。
我有一个已婚的男友,他几乎至少每个月都要去找一次小姐,他给大家也是给自己的一个理由是,这样的经历会让他再次回到老婆身边时背负着一种负罪感,也会让他(通过对比)更能了解对老婆的爱有多重。
当然我们会在道德层面上狠批我这个哥们儿,骂他行禽兽之事还非得装成个人,但他找小姐的事件就如同宿醉一般,通过对超我和自我的麻醉来释放本我,再通过本我来反省和加强超我与自我。
《宿醉》本身其实也许只是一部荒诞之极的喜剧,用精神分析的一套东西来解释可能确实比较扯淡。
但是,就像男人们回忆(被别人告之)自己宿醉过后的事情时的各种自嘲一样,后怕甚至是恐惧也会伴生而来。
如同很多电影或电视剧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个男人醒来发现自己和一个女人躺在一张床上,男人们说得第一句话,都会是有些惊慌甚至惊恐问:“我昨天做了什么?!
”当一个人猛然间发现自己有那么一段时间中是依靠着潜意识中的本我行事时,的确会惊诧不已,当然更需要一些反省与反思。
毕竟,那个基本上被社会化意识所操控的超我,与那个被欲望体所掌控的本我,可能都不是那个真正的你。
婚礼之前的单身派对,大多是极尽荒唐之能事的,不过还没有人能够遭遇这样疯狂的经历。
宿醉醒后,断片、房间的一片狼藉和新郎不知所踪,让他们不得不踏上了寻找新郎的疯狂之路,最后顺利结婚。
情节由平常到不可思议,悬念设置恰到好处,到最后的谜底揭开也是画龙点睛之笔。
真是可怜了新郎被绑在天台暴晒了一天,哈哈哈。
而相机里揭开了宿醉夜的神秘面纱,简直够黄够疯狂。
这大概引起男人回忆,女人鄙夷的影片了。
话说这是无节操的电影,也男人的梦想?
不过还是值得推荐,可以看看。
久仰大名,痞子无间道也致敬了这部电影,所以终于看了。
开头是婚礼现场的画面加上新娘不断打电话的声音。
然后倒叙到两天前,这帮男人最后的单身派对。
四个男的凑到一起就跟马戏团一样的,不过我蛮喜欢他们的放荡不羁爱自由。
最烦的就是医生,担心这担心那,不能完全享受快乐。
现实世界我是这样的类似悬崖勒马的角色,但在电影里我更喜欢老师那种痞子角色。
4200一晚???
币种是人民币我都不敢住。
Who let the dogs out好可爱最后他们翻出照片来看,大家瞪大眼睛说Classic!!好可爱Btw,新娘的弟弟书呆子,gay gay的,也很可爱,不过在电影里他的性取向看起来时而gay时而不
一,你常喝酒但总喝不醉,你看着别人东倒西歪语无伦次自己一个劲儿灌自己可还是习惯性的把快要上头的酒从胃里抠出来,就为了能竖着走回家,因为你不懂得let go,这其实是一种强迫症。
二,你已经结婚,你有几个没有结婚的死党,结婚之前你们天天混在一块儿,结婚以后你们见面的频率是一到两年一次,就因为你老婆不喜欢他们。
三,你还没结婚,你有几个已经结婚的哥们儿,结婚之前你们天天混在一块儿,结婚以后你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就因为他们的老婆不喜欢你。
四,已经结婚,但没有过单身派对的已婚男人。
五,还没结婚,但永远不可能有单身排队的未婚男人,因为你将来的老婆不可能点头答应这么一个混帐要求。
