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卧虎》中曾志伟与郭羡妮的一段戏。
总是那么喜欢恶人陷于感情,坦露心房一寸柔软的地方。
乐此不疲。
夜晚,电话中,他骗她要去澳门玩。
她要他送红玫瑰。
他买了花,在她的店门口,给她发信息,看她的一举一动,饶有趣味,坦白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没有去过欧洲,没有看过打结的路灯。
我最想坦白的是,你让我觉得我在恋爱。
在黑道中混的男人在恋爱。
感情的力量,是足够让恶人善。
爱是一种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如果她叫他的名字三次,他就出现。
他的信息。
他已下车,在她的店门口,只隔了玻璃。
要杀他的人埋伏已久。
此刻出现。
他乞求不要在她面前杀他。
她看完信息,有甜蜜的笑,看到门口他遗下的一束红玫瑰,拾起,插入花瓶。
她给他发了信息,坐在花旁边,脸上有笑纹。
等不到他的回复,她关灯关门离开。
对面街,被插数刀的他已倒在地。
他用最后一丝余力,读了她的信息。
她想见的是他的人。
他闭上眼。
一滴泪从眼角淌下,安静的。
《卧虎》,2002由刘伟强和麦兆辉联手打造的《无间道》横空出世,被称为香港电影的中兴之作,由此也开启了香港警匪电影的卧底时代。
而这部拍摄于2006年的《卧虎》就属于跟风之作。
不过监制里有王晶来坐镇,就足足保证了这部影片的观赏娱乐性,对于影片中曾志伟和吴镇宇的演技无需质疑,从香港电影辉煌时期走过来的两位演技派对于警匪题材的角色自然游刃有余,而在影片的剧情方面相比与《无间道》多了太多的戏谑和讽刺的味道,所以观看起来会轻松很多。
由于《无间道》系列太过于经典,所以这部影片基本处于被碾压的境地,不过还好王晶为影片注入的观赏娱乐性元素把影片拉了一把。
无间道大火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卧底题材的电影是呈井喷似的,有好有坏都不免被说成跟风之作。
卧虎便是其中一部,以警员卧底的悲惨命运为主框架来创作的,其中不少真人真事,为此王晶不仅请了陈盛之剖析黑白两道,还邀请了内地导演力求突破。
整部电影在人物刻画上是非常不错的,人物个性鲜明,而且在人性和智斗这两方面把控得很好。
投暗票这段是电影非常精彩的部分,也是黑社会自掘坟墓的一大败笔。
影片中有几处台词颇显黑色幽默,但它毕竟不是喜剧片,无论警还是匪都没有落个好下场。
这应该是创作中的一种极端,其实诸多设定大可不必,比方说苗侨伟的把柄、比方说黄德斌的谈判。
过多人物塑造丰满的代价是牺牲剧情的时长,导致剧中前中期矛盾冲突不够强烈,不过这更加突出了张智霖的作用。
顺便提一句,要看粤语未删减版。
香港回归之后,文明法治之下的黑社会更加猖獗,为了抑制和打击这种黑文化,警方决定派出一千名卧底渗透其中,由卧底经验丰富的苗侨伟全权指挥。
两年后,当卧底逐渐融入黑社会后,苗侨伟将第一个目标投向了仁义社。
仁义社话事人叫老爷,帮忙打理事务的是秦海璐,手下有曾志伟负责赌球、吴镇宇负责高利贷、陈小春负责招兵买马、那威负责法务、张智霖负责毒品和洗黑钱。
卧底洪天明因设计阿全身份败露,刀手余文乐遂将他解决抢走了电话,这成为了警匪对决的导火线,为了不让更多的卧底牺牲,警方必须加快收网速度。
仁义社先后被分化,张智霖拽上陈小春在背后捅曾志伟刀子,为了不被各个击破,曾志伟动用了苗侨伟的把柄想讲条件。
在警方的步步紧逼之下,人心不齐势必会崩盘,而老爷这一手看似高妙实际昏庸的操作,正中苗侨伟下怀。
结尾给吴镇宇安排了个反转,但聂远代表警方的威胁更体现出了卧底的不幸,他们是为了光明而走向黑暗的人,却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深渊。
“韦Sir,其实我们很像。
不管是黑社会还是警察,只要我们做错事,没人知道,并不代表没有做过。
”鸡精说。
又是关于卧底的香港警匪片,显然是赶不上《无间道》的,我却很想看看王晶旗下的非无厘头电影。
影片一开始就在一场警匪对峙中表现出了黑社会的无法无天。
很明显,发展下去肯定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艰苦漫长的过程。
但是在大段对黑帮人物的陈述之后,我们宛如那些被安插在“社团”中的“卧虎”一样,失去了对黑白的判断。
一开始的配乐伴随着冲突,快速地把剧情绷紧。
开镜不到十分钟就有一名卧底倒下,矛盾正式被激化,斗争正式开始。
我很喜欢家属在太平间里对着韦Sir破口大骂那一段,因为它让一切变得很近,很现实,而不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斗智斗勇。
同样的,在把卧底人性化的同时,影片也不忘把一群“坏蛋”人性化。
这是我认为此片最可爱的地方。
“你说,黑社会里面有没有好人?