六,你已经三十几岁但还象个二十出头的小男生一样过日子,不修边幅地干着低收入的工作,听周杰伦的音乐,喜欢哈里波特也找不到女朋友,你生活的唯一亮点是你妹妹派你象卧底一样跟你妹夫出去混一晚上,你向你妹夫发誓不会把发生的一切告诉你妹妹,因为这么一个晚上的放纵对你来说百年难遇。
七,你的老婆要求你每隔15分钟打她电话告诉她你的行踪,就算你去撒泡尿,她也要求你把厕所马桶的牌子告诉她并第二天亲自跑去核查。
就算这样,你还是不敢离开她,因为你不知道,除了她这世界上谁还会收容你这个长相丑陋又缺少幽默感的老男人。
对你来说,安全的波澜不惊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八,你很穷,你从没去过赌场,你喜欢“雨人”和“赌城风云”,你有着普通人的智商但希望有一个算牌象算十以内加减乘除一样毫不费力的智障弟弟。
九,你喜欢杰克拉莫塔和麦克泰森多过阿里和霍利菲尔德。
十,你对美式喜剧早已失望透顶。
相信看完《宿醉》,大部分人的感觉是:一群傻逼,LOL成功的喜剧片都有着相似的模式。
首先是喜剧人物。
《宿醉》中的四个主角,一个是极不靠谱想一出是一出的帅哥菲尔,一个是脑子缺根筋的胖子艾伦,一个是做事畏畏缩缩的娘炮斯图,还有一个算是正常人,新郎道格,但是出场没几分钟就失踪了。
3个不正常的家伙去到处找一个正常的家伙,中间又遇到一群不正常的家伙(乱入的老虎、公鸡和婴儿,贱得一地的黑道周、喜欢音乐的泰森、大男子主义的婚庆店老板(算是吧)、警察局的小胖子……不一而足),不碰撞出笑料才怪。
这些人物中个人觉得最成功的还是艾伦这个死胖子,首先他绝对不是傻,而是脑子里面的神经长拧着了,所以才会想出”歃血兄弟”的主义,所以才让小婴儿打飞机,所以才会在裸体周用棍子准备敲他时,冒出“我也讨厌哥斯拉”。
这家伙后来在《预产期》里的形象如出一辙,把小罗伯特·唐尼折腾得够呛,算是升级版的王宝强吧。
其实是喜剧情境,光把这些人放在一起还不够,还得因为一件够特别的事在一起才行。
也就是所谓的戏剧性钩子,这个钩子要足够强,才能把观众钩得住。
在《宿醉》里,这个钩子由两方面构成,一个是“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另一个是“马上要婚礼了嘿,新郎道格在哪里?
”。
两件事都非常有力,观众的好奇心就这样被牢牢抓住,婚礼的临近又增加了时间紧迫感。
最后是喜剧性的事件,也就是要有足够奇葩的桥段。
卫生间发现老虎够奇葩了吧,莫名奇妙座驾成了警车够奇葩了吧,后背箱里跳出一个裸体的中国人,够奇葩了吧(话说这个场景曾被评为年度最滑稽电影场景),最娘炮、道貌岸然的家伙居然一夜之间取了个脱衣舞娘,够奇葩的了吧!
正是这些喜剧性的桥段,支撑着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而且把观众的胃口越调越高。
其实这部分是相对最容易做,但也最难的。
容易在于想搞笑段子谁都能上,头脑风暴一起编呗。
而正是因为容易脑洞大开,这部分也往往容易跑偏。
很多人可能觉得只要好玩就行,偏不偏无所谓。
而这其实恰恰就是牛逼喜剧和平庸喜剧的重要区别所在。
牛逼的喜剧不是让你笑一两分钟,而是一直笑下去。
所以如果内容跑偏了,出现一些虽然搞笑但是与主线故事无关的桥段,那观众当时虽然笑了,但很快就会感觉不对劲,大的情绪会受影响,最严重的结果就是”虽然有快感,但是没高潮“,而快感是会麻木的,亲!