”刀手不想杀自己好兄弟,所以说自己有肠胃炎。
我喜欢他那句:“谢谢,我不是谢谢你的钱。
”义气,很多白领都抛弃了的字眼,却扎根在一个双手布满鲜血的屠夫心中。
新界飞本来可以逃走的,却为了妻子跑了回来。
一句“放开她”是很多西装革履的绅士们在这种情况下说不出来的。
小汤米应该是社团里面最霸道,最有心计的人了,但是他却在临死前说:“别在我妈面前动手。
”我一直不喜欢镪水,认为他是一个冲动残暴的人,虽说他的file里面有颗星,我却始终不能把他和卧底联系在一起。
而一旦联系起来了,才发现他有多么的悲壮,丝毫不逊色于梁朝伟。
“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换句话说,就是死了反倒干净。
活着,要继续把人的胃掏出来挤爆;活着,要继续被儿子歧视自己。
当然,把儿子也赔上了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终于,他下定了决心:“我不干。
”“那你太太和儿子将被澳洲政府驱逐出境。
”警察和和黑社会,谁更低劣?
有几个细节我是很喜欢的。
一个是镪水儿子弹琴那一段。
儿子在拉小提琴,爸爸在后头满脸的骄傲和欣喜。
手下来了谈事情,要用暗语,不能弄脏了儿子的耳朵。
手下愚笨,听不明白,儿子反倒过来做了翻译。
在儿子看来,这是嘲弄。
这个时候,镪水的表情是复杂的。
之后的“一只手一只脚”也过渡得颇具喜感,很自然。
《疯狂的石头》里边常用。
这样高雅的音乐做背景来说这样污秽的话语,很好玩。
顺带提一句,那个像是正人君子一般的鄙视父亲的乖儿子,到最后去那样一个地方喝酒,玩那样一种游戏,吃那样一种东西,又算什么了?
我始终觉得,他是影片对大众的嘲讽:这般眼神,像是判官;这般行为,像是流氓——愚蠢而无知的流氓。
一个是黑云重压下的香港背景,给人一种压迫感,沉重感。
这样的镜头出现了几次,都在后头。
再就是镪水杀汤米的时候粤剧表演的衬托。
里头是变形扭曲的脸与血溅四处的杀戮,外头是休闲轻松的粤剧表演。
都是一个主题——杀,却在一组平行蒙太奇中形成了对比与张力。
还有一个当然就是刀手捅死鸡精那段了。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温馨浪漫,仿佛暗巷里头的玫瑰终于可以在爱与阳光之中绽放。
观众的心却在此时被提了起来,因为在鸡精身后,有一双因仇恨而疯狂的眼睛在看着他,有一把刀在逼近他。
“别在这里。。。。。。
”跟汤米一样的心态,跟镪水一样的心态。
因为即使是黑社会,也有他们要捍卫的纯洁。
于是当她转过头来时,只看见一簇红玫瑰。
也许它们是白的,只是被染上了鲜血。
白色?
黑色?
没有绝对的吧?