《宿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基本上所有的搞笑桥段都是围绕着“那一夜发生了什么”和“找到道格”两个核在做。
而且因为是宿醉,第二天都忘记了,所以做得很多事情虽然不太合理,有逻辑性的缺陷(如老虎怎么会变得那么乖了,醉醺醺地怎么可能偷得了警察的车),但因为是喜剧,观众一笑也就带过了,而后面紧接着又有新的事情发生,观众始终沉寂在欢乐中,也就来不及去回想之前的那些不合理了。
但是我仍然只给《宿醉》7.8分,主要在于它的结局。
既平淡,又不够干净利落。
在道格被找到后到影片结束的10分钟里,基本上没有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最后婚礼上斯图和未婚妻大吵那段算不上什么惊喜)故事进展得也太过顺利,可以说毫无阻碍,脱衣舞娘谅解了斯图,还给他戒指;几个人顺利赶到婚礼现场,新娘也没有发脾气;汽车是老丈人送到礼物,不用赔;一切都太顺利了,所以请了个莫名其妙的歌手出来搅合一下,营造点喜剧气氛,但这显然是无法让观众满意的。
如果这个结局只有3分钟,我们可以看作是给观众感情释放的时间,让大家可以欣然离场。
但是10分钟仍然如此平淡,我就无法忍受了。
今天特别想看电影,找到了名字很熟悉,却没看过的宿醉。
-故事以一个婚礼的准备开始,美国喜剧喜欢的故事背景。
新郎道格失踪,朋友打来电话。
故事开始倒叙。
两天前,新郎邀请小舅子去拉斯维加斯共度单身汉之夜,很不靠谱的行为举止,当时并没有觉得这个角色多么重要。
菲尔把收来的学生的费用加入到拉斯维加斯的经费中。
西德骗过女友,应付了她的唠叨。
四人来到凯撒酒店,入住总统套房。
艾伦一路都在看赌场攻略。
四人换装,来到楼顶,喝下艾伦递过来的酒。
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房间里面有鸡、老虎、小孩,乱七八糟,道格失踪,西蒙掉了一颗牙齿,众人记忆全无,并且车子变成了警车。
三人寻道格,发现了赌场、医院的线索,去医院从医生那打听到教堂与婚礼。
到了教堂,得知前晚荒谬的一夜,西蒙与小孩的母亲脱衣舞女郎结婚,出了教堂被拿枪追杀,逃过一劫。
到得脱衣舞女郎处,西蒙发现想像女友求婚的戒指戴在她手上,三人被警察逮捕。
警局的故事很有亮点,因为偷警车被抓,抓住警方不想声张的弱点,与警方交换条件,但是三人必须得配合警察来给孩子做电击实验。
呵呵,跟艾伦很像的小胖子,亮点。
出来警局,拿回来道格珍视的奔驰,意外地在车子后备箱发现了赤裸的周,亚洲人,激动地跳出来将三人打倒在地。
艾伦招出来,在屋顶给大家喝了迷奸药,西蒙异常气氛,菲儿解释好歹知道是不是别有用心的坏人下的药。
抱着道格可能回到酒店休息的希冀,三人回去,意外地发现了拳王,才知道是自己几个人喝醉了酒大胆地将拳王的老虎偷回来,让几个人将老虎运回家,条件是给他们看监控。
用迷奸药来对付老虎,盖上被子推出酒店,岂料在路上老虎醒来,吓坏了众人。
只得推着车子走了一公里将老虎送回给拳王。
监控中,几人的荒诞行径让自己都不敢相信,但是起码得知了道格还安全。
回家的路上,艾伦感慨着车子遭到了破坏,菲儿说只是内饰,有朋友会弄,话音刚落,被一辆车撞得毁了外观,呵呵,又一亮点。
之前的周回来寻仇了,说抓到了道格,但是自己被偷的八万块必须交出来。
三人又回到酒店找八万块,未果,艾伦发现了自己之前看的赌场攻略。
打扮一番,喊上西蒙老婆,去赌场筹钱。
此时才发现,原来艾伦是一天才,算牌屡战屡胜。
经验颇丰的西蒙老婆意识到自己一伙人被盯上了,倒地装病,等他们起来的时候艾伦和菲儿已溜之大吉。
筹到钱了,去到约定地点,才发现此道格非彼道格,但是提到了迷奸药的信息的时候让西蒙恍然大悟,记起来床垫扔在雕塑上面以及以前夏令营的事情,想到可能是大家恶作剧把道格留在楼顶。
找到了道格,西蒙与老婆话别,才发现已生情愫,二人话别,西蒙定下下周约会。
匆忙赶会婚礼,道格对老婆承诺,菲儿一家团聚,西蒙终于意识到自己在感情中的地位,分手了。
最后,艾伦找到了相机,片尾是那些疯狂的失忆的记录。
---估计中国人是不会到这部片子有太多好感的。
因为里面丑化了中国人,借周那一形象。
骗子,绑匪,娘娘腔。
这就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么。
殊不知,二十个中国男人里面也找不出这样的一个伪娘吧,中国男人都是阳刚、讲义气、正直的。
再一个就是丑化了美国警察。
警局那一段,突出了警察的虚伪、弄权。
这样的片子,在中国是没法走上银幕的吧。
另一个就是裸露很多,艾伦,周,以及片尾。
这几点不是我所能接受的,也是美国大片的一些重要元素吧。
另外,电梯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亮点,三次吧。
四人去楼顶,三人抱小孩、带着老虎。
这几次电梯都体现了一部分美国的生活与文化。
---写完了剧情回忆,才意识到,整个故事是很连贯的,每个小片段之间是一环扣一环,过渡自然。
主要是寻找道格,把他带到婚礼上,这是故事的线索,但是故事集中在菲儿、艾伦、西蒙三个人身上。
冷静、理智、寻求生活中刺激的菲儿。
变故屡生,每次艾伦消极、西蒙抱怨时,总是菲儿鼓励他们,让大家相信道格还活着。
不靠谱但是很有爱心、聪明的艾伦。
生活中的艾伦,大家认为是有一点不正常的,但是当他抱着孩子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小胖子好有爱啊。
艾伦误把迷奸药当摇头丸给大家吃了,引出了一连串的事情,最后艾伦带领大家赢回来八万块,这一刻的小胖子是万能迷人的。
墨守成规、陷入错误的感情的西蒙。
不停地骗女友说去葡萄酒庄园,即使在被人拿枪指着的时候也说是拖拉机堵在路上了,入住酒店吃喝各种,怕被查账。
最后,西蒙意识到这不是爱,这是束缚。
爱情中的男人应该是想干什么而没有太多顾忌的。
这次旅途,收获最大的大概是西蒙吧,从过往的生活和感情中逃出来了。
几个人不遗余力地寻早道格,让他按时赶到婚礼现场,为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道格对自己的新娘,菲儿对自己的老婆孩子,西蒙对艳遇中的脱衣舞娘,让我看到了爱,看到了责任。
从未想过,跟好友,可以有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体验。
喜欢刺激、好玩,没有真爱过的我,大抵无法真正体会到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责任,这样的爱的吧。
至少,我知道了,以后,爱不是相互束缚,是发自内心的责任。
婚姻,应该是自己真正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当做人生必经的一个过程按部就班地完成。
朋友,是拿来共同经历生活共同扶持的,而不是相互讨好取悦。
婚礼之前的单身派对,不少是极尽荒唐之能事的,不过还没有人能够遭遇这样疯狂的经历。
人们的宿醉本来就有千奇百怪的理由和出糗花样。
每一次断片后的复盘,都能钩织出无数匪夷所思的戏剧段子,让当事的自己汗流浃背,愧不敢当。
电影的叙事结构就是一次复盘,三人一步步找回昨晚去过的地方,从他人口中了解昨晚狂乱的自己,迷奸药只是让他们失去记忆的药物,酒精只是勾出他们欲望的饮品,他们的所作所为皆是因为压抑的现实所隐藏的真实自我。
从寻找的记忆过程中也能看出四个人的内心压抑的原因。
道格因为即将结婚忐忑不安、菲尔因为工作压力和家庭美好形成的反差迷惑陈顿、艾伦因为古怪没有朋友渴求陪伴。
而在那天晚上,最疯狂的斯图也是与现实产生最大反差的人,现实中的他也即将求婚,但女友却是个掌控欲极强并且双标无比的人,她勒令斯图不可以去酒吧、不可以陪朋友、不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和隐私,但她自己却快活的在游艇的酒吧里当着斯图的面和一个酒保云雨。
强烈的迷茫感和愤怒在斯图心中蔓延,他却因为心存侥幸想要继续这段关系,哪怕他自己也早就不爱女友了。
在这样压抑的状态下,他自然也是最疯狂的一个,也是最终直面自己内心的人,他选择坦然地和女友分手,找回了自己的生活。
其次是宿醉,我想应该只有喝酒喝到过断片的人才能深有体会。
我不是个嗜酒如命的人,但我也确实常常去到清吧来上几杯鸡尾酒然后掉头回家,于我而言,酒精是生活的调味剂和一种放松的渠道。
我也确实有喝到过断片,那天凌晨四点醒过来之后,我躺在江西省政府大院的花坛里,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偷偷溜进有安保看守的省政府还在花坛里面睡了一觉的。
饮酒这件事需要平视、理性的看待,人要自己选择到底买醉几分,醉也好,不醉也好,在饮下酒的那一刻,确定自己不会后悔自己所做的事和能够接受后果就可以。
就如同克尔凯郭尔所说:“青春为何物?