我们都是灰色的,只是灰得偏白还是灰得偏黑的问题。
从看《无间道》起,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对于卧底这样的职业,是饱含同情的。
而等看了《卧虎》,那只有一个字:惨,他们太惨了。
《卧虎》用一千零三百个卧底,来道尽卧底的悲凉,和这种事业的反讽意味。
一千个卧底安排下去。
但我们可以看到,导演没有让其中任何一个卧底发挥了作用。
眼镜原来是旗开得胜,走出第一招,但马上让刀手给杀了。
眼镜没能成为证人。
之后汤美出事了,但举报他的人不是卧底,而是“他手下一个按摩女,不服他的药比人家卖得贵,把他给告了”。
再接下去,社团成员之间的明争暗斗,没轮得上卧底插上任何一手。
为了利益,他们自己窝里斗起来了。
鸡精想除了汤美,汤美拉上新建飞想与鸡精斗,老爷想除鸡精。
没有卧底,这伙人也不长了。
女卧底依莲与鸡精谈起恋爱,可还没等依莲出手,鸡精死在了刀手的手里。
而刀手为什么要杀鸡精呢,是因为汤美向警局提从了刀手要跑路的消息,结果刀手以为是鸡精出卖了他。
卧底和刀手的线人同时在跟踪鸡精,但显然,刀手的线人提供的线索才是有效的。
汤美是怎么死的呢,他确实死在了老卧底华超的手上,但华超只是因为汤美害了他的儿子!
而华超,为了当卧底,儿子赔上了不说,原本答应做完这一单就可以远去加拿大了,结果警方告诉他,老爷被抓后,他要去当社团的老大,继续他的卧底人生!
那原本看上去最幸运的卧底,韦定邦警官,从卧底回到警局,当回体面的警员,步步高升,可是谁曾想,他当年当卧底时,扮演劫匪时,枪杀了一名警察。
他受不了内心和外界的压力自首了。
当年与他一起当卧底的一名同事,当年牺牲了——所谓牺牲,也只能是暗底下说说吧,他的家人,这些卧底的家人,送了孩子去警校,却一个个成了黑社会小混混。。。
(弱弱的问一句:黑社会隔三差五的来那么些个警校被开除的学生,他们都不怀疑的吗?
我是黑社会,我就坚决不要警校开除的人。
) 一千零三个卧底。
几乎一事无成的卧底。
导演着意刻画了卧底的痛苦,家人的痛苦,除了用一种同情外,还用着黑色幽默不动声色的反讽着。
没有黑社会,就不用有卧底了。
黑社会,BT你们解散吧!
卧虎:仁义社 老爷 填房苏菲 社团智囊曾志伟做外围球 吴镇宇放高利贷 陈小春负责安排打手 张智霖开桑拿卖药 师爷纳威 杀手余文乐声称0点后属于黑社会 警方展开卧虎行动打击 卧底眼镜被杀 警官韦定邦曾志伟结识橱窗设计郭羡妮 混混撞车碰瓷 曾志伟让吴镇宇跑路让余文乐跑路这样自己可以做大 老爷让手下投票 只有曾志伟投弃权票曾志伟找到超哥作证 韦定邦卧底时抢金铺杀警察夜总会 张智霖给吴镇宇儿子吃药导致脑死亡 吴镇宇在养老院当着张智霖母亲将其砍死曾志伟给郭羡妮买花制造金惊喜 余文乐在店门口杀曾志伟 余文乐被警察打死 郭羡妮是卧底 吴镇宇是卧底 吴镇宇在狱中陪老爷继续卧底 警方让其出狱后继续卧底韦定邦自首
“你说,黑社会里有没有好人?
”“你不就是么?
”这是鸡精和刀手的对话,也是整部片子导演想讲的核心。
整部片子有好人么?
我觉得如果除却警匪双方的身份后,整部电影唯一的好人就是曾志伟饰演的鸡精了。
他沉着冷静、头脑聪明、大局意识强,其他所有人都有私心,新界飞、汤米、强水甚至是老爷都是为了自己,只有鸡精是为了整个社团。
做掉四眼、让汤米跑路、当大口哥和强水矛盾的和事佬、投空票不想让人背锅、威胁苗sir都是他为社团尽心尽力的表现,可以说他比老爷更适合当话事人,因为他是真心为社团,真心为兄弟。
他说了很多次要团结才不会被打败可惜没人听。
讲义气,给了很多钱让刀客跑路。
心善,当年最后一刀对着潮哥没下手。
重感情,和张羡妮的感情线令人唏嘘。
可惜做了这么多为社团,结果社团人人都想干掉他,连老爷也怕功高盖主要先杀他。
警察里有绝对的好人么?