南柯一梦罢了。
爱情为何物?
梦中的造物罢了。
”无论饮酒对当下的你有利或害,自己自己觉得那有意义就足够了。
《宿醉》,2009年上映的美式喜剧片。
一个新郎和他的三个好基友在大婚之前去拉斯维加斯开单身party。
那还能发生什么事呢?
当然是黄赌毒一应俱全啦。
不过他们玩过头了,第二天早上三个基友醒来发现已经忘了昨晚的所有事情,而且把新郎都弄丢了。
于是三个基友带着观众开始回忆昨晚发生的荒诞故事。
在我看来是一部笑料不多的喜剧片,虽然它在当年北美的票房很好,也许这就是文化差异吧。
托德费尔普斯编剧的首部电影《哈啦上路》学得就是《美国派》系列的屎尿屁的校园喜剧,不过学得还算是成功,当时看那片的VCD时的确笑翻了。
《美国派》系列的成功的确带动了一大批类似的恶俗喜剧,本人并没有对此类喜剧片有偏见,不过常常以这种恶心当笑料的手段,使多了也不让人觉得好笑了。
《宿醉》是托德自个执导的电影,基本上还是遵循了他以往的风格,公路片+屎尿屁,个人风格基本上很难轻易改变的。
不过这片还是与以往同类型片还是有所不同的,托德在结构上作了大变动,没有直叙,而是回过来找答案,匪夷所思的第二天场景极度勾起了观众的兴趣,这种悬疑的处理手法,倒是让这部喜剧片大有不同。
由于采用了不同结构讲故事,所以托德在屎尿屁的笑料上还是减裁了许多,最终以往引人暴笑的桥段倒并不是那么多了。
当然或许不再以恶心当笑料,影片在结构上巧妙的处理,《宿醉》入了更多观众的法眼,甚至受到专业人士的好评,但是于我而言故事固然讲得不错,可是却没有太让人发笑,作为喜剧片似乎有些遗憾。
要不是因为上班实在没事干了打死我也不会看这种片子解闷儿...=_=
据说很搞笑。。最近到处搜集喜剧片呐。好久没认真笑过了。
這種宿醉多來幾次才好。
干什么事都不能太疯狂
无厘头
烂片,且无亮点。7.6分,jesus christ!
我其实笑点挺密集的,难得这片几乎一个都没戳中
看电影图个什么?不就是个爽吗!这个片子是什么?就是个爽!!
世上本没有期望,因为期望在它存在的那一瞬间注定本是失望。
四个爷们维加斯单身狂欢,被下迷药后的一帮蠢事,胖子出其不意的性格和关于愉快的维加斯之夜片尾照片是亮点,洗
当看到一个电影的评价有好有坏时,只能自己亲自去验证了。这部烂片就浪费了我近2小时,新娘长得像巫婆,要求婚的女友更是一纯泼妇,倒是宿醉后娶的一个hooker,长得可爱又善良。。
我真没觉得有多好笑~~~~~
这明明是人名
不错不错
赌场里好神奇……
funnier and more interesting then I thought it would be!
别出一格
不得不说确实很好笑,哈哈...
超喜欢的喜剧,最后的相片一下就限制级了
I love this film sooooooooo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