答案也是没有的。
苗乔伟杀警却被提拔,要不是知道潮哥没死怕东窗事发也不会主动自首。
苗sir停职后,聂远上位第一件事就是继续让强水当卧底,一心只为自己仕途。
那黑社会里有没有绝对意义的坏人呢?
答案也是没有,虽然每个老大都是自私自利,但汤米孝顺老妈,新界飞爱老婆,强水爱儿子都有表现,可见黑白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分明。
最后说一下刀客杀鸡精的事。
我觉得刀客并不是因为觉得鸡精出卖了他,而是因为老爷要杀鸡精让苏米找新界飞出人,新界飞是认识刀客的所以应该告诉刀客鸡精是卧底。
所以才有鸡精被杀的时候回忆起自己之前对刀客说的话“如果老爷要找人杀我,那他会不会问,当然不会,因为那是整个社团的事”。
所以刀客杀鸡精的原因只是因为社团要清理门户,就这么简单。
《卧虎》:其实不过是病猫 (文:火神纪) 什么是死。
或者生存。
没有人知道,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会在什么时候接纳我,或者放弃我。
我所能看到的明天,是不是最后的这个天明。
所有的黑暗最将靠拢,以及包围。
而我。
只能躺在这黑暗里。
永远暗无天日地安息。
亲爱的。
不要为我哭泣。
——火神纪。
题记。
在开始写这部电影之前,我突然想到了吴镇宇曾经说过的话:我演过烂片,可是我没演过烂角色。
我在想,什么时候我是不是也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写过烂片,可是我没写过烂文章。
其实我挺担忧,这篇文章将成为我的第一篇烂文章。
当我对着一部电影无言语而我却多少还点写点什么的时候,这样的担忧让我很是惶恐。
在看了这部电影而后看了《放逐》,我多少有点庆幸,如果我先是看了《放逐》再来看这部电影的话,我想,我也许连写点什么的念头也没有了。
可是我写影评的习惯把我原有的那种庆幸彻底地打碎了。
我在看完《放逐》之后写《放逐》的影评时我又看了两次《放逐》,而今再来写这部电影我又把这部电影看了一次,此起彼伏。
或者,应该换一种心态。
先忘掉《放逐》,以及杜琪峰,再来写《卧虎》,以及王晶。
王晶怎么了?
在把王晶剔离于电影人的时候,再把王晶定义为生意人的时候,我觉得,王晶并没有可恨之处。
在香港,也许没有人能像王晶一样把电影的运作用得如此淋漓尽致,所以,王晶的电影总会有票房的保障,因为他首先是作为一个生意人,而不是电影人。
而作为生意人,怎么可能花大钱去砸一些自己的梦或者理想,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
作为生意人,首要考虑的是票房,是赚钱,是这部电影能给他带来多少收入,而不是电影艺术本身。
我们还能去苛责他什么呢。
王晶很尽职地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东西,王晶很厚道,在他赚钱的时候还能提供一些娱乐给我们,这就是了。
每每看到有人不停地骂王晶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解地想,为什么要骂他呢。
你们可以喜欢你们喜欢的电影风格,而我在玩转我的电影,我在用我的投资去拍一些能替我赚钱的电影,这有什么错呢。
至于那些所谓的艺术,其实已经过时了,至少对王晶来说已经是如此了。
王晶自有王晶的路子,王晶自有王晶的电影风格,当一个人能把任何一种东西玩得如此得心应手的时候,这样的人终究也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影,或者是剧集,一个拍地下电影的人,很有风格,很有魅力,可是他说过,其实,我不想拍地下电影,就算那些地下电影能代表我的风格,也是那些地下电影让我得了很多的外国大奖,得了名声,可是,其实我只是想用那些大奖和名声来换取一些投资人以便让我拍一些商业电影,因为只有拍商业电影才能赚钱,而地下电影,不过是通往商业电影的道路罢了。
有点嘲讽,有点戏谑,有点无奈。
也许不能说这是所有的地下电影人的声音,我总还相信,至少总有那么一些人,是真正地喜欢电影,真正地把电影当成是艺术,当成是生命,当成是自己的梦想。
可是我们也无法否定,就算是那些很艺术的看似让我们热泪盈眶的电影,很多时候,的确有这种暗地滋生的念头在里面。
王晶没有错。
作为生意人,首要的条件是赚钱。
不然王晶也许现在还在拍着让我们热泪的电影还要不停地顾及自己的两餐温饱。
王晶也许有错,那就错在他曾经让我们如此挚爱过。
当我们对于他和周星驰合作的那些电影,以及他的赌片和香港奇案系列还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容忍他现在的这些电影如此让我们郁闷呢。
看王晶,然后骂王晶,这似乎成了习惯了。
嗯,可是我无数次说过,因为王晶,我们看电影可以不抱压力,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电影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因此也不会在看完电影之后失望。
不是吗。
像《放逐》不也一样被骂得狗血淋头,为什么,不过是因为在看之前对其抱有太大的希望了。
抛开以往的那些银河映象,抛开以往的杜琪峰,抛开所有让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动和快乐,如果我们能客观地看待《放逐》,其实,《放逐》已经是不错的电影了。
可是王晶不一样,王晶总能带给我们欢笑,不是吗。
就算我在看着别人骂他的时候,我依旧会想起他那胖态可掬的样子,以及他那独特的肥螳螂。
一个人,能在香港电影里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对他更宽容一点呢。
我似乎还不曾骂过王晶。
不管怎么说,他拍的那些电影曾经让我们快乐过,欢笑过。
就算快乐过和欢笑过后并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深思。
可是这跟做爱一样,做完爱,我们除了一个疲惫的躯体之外还剩下什么?
什么也没有。
可是我们依旧乐此不疲。
我们能够容忍王墨镜的文艺味道,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容忍王胖子的商业味道呢。
如果让我选择,很多时候我也许更愿意选择胖子,因为墨镜总是来势凶猛而且让我们更加疲惫不堪,而胖子,至少,他还是比较容易应付的。
说回这部电影吧。
我在想,如果华超真的是卧底的话,很多的剧情似乎是形同虚设的。
当一个卧底已经打入了一个犯罪集团核心并且参与了整个集团最主要的所有犯罪事实的时候,为什么还不把这个犯罪集团连根拔起呢;反而从一个小角色花仔全下手。
电影在最后玩的这把所谓的深沉,也许只是想把这部电影的层次提高到另一个阶段,而其实,不过是把电影本身推向一个可笑的尴尬之地。
十二点钟之后,这里我说了算。
当几个小混混也能对着几个警察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我在想,其实,香港警察的办事能力实在有点偏低。
没什么小混混敢这么嚣张地对警察说话,一切,只是为了煸情。
局长对督察煸情,督察对沙展煸情,沙展对普能小警察煸情。
这样的煸情带着一种疲软充斥着整部电影。
当我想不通为什么不从华超这个超级卧底下手而把仁义社连根拔起却从花仔全下手而打草惊蛇的问题之前,整部电影彻头彻尾的都是在玩深沉,玩噱头以及玩煸情。
当然我不是说这部电影就一无是处了,抛开这些剧情上的硬伤,我们也许更要看的是鸡精以及Elaine。
如果说,华超的卧底身份是这部电影剧情上的硬伤的话,那么,Elaine的卧底身份似乎更像是一种可耻的欺骗。
这部电影里的曾志伟倒是可卷可点,至少他充分地展现了作为一个社团核心就有的沉着冷静,而在爱情方面他也展现出了一种羞涩和挣扎。
如果抛开Elaine的卧底身份,也许,他们的爱情会成为这部电影里一片死寂中唯一的亮点。
可是Elaine最后对着鸡精的尸体说,对不起,我也是卧底让我对这部电影彻底地绝望了。
亲爱的,当我快要死去的时候,我第一次哀求别人,是让我不要死在你面前。
而你却告诉我,我们之间所有的一切其实不过是你一手导演的骗局罢了。
也许只是为了成全鸡精的悲剧英雄的色彩,也许只是为了表现香港警方在安插卧底的时候无孔不入,可是,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或者说,因为Elaine在鸡精身上其实没有办法完成她的卧底职责,因为她没有从他身上获得半点有意义的线索,所以,她的卧底身份显然有些可笑了。
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她会是卧底呢,或者说,警方对这些黑社会集团照顾得如此细致,派一个美女警员去慰藉社团核心人员平淡无味的江湖生涯。
为了无孔不入,或者为了悲情,这个人物的安插看起来太让我寒心了。
而刀手杀死鸡精的时候,旁白是鸡精说服他去杀四眼时的声音,的确,为了社团的利益,一切不可为的事情都成了可为的理由了。
只是当他漫无目的地游走在街道上的时候,当他杀了鸡精的时候,为什么他还会拿着手上的刀向持枪的警察扑去,而不是逃走呢。
这样的剧情安排也许又是为了悲情。
当悲情泛滥成了滥情。
我绝望。
彻底绝望。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建立在我对这部电影抱有着希望的情况下。
而王晶最大的魅力就是让我对其电影不抱任何希望。
所以,回过头来说,这部电影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我不会笑得像看《雀圣》时那样的无厘头,至少我还会觉得鸡精这个人物有情有义,也就是了。
王晶的电影有这些已经是意外惊喜了。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所有人都在骂王晶以及骂《卧虎》的时候,能不能有一种声音说,其实,王晶不错,《卧虎》也不错,虽说卧着的时候看起来更像是病猫。
对了,关于Elaine。
替鸡精说一句:亲爱的,千万不要为我哭泣。
当我只能躺在这黑暗里。
永远暗无天日地安息的时候。
亲爱的,千万不要为我哭泣。
呵呵,既然煸情,为什么不把煸情进行到底呢。
而鸡精既然悲情,就让他彻底地悲情吧。
2006-11-01;丙戌年戊戌月甲午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卧虎》 ■译名:《Ngor fu》 ■导演:王光利/麦子善 ■主演:曾志伟/吴镇宇/陈小春 ■类型:剧情/犯罪 ■片长:102分钟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首映:2006年10月13日/中国
我是和同學一起看了這部電影的,感覺沒什麽特別的,只不過是繼《黑社會》之後的一部應景之作罷了。
不過商業味道比《黑社會》更濃一些,劇本的深度也沒有《黑社會》挖掘的深,包括在人物設置上也模仿了《黑社會》,有社團内部老、中、青三代的合作與爭鬥,不過這部電影把社團與警察之間的角力加強了。
女臥底的設置算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總體來説,作爲一部商業電影,做成這樣已經及格了。
也许是出发点的不同评价就不同了鸡精是否会是绝佳好友当然我但愿是国情需要这样的悲剧 所以他悲剧了假设是黑社会卧黑社会编剧也许能设计更喜庆的结局刚上映我就看了 只是突然回想起来我只是说说我的想法仅此而已
2006,上海,影院,补登豆瓣。
郭羡妮骗曾志伟骗得好苦
唉,又是卧底,不过还可以
阵容也算豪华,总体其实也还不错
曾志伟身来就是老大
拿来打发时间调节心情的一律不分好坏都三星!
无间道我看不下,这道反而正中胃口
这些演员在一起你知道可以拍出多好的片子嘛,,,浪费人才
究竟警察与混混有多远?这永远是法律的悲哀
没看懂
2011年第一部标记的电影,还是把分儿给高点吧,本来是想2颗星了的。是的。
另一种感觉的古惑仔
郭羡妮最后说她也是卧底的时候我笑喷了~根本没等警方动手黑帮内部自己就分裂了,与其他黑帮片不同,这部更着重于斗心而不是斗人。
较差
这次是全民皆卧底。《无间道》威力加强版。能再山寨点吗?
拍成这个样子真是白瞎了曾志伟吴镇宇苗侨伟和打酱油的我乐爷了。
港片末路,不伦不类四不像。
卧底500,称为卧虎——拜托不要让神圣的职业滥大街!
看到王光利这个名字就有点烦
情节比较松散,没看到重